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读万卷书 > 经庄严

NO.51-111讲讲记记之哲学名著经庄严2

创建日期:2024-06-07

  NO.51-111讲讲记记之哲学名著经庄严2

  师念藏语传承。

  《经庄严论》不是很好懂啊,懂吧?你们没问题吧?没问题,是吧?有问题的举手。肯定都精通了,一个人都不举手。

  没问题,是吧,你?不懂啊?怎么不懂?全部不懂吗?一点也不懂吗?

  弟子回答:“有些懂,有些不懂。”那你应该举一半嘛,不应该这么高,就这样。(师举手示意,众笑)

  有些懂、有些不懂,那这样的话,我也有些懂、有些不懂,我也不讲了。

  如是瑜伽修,彼则非无义,

  如是善逝说,彼亦非无义。

  唯闻若见义,修则成无义,

  未闻若行修,说亦成无义。

  刚才佛陀所宣说的佛法,应该怎么修行呢?佛陀这样的方便法门,先讲世俗胜义的法,再怎么修习呢?佛陀宣说的佛法,首先要通过闻思来抉择;然后,如果没有修行的话,那么佛陀所讲的深广的法,或者寂止和胜观的法,就没办法得到,应该用修行来得到佛法。

  “如是瑜伽修,彼则非无义”,对上面所讲的教法和证法的意义,要通过瑜伽修行来得到,这样的修行并不是没有意义的。通过修行,最后能够获得各别自证的境界;如果没有修行,那就得不到。

  听法的人,还是要修行的。我们有些法师、堪布、堪姆,已经闻思很多年了,将来可能给他一年的时间、两年的时间修行。只要他不乱跑的话,可以请假不带班,在我们指定的某个地方,真正闭关修行。

  有些堪布、堪姆,“我现在讲了十一年的法,有点累了、有点转不动了”。也不是转方向盘,有什么转不动的?讲转不动的人,可能也修不动;如果转得动的话,那也可能修得动。

  修行并非无义的,修行还是很重要的,怎么修行呢?

  “如是善逝说,彼亦非无义”,善逝佛陀所讲到的这些法,并不是没有意义的。佛陀所说的法,我们通过讲经说法来领会,作为我们修行的内容,对于我们来讲,并不是没有意义的,而是很重要的。修行佛陀说的这些法,可以让我们离开烦恼和痛苦;而如果修外道的、世间的法,就根本不会得到各别自证的境界。

  “唯闻若见义,修则成无义”,如果仅仅听闻佛法,就能见到无我的意义、诸法的意义,那就不用修行了。

  实际上不是这样的,不能离开闻思修行的次第。听闻佛法并不能真正见到诸法的意义,应该先听闻佛法,再通过修行以后,才可以见到诸法的意义。

  “未闻若行修,说亦成无义”,如果没有听闻,就直接修行,这叫做盲修瞎炼。要不要先听闻呢?是非常需要的,如果没有先听闻佛法,那么的确是没有办法修行的。

  以前用过《华严经》的教证吧,“譬如暗中宝,无灯不可见,佛法无人说,虽慧莫能了”,暗中的宝,如果没有灯光的话,是见不到的;同样的道理,佛法如果没有人讲,那么根本没办法了达它的意义。

  不闻佛法就见到真实义,不是这样的;仅仅闻法就见到真实义,也不是这样的。闻思修应该结合起来,这样的话,圣者各别自证的境界、佛陀讲的不可思议的真实意义,每个人都可以通达。在这里,修行跟听闻之间的差别,大家应该明白。

  这是讲的说法的必要,没有说法的话,别人就没办法通达,是这个意思。

  师念藏语传承。

  己三(如何说法之方式)分二:一、菩萨说法之方式;二、佛陀说法之方式。

  庚一(菩萨说法之方式)分三:一、讲法之差别;二、意义善妙;三、词句善妙。

  辛一、讲法之差别:

  菩萨尊说法,教证自在中,

  一切口色法,虚空出法音。

  “菩萨尊说法”,菩萨说法有三种差别。

  “教”,第一种差别,一般凡夫、信解行地的菩萨,在诸佛菩萨面前和善知识面前听闻了一些佛法,之后如理如实地给别人讲述,这种说法叫做教传,用圣教来传讲。

  现在很多人就是这样传讲的吧,先依止高僧大德,听闻了一些窍诀,之后给别人传讲。有些人没有听过传讲,只是自己随便看看书,就出来讲法。这种情况,可以作为辅导,也可以作为与别人共同学习。真正的传法,应该是有传承才是最好的,因为传承的教言,是很重要的。

