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学-金刚经(涤)31品知见不生分
涤华禅师《金刚经注解》白话版116-117(31品)
第三十一品 知见不生分
116“须菩提,若人言:佛说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须菩提,于意云何?是人解我所说义不?”“不也,世尊,是人不解如来所说义。何以故?世尊说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即非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是名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
116、1注
116、1、1须菩提:须要发菩提心。
116、1、2若人言:佛言,倘有人说。
116、1、3佛说我见:如来曾说,有我见我相。
116、1、4人见:有人见人相。
116、1、5众生相:有众生见众生相。
116、1、6寿者见:有寿者见寿者相。
116、1、7须菩提:如来向初发菩提心人说。
116、1、8于意云何:汝真心慧性,有何感觉?
116、1、9是人解我所说义否:指初发菩提心之人。
116、1、10弗也:不能解也。
116、1、11世尊:以心问心。
116、1、12是人不解如来所说义:此人不能解开如来所说正义。
116、1、13何以故:自问自释。
116、1、14世尊说:如来曾言。
116、1、15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我佛常言,四见与四相义。
116、1、16即非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凡是有见、有相,均不真常。
116、1、17是名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诸见闻相、泡影儿。
116、2解
略集其要,所谓本经说:第一个无四相,即是如是灭度无量、无数、无边众生。。。。。。是我等当灭度如是妄想尘劳相;即为灭度,如是众生已。
其二无四相,是不应取法、不应取非法,以是义故,如来常说:汝等比丘,知我说法,如筏喻者。。。。。。是我等当解脱心中即是即非、即非即是义。
其三无四相,即此人无我相。。。。。。所以者何?我相即是非相。。。。。。何以故?离一切诸相,即名诸佛;我等能无相,即为反惑;能见相离相,即名归真,亦无反惑、归真相。
其四,如我昔为歌利王割截身体,我于尔时无我相。。。。。。何以故?我于往昔节节支解时,若有我相、人相。。。。。。应生瞋恨。
偈解,含理性
哥利名色无动意 ,割截恩爱情欲身,截耳割鼻除尘相, 断骨节节灭识心。
其五,又念过去于五百世,作忍辱仙人,于尔所世,无我相。。。。。。是故须菩提,菩萨应离一切相,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不应住色生心。。。。。。学者当知,过去即根深;五百即五阴;世即身相;忍辱者,难忍能忍、辱无辱相;仙人,为进修之义,其他希自参。
其六,若乐小法者,著我见、人见。。。。。。即于此经,不能听受读诵、为人解说;学佛儿,当知为人解说者,本觉真心而向妄心解说也;若向身外解说者,心光满足,内外无二也。
其七,当生如是心,我应灭度一切众生,灭度一切众生已,而无有一众生实灭度者,何以故?须菩提,若菩萨有我相、人相。。。。。。即非菩萨。
偈解其义
无我无相尽, 即度众生已, 以度众生已 ,诸相亦也无。
其八,实无有法名为菩萨,是故佛说:一切法无我、无人。。。。。。此节无四相,是破我、法二执。
其九,以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修一切善法,即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所言善法者,如来说即非善法,是名善法;所谓无相修善法,无修善法相。
其十,若有众生如来度者,如来即有我、人、众生、寿者,其意必自度,勿可依赖他佛;自度者,无四相也。
其十一,即本章所说:
116、2、1须菩提,佛问菩提言。
116、2、2若人言,是人不明道性之言。
116、2、3佛说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是人若说:如来有见有相者。
116、2、4须菩提,于意云何?佛问菩提,其意若何?理:真心问于本性义。
116、2、5是人解我所说义否,佛指不明道性之人言。
116、2、6菩提答:弗也;即不明道性人,弗能解也。
116、2、7称世尊者,菩提续解其要也。
116、2、8是人不解如来所说义,指未悟、未证之人也。
116、2、9何以故?为何不能解耶?凡情炽盛故。
116、2、10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四见者,凡夫执著也。
116、2、11是名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是名者,苟且也有四相者,生死因也;四见者,见相住相也;能无四见者,万物如如也;所谓见如无见、闻如无闻;非过量人,莫能及也。
