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读万卷书 > 经庄严

NO.78-111讲讲记记之哲学名著经庄严3

创建日期:2024-11-15

  NO.78-111讲讲记记之哲学名著经庄严3

  [注1]《大圆满前行讲解》097-144讲记:

  以公案说明大悲心在修行中最重要

  以前三同门与卡隆巴格西的一位高徒,前去拜见仲敦巴格西。格西很长时间没见到弟子了,就一个一个地问:“博朵瓦平时做什么?”

  他回答:“为数百僧众讲经说法。”

  仲敦巴说:“稀有!稀有!这也是一正法。普穹瓦做什么?”

  答言:“到处去化缘,广集自他资具,建造三宝所依。”

  格西又如前一样说:“稀有!稀有!这也是一正法。衮巴瓦做什么?”

  回答道:“唯一闭关静修。”

  格西又说:“稀有!稀有!这也是一正法。”并接着问:“卡隆巴在做什么?”

  那位弟子说:“他总是到一个蚁穴旁边,蒙头天天痛哭。”

  听到这话,仲敦巴格西立即脱帽,合掌当胸,边流泪边说:“极其稀有,他是真正在修持正法!本来关于这一点,有许多许多功德要讲,但如果现在赞说,卡隆巴格西会不高兴的。”

  卡隆巴格西之所以蒙头痛哭,是因为想到了轮回中受苦受难的一切众生。尤其是看见蚂蚁,想到它们在轮回中一直流转,真的非常可怜。《释迦谱》中讲过,舍利子跟须达(给孤独长者)在建造经堂时,就看见了很多蚂蚁。舍利子告诉须达:“从毗婆尸佛开始,它们历经了七佛出世,至今已有91劫,却仍然还是蚁身,始终不得解脱。”所以,当卡隆巴格西看见这些众生时,以它们为所缘生起大悲心,整天就忍不住痛哭。

  否则的话,前面三位格西的行为,本来功德也非常大。比如讲经说法,《大宝积经》中云:“三千大千界,珍宝满其中,以此用布施,所得功德少。若说一偈法,功德为甚多。”以遍满三千大千世界的珍宝布施,功德应该很多,但若在末法时代,讲一个偈颂的佛法,其功德远远超过前者。讲一个偈颂就有这么大功德,那博朵瓦天天讲经说法,功德不可谓不大,但却不如卡隆巴格西,可想而知,修大悲心的功德有多大。

  [注2]《中观四百论广释——句义明镜论》, 圣天菩萨 造颂,法尊法师 译颂,索达吉堪布 著疏,第五品明菩萨行品:

  壬三、对烦恼炽盛者尤应悲愍:

  如母于病儿,特别觉痛爱,

  如是诸菩萨,特意愍恶者。

  犹如慈母对于有病的儿女,特别觉得痛爱;如是诸慈悲的菩萨,也应特意悲愍作恶者。

  在利益众生过程中,菩萨对那些烦恼特别炽盛,经常造作恶业的有情,尤应以悲愍之心加持护念。此理如同慈母对于自己有疾病的儿女,定会更加疼爱,不管这些儿女如何扰乱她,甚至谩骂损伤她,慈祥的母亲也会毫无嗔怨地安忍,且更会无微不至地关心照料可怜的儿女。同样,修持大悲菩提心的菩萨,应视一切众生如同爱子,这些子女为无明烦恼疴疾所缠缚,身心恒时处于痛苦之中无法自主,由烦恼所催造作种种恶业。造恶业越重者,其烦恼恶疾越严重,因此菩萨对他们尤应以悲愍之心护念救度。不管这些可怜的众生造作何等恶业,甚至诽谤、殴打损害菩萨,修持大悲菩萨行者,也应安然忍受,并应藉此了知他们的炽盛烦恼疾病,针对其病症而特加对治,以善巧方便加以引导。

  譬如说,以前有一首陀罗女,她生育了六个孩子,前面五个孩子都成为了品行良好并有一定谋生技能的人,但第六个孩子品行恶劣,经常去外面作非法恶业。因此那位母亲对前面五个孩子,尚不觉得如何疼爱,对小儿子却特别关心担忧,非常害怕他受到国王惩治而遭杀害,成天都想办法关照他。同样道理,三界中那些有智慧而且烦恼轻微的有情,菩萨稍加引导,他们即能自主地步向解脱正道,而那些愚痴无知烦恼炽盛的有情,如果不加以特别地悲愍护念,极难摆脱堕落恶趣的悲惨命运,因此菩萨对他们定会如月称菩萨言:“一切大悲尊,视众虽平等,尤于愚劣者,却更生悲愍。

