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读万卷书 > 经庄严

NO.31-111讲讲记记之哲学名著经庄严2

创建日期:2024-01-12

  NO.31-111讲讲记记之哲学名著经庄严2

  下面讲第十个成熟有情的功德,这是最后一个功德,分为七个方面。

  师念藏语传承。

  前面的第九品《成熟品》当中讲过成熟,这里也专门讲了成熟有情,为什么在一部论典当中讲了两次呢?难道不相违吗?

  在印度的有关讲义当中说过,这是不相违的。怎么不相违呢?前面讲到的成熟,主要是从菩萨角度来讲的,菩萨如何利益和成熟有情,是从这个层面讲的;在这里讲,获得最究竟圆满佛果的时候,如何利益和成熟有情,是从这个方面讲的,所以没有重复。

  己十(成熟有情之功德)分七:一、成熟之所为;二、所成熟之补特伽罗;三、成熟之种种方便;四、成熟无分别;五、无偏堕成熟;六、辗转成熟;七、无厌足无增减不间断之理。

  庚一、成熟之所为:

  世间诸方所,如来之善说,

  增善世间者,清净至最胜,

  未曾积善者,增善至最胜,

  如是未熟熟,恒行非无余。

  首先是成熟之所为,怎么样成熟众生呢?

  “世间诸方所”,佛陀令众生成熟的范围是什么样呢?所有十方世间的地方,都是佛陀所化的世间。

  “如来”,谁来成熟有情呢?这里指如来,也就是佛陀。第九品《成熟品》当中讲的是菩萨成熟有情,这里讲的是佛陀成熟有情、利益有情。

  “善说”,以什么样的方法来成熟呢?以讲经说法、以善妙的演说来度化众生。其实有很多方法,比如说示现神通也可以度化众生,或者布施一些财物也可以度化众生,或者通过显示光明等等方法。但最重要的是讲十二部经、转三次FA轮,这是佛陀最好的度化众生的方法。

  当然要成熟有情、度化有情,用其他的方法也是可以的。现在有些上师教化弟子的方法是,你天天给我开车、你天天给我做饭、你天天给我扫地、你天天给我管银行、你天天给我看工地等等,什么样的方法都有,每个上师都有度化众生的不同方法。这些都是方法,但最重要的,还是应该通过讲经说法,让所化弟子能够了知取舍、如理行持,最终获得解脱。

  你要帮助别人的时候,如果你给他讲课,他不一定看书,打瞌睡,最后连书都没有了,可能会这样的。而如果你今天请他吃个火锅,明天让他吃个披萨,后天吃个咖喱等等,这样可不可以呢?你天天请客,也许他很开心,这是不是度化众生的方法呢?不一定,这里讲了,最好通过“如来之善说”度化众生。

  通过善说怎么度化众生呢?有两种众生。

  “增善世间者”,第一种众生是,增长善法的世间人,也就是获得了信解行地和一地到十地之间的菩萨,他们增长修持六波罗蜜多、十波罗蜜多的善法,已经积累了很多资粮。

  “清净至最胜”,对于这些得地菩萨,是通过讲经说法的方法,让他们获得最清净、最殊胜的果位,也就是佛陀的果位。

  “未曾积善者”,第二种众生是,以前没有积累过善法的世间人,就像从来没有发过心的、从来不皈依的、从来不愿意学大乘佛法的、从来没有积累善法的,这样的众生。

  “增善至最胜”,刚开始的时候,没办法让他们完全成熟,就先让他们受三皈五戒;如果三皈五戒都不愿受的话,就让他们念佛菩萨的名号;如果连名号都不愿意念的话,就让他们看看经文。佛陀对不同的众生,用了不同的调化方式来利益他们,让他们最后也达到最殊胜的境界。

