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学-法华3譬喻品14下
【舍利弗,是华光佛灭度之后,正法住世三十二小劫,像法住世亦三十二小劫。”】
那么佛告诉舍利弗,就是,是这是呃这个华光佛灭度之后呢,正法住世是是已经三十二个小劫,像法住世呢就是三十二个小劫。
所以他这里呢,呃就是讲,(师清嗓)佛法的这个住世时间呢就是也有不同的这个差别啊。就是我看那个《佛祖统纪》里面还是在哪里,就是讲的是,呃这个我们这个释迦牟尼佛呃的呃这个佛法住世时间的话呢就是有,噢这个,什么啊,嗯,嗯,嗯,他分为那个解脱坚定和禅定坚定,呃还有。呃分、分这个五、五个时期吧,就是第一个是啊解脱坚固,啊就是这五百年。然后呢,呃就是,第二个五百年,第二个五百年的话呢就是叫做是这个禅定坚固,啊就是禅定坚固。第三个五百年就是多闻、呃多闻呃坚固。嗯,第四个呢就是叫做福德坚固,就是或者说是这个呃、呃,形象,就是像法,就是像法、像法坚固。那么最后一个五百年的话呢就是末法,或者说是呃斗、斗诤坚固,啊就斗诤坚固。
所以意思是刚开始呢就是他解脱的这个坚固,就是解脱比较快。然后第二个五百年的时候呢,就是说呃这个,嗯什么禅定,啊就禅定就是,禅定很容易修成的。那么第三个呢,就是教法期,就是意思是多闻就是非常重视的。第四个五百年的话呢,就是大家都什么造佛像啊,造功德啊,就是功德很足的,就闻思修行就没有了。那么最后一个呢就是这个佛法五百、五百世的话呢就是诤斗,啊就是这个呃作为佛教徒的话呢就是互相这个斗诤很厉害的,很坚固的。就是然后稍微有一点事情的话呢,网上也是就是传来传去啊,人与人之间呢也是传来传去啊,就是除了斗诤以外的话呢,基本上没有很多的闻思修行呐、三学啊,就是这样的时代。所以说,这是一般就是好像这个汉传佛教当中也有,藏传佛教当中也有比较这个相、相同的啊。
就当然这里面呢,我们这个正法坚固当中呢,以前也有这种说法,比如说这个女众这个出家的话呢,就是因为佛陀的这个教法呢就是已经就是减了五百年,就但这个呢,呃其实在《毗婆沙论》当中有这个回回答的,就是他并不是说,呃所有的这个教法呢就是已经减少了五百年,就是只是在正法、正法期呢就是本来有一千年。就是有两种说法,就是《毗婆沙论》、《毗婆沙论》有大概是200卷吧,就是其中183卷当中的话呢有这个,以前那个唐僧翻译的就是那个里面啊,就是那个里面。那么这里面就是怎么讲的呢,实际上是呃就是他有就是两种回答,就是一种回答的话呢,就是有些人认为呢,就是他是这个因为呃有这个解脱密意的,啊有解脱密意的,所以呢就是减少了这个五百年,有这样的说法。
还有一些认为的话呢,实际上是这是这个当时这根据这个印度的这种国情和他们的这种习惯而言的,呃,这是佛陀呢就是要求这个女众呢就是受这个八敬法就是,如果没有受八敬法的话呢实际上减少就是五百年,但是受了八敬法之后呢,后来就没有发生这个事情就是。那么这个呢应该是大多数的智者就是认为呢就是应该是这样的,实际上是佛陀的呃,这个女众出家呢就是并没有就是减少这个教期啊,就是佛、佛陀的教期呢并没有,而且呢就是女众出家呢就是,实际上是只不过是当时印度来讲呢就是男尊女贱就是,有这么一个国家的这个法律和他们有一个传统而已,实际上呢就是在其他的任何佛、佛的教法下的话呢,我们也知道是不管是《阿弥陀经》也好其他经的话呢,呃,比丘和比丘尼、这个什么,这个优婆塞和优婆夷就是,所以,这里面的并没有说是这个比丘尼一出家的话呢,就是这个如来的刹土也不利啊,那个如来的刹土也不利啊,没有这么说的。
