现观庄严论1品遍智13(115-136)笔记
1、《现观庄严论》=甲一、论名(1)+甲二、译礼(2)+甲三、论义+甲四、末义
甲三、论义=乙一、宣说入造论之分支+乙二、所造论体之自性+乙三、造论圆满之尾义
乙二、所造论体之自性=丙一、略说现观之自性+丙二、广说彼之分类+丙三、如是宣说之摄义。
丙二、广说彼之分类=丁一、别说对境三智法相——三智+丁二、略说彼相加行——四加行+丁三、广说所得果之功德——法身。
丁一、别说对境三智法相=戊一、相无生之现观遍智+戊二、道无相之现观道智+戊三、基无我之现观基智。
戊一、相无生之现观遍智=己一、宣说意乐发大菩提心+己二、宣说加行遍智道之分支+己三、宣说本体实修之现观。
己三、宣说本体实修之现观=庚一、取舍所知支修行所缘+庚二、究竟修行所为+庚三、宣说实修现观修行之相。
庚三、宣说实修现观修行之相=辛一、意乐方便智慧双运之披甲修行+辛二、趋入对境圆满道果之趋入修行+辛三、加行二资双运之资粮修行+辛四、所修断证圆满之定生修行。
辛三、加行二资双运之资粮修行=壬一、总说+壬二、别说难以通达之理。
壬一、总说=癸一、本体+癸二、分类+癸三、摄义(124)
癸二、分类=子一、总说意乐加行之资粮(119)+子二、别说二资粮之本体+子三、特殊二资粮道(123)
子二、别说二资粮之本体=丑一、智慧资粮(121)+丑二、福德资粮(122)
壬二、别说难以通达之理=癸一、后得资粮之修治——地之资粮+癸二、入定智慧清净对治资粮修行。
癸一、后得资粮之修治——地之资粮=子一、以修治而宣说九地+子二、以果而宣说第十地。
子一、以修治而宣说九地=丑一、分析说明一地之修治+丑二、说明其余地之修治。
丑一、分析说明一地之修治=寅一、宣说依修治力得地之理(129)+寅二、解说实修本体法+寅三、以能修甚深智慧修行之理(136)
寅二、解说实修本体法=卯一、本体+卯二、分类。
卯二、分类=辰一、财施之修治(133)+辰二、法施之修治(134)+辰三、无畏施之修治(135)
119、甲三乙二丙二丁一戊一已三庚三辛三壬一癸二子一、总说意乐加行之资粮;
悲及施等六。
121、甲三乙二丙二丁一戊一已三庚三辛三壬一癸二子二丑一、智慧资粮;
并修止观道,及以双运道,诸善权方便。智…
122、甲三乙二丙二丁一戊一已三庚三辛三壬一癸二子二丑二、福德资粮。
…福…
123、甲三乙二丙二丁一戊一已三庚三辛三壬一癸二子三、特殊二资粮道。
…与诸道,陀罗尼十地,能对治…
124、甲三乙二丙二丁一戊一已三庚三辛三壬一癸三、摄义。
…当知,资粮行次第。
129、甲三乙二丙二丁一戊一已三庚三辛三壬二癸一子一丑一寅一、宣说依修治力得地之理;
由十种修治,当能得初地。
133、甲三乙二丙二丁一戊一已三庚三辛三壬二癸一子一丑一寅二卯二辰一、财施之修治;
意乐饶益事,有情平等心,能舍…
134、甲三乙二丙二丁一戊一已三庚三辛三壬二癸一子一丑一寅二卯二辰二、法施之修治;
…近善友,求正法所缘,常发出家心,爱乐求佛身。开阐正法教。
135、甲三乙二丙二丁一戊一已三庚三辛三壬二癸一子一丑一寅二卯二辰三、无畏施之修治。
谛语为第十。
136、甲三乙二丙二丁一戊一已三庚三辛三壬二癸一子一丑一寅三、以能修甚深智慧修行之理。
彼性不可得,当知名修治。
2、八事的第一个——遍智。表示遍智的十法中,前面已经介绍了从发心到趋入修行这八种。今天开始讲第九法——资粮修行,在这之后还有一个定生修行,这样第一品遍智就全部讲完了。
