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读万卷书 > 经庄严

NO.42-111讲讲记记之哲学名著经庄严3

创建日期:2024-03-29

  NO.42-111讲讲记记之哲学名著经庄严3

  [注1]弦理论,来源网络360百科词条:

  弦理论,是理论物理的一个分支学科,弦论的一个基本观点是,自然界的基本单元不是电子、光子、中微子和夸克之类的点状粒子,而是很小很小的线状的"弦"(包括有端点的"开弦"和圈状的"闭弦"或闭合弦)。弦的不同振动和运动就产生出各种不同的基本粒子,能量与物质是可以转化的,故弦理论并非证明物质不存在。弦论中的弦尺度非常小,操控它们性质的基本原理预言,存在着几种尺度较大的薄膜状物体,后者被简称为"膜"。直观的说,我们所处的宇宙空间可能是9+1维时空中的D3膜。弦论是现在最有希望将自然界的基本粒子和四种相互作用力统一起来的理论。

  弦理论是一门理论物理学上的学说。理论里的物理模型认为组成所有物质的最基本单位是一小段"能量弦线",大至星际银河,小至电子、质子、夸克一类的基本粒子都是由这占有二维时空的"能量线"所组成。中文的翻译上,一般是译作"弦"。超弦理论可以解决和黑洞相关的问题。

  在弦理论中,基本对象不是占据空间单独一点的基本粒子,而是一维的弦。这些弦可以有端点,或者他们可以自己连接成一个闭合圈环。正如小提琴上的弦,弦理论中支持一定的振荡模式,或者共振频率,其波长准确地配合。

  [注2]1、《入菩萨行论讲解》184-201讲记:

  我们藏地有一部经叫《幻师请问经》,汉传佛教中叫做《佛说幻士仁贤经》,收录在《大正藏》的“宝积部”中。这部经典不是很长,竺法护翻译过,里面记载了一个故事,以前上师如意宝也讲过。故事内容是:有位幻士叫仁贤,他通晓各种奥妙的幻术,在印度当地非常有名,受到许许多多人的供养。他听说释迦牟尼佛特别厉害,于是准备对佛作一个幻化的供养,如果佛陀被迷惑了,说明他也不过如此,今后大家就会全部供养自己。去邀请佛陀时,刚开始他不敢去,担心自己的阴谋被戳穿。但后来想来想去,觉得佛陀如果知道了,就不会答应,如果不知道,必定接受无疑。于是他去佛陀那里请求,佛陀当时默许了。他十分得意,认为佛陀什么都不知道,自己肯定会成功。

  他回去之后,就在王舍城最不干净的地方,变出一座庄严无比的经堂,里里外外用宝珠、宝石、佛幢、狮子座等严饰,极其美妙清净。他变完之后,四大天王、帝释天前来随喜,并以神通幻化力弥补他的不足,对经堂进行更完善的装饰。他见此情景,不禁怀疑:“佛陀真的有点了不起,这么多的天尊都来帮忙装饰,我要是骗他,会不会出什么事情?――算了,干脆明天不供养了!”就准备把幻化的经堂收回。结果因为缘佛的功德特别大,以前他幻化的东西可以随心所欲地收回,但这次怎么样也收不回来了。

  第二天,佛陀和大小乘眷属都来了,须菩提、目犍连、舍利子等经常在经典中遇到的几位圣者都在。当时仁贤在佛陀前作了忏悔,然后开始供养。佛陀为了调化他,幻化出一个长者问他在做什么,他回答:“我在供养世尊。”长者说:“你不要这样说,世尊现正在阿阇世王的宫殿里应供。”当时承佛的威神力,仁贤确实见到佛及眷属在王宫应供。过一会儿,佛又幻化出一个长者,问他在做什么,他说:“我在供养世尊。”长者说:“你不要这样说,世尊现正在为四部众讲经说法。”承佛的威神力,仁贤又见到佛正在为四部众讲说经道。后来,帝释问他在做什么,他说:“我在供养世尊。”帝释说:“你不要这样说,世尊正在忉利天为诸天人讲法。”承佛的威神力,仁贤又见到佛在忉利天为天人说法。他对佛陀不可思议的功德生起极大信心,当即获得佛意三昧。

  之后,他在佛前提了一些问题,佛陀一一作了解答。目犍连请求佛陀慈悲加持,令此幻化经堂七日住立不灭,佛陀也作了如是加持。到最后,仁贤得到佛陀的授记,将来成佛名严净王如来,世界名曰大净,劫曰幻化。他向佛陀请求出家,佛陀让弥勒菩萨给他剃度,为何不亲自给他剃度也不知道。

