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行备忘录17课3皈依
《前行备忘录》【第十七课/第三节】
【心恭敬发自心坎深处思维:从今天起,直到没有获得究竟佛果之间,无论我被抛到上面的佛地也好,被抛到下面的地狱也罢,不管是吉是凶、是病是痛、是乐是苦,既不向父亲询问,也不和母亲商量,又不自作主张,就是祈祷上师三宝您明知、您垂念,除您之外不寻找其余指望处和皈依处,修的是您,念的是您,依的是您。这样全心依附念诵皈依颂。】
心恭敬发自心坎深处思维:“从今天起,直到没有获得究竟佛果之间,无论我被抛到上面的佛地也好,被抛到下面的地狱也罢,不管是吉是凶、不管是病还是痛、不管是快乐还是痛苦,既不向父亲询问,也不和母亲商量,又不自作主张,就是祈祷上师三宝您明知、您垂念,除您之外不寻找其余的指望处和皈依处,上师乃十方三世一切诸佛菩萨的总集,原因就在此上。可不要把他想到是一种偏袒啊!依止导师之后,我就只依止这位导师,不依止其他的。因为上师乃十方三世一切诸佛菩萨皈依的总集,在皈依上师当中已经皈依了所有的一切佛,应该这么去理解,要不会形成偏袒啊!修的是您,念的是您,依的是您,就这样全心依附念诵皈依颂。
【特别是以本师、道、助伴的方式皈依,首先要呼唤“本师佛陀出有坏”接着说:“从此年此月此日此时起,直至没有获得究竟菩提果之间,您是我的本师,不依止除您之外的其余本师。”】
特别是以本师为佛、法为道、一切僧众为助伴的方法皈依,首先要呼唤:本师佛陀出有坏”接着说“从此年此月此日此时起,直至没有获得究竟菩提果之间,您是我的本师,我再也不依止除您之外的其余本师。”为什么这么说?这并不是一种偏袒之心,刚刚已经说过,上师乃十方三世一切诸佛菩萨乃至所有一切上师的总集,在祈祷上师当中已经祈祷一切佛菩萨,从这个角度当中而论,不是说我们有偏袒,依止这位导师再不依止其他的导师,不是这样的。所以我们在依止导师的时候,把自己的思想要改变一些,不是一种偏袒而是一种普遍性的。
【再次呼唤“本师佛陀出有坏,我发誓从今日起,直至没有获得究竟菩提之间,将您亲口所说教法证法体性的妙法,作为实修解脱菩提的道,不依止除正法之外其余的邪道外道。”又再次呼唤:“本师佛陀出有坏,我发誓以通过讲修途径受持您亲口所说之妙法的引导圣僧作为修道的助伴,不依止除此之外俗世中背信弃义的朋友、胡言乱语的朋友、为非作歹的朋友。”】
再次呼唤“本师佛陀出有坏,我发誓从今日起,直至没有获得究竟菩提之间,将您亲口所说的教法证法体性的妙法,作为实修解脱菩提的道,不依止除正法之外其外的邪道外道。”应该得这样,因为上师教法当中已具备成办一切正道之义,其外的一切邪道和魔道,即便做依止也获得不了这样的果位,不能令我们从轮回苦海之中获得解脱,所以如是做祈祷。又再次呼唤:“本师佛陀出有坏,我发誓以通过讲修途径受持您亲口所说之妙法的引导,圣僧作为修行之伴侣,不依止除此之外俗世中背信弃义的朋友、胡言乱语的朋友、为非作歹的朋友。”因为世间所有的一切朋友,可能会导致让我们进入轮回当中漂泊,所以我们现前在依止三宝当中,要依止一位持明圣道,原因就在此上。
【这以后供养上师等内容容易理解。】
目的就是为了更好地增上自己的见解,直至到菩提间。这以后供养上师等内容容易理解,因为要是具备前面的虔诚之心,后面在供养乃至祈祷之上就更容易理解,应该时时遵照上师的教言而行持。