所以说呢21世纪的时候很多女众呢就是应该,呃,要抬起头来,就是不用呢,我们这个现在一种说法世界的一半是这个,这个,呃,这个呃女众的这种权力就是,一半就是地球的一半是女众,一半是男众就是,所以说这样的这种时代当中的话呢就是应该,呃,佛陀的有些教义的话呢就是的确也有一些,呃,方便说的,就是也有一些密意的,所以我们要善于就是懂得这个,呃,他的这个解释方法,啊,就是应该大家都应该知道就是这个。呃,为什么是这个当时这么说就是,当时如果没有这么、这么说的话呢,就是佛陀就是受到了就是什么样的,因为佛陀的教法下呢,完全男众女众都要平等的话呢就是,那么当时的这个国家就是怎么看待的,而且其他的当时的这个宗教的话呢也是什么样的这个,呃,历史,和当时的历史背景是怎么样的,这,如果这方面我们学习的话呢,哦,佛陀就是为什么当时这么说就是。还有呢女身自身呢就是也有可能不同的一些这个其他的个别的一些特征呐,就这样的原因呢,就是跟男众女众的戒律的不同啊就是这样的。
包括现在南传佛教当中的话呢,有些这个比较保守一点的和尚的话呢就是对女众的这个出家啊、受戒啊就是这些,我都有遇到过一些南传佛教的呃。就比较而言的话呢,我们藏传佛教还算是开放多了就是,然后他们南传佛陀呢有些时候是特别特别的这种这个,就,解释啊,就很多方面都是,呃,有一些不同观点的。但是呢,嗯,我们在这里呢也应该让大家知道,就是这个刚才我想、想起来了教法和诸法啊就是,呃,就这个时候呢,呃,以前我也有遇到过一些问题就,我们最好翻开一下这个《毗婆沙论》,就是《毗婆沙论》的话呢,就是后来克什米尔和很多班智达就是有些说是有,呃,五万阿罗汉集结的,有些说呢就是有很多这个呃,这个佛陀就是涅槃六百年的时候呢,就是这个是应该说是对,呃,这个声闻乘来讲是最可靠的一个这个论典吧就是,那么,这个论典呢就是作为依据就是可以看。还有我们其他的一些相关的经典当中呢都有不同的说法就是,应该我们在这样来解释。也希望我们有些道友的话呢,关于这些问题呢就是应该去研究,呃,就是应该怎么样就是,呃,这个研究,怎么样就是懂、懂得佛陀的密意啊,就是懂得佛陀的密意。(师清嗓)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舍利弗来世,成佛普智尊,
号名曰华光,当度无量众】
呃,那么就是下面呢就是用这个道理啊,就是当时这个世尊呢就是用偈颂的方式来这个宣讲啊,偈颂的方式来宣讲的话呢,就是说舍利弗啊就是,呃,这个,未来的这个时候呢你就可以成佛就是,具有这个普至尊,就是一切智者的这个尊者,那你的佛号呢就是叫刚才前面讲的一样华光如来,你会度这个无量无边的这个众生。
【供养无数佛,具足菩萨行,
十力等功德,证于无上道】
那么,呃,当然这个之前的话呢,就是你要会这个供养呢,就是无量无边的这个佛陀,还要具足这个大乘的菩萨心,呃,最后呢你会具足这个十力十八不共法,还有相好圆满等等功德,那么证于这个无上的这种妙道啊,就是无上的就是至高无上的这种智慧呢就是一定会是这个证悟的。
【过去无量劫,劫名大宝严,
世界名离垢,清净无暇秽。】
那么过了无量劫以后呢,你的这个劫叫做是大宝庄严,那么实际的名称就称之为是离垢,那么这个离垢世界呢就是清净就是无有任何的垢染。
【以琉璃为地,金绳界其道,
七宝杂色树,常有华果实。】
而且以琉璃为地啊,就是说这个金绳呢做他的界限,七宝杂树就是做这个两边呢就是有这个排列着,那么常常呢就是有这个花果就是累累啊就是,呃,这个果实累累。
【彼国诸菩萨,志念常坚固,
神通波罗蜜,皆以悉具足】
那么这个国家的这个菩萨呢,就是都是仁波切就是然后,呃,这个仁波切呢就是都不是那么这个,呃,心很散乱啊,就是很痛苦啊,就是天天都是喜欢挣钱呐,化缘呐,不是这样的仁波切就是。那些仁波切的话呢就是应该是具有信心呐、具有悲心呐、度化众生为主啊,然后他的这个志念呢也极其的坚固,还有呢就是度众生的这个神通波罗蜜多就是。