  “证”,第二种差别,从一地菩萨到七地菩萨之间,肯定是真正证悟了,他们以证悟的法性威力讲法。

  “自在中”,第三种差别,三清净地菩萨,也就是八、九、十地菩萨,他们的智慧、神通都已经获得自在了,是以自在的方式传法的。

  “一切口色法,虚空出法音”,八地等菩萨自在的任运加持中,从自己,或者他人口里的歌声及乐声等中,传出讲法之音,说出很多佛法的词语。一切口中所说的声音,通过菩萨加持以后,都可以变成佛法之音。包括绮语、唱的歌、说的笑话、动物的声音等等,甚至有些外道说的法,得到八地菩萨的加持之后,都可以变成利益众生的佛法。

  还有菩萨加持一些色法后,比如墙壁,或者乐器,或者山河大地、树木、无情物等,一切色法也传出法音。

  还有菩萨加持虚空后,虚空中传出讲法的声音。比如“诸行无常、有漏皆苦、诸法无我、涅槃寂灭”四法印的教义等等。

  这样的口、色法、虚空传出的法音,有些是因八地菩萨的加持而得到的;有些是凡夫位时,对上师和佛陀非常有信心,在自己面前的虚空当中,观想根本上师、佛陀,经常祈祷,依靠自己的信心力而得到的。

  不管怎么样,得法、说法、传法有种种方式。现在我们一般的传法是,自己得到法以后,给别人讲,这是很重要的。

  佛陀在《佛说未曾有因缘经》[注6]当中说过,比如说一个人在上师那里得到法,然后把每个句子、每个意义给别人传授,哪怕只有一个人,他没有信解,让他产生信解;他没有信心,让他产生信心,这样辗转传授的功德,是无量无边的。

  我们讲法,有些时候是非常正式的,举行一些仪式,设置法座,写一些标语,“某某大法师今天来到什么寺院广转法轮”;有些时候不是很正式的,在聊天当中、在吃饭当中,讲一些佛法的内容。

  比如说一起去旅游、一起去吃饭、一起在一个卧室里的时候,别人不懂什么是无常,你就讲一下,“无常的意思,我知道了,我给你讲一讲,你过来过来。我是讲法者,要坐在床上;你是听法者,要坐在地上”,开玩笑的,不能这么说。

  我现在越来越感觉到,对初学者、比较陌生的人,不能刚开始就特别给他们讲戒律。今天有些新来的人,男众女众坐在一起。我刚才特意观照了一下,这样也可以。他们不懂戒律,也不会马上就破坏了我们的戒律。他在这里坐一会儿,也不能怎么样的。如果你实在有一点执著,自己稍微离他远一点就可以了。刚开始的时候,不能给他们讲很多的规矩,不需要很多的条条框框。以后学了一些道理、到了一定境界的时候,才要用戒律来约束。

  刚才的《佛说未曾有因缘经》里面讲,一个人给另一个人辗转传法,功德是无量无边的。有些人说:“我没有得到法师资格证,这次也没有得到毕业证,在这辈子,传法是没有什么希望了。”不一定的,有些人得到了法师证,但将来变心了,他是不会圆满的;有些人即使没有得到法师证,将来也有可能圆满弘法利生的宏愿,很难说的。比如上师如意宝在石渠求学六年,离开的时候,没有任何堪布证书、没有任何证书。(众笑)

  现在大学里面,博士毕业的时候,带博士帽、穿博士服拍照,自己觉得特别幸福。但是毕业以后,工作都找不到。看着这个博士帽,有时候也有厌烦心。当初辛辛苦苦读了博士,现在连满意的工作都找不到,这个博士帽到底有什么用?怎么办呢?

  因缘和发心是很重要的,对吧?不知道我讲到哪里去了......(众笑)

  下面讲意义善妙,讲完这个偈颂,今天就可以了。

  师念藏语传承。

  辛二、意义善妙:

  广大断怀疑,信受示二真,

  此名诸菩萨,圆满之说法。

  刚才讲了菩萨的传法方式,下面讲意义善妙,也就是传法者的一些资格和要求、一些必要规则。菩萨圆满说法,要具足四个条件。

  “广大”,第一个,作为给别人宣说佛法的菩萨,自己应该广闻博学,对法的意义、法的词句,都要完全明朗。自己心里面要完全明白、通晓、了知,这样才行的。给别人讲法,如果自己特别孤陋寡闻、什么都不懂,这是不行的。