3、这次传讲只是按照哦巴活佛的解释对颂词做一个字面上的简明阐述。我个人曾见过本论的很多注疏,并从中选了两部宁玛派大德的注疏做了翻译:一部是麦彭仁波切讲解,由堪布根华、协庆嘉察整理成文的,我自己以前学现观的时候也是主要参考这个;另一部是哦巴活佛(多昂丹毕尼玛)所著,应该算是所有《现观庄严论》注释当中最简明扼要的了,我们这次的科判和主要思路都采用这一部。
4、我为什么特意在讲义上保留活佛这个称号呢?因为现在批判活佛的语言比较多,但我们也不能认为所有活佛都是假的。从藏传佛教历代高僧的传记来看,确实有不少活佛在修证和造论方面都非常了不起。以前,活佛在藏传佛教中是非常尊贵的称号。
5、前面讲了披甲修行和趋入修行,披甲修行就是发愿修持六度,趋入修行就是真实趋入世出世间道果。现在要讲的资粮修行,是指通过积累智慧资粮和福德资粮而断除违品,就像一个人真正在战场上跟怨敌作战一样。最后真正战胜敌人,凯旋而归,那就是定生修行。
6、辛三(加行二资双运之资粮修行)癸一、本体:
资粮修行的本体,就是加行二种资粮双运道的修行。大乘道的任何一种修行,都是以福慧双运为核心的。
7、子一、总说意乐加行之资粮:悲及施等六。
资粮修行共有十七法,首先是总说部分的七个——大悲以及布施等六波罗蜜多。
第1法:意乐就是大慈大悲的资粮。大乘的基础就是大悲心,它是大乘一切修行的根本。要获得大慈大悲心,就要以天下所有可怜众生为所缘对境,生起愿他们离苦得乐的心,然后次第修持四无量心、愿菩提心和行菩提心。一谈到积资粮,每个人都知道要福慧双运,但福慧双运的基础是大悲心,没有大悲心的修行跟外道没有多大差别。
以上是第一法——意乐圆满的大悲心资粮,下面讲加行圆满的六波罗蜜多,修持六波罗蜜多可使自他得到四种快乐。
第2法:布施资粮。第一种就是依靠布施令自他得到当下的快乐——首先自己慷慨好施、意乐强烈;将自己的财产、身体等给予可怜众生时,对方也一定会生起满足、欢喜之心。在这个过程中自他都能得到当下的快乐。
第3法:持戒资粮。自己安住于戒律,同时也劝别人修持清净戒律,如此可令自他获得未来之快乐。比丘的整个思想和行为准则代表了对人类品德的极高要求。
第4法:安忍资粮;第5法:精进资粮;第6法:禅定资粮。通过修持此三者,可以获得决定性的快乐。意思是说,任何人只要修持安忍、精进和禅定,当时身心就感受不同程度的快乐,以因法就是快乐的缘故,将来成就波罗蜜多之果也决定是快乐的,不会有任何其它的情况,因此说这三者能带来决定性的快乐。
修习安忍的效果:修持达到一定程度后,对非常难以忍受的对境也能安之若素,即使别人用利刃来砍割自己的身体,也不会有任何痛苦。
修习精进的效果:别人看来很难的事,在精进者的眼里都不成问题。比如,对于懒惰的人,发心、背诵、听课等是一种负担,而对于精进人,这些就是非常简单和快乐的事,做再多都不会感觉痛苦。
修习禅定的效果:心散乱时,似乎外在的一切都会带来痛苦;而一旦心静下来,进入禅定,就会享受到任何世间财物无法带来的安乐。
第7法:智慧资粮。以智慧可断除相续中的障碍,从而获得解脱的永久安乐。所以说,只有真正得到出世间道的人才算获得了永久性的快乐。
8、修行六度可获得的四种快乐:当下的快乐、将来的快乐、决定性的快乐、永久的快乐。学了这个科判就知道,修集两种资粮不能离开大悲心的意乐和六波罗蜜多的加行。
一般来讲,六波罗蜜多之中,布施、持戒、安忍三者被共许为福德资粮所摄,禅定和智慧属于智慧资粮,精进度既有智慧资粮的部分,也有福德资粮的部分。此处又把智慧资粮所摄的两度分成了四个法:寂止、胜观、止观双运、善巧方便。
9、子二(别说二资粮之本体)丑一、智慧资粮:并修止观道,及以双运道,诸善权方便。智…