那么很多仁波切的话呢就是不要说这个神通就是,连这个基本的一些佛理都不懂就是,世间的道理也不懂然后佛理也不懂的,只不过我们个别人呢就是,呃,就是,呃,就是用这种各种方式都不同的,就是然后成为这个仁波切。现在我们藏地真的有些在家人就是什么字都不懂就是,什、什么文化都没有就是,连可能小学的文化都没有,有些都已经变成了,呃,就很那个的啦,就是,就很、就、可能他们的有些目的的话呢,也比较,呃,明确吧,但我不敢说(师清嗓)(师笑)说多了就是不好了。呃,呃,然后,呃,就是有这个神通啊。
就是其实那个六,呃,般若、波罗蜜经(《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当中呢,就是说,菩萨这个远离神通呢就是,不能随众生,嗯呃,不能随众生意善说法,(菩萨若远离神通,不能随众生意善说法)就是,呃,如果菩萨没有这个神通的话呢就是,随着这个众生的意乐,而没办法就是宣讲佛法就是,如果菩萨具足神通的话呢,那随着这个众生的意乐呢就是,直接呃讲经说法就是,度化无量的众生就是,所以,呃,就是到一定的时候,就是度化众生的这种神通呢很重要。
当然其他的一些神通啊就是,不管是飞到天空当中也好就是,或者是什么样的,这样那样的这个,呃,神通啊,就是包括取伏藏啊,就是这样的,有些是真的,有些是假的就是,这些呢,也不好说(师清嗓)。
所以这些呢就是,他们这些神通的、他们这些菩萨的话呢,都具足这个利益众生的神通波罗蜜啊,都已经具足。
【于无数佛所,善学菩萨道,
如是等大士,华光佛所化。】
而且呢,就是于无数的这个佛面前呢,就是已经这个善学菩萨道,呃如是的大士呢就是,呃,可以说是这个华光佛,呃,华光佛很、很容易就是,他的这个国土就是全是大菩萨,而且大菩萨呢,一个个都比较听、听话都是,素质都比较高就是,然后,各方面呢,就不是那么……
因为人的素质还是很有、很有差别的,人的素质呃比较不错的话呢,就是呃,虽然有时候是有一些比较古怪的脾气啊,或者说呃,一些呃这个呃,顽固的这个性格啊,就这样的,但是呢稍微表示一下就,然后自己呢就是,人有自知之明,自己就呃 ,但是整个人的综合素质就非常非常地低啊,文化也没有,就是佛教的这种知识也没有,基本的一些人品都不具足的话呢,那就,你一个一个地要呃让他教化就是非常非常累的就是。
所以呢,即使这个华光如来的话呢就是,他也会可能有时候生厌离心的,但是呢幸好他的那个刹土呢,全是这个呃仁波切(师清嗓,众笑,师笑),仁波切呃就是大宝啊,就是刚才说了,我不是说,真、真的是这样的呃,就是仁波切,(师咳嗽,师喝水)。
原来93年的时候,我们刚去,法嗯,法王去台湾,呃台湾有一个居士说就是,我们这边堪布就是,堪布是不太懂,你是不是仁波切?(师笑)就是他问我呃,你是不是仁波切?我说我不是仁波切,我是堪布。噢,那堪布我不懂,堪布我不知道什么意思,我们这里有很多仁波切呃,(师笑,众笑),你把应该堪布的名称就是,就,换成这个仁波切就,这样的话,很多人来,给你面前求法啊(师笑)。当时是这样的,就是现在他们也懂、懂一点吧,就是就很多的,呃所以嗯,仁波切的话呢,它有不同的名词。
其实呃,我看呃,大宝法王,宝、宝的话呢,如意宝,法王,就是现在这个称呼啊,就其实有时候,呃,比如说我们上师如意宝曾经也讲过就是,对他称呼如意宝的话呢就是,跟、跟这个呃,就是每个弟子呢,就是以如意宝一样的暂时和利益,当时我都是并没有理解就是,但后来呢,好像感觉确实是,嗯,凡是对上师这个称呼如意宝的,包括我们法王的弟子当中的话呢,就很多人就是对上师呢,就是有这个如意宝的称呼的这样的人的话呢,后来都好像在修行过程当中,是与众不同的就是,这个可能这种名称的缘起呢,就是也是呃也是有一定的差别嗯,呃,那么,就是这个是这样的。
