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学-法华7化城喻品34下
【 是诸沙弥等,知佛禅未出,
为无量亿众,说佛无上慧,
各各坐法座,说是大乘经, 】
那么这个时候,呃,就是这些沙弥的话呢就是看到,啊就佛陀都已经这个入定了,就是没有了。但是他们呢就是并没有散乱就是。
所以,我那天也是讲了就是,一般比如说一个上师就是他入定了,呃就是或者中间闭关了就是,或者是他已经國寂了。那么这样的时候,作为弟子的话呢,就是呃要做什么的话呢,就是实际上是有些弟子呢就是给这个什么上师修佛塔啊,就是天天去化缘呐,就是募捐钱呐,就是但这个我觉得这个都不重要的就是。其实修修一座塔也可以,呃就是不不做不做这些也是可以的,这都是并不是很重要的。如果你真的要想那个呃想什么,就是为这个上师报恩报恩呐,就是那这样的话呢就是,应该就是呃这个弘扬这个大乘的这个佛法,就是这个非常的重要。
你看这个如来呢,呃他虽然没有圆寂,但后来好像也、也快圆寂了就是,他入、入八万四千定的时候呢,这些十六王子为主的这些沙门的话呢,他知道这个佛没有出世、呃没有这个出定,那么他们呢,就是就为了这个无量无边的这个众生啊,就是说无上的这个慧就是。
也就是说,各各呢,就是坐在不同的法座上,说是这个大乘法,啊,就是说大乘法。
【于佛宴寂后,宣扬助法化。】
然后他们也知道是,佛呢就是已经这个“宴寂”,“宴寂″是他入于这种定啊,就是“宴”是很寂静的就是那样的这个,呃,寂灭的这样的一个入定当中的话呢,呃这个,宣呃就是“宣扬助法化”就是,也就是说,他们呢就是帮助这个佛陀的话呢,就是开始呃讲这个,呃就是这种,呃这个呃弘扬佛法啊就是。
所以,我们以后啊就是,在座的各位的话呢,不管是你们这个,呃处于这个什么身份的话呢,呃心要就很端正就是,真诚就是,不要因为我现在这个,为了依靠这个佛法来就……包括我们现在的一些,呃这个群、群体当中的话呢,有各种什么这个,搞传销啊就是,名义上是是呃是这个讲佛法就是,实际上的话呢,就是讲自己的各种品牌文化啊就是,就讲自己的一些这个……其实这样是很不好的就是。
希望我们以后学会的就是各个辅导员的话呢,就是也不要呃在你在这个,呃这个讲佛法的过程当中的话呢,原来我们要求这个呃包括放生的时候就是,包括我们现在做一些助念呐就是,这些的话呢很纯正的就是,不要加一些世间的一些利益在上面就是。
如果利益在上面的话呢,就是我、我们的有时候,比如说我们佛学院有时候是修、修什么这个经堂啊,我包括我在这个修学校啊,我在这个寺院这边建什么的话呢,有时候经常需要的。但是呢,这些都我们从来都是在这个课堂的这个课呢就是,从来都是不杂这些的就是,这个呃很、很重要的就是。
希望我们以后的这个呃,这种呃课堂当中啊,就是在学习当中就是,放生过程当中的话呢,不要就是做很多这个个人的宣传呐,就是包括你的什么这个呃上师啊,你的这个道场啊,就是很多就是,这样的话呢,慢慢慢慢就是,有些人都是根本分不清楚了,鱼龙混杂就是,最后的话,就是有些确实是也就得到了可能新的知识,有些是已经以此而这个,呃上当受骗就是有这种可能性就。
尤其是现在这个网络时代的话呢,如果你们自己非要宣传的话,那你个人的平台上怎么做也可以的,但是这种也是最妤不要在我们的这个佛教的这种群体里面,我们的这个佛教群体呢,以后就是最好是变成比较单纯的,就是一定要要有一个清净的这种呃这个发心和闻思修行。啊,就这样就比较安全啊,就是比较、比较安全就是。
