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品万禅香 > 胜观彻却脱噶

第23章 上师成就法释《立断:祖古乌金仁波切直指本觉》

创建日期:2023-02-12

  第23章 上师成就法释《立断:祖古乌金仁波切直指本觉》

  微信公号愿您永具菩提心

  【立断】第23章  甘露点滴    祖古乌金仁波切《离戏的究竟上师成就法》,纽修堪布释(直读版)

  “上师”跟“普贤王如来”无别,在上师尊足前我顶礼。

  我(纽修堪布)将解释,珍贵怙主祖古乌金仁波切的心意宝藏《离戏的究竟上师成就法》。

  第一部分题名的意义

  这部成就法名为《离戏的究竟上师成就法》。

  如云:

  上师是佛,上师是法,上师是僧。因此,上师是赐予一切者,上师是吉祥的金刚持。

  如云:

  一个人“观想”上师,住在他的头顶或心间或手掌,他将证得“千劫诸佛的所有成就”。

  所有“密续”“教法”“口诀”都这样无尽的“赞颂上师”,上师是所有成就的赐予者,上师是加持的源泉。

  [龙钦巴尊者]云:

  除了追求“上师的加持”之外无他。

  即使不同的上师成就法,数量不胜枚举,但是,这部上师成就法,包含了一个法门,能够让你实证“心续内的真实智”。

  这是个非常甚深的口诀,以“上师成就法”的形式呈现,简单,自然,不复杂,没有赘言。

  这部“上师成就法”题名的另一个意义是,它是实证“究竟上师”的甚深成就法,“究竟的上师”就是你心绪之内“离戏的本觉”。

  首先忆念“上师的功德”。在“今生”“中阴”“未来”的所有生世,上师是最胜最高的皈依。

  通过“忆念上师的功德”,就会生起“忆念上师的利益”。

  第二部分正文的意义

  一、前行

  一)共的前行

  思维:

  这个暇满的能依(暇满人身)是非常难得的,即使已经得到人身。

  “人身”仍然如同流过陡峭悬崖的瀑布,时刻变化,很不稳定,我的死期也是不定。

  那些唯物的享乐主义者相信,在死亡之后,没有什么是存在的。

  但是,我知道,死期来临时,我将沿着“自己所造的善业恶业”的轨迹,如同置身水车轮,无助的“流转轮回”。

  不论我投生“轮回六道”的哪一道,都会如同置身“食人岛”“毒蛇穴”“燃烧煤坑”那样,永远不会超越“三苦”。

  就我当前情况而言,我离于逆缘,并且拥有修持殊胜正法的顺缘。

  因此,我跟所有人,都必须不惜一切的证得“普贤王如来的双运状态”,解脱“轮回苦海”。

  由衷的这样思维,就是“共的前行”。

  二)不共的前行

  1、皈依

  {阿}

  “本自解脱的本觉”,就是“胜义的皈依”。

  a、世俗皈依

  观想至高无上的上师,跟所有传承上师层层排列,住在“面前虚空”。

  所有如同云团遍满的“本尊”,汇聚在“虚空”。

  也可以观想,衷心托付信赖的无上上师,是所有皈依境的总集。

  这样,上师是积聚资粮的能依,也就是如意宝。

  在上师面前,你跟“所有众生”,由衷的以“身语意三门”皈依,直到实证“普贤王如来的双运状态”。

  这皈依,是把三宝,作为你的导师,你的法道,你的法侣而完成,这是世俗皈依(因皈依)。

  b、胜义皈依

  {阿}

  “心性”原本“离于烦恼”“离于烦恼的束缚限制”。

  如同“无生法界”所意味的,当“你的心性”能够平等的保任为“本觉”的刹那,“究竟胜义的自生智”就会如同,白天降临,黑夜立刻遁形。

  在这个刹那,由“三界的无数念头”所引发的“所有痛苦”,都没有生起的机会。

  因此,“所有念头”以“自解脱的状态”而被护卫着。

  所以,松坦的安住在“本自解脱的本觉”,就是“胜义的皈依”,是“至高无上的皈依”。

  2、发“菩提心”

