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读万卷书 > 经庄严

NO.103-111讲讲记记之哲学名著经庄严3

创建日期:2025-03-14

  NO.103-111讲讲记记之哲学名著经庄严3

  [注1]《大宝积经》,大正藏 No. 0310 ,元魏北天竺三藏佛陀扇多译,卷第二十八/大乘十法会第九 :

  “善男子,云何菩萨摩诃萨乐法?善男子,菩萨摩诃萨,性自乐法、喜法、润法,若见沙门、若婆罗门如法人已,随所有物而以奉上,若饮食等一切施与,乃至合掌生恭敬心;生恭敬已,从彼闻于未曾闻法。菩萨如是求正法已,如实修行。菩萨于彼持法法器,生于尊想,生和尚想、阿阇梨想,起如是意:‘我从昔来久失导师!’今忽遇之,生导师想。又作是念:‘我常缚在世间牢狱,无解、无救、无推访者。’今忽遇之,生推觅想。又作是念:‘我久远来睡于世间,愚痴盲目。忽于今者令我目开!’即起觉想,起开示想。又作是念:‘我久远来没深泥中,无拔济者。’今忽遇之,生拔济想。又作是念:‘我久远来失于导师引导众生。’今忽遇之,起导师想。又作是念:‘我久远来闭在世间贫苦难处,无救接者。’今忽遇之,是故即生救接者想。又作是念:‘我久远来遇难愈病,无有良医能疗治者。’今忽遇之,起良医想。又作是念:‘我久远来为贪欲火之所烧燃,未蒙云雨。’今忽遇之,是故即起大云雨想。菩萨如是为彼因缘,忍寒热等诸苦恼事,及诸众生能恼人者,若蚊虻等皆能忍之,亦能忍受饥渴等事,见乐众生不生著心。彼菩萨作如是念:‘我虽得受世间快乐。若我得闻一句法已,能成闻慧。’生闻慧想。菩萨以是乐法因缘故,行布施不生忧愁,乃至无有忧苦等事。菩萨如是远离一切忧苦等事,起如是心:‘我为得闻如来所说一句法故,乃至入于阿鼻地狱,寿命一劫,若百千劫无疲倦;无疲倦已,然修行一切种智,若有未得佛正法者,能令得之。’善男子,菩萨摩诃萨,如是乐法,名为菩萨乐法。”

  尔时,世尊为显此义,偈重说言:

  “大智求法者, 所谓诸菩萨,

  求法无厌足, 以恭敬心故。

  当求于正法, 是名菩萨相,

  闻已常忆持, 复如法修行。

  [注2]《出曜经》,大正藏 No. 0212,姚秦凉州沙门竺佛念译,卷第二十三/泥洹品第二十七:

  众施法施胜  众乐法乐上

  众力忍力最  爱尽苦谛妙

  众施法施胜者。众施之中。何以故说法施为胜。所谓法施者。为良为美为无众患。其中众生所闻法者。心意开寤靡不解脱。所谓财施者。一人足充。二者嫌恨。施意高下其事不同。由如与洴沙王说微妙之法。八万诸天万二千摩竭众生。复与释提桓因。在石室之中说微妙法。八万诸天皆得微妙法。诸情通达无形挂碍也。是故说众施法施胜也。所谓财施者。今日受施明当更求。其中至求天上道者。彼人闻法从劫至劫无有穷尽。是故说曰众施法施胜也。众乐法乐上者。在俗处乐乱想之本。至趣此正造地狱行。夫法乐者。畅达演说问则不滞。畅达观意洋洋入耳。是故说曰众乐法乐上也。众力忍力最者。昔有邻国之王。兴兵起众往攻敌国。左右诸臣语其王曰。邻国兴兵今来逼近。愿王自备共相攻击。王语诸臣此是闲事。何必须吾公自临敌。贼以逼近攻伐城门。诸臣启王贼今在外。明王宜当深虑斯理。王告诸臣。贼虽在外不足远虑。但自营私何虑公务。时贼暴虐转入城里。左右启曰贼今逼近。不审明王竟何备虑。王告诸臣。此事微细何足上闻。邻国大王转进至殿。诸臣启曰。邻国之王今以见逼。不审圣尊有何思虑。其王告曰。我今处世变易不停。兴者必衰合会有离宜可脱服。更改形容如乞士法。磨何自退往适深山。思惟道德可以自娱。设此暴王欲获我身擒杀形体者不辞其愆。所以然者。亡国失土皆由一人。我今受死万民无患。岂不于我有大幸乎。时彼敌国之王叹未曾有。举声唱言。善哉善哉大王。自古迄今未有斯比。我虽得胜未如王比。开怀大通不顾世荣。自今已往还治本国。与王治化共相接待如己无异。是故说曰众力忍力最。爱尽苦谛妙者。爱之为本众结之本。学人习道先断爱结。然后渐进无漏道捡。是故说曰爱尽苦谛妙也(泥洹品第二十七竟)。

  [注3]《尼克胡哲》,来源:网络360百科:

  尼克·胡哲(Nick Vujicic),1982年12月4日出生于澳大利亚墨尔本,澳大利亚演讲家。

  2003年,胡哲大学毕业。 2005年出版DVD《生命更大的目标》。同年被提名为"澳大利亚年度青年"。 2008-2009年间胡哲两次来到中国各所高校举行演讲。2010年出版自传式书籍《人生不设限》。2011年做客香港凤凰卫视电视谈话性节目《鲁豫有约》。 2013年5月14日开启东南亚巡回演讲。 2014年出版书籍《坚强站立:你能战胜欺凌》。