所以呢,呃包括这个,我们这个呃,有些上师也好就是,入定也好,闭关也好,在这个时候的话呢,最好是好好地这个修行和弘扬佛法啊就是。呃好像那个《观心论》(《观心论疏》)呐,就是天、嗯、智者大师就是,他的一个弟子写的,他这里说是,依教奉行呢就是,名字叫这个报佛恩的,啊,就报佛恩的。如果能帮助这个佛这个宣扬佛法的话呢,那么这个名字呢,也叫做是报圣恩就是,报这个圣者的这种恩德就是,这是那个呃《观心论》的注疏当中呢,就是也是、也是这样讲的就是。所以我们呃,这个帮助这个宣、宣扬这个佛法的话呢,就是实际上是这个功德呢就是也是、也是非常大的,啊就是功德功德很大的就是。
【一一沙弥等,所度诸众生,
有六百万亿,恒河沙等众。】
所以我们,嗯(师清嗓),以后呢就是,呃就像你看这个呃、这些呃法师的话呢、这些沙弥的话呢,就是一一都是,就是他们就开始这个度众生。而且度众生的话呢,就是也是量也特别多的,就是有这个呃六百亿的,啊就是六百亿万的这个恒河沙数的呃这个众生呐,就是他们呢就是呃也会去就是渐渐地这个度化,啊就是渐渐地度化。那么,这样呢就是功德很大的。
【彼佛灭度后,是诸闻法者,
在在诸佛土,常与师俱生。】
那么这个佛陀灭度之后呢,就是呃这些这个佛陀面前听闻过法的这些呢,在这个不同的这个佛的刹土当中呢,经常跟这个佛陀的这个眷属和佛陀呢就是在一起就是,“生生世世不离师”就是,他是以这样的方式来就是。也是,比如说佛陀以前那个,呃当时呃他宣讲佛法的时候是,哪怕是这身边的一些众生的话呢,就是他们都是在不同的环境当中,就是都得到了这个相应的呃这个度化,就是跟他们一起的。
【是十六沙弥,具足行佛道,
今现在十方,各得成正觉,
尔时闻法者,各在诸佛所,
其有住声闻,渐教以佛道。】
还有这个十六位沙门的话呢,就是也具足了这个佛的这些这个道,啊就具足了道。因为这个现在的话呢,就是在十方当中,就是这十六位沙门的话呢,就是后来就是成、成正等觉啊。
就那么唉,那个时候的闻法者呢,就是也是在后来十六位法、十六位佛陀在不同的环境当中,他们也是在他面前就是,有些就变成了这个声闻就是,渐渐渐渐地这个成佛的,啊就是。
【我在十六数,曾亦为汝说,
是故以方便,引汝趣佛慧,
以是本因缘,今说法华经,
令汝入佛道,慎勿怀惊惧。】
释迦牟尼佛说,我当时呢就是在十六位沙门当、沙门当中、沙呃沙弥当中的话,是第十六位啊就是,也就是曾经呢就是为你们这些这个众生呐宣说了这个佛法的方便的缘故呢,那么现在呢,就是我也有因缘呢就是可以这个接引你们。就是因为这个当时的因缘,就是当时这个说《法华经》的因缘的话呢,就是那么我如今呢就是把你们也是带入什么呢,就是带入这个佛道啊。就是所以呢,请你们不要这个恐惧就是,因……(师清嗓)
我们现在,很多人的话呢是什么样呢?就是对这个佛法就是不信呐,就是对佛法产生恐惧啊、排斥啊,就这样的。所以在这里就是佛陀已经说了,就是“慎勿怀这个呃惊惧”就是,你们呢就是不要……好像有些、有些《法华经》的一些注疏里面,不要这个怀、怀疑和那个什么恐惧,但藏文当中也没有怀疑就是,意思是不要怀着这种恐惧的心态吧,就是意思呢就是说,呃其实你们这个今生当中就是,遇到这个我的这些众生的话呢,就是实际上是以前呢,就是也有、也有不同的这种因缘就是。所以说呢,你们就是也没有必要去这个恐惧啊、就是去、去、去害怕啊就是,应该就是有一种欢喜心。因为佛陀当时呢就是就给你们给、给、给、给你们这个众生呢就是结上缘。包括我想是我们在、在座的吧,就是我们也当时可能是在佛面前就是听到了这个《法华经》,或者是其他的这个经典,以这个原因的话呢,佛法还没有隐没的时候,就是即生当中呢就是遇到了这个佛法,啊就是遇到了佛法就是。