  怀着充满悲心的“本觉妙力”,我发起“菩提心”。

  即使“本净”是无漏的体性,但是,为了那些“还没有实证无漏体性的众生”,我怀着充满悲心的“本具明性”,这是无疑的,本然的本觉妙力,决心“为了众生而努力”。

  此外,受到“解脱众生而使其离苦的愿望”的激励,我发起“世俗菩提心”。

  “世俗菩提心”是为了利他而证得正等正觉。

  “胜义菩提心”是平等安住在“不造作的本觉相续”。

  3、下令并结界

  有“下令”“结界”“建立保护轮”三个步骤:

  对于“无明”“二元执取”“串习”等等障蔽,我在“自解脱的广界”内结界。

  在“本然的状态”,没有“障蔽者”立足的地方,它们发挥不了任何作用。

  但是,众生对这一无所知,众生把“法性的妙力”误以为是“能执的心”跟“所执的境”。

  继这之后,从“三毒”所生起的“坚实串习”,以“障蔽者”的形式显现。

  这些“障蔽者”,是“迷妄的心”生起的源泉。

  在了悟到“障蔽者没有任何根基”的刹那,我为所有这些“障蔽者”结界。

  “所有这些障蔽者”本来就是“无生的”。

  在“本觉智的广界”,“障蔽者”是“自解脱的”。

  “本觉智”不缘于它们的“住”或“动”(静住或念动)。

  如同我们,老是害怕野兽等等可能在梦中出现。

  尽管这样,在从“动”的基础(睡眠状态)中醒觉的刹那,“所有恐怖”都毫不费力的,自然而然的平息在恐怖中。

  如云:

  离于保护“那被保护者”,是“保护轮之王”。

  因此,你对“无所见的胜见”生起信心。

  “无所见的胜见”也被称“安住在无为的状态”“无取无舍”“无修的大修”“无缘三昧耶”。

  4、降下如雨的加持

  这部分包括“加持供养物”跟“降下如雨的加持”

