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读万卷书 > 法华

民俗学-法华3譬喻品14上

创建日期:2023-04-10

  民俗学-法华3譬喻品14上

  《妙法莲华经》 第十四课

  酿杰钦布作丹涅咪样

  荣内门蓝钦波锕嘉达

  巴嘎达锕灿图穴么夺

  敦巴特杰坚拉香擦洛

  这个讲《妙法莲华经》,嗯(师清嗓)

  (师念藏文传承)

  嗯,(师清嗓)下面我们嗯紧接着讲《妙法莲华经》的,呃,第三品啊,第三品呢就是讲譬喻品呐。

  那么昨天前面已经讲了呃佛陀嗯、应该嗯,嗯怎么讲,呃对,舍利、舍利弗就是欢喜,然后佛陀呢也讲了就是对声闻乘、也就是说呃对声闻众的这些呢也作这个授记,就将来可以成佛,(师清嗓)嗯,那么今天呢,紧接着讲这个长行文啊。

  【尔时,佛告舍利弗:“吾今于天人沙门婆罗门等大众中说:我昔曾于二万亿佛所,为无上道故常教化汝,汝亦长夜随我受学,我以方便引导汝故,生我法中。

  呃,意思就是说呢,就是在这个时候佛陀告诉这个舍利弗,呃那么今天呢,就是当着这个呃天人、沙门、婆罗门,还有就是很多很多的其他的这个众生啊,就是在大众当中呢,就是告诉你们:“呃,我很早以前呢,就是也就是说,很早以前的话呢,就是实际上是经过这个两万亿个佛,啊,就是在那里呢,已经嗯就是为这个无上道的缘故呢就是教化过这个舍利弗你。”也就是说,呃,他这里呢,有一些注释当中呢就是他们的一些解释方法都不同的,但意思就是说呢:我今天就是这么多的这个众生当中呢就是直接地告诉你,也就是说昔日呢呃已经经历了这个两万亿的佛啊,就非常非常多的,就是应该有非常多的。在这么多的佛面前的话呢,实际上是我就是为了你呢就是就是通达这个无上的这种就是觉悟吧。就所以呢,就是常常都是以这个用佛法来就是教化这个你这个舍利弗。那么你呢也是这个长夜都随着我这个受学,就也就是说你也是呃不是今天依止明天就不依,然后两三年呢就是特别虔诚地一直跟着,然后过一段时间呢又跑了,然后呢呃不是那样的,就是应该说是呃就很长时间吧,就很长时间都是就舍利弗、呃就佛陀说是,我也对你就是这么佛、这么多的佛的这个呃这个刹土也好,就是在他的这个教法下的话呢,就是可能他们就是也生生世世就是这样的。

  我们就是看这个《白莲花传》的时候呢,呃佛陀跟舍利弗啊、佛陀跟这个迦叶尊者啊、佛陀跟那个文殊菩萨啊,就是这种因缘是非常的这个特殊啊。就是这样的原因呢,就是那么呃就是讲到就是我也是对你就是一直不是呃这个一辈子、就是一世两世,也并不是呢呃就是呃短短的时间当中就是,生生世世都是呃就是通过这个大乘佛法来就是教化你,那么你也是是应该很坚定的这个信心呢,一直随我这个修学,那么我当时呢就是以这个方便方法来,嗯就我们藏文当中的话呢,就是说是我当时呢就是以这个大乘的这个菩萨的一些窍诀,菩萨道的一些窍诀,还有呢就是大乘、呃,就是大法的一些秘密、就是秘诀,就是也可以说是一些大秘密吧,用这些就是来给你就是饶益、就是引导。那么你呢就是也一直在我的这个教法当中呢,就是生生世世地就是都不离我,就是这样的。就是一直他们之间的这样的这种这个度化也好或者说是呃交往的话呢就是不是一生一世。就是应该说是生生世世是这样来的,就是啊。嗯(师清嗓)。