这也是是我想我们很多人就是如果就是对这个佛法一些产生恐惧啊、产生怀疑啊、产生一些不敬之心的话呢,那么就是最好自己呢就是进行这个忏悔就是,进行这个呃忏悔就是。我们如果,就是呃遇到了一些,包括有些这个上师啊,就是这样的话呢就是遇到的时候呢,也刚开始就是很多人都是可能有一些欢喜心呐、就是恭敬心呐这样的。但时间长了之后的话呢,有些因为可能跟上师的这种因缘吧,就是就不但是不会产生邪见,就是反而呢就是恭敬心、欢喜心呐一直在长期存在的。因为有时候,有些的话呢就是以各种不同因缘的话呢,就是呃可能信心也有退失的这种现象。
所以我们觉得呢就是,呃一旦这个呃遇到了这种善知识的话呢,就是最好这个乃至生生世世就是不要这个破坏这种这个缘起啊,就是破坏这种缘起。应该自己呢就是应该呃就是以很好的方式来,就是争取这种这个缘分,啊就这样的。那下面呢,就是我们讲到了这个、呃、我们这个、呃什么这个、呃、化这个城邑、嗯就化城的这个比喻啊。就是那么就,下面就是讲这个故事啊。就是讲这个、呃、故事。(师清嗓,师咳嗽,师喝水)。
《法华经》,嗯、得到的话呢,就是实际上,嗯,我们有些人可能对空性法门就是都有一种恐惧心。有些人呢,嗯、自然而然就是也产生一种欢喜心,嗯,欢喜心。这个,每个人的因缘都是不同的。有些人得法之后呢,就好像很、嗯很不舒服啊,就是有些甚至变成旁生的话呢也、也可以的。以前,呃,有一个读《法华经》的人,就是他特别,呃、喜欢一些寂静的地方,就他就觉得在喧、喧扰的这样的这个都市里面呢,就是自己修行都不太好,所以呢,他就到一个特别寂静的地方去,就是天天就是读《法华经》。
然后,呃、嗯、他有一次这个出去啊,就是去化缘就是回来的时候呢,呃,就来了一个蟒蛇,就是毒蛇。其实这个毒蛇的话呢,也是因为这个它的业力吧,就是它每天都是杀害很多很多的众生。然后它嗯就凭它自己的这种这个气味,然后呢就是它就有感觉,就是它的那种这个嗅觉吧,就然后它就本来呢就是想吃那个修行人,就是到了跟前,到跟前的时候呢,就是呃他正在读读《法华经》。读《法华经》以后的话呢,好像那个蟒蛇就是听到了这个《法华经》的时候,可能是它以前那个有这种因缘吧,就是它马上就就欢喜,就是就特别伤心就是它就开始流泪。但是那个修行人呢就是很害怕,就是就开始就是嚷“你快走快走”。就是他一看到那个有个蟒蛇、大大的蟒蛇来了以后呢,就很不安全(师清嗓)。后来它也不走,就是就然后呃他说,“你如果不害我的话呢,你可以呆在这里,如果害我的话呢我也害怕。”
后来那个蟒蛇呢,确实是懂得这个人的这种语言,就是然后它不但没有害,就是对他特别恭敬。后来的话呢就是它经常到一些山里面去,就是拿着一些水果就是来这个供养这个修行人。然后供养这个修行人的时候,后来就是他们两个就变成好朋友了(众笑),嗯就好朋友了。就后来很长时间以后呢,有有有一次是、它就它就那个掉了,就是掉了以后的话呢,他很伤心就去找的时候呢,它嘴里含着那个就是一个水果就是。然后好像在树里,不知道掉在什么里面,就是然后就死了。然后他很伤心地就是把它的这个尸体就是拿来就是然后念经呐,就是这样。