3.入座的后行
【入座的后行:接下来到了收座的时候,观想皈依境的所有尊众身体放射红光,照耀自他一切有情,从而清净遮蔽断证功德的一切烦恼障、所知障、习气障,众生界中本有的如来藏种姓或界性转依而现前智慧。】
入座的后行:接下来到了收座的时候,观想皈依境的所有尊众身体放射红光,照耀自他一切有情,从而清净遮蔽断证功德的一切烦恼障、所知障、习气障,众生界中本有的如来藏种姓或界性转依而现前智慧。这就是共同外前行和不共同内前行两者不同的区别,在《普贤上师言教》当中,皈依放射出无量之光色,最终得到的是西方极乐世界、东方现喜刹土等等,但这里头所传讲的是消尽遮止本来面目的一切污点,而做发心乃至祈祷,内外区别必须要分开。
【我与一切众生犹如鸟雀被石簧击中一般“扑楞楞”飞到皈依境中,最后上师也从足、垫、座和头依次收摄,消失于心间,在这种状态中入定,就是实相义的皈依。就这般观察、安住轮番交替而修。其后在又开始起心动念的后得时,如前一样明观福田等等。念诵“以此善……”作回向,并发清净愿。】
我与一切众生犹如鸟雀被石簧击中一般,扑楞楞飞到皈依境中,最后上师也从足、垫、座和头依次收摄,慢慢消尽,变成一个蓝色的光消失于心间,在这种状态中入定就是实相义的皈依。就这般观察、安住轮番交替而修。其后在又开始起心动念的后得时,如前一样明观福田等等,像前面观皈依境时如是做观想,这已经知道。念诵“以此善……”作回向,并发清净愿。
【座间吃饭、睡觉、行走、安坐的一切时分里,明观皈依境的福田……】
座间吃饭的时候,睡觉、行走、安坐的一切时分,都要明观皈依境的福田:比如说在祈祷的时候把上师皈依境观想在头顶;行走的时候把皈依境观想在右肩,怎么行走都右绕着上师走;吃饭的时候把上师皈依境观想在喉间,所饮所食均成为供养;晚上睡觉的时候把上师的皈依境观想在心间,在不紧不松的状态当中入眠,是能获得光明境界之必要,在思维当中时时都要明观皈依境。
【当准备再度入座时,首先解手、擤好鼻涕、洗好脸,将外面的院门、里面的房门都关好,总之凡是该办的事都完成,保证不中断入座。】
在准备再度入座时,首先解手、擤好鼻涕、洗好脸,将外面的院门、里面的房门都关好,总之凡是该办的事情在这一座之前必须要都完成,保证中间不需要中断、起来去办这些事,要做到这一点,在前行之前行当中已经讲过。
【随后心里想:如果座间的一切繁杂妄念没有中止下来,那后一座也就难保修得成功。所以要发誓:现在这一座里,我绝对不能放任这颗心随着迷乱烦恼所转,宁死不舍此誓愿。接下来,心不跟随过去,不迎接未来,不持续现在的分别念,尽可能安住,这相当于是修生起次第和圆满次第时的驱魔、修护轮,身的要点等在所有引导中都相同。】
随后心里想:如果座间的一切繁杂妄念没有中止下来,那后一座也就难保修得成功。所以要发誓:在这一座里,我绝对不能放任这颗心随着迷乱烦恼所转,宁死不舍此誓愿。接下来,心不跟随过去,不迎接未来,不持续现在的分别念,尽可能安住。安住的方式,根据自己所修行的禅定而定。这相当于是修生起次第和圆满次第时的驱魔、修护轮,身的要点等在所有引导中都相同。为什么我们在修成熟口诀法前面,还要发这样一个誓呢?就相当于在修生起次第和圆满次第的时候,驱魔乃至树立护身轮一般。比如说在生起次第观坛城的时候,把外面的所缘都观想成金刚杵、智慧火等,目的就是不被一切非人侵犯自己的修法,我们在修成熟口诀法时,前面发两种誓就能起到这个作用。