  【舍利弗,我昔教汝志愿佛道,汝今悉忘,而便自谓已得灭度。

  那么舍利弗就是我往昔呢就是呃也是,呃,就是对你就是加持。就是藏文当中有有加持的意思。还有呢就是你的这种呃这个志愿啊、就是你的这种求法和发愿和还有你的这个行大乘的菩萨道的,就这些呢都已经这个做过不共的这个加持和这个努力。然后但如今的话呢你就都已经这个忘了,就是啊在生生世世当中就是我劝你这个修菩萨道啊,愿你、让你发愿啊,就是让你呃行持这个大乘的这个妙道啊等等,这样的这些行为的话呢,如今你已经这个忘得一干二净,而且你自己呢就是还认为就是通过自身的这个努力就是修学而获得阿罗、呃就阿罗汉果位,就是你自己一直这样认为的。

  【我今还欲令汝忆念本愿所行道故,为诸声闻说是大乘经,名妙法莲华,教菩萨法,佛所护念。

  然后呃佛陀就告诉舍利弗:“我今天呢就是还是想就是提醒你,啊就让你呢就是真正能回忆你曾经有什么样的这个发愿,啊有什么样的这个菩萨行,有什么样的你的这种道心呐。啊就这些的话呢,我应该今天有必要就是让你提醒就是,让你回忆、回忆起来啊就是。那么为了回忆这样的这个道理的话呢,我今天就是为你们这些声众、声闻众呢就是会宣说这个呃一切佛陀所护念的,一切这个菩萨所需要教化的,那么大乘的这个《妙法莲华经》我今天就是。

  其实这个,其他的这几个词的话呢就是,应该是它的这个定语或者是状语就是,这样藏文当中这样就比较好懂一点就是。意思就是说呢,我就有必要就是,今天呢就是,提醒你就是,让你回忆前世的这个所有的点点滴滴。那么为了就是让你这个苏醒的话呢就是,我通过这个大乘《妙法莲华经》,这个大乘《莲华经》给你宣说。那么,大乘《莲华经》是什么样的呢就是?它就是说,就是教化这个菩萨、大乘菩萨的就是这么非常殊胜的这个经典,也是那个三世诸佛都是就是时时刻刻都、昼夜六时都已经这个护念的就是,这么非常殊胜的这么一个大乘的这种这个《妙法莲华经》。所以我今天呢就是,通过就是这种方式来。

  其实,呃我们可能在座的人很、很多也是曾经就是发这个大乘菩提心呐,或者说是,呃对这个大乘佛法呢,有不可思议的一些深愿呐等等就是。但是呢,你没有这个一种佛法的这个呃因缘来就是提醒或者说是,呃就是这个呃就连接的话呢就是,自己很、很、不一定能、能这个想、想得起来。啊就我想我们,呃根据这个前面的《妙法莲华经》的一些教义的话呢,我们在座的很多人的话呢,也应该是对这个大乘佛法有密不可分的这样的这个殊胜的因缘。但是因为你没有这个遇到就是佛法之前的话呢,恐怕很多这种这个善愿呢就是,已经隐藏在阿赖耶上面就是,没有让它开发出来的。但通过这个讲经说法、通过殊胜的一些发愿、通过这个不同的因缘呢就是,我们也可以这个照样都是,呃可以的就是。所以说呢就是,佛陀跟当时这个舍利弗的话呢,实际上是有这样的因缘。

  实际上呢,我们呃包括在这个现在求学的时候呢就是,每一个上师也好、每一个这个弟子也好就是,不同的上师呢有不同的一些这个因缘嘛,就是有不同的一些这个因缘。就像那个,呃《阿阇世王经》呐,就《阿阇世王经》当中的话呢,恒河沙数当中的话呢就是,这个阿阇世王呢就没办法就是度化的,但是唯一的这个文殊菩萨呢,就是才可以这个度化的,那么其他都没办法的。所以有时候的话,我们可能,呃经常也是说吧就是,三世诸佛都是没有办法调化的就是,唯一的自己的根本上师的慈悲摄受以后呢,自己有缘就是,呃有幸呢就是遇到这个正法,并且呢就是,在这个教法当中自己精进修行以后,能这个认识自己的心的本来面目就是,也有这样的情况。