在这个时候呢,就是就出现各种各样的这个花雨啊,就是天上的一些、就这种瑞相,就是然后他说,这是什么因缘。就后来有一个天子呢就是在空中告诉他,就是我是蟒蛇的转世,就是现在已经转生到天界去了。然后来的话呢就是这个天子呢也经常就是出现,就是跟他对话。就是他就经常讲到:我们天界当中呐,有些这个呃这个手里就是经常有这个发光就是,但是跟这个任何天人都有点不同的就是,其实这个人呢,就是以前是写《法华经》的,啊就是写《法华经》的;有些天人的话呢,就是他也有这个口里面就是发出妙音呐等等就是,有很多的这样的这种因果故事呢就是给他讲。就是所以,我想我们这个可能有些人听了呢就是比较这个呃比较稀有吧,就稀有就是,哪怕是一个呃旁生的话呢,就是前世的善根浮现的时候呢,也会有哭的,就是也会跟那个人呐就是可以这个和睦相处的,就是有这个前世的这种因缘。
我也在想我们这个听课的人当中的话呢,就是有些是可能真的是这个前世的因缘吧,好像对《法华经》特别特别有欢喜心。就我都遇到有个别的一些居士啊,就是他们的话以前呢不怎么信就是,只是去年就是开始呢就、就、就跟这个《法华经》结上缘,然后现在呢就是已经变成了一个特别虔诚的佛教徒啊,就这也是可能自己的不同的因缘。其实我们每一个人的阿赖耶上面有很多很多的非常复杂的因缘就是,我们今天集聚在这里的话呢,就是也有很多的这个呃因缘就是;然后,我们哪怕是听一个偈颂或者是我们共同学习一个偈颂,我们就是变成呃,就是呃,人很多是因缘吧就是,哪怕是你坐一个、坐一辆车啊。就是这些都是有很多很多的这种因缘吧,就是因缘。就是所以说,我们这里呢(师清嗓)也跟大家讲,就是大家呢,呃,就是佛陀也告诉我们以前有很多的这个因缘,包括这个《法华经》的很多很多的这个因缘,就是这些因缘的话呢就是并不是呃,这个无中生有的就是。大家应该可以这个了解。
【譬如险恶道,迥绝多毒兽,
又复无水草,人所怖畏处,
无数千万众,欲过此险道,
其路甚旷远,经五百由旬。】
那么,下面就是讲这个故事啊。就是譬如说,有一个特别危险的这个地方的话呢,就是它呢“迥绝多异(毒)兽”,就是它这个迥绝是,好像是那个遥遥隔绝,就是意思是特别遥远的这、这个路途当中的话呢,就是有很多很多的毒蛇啊、野兽啊,而且呢就是这里都没有什么这个草和水,啊,就是人人都是特别的害怕就是,就这么一个地方。但是在这里呢,有无数的这个千万的人呢,要想就是过这个危险的这个地方,那么其中的这个路呢就是又特别的这个遥远就是,里面有这个大概有五百这个由旬呐。就这个时候大家都是觉得就是非常困难的。
【时有一导师,强识有智慧,
明了心决定,在险济众难。】
有一个导师呢就是他有特别这个呃就广闻博学就是有一定的这个智慧,他的智慧呢就是完全能这个观察和确定、啊,就确定就是这些呃这个险道里面的众生的话呢,就是他依靠他的这种能力呢就是可以这个救出来,啊,救出来。那么这些众人呢就是到了这个路、路边就是。
我们那天这个什么长行文当中是,大概是一百由旬、两百由旬、藏文里面说是三百由旬就是,到了、到了那个时候呢,就是他们都开始疲倦就是。因为到、到中间,而且路也特别不好走就是,这个时候呢就是说是“我累了,我走不动了,我不行,我要喝点水啊,还、还有多远呐”,嗯,我们那天看、看(师笑)那个喇荣那边就是有时候走路上来的这些人的时候,好像就都是看起来特别累一样就是。
【众人皆疲倦,而白导师言,
我等今顿乏,于此欲退还。
导师作是念,此辈甚可愍,
如何欲退还,而失大珍宝。】
然后,(师清嗓)那个他们特别累就是,最后呢就是跟这个导、导,就是给这个导师就是说啊,我们现在都是已经困顿、疲乏就是,特别累就是不想走了。就是我要想、想回去,就是要退、退回去,这个时候导师就是心里面想啊,“那么这些人真的很可怜的,就是呃,怎么会就是现在返回去啊?如果返回去的话呢,就是那到那个珍宝地方的这个珍宝呢就是根本得不到的。”