  “如是未熟熟”,通过这种方式,对没有成熟的众生,让他逐渐成熟;对基本上已经成熟的众生,让他到达最清净地的成熟。

  “恒行”,这就是佛陀恒时利益众生的方式,佛陀成熟众生的事业是永远不间断的。

  “非无余”,这样的话,是不是所有的众生都空了呢?所有的众生是不是都获得涅槃呢?不是的,因为众生是没有穷尽的。

  因为众生没有穷尽,所以佛陀再怎么样转FA轮,世间当中也会有无量无边的众生。为什么讲佛陀的事业,永远也不会变空呢?原因就是这样的。

  从佛陀自身的角度来讲,在法界当中,佛陀是不生不灭、不垢不净的;在显现当中,佛陀的事业,永远在世间当中,利益无量的众生。

  佛陀这样永远行持不间断的事业,会不会到一定的时候,所有的众生都穷尽了呢?不会的。不穷尽的原因是,众生是无边的,这一点是佛教的特殊观点。否则,众生如果是有边的话,那么佛陀事业在示现的时候,也是有边的。

  我们在学佛的过程当中,发愿度无量无边的众生。要度尽众生的话,是有困难的。地藏王菩萨的愿,“地狱不空,誓不成佛”,如果这个地狱真是空了的话,也只是在一个世界空,而在其他的世界当中,肯定还会有的,这是佛教的观点。

  众生有成佛的时候吗?会有成佛的时候。

  我们度化众生,应该从一点一滴做起。不要认为,这可能利益不了很多众生,不能这么想,哪怕是点点的利益方法,也是非常好的。

  佛经里面有一部《不退转法轮经》[注3],这部经典当中讲了很多比喻,哪怕是供养一朵花,或者是持佛的名号,这些微不足道的善根所成熟的果,也是相当大的。

  就像尼拘陀树,在其他经论当中,这种树也叫尼卓达,在汉文里面叫尼拘陀树。在印度和斯里兰卡那边,有这种树。

  在一些经典里面讲,尼拘陀树有多少多少由旬大。以现在一般世间当中的语言讲,它有十几米到二十多米,特别大,像大榕树一样的。但是尼拘陀树的种子,是很小很小的。很小的一颗种子,可以长成特别大的参天大树。

  同样的道理,我们哪怕是听一声释迦牟尼佛的名号、念一句咒语、放一条生命、转一个小时的转经轮,或者一天磕十个头、一百个头,这样的功德,在阿赖耶上面积累了无量无边,用菩提心来摄持、回向的话,一旦成熟的时候,力量是不可思议的。

  我们度化众生的时候,要一点一滴地去做。就像在世间当中做生意,很有智慧的人,刚开始是一点一滴地做,只要稍微有赚的、不亏的,就不断地投资、融资做这个企业和事业。他不断努力,到一定的时候,会有很好的结果。

  同样的,佛教徒不要轻视微小的善事。行持善法,哪怕是念一句咒语,也有不可思议和无量无边的功德,要有信心。当然如果一点信心都没有的话,表面上看是佛教徒,但实际上也许得不到什么利益。所以我们作为真实的补特伽罗,就要修持这样的法。

  师念藏语传承。

  下面讲所成熟之补特伽罗,也就是说,从一个方面讲,佛陀度化众生是很稀有的,一个刹那就能度化很多的众生;从另一个方面讲,这也没有什么稀有的。因为这是佛陀无量劫修行的结果,没有什么稀有的。下面主要说明这样的道理。

  庚二、所成熟之补特伽罗:

  世间诸方所,坚稳恒诸时,

  难得大菩提,胜德具足胜,

  常坚成无依,依怙大稀有,

  由行妙理故,亦非大稀有。

  “世间诸方所”,佛陀成熟有情,他所化的世间是十方的所有刹土。比如说释迦牟尼佛去无量无边的世界度化众生。

  “坚稳”,所化的众生,获得的果位是什么呢?就是坚稳的、不会退转的菩萨果位。

  “恒诸时”,每一天、每一个时刻,都能成熟很多菩萨。

  佛陀所化的这些菩萨,范围是十方世界,时间是每一天。每一个世间、每一个时段都有众生获得菩萨果位。

  “难得大菩提”,最后他们得到的是什么呢?难得的菩提。

  为什么叫难得的菩提呢?不管是菩萨的果位还是佛的果位,都需要在无量的时间当中,积累善法、断除罪恶、行持无量无边的苦行、发无量无边的大愿等等,需要有无量无边的善举。这些善举集聚一起后,才能得到菩提。这是一般人很难做到的,一般人不愿意做无量功德。哪怕是少许的功德,有些世间人都可能不愿意做。