  所以说呢,我们在这里就是通过这个,呃舍利弗啊和这个佛陀之间的这个对话、因缘的话呢就是,也可以呃在不同的这个时代当中呢就是,看出每个修行人自己的这个影子啊就是。每个人在自己依止上师的过程当中呢,其实这不一定是偶然的就是,应该说是有前世的有很多这个生世的就是不同的这个因缘(师清嗓)。

  呃,我们有些、有些道友的话呢就是,都、每个上师都、都还可以的,对这个上师法恩也是很大的,那个上师对我的这个恩德,哦那个道友也是对我很不错的,这个堪布也是可以的,那个堪姆也是可以的,呃有些人是这样的。有些的话呢,好像听了法以后的话就开始这个,呃什么这个过河拆桥就是,然后就(师笑),就就然后,就并且呢,就是说各种各样的。

  我们这个有些,我们有些堪布、堪姆现在也培养这个人也是,已经这个十到二十多年了就是,接近三十年了吧,呃可能三十年没有的,在这个过程当中呢,可能遇到就是好的听法者和不好的这个听法者。有些呢,刚开始来的时候呢就是,特别乖就是,就是非常非常的这个,但是慢慢慢慢就是有一点名声呐、有一点势力啊、有一点金钱啊就是,然后呢就是,逐渐逐渐就是开始自己就是宣传啊就是,最后的话呢,就变成各种各样的。

  有些的话呢就是,即使你,呃已经这个超越就是自己的这种智慧和能力,但是呢,始终都是是这个,呃对自己以前有过法恩的就是这些上师也好、堪布堪姆也好就是都是懂得恩德,啊就是懂得报恩、知恩就是,这、这是应该是很好的就是。

  有时候呢就是,比如说我们一些堪布堪姆的话呢,到一定的时候,可能年龄也已经就是差不多了就是,然后名声呢,就是这些都是不一定有的,但是呢,也许我们这个培养出来的这些人的话呢就是,已经变成了就是嗯这个举世闻名的啊,或者说是,呃就应该是非常有、有能力的。那那个时候的话呢,唉以前的有些这个,呃可能呃包括就是当时你刚来的时候什么都不懂的就是,你参加某个这个班,然后那个时候呢就是,你还是特别的这种,呃连这个《佛子行》的这个,呃顶礼句都不会解释的就是,但现在呢就好像也变成辅导员了,变成堪布、堪姆啊,就是根本不理的。

  就是这是我想这个这样一讲的话呢,你们很多法师的话呢,就是“噢噢噢,是是是,在我的辅导的课里面呢,就是这个人,就是刚开始来的时候的都是他好可怜呐,连房子都没有住的;然后最后呢我还是一直帮助,就是最后现在的话呢,这个人的走路的这种姿态都不同的就是,来的时候都是带一大堆弟子就是,然后觉得特别傲慢的”。嗯(师清嗓),也有这样的。

  也有一些弘法利生呐,各方面是非常有这个报恩心的、有对这个非常负责任的,就是所以说呢,呃,我们这个在弘法这个利生也好,在这个摄受,呃,这个有缘道友的过程当中呢就是都有不同的这个状况啊,就是实际上呢我们都有应该就是报恩、这个知恩的这样的这个心态。人在任何这个场合当中时,我觉得是不可缺少。嗯(师清嗓)。

  【“舍利弗,汝于未来世过无量无边不可思议劫,供养若干千万亿佛,奉持正法,具足菩萨所行之道,当得作佛,号曰华光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

  那么,下面就是讲到就是说:“舍利弗啊,就是这个呃你呢,就是未来、哎,就是这个未来的这个世啊,就是应该是无量无边、不可思议的劫当中呢,就是还要呃去供养这个若干个、就非常多的千万的这个亿佛啊,就非常非常多的;并且呢就是奉持这个正法啊,呃,具足这个大乘的菩萨的这种道啊,就是菩萨所行的道。呃,这样以后呢,呃,就是当时他就开始授授、授记,啊,就是说是佛陀呢就是对声闻乘、就是对、对呃,佛陀对这个大乘佛教呢有授记很多的,呃,佛佛佛菩萨呢有授记,然后这个声闻乘的舍利弗等等就是这些也有授记的。