【当一座结束时,要观察一下是否履行了前面发的誓愿,如果履行了诺言完全是生起善分别念,那就会满心欢喜。要对治这种心态,就要在心里这般提醒自己:啊,你是因为小小的福德才导致如此的,你真的这么好吗?我还要看你下一座。从而铲除傲慢心。如果没有履行诺言,心随着迷乱所转,而认为现在我什么也修不成,进而悲观失望,这时就要打起精神、提高心力,自我鼓励:啊,你有什么可悲观的呢?如果你从一开始就不曾迷惑,那现在你为什么没有成佛,如今这一座已经随着迷乱所转,我在下一座里誓死也不放纵你遗失在迷乱的控制中。除非没有闭关一座,也就另当别论,只要闭关一座,所有的加行、正行、后行必须完整无缺。】
当一座结束的时候,要观察一下是否履行了前面发的誓愿,如果履行了诺言完全是生起善分别念,那就会满心欢喜。要对治这种心态,要在心里这般提醒自己:啊,你是因为小小的福德才导致如此的,你真的那么好吗?我还要看你下一座,从而铲除傲慢心。如果没有履行诺言,心随着迷乱所转,而认为现在我什么也修不成,进而悲观失望,这时候就要打起精神、提高心力,自我鼓励:啊,你有什么可悲观的呢?如果你从一开始就不曾迷惑,那现在你为什么还没有成佛,如今这一座已经随着迷乱所转,我在下一座里誓死也不放纵你遗失在迷乱的控制中。除非没有闭关一座,也就另当别论,只要闭关一座,所有的加行、正行、后行必须完整无缺。但这些都是一种发愿,也没有什么可不知道的。
【早晨起来时,以自己是本尊的佛慢起来时,观想整个虚空到处是勇士瑜伽母众,他们用长腰鼓和金刚铃的声音、元音辅音的自声唤醒自己。有关入座的前行等内容与前面是一模一样的。】
早上起来的时候,以自己是本尊的佛慢起来时,比如你平常所修的本尊是金刚橛的话,当一醒来的时候就要有这种佛慢,就要把自己观想成金刚橛,这个佛慢在生圆次第当中是不可缺少的,就叫做坚固佛慢。你平常修的要是文殊菩萨,早上一起来的时候就把自己观想成文殊菩萨,要具有这个佛慢。起来时观想整个虚空到处都是勇士瑜伽母众,他们用长腰鼓和金刚铃的声音元音和辅音的自声唤醒自己,这个在五明佛学院的《课诵集》当中有,有关入座的前行等内容与前面是一模一样的,这个我就不需要再细致传讲,因为我们平常在讲成熟口诀法乃至其他法门当中,都讲得非常细致。
【皈依戒:简单地讲,正法就是不害他众,别解脱戒、菩萨戒、密乘戒都必须断除害他的一切事,从来没有说过正法是害他众。作为一名内道佛教徒,务必断除害有情。别解脱戒也要从这一点做起。也就是说,我们必须去除损害有情的心态和行为。密宗当中,上师是一切皈依处的本体,所以,凡是与上师身语意相违的自己身语意所行均要断除,要依止上师身语意所摄的身语意所行。】
皈依戒:简单地讲,正法就是不害他众,别解脱戒、菩萨戒和密乘戒都必须断除害他的一切事,从来没有说过正法是害他众,要记住。那当前我们所行持的一切戒律能否做到这一点,若没有做到,平常我们所履行的一切都是引起他人烦恼乃至害他人的话,说明我们所行持的并不是正法。作为一名内道佛教徒,务必断除伤害众生的事情,别解脱戒也要从这一点做起,也就是说我们必须去除损害有情的心态和行为。密宗当中,上师是一切皈依处的本体,所以凡是与上师身口意相违的所行均要断除。现前不是很多人都说把自己的身口意三门供养给上师的吗?那我们的身口意已经是上师的身口意了,当身做一件恶事的时候,已经违反了上师的身金刚,就是犯戒弟子;当你口中在说损害他人的话语时,就违反了上师的语金刚,当初已经把语供养给上师,现前可不能顺着自己的习气而漂泊,因为这个身口意不属于你的了。