  2、《入大乘论讲解》7-44讲记:

  下面讲到一个《幻师请问经》里面的公案,有些说是《幻师仁贤经》。我先把记忆当中的讲一下,然后再看一下文字上。《大宝积经》中也有,汉地也有这部经,藏地也有。以前上师如意宝讲过,我们讲《入行论》的时候也讲过这个公案。

  《幻师请问经》当中有一个特别著名的幻化师,在当时的印度来讲,王舍城里面的人对他特别尊重,也特别出名。他自己在心里面想,如果释迦佛和他的弟子能向他皈依,那他的事业将会更加圆满,他一直有这个梦想。因为释迦牟尼佛没有去拜,其他很多人都去拜了。他就一直想,如果佛皈依他那他就更有名声了,他有这样的妄想。

  后来有一次他想,能不能请释迦牟尼佛来应供。如果他真正是遍知可能不会来,因为我毕竟是幻化的,幻化的这些食品可能到时候正在享用的时候会没有了,他想了一个这样的方法。后来他到佛陀那里去迎请,问佛陀:“您明天是否可以和您的五百眷属到我那里应供?”当时佛陀也知道度化他的时间成熟了,然后默许,默许以后他认为,佛陀肯定不是遍知,不然的话我假迎请他肯定知道。

  他很开心地回去了,回去之后跟很多人说:佛陀应该没有什么能力,我明天一定要用一种特殊的方法。当时,他在城市里有一个特别肮脏污秽的地方,在这里摆设一些供品。晚上他跟五百个人一起,在那边给佛陀变出一个殿堂、讲堂,周围有花园,宝珠、宝座、各种树,这些都准备了。他一直做准备的时候,四大天王来了,说:“你迎请佛陀多好啊,我们也想迎请。”在他的旁边他们也开始陈设法座,他们也准备在这里迎请佛陀。再过了一会,帝释天和三十三天的三万天人也来了,他们也赞叹他:“哇,你这次迎请佛陀多伟大啊,我们也准备趁此机会在这里摆设法座。”他们也在这里做第二个道场。

  这个时候,幻师有一点犹豫:天人都来了,是不是有点……我的幻术会不会不太成功?他就准备把幻化收回来,但是想收回来的时候收不回来了,就没办法了。帝释天安慰他说:“没事,缘佛陀的功德特别大,说明你这样做应该是好事。”

  第二天早上,佛陀带着五百罗汉和眷属全部都来了,来了以后幻师有点担心,又有点伤心,在佛陀面前忏悔:“我原本是为了不好的目的,但佛的力量确实很强大,我看到佛陀的庄严身相时就没有这种勇气了。”忏悔以后,佛陀说“没事”。前后的故事我记得不是很清楚,意思是说:你现在这些幻化的物品,还有众生,是业的幻化;这些比丘、比丘尼的出家人是法的幻化;我是智慧的幻化,所以你不用想。本来是幻化的食品,不能直接使用,但是佛陀和眷属们加持,他幻化出来的百味食品全部变成有味道的、有香味的,全部有触摸的,有香有味,全部接受了。接受以后,佛陀做回向。当时佛陀的弟子请求佛陀,能不能将幻师所变的幻化再延长一段时间?佛陀加持后七天当中没有失坏。后来幻师得授记,将来成佛。当时他想出家,佛陀让弥勒菩萨给他剃度,大概是这样的。经里面讲得广一点,《幻师仁贤经》,或者《大宝积经》当中也有,他叫做跋陀罗,是用梵语来翻译的。

  荣索班智达讲,昔日,善贤幻师为试探佛陀出有坏是遍知还是非遍知而幻化出许多虚幻的受用,迎请世尊及声闻僧众。昔日,有一个叫善贤幻师,有时候叫善贤,有时候叫妙贤,有时候叫仁贤,都可以。他为了试探佛陀出有坏是不是遍知,幻化出许多食物等受用,迎请佛陀世尊和声闻眷属。结果世尊知时间解相续,如实而来,佛陀了知度化众生的时间,也了知众生的相续,所以按照他的邀请如实而来。加持善贤幻化的虚幻受用均成稳固,本来他可能想,等佛陀到了以后,他就把幻术突然收回来。因为听说当天城市里面的所有人,包括国王大臣,全部都会去看。这算是一种比赛,如果幻师赢了,那佛陀就不是遍知了。结果也享用了斋食。并且圆满发愿说道:“谁施施何者,如何施不得,布施平等性,愿善贤圆满。”谁施,谁布施的、布施者;施何者,接受者;如何施,所布施的食物——三轮体空,这些都得不到。布施在平等性中,愿善贤得到真实的利益。藏文的词跟《大宝积经》里面的词有点不同,这个偈颂《大宝积经》中说:“能于所施物,施者及受人,等无分别心,是则施圆满。”这里没有出现幻师的名字,藏文当中有出现,其他译法都比较相同。这里愿善贤圆满,意思是说,依三轮体空的善根,希望善贤幻师得到圆满。