  那么,你具足这样的这个道心之后呢,就是将来可以这个成佛,那个佛号呢就是叫做是这个华光如来。呃,就是那么,华光如来呢已经具足了就是我们这个所谓的如来的十种名号的,也就是说,呃,这个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呃,嗯,调御大,呃,调御、调御呃丈夫、人天、呃人天师、佛、世尊。嗯,(藏语)。

  去年我去一个格鲁巴的寺院,就是然后他们赞佛的时候,就是那个维那师,就是很、很那个,就是嗯(师清嗓)。我坐在旁边都是我一直悄悄地看着他,就是他根本不看我,就一直都……,(师笑,众笑)。他念那个如来的这种十种名号吧 ,就是就觉得,就,其实他维那师也有这种,嗯嗯(师清嗓)。

  呃,下面就是说,我们这个啊,如来的十种名号呢,我这里时间关系不讲吧,就实际上有这个《佛说十号经》,就是十种名号的经,就是当时是应该天息灾翻译的吧。就是以前看过,就是这个里面就是就讲了就是比如说无上就是无上是在所有的人当中他是这个无与伦比的、就是无法相比的,就是这样的,对佛陀的每一个这个名号呢就是都有解释的呃。

  一般天息灾他翻译的呢,就是稍微难懂一点。就是原来,呃,《入菩萨行论》呢,就是也叫做是《大乘菩萨经》是吧,就是《菩提行经》、《菩提行经》。就是他是、他是印度的一个沙门,就是非常了不起的,他到了这个中国的时候呢,应该是这个大概宋朝,就是公元980年的时候,宋朝好像是呃从960年开始的吧,就是那么,呃,他是在这个,就在汉地呢就是也受到这个呃国王、这个皇、皇帝的这种特别的这种尊重吧。然后也办了、建、建立了这个译经院。

  其实汉、汉传佛教的《大藏经》里面的好多好多的这个翻译呢,都是是这个印度的沙门呐就是在其他地方来的,像我们藏地的一些《大藏经》和论著的翻译的话呢,就是我们、呃,藏地本地的一些译师,然后呢就是到印度去就是,他们呢就是协助,就是然后,呃,就是藏地本人、本地的人呢就是做主译,就是主要的译师,就这样的。但汉地好像很多的除了这个玄奘啊,极个别的以外呢,就是也是大多数是从印度啊在别的地方就是来这个翻译的。

  所以,当时天息灾呢,他翻译了很多,包括《大乘宝王经》呐,《大乘宝王经》是那天我听了一个传承,跟那个当时我把藏文和汉文都对了,就是对的一模一样的,就是以后有、有机会的时候呢也很想讲。就是那个里面就是讲了很多,呃,什么这个“嗡玛尼巴美吽舍”的这个,呃,什么功德啊。就、就无垢光尊者的《如意宝藏论》里面呢就是讲闻法功德的时候说是《大乘宝王经》的功德非常大就是。当时我也看到这句话之后呢,就是从《大藏经》里面,呃,就是然后听了这个《大乘宝王经》的藏文的传承,然后当时用汉文的这个天息灾的,呃,这个译本来对的。对的时候呢就是跟藏、藏文基本上一个字都不差。

  就是像《妙法莲华经》的话呢,就是在跟藏文对照的时候呢,大体的意思是相同的,有些地方藏文好懂一点,有些地方汉文比较好懂一点,但是呢里面稍微有一点出入,但跟那个其他的这个有些呢就不、不不是就非常、非常的这个吻合啊,就是所以你们如果有方便的话呢,就是也知道如来的这个十种名号的话呢,呃,这个佛说,啊,就是十号经,就是里面呢也有这个明确的说明。

  【当得作佛,号曰华光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国名离诟,其土平正清净严饰,安隐丰乐,天人炽盛。瑠璃为地,有八交道,黄金为绳,以界其侧,其傍各有七宝行树,常有华果,华光如来亦以三乘教化众生