现前你们已经知道身口意供养上师的后果了,前面非常容易地说把自己的身口意都供养给上师,上师说“好,那从此身口意不属于你了,你绝不能自己想怎样就怎样了”,实际上是这样的。我们即便当时没有说把身口意供养给上师,在接受成熟灌顶和解脱窍诀法的时候,你的身口意已经供养上师三金刚了,从此以后自己三门当中所造的一切恶行,都已经违背了上师的三金刚,所以都称之为犯戒,过失非常大啊!现在要是后悔来不及了,谁叫你首先不观察,就这么把身口意供养给上师呢?当然,行持善法的一切信众,身口意供养三宝这是必须要做的事,供养三宝的目的就是为了把不清净身口意三门改变成上师的三金刚,这是我们行持善法的目标。但要记住,身口意三门可不能供养给恶知识,那样的话可就糟糕透了。要依止上师所摄的身语意所行。
【如果让上师心情愉悦,就是令如海皈依境欢喜,如果违背了上师的意愿,那从此之后就无药可救,同时也与如海皈依境的心相违背。所以我们一定要断除令上师不欢喜的事,即生当中实修这唯一的皈依务必达到究竟。】
如果让上师心情愉悦,就是令如海皈依境欢喜,只要令上师喜欢的话,就如同让一切诸佛菩萨欢喜一般,能获得这样的福报,如果违背了上师的意愿,那从此以后就无药可救了,同时也同如海皈依境的心相违背。也就是说,令上师不喜欢的时候,你已经违背了一切诸佛菩萨的誓言。可能有些会说:“不可能的,因为我和金刚萨埵非常好,平常我天天念金刚萨埵心咒,阿弥陀佛我们两个可亲近得不得了,我天天都在做供养……”即便你做供养,但只要违背上师的誓言,那已经违反了一切诸佛菩萨的誓言,因为上师乃十方三世一切诸佛菩萨的总集啊!所以一直都在讲解,初次开始进入佛门乃至依止上师之时要观察好,这不是儿戏。所以我们一定要断除令上师不欢喜的事,即生当中实修这唯一的皈依务必要达到究竟。
【一个人在一生当中,要么是痛苦要么是快乐,另外再没有什么出路。痛苦也有苦果与苦因两种。苦果是指受到疾病折磨,着魔中邪,晦气所罩,当遭遇诸如此类不幸时,千万不要认为“我不该遭受这样的痛苦”而要想到,这也是三宝以大悲赐给我灭尽恶业的方便,后世将要感受的业,如今依靠三宝的大悲,使我现在就受报,从而使之穷尽,我真是高兴。】
一个人在一生当中,要么是痛苦要么是快乐,另外再没有什么出路。痛苦也有痛苦的果和痛苦因两种,痛苦的果是受到疾病折磨、着魔中邪,晦气所罩,当遭遇诸如此类不幸的时候,千万不要认为“我不该遭受这样的痛苦”,像平时我们在行持一些善法的过程当中,可能也会有这样的显现,在具有这种显现的时候,应该把痛苦转为道用。怎么观想呢?要想到:这也是三宝以大悲赐给我灭尽恶业的方便。可能有时候会想:“天哪!导师也是没事找事,怎么把这个痛苦赐予给我了,要赐予快乐才对”,是的,不管是恶还是善、痛苦还是快乐,都要如是转为道用,这些都非常重要,这是灭尽恶业的方便,后世将要感受的业,如今依靠三宝的大悲使我现前受报从而使之穷尽,从而断绝一切恶业之因,我真是高兴。在痛苦的时候我也要很高兴。
之前汉地有一个小品,有一个场景就是在温度特别低的环境中表演夏天的感受,一位演员说他自己正在满身发汗,但已经冻得快不行了,就是内心痛苦的不得了的时候,还要催促自己说“快乐,快乐”,应该这样想,应该这样。