  也有这种能圆满二种资粮的幻术。你看这位幻师,佛陀加持以后,后来得到授记——本来是幻化的,结果得到了授记,二资粮都能圆满。他还是很有福报的,如果没有福报,害了佛,或者即使没有害成,他做一些加害的事也特别不值得。但有福报的人做事,刚开始是想做坏事,结果变成了好事;如果他是一个没有福报的人,刚开始想办好事,结果变成坏事。人世间当中确实有这样的差别。

  善贤密咒的加持威力小,也并非能显得如此稳固,佛陀的谛实加持力远远胜过他,能显现如此稳固,因为比较而言,善贤的幻化不算那么稳固,而佛陀谛实力的加持远远超过他。佛陀的幻化跟世间幻化确实不相同,《大宝积经》云:“幻师虽造作,幻术有其边,如来所成就,幻术无穷尽。”幻师毕竟是凡夫人,他所造作的各方面还是有限的;如来是成就者,他的幻化,不管从哪方面,都是无穷无尽的。这一点,很多人学过大乘佛法的,尤其是学习了佛的种种威力、种种等持、种种功德后,大家应该清楚。不然,作为佛教徒,把佛看成世间名人,那可能确实对佛的本来面目并不是特别清楚。

  很多佛教徒都想,一方面很不幸,佛出世的时候,我们还在沉沦,所以很可惜;但另一方面,在这末法恶世,遇到善知识,知道佛陀到底是什么样,认识了人我的本来面目,这也算是有福分了。

  但是幻术的法相无有差别,是等同的。刚才佛陀实际上是把幻师的幻化加以稳固。善贤幻师自己的幻化不稳固,你看佛陀加持他的幻化于七天当中不动摇。其实稳固、不稳固方面有很大差别,但是法相上没有差别,都是幻化的。佛陀的这些显现是幻化的,幻师也是幻化的。

  3、《如是(下)实修问答篇:直指心性与圆满次第的教授》,作者:祖古·乌金仁波切,译者:项慧龄,第三章铁条技巧:

  西藏大师果仓巴(Cotsangpa)[果仓巴·贡波·多杰(Cyalwa Gotsangpa Gonpo Dor je,1189-1258)是竹巴噶举传承的伟大上师之一。]有一首道歌:

  所有这些显相都是虚伪的骗局,

  这相对实相如同一场魔术表演。

  我背后的岩石是透明的。

  像果仓巴这样的瑜伽士,就能够自由地穿透如我隐居处后面的山那般坚硬的岩石。为什么呢?因为他已经证得稳定的本觉。那不是因为果仓巴是如此的强壮,能够用力穿过山峦,而是因为在事实上,一切显相都是一场魔术的骗局。在果仓巴的觉受之中,一切固着都已融尽。

  相对实相(世俗谛)真的知同一场魔术表演。你熟悉魔术吗?在印度,有魔术师藉由咒语或特殊的物质,可以变出一座宫殿,邀请国王和他的所有眷众进驻这个魔术宫殿之中。国王及其眷众体验到这座宫殿,但是这宫殿并不真实存在。有一则故事说,一个魔术师曾经邀请佛陀及其五百位阿罗汉弟子进入这样的一座宫殿,并且奉上魔术变化出来的食物。佛陀假装不明就里,并且吃下食物。那位魔术师心想:“我骗到他了。”在最后,佛陀在回向功德时,仍然假装一无所知,然后带着五百位阿罗汉眷众离开。然后,那位魔术师试着要让这用魔术创造出来的宫殿消失,但是由于佛陀已经下了咒,于是宫殿就一直留在那里。魔术师因此感到心烦意乱,于是去找佛陀。他对佛陀说:“真对不起,我试图要骗您。请原谅我,并且让宫殿消失。”于是佛陀弹弹指,整个魔术表演就分崩瓦解。