第8法:所依静虑等持——寂止资粮。这是智慧资粮的第一种,资粮修行十七法中的第八个。不管修什么法,心一定要静下来,远离一切分别妄念,这是别说静虑的重要性。所谓寂止就是心一缘专注。
第9法:超胜世间道证悟空性无我的智慧——胜观资粮。心静下来的同时,还要以胜观来通达本性,这是出世间道的特点。
第10法:超胜小乘的方便大悲双运资粮之道。寂止和胜观不是脱离的、分开的,而是完全双运,或者说智慧和方便完全双运,这是大乘超胜小乘之处。
第11法:超胜不善巧方便之菩萨的善巧方便资粮。善巧方便菩萨依靠三殊胜、回向、随喜等特别简单的方法也能很快圆满智慧资粮,这是不共于其余菩萨的地方。
10、如上所述的寂止、胜观、双运、善巧方便,即是本论所安立的四种智慧资粮。当然智慧资粮在本质上是指证悟空性的现观,按照对境来分,可将万法包括在四空当中,广分就有十六空,还有十八空、二十空等多种分法。那么根据对境的不同,有境智慧也可以分为多种:比如证悟人无我、法无我的两种智慧,或者四种智慧、十六种智慧、二十种智慧,或者由断除三十二种增益而安立三十二种智慧等等。
11、二十年前我讲过《入中论》的颂词,也讲过宗喀巴大师的《入中论善解密意疏》汉译本。《入中论》关于六度、十地和空性方面的教言是很殊胜的。
12、丑二、福德资粮:…福…
十七法当中,属于福德资粮的有两个:
第12法:精进既属于智慧资粮也属于福德资粮。
第13法:布施等前三种是福德资粮。布施、安忍、持戒从来都属于福德资粮。
13、子三、特殊二资粮道:…与诸道,陀罗尼十地,能对治…
这部分颂词说明了十七法当中的最后四个法。
第14法:本体二资粮修行的所依是见道修道之资粮。我们经常说要修解脱道,真正的解脱道至少也要安立在见道以上,见道和修道完全离开了轮回的束缚。所以说资粮修行的本体是二资的修行,二资的修行完全依靠见道和修道。因为无学道已经圆满资粮,资粮道和加行道还不算真正的道,所以真正意义上的修集福慧二资要从一地菩萨开始安立,此时已经现前空性的智慧,修福德也是以三轮体空来摄持,所以两种资粮都是清净的。
第15法:能使因的二资粮不穷尽即是道功德总持资粮。
总持又叫陀罗尼,是指与正念和智慧相应而将词句和意义牢记不忘,因此我们通常都说为不忘陀罗尼,主要分为四种:(1)忍陀罗尼:以“阿(A)”字等而通达从无生空性中出生无量无边的一切法界显现之理。(2)词陀罗尼:对诸佛所说圣教的文字、词句不会忘失。(3)义陀罗尼:对诸佛所说经教的意义不会忘失。(4)咒陀罗尼:通达空性的瑜伽士所说的语言称为金刚语,是一种自然性的咒语。
所谓咒语,有些是获得一地以上菩萨果位的成就者说出来的,有些是十方诸佛说出来的,比如观音心咒、金刚萨埵心咒等并不是谁都可以造的,只有真正证悟无生忍的圣者才有资格说。只有一地菩萨以上才有这样的语成就,其陀罗尼资粮能令我们的善根无穷无尽,终至圆满。
第16法:从断除障碍道的实修后得之染污法的角度来说,修行资粮即是十地之资粮。通过修行而能在后得境界断除各自地的染污法,这叫做地资粮,比如一地菩萨依靠入定的能力,就能在后得位断除一地的违品,每一地也都可以如此对应。
第17法:从断除障碍入定之种子的角度而言,修行智慧资粮是对治资粮修行。通过入定修行,能断除每一地的微细障碍种子,比如依靠一地菩萨的入定智慧能将一地的见惑连同种子一起断掉,这叫做对治资粮。
14、资粮修行总共分以上十七种法,而全部归纳起来,就是智慧资粮和福德资粮。依靠二种资粮断除二种障碍,现前色身和法身的果位。地资粮和对治资粮在后文还会广说。
15、癸三、摄义:…当知,资粮行次第。
资粮修行十七种法的数目和次第完全是固定的。如果从地界来分,前十五种法属于加行道到十地末尾之间,地资粮安立在十地的所有后得位,对治资粮在十地的所有入定位具有。