  [注3]《震惊全球!美国歌手Ariana Grande英国演唱会遭遇恐怖袭击!》 2017-05-24 17:30,来源:sohu.com:

  美国小天后Ariana Grande于英国时间星期一(当地时间 22 号)晚上,在当地Manchester Arena 体育馆举行演唱会,岂料在演唱会尾声两度发生爆炸巨响,现场随即陷入一片恐慌,尖叫声四起,歌迷争相逃走,从短片可见情况相当混乱和惊恐。

  爆炸发生的地点是在英国“Manchester Arena曼彻斯特体育馆,这个体育馆是世界上最繁忙的室内竞技场之一,也是曼彻斯特最大的室内体育馆,常举办音乐和体育赛事,能容纳2万1千人。

  据英国当地媒体,爆炸已致22人死亡,59人受伤,死者中包括儿童。英国警方称爆炸系自杀式袭击,袭击者是一名男子已在爆炸中身亡,中国大使馆尚未收到中国公民在爆炸中死伤的报告,而英国宣布将本次爆炸时间视作“恐怖袭击”。

  。。。。。。

  由于Ariana Grande有许多粉丝是少男少女,也有热心民众将仓皇失措的孩子们带到当地的假日酒店,并在推特张贴讯息,请家属前往认领。也有当地居民愿提供自己家让外地观众暂住。

  在英国媒体逐一公布死亡名单时,也出现了亚莉安娜·格兰德年仅8 岁的小粉丝,让网友更加心碎。

  8 岁的Saffie Rose Roussos 由妈妈带她一起去观赏Ariana Grande演唱会,没想到遇上了恐怖的炸弹攻击,妈妈目前仍昏迷躺在医院,仍不知道她的小女儿已经逝世的悲伤消息。

  。。。。。。

  警方已经证实爆裂物是“钉子炸弹”(Nail Bomb),其实就是将钉子装在爆裂物上,在爆炸时钉子会四散如炮弹碎片,伤害威力比一般炸弹更强大,才会造成如此多人伤亡。

  [注4]《释氏源流》卷四 - 观音显化(352),来源:微信公号学经记:

  释氏稽古畧云、唐元和十二年。观世音菩萨。大慈悲力。欲化陕右。现为美女子。相。乃之。其所。人见其姿貌风韵。欲求为配。女曰。我亦欲有归。但一夕能诵普门品者事之。黎明。彻诵者二十辈。女曰。女子一身。岂能配众。可诵金刚经。至旦通者。犹十数人。女复不然其请。更授法华经七卷。约三日通期。独马氏子能通经。女令具礼成姻。马氏迎之。女曰。适体中不佳。俟少安相见。客未散,而女巳死。乃即坏烂。葬之数日。有老僧丈锡。谒马氏问女所由。马氏引至葬所,僧以锡杖拨之。因免堕苦海。语巳。飞空而去。自此陕右。奉观世音菩萨者众。泉州粲和尚赞曰。风姿窈窕鬓欹斜,赚煞郎君念法华。一把骨头挑去后,不知明月落谁家。

  [注5]《释氏源流》卷四 - 文帝嗜蛤(355),来源:微信公号学经记:

  传灯录云。唐释惟政。姓周氏。平原人也。受度于本州延和寺诠澄法师。得法于嵩山普寂禅师。既了真诠。既入太一山中。学者盈室。太和中。文帝嗜蛤蜊。沿海官吏。先时递进。人亦劳止。一日御馔中。有擘不开者。帝疑其异。即焚香祷之。俄变为菩萨形。梵。相具足。即贮以金栗檀香合。覆以美锦。赐于善寺。令众僧瞻礼。因问群臣。斯何祥也。或言太一山。有惟政禅师。深明佛法。传闻强识帝即令方召至。问其事。师曰。臣闻物无虚应。此乃启陛下之信心耳。故经云。应以此身得度者。即现此身而。为说法。帝曰。菩萨身巳现。未闻说法。师曰。陛下。睹此为常非常耶。信非信耶。帝曰。稀奇之事。朕深信焉。师曰。陛下巳闻说法了。时皇情悦豫。得未曾有诏天下寺院各立观音像。以答殊休。因留师于内道场。供。施丰厚。累辞入山。复诏住圣寿寺。后入终南山隐遁焉。

  [注6]《极乐愿文大疏讲解》073-104讲记:

  以前阿底峡尊者来到藏地时,有一位大伏藏师去拜见尊者。当时阿底峡尊者住所的门口有一位白发苍苍、拄着拐杖的老妇人。那位大伏藏师的排场很讲究,他的眷属们用石头、棍棒驱赶路上的人们。(有些大德显现上排场比较大。以前有一个活佛到我们学院拜见法王,他身边跟了很多眷属,那些眷属们在前面开路:“让开!让开!”学院的很多僧人有点不满,模仿那些眷属的口气起哄:“让开!让开!活佛来了。”)那位老妇人因来不及躲避而被打倒在地(他们不知道她是莲花生大士派来的便衣)。大伏藏师圆寂后往生到莲师的刹土——铜色吉祥山,一个女子拦住他,不让他进入持明者的行列。大伏藏师问:“你是谁?为什么阻拦我?”女子说:“我是空行母益西措嘉。阿底峡尊者到藏地弘扬佛法时,我为了遣除他的违缘而在门口守护,可是你的眷属把我打倒在地,因此我现在阻拦你。”

  如果我们看见阿底峡尊者的门口站着一个老太婆,可能谁都不会想到这就是真正的智慧空行母。我们总是习惯性地认为,诸佛菩萨肯定是非常庄严的,浑身金灿灿的,身相很微妙。如果诸佛菩萨真的以妙相出现,我们当然很容易认出:这是佛陀,那是菩萨。但问题是,诸佛菩萨经常以低劣的形象出现。平时看到一些衣着破烂的老人、小孩等可怜众生时,我们根本不会想到这是佛菩萨的化现,很可能以语言或行为对他们侮辱,结果造下了严重的恶业。

  [注7]《哈佛大学校长德鲁·福斯特2015年毕业典礼演讲》,来源:新东方网:

  当然,适度的利己是我们的本性。正如我们哈佛大学的生物学家E.O. Wilson(爱德华·O·威尔逊)教授最近写道的:“我们是一个充满无尽好奇心的物种——只要对象是我们自己以及我们自己知道或想知道的人们。”但是我想强调的是,这种自我迷恋会有两个令人不安的后果。

  首先,它削弱了我们对于他人的责任感——一种服务他人的意识。这种意识正是Thomas Shepard(托马斯·希帕德)所描述的哈佛大学的使命:让毕业生们不断成长,超越自我。这种成长并非仅仅是为了每个人自身的利益,更是为了他人和整个世界——这也是这所大学一直以来努力为之奋斗的使命。

  利己主义除了削弱了我们的服务意识,还有一种后果也是我们应当注意的。过度的自我关注掩盖的不仅是我们对于他人的责任,还有我们对于他人的依赖。对于哈佛大学、对于高等教育、对于各种社会基础机构,这很是令人困扰。我们遗忘了高校和机构存在的目的和必要性,使我们自己处在危险的境地。

  为什么我们还需要大学?批评家们问道:我们就不能全靠自学吗?硅谷创业家Peter Thiel(彼得·蒂尔)敦促学生们辍学,甚至还给予他们经济补助,让他们辍学创业——这其中也包括我们哈佛的一些本科生。毕竟,从逻辑上来讲,马克·扎克伯格和比尔·盖茨都辍学了,他们似乎都很成功。事实如此,没错。

  但是请大家别忘了:比尔·盖茨和马克·扎克伯格都是从哈佛辍学的!哈佛是孕育他们改变世界想法的地方。哈佛以及其他像哈佛一样的学府培养了数以千计的物理学家、数学家、计算机科学家、商业分析师、律师和其他有一技之长的人,这些都是Facebook和微软公司赖以生存的员工。

  哈佛也培养了无数的政府官员和人民公仆,建设和领导国家,让像Facebook、微软以及类似的公司可以繁荣发展。哈佛大学还培养了无数的作家、电影制作人和新闻工作者,是他们的作品给互联网增添了“内容”。

  而且我们也要看到,大学是人类和社会技术革新的源泉,这些革新是互联网公司发展的基石——从早期创造计算机和编写计算机程序的成功,到如今无处不在的触屏奠定基础的的发展。

  机构体现了我们与其他个体之间持久的联系,它们将我们不同的天赋和能力拧成一股绳,去追求共同的目标。同时,它们也将我们与过去和未来维系起来。它们是价值的金矿——这些恒久的价值超越了每一个自我。机构促使我们放弃眼前即刻的快感,思考更远大的图景,更长远的全局。它们提醒我们世界只是暂时属于我们,我们肩负着过去和未来的责任,真正的我们要比我们自己和我们的自拍照要广博得多。