  魔术幻影不是真实存在的事物,丝毫没有真实,它仅仅是应用咒语和特殊物质所创造出来的。你可以用魔术变出一些东西给人们看,但事实上,那东西是不存在的。这是一个适用于万事万物的隐喻,这隐喻也适用于整个世界与在这个世界中的一切众生。轮回、涅槃和修道,每件事物都如同魔术师所创造出来的物品。

  在传统上,有所谓的“八幻喻”,其中包括魔术、倒影(如水月)、彩虹、梦和海市蜃楼(如阳焰)。所有这些都是被觉知的事物,但事实上,它们并不真的存在,就如同魔术师所变化出来的魔术表演。所有的显相(我们所觉知的一切事物)都是如此,不具有实体,而且并不真的存在。我们在本觉中越稳定,就越能够看见外在四大元素的真实面貌——他们是可见的,但不存在,如同天空中的彩虹。在此之前,人们纯粹被这些不存在的显相所迷惑,藉由稳定地安住于本觉之中,我们了解到所觉知的一切事物,都是我们自己所创造出来的迷妄,它是个人的迷妄觉受。它如同帝洛巴(Tilopa)对那洛巴(Naropa)所说的话:

  孩子!你不是受到被觉知的事物的束缚,

  而是受到执着的束缚。

  因此,那洛巴,斩断你的执着。

  [注3]《大宝积经》,唐三藏法师菩提流志奉诏译,卷第八十五/授幻师跋陀罗记会第二十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城耆阇崛山中,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皆阿罗汉众所知识。菩萨摩诃萨五十人,得大神通变现自在,证无生忍及陀罗尼。其名曰:师子菩萨、师子慧菩萨、妙栴檀菩萨、调御菩萨、大调御菩萨、光胜菩萨、光现菩萨、光威菩萨、光严菩萨、明觉菩萨、众上菩萨、调御众生菩萨,及贤劫中一切菩萨,弥勒菩萨摩诃萨、文殊师利法王子等而为上首。复有四大天王、释提桓因、娑婆世界主大梵天王,并诸无量天、龙、夜叉、阿修罗、乾闼婆、紧那罗、摩睺罗伽等众所围绕。如来世尊大名称故普闻世间,所谓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一切知者,一切见者,成就十力、四无所畏、四无碍解、十八不共法,大慈大悲,五眼具足;记说神变、教诲神变、神通神变,皆悉圆满,能以三千大千世界大地城邑、草木丛林、须弥山等、大海江河、诸天宫殿,置一毛端令住虚空,或经一劫或过一劫,随念所期而不倾动。

  时,王舍城国王、大臣、婆罗门、居士,一切人民皆于如来深生尊重,以诸上妙饮食、衣服、卧具、汤药恭敬供养。于彼城中,有一幻师名跋陀罗,善闲异论、工巧、咒术,于诸幻师最为上首。摩竭提国,唯除见谛之人及于正信优婆塞、优婆夷等,诸余愚人皆被幻惑,无不归信。时彼幻师,闻于如来功德名称,便生是念:“今此城中一切众生,悉皆于我生尊重心,唯有瞿昙沙门犹未信伏。我今应当往彼较试。彼若归我,摩竭提人必皆于我倍加恭敬。”

  时彼幻师,宿植善缘成熟时至,及由世尊威德力故,从王舍城往耆阇崛山,睹佛光明踰百千日,面轮严好犹如满月,身相圆满如尼拘陀树,毫相清净如摩尼光,其目绀色如青莲华,乃至梵天无能见顶,以六十种清净音声为众说法。而此幻师,虽睹如来威德特尊犹怀邪慢,复更念言:“我今应当试验于彼。若是一切知见之者,应知我意。”作是念已,前礼佛足,而作是言:“愿于明日受我微供。”

  尔时,世尊观彼幻师及王舍城诸众生等根熟时至,为成熟故默然受请。时彼幻师,既见世尊受其请已,复作是念:“今此瞿昙不识我意,定知非是一切智人。”即便辞退作礼而去。

  尊者目连时在会中,既睹斯事,前白佛言:“此跋陀罗,欲于如来及比丘众有所欺诳。唯愿世尊,勿受其请。”

  佛告目连:“莫作是念!然贪瞋痴能为诳惑,我于是事久已断灭,证得诸法本无生故。我于长劫安住正行,何有人能欺诳我者?汝今当知,彼之所作非真幻化,如来所作是真幻化。所以者何?现证诸法皆如幻故。假使一切诸众生类,皆成幻术如跋陀罗,比于如来百分、千分,乃至算数譬喻所不能及。”

  复告目连:“于意云何?彼之幻师,颇能变现三千大千所有世界令严饰不?”