【佛为王子时,弃国舍世荣,
于最末后身,出家成佛道。】
然后,当时这个佛啊,就是为这个王子的这个时候呢,那么就是舍弃就是,刚才那个应该华光佛的是吧,他舍弃了自己的这个国家,舍弃了整个世间的荣华富贵,那么最后的话呢就是,他就出家啊修这个呃,修成佛道。你看这个也是呃,最后王子身份的时候呢,出家、出家的就是,包括我们这个达摩祖师啊,寂天论师啊就是,然后呃莲花生大士啊,就很多的这个大成就者和修行人的话呢,那么都是以这个王子身份出家的。
佛陀在那个呃《大宝积经》里面也是讲了,就是说是,“在家具众过”,不得呃无,“不得无上道”(在家具众过,不得无上道)。嗯,就是在家、在家的话呢,就是有很多的这种过失啊,就是有一些呃痛苦啊就是,那么出家呢就是,呃这个修就是远离,就是能获得这个菩提。
就是,呃,昨天我们在这里出家的这个道友面前,我也讲了就是,如果真正的这个修行的话呢,当然是这个出家啊,就是有很多的这种束缚啊,压力啊,还有这个拘束啊,这些都是已经没有的。然后作为在家人呢,就是有很多的这种这个不方便啊、痛苦啊,这样的当然这个我们从长远考虑的话呢,其实,呃,这个呃,在家呢也有修行的这种方便和顺利。
现在有些人呢就是出家人,出家人的话呢,为了自己快乐自己幸福而出家。其实这是非常不好的。以前那个印光大师的话呢他也是说,呃这个如果是自私自利而、心而出家的话呢,就是这不是很好的他就不赞同。他是他觉得呢,就是一个是要这个自利利他的这个菩提心,就是才可以就是出家,就是这是第一个。第二个的话呢就是他觉得呢就是应该是,有这个饶益众生的这样的一个天职一个责任。就是有了这这两个的话呢那么就可以的。
就是所以我们这个很多人呢我要想出家。就为什么你要出家,因为我家里太烦了,就是就太累了,就是因为太累了的话呢,都不一定出家就是,你可以在一个地方好好休息吧就是。呃因为累了而出家的话呢,其实出家人更累就是。应该呃出家人不管吃饭也好,就是呃这个守戒律也好,就是出家人是并不是你这个躲避啊、享受啊。啊,不是这样的。如果你为了逃避就是现实啊,为了这个特别累就是在生活当中压力太大了,就是所以我要就是出家。这是我们这个呃七八十年代的很多电影的这种思想也是是这样的,就是到最后实在是走投无路的时候呢就是开始想出家,就是然后到寺院里面就是去呃住两三天。就是然后就就各方面因缘具足的时候又开始出来了就是,对(师清嗓)。
这种很不好的啊,出家人呢就不要就是因为自己累了、自己辛苦了,自己没办法就是自己吃不了饭就是。自己实在是没办法就是这种出家呢就是非常、这样的出家的人群呢应该是也是很糟糕的。对吧就是我们这个出家人的话呢,就是应该是人天导师就是对对自利利他,而且出家人不应该是自私的,就是。
尤其是大乘出家人,啊就是你如果是声闻乘的一些出家人的话,相续当中有个出离心就可以。但是你大乘的出家人的话呢,那不仅是有出离心还要有菩提心。那有菩提心的话呢,你天天都是想睡懒觉啊,这样的话在寺院里面都不要了,就是就很多那个有些早上起不来的这些都是在寺院里面。因为现在寺院里面都是早上四点钟要去念经就是。所以呃有些特别懒惰的出家人的话呢,哪个寺院里面都呆不下去了。
就是所以说呢我们这个出家啊就是也要就是,呃,自己越来越勤快,越来越呃度众生,越来越能苦行的,越来越闻思修行的这样的这种出家人。我昨天出家的这些都是给他们讲了。这个五个方面的这种看法吧就我的建议。就是不知道记了没有,但我们一般很多人都是说完了以后也不会记下来,就是真正的听课啊真正的一些教言的话呢每一句话呢,哪怕是一天听一堂课的话呢。这些重要的事情记下来的话呢,就是可能有一点点意义。(师清嗓)