  听说某某佛学院的一个人去一个世间大学演讲,听众问了很多问题,他应答的效果不是很好。作为传法者,光有意乐,的确是不行的,“我特别喜欢传法,我喜欢传法得不得了”,你得要具有传法的条件,不然光“不得了”还是不行的。(众笑)

  第一个条件要广闻博学,否则,确实不行。

  “断怀疑”,第二个,因为自己在修学过程当中,完全断除了怀疑,所以对别人的怀疑,你有能力断除。

  有些法师以前求学的时候很认真,刚开始有很多怀疑,通过辩论、研讨以后,自己遣除了怀疑,产生了真正的定解。当他们给别人讲法的时候,就可以遣除别人的怀疑。不然,自己怀疑重重,对前世后世也不太相信,这样给别人说法,别人可能也得不到什么利益的。

  有些讲义当中讲,断除怀疑能让小智慧的人,变成中智慧的人;中智慧的人,变成大智慧的人。能让你的手下和身边的人,进步非常快。一个人的引导方式,是很重要的。

  在你们求学的过程当中,有什么疑问,应该互相研讨。刚开始你可能有很多问题,慢慢很多问题就迎刃而解了。你给别人开导的时候,就会非常容易。因为别人产生的怀疑,也许就是你曾经的怀疑。自己是怎么解决怀疑的,就知道怎么去解决别人的怀疑。这是非常重要的,这是第二个。

  “信受”,第三个,自己能安住于正法当中。你要给别人说法的话,至少自己要安住于正法中。如果你做很多杀盗淫妄非法的行为,跟法完全不相应、不融合,那你就没办法给别人讲法,别人也不会欢喜、不会接受你的。要他人能真正信受、接受的话,你自己先要安住在正法当中。

  你天天看电视剧,到讲课的时候,拿上课本,匆匆忙忙进教室“同学们好”,这样都没有当老师的资格。现在有些老师真的是很差的,根本没有当老师的资格,比学生的德行还差。因为他有当老师的因缘,所以才站在了讲台上。自己没有威望、没有实力、没有境界和威力,这样不太好。

  作为讲法者,自己一定要安住于正法,这是第三个。

  “示二真”,第四个,要精通二谛,开示清净和染污的两种正行。作为菩萨,他要懂得,清净是胜义谛,染污是世俗谛。要传讲世俗谛和胜义谛的法,或者传讲苦谛和集谛是世俗谛的法,灭谛和道谛是胜义谛的法。

  比如说你要讲企业的话,那企业正面和负面的都要会讲;你要去给别人作佛法演讲,那要懂得清净和染污的两个方面,才有资格。

  “此名诸菩萨,圆满之说法”,麦彭仁波切的讲义里面讲,这是按照《梵天请问经》中所说,如果具足上面的四种条件,那么菩萨的说法就是圆满的。

  我们在座的很多法师、辅导员,希望也是这样的。今年培养了很多学会当中的辅导员,有些辅导员特别优秀,确实很好。给别人讲法,很负责任、特别认真。不会顾虑自己的劳累、辛苦,特别好;而有些辅导员,可能水平、经验、自相续的烦恼,很多方面不足,给别人讲法,好象有点困难。我们现在的人才太缺了,不然,应该再多学一些,这样可能更好一些。

  不管怎么样,大家要知道,这是一面镜子,我到底具不具足这些条件?可以自己看看。这是讲的一个方面的内容。

  菩萨尊说法,文不骄不厌,

  明亮种种理,解无染遍行。

  “菩萨尊说法”,还有另一个方面,菩萨要说法圆满的话,就要圆满九种法。

  “文”,第一个,给别人讲法的时候,别人可能会在你的文字和词句、意义上面有一些反驳,你不要出粗语、恶语,要以很温和文雅的语言来回应。就像《亲友书》[注7]里面讲的,要用让人很舒服、很快乐的语言。

  有些法师,别人说他,“这个法师本来还可以,智慧不错、口才也不错。但是脾气太糟糕了、脾气不好”。他讲课,确实给很多人带来了痛苦。

  偶尔显现有点不高兴,还可以;但是天天都是愤怒相的话,那就成了玛哈嘎拉了,就是玛哈嘎拉也有幻化成寂静相的时候。(众笑)