其实我们要知道修行当、当中啊,中间半途而废的人呢,都是这样的。就是得不到宝珠,包括我们修加行的人呐,修了就是两万、三万的话呢。刚开始就是特别“啊没有问题,我要会磕大头,没问题我一天都是磕三百、三千没有什么问题。”然后边磕边就是,然后(上师模仿动作)“哈、哈、好累啊,我要休息一下,不行了,我要喝点水,(众笑)嗯,不行不行不行,很累了,我以后就不磕了,修加行好累啊,我不修了。”只是、修修行也是这样的,就是有一定的这种能力和各方面的因缘具足的人呢,他会可能会不断地。不然的话有些是磕了三千,有些是磕了三万,有些是念着念着,就是“啊那百字明好难啊,就记不住啊。”;有些学英语也是这样的。有些做很多事情的话呢,半途而废的现象呢就是人非常多的,就是这是很、很可惜的。你看这些人的话呢,他就到了中间的时候呢就是想回去,所以这个商主呢就是觉得这些人很可怜的,失去了大珍宝的这种机会。
【寻时思方便,当设神通力,
化作大城郭,庄严诸舍宅,
周匝有园林,渠流及浴池,
重门高楼阁,男女皆充满。】
那么这个时候他就寻找一个方便,他依靠神通力来就是化这个一个城,啊就是城市。然后这个城市呢就是非常庄严,就是里面的住舍啊,就周围的这个呃什么这个花园呐、森林呐,就是包括有一些,呃这个呃这、这里面的水池啊,就是浴池啊等等,就是还有重重的这个高楼楼阁啊,男男女女都是在那个充满这个欢喜啊就是在这里,他所化的这个城市呢,就是特别特别的这种美妙。
【即作是化已,慰众言勿惧,
汝等入此城,各可随所乐。
诸人既入城,心皆大欢喜,
皆生安隐想,自谓已得度。】
然后这个导师呢,就是他就安慰跟这些人说啊,就是你们不用怕了,就是你们应该到这个城市里面来了。就是然后,他说你们到了这个城市之后的话呢,就是各自都可以按照各自的生活方式来享受,就是你们可以入城皆大欢喜。大家也觉得呢,就是就确实是就是已经找到了这个珍宝的地方,然后每个人认为呢就是自己已经就是到达了目的地。
【导师知息已,集众而告言,
汝等当前进,此是化城耳。】
呃就这个时候呢,就是那个导师就是知道他们已经休息好了,啊就是知道他们休息好了以后呢,就是又开始集中起来告诉他们。
(师清嗓,师笑)其实这个很重要的,其实人就是需要有种善巧方便呐,就是善巧方便呢就是很重要的。包括有一些、呃《大智度论》里面就是讲了这个四、四种这个呃上师啊。就是有一种上师的话呢,就是他呃就讲得特别特别好,但是他自己的这个行为呢,就是有时候不如法啊,就是所以呢就是做得很少,就是这种呢,就是就像是虽然打雷但是呢不下雨,就是就我们这个雷声阵声雨呃什么,雷声阵阵,雨、雨声微微,就是呃就就几乎几乎都是没有的;还有一种这个上师的话呢,就是讲得也并不是很呃呃讲得不是很嗯善巧啊,啊但是呢就是修行很好的就是,这种呢雷声就是几乎没有的,但是雨水呢就是还是有的;还有一种上师的话呢,就是这个呃讲得也不行就是比较笨,就是然后做的条、行为呢也不行,就是所以呢小雨小雷,就是就几乎,这个小可能是否定词吧,就是几乎是没有的;还有一种呢,就是有这个广闻博学的,就是还有这个智慧啊善巧的语言呐,让这个人的这种心啊,就是能煽动力非常非常的强大。而且他这个所做的这些行法和行为的话呢,就是没有任何的这个畏惧。那么这个比喻呢就是是这个,就是发出的这种大的这个雷声,还有呢就是那种澍洪雨,就是意思就是说就是雨水也是是特别大的。有四种比喻啊,我记得有四种比喻。