【华光佛住世,寿十二小劫,
其国人民众,寿命八小劫。
佛灭度之后,正法住于世,
三十二小劫,广度诸众生。
正法灭尽已,像法三十二,
舍利广流布,天人普供养。
华光佛所为,其事皆如是,
其两足圣尊,最胜无伦匹,
彼即是汝身,宜应自欣庆。】
呃,下面就是我就讲到是什么呢,就是说呃就是这个出家,啊就是然后华光如来住世呢就是这个十、十、十二个小劫,那么国民呢就是这个他的寿、寿量是八个小劫,佛灭度之后呢就是正法住世有三十二个小劫。度无量、这个度这么多的众生,那么正法灭尽完了以后他的像法呢就是三十二个劫,呃应该三十二个劫。那么这个时候他的舍利呢就是流布于全世界,世间的这个人类啊天人呐都会供奉。华光佛所作所为呢就是实际上是就是这样的,那么他呢就是应该智慧福德的两足尊。呃人、人类当中的两足尊,那么他的这种所作所为也好,弘法利生的事业呢,在世间当中也是是无与伦比的,但这个人呢就是不要想到别人就是舍利弗就是你。你应该呢就是值得欢喜,然后舍利弗“啊,是我啊。(众笑)原来是真是佛陀您是好慈悲哦。我好开心今天应该要好好吃火锅。”(众笑,师清嗓)
【尔时,四部众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 天龙夜叉、乾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伽等大众,见舍利弗于佛前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记,心大欢喜踊跃无量,各各脱身所著上衣以供养佛。】
然后舍利弗就是这样这个得到授记之后呢,就是当时的这个四部这个(师笑,众笑)呃,四部这个呃就四众弟子,包括这个比丘、比丘尼啊,优婆塞、优婆夷啊,还有天龙、夜叉、乾闼婆、阿修罗啊,迦楼罗啊,还有这个呃呃就紧那罗啊,还有这个摩睺罗伽等等就是这些大众。他们见到舍利弗呢,当时佛陀就是当场就开始授这个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的授记。大家呢就是非常的这个欢喜啊。一方面呢舍利弗就是得到这个授记以后大家很欢喜,因为他们的这个群体当中呢没有嫉妒心,不然如果有嫉妒心的话呢,“啊,怎么这个舍利弗今天佛授记了,我为什么不这样啊。”就然后大家以以以所有的人都不高兴了就是这样的。
但其实他这个场合呢不是这样的,就是所以我们跟跟这个可能现在的这个人的心态有点,现在人的心态呢就是我都有时候是很有必要的,有些发心人员有些堪布堪姆有些法师的,很有必要就是赞叹就是但是呢又不敢赞叹。一赞叹的话,有一部分人可能高兴但是只是少部分,大多数人都是“为什么就他不是那么好的,他其实有很多毛病我发现了,今天今天他赞叹他,其实这个人就有好多好多,我都已经知道了。”(众笑)(师清嗓)所以我们现在人可能很多这样的。但是当时不是这样的。你看他们见到舍利弗呢当时佛陀授记之后的话呢,大家都是非常这个“心大欢喜啊踊跃无量”。各个都是这个脱身就是这自己身上的这些衣服啊。包括比丘尼啊、这个沙弥尼嗯什么那个优婆塞优婆夷啊。就是当时他们把那个自己的身上的上衣呢就是脱下来供养这个佛陀啊。
