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读万卷书 > 经庄严

NO.107-111讲讲记记之哲学名著经庄严3

创建日期:2025-03-28

  NO.107-111讲讲记记之哲学名著经庄严3

  [注1]《现观庄严论讲解》4品正等加行40-55讲记:

  卯二、所依报身之因——清净刹土加行:

  如有情世间,器世未清净,

  修治令清净,即严净佛土。

  清净刹土加行,其本体即是八地以上的菩萨依靠清净刹土获得自在的资粮而成就色身的差别,如《中观宝鬘论》云:“诸佛之色身,由福资所成。”意思是说,三清净地菩萨为成就自己将来的清净刹土而修积资粮,这也是他获得色身的唯一因缘。我们在座的人连一地菩萨的果位都没有得到,当然离清净刹土加行还比较遥远,但是也可以修转生清净刹土的因,比如我们参加极乐法会、念佛号,这就是在积累往生极乐世界的资粮。

  例如我们现在的娑婆世界,在有情方面是极不清净的,有地狱、饿鬼、旁生等恶趣,人类中也有很多根基低劣、具足贪嗔痴各种烦恼,在器世间方面,地形凹凸不平,有很多脏乱差的现象,偶尔可见一点清净的泉水、花草,但也并不长久。为了改变这样不清净的状况,菩萨便发愿以修治而令情器世界如极乐世界、文殊庄严刹土以及东方琉璃刹土般清净,并以之为所缘不断积累资粮,这样,他将来成佛时的刹土,有情全部会是具足五眼六通、智慧广大的菩萨,器世界是清净七宝所成,连不清净的沙砾瓦石之名也听不到,这样的修行就叫做清净刹土加行。

  [注2]《大圆满心性休息大车疏(上)》,全知无垢光尊者 著,索达吉堪布 译,第六品 皈 依:

  庚二、宣说十地:

  十地极喜无垢地,发光焰慧难胜地,

  现前远行不动地,善慧及与法云地。

  。。。。。。

  一地菩萨证悟心性光明藏遍布一切众生而生起自他平等之菩提心。

  二地菩萨证悟一切所知之最而精进净除如来藏之垢。

  三地菩萨证悟闻法为法界之顺缘,纵然三千世界变成一大火焰也越过而闻法。

  四地菩萨证悟无我所执而断除贪法。

  五地菩萨证悟自他相续具有的如来藏无有差别而通过一切佛陀以十清净意乐平等。十清净即功德、学处、了知道与非道、三十七道法、能成熟众生,前二者各分身语意三种。

  六地菩萨证悟如来藏自性清净而遣除取舍轮涅的一切执著。

  七地菩萨证悟如来藏无异而遣除一切相执。

  八地菩萨证悟如来藏无有功过增减而生起极其清净殊胜之无生法忍。

  九地菩萨证悟本来佛性中具有四无碍解而获得智慧自在。

  十地菩萨证悟如来藏是圆满事业之来源而获得四种自在。

  [注3]《亲友书略释》,龙树菩萨 造颂,大唐三藏法师义净 译,索达吉堪布 释讲:

  己二、依靠对治断除骄慢:

  病苦死爱别,斯皆自业为,

  未度可勤修,对品忘娇恣。

  修行人修法过程中,最忌生起傲慢心,因为傲慢会障碍我们的智慧,使我们变得无知,所谓“我慢高山,德水不留”,所以我们应勤修对治。

  在没有观察之时,我们经常以身体健壮、年轻有为等作为骄傲的资本。但只要我们静心想一想,这些终有一天会变坏的无常法,有什么可值得骄傲的呢?世间上的各种疾病、令人畏惧的死苦、衰老之苦及爱别离苦等极难忍受的痛苦,是由自己前世所造恶业招感而来,自己既有这些恶业,又有这些恶业生出的痛苦,并且还没有从中度脱,那就应该精进修持,对治骄恣。如此长时修持,则不会再有什么骄傲。比如,本以为自己身体很好,但转念又想到这都是不定法,也难免不生病,或认为自己年轻有为,但总有一天亦会变老……总之,依靠世间上的种种痛苦来修对治,可息灭骄恣和傲慢。

  ***************************************************************************

  附:《大乘经庄严论密意疏•胜乘甘露喜宴》麦彭Rinpoche著Khenpo Sodargye 译

  故意而投生,随护染污法,

  与一行道系,唯定无相道。

  六地的法相:为利有情特意投生轮回之处,修行缘起法而防护染污法,不为其所染而安住。也就是说,住六地的菩萨投生三界并不是以业和烦恼所感不由自主转生,而是以福慧大资粮所摄持不失正念正知为利有情投生于此处,特意投生,多番安住修行缘起法而防护、不染烦恼。如经中广说了如是思择诸法时,以大悲为先行而观世间生灭,一切由非理作意耽著我而造业的道理。