  “胜德具足胜”,菩萨通过佛陀转FA轮的方式,获得了最殊胜、最超胜的功德。声闻、缘觉、世间自私自利的这些众生,连梦中都不能获得的果位,菩萨已经得到了。

  “常坚”,得到这些功德有什么样的特点呢?常和坚。佛陀成熟的这些众生,获得了恒常的、不会退失的;坚固的、不会毁坏的功德。

  “成无依,依怙”,让世间当中无有依靠的无量无边的众生,获得寂灭一切痛苦之涅槃的依怙。

  “大稀有”,这是非常稀有的。短短的时间、每一天都有无量无边的菩萨获得功德,是非常稀有的。

  比如一个上师每天通过威力和讲经说法的方式,让无数的众生皈依、发菩提心、受戒、听闻佛法,他的事业是无量无边的,每天都有新增的所化众生,我们会觉得很稀有。

  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讲,这也不是什么稀有的,为什么不稀有呢?

  “由行妙理故,亦非大稀有”,佛陀在多生累劫当中,行持六波罗蜜多,他有这么长时间、这么多妙行的因,最后得到佛果是自然现象。就像农民播下种子,最后获得丰富的果实,这是自然的规律。

  佛陀在因地的时候,行持六波罗蜜多,做了这么多的善事,最后在无勤当中能度化无量无边的众生,这是非常自然的,没有什么稀有的。

  我刚才讲的,比如说某个世间的大德,在短短的时间当中,度了无量的众生,而其他人做不到这些,这是为什么呢?因为这位大德在曾经也好、今世也好,有很多的付出,而其他人没有这么多的付出。所以一方面这位大德有这么大的威力,是很稀有的;另一方面,也没什么稀有的,因为他与其他人的付出相比,确实是不同的。

  释迦牟尼佛示现在世的时候,他通过转FA轮,有无量的菩萨现世、有无量的得果者现世;释迦牟尼佛示现圆寂以后,在他传承的教法当中,有那么多的成就者。一方面讲,这是非常稀有的;另一方面讲,也没有什么稀有的。有他播种子的因,结果就会这样的。

  佛陀成熟众生的方法是各式各样的,我们讲其他经论的时候也讲过,有时候把众生安置于菩提果位、有时候把众生安置于胜解行道和加行道,有时候给众生种下一个善根。对不同的众生,佛的事业会现前不同的方法。

  佛经《杂宝藏经》[注4]里面有这样的公案,有一次佛陀出去的时候,遇到一个老妇人,她是一个长者家的仆人,也就是年老的一个奴婢。当时她抓住佛的衣服,阿难尊者觉得她这样抓着佛的脚不太好,准备阻止。佛陀说:“不要劝她,让她抓一会儿,不然她会伤心而死的。”她抓了一会以后,情绪稍微好了。

  佛陀跟她的主人说:“如果放了她,她可以出家;如果出了家,她可以得果。”她的主人答应了,这个老妇人就出家了。

  在佛的教法下,这个老妇人不久得到了阿罗汉果位。她解经第一,就是对契经的意义,特别容易善解,还能给别人讲经说法。用现在的话说,这个老菩萨还是很不错的。

  她原来是非常贫穷的,而且地位是很下劣的仆人,后来得果了。佛陀的很多眷属,有点不理解,就问佛陀:“这个老菩萨那天为什么一直抓着您?她出家以后,在这么快的时间当中,就获得了阿罗汉果。这么贫穷的人,却获得这么大的果位,这是为什么?”