就是所以我们呢,有时候这个呃当法师的,或者是做善巧方便的话呢,不仅是要会说,就是而且这个说法呢,就是要需要有一种善巧方便,就是能转人心的。然后这个行为和法呢就是要结合起来,在这个过程当中呢,大家也就是前怕后怕就是,不敢说啊,得罪啊,我们有些法师都是,做事还是比较可以的,但是一说要出头露面的话呢,害怕别人给我说啊,“我要注意,是不是说一句话都是要看很,嗯,不说吧”(众笑),嗯,(师笑)我们知道有些法师他还是比较这个每次都是当好人,就是就、就什么事情,只要稍微有点敏感,有一点危险的地方的话呢,就、就不说话了,就是就这个一方面这个是很好的,不得罪人很好的。但有时候呢,敢说敢做,就是这个也是很需要的。否则的话呢,呃,就有些事、事情很难承办。
就是那么这个过程当中,你要有善巧方便,比如说一个人他去这个修行啊,就是去修行的话呢,他根本没办法接受就是我们的大法就是,这样的时候呢中间给他就是,就不要要求很高的,让他“哦,可以可以可以,你先就是……”哦,不、不能什么就是说“你刚开始不能喝酒,不能抽烟,不能穿鞋,不能戴帽子,注意,你这……”(众笑)现在我们有有些、有些居士啊,就有些居士,出家人,首先就是什么都不能,不能就是,这个不能,“讲法的时候不能吃东西,眼睛盯着,不能……”很多很多就是,就这样的话呢,就开始就比较害怕了,就刚开始的时候呢,“没事,你吃点东西,没事。”我那天不是说了么,你们这个刚来的一些居士的话呢,坐在女众区也可以,没事,第一次来都是也不会破坏纪律的,那么来的第二次的时候呢就是要这个遵守纪律,就是所以我们有时候需要就是这个……
【我见汝疲极,中路欲退还,
故以方便力,权化作此城,
汝今勤精进,当共至宝所。】
就像这里啊,就是这个商主就他化、化一个城市,就是他这个真的化了,幻化啊,也许是真的,也许是他只是暂时给他们显示一种方便方法,就是这个很重要。我们很多人度众生的方法就很重要的,所以我们在这里呢,就是他说就他就集中这些人呢,就是告诉他们就是你们现在就是开始到这里来就是,这个城市呢就是实际上是我幻化的。我知道你们这个已经疲劳了,就是害怕中、中路当中呢就是会退了,所以我以方便方法来就是来化这个城市的。那么如今呢,你们一定要精勤的去要你们所到达的地方,啊,你们还要努。不然,其实因为他们休息好了以后,就是大家都可能觉得是没事了,就是然后第二天都不累了,就这个时候告诉他们呢,你们现在并没有到达就是你所需要的地方呢,就是还要精进的努力。
【我亦复如是,为一切导师,
见诸求道者,中路而懈废,
不能度生死,烦恼诸险道,
故以方便力,为息说涅槃,
言汝等苦灭,所作皆已办。】
佛陀告诉众比丘啊,就说是我也是如此。啊就是啊那么就是这个,就是也是这个什么啊,啊,就是求、求道、求道者呢就是中间就是害怕就是他们的这个呃,懈怠和这个一些,呃半途而废啊。就是所以不能呢就是到达这个目的地,就是那么害怕这些众生呢就是以烦恼的险道当中呢就是不能就是完成这个自己的道。
就是所以呢以方便力给他们就是宣说就休息的涅槃就是,声闻二乘,啊就包括单空啊,包括我们就是刚开始初学者呢声闻乘当中也是刚开始说是呃,补特伽罗我是存在的,就为什么说呢?其实佛陀早就知道是无我的,但是刚开始给大家都讲没有、没有我的话呢,就是害怕就连因果的所依没有,就是所以有些经典里面呢,就是说是是“我”是存在的,别、《别解脱经》当中也是这样的。那么就是他为了这个修行呢就是说涅槃法门,那么你们呢就是呃,就可以就是依靠这种方式来就是把这个熄灭自己的痛苦。