  给法师提一些建议的时候,法师马上就不高兴,这样很不好。那天我们学院的绕桑管家(音)上课,下面有很多喇嘛想放几天假,就纷纷给他写纸条。绕桑管家明明知道他们不想上课,但是他不想停课,他就没怎么看纸条,说:“今天收的纸条比较多,你们的意思肯定是不要放假,好,听大家的,不放假了。”(众笑)

  以后我们各个班,如果给法师有些建议的话,可以写纸条,从今天开始。(众笑)

  有些法师讲的时间太长了,或者有一些稍微负面的事情,你们可以提出来。现在我们学院当中,是比较自由的,可以提建议。但也不能太无理了,对没有任何道理的建议,法师也不用接受。

  我这边也是可以提的,我讲得太快了、讲得太慢了、太多了、太什么的、讲得不好,都是可以提建议的。我尽量修安忍,不说粗语,好吧?(众笑)

  这是第一个。

  “不骄”,第二个,当你给别人说法的时候,可能会得到赞叹、供养、恭敬,这个时候,你不要傲慢。

  有些说法者,刚开始很温和,慢慢地好像腰都不能弯了,一直胀气一样的。有些法师特别傲慢,一直(师模仿傲慢动作,众笑),走路的时候都是这样的。我遇到过一些大法师,看上去特别傲慢。

  远离傲慢,是很重要的。

  “不厌”,第三个,说法的时候,不应有厌离心。遇到佛法是非常难得的,不应该有厌离心,而应该有欢喜心。我经常想,佛法确实有不可思议的加持。

  《佛说华手经》里面讲,“诸佛难思议,法亦难思议,若人信此者,报亦难思议”,佛有不可思议的加持力,法也有不可思议的加持力,如果我们信仰它,就有不可思议的福报和不可思议的果报。

  所以不应该产生厌烦心,应该以欢喜心来对待。在讲法的过程当中,不应该说,“我讲了一个月,现在身体扛不住了,要出去散散心”,什么散散心?就是想出去看一看、逛一逛。作为法师,对法,应该一直很重视。

  “明亮”,第四个,给别人传法的过程当中,不管是词句也好、还是意义也好,要完整地讲述。不是给别人讲一部分,不讲一部分;或者讲词句,不讲意义;或者开头的时候,讲得比较广,后来慢慢就不讲了,我们有一种说法,叫虎头蛇尾;或者因为自己的事情,今天也没空,明天也没空。学院这边还是挺好的,大多数的法师,除了生病、轮值等特殊事情,基本上都能每天上课。

  法很重要,所有的词句不应该讲一点、不讲一点,存在缺漏,这样不好,要完整圆满地传讲。不管是意义也好、词句也好、譬喻也好,还是整个框架也好等等,这些应该讲得明亮、讲得清楚,这是第四个明亮。

  “种种”,第五个,一个意思用不同的方式来讲,不要天天重复、不要再三重复。

  有些人今天讲一个公案,两三天以后,又把这个公案讲一遍。我以前见到一个领导,每次开会的时候,他都把一句话用上十几次。重复得太多,这样不好。

  《忠言心之明点》里面讲,重要的事情,要再三地给你讲。为了引起重视,可以稍微重复一下。

  对要讲的道理,今天我用因明的方式来解释,明天我用中观的方式来解释,后天我用科学和世间的方式来解释,用种种不同的文字词句来叙述。不要整天都反反复复的,这样的确让别人产生厌烦心,是不好的。

  “理”,第六个,一定要与正理不相违。现量的道理,跟现量的法不要相违;比量的道理,与比量的法不要相违;教量的道理,跟教量的法不要相违。

  有些法师所说的法,即使没有佛教的专业水平,也能看出漏洞百出,这个也不对、那个也不对,这种人干脆不要讲。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孔子也是这样讲的,知道就说知道,不知道就说不知道。比如说,根本不是《宝性论》里面的教证、观点,就不能说是《宝性论》里面讲的。你明明不知道,却说“是什么什么里面讲的”。昨天有些人这样说,我就批评了。

  以前我们辩论的时候,经常把书拿着。你说是《定解宝灯论》里面讲的,那《定解宝灯论》哪里有这句话?我的法本在这里,你给我指出来。

  自己不知道的话,就不能随便讲,不要凭自己的想象乱讲。这不叫讲法,这叫乱讲,这样是不好的。你懂的,应该要真正懂得;你不懂的,不要不懂装懂。

  我们引用高僧大德的教言,要尽量用得准确;我们用一个教证的话,也要尽量把它用准确。如果实在是不很清楚,你要说明“我记得不是很清楚,好像在这里面是这样讲的”。这样的话,别人可以相信你。