  佛陀就讲了她前世的一些因缘:“为什么她抓着我呢?因为她曾经当过我的母亲,所以看到我的时候,她有特别的亲切感,因此一直抓着我不放。”这是佛陀和她之间的一种因缘。

  “为什么她今生出家,在这么短的时间能得果呢?因为她在迦叶佛的时候出过家,所以即生当中,她能很快获得阿罗汉果位。”一般在前世佛的教法下,如果受过戒、得过法的话,到后面的世,大多数人都能成就。

  刚才有些道友给我拿了个弥勒菩萨的像,说是即生当中,与《经庄严论》结缘的众生,最迟、最晚,也能在弥勒菩萨的教法下,获得圣果。

  这个是吧?(师拿取递给他的弥勒菩萨像)我给你们看一下。

  你不要出来,不然镜头里面,全世界都看到你了。也没事,你也不是什么不能看的。

  (师把弥勒菩萨像放在桌面上)这是弥勒菩萨的像,放在这里吧。

    这是刚刚上课的时候拿来的,大家对弥勒菩萨有信心,还是很重要的。即生当中与弥勒菩萨结上善缘、祈祷弥勒菩萨、讲听弥勒五论,我想,我们最晚在弥勒佛出世的时候,再也不用转到轮回当中了,大家也发这个愿。

  我刚才讲的公案,还没有讲完,为什么她在即生当中,能获得阿罗汉果位呢?因为在迦叶佛的教法下,她出过家。

  为什么她今生当中变成别人的奴仆呢?因为她以前在比丘尼的团体当中,脾气不好,嫉妒心很强,经常看不惯其他的比丘尼,骂别人是下贱的人。在世间,有些人经常因嫉妒心用这种语言说别人。这样的话,应该要提前忏悔。否则,因为你说了别人是贱女,所以生生世世、很多世,你都会变成别人的奴仆,有这个可能性的。

  为什么她今生当中变成一个贫穷的人呢?因为前世当佛陀母亲的时候,她很吝啬的,不但自己不施,还阻碍佛陀因地时候作布施。以这个原因,她即生当中,非常贫穷。

  佛陀讲了这个老妇人前世的因缘。

  在生活当中,每一个人都有复杂的前世因缘。而即生当中复杂的行为和心态,也会变成来世复杂的生活。今生当中,我骂人、心里嫉妒、障碍别人布施;同时我又行持善法、又守戒;烦恼生起的时候,我又要跟别人吵架,说一些不该说的话。今世这些复杂的因缘,会变成来世复杂的生活。

  因此好的善法要不断地增上,要用菩提来回向;不好的事情,最好是通过听闻大乘佛法来忏悔。华智仁波切说过,听闻大乘佛法里面的一个偈颂,可以遣除多世的罪业。我们努力听课,就是很好的忏悔方法。还有念金刚萨埵心咒、念百字明、安住,这些方法都是有必要的。

  我们不能认为,只有这几十年短短的人生。如果真的是这样的话,那确实是很简单的。现在很多人的生活方式是“今朝有酒今朝醉”,过着非常疯狂的生活,这样的话......如果没有来世的话,我不一定会天天辛辛苦苦地讲课,反正在短暂的人生当中,讲也可以、不讲也可以。所有的人,都去疯狂追求世间的所欲。但实际上,确实不是这样的。

  我们烦恼现前的时候,就会造业。虽然南赡部洲是可以造善业的地方,但是如果变成旁生、变成其他众生的话,就没办法忏悔了。我们现在有机会,为了来世,尽量好好地忏悔,行持善法。

  下面讲最后一个颂词,佛陀成熟众生的种种方便方法。什么样的成熟众生的种种方法呢?