  献上“圆满清净的供养云”,

  让“本智的化现”如雨一样降下大加持。

  以患有黄疸的人,把白色海螺看成黄色为例,

  一切诸法,一切显有,都是清净的,平等的。

  如同“普贤王如来”的内外密供养云,本来就是圆满清净的。

  对于那些“还没有了悟这个道理的众生”,让“本智的化现”显现为“本净的供养云”跟“如雨一样的大加持”,借以加持供养物。

  二、正行

  一)身瑜伽

  1、观想积聚资粮的能依

  {阿}

  在这“坛城”之内,“显”跟“有”,是“显现的基”,

  “体性”“自性”“大悲力用”遍满“轮回”“涅槃”。

  甚至连“不净”这个词都没有。

  由于“生的化现”,必须无疑的从“本初虚空”的“无生自性”中显起,于是发出{阿}字。

  在“阿底瑜伽”,轮涅诸法,一切显有,都现起为“善逝的本然状态”的“基”。

  因此,这个“本觉的修持”,确立他们是“体性空”“自性明”“大悲力用”三坛城。

  它们遍满一切,是所有的“轮回有漏法”跟“涅槃的无漏自性”。

  因此,即使花上数劫时间,搜寻“属于不净世界或不净众生的有记法”,甚至连“不净这个词”都寻不着。

  因此,甚至连我(乌迪亚拉)也拥有“如来藏”。

  不论我穿着什么,那就是“我的样貌”,观想我处在“不造作的本然”。

  由于轮回涅槃的一切,都具有“三坛城的自性”。因此,甚至连我(乌迪亚拉)也拥有“如来藏”。

  所以,我们没有必要,观想他是“本尊”,如同在修持下续部的法门一样改变,美化他的外貌。

  不论我穿着什么,那就是“我的样貌”,因为我目前平凡的身体就是这个样子。

  通过“认出他是体性自性力用的本然面目”的见,以“没有固着”“不造作”的本然的方式来观想。

  因此,不论“六种显相”被体验为“喜爱”或“厌恶”,通过打下“不变法性的椿子”来系住命力(不离本觉),就是无上法乘的不共观点。

  在这里,被当作是一个补充的教导。

  这位“无上上师”,不论他的弟子们,感知他是什么样的显相,他其实就是“圣文殊师利”。

  正是这个身相,不可思议的体现了“所有胜者的本智”,并且化现在人身之内。

  他是“努”的桑给耶喜,也是旧译派“经”“续”“心”的持有者。他也是古鲁确吉旺秋(1212-1270)的转世。

  为了“法教的广传”,为了“末法时代的众生”,他欣然乐意的转世。

  在我的心间,是一切佛部的总集[金刚萨埵],以“智慧尊”的体性而安住。

  “禅定尊”是[普贤王如来],“不造作”而且“明灿灿”的现前为“本然大圆满”。

  无上上师被观想为“三昧耶尊”,住在他心间的是金刚萨埵,集密乘百部于一体。

  观想“金刚萨埵”是“智慧尊的体性”,住在“金刚萨埵心间”的是“禅定尊普贤王如来”。

  这个“观想”,无须像“下部密续的修持那样”依赖“五现前等觉”等方式。

  “这个观想”是“不造作的”。

  所以,“本尊”明灿灿的显前为“大自性”,而这“大自性”是“本尊本自圆满的体性”。

  这是“大圆满”不可思议的观点。

  虽然一个本尊住在另一个本尊之内,但是,他们却不会阻碍彼此,或碰触彼此。

  你要观想他们“明晰清朗的自性”,也就是“具有本智体性的清净光身”。

  2、迎请并祈请住世

  阿!