  而大学的责任正在于此——用我们共同的人类遗产号召大家去开拓未来——这个未来将由今天从这里毕业的数千名哈佛学生去创造。我们的工作是一个持续的承诺,它并不针对单一的个体,甚至不针对一代人或一个时代,它是对一个更大的世界的承诺,是一个对于正在等待它服务的时代的承诺。

  1884年,我的前辈、Charles William Eliot(查尔斯·威廉·艾略特)校长为约翰·哈佛雕像揭幕,并谈到研究约翰·哈佛——这位冠名了这所大学的人——“波澜壮阔”的一生带来的启发。

  Eliot校长说:“他(约翰·哈佛)会告诉人们善行会流芳百世,会以超越所有计量方式的速度和规模繁衍。他会教导人们,在这个教育花园里播下的种子,如何迸发出喜悦、力量以及永远新鲜的能量,年年花开,随着时光流转,在人类活动的所有领域,花繁叶茂。”

  所以,今天下午我们列队行进经过的那座雕像,它不仅仅是一座代表个人的纪念碑,更是代表一个不断自我更新的社区和机构的纪念碑。你们今天坐在这里,就代表了一种对于哈佛这个社区和机构的认可,这种认可也是你对于哈佛驱使你超越自我、惠及他人的感召力的认可。我感谢你们今天在这里的许下的承诺,祝你们每一位都开心、健康且永远充满活力!

  [注8]《双城记》,作者:(英国)查尔斯·狄更斯,译者不详,来源:网络:

  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这是一个智慧的年代,这是一个愚蠢的年代;这是一个信任的时期,这是一个怀疑的时期;这是一个光明的季节,这是一个黑暗的季节;这是希望之春,这是失望之冬;人们面前应有尽有,人们面前一无所有;人们正踏上天堂之路,人们正走向地狱之门。

  [注9]《密勒日巴尊者传》,译者张澄基,返乡悟无常:

  最后,把母亲的残骨收集好;把《宝积经》上面的鸟粪扫干净,发现雨淋损毁之处还不太多,字迹还看得很清楚。便把母亲的骨头和《宝积经》一齐背在背上,心中无限的凄凉,对轮回世间生出极端的出离心,决计舍弃世间,去勤修正法。我走出家门,满心悲哀,一边行一边唱了一首觉悟世间虚妄的歌:

  圣不动自性大悲尊,一如上师所预示;

  于此恶魔故乡里,示现无常幻化师。

  愿依如实此教师,令我顿生大决心;

  世间所现一切法,无常无依恒变易。

  轮回诸业无义利,与其勤求世间利,

  宁修佛陀解脱法。

  父在之时子不在,子在此时父已逝;

  二人纵聚亦无实,孺子我往修正法;

  修禅护马白崖窟。

  母在之时子不在,游子归时母已逝;

  二人纵聚无实义,孺子我往修正法;

  修禅护马白崖窟。

  妹在之时兄不在,兄归家时妹飘零;

  二人纵聚无实义,兄修有义之佛法;

  修禅护马白崖窟。

  有家之时主不在,主归家时家已败;

  二者纵聚无实义,主修有义之佛法;

  修禅护马白崖窟。

  圣经有时无供者,供者归时经已坏;

  二者纵聚无实义,行者我往修正法;

  修禅护马白崖窟。

  耕田在时主不在,主人归时田已芜;

  二者纵聚亦无实,主人我往修正法;

  修禅护马白崖窟。

  故乡故家与故园,皆是轮回无实法;

  播弄爱着无实义,行者我往求解脱。

  修禅护马白崖窟,

  承恩法父马尔巴师,加持令我得山居。

  ***************************************************************************

  附:《大乘经庄严论密意疏•胜乘甘露喜宴》麦彭Rinpoche著Khenpo Sodargye 译

  辛六(赞叹功德)分二:一、以三种差别总说;二、别说难以证悟。

  壬一、以三种差别总说:

  大悲功德源,谁不悯众生?

  为此纵痛苦,悲生无量乐。

  1、出生大功德:大悲心是究竟果佛地的十力、四无畏等无量功德的源泉自性,有识之士谁会不悲悯众生?理应悲悯。如果悲悯众生,那么就不会觉得为他们的利益自己受苦难以忍耐,如此为利这些众生即使痛苦,菩萨由悲心所致为利众生痛苦也不是像其他痛苦一样。以悲悯引生或由那种痛苦次第灭尽一切痛苦,能产生超胜包括声闻、缘觉在内的一切世间不可衡量的安乐。

  悲摄慈悯尊,尚不住寂灭,

  何言贪世间,安乐及自命?