【既知到涅槃,皆得阿罗汉
尔乃集大众,为说真实法】
那么,这个完成了以后的话呢,就是知道就是涅槃呐,就是可以就是获得了阿罗汉,啊就是,获得阿罗汉的话,刚开始我们很多小乘经典的话呢,其实也是大家都知道,包括现在南传佛教的很多呢,他们根本不知道就是大乘佛教就是,说是,啊就我获得阿罗汉果位的话可以。
我去过一些南传佛教的国家,他里面有一部分呢就是知道大乘的道理,有部分是根本不知道,啊我们获得阿罗汉果位,我的获得最寂灭、最究竟的涅槃就可以。刚开始是这样的,然后呢,我们《定解宝灯论》当中也是是讲了,就是这个呃就是《妙法莲华经》的这个究竟的意义啊,就是这、其实这、这次我们学这个,应该大乘就佛教跟那个小乘之间的很多的这个差别,对这个很多这个小乘佛教来讲呢,就是可能刚开始不一定能接受。但是我们作为大乘者的话呢,知道是佛陀当时为什么讲,就是南传佛教的个别的一些教义是这样的呢,其实南传佛教当中,并不是全部是这样的,有些是跟大乘佛教非常这个相同的,也有这样的。
那么他知道涅槃之后呢,获得阿罗汉果位就是,那么得到阿罗汉果位之后,或者是你学了一段这个不退转的这样的小乘呃佛教之后的话呢,就是那么大家都集中起来就是,给他们说是真实的这个法啊。
【诸佛方便力,分别说三乘
唯有一佛乘,息处故说二
今为汝说实,汝所得非灭
为佛一切智,当发大精进】
说是佛呢以方便力就是分别呢说的三乘的。那么最终的话呢,就是唯一的佛的这个一乘啊,那么暂时呢就是为了这个休息和为了这个安歇,能接受的缘故呢,就是说二乘的。那么今天呢就是为你们真正地这个宣说啊,你们所得到的这个是,并不是最究竟的,这个寂灭。
那么佛为一切智呢就是,那么就是现在呢,就是为了就是获得一切智啊,就是佛、佛的这个,为了获得佛的一切智呢,你们应该发这个精进的。
刚才跟那些商人也说了,你们还要就一程路,就是还要继续吧,因为他们休息都好了,就是第二天要启程的话呢,应该没有什么问题。
所以你暂时呢,就是己经能接受这个单空,或者是人无我的这样的涅槃的时候呢,最后他们自己也是完全没有,没有任何问题。然后再这个发大精进就是。
【汝证一切智,十力等佛法,
具三十二相,乃是真实灭。】
然后能这个你们能证一切这个如来的智慧,包括这个十力等佛法啊,还有这个三十二相啊,呃这个八十随好啊等等,就是这些佛的这个,所有的这个功德呢,就是都能得到的,乃至呢就是一切这个佛的离四边八戏的这个呃,一切的真正的这个灭,啊就真正的寂灭。
【诸佛之导师,为息说涅槃,
既知是息已,引入于佛慧。”】
那么诸佛之导师呢,就是为给大家就是宣说啊,为大家休息呢,就是说这个涅槃的法,知道这个休息之后的话呢就是,才是真正这个引入这个佛的智慧啊。
就所以《妙法莲华经》呢,就是应该给我们就讲了,就是这个比喻的这种城市,啊就是大家也应该知道,这个佛就是暂时给我们讲到的,这样的这个甚深的道理啊就是。那么这是讲到《法华经》的第(师清嗓)七品,已经这个圆满讲完了,就《妙法莲华经》的卷四,就是应该是第七品已经圆满讲完了。
那么就是下一堂课开始呢,就是讲五百罗汉的授记,这个就比较,应该比较好懂吧,就是我们也就下一堂课就讲这个授记品,好今天讲到这里。
索南德义檀嘉热巴涅
托内尼波扎南旁协将
杰嘎纳其瓦隆彻巴耶
哲波措利卓瓦卓瓦效
嗡啊吽 班扎格热班玛色德吽
嗡啊吽 班扎格热班玛色德吽
嗡啊吽 班扎格热班玛色德吽
来源:非官网,“终校虚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