  七地的法相:安立为与一行道相系,唯一决定为无相。一行道是指八地,没有达到八地之前菩萨各自相续的勤作等不同,因此经行不一,获得八地后无分别智慧平等性任运自成,无有勤作及不同相续的相执,因此经行同一,如同百川汇大海成为一味般。与一行道相系,是指七地,因为它紧接着就获得八地。获得七地时,通达经等诸法之义、无相一味,是均唯一决定为无相的道。经中云:“奇哉,诸佛子,譬如染污不清净世间界、极清净世间界二者之间,除非愿力、方便力、妙慧力、神通力及大威力以外,随便不能逾越。奇哉,诸佛子,如是菩萨混杂行及普清净行之间,也除非愿力、方便力、妙慧力、神通力、本智力及大威力以外,随便不能逾越。”这是七地与一行道相系之义。一律决定为无相之义。经中云:“如是住七地时远离相状而显现身之无量事业,远离相状而显现语之无量事业,远离相状而显现意之无量事业,以极其清净无生法忍显现无量相。”

  无相任运成,清净诸刹土,

  其后则成就,成熟诸众生。

  八地的法相:无相任运自成、无有勤作动摇,佛土也清净,由此理安立其法相。住八地时,无相无分别智慧无勤任运自成,修成佛土器情普皆清净,经中云:“奇哉,诸佛子,具如是忍之菩萨,获得菩萨不动地即刻,菩萨之难知不共甚深处、离一切相、去除一切想执无量,一切声闻、缘觉不可夺之寂静、一切寂静均得以现前。奇哉,诸佛子,譬如具神变等广大功德之比丘……”其中作了广说。入于灭尽定无有动摇分别及想同时远离一切想之勤作与所作,如同睡眠之人梦到被大河冲走,如果尽最大努力从中解脱而醒来,就会立刻远离那种功用。同样,菩萨思维救度被烦恼四大瀑流所冲的有情而尽最大努力,但获得八地即刻远离一切特意所为勤作之因,如同去往大海的船在没有到海上之前要特意运行前往,到了海上之后由风轮汇集而无需刻意运行而行往大海范围,同样,到了八地后无勤趋入遍知智慧,以先前刻意造作的业不能成办。

  如是依靠无分别等持任运自成的威力无有勤作清净刹土等,如经中云:“真实修行生无量、清净刹土无量、成熟众生无量……”

  获得八地之后九地的法相:安立为以获得四无碍解无碍说法成办成熟有情。关于此理,经中也说:“住于菩萨善慧地之菩萨,广行说法,护持如来法藏,精通具足说法之理智慧无量故。菩萨之言词以四无碍解真实成就而说法。以法无碍解尽知诸法自法相。以义无碍解尽知法之分类,以词无碍解尽知无杂宣说诸法,以辩无碍解尽知诸法同相续不间断……”其中作了广说。

  等持与总持,菩提清净性,

  依此等安立,当知地法相。

  十地的法相:安立为获得无量等持总持门。得十地时,获得菩萨的“无垢等持”、“大乘光明等持”等无量等持门,那些等持成为产生神通等众多功德之因或处门。如是获得无尽宝箧总持、无边门总持等无量总持门,那些总持成为不忘受持佛语句义及为众生说种种正法之因,为此称为门。经中云:“奇哉,诸佛子,菩萨具如是智慧,得受灌顶,现量成就菩萨‘无垢等持’,现前‘现今出世之佛陀现量安住菩萨等持’……住此十地之菩萨获得菩萨解脱门等百千无数无量解脱门。如是获得百千等持及百千无数总持。”

  十一地佛地:安立为永断二障及习气,具足尽智无生智的大菩提极其清净的法相。《解深密经》中云:“断除有壳之习气而称一地二地;断除有膜之习气,故为三地以上;断除如来藏具有之习气,无有一切随眠之处,我说为佛地。”应当了知如是这些安立,就是一地至佛地间一切地的法相。

  辛二、住十地之行者:

  菩萨见清净,戒极净入定,

  断法慢相续,染净异慢无。

  住一地之行者:称为见解清净菩萨,因为具足证悟二无我的无分别智慧。住二地者,称为戒律极清净行者,因为连细微堕罪也不产生。住三地者是恒常入定行者,因为无论转生任何生世都于所得静虑及等持中不退失。住四地者是断除于法有我慢的行者,那也是因为在三地时恭敬法与寻求法如是具足极观察的智慧而日夜闻法、求法、思法、随法修行,为正法丝毫无有不舍的内外之物,没有不恭敬承侍说法者及不实修的情况。于法及说法者以难得及稀有之想极其恭敬,而丝毫亦无有不敬、骄傲。譬如,假设有些人将你抛到遍布燃烧熊熊火焰之大火坑中,身体正感受苦受,我若说‘要为你宣讲佛所说菩萨之清净行法偈’,彼菩萨为了佛陀所说之菩萨清净行一句法亦愿越过三千大千世界充满大火至梵天界而舍弃自己,更何况说平常火坑?纵使领受地狱有情之一切痛苦,我也当求法,更何况说与火苦相伴?”获得四地时,以强烈意乐如是求法,这也是散乱与我慢心,因此主要修行法义菩提分法而断除认为我励力求法的我慢,为此是于法断除我慢的行者。