  2、不贪著之功德:若想:如果生起了悲心,那难道不成了贪著痛苦而执著的束缚吗?

  并不是这样,大悲摄持相续的慈悯尊者菩萨尚且不像声闻、缘觉一样贪著、安住于寂灭痛苦的涅槃,更何况像世间人一样贪著世间有漏的安乐及自己的生身性命呢?为此,不贪著轮涅任何法。

  彼慈非无罪,亦非出世间,

  具慧慈悲心,无罪出世间。

  3、超胜之功德:世间中母亲对儿子等那样的慈爱心并不是无罪也不是出世间的,因为由贪爱儿子等会为利益他而造罪,对其违品会杂有嗔恨等烦恼,因此并非永无罪过。由于有法我执与人我执的愚昧,因此也不具备出世间。具慧菩萨们怜悯众生的慈悲心既是无罪也是出世间的。

  如何无罪呢?

  痛苦汹涛中,痴重暗世间,

  引导之方便,岂不成无罪?

  将漂泊于果三苦波涛汹涌或起伏动摇的轮回大瀑流中依于其因不知四圣谛的大黑暗的世间众生引导至解脱的大方便的因就是菩萨的慈悲,他们怎么会不成为无罪?完全可诚信是最殊胜的无罪。

  如何是出世间呢?

  世菩提缘觉,罗汉无彼慈,

  其余何须言,岂非出世间?

  在此世间,自己觉悟或自己证悟尽智、无生智菩提的利根缘觉阿罗汉尚且也不具备这样的慈悯心,那么除此之外的声闻、世间人就更不必说。这样的悲悯与慈心怎么会不是出世间呢?既然都已超越出世间的声闻、缘觉,那超出世间人就不言而喻了。

  壬二、别说难以证悟:

  菩萨无痛苦,悲悯成痛苦,

  彼初普畏怖,证得极欢喜。

  悲生苦胜伏,世间一切乐,

  行利尚不具,何有更稀奇?

  广说“为利他即便痛苦也生安乐”:菩萨在当时自己无有痛苦,或者按《注释》中所说,为了使他众无有痛苦,悲悯利他,自己心受痛苦并不是畏惧之处。

  智慧浅薄者会想:如果仔细考虑众生的痛苦,觉得极其剧烈难忍,如众生无量一样痛苦也有无量,谁能遣除它?舍施头颅肢体,众生颠倒报复邪行也难以忍受,如果受生轮回,则需要感受生老病死及当时种种痛苦,如果芸芸众生的痛苦自己来承担,那自己永远岂能摆脱痛苦?

  不应如此考虑而心生怯懦,为什么呢?如刚刚所说,因慈爱众生而受苦,仅仅最初在信解行地才会生起畏惧,因为没有获得自他平等性心,没有通达轮回与其痛苦均是空性。如经中所说,对菩萨种姓者,一开始不能一味主要宣说痛苦、厌离之语而要宣说悲心、如幻之法及赞叹佛菩萨的功德。所谓“证得”是达到圣地后证悟法界普行的法相时,获得自他平等性之心,以悲悯心驱使为救度其他众生的痛苦,直接承受地狱的痛苦,自己也会为利他众而前往。所以,对菩萨来说这种因唯一成为大乐,这种安乐,世间天、人、声闻、缘觉都不具有,是一切安乐之最或之顶。因此,这种悲悯所生的痛苦胜过天人等世间的一切安乐。行自利的声闻、缘觉阿罗汉尚且不具有这种安乐,还有什么比这更稀有的呢?

  只要得地后就不惧轮回痛苦,但如果在信解行一直思维轮回的自性,就会觉得痛苦大,可是以种姓力与愿力等,菩萨在凡夫异生位时思维轮回始终等不可思议之处也不会畏惧,心想:以前无始时起至今自他一切众生于此轮回有时也不同程度感受了痛苦,有时也不同程度享受了安乐,但现今都无利无害,乃至无穷尽的未来际期间众生界也是无尽,可是佛菩萨重新出现,尽期间不穷尽,时间际、虚空际、众生际、痛苦均不可思议,但也都是无自性如幻。众生界无有时空边际,尽所有期间我也随学三世佛菩萨,行持广大菩萨行。为了成就这般而发起披甲之心祈祷佛菩萨,并将所有善根为此普皆回向,就会于大乘道中不退转,迅速赐予无畏安慰。

上一篇:NO.78-111讲讲记记之哲学名著经庄严2

文章评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