就是原来那个顶果钦哲仁波切他的一个好像《明月》还是有一本书啊我去年看过,然后在书里面说是他在80年代的时候呢就是有一次闭关就是修行,然后做这个那种瑜伽黑日嘎的就是,后来呢就是他从此之后就基本上上身呢就是全部都这个一丝不挂的就是经常。包括我们90年的时候就是到印度新德里就是就见过就是朝拜过顶果钦哲,当时呢当时我都想是这个可能因为这个确实当时印度那个首都啊特别特别热就是,我想是上师太热了。(师笑,众笑)他、他像是以前就是在藏地呆的时间比较长就是,所以现在可能受不了了。但是后来就是他的这个传记里面就是说呢,实际上是他不仅仅是在、是在印度,包括后来到这个藏地来过几次嘛,那个时候呢基本上大多数都是衣服都上衣都不穿就,然后、然后有些弟子呢就是劝他就是穿这个什么上、上衣啊或者披单啊这样的话,他说是如果你们、如果你们还给我、给我这样的话那我把下、下身的衣服也要脱掉(师笑,众笑)。然、然后然后弟子们呢又不敢、不敢说了就是,呃就是可能每个上师都有不同的吧就是当时那个。(师清嗓)
我当时也不知道就是,因为那个时候呢就是他那个呃脖子上有很多这个当时好像呃他的一些上师的这个念珠啊、还有麦彭仁波切的这个文殊菩萨的像啊、就是蒋扬钦则旺波的一些这个加持品啊。就凡是有一些天珠啊、有文殊菩萨的像啊。他给我们一直、一直看啊就是这样的,就是也给我们作这个加持啊这样。但是这里面呢就是他传记里面说是有一些黑日嘎的那种服饰有穿个骨饰啊,就是他缘起他应该是这样的,包括他那个戒指上的一些金刚铃杵的话呢有不共的这个缘起(师清嗓)。
法王原来也是是一般这个出家人的话呢他不、不著那个戒指,但是呢就是法王有一次这个钻石就是,钻石的话呢就是他也是为了这个一些密宗的特殊的这种缘起的话呢就是在法王呃晩年的时候呢,就是也戴有这个戒指。
有些出家人可能也不是很理解啊就是这样的,为什么这样的,但实际上呢就是这里面就是也有密宗的一些甚深的这个意义,就因为他们是这个这种嗯应该是,可能我们就无法想象的就是有很多的这种诸佛菩萨的这个呃形、形式也好,就这些都是有不同的这个缘起吧就是。他这里呢就是说是这个这些人呢就是把这个衣服都就开始供养这个佛陀,啊就是不知道怎么样的。
【释提桓因、梵天王等,与无数天子,亦以天妙衣、天曼陀罗华、摩诃曼陀罗华等供养于佛。所散天衣住虚空中而自回转,诸天伎乐百千万种,于虚空中一时俱作,雨众天华。而作是言:“佛昔于波罗奈初转法轮,今乃复转无上最大法轮。”】
呃然后可能(师笑),然后当时的这个帝释天啊,还有这个梵天啊,还有无数的这个天子呢他们也把自己的妙衣就是,还有这个曼陀罗花,还有大曼陀罗花等等就是供养于佛陀。当时他们所散的这些衣妙衣啊,天衣啊就这些呢飘洒在这个虚空当中,一直呢就是回荡就是回旋。那么诸天人的话呢就是当时也放起不同的这个音乐,然后在虚空当中呢就是一直这个回荡,而且呢就是这些天人们也是降下就是各种各样,各种颜色五颜六色的这种花雨。
那么(师清嗓)那个时候呢就是这个所有的这些天人都是想:这个佛陀呢就是以前这个呃“波罗奈”啊就是“波罗奈”,就是也就是说鹿野苑啊,鹿野苑呢就是转这个第一次法轮的时候有这样的,那么今天的话呢就是他佛陀呢就是转了这个第二次,也就是说是再次地这个转妙法轮,就是他们想就是这样的这种瑞相也好,就这样的这种缘起的话呢就是非常的这个殊胜。
【尔时,诸天子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昔于波罗奈,转四谛法轮,
分别说诸法,五众之生灭。
今复转最妙,无上大法轮,
是法甚深奥,少有能信者。】
下面呢用这个道理做一个简单的偈颂啊。那么当时诸天人呢就是又把上面的内容呢就是以偈颂的方式来告诉大家就是。说是往昔呢就是在印度鹿野苑的时候佛陀转四、四个法轮就是四谛法轮啊就是,那么分别呢就是说诸法就是五蕴呢就是无有这个生灭,呃就无有有生灭吧,有有生灭就是,这个“五众”呢就是指的是五蕴啊就五蕴,那么就分别就是诸法呢就是说这个五蕴有生灭,就是有生有灭的。那么今天呢就是佛陀再次的这个转了无上的这个妙法轮,那么这里面呢就是五蕴呢就是也皆空啊,就是无生无灭啊,分别呢就是也宣说就是这个佛法的甚深奥义,可是呢就是有些呃没有智慧的人很难以这个相信,啊就很难以相信。