我们天天都在讲解意识转为道用,现在讲解的是快乐转为道用,痛苦转为道用,应该要这样的,凡是所有的一切都变成成办解脱之方便。很多人都说,自己平常打坐的时间太短了,该怎么修法?就这样修,一切转为道用,当有快乐的时候就要把快乐转为道用,当有痛苦的时候也要转为道用。当时要想到“我很高兴有这样的痛苦”,好像有些别扭,应该这样的。
【苦因是指贪嗔痴的分别念,当萌生这些烦恼时,要想到:这也是三宝的大悲所至,为什么呢?是三宝以大悲在警告我:我的相续中有这样的烦恼随眠存在(,一定要舍弃)。从而把这些看成是值得欢喜、大有必要、必不可少的事,】
苦因是指贪嗔痴的分别心,当萌生这些烦恼的时候,后面是痛苦的果,痛苦的因就是贪嗔痴一切烦恼。很多人说自己烦恼重,这个不行、那个不行,这样感觉不好、那样感觉也不好,当萌生这些烦恼的时候,要想到这也是三宝的大悲所致。为什么呢?是三宝以大悲在警告我,自己的相续当中有这样的随眠烦恼存在,若要没有呈现出来的话,可能就无法了知到自己有那么多的烦恼,所以这也是诸佛菩萨的大悲加持,应该要想到是高兴的事情,有这么多烦恼啊!不能像原来似的,因为有这么多烦恼而痛苦,应该要提起精神,这才是真正的修行者。甚至见到谁都说“我有那么多烦恼多高兴”,从而把这些看成是值得欢喜、必不可缺少的事。这个要记住,我们天天都在讲解,若要是没有把烦恼转为道用,想要想达到最高境界,若要不具备这种妙力的话,又怎么能达到本体妙力一如之见解呢?所以不管站在哪一个层次之上,有烦恼并不是一个过失。之间我们在不了解的情况之下感觉到有烦恼很痛苦,但从今天开始可以改变自己的心态,有烦恼是多么快乐的一件事情啊!无始以来至今没有烦恼而漂泊轮回,这听起来多别扭,好像是有烦恼,有是有,但可能没有这么多的烦恼,所以现前有这么多的烦恼可以把它转为道用,多么高兴啊!所以,若要是有电话的话就告诉父母,“我现在有烦恼了,我多快乐……”,真是这样的,应该要这样。不管有痛苦还是烦恼的时候,一切都要转为道用,不要把它形成一种过失,不要天天低着头想自己有烦恼有痛苦,这时候应该更好地运用历代传承祖师的教言。我们平常不能静下心来修很多法,但是在面对世间的过程当中,烦恼之果和烦恼之因时时都会束缚着我们,这时候若能转为道用的话,一切都称之为修法。今天该说的都已经说了,下次不要再说“我现在烦恼太重,打个卦”,这些都要懂得一些,懂得一些非常重要。
尤其是像有些居士,天天都说由于自己家里乃至工作太忙的缘故,静下心打坐的时间太少,平常在座间和后得的时候怎么转为道用,就要想到这些。不管是有痛苦乃至痛苦之因烦恼的时候,还是有快乐和快乐之因善法的时候,都要转为道用。所有的人,要不在痛苦果和痛苦的因里,要不就在快乐的果和快乐的因里,再也不会出现其它的现象,都在这个范畴之中。我们平常在生活当中,若能把痛苦的果和因以及快乐的果和因都转为道用的话,那么还有不做修行的时间吗?都在修法。要知道这个道理,要不可能会不理解怎么会是这样的。
【想到是三宝您以大悲关照使我的相续中不能生起这种不善的心行,由此满怀喜悦之情。】
想到是三宝您以大悲关照使我相续中不能生起这种不善的心行,由此满怀喜悦之情,心里应该高兴才对。当产生很多烦恼的时候,就要想到这都是诸佛菩萨的加持,若不是诸佛菩萨的加持令这些烦恼呈现,那么这些随眠烦恼一直都存在,自己又发现不了,因此总觉得自己的修法很了不起,天天都没有烦恼,实际当中在沉睡着。现前由于诸佛菩萨的加持,把所有的烦恼都在你面前呈现出来,那就要想到这是诸佛菩萨的加持,我就要把这些烦恼都转为道用,因此起现烦恼并不是一件痛苦的事,应该是一件高兴的事情才对。起现烦恼说明诸佛菩萨并没有舍弃过我,时时都在加持着我而起现这样的烦恼,应该要改变自己的心态。不能像有些居士说:“上师,前一段时间我内心非常烦恼,你为什么不做加持呢?”实际当中,可能上师在加持你起这样的烦恼。