16、我们学《现观庄严论》有时候会很有失落感,因为自己连小资粮道都没有得,而《现观庄严论》一直讲加行道以上的境界,感觉就像幼儿园的学生在学初中以上的课程一样。不过,尽管现在无法真实体会诸法菩萨的现观,但能提前有所了解也还是非常荣幸的,这对大家内在智慧和信心的提升肯定有不可思议的加持。
17、寅一、宣说依修治力得地之理:
所谓修治,是指菩萨相续中能圆满后得福德的方便和智慧,它既具足断除障碍的功德,也具足增长智慧的功德,所以说为断证殊胜。
由十种修治,当能得初地。依靠能净化后得染污法之一地的十种修治能获得一地(后得即出定后的行住坐卧等阶段)。
从颂词的意思来看,是说先要在资粮道和加行道过程中圆满十种修治,然后才能得第一地菩萨。而《般若经》中却说:“住一地菩萨大菩萨十种修治即如此……”这好像是说,在得到一地菩萨之后,十种修治才会圆满。那么到底哪一种说法正确呢?藏地某些大德对此也有争论。
哦巴活佛认为:这两种说法是不相违的,弥勒菩萨说的是在未得地时开始获得十种修治,而《般若经》说的是已得地者能圆满十种修治。就好像我们发心仪轨中所说的一样——未生起菩提心的人发心可以生起,已经生起菩提心的人依此可以不断增上。
18、寅二(解说实修本体法)卯一、本体:
一地菩萨修治的本体,是能圆满一地后得福德的断证殊胜的方便智慧。
19、辰一、财施之修治:意乐饶益事,有情平等心,能舍…
一地修治总共有十个法,其中财布施占了四个,虽然我们还不是一地菩萨,但在以后做财布施时也一定要具足这四法。
第1法,意乐的特征:对众生没有任何的狡诈心、虚伪心,而是以无私利他的清净心态来行布施。很多人在布施时就盘算着将来要得到别人的赞叹、回报,这都是心不清净。
第2法,财物的特征:饶益对方所需之利的清净事物。所布施的财物一定要雪中送炭,不是锦上添花。所谓饶益,就是让对方切实得到利益。
第3法,境的特征:对亲怨有情具有平等心的清净境。不管对境是什么身份——怨恨的敌人或者亲朋好友,我们在布施时都要一视同仁。
第4法,行为的特征:通过三种布施而能将自己所拥有的一切慷慨博施的清净施舍。行为上一定要能够舍弃,根据自己的能力和修证来行持三种不同程度的财施——布施财物为普通布施、布施儿女等为大布施、布施身体为极大布施。
20、辰二、法施之修治:…近善友,求正法所缘,常发出家心,爱乐求佛身。开阐正法教。
法施的修治有五种:
第5法,亲近依止讲经说法的增上缘——善知识(法尊法师翻译成“善友”,其实也就是指善师)。
从来没有依止过善知识、什么都不懂的人想要做法布施,就像一个非常贫穷的人想做财布施一样,是不可能的。所以一定要先依止善知识,这是法布施的增上缘。依止善知识的方式,也一定是像前辈大德们一样如理如实地以三喜来依止,真正的依止是以法为主,不是以私人关系为主,否则就会掺杂进很多自我的执著;如果把注意力放在法恩上,那么不管是谁,只要对你有恩德,你都完全可以接受。
第6法,近取因是寻求三乘的正法所缘。如果没有求到法,想做法布施也是没办法的,所以一定要把大小乘的佛法作为所缘对境,而且求法的时间越长越好。
第7法,俱有缘是具足出家戒。以出家身份做法布施更有优势,因为出家身份更容易令人起信,弘法事业会非常广大。
第8法,欢喜渴求获得所缘境究竟所修的佛陀法身。法布施的主要目标,并不是为了身体健康之类,而是为了让自他获得佛陀的色身和法身。
第9法,加行的差别:通过这种方式而开示、阐明正法教。具备了前面所有条件——依止过善知识、求过法、自己的身份也非常如法、目标已经清楚,之后就一定要给有缘众生阐释甚深的佛法,这很重要。