  法师们讲法,不要想什么,就随意讲什么,全凭分别念,这样的过失非常大。应该先做好准备,再很认真地讲。如果实在没有来得及准备,就向别人说明,不然就与正理相违。有些法师讲法,语言很严谨,根本找不出任何错误;而有些法师很随意,在词句里面能找到很多与正理相违的词,与世间传统也是相违的。

  当然有时候,你就是再认真,因为智慧、记忆不足,可能还是会有一些错误的。但这是无意的,不是故意的,不会有很大的过失。

  “解”,第七个,讲法的时候,最好用世间共称的语言来讲,让别人容易理解。不然,佛法的专业词语用得太多的话,别人理解起来会有一定的困难。

  有些法师在佛学院讲课,还是比较不错的,用中观很多的专用名词、密法的一些专用名词讲,是可以的。如果是给世间人讲课,比如说在大学、在监狱,那还是要用当地的、现代的一些语言来讲,这样他们容易懂。不然,如果你一直讲佛学当中的专业知识,比如说假相唯识宗的观点、真相唯识宗的观点、自证、对境、显现境和有表色,这样的话,听者是很难懂的。给世间人讲法,最好是用他们比较关注的语言来讲,把佛法的内容用世间的语言包装起来。

  现在有些法师讲的,完全都是世间的语言、世间的内容,没有什么佛教里面的东西,这样也是不太好的。怎么样喝茶?怎么样聊天?听起来好像很舒服,但是听完了以后,他讲的是什么呀?他讲的是佛法还是世间法?没有留下任何印像,轻轻松松,像虚空当中的白云一样飘走了,这样也不太好。

  这是讲的第七个问题。

  “无染”,第八个,在求法过程当中,断除一切利养、恭敬,要无染地讲法。

  对很多人来讲,这是比较难的。人一般都是有欲望的,以欲望给别人宣说佛法,过失还是比较大的。

  《佛说华手经》里面讲,“若人以利养,为大众说法,依于世利故,则为法所害”,有些人为了利养,我想得到钱、得到名声,而给大众说法。因为杂有世间利益,所以他所说的法,不但对众生没有利益,甚至变成自他有害的事。

  现在很多人依靠佛法来赚钱,把它当做一种商品交易。我给你讲法,你要给我供养;我给你传法,你要对我恭敬,给我名声、宣传等等,这样的话,心是很不清净的。

  在《缁门崇行录》[注8]当中讲,很多官员请慧开大师讲法的时候,慧开大师不受任何供养,立即布施给别人了。莲池大师赞叹他:说法而不受供养,才真正叫法布施啊!如每个人都像他一样,那该有多好啊。”每个人都应该像慧开大师学习,因为他心很清净,他传法完全是为了利益众生,而没有个人的私利。

  “不以利养故,亦不求名誉,愍彼众生故,智慧转法轮”,《长阿含经》里面讲的,不是为得利养的、不是为求名誉的、完全是悲悯众生的缘故,以智慧心来转法轮。

  法师也好、居士也好,在互相交流的过程当中,最好不要把佛教当做赚钱的工具,这是有必要的。如果要赚钱的话,可以通过其他方式赚嘛,不要以佛法的借口。否则,果报真的是特别可怕的,在一些经论当中讲的比较多。今天因时间关系,我不多说吧。这方面,我还是有比较多的材料和一些资源吧。

  “遍行”,第九个,要精通一切乘。如果你要讲法的话,对大乘小乘都要精通。

  我们现在评法师的时候,至少也是学了三部论以上,或者是五部大论毕业,基本明白了因明、中观、现观等等的道理。不然,事理一点都不明白就给别人讲课的话,根本没有具足遍行的功德。

  这里总共有九个功德,文、不骄、不厌、明亮、种种、理、解、无染、遍行。如果菩萨具足这九个功德,那么他给别人说法,真的是非常好的。

  有些人很想讲《妙法莲花经》,“只差你一句,你一同意,我马上下山给别人传《妙法莲花经》”,我的一句,是重要的;这里的九个条件,是更重要的。不然,我说一句同意,也是可以的。你也许是为了名声、为了赚钱,闻思得也不是很好,如果出去的话,并不能利益众生。在心清净的条件下,先与大家一起学习,这样之后,你再出去说法,就是清净的了。《经庄严论》里面讲到的这些,是很好的方式。

  今天讲到这里。

上一篇:NO.51-111讲讲记记之哲学名著经庄严1

文章评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