  (师清嗓)然后就是下面就是说是这是这个佛陀啊就是,也就是舍利弗呢就是将来就变成了就是华光如来啊就是,呃莲华光、呃就是华光如来。那么他的这个国土的名称呢就是叫做是离垢世界,呃整个国土呢就是非常的这个平正,它代表呢就是我们心没有高下、傲慢啊、低贱啊就是没有这样的。而且国土是非常这个清净庄严,那么那里呢就是安隐,就是这种这个财富都丰富,就人们都过得非常非常的快乐。那里的这个天人和人类呢嗯就非常的多啊,就是非常这个多。然后就是由琉璃呢就是做这个大地,呃中间呢就是有八种不同的这个这种就像我们现在的一些街道一样的,就是其实这八种道呢就是八圣道的这种表示。那么就是八种不同的这种这个道啊,而且每一个道和这个界之间的这种分界的话呢就是用这个金啊就是、黄、黄色的这种金子的这个绳索啊,就是来做这个、这个道路两边呐或者说是,呃还有藏文当中就是有这个各种璎珞啊就是这个金、金线呢就是有呃缀着各种璎珞就是,然后就是半璎珞,璎珞就是然后中间呢就是,呃就跟街道和这个界限呢就是就非常明显地分开。然后它的旁边呢就是表示这个七圣财的这种七宝、七宝就是行树啊就是七宝这个树,而且呢就是白天、呃什么呃这个春夏秋冬就是都有,呃这个就是这些树呢就是开着各种不同颜色的这个鲜花啊、果实累累啊。还有这个呃如来的这个、华光如来呢就是他在这个世界当中就是传授的什么法呢?就是四、这个三乘法啊就是三乘法,用这个三乘法来就是度化无量无边的众生。

  【“舍利弗,彼佛出时虽非恶世,以本愿故说三乘法。其劫名大宝庄严。何故名曰大宝庄严,其国中以菩萨为大宝故。彼诸菩萨无量无边不可思议,算数譬喻所不能及,非佛智力无能知者。

  呃佛陀告诉舍利弗啊就是:“你那个时候呢就是出世在这样的一个刚才讲的这个离垢世界,就是国土就是这样的离垢世界。那么这个时候呢就是虽然就是不是恶世,但是因为你的本愿,这个发愿的缘故呢就是,你会说就是三乘法。”

  像本师释迦牟尼佛的话呢就是因为当时这个国土啊就是极其的这种野蛮恶劣就是,那么这样的众生当中呢就是他也发愿这个,但在这里的话呢就是其实这个国土呢就是应该是很清净的、庄严的,所化的众生的根基呢也非常不错的,但是因为你的愿力吧,就是你原来那个什么六十多劫当中行持菩萨戒就是,后来呢就是中间就是因为这个呃退失菩提心呢,就是就然后就中间就是就暂时了休息了一段时间就是,然后后来呢就是又想开了就是,想开了又发大乘菩提心,在那个时候呢就是又开始呃这个就发愿,就是转这个三、就是以三乘来饶益众生就是。那个时候你可能也觉得声闻乘呐还是不可缺少的就是,直接就是讲大乘的话呢有点受不了就是。所以呃(师清嗓)因为自己有经、经验吧,是吧?嗯,这个(师喝水)(师清嗓)那么就是这样的就是。

  然后这个呢,呃就是讲到这个呃三乘法。那么那个时候的这个劫啊,就是它的这个呃这个劫的名字呢就是叫做是大宝庄严劫就是,那个、那个时候的这个,我们现在的劫叫做贤劫吧、那个时候的劫叫做是这样。为什么叫大宝庄严劫呢?因为这个国土当中呢就是大多数的这个菩萨啊就是全部呢就是叫这个大宝。

  大宝是仁波切。“呃,仁波切,我们的仁波切”,(师笑)“仁波切”,(师笑)台湾那边也特别喜欢讲“仁波切、仁波切”,有些说是“银波切”,(师笑 众笑)所以这个宝就是如意宝的话呢,仁波切、银波切。呃然后(师笑)(师清嗓)然后这里的这个菩萨啊就是全是仁波切就是,现在汉地也是有仁波切,仁波切特别多。(师笑)