21、辰三、无畏施之修治:谛语为第十。
第10法,通过说谛实语能救脱火灾水灾等畏惧,经中说这是一地的第十种修治法。所谓谛实语,就是能依靠语言治愈他人的病或制止地水火风的灾难,是一地以上所取得的成就。
22、以上是一地的十种修治。因为每一地的修行都有不同的侧重点,比如第一地以布施波罗蜜多为主,第二地以持戒波罗蜜多为主,第一地的修治着重宣说布施度,这是从主要功德的角度来安立的,并不是说一地不修持其他波罗蜜多。
23、寅三、以能修甚深智慧修行之理:彼性不可得,当知名修治。
对于以上在后得位安立的一地十种修治,如果还有三轮的执著,那就只是世间波罗蜜多,并不能成为出世间波罗蜜多。以一地菩萨入定位三轮不可得的智慧摄持,就能在出定时断除财布施、法布施、无畏布施中所有的相执,这就是能完全净化那一地染污法违品的修治。也就是说,只有了达这十种法在胜义中一无所得,才符合修治的本体——断证殊胜的方便智慧。
现观庄严科判
115、甲三乙二丙二丁一戊一已三庚三辛三(加行二资双运之资粮修行)分二:
116、甲三乙二丙二丁一戊一已三庚三辛三壬一(总说)分三:
117、甲三乙二丙二丁一戊一已三庚三辛三壬一癸一、本体;(这个科判没有颂词)
118、甲三乙二丙二丁一戊一已三庚三辛三壬一癸二(分类)分三:
119、甲三乙二丙二丁一戊一已三庚三辛三壬一癸二子一、总说意乐加行之资粮;(第13课)
悲及施等六。
120、甲三乙二丙二丁一戊一已三庚三辛三壬一癸二子二(别说二资粮之本体)分二:
121、甲三乙二丙二丁一戊一已三庚三辛三壬一癸二子二丑一、智慧资粮;(第13课)
并修止观道,及以双运道,
诸善权方便。智…
122、甲三乙二丙二丁一戊一已三庚三辛三壬一癸二子二丑二、福德资粮。(第13课)
…福…
123、甲三乙二丙二丁一戊一已三庚三辛三壬一癸二子三、特殊二资粮道。(第13课)
…与诸道,陀罗尼十地,
能对治…
124、甲三乙二丙二丁一戊一已三庚三辛三壬一癸三、摄义。(第13课)
…当知,资粮行次第。
125、甲三乙二丙二丁一戊一已三庚三辛三壬二(别说难以通达之理)分二:
126、甲三乙二丙二丁一戊一已三庚三辛三壬二癸一(后得资粮之修治——地之资粮)分二:
127、甲三乙二丙二丁一戊一已三庚三辛三壬二癸一子一(以修治而宣说九地)分二:
128、甲三乙二丙二丁一戊一已三庚三辛三壬二癸一子一丑一(分析说明一地之修治)分三:
129、甲三乙二丙二丁一戊一已三庚三辛三壬二癸一子一丑一寅一、宣说依修治力得地之理;(第13课)
由十种修治,当能得初地。
130、甲三乙二丙二丁一戊一已三庚三辛三壬二癸一子一丑一寅二(解说实修本体法)分二:
131、甲三乙二丙二丁一戊一已三庚三辛三壬二癸一子一丑一寅二卯一、本体;(这个科判没有颂词)
132、甲三乙二丙二丁一戊一已三庚三辛三壬二癸一子一丑一寅二卯二(分类)分三:
133、甲三乙二丙二丁一戊一已三庚三辛三壬二癸一子一丑一寅二卯二辰一、财施之修治;(第13课)
意乐饶益事,有情平等心,
能舍…
134、甲三乙二丙二丁一戊一已三庚三辛三壬二癸一子一丑一寅二卯二辰二、法施之修治;(第13课)
…近善友,求正法所缘,
常发出家心,爱乐求佛身。
开阐正法教。
135、甲三乙二丙二丁一戊一已三庚三辛三壬二癸一子一丑一寅二卯二辰三、无畏施之修治。(第13课)
谛语为第十。
136、甲三乙二丙二丁一戊一已三庚三辛三壬二癸一子一丑一寅三、以能修甚深智慧修行之理。(第13课)
彼性不可得,当知名修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