【快乐也有乐因与乐果两种。乐因,就是生起诸如信心、出离心、菩提心之类的善分别念。华智仁波切亲口说过:如果生起一念善心,那也值得高兴。我们必须生起强有力的善念,使它与日俱增。诚如《入行论》中所说:“犹如乌云暗夜中,刹那闪电极明亮,如是依佛威德力,世人暂蒙修福意。”为了使这样的善念蒸蒸日上,一定要虔诚祈祷上师三宝。】
快乐也有乐因与乐果两种。乐因,就是生起诸如信心、出离心、菩提心之类的善分别念。华智仁波切亲口说过:如果生起一念善心,那也值得高兴。我们必须生起强有力的善念,使他与日俱增日益增上。诚如《入行论》中所说:“犹如乌云暗夜中,刹那闪电极明亮,如是依佛威德力,世人暂蒙修福意。”就是要时时从一个小小的福德开始做起,为了使这样的善念蒸蒸日上,一定要虔诚祈祷上师三宝,都要想到起现这样快乐也是上师的加持。以前有些说:快乐的时候还能想到是上师的加持,痛苦还能不能想到是上师的加持?那这个上师也没事找事。
【乐果:如果自己丰衣足食,十全十美,要知晓这并不是来自于我了不起的魄力,而是三宝的悲心所致,进而对三宝感念恩德,报答恩德,精进供养。最起码,不管自己吃什么、喝什么,应该准备一个供养献新用的献新杯,】
乐果上面是乐因。如果自己丰衣足食,十全十美,要知晓这并不是来自于我了不起的魄力,而是三宝的悲心所致。当今我具备条件,进而对三宝感念恩德,报答恩德,精进供养。最起码,不管自己吃什么、喝什么,都应该准备一个供养献新用的献新杯,也就是说从来没用过的新杯子,像我们佛教内道常用的这种长脚的杯子,总之就准备一个供养三宝的杯子,时时供养三宝。当前我们具备比较好的条件,尤其伙食好的人供养应该多一点才对,就是说平常不管我们在食用什么时都要意念到三宝,即便身边没有带这样的杯,都要意念到先供养三宝,要想到一切都是三宝的恩赐。
【可后来的人都只是把它看成是供鬼供神的,高低强弱的人谁也不曾想过它本是用来供养三宝的。(我们无论享受什么饮食,首先)在献新杯里加一点献新,口里念诵“无上本师即佛宝,无上救护即法宝,无上引导即僧宝,供养皈处三宝尊”,少少供上一点,这就代表不间断定时供养三宝、感恩图报。】
后来的人都只是把它看成是供鬼供神的一种资具。实际当中作为佛教徒时时不忘失是三宝的一种供养资具。高低强弱的人谁也不曾想过它本来就是用来供养三宝的。我们无论享受什么饮食,首先在献新杯里加一点献新,口里念诵“无上本师即佛宝,无上救护即法宝,无上引导即僧宝,供养皈处三宝尊”,即便不会念诵这样的偈颂,也要时时意念到供养三宝。不仅仅是在吃饭的时候,每当遇到一些美丽的景致时,都要想到这是诸佛菩萨的恩赐,因此第一念就要想到供养三宝。即便耳边听到一个美妙的声音,都要意念供养三宝,若能做到这些的话,即便你不能在座上行持很多善法,在平常后得的时候也时时都在做善法。少少供上一点,这就代表不间断定时供养三宝,感恩图报。
【而且,身体受用都要供养三宝,权势财富要用在正法方面,就像所说的“辛勤如山王,不如积微福”。】