  住五地者称为无有相续异体之我慢的行者,那时获得十种心之意乐清净平等性,通达三时佛陀的相续、三时如来之法、住五地菩萨的相续及其法于清净等性中无二无别,因此是无相续差别我慢的行者。关于十种意乐清净平等性,《十地经》中讲五地时云:“奇哉,诸佛子,四地菩萨,地道已圆满,由菩萨五地趋入,以十种心清净平等性趋入。何为十种?过去佛之法意乐清净平等性、未来佛之法意乐清净平等性、现在出世佛之法意乐清净平等性、戒律意乐清净平等性、定之意乐清净平等性、遣除见解犹豫疑惑意乐清净平等性、了知道与非道意乐清净平等性、了知励力断除意乐清净平等性、渐次向上修行菩提分法意乐清净平等性、成熟众生意乐清净平等性,共有如是十种。”其意义也就是,过去佛陀等佛法清净,如是得五地的菩萨也如我等不久将清净佛陀之法、三学等。获得如是意乐。

  住六地者称为无有染净异体我慢的行者,安住六地时获得十种法平等性而证悟缘起空性,因此了证悟于空性中无有以无明之缘产生行等安立为黑品、无明灭等安立为白品这两种安立,一切均是无生空性法相中一味,无有染净异体的我慢或执著相。所说的以十法平等性趋入六地即是如此,“诸法无相平等性与无法相平等性,如是诸法无生平等性、未生平等性、远离平等性、本来清净平等性、无戏论平等性、无取舍平等性、与梦幻眼华回响水月影像幻化平等性、实无实非二平等性。”

  刹那获得慧,净土善熟众,

  大力身圆满,善巧示灌顶。

  住七地者,称为刹那获得修慧能生佛陀诸法之因菩提分法的行者,如经中云:“奇哉,诸佛子,如是住菩萨远行地之菩萨圆满十波罗蜜多,也将圆满四摄事、四安住、三十七菩提分法、三解脱门,总之将刹那圆满一切觉支法。”

  住八地菩萨,称为安住等至、清净刹土之行者,因为安住于不分别任何相任运自成等持中而安住无有勤作的等至,修成佛净土,如经中所说,以入于大海之船的比喻无有勤作、加持一切世间界以一切饰品庄严极其美妙。

  住九地菩萨称为善巧成熟众生的行者,因为获得四无碍解而善巧为一切众生广泛说法令其成熟。

  住十地菩萨,获得大神通力,获得法身之因总持等持身圆满,善巧示现住兜率、入胎至现前证得菩提等佛陀的相,称为蒙如来以大光明灌顶的行者。经中云:“真实成就获得百千神通,若欲求,则加持狭小世界成广大、广大世界成狭小……十解脱门……百千无数解脱门。如是获得等持总持门。住此法云地之菩萨于一世界示现从住兜率天,降天,入胎……现前菩提,经祈请而转F轮,直至大涅槃地之间如来的一切相,随众生意乐,应机调化而作加持。”此外,又云:“刚刚现前彼地,即刻从等同千万三千世界面积之珍宝大莲花王中出生……如具相转轮王长子,安坐金床上,陈设种种饰品,伴随妙音乐声,以金瓶用海水灌顶,入于国王王族灌顶之列。如是菩萨亦蒙佛陀出有坏以大光明灌顶,即刻真实授权智慧,故称灌顶。依此步入真实圆满十力的佛陀之列……”其中作了广说。

  辛三、十地者能圆满学修三学之理:

  证悟诸法性,于此随学修,

  增上戒定慧,智慧二行境。

  法之真实性,入不知知等,

  智慧行境故,二地住有彼。

  一地现量证悟法性谛,是能清净一切学处的所依基础。于此其他地时,二地,学修增上戒学,梦中也不会梦到破戒情形,更何况说真正破戒?由此是戒律极其清净。三地学修增上定学,因为不失获得静虑等持。四地、五地、六地主要学修慧学,四地也有修三十七道品的殊胜智慧、修菩提分的智慧行境两种,五地学修法的真实性及四圣谛,六地以智慧如理趋入不知缘起之义的无明等顺式产生、以了知力灭除无明而使行灭等还灭之义,智慧行境是四谛与缘起,因此这两者是五地与六地这二地具有的。

  学修及修行,余有四种果,

  无相有行住,是为第一果。

  真如无现行,清净诸刹土,

  承许第二果,成熟诸众生。

  等持及总持,成就微妙果,

  此等四种果,真实依四地。

  后得学修三学与入定修行无分别智慧,另有四果,安住无相也是有行安住,七地是第一果。无现行而任运自成无相真如与清净佛土的八地,承许是第二果。九地以四无碍解说法成熟有情,是第三果。成就等持总持的最后十地是第四果,是成为一切地之顶的微妙果。如是这四种果,真实依于七地至十地间的四地。

上一篇:NO.107-111讲讲记记之哲学名著经庄严2

文章评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