  师念藏语传承。

  庚三、成熟之种种方便:

  佛顿时有前,转数百法轮,

  有前不现生,有前异生行,

  有前现证觉,有前示涅槃,

  彼处中不动,同时行一切。

  佛陀度化众生的方法,跟我们成熟有情的方法不同。我们成熟有情的话,有一些勤作、费力。有时候众生不听话,我们会很苦恼、生气。而佛陀在无勤当中,就可以饶益无量无边的众生。

  “佛顿时有前”,佛陀在顿时、同一个时间当中,能显示种种的身相。

  “转数百法轮”,在有些众生面前,佛陀可以示现转数百FA轮。比如说佛陀在这个世界当中转FA轮,在另外一个世界当中也同样转FA轮,在另外、另外的一个世界当中也同样转FA轮,完全是一模一样的。在不同的娑婆世界当中,佛陀都会转FA轮。

  “有前不现生”,在有些众生面前,佛陀不显现从降生到出家、转FA轮、涅槃的十二相,这十二相不会出现。

  “有前异生行”,在有些众生面前,佛陀显现十二相。《宝性论》中有十二相,“示现真投生,从兜率天降,入胎及诞生,精通工巧明。游戏享妃眷,出家与苦行,至菩提迦耶,降魔圆正觉。转大妙法轮,趣入涅槃相。”

  “有前现证觉”,在有些众生面前,佛陀显现菩提树下成正等觉的果位。

  “有前示涅槃”,在有些众生面前,佛陀显现涅槃。

  “彼处中不动,同时行一切”,佛陀在同一个时间当中,有各种各样的显现。比如说在现在世间当中大多数的众生面前,佛陀示现涅槃了,他的教法还没有隐没;而在有些世间当中,佛陀正在显现降生;在有些世间当中,佛陀正在示现涅槃。

  一讲起这些来,有些人可能觉得,“哇,这么玄妙,真的会有吗?”对大乘佛教没有多闻思的人,一般会有这样的怀疑。如果你学了二十多本大乘经典、二十多本大乘论典,大概学完四十多本经论的时候,你也许就相信这些了。

  说实在的,我们学得还是太少了。现在学会里面有个别的人说,“我学得很多了,已经学了十年。”其实这十年中,并没有学好多论典。即使学了几部论典,也学得不好。有些人认为自己学得很好,但是如果严格考试的话,恐怕不一定能过关。在这种心态下,邪见可能蔓延得更厉害一点,很难说有正知正见。

  总的来讲,我们应该相信这样的道理。在同一个时间当中,佛佗在有些人面前,示现涅槃;在有些人面前,示现降生;在有些人面前,示现转FA轮;在有些人面前,示现正在出家。佛佗正在示现这些的时候,在无漏法界当中,他真正的法身,从来没有一丝一毫地动摇过。

  就像虚空当中的月轮,在没有动摇的情况下,在没有水器的地方,月轮不会现前;在比较浑浊的水器中,会现前不清楚的月轮;水器正在破,月轮正在消失;开始放置水器,月轮开始现前。因为水器的不同,月轮在世间当中就会同时有不同的示现。

  在《大智度论》[注5]里面说,释迦牟尼佛到三十三天,去给他的母亲说法,耽搁了很长时间。后来目犍连跟佛陀说:“您现在放弃了南赡部洲的众生吗?您到天界享乐,怎么不管我们了?”佛陀就加持目犍连观三千世界,目犍连承佛力看到了,佛陀不仅仅在天界度化众生,还在其他的世界度化众生。在有些地方,佛陀正在打坐;在有些地方,佛陀正在说法。

  依靠佛的加持力,目犍连看到了佛在不同世界同时转FA。这个时候,他对佛陀生起了更大的信心,“佛陀,我错了,实际上您并不是在天上享乐,其实您一直在度化众生,只不过是我们没有看到而已。”

  佛陀又告诉目犍连:“超过你所见到的东方世界的东方,我在声闻当中转FA轮;又过了这个东方国的东方,我在独觉当中转FA轮;又于某个世界,我在菩萨当中转FA轮。在所有十方恒河沙数的世界当中,有无数的我在转妙FA轮。”这个时候,目犍连觉得更加不可思议。