  那么这些菩萨呢就是无量无边、不可思议、特别多就是,现在他们、他们说是那个什么北京就是有一个街都是有三十万仁波切就是,呃但是这个不算仁波切多了就是,那仁波切多的时候呢不可思议的、无量无边的就是。所以那个时候新闻记者也可能很、很害怕啊就是,呃那么这个他的这种要、数目要算的话呢就是没办法用比喻来就是衡量的。就是除了这个佛陀的智慧以外呢,其他人都是没办法知道的。啊就是佛陀的智慧是肯定知道,就是佛心中有数啊就是,有多少个仁波切在这个街里面就是,他就清楚就是。所以我们这个现在有些城市里面也是是除了一些国安呢就是知道这个仁波切有多少就,其他就没有办法。(师笑)。其他就没办法。(师笑,众笑)所以,就是除非这个佛的智力以外,就是其他都没办法就知道的。

  【若欲行时,宝华承足。

  那么,(师清嗓)那么这些仁波切呢就是,在这个行走的时候呢,就是是在这个妙花这个莲花上啊就是莲花上这个走行。就是应该是他的这个发愿力和功德力的话呐,就是基本上有、有这样的这种这个特点。

  【此诸菩萨非初发意,皆久植德本,于无量百千万亿佛所净修梵行,恒为诸佛之所称叹,常修佛慧,具大神通,善知一切诸法之门,质直无伪,志念坚固,如是菩萨充满其国。

  而且这些这个菩萨呢,就是呃这个啊就是我们说的这些菩萨呢,就是都不是初发的菩提心,初发者。呃就已经很多时间就是这个发了大乘菩提心的就是,初发的心呢,就是刚开始可能发的心比较这个好一点,但是呢就是不一定很稳固的。

  就像我们出家人的话呢就是长期的这个闻思修行的话呢,完全是不相同的。包括我们修行也是这样的就是,有些这个呃、呃我们这个修、修没有加行的话呢,也基本上有时候看得出来,如果真正是共同加行和不共同加行已经修完的话呢,这个人的心态就完全不相同的。啊就是包括我们,比如说这个人身难得啊、寿命无常啊、轮回的痛苦啊,这些修了一定的这种量之后的话呢,就是这、这个人的人格、就是心态都完全跟这个其他的刚学的人不相同的。

  所以初发心跟一般这个长期发心的人呢就是,还是有很大的这个差别就是。初发心的话呢他虽然是表面上看来可能比较,呃就愿意度化众生呐,就比较热情呐就是。什么事情都是愿意就是拿到自己的这个肩上来扛就是。但是呢过一段时间遇到一点点的事情的时候呐,还没有说话的时候眼泪都流出来了。呃(师清嗓)(师笑,众笑)

  因为发心过程当中就是遇到一些,我又碰到了违缘,我又碰到了障碍(师笑,众笑)。所以初发的菩提、初发、发心者的话呢就是经常有很多又碰到了违缘。

  (师清嗓)那么他们呢就是不是刚,就是初发心的,而且呢就是很长时间以来就是种植这个功德啊就是积累资粮啊,于无量无边这个还有百千万亿的佛陀面前呢就是,已经这个修持清净的这种这个戒律啊梵行呐。还有呢就是为这个呃诸佛面前、就为诸佛的话呢,就是得到过这个赞叹。啊就是有些时间就是长的这种发心的这个菩萨的话呢,十方诸佛都已经这个称赞,而且自己也是常常的修持这个佛陀的这种智慧。具有这个利益众生的这种大神变,啊就是具有众生的这个大神变。那么呃他会善知呢就是一切万法的这个真相。啊就是,那么他的这个性格的话呢就是这个呃啊就是“质直无伪”,就是非常正直就是没有什么这个虚伪的就是行为。然后他的呃志念呐,就是志念,就是这种心志呢也非常这个坚固。

  其实真正的大菩萨的话呢,就是他是会这样的。就是他的这个性格也好,人格也好,极其的这种正直。就是从来没有这个诈骗欺骗,或者说是这个呃欺惑别人的这样的这个心、心态啊。而且自己的心态的话呢也非常的这个坚定,就是并不是是我今天呢,就是绝对绝对我永远永远不会退失的就是。我发誓我向三宝发誓就是,然后过一段时间呢就是自己所有的这些所承诺的呢,就是全部变成就是水中花纹一样的,就是就无有、无踪无影呐。