  答言:“不也。”

  “目连当知,我今能于一毛端中,变现庄严恒沙世界,犹未尽于如来神力。目连当知,有大风轮名为碎坏,彼能破坏三千世界;复有风轮名毗岚婆,能坏世界,复能成立;复有风轮名为鼓动,彼风常能旋转世界;复有风轮名为安住,彼风能行有顶之处;复有风轮名为飘散,彼能飘散须弥山王及黑山等;复有风轮名为猛焰,劫火烧时能飘猛焰上至梵天;复有风轮名为止息,劫火烧时彼能止息劫火所烧;复有风轮名为清凉,能使一云普覆三千大千世界;复有风轮名为遍霔,劫火烧时普于世界降霔大雨;复有风轮名为干竭,劫水漂时能令彼水悉皆枯涸。如是风轮,我若具说,穷劫不尽。目连当知,于意云何?此之幻师,能于如是诸风轮中暂安住不?”

  答言:“不也。”

  佛言目连:“如来能于如是风轮,行住坐卧得无摇动。又复能以如是风轮内芥子中,现诸风轮所作之事,然于芥子无增无损,而诸风轮不相妨碍。目连当知,如来成就幻术之法无有限极。”

  尔时,尊者大目乾连及诸大众,闻于如来作是说时,生希有心,顶礼佛足,同声唱言:“我等今者遇大威德神通导师,获大饶益。若有得闻如来世尊如是神力深生信解,此人必当获大善利,发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时,彼幻师即于其夜,诣王舍城于最下劣秽恶之处,化作道场宽广平正,缯彩幡盖种种庄严,散诸华香,覆以宝帐。复现八千诸宝行树,其宝树下一一皆有师子之座,无量敷具悉皆严好,为欲供养诸比丘故。而复化为百味饮食,并现五百给侍之人,服以白衣,饰以严具。作是化已,时四天王来至会中,告幻师言:“汝于明日为供如来,化作如是无量严具,由是因缘获大功德。我今为欲助于汝故,供养如来,于此化为第二道场颇能听不?”时彼幻师闻是语已,生奇特心,即便听许。于是四王,即便变现无量殊妙庄严之具,倍于幻师幻化之事。

  时,天帝释复与三万诸天子等,来诣道场语幻师言:“我今亦欲因汝供养庄严道场。”幻师惊悚,又便听许。于是天帝为如来故化作堂宇,犹如三十三天殊胜之殿,又复化作波利质多、俱鞞陀罗、天妙树等,次第行列。幻师尔时见斯事已,嗟叹惊悔,欲摄所化;尽其咒术,幻化之事宛然如故,便自思念:“此为甚奇!我从昔来于所变化隐现从心,而于今时不能隐没,必由为彼如来故然。”时,天帝释知彼心念,告幻师言:“汝于今者为如来故,庄严道场无能隐没。以是当知,若复有人于如来所,乃至发于一念之心,由斯善本,毕竟能作般涅槃因。”彼闻天帝作如是说,心甚欢喜,过夜分已,往如来所,白言:“世尊,我于今时营办已讫,愿垂哀愍。”

  尔时,世尊于晨朝时,著衣持钵,与诸大众恭敬围绕,入王舍城赴彼幻师道场之所。摩竭提国外道梵志、婆罗门等,咸愿如来为于幻师之所幻惑,为欲见故皆来集会。诸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乐欲见闻如来神变及师子吼,亦皆集会。尔时,如来以佛神力,令彼幻师、帝释、四王,各见世尊在于已所庄严之处。

  彼时,幻师既见是已,舍于憍慢,前礼佛足,白言:“世尊,今于如来悔过发露!我先于佛妄生欺诳,幻化种种庄严之事,后虽渐悔,无能隐没。”

  尔时,世尊告幻师言:“一切众生及诸资具皆是幻化,谓由于业之所幻故。诸比丘众亦是幻化,谓由于法之所幻故。我身亦幻,智所幻故。三千大千一切世界亦皆是幻,一切众生共所幻故。凡所有法无非是幻,因缘和合之所幻故。汝今应以幻化饮食随次而行。”时彼幻师,与四天王、释提桓因,并来眷属,及所幻化给侍人等,即持饮食施佛及僧,同会众人悉皆充足。

上一篇:NO.42-111讲讲记记之哲学名著经庄严2

文章评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