呃什么嗯《四百论》里面讲的讲:如是甚深法,呃怎么讲的,就是愚夫生呃愚、愚、“愚夫生恐怖”是吧?(如是甚深法,愚夫生恐惧)就是这样的甚深法呢一般愚笨的人呢就是很容易生这个怖畏心啊就是怖畏心。那么佛陀,所以呢就是很少有人这个真正能信心。
【我等从昔来,数闻世尊说,
未曾闻如是,深妙之上法,
世尊说是法,我等皆随喜。】
那么我等这个这些佛陀的话呢,就是呃在这个呃从、从往昔以来,那么就是不、不断地就是也听过很多次世尊的这种说法,那么从来都是没有呢就是听到过这么殊胜的。
当时应该天人也好就是,呃包括什么啊,就是这个啊啊什么舍利弗是吧,舍利弗都是现在已经授记了,应该满意了,什么的话都不说了。该赞叹的已经赞叹了,该授记的已经是得奖都得到了,所以什么都不说了,应该看个奖品就可以。我们有些道友已经得奖以后,有些没有得奖的时候心里不舒服,得奖的人呢他一直看自己的奖品,就不说话了。(师清嗓)所以舍利弗什么都可能不说了。
呃但是天人们呢就是他说:“我们以前在佛陀面前都听过很多次法,但从来没有讲过这么这个甚深的法。”的确也是《妙法莲华经》很殊胜的,我们在座的人,也是应该以前都是不同程度地听过很多的妙法,但是这次呢也是这么这个殊胜的这个法。那么世尊说的法呢就是我等、我等都很欢喜的。
【大智舍利弗,今得受尊记,
我等亦如是,必当得作佛,
于一切世间,最尊无有上。】
大智舍利弗呢就是今天都已经授记了,我们的话呢就是也是一样的,就是将来一定会是得授记的,就他没有嫉妒心。呃就然后就这个舍利弗已经今天授记了,就是那么我们呢也有希望的,我们是一个种姓就是。(师笑)
原来那个我的护照呢就是中间一直没有办到,后来我就是后来办到了,办到之后呢,有个堪布说是:“那我的护照也应该可以,我们两个是同一的阶级。”(师笑、众笑)
所以舍利弗说,就是当时说,呃就我的这种呃不是啊,就是天人和这些其他的声闻呢说是:“既然舍利弗已经可以的话,那跟大菩萨不同的,大菩萨是应该跟佛陀授记是正常的,但今天已经舍利弗这样的人都得授记的话呢,那我们就是也应该可以作佛的了,就有希望了。”就是所以他们没有这个生嫉妒心。于一切世间当中呢就是可以最、最上的,就是这个我们也是可以作佛,而且呢在整个世间当中呢就是但愿我们变成最无上、最、最、最了不起的这种圣者了。
【佛道叵思议,方便随宜说,
我所有福业,今世若过世,
及见佛功德,尽回向佛道。】
那么佛陀的这个道呢就是实际上是也是是不可思议的,就是有种种方便来宣说。藏文当中的话呢就是呃,但愿呢就是我们也是以这种种方便方法来宣说佛陀的道、佛道。就是就好像这个有点点跟这个呃叙述方面的话呢有点不同,就是后面两句呢就是有这样的就是。呃就但愿我们以这个方便方法来这个宣说佛道。那么所有的这些善根和福业的话呢,呃这个今世也好、其他世呢,就是能这个包括见到佛陀的这种功德的话呢,都回向于一切众生,然后回向众生呢就是得到佛道。
呃藏文当中呢就是说是我今天所有的这些福德呢,呃还有这个呃,令这个佛、佛陀欢喜的这些善根呢,就是今世也好、其他世呢回向于这个佛道。就是好像那个见佛功德跟那个令佛欢喜,就是好像藏文当中是令佛欢喜啊,就是有一点点不同的这个差别。就是你们以后有不同译本的时候呢,你们都可以自己选择。(师清嗓)
好今天讲到这里。
所南德义檀嘉热巴涅
托内尼波札南潘协将
杰嘎纳齐瓦隆彻巴耶
哲波措利卓瓦卓瓦效
嗡啊吽 班扎格热班玛色德吽
嗡啊吽 班扎格热班玛色德吽
嗡啊吽 班扎格热班玛色德吽
来源:非官网,“终校虚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