  胜义而言,您不受制于来去生灭,但是,我邀请您以“唯显相”的姿态前来,请您无别的住留。

  就胜义而言,在“法界的无生相续”,上师您丝毫不像某个受邀者那样,受制于“来”跟“去”。

  尽管这样,为了感化“我”跟“其他迷妄众生”,我以一种世俗的,相对的,似真非真的方式,来邀请上师您,前来这里。

  您跟您的眷属(所有三根本圣众),无碍的,以悲心的本然光彩现前。

  我吟唱着“思慕的旋律”来迎请您,请您真真实实的莅临。

  您的金刚身舞姿妙曼,你的金刚语回响着咒歌,你的金刚意欣喜的沉浸在光明本智。

  如同水被倒入水中,请以“无别的三昧耶尊”跟“智慧尊”住留。

  3、通过修持七支供,积聚资粮,净除障碍

  “七支供”是把每一种“积聚资粮”“净除障碍”的法门的重点结合为一。

  1)顶礼

  我怀着“平等一味的见”,向您顶礼。

  在法界,轮涅诸法都是一味,没有好坏之别。

  轮涅诸法是“普贤王如来的真实自性”,最为殊胜的“大净性”“大平等性”。

  通过自觉的见,本然不造作的面对这一“平等一味”,就是“究竟的顶礼”。

  这句颂文也完整解释了“顶礼”,因为所有善恶等概念的障蔽,都被净除。

  障蔽是通过“自解脱的方式”而被净除。

  同时,住在“平等一味的见”的相续中。

  之所以“礼敬”,是因为如实的“认出了自明的本智”。

  2)供养

  献上“普贤王如来的游戏”作为供养。

  通过明了“供养的主体”“供养的客体”是不二的,你献上外内密的供养,遍满虚空。

  本自圆满的“五身”跟“五智”的种种化现,从“普贤王如来的广界”之中现前。

  “普贤王如来的广界”就是“你自心的本净法界”。

  3)忏悔

  在“已经清净二障的广界”之内,我忏悔。

  我忏悔,但是,无须如同“下续部的忏悔”一样的仰赖“远离”“转化”“了知”,刻意的造作出一个对治法。

  “远离”“转化”“了知”是忏悔的三个层次。

  在别解脱乘,主张如果要去除“我”的概念,必须“远离烦恼”。

  在菩萨乘,强调“转化”,一切众生都想离苦得乐,所以把烦恼转化为慈悲。

  在密乘,因为了知“烦恼的自性”,通过“见地”达到忏悔的效果,证得自他无二。

  平等安住在“普贤王如来的心的法界广界”(大本净或心性的净性)的刹那,忏悔已经成办。

  如同旭日东升,黑暗就彻底消失。

  我忏悔“烦恼障”“所知障”的黑暗,因为,“烦恼障”“所知障”阻碍我“认出基的本然状态”。因此这是忏悔之王。

  如云:

  那个希望忏悔的人,应当坐直并且真真切切的注视。通过真正的看见,他完全的解脱。这是至高无上的补忏。

  4)随喜

  并且随喜“真实自性”。

  我没有造作的随喜,或平等安住在“万法的真实自性”(大圆满)之中。

  这是最至高无上的,究竟的随喜,也是怀着信心而随喜“真实自性”。

  如云:

  “胜义”是通过“信心”而被实证。

  5)请转法轮

  请转动“无时的正法轮”,

  我请求您,给我们转动“大圆满的法轮”。

  “大圆满”是“四分离三”的“究竟本智”。

  6)祈请不入涅槃

  并长久不灭的住世。

  无上上师,已经通过他“亲证的本智”实证法身。因此,他离于“成跟住的造作”。

  但是,从对其他众生生起悲心的角度来看,我请求您住世,不息的化现成千上万色身,通过色身“调伏众生”。

  请让您所化现的千万色身,如映现在弟子“习气”跟“根器”的湖面上的月影一样显现,以利乐众生,切断轮回。

  7)回向

  我把所有无分别的善(无缘善)都回向给众生。

  我把三时所造的“分别福德资粮”以及“三轮体空的智慧资粮”,不论多寡,全部回向给遍虚空一切众生。

  愿他们,实现投生善趣的暂时利益,以及成就“究竟的善”,“解脱”进入“内童瓶身的广界”。

  这是从真实智慧的观点,直接强调“七支供”的方式。

  通过这个方式,要能了解“七支供”是“世俗谛的自性”。

  这是因为,不论你采取哪一种方法,都绝对不要分开“世俗”跟“胜义”二谛。

  如果你偏爱比较繁复的作法,你可以摆设成千上万供品,让“不可思议的证智”,在你心续中生起,增盛福慧二资粮。

  你可以摆设得比天上星辰还要“庄严夺目”。

  你可以使用其他上师的成就法作为架构,并且持诵《净除一切毁堕业障忏悔文》。

  尤其要一再的,向珍贵上师,吟唱任何长度的祈愿文,唤起上师心的誓言。

  要用“思慕的声调”来吟唱,旋律要悦耳动听。

  二)语瑜伽,意瑜伽

  “持诵”意味着,一而再,不停的持诵一个特定的咒语。

  {阿}

  在我的心间,胜妙遍满的蓝色中,清净明点空灯的中央,“自生本觉的链”明灿灿的现前为一个{阿}字。

  经由“不息的本智”,一切都是净土。

  {阿}{阿}{阿}。

  {阿}是以三种方式,观想“不二的三昧”跟“智慧尊”。

  “普贤王如来”是“禅定尊”,在“普贤王如来的心中央”,在“大真实智的自光华”之间,是“清净法界”的“胜妙遍满的蓝色”,明灿灿的现前为“清净璧琉璃的光彩”。

  在这“清净的大光明”中,“清净明点空灯”是“五智”的本然光彩。

  在这里,“自生本觉的灯”是它的本性。

  但是,它的色相,却是“具有自生智的本然光彩的金刚链”。

  明灿灿的现前为白色的{阿},如同一轮明月,光明灿烂。

  通过不息的保任“自明了而且赤裸无遮的觉空状态”,轮回涅槃的一切,都是“清净圆满的佛”(任运自成遍满清净的平等性)。

  因此,它是“三坛城的界”,这是“光明心瑜伽”。

  在努力把这一切谨记在心的同时,你持诵{阿}{阿}{阿}。

  {阿}字以“咒语的形式”显现,是从“无生法性的广界”之中生起的幻化。

  要以一种温柔的,自然流动的,不勉强的方式来持诵,这种持诵就是“金刚语瑜伽”。

  通过这样修持,你能在三年(最佳),五年(次佳),七年,圆满成就四相。

  你会在“童瓶身的广界”觉醒,成就正等正觉。

  三、结行

  一)消融

  “显基的所有妙力跟化现”全都消融入“本净的法界”。

  让我们以逐渐消失的魔术表演为例,或以从睡眠醒觉,梦境立刻消失为例。

  “本觉的状态”就是“基界”,这是“本净体性”,这“体性”,离于“跟三身的聚合或分离”。

  当你平等安住在“本觉的状态”时,所有的相(从基界现前的妙力跟化现)全都消融入“本觉状态”。

  “颂文”之所以这样措辞,是因为,化现不再是可缘取的,它们已经消融进入“本净的光明法界”。

  不像“下部密续以二元为道用”那样,这里没有外器世界跟内情众生消融进入“越量宫”跟“本尊”等繁复的消,这是因为,那种形式的消融,是为了净除常边。

  在这个情况下,由于我们是以“智慧”为道,所以,“自生智”原本就离于“常边”“断边”。

  二)回向

  通过“全然清净的三轮”,我回向四时(过去,现在,未来,无时的第四时)的所有善根。

  这所有善根,包含了“本觉的见”的“无时智慧资粮”(四分离三的本净),以及,“过去”“现在”“未来”三时所造作的“分别福德资粮”。

  这是通过“不执取三轮”(被回向的众生,回向者,被回向的善)的全然清净而成办。

  三)吉祥文

  通过“任运遍在”的君王,愿“吉祥的真如性”俱在!

  通过这“上师瑜伽的修持力量”以及“上师的悲心加持”,

  愿“任运三身的无上基智”(这基智遍满轮回涅槃,一直存在你之内),以及“闪耀着善相的万丈光芒的大圆满”现前。

  愿它遍满十方跟四时,以“色身的光辉灿烂”斩断轮回。

  这些色身,从“得证真如智慧的法身广界”之中化现,调伏任何有需求的众生。

  得证“真如智慧”,就是“净除暂时的障蔽”的果。

  第三部分后记

  不忍拒绝请法者的请求,[乌迪亚纳]写下这部“上师成就法”。

  [莲师]云:

  我,莲花生大士,亲自撰写我自己的成就法。

  相较于在百千劫的时光,亲近无数的佛,仅仅“忆念上师的名号”就能领受“共跟不共的成就”,并且实现所有愿望。

  数量如海的“经典”“续部”“口诀”,一再而且无数次赞颂“忆念上师的功德”。

  因此,我怀着三信的心莲,深深的崇敬这部,浓缩六百万密续精要的上师成就法,并且,完成略释《甘露晶滴》,以利初学者,使其容易理解。

  愿从此而积聚的“善好的云”,降下“上师的加持雨”,灌溉“一切众生的佛性田”。

  愿“法界”“本净”“任运”的状态,离于增减的“不造作的广界”,如是的保任在“自性定的相续”,愿得证“光明法身的状态”。

  愿一切吉祥善好!

上一篇:第22章 上师成就法《立断:祖古乌金仁波切直指本觉》

文章评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