而且,身体受用都要供养三宝,平常穿一件新衣服,都要意念到供养三宝。权势财富要用在正法方面,就像所说的“辛勤如山王,不如积微福”,就像有些承办事业的人也是不尽如人意,天天辛勤追求,不如去造火星般的福报,还是要多造些善业来积累福报,若要是没有积福,即便怎么去辛勤追求,也得不到什么财富,因为一切都来源于自己的福报。
【我们需要累积福德,而积累资粮的对境就是僧众。噶举派的教言中说:“活生生的佛陀、活生生的佛法、活生生的僧众。”供养僧众能够获得供养三宝的福德,供养佛、法虽然能得到供养的福德,却得不到对境接受的福德,而供养僧众既能得到供养的福德,也能得到接受的福德。尤其是,如果供养上师,就是供养第四宝,能获得无量福德。】
我们需要积累福德,而积累资粮的对境就是僧众。噶当派的教言中说:“活生生的佛陀、活生生的佛法、活生生的僧众。”供养僧众能够获得供养三宝的福德,供养僧众的时候就能获得一切。比如我们平常拿着很多供品放在佛面前,和供养一位导师乃至一切僧众的功德,哪个大呢?当然是供养一个上师与僧众的功德大。为什么这样?因为供养僧众既能得到供养的福报,也能得到接受的福德。比如在寺庙里的佛像面前供养了三个苹果,只能得到供养的福德,要是在一位上师乃至僧众前做供养的话,还有接受之福德,要记住这一点。所以为什么说要积累自己的福报,像有些做生意的人,要多供一些斋,原因就在此上,既有供养之福德,也有获得接受之福德。尤其是供养上师,就是供养第四宝,佛法僧总集之身就是第四宝,能获得无量福德。
(八)皈依的功德利益
【四、皈依的功德利益,包括暂时的功德利益和究竟的功德利益。今生今世,能救离病魔、国王的惩治、饥荒的威胁等等八大灾难和十六难,得到增上生、决定胜的一切安乐,这就是暂时的功德利益。皈依的究竟利益:皈依佛陀将获得佛果;皈依法能转三次****;皈依僧,能成为本师调柔、眷属调柔,本师寂静、眷属寂静,本师极寂静、眷属极寂静的声闻和菩萨僧众眷属——】
第四、皈依的功德利益,包括暂时的功德利益和究竟功德利益。今生今世,能救离病魔、国王的惩治、饥荒的威胁等等八大灾难和十六难,得到增上生、决定胜的一切安乐,这就是暂时的功德利益。皈依的究竟利益:皈依佛陀将获得佛果;皈依法能转三次falun;皈依僧,能成为本师调柔、眷属调柔,本师寂静、眷属寂静,本师极寂静、眷属极寂静的声闻和菩萨僧众眷属。这以上就是皈依的引导。
今天讲的这些教言,也没有什么可不懂的地方,以上我们已经把皈依的引导讲完了,今天就讲这么多吧。我今天真的很不舒服,汉族弟子和藏族弟子最大不同的地方,一个下午我可以接待一百个藏族求成熟口诀法的弟子,若要是轮到汉族人的话连十个都接待不了,话太多了,昨天晚上就一直持续到八九点钟,把我累的到后面大脑都已经不转动了,所以今天也讲不成什么法。今天座上所传讲的一切,尤其是讲《前行备忘录》之前关于平常修行的一些要点,都要铭记心中,非常非常重要。
据说今天能到三箱书,若是到了的话,没书的弟子们可以请一本书回去。在高原地方长期居住的弟子,书必须要得到,要不回去没有复习的教材。下面我们就开始做回向。
此次所听闻的一切善法,与过去所成办过的一切善法,未来即将要成办的一切善法,与众生所造的有漏功德,诸佛菩萨所造的无漏功德聚集一起,愿三界六趣一切众生均能证得佛的果位。
因此,我等大恩根本上师喇嘛仁波切与法王如意宝及历代传承祖师如何回向给众生,我即如是回向,并集体念诵回向文。
来源:微信公号囊加花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