  尼克·胡哲出生于1982年12月4日。他患有海豹肢病,一生下来就没有双臂和双腿,只在左侧臀部以下的位置有一个带着两个脚趾头的小"脚"。

  经过长期训练,残缺的左"脚"成了尼克的好帮手,它不仅帮助他保持身体平衡,还可以帮助他踢球、打字。他要写字或取物时,也是用两个脚趾头夹着笔或其他物体。

  ***************************************************************************

  附:《大乘经庄严论密意疏•胜乘甘露喜宴》麦彭Rinpoche著Khenpo Sodargye 译

  己二(赞叹之功德)分二:一、赞叹对境菩萨之分类;二、真实赞叹。

  庚一、赞叹对境菩萨之分类:

  一即具信解,增上意乐净,

  有相及无相,无有现行行,

  当知此五种,诸地之菩萨。

  安住于十地及信解行地这十一地者称为菩萨,它以五种分位差别所摄:一是住信解行地者,虽然没有现前法界遍行的法相,但对法界有诚挚信的缘故,称为具信解者。入一地的菩萨称为增上意乐清净者,因为证悟法界遍行的法相后获得自他平等性的心而具足肩负他利的增上意乐及清净见断的障碍,它是有别于前一种菩萨的第二种。住二地至六地间者,称为有相菩萨,因为,二地者行持辨别声闻、缘觉、菩萨乘种种的相;三地者有俱生的萨迦耶见相;四地者视苦谛、集谛为有害的相,视灭谛、道谛为寂灭的相;五地者趋入种种工巧明并分别其相,六地者分别顺式逆式缘起相。住七地者称为无相菩萨,因为断除了六地以前所有相状。住不退转的八地、九地、十地者称为无现行行菩萨,因为以无分别等持无勤任运行持自他二利。应当了知,如是菩萨的这五种分位是住一切地菩萨的特点。

  庚二(真实赞叹五种菩萨之法相)分二:一、以修行因波罗蜜多心力不退而赞叹菩萨名义;二、以证悟菩提果而赞叹菩萨名义。

  辛一(以修行因波罗蜜多心力不退而赞叹菩萨名义)分二:一、以欢喜菩提等九种差别赞叹;二、宣说菩萨异名。

  壬一、以欢喜菩提等九种差别赞叹:

  不贪三业净,伏嗔勤胜德,

  法不动见真,喜菩提菩萨。

  1、不贪五欲妙的受用而行持施舍内外事物的布施度;身语意三业无有不善,因此戒律清净;安住忍辱而胜伏嗔恨;精勤行持出世间善法殊胜功德的精进;以禅定一缘安住法中不动摇;以智慧见二无我甚深真如,如此行持波罗蜜多也是欢喜获得大菩提果,并为此修行,回向于它,为此称为欢喜菩提的菩萨。这一颂是赞叹六度清净的功德。

  欲利无害见,堪受他害坚,

  不放逸多闻,勤他利菩萨。

  2、想以布施利益众生;以持戒不害他众的生命及受用;无有以妄语欺骗等三门任何损害的见解或意愿或安忍而堪受他害;发起稳固不退的精进;安住寂静,无有散乱,不著禅味不放逸的静虑;以多闻妙法的智慧。如此即是以六度精勤利益他众的菩萨,因为行持一切波罗蜜多都是为暂时与究竟利益一切有情而回向无上菩提,这是从利他功德的角度赞叹菩萨。

  知执过不贪,不恨瑜伽通,

  三相无恶见,乃住内菩萨。

  3、了知将受用执为我所的过患,无有实质,无常、苦、如幻,以贪恋受用的过失而转生恶趣,成为获得世出世间圆满的障碍等罪过后进行施舍;不贪欲妙的受用弃家而出家守持戒律;对于他者所作损害不怀恨在心而安忍;精勤于大乘止观瑜伽;修行一缘等持而精通寂止相、受持高昂相及等舍相三相,具足无有我见等恶见的智慧。如此即是安住于内的菩萨,这是从真实安住于内的角度赞叹。

  怀慈知惭德,受苦不贪乐,

  正念入定性,乘不乱菩萨。

  4、对于苦难众生怀有慈悯心能布施;安住知惭功德而守戒;甘愿忍受他者损害等痛苦;不贪恋睡眠、懒惰等自己的安乐而精进利他;恒常具足正念不随散乱所转;恒常具足诸法远离有无边平等性的智慧,因此是极其入定的本性。如此即是于大乘中心不烦乱的菩萨,这是从于大乘道一心不乱功德的角度赞叹的。安慧论师的《注释》中此处,前三句是讲修行六度,第四句讲回向无上菩提。

  除苦不令苦,忍苦不畏苦,

  脱苦不计苦,承受苦菩萨。

  5、依靠布施遣除他众贫穷之苦;依持戒不以杀生、偷盗等令众生痛苦;安忍自己的一切痛苦;为利他入轮回精勤利众生而不畏惧痛苦;获得静虑等持而解脱欲界痛苦及意苦;以智慧不分别痛苦相。如此即是承受痛苦的菩萨,这是从不舍苦难轮回及不以痛苦厌烦的角度赞叹。

上一篇:NO.103-111讲讲记记之哲学名著经庄严2

文章评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