  就是不是这样的就是,真正的一些呃这个大菩萨的话呢也会这样的,真正的我们的一些修行人也是这样的。真正的修行人呢他在生活当中就是他所承诺的,他所。比如说我们这里有些人发心就是一年,发心三年,那,在过程当中的话呢,就是可以看、看得出来的。有些人呢不要说是这个一年,一年有三百六十天不是那么好过的就是。然后这个三百六十天呐还没有过一个月的时候就开始退失信心了。因为这个人欺负我啊,因为我看不惯,因为我吃不饱啊,因为我什么什么。凡是有无数无数的这个理由来就是,自己当前的这种这个承诺呢就是都会退下来了,就是这也是是,虽然这是一个世间的这种发心,但是从世间的发心当中呢,也可以看出来我们这个心的这种愿力。

  就,呃为什么是大乘二规、哦不是,《二规教言论》当中呢就是,专门讲这个誓言坚定呐,就是誓言坚定。这是呃作为大乘佛子来讲呢就是也是非常不可缺少的。

  你看这里的菩萨呢,都是这个,呃人也很正直啊,就是这个呃呃志念呢也极其坚固就是。这样的菩萨呢就是充满这个国土,多好啊。那这样的话呢管理起来也比较容易。(师清嗓,众笑,师笑,师喝水)

  对吧,嗯,(师清嗓)什么什么仁波切呀。噢今天有这个,嗯,好吧。

  【舍利弗,华光佛寿十二小劫,除为王子未作佛时。其国人民寿八小劫。

  (师清嗓)然后舍利弗、佛告诉这个舍利弗啊,就是这个华光如来的话呢实际是他的这个寿量呢就是十二个这个小劫,那么除了这个呃“王子未作佛时”。呃就是也就是说是,呃这个,呃他当时那个,呃在因地的时候呢就是做这个王子。啊就是那么他就发菩提心就是,那么这个时间呢就是没有算就是。那么其他的话呢就是他就呃住世的时间,就是应该是成佛以后的时间吧,就是算是十二个这个小劫,那么这里的人们的这种寿量的话呢,就是八个这个小劫啊。呃就是,一般在这里,佛的这个寿量、寿命呢就是长,然后众生的寿命呢就是比较短的。

  呃那么,有些经典当中讲是这也是是,比如说上师和弟子的话呢,那么弟子的这个寿命呢就是比较长,这个、这个上师的寿命比较短的话呢就是这是跟这个弟子的福报有关系的,就是弟子如果福报比较不错的话呢,那么就是他的这个上师的这种呃这个寿命呢比自己还要、还要长。啊就是他这里,可能众生的福报呢就是也很、很不错吧。

  【华光如来过十二小劫,授坚满菩萨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记,告诸比丘:‘是坚满菩萨次当作佛,号曰华足安行多陀阿伽度阿罗诃三藐三佛陀,其佛国土亦复如是。’

  那么,华光如来呢就是他呃就是过了这个十二个小劫之后呢,就是有一个叫做是,呃这个坚满菩萨、就是坚满菩萨,那么他就是,这个三藐三菩提的授记,就是他会得到这个授记,那么授记以后呢就是诸、告诉这个诸比丘,那么这个坚满菩萨呢就是做这个刚才,呃这个华光如来的后面的这个接班人,就是后面的这个佛。那么他的佛号呢就叫做是华足安行、啊就华足安行,那么多呃,多陀阿伽度,噢,阿罗哦诃三藐三菩提。实际上这是藏文当中的话呢,就像我们前面的如来这个十种名号,就是呃什么如来,呃应供,呃正、嗯正知,明行、明、明行足,什么善逝,呃这个世间解等啊。嗯,就这个三藐三菩提啊,就刚才这个多陀、多陀阿伽就是这个呃佛号是前面的,那么这个佛的刚才那个他的弟子也叫做是坚满菩萨呢,最后变成了这个如来,呃他的国土呢也是同样的,跟这个前面一样的。

  来源:非官网,“终校虚静”

上一篇:民俗学-法华3譬喻品13下

文章评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