  这是佛不共的不可思议的境界,有些人可能都没有听说过。如果今天是第一次听到,“是这样吗?会不会啊?有吗?在我的小房子里面,怎么看不到啊?”可能会有这样的怀疑。

  这也不要紧的,哪怕对深妙的这些功德,生起短暂的怀疑之心,将来也会慢慢慢变成菩提的因。听闻大乘佛法,很有意义。这样的听受,能够逐步认识佛学的真正观点。

  否则的话,现在很多人认为,所谓的佛陀,好像跟凡夫人基本上是一样的。一方面这些人不懂大乘佛教的甚深理念,另一方面他们的见识是很渺小的。他们很信任、非常重视自己的见识,可以讲是孤陋寡闻吧,这样来抉择自己没有见过、没有闻过的一切东西,是不合理的。

  如果其他人不懂,还情有可原,因为他们不是这个专业的。如果佛教徒不懂的话,我觉得有点遗憾。比如说一个量子力学的专家,他不懂量子力学的基本操作和原理,我们会觉得,他不应该成为量子力学的会员,或者学员,因为他对自己的专业都不懂,这是很可耻的事情。如果非专业的人不懂某个专业,这是正常的现象。

  我们穿着出家衣服的佛教徒,按照相关的戒律和要求,应该更加专业一些。现在末法时代的时候,出家人不都是非常聪明的,都像阿难尊者和罗睺罗那样,不一定的。有些出家人一出生,智商就不高,但是对佛法的基本原理,也应该要懂得。

  我听说,现在学会和外面的一些居士学得比较不错。有些出家人,不想跟居士打交道,害怕他们问他空自空的问题、问很多五部大论的问题,因为自己以前没有学过、学得不多。

  有些居士是不懂而问,而有些居士明明自己懂、已经研究了很长时间,故意测试别人到底懂不懂,就问(师模仿戏语):“哎,师父,我听说,你学过麦彭仁波切的《中观庄严论释》,我有个疑问,好长时间一直缠绕着我,我能不能问?你开许吗?你如果开许的话,我想今天是个很好的机会,你是不是先吃吃饭,然后我们再聊一聊,喝个茶。”然后出家人说:“不不不,我不吃饭了,我走了。”也不是所有的出家人都害怕提问,但确实有些出家人害怕。

  居士毕竟有各种各样的琐事缠着,而一般的出家人,放下了很多的事情,在修行上花的功夫、专一研究佛教的时间、智力和境界等,应该超过一些俗家人。那天有一个居士说,(师模仿戏语)“我们毕竟是俗人呐,肯定赶不上你们这些人呐,你们什么挂碍都没有,应无挂碍。”这些人是在赞叹出家人。

  我今天想要说的是什么呢?佛教徒对基本的佛教道理,应该要明白。从总体上看,大陆的很多佛教徒,这几年以来,的确是有进步的,这一点是不可否认的事实。

  我出去到五大洲的时候,有时候很想回来,因为在这边讲课,好像很有力气,觉得这里正的能量比较多一点。大多数的人,都在行持正法;而行持邪法的人,虽然有,但是力量不太强。所以我想,在这里是有希望的。当然光有一个希望还不行,还要不断努力吧,应该会有更好的结果。

  今天讲到了,佛陀在不同的世间当中,有不同的幻化,这就是佛教不共的观点。这种观点,佛教徒要会说。不然,佛教徒也把释迦牟尼佛看作是一个人,释迦牟尼佛圆寂了,就像孔子圆寂了一模一样。教义上不是这样的,是有一定差别的。

  现在犹太教的很多教授,讲亚里士多德、柏拉图的观点,有自己的一种方式,我以前听过一些教授讲过。他们讲上帝的时候,有自己不同的说法。我们佛教徒,也应该懂得不共大乘佛教的基本道理。

  我今天就讲到这里。

上一篇:NO.31-111讲讲记记之哲学名著经庄严1

文章评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