116、3偈云
佛说叠叠无四相,意义差别复差别,上慧无相无差别, 中下声闻差别深,
普度三乘最上乘, 四眼观义有差别,航空舰与车船渡 ,缓急各有各性别,
若解最上心无相 ,慧心如如性大千,自悟空实本一体, 无是无非说真经,
解与不解无二性 ,百尺竿头亦不空,当证石头大道滑 ,无见石头滑什么,
无我无人无众生, 无寿无执亦无想,无丝无毫无挂碍, 无见诸相见世尊,
无染无住见闻相 ,色声香味亦真如,过量方明过量义,何须只字作分别。
余写至此,因病住院,插住院偈
适因解未毕,心肺两病临 ,启请住院治,故笔作此偈,
住院如住市,可喜不解言, 区区有电视,室室收音机,
谈笑如暴雨,勿可乱禅心 ,时年八一岁,肺疾五十秋,
压高心遍满,正在住院期 ,自知如幻梦,非执亦非空,
尘尘本无相,执著真亦伪 ,入院未七日,心缩肺亦安,
医嘱继续住,期望双全愈, 吾当参到底,无处不菩提,
何选何择处,何处何不禅, 当解当前义,无处不安然,
天上天下处,皆是自心禅 ,本心若无相,处处自在天,
无住自在相,自在乐无穷, 誓愿速出院,生死从何来,
随缘心不变,不变性随缘, 诸病诸业造,无业病亦无。
续:
住院四十日, 回寺病亦安 ,当知诸缘幻 ,不住亦不迁。
淋浴感
一时作偈坐院床, 来男与女笑中扬,所喜真心无染住, 此偈留于未来参,
色身清洁非清洁, 慧性清洁真清洁,无见洁与不洁相 ,无名无字最清洁,
若言洁与不洁相, 非非非非证菩提。
117“须菩提,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于一切法,应如是知,如是见,如是信解,不生法相。须菩提,所言法相者,如来说即非法相,是名法相。”
117、1注
117、1、1须菩提:自心自问自性意。
117、1、2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凡发菩提心之人。
117、1、3于一切法:是世出世间,有无万行之法。
117、1、4应如是知:应知诸法非空、非色,亦非有无。
117、1、5如是见:当见无见相,法无法执。
117、1、6如是信解:信生死即是菩提,解生死中有大涅槃。
117、1、7不生法相:未生法相时,法法真常。
117、1、8须菩提:无相、无执,即名菩提。
117、1、9所言法相者:真法无相,亦无言说。
117、1、10如来说即非法相:真心向本性说一切法,亦无一切说法相。
117、1、11是名法相:如智渡识,度已即无无。
117、2解
117、2、1如来常唤须菩提者,几番驱邪妄,如是见真谛。
117、2、2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以譬喻解,而明其意;比如以钢铁锭投入大冶火炉之中,加以炭火人工,用百炼千捶之功夫,制成利刃;复以琢磨,而成金刚之宝器;行者持此宝器,斩恋、截爱、断情、割欲,杀尽天上、人间一切诸相;复用金刚之真心,削妄山、平色海、灭心相、得真如、证觉性;如是行、如是住、如是坐、如是卧,其名为得菩提,亦无所得相。
复释其义云:比如以钢铁锭,比如,以譬喻也;钢喻真心;铁比本性;锭喻坚固妄识相也;所谓本甲从无始至今,自执妄识相,自蔽于本心,所以真心不能明,而本性弗可见也。
投入大冶火炉之中者,投入者,妄识偏于何类,符合何类,即投入于何类而生之;所谓劫始至终,亦弗能更其自识自投其类之相;大冶者,即大千三界,自心自造也;火炉之中者,法华言者:三界犹如火宅,火宅者,诸烦恼相也;烦恼相,能自作自受其类;倘无诸相时,即转无明烦恼为光明无上正等正觉、到彼岸。
加以炭火人工者,以智慧火,炼真心本性,成菩提;用无四相功夫,消灭一切有相、有执,诸见闻思;所谓转三惑成三昧,转杀、盗、淫为戒、定、慧。
用百炼千捶之功夫,即百逆不惊,千差不变;其意真心如如,本性湛湛,而妙识犹如山王,即五阴、八风无所动摇;功夫者,行者修持功夫也。
制成利刃者,以无为功,制成无相之利刃。
复以琢磨,而成金刚之宝器,即见闻二惑已尽,复断粗细二思之相也。
行者持此宝器者,某甲以金刚之妙慧,斩恋、截爱、断情、割欲;用无四相之利刃,来一斩一,来双斩双,斩尽杀绝,寸丝无挂,亦无斩尽杀绝相;杀尽天上、人间一切诸相,心无杀尽斩绝相,亦无想,即名为杀尽一切相。
复用金刚之真心,无相无得,名为真心;削妄山,无贡高,平色海,无阴谋,灭心相,无生其心;得真如,无得真如相,然而真如亦非无;证觉性,无所不知,无所不觉,亦无知觉相。
如是行、如是住、如是坐、如是卧,在如是中,无有不是本来面目不彻、不觉之处;其名为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亦无所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相。
117、2、3于一切法,于世、出世之法,与有为、无为,及诸法尘相,以及一举一动行止之间,甚至诸尘影类,皆名为于一切法。
117、2、4应如是知,应了了知,分明知,亦无了了分明相。
117、2、5如是见者,亦如是;若六根见六尘于诸识中,无分别心,无染住相;于五蕴中,不住亦不迁。
117、2、6如是信解,当信本觉慧命与诸如来,无二无别;若以诸识相,分别人我是非,即堕入于三世九类之中矣;应当无识别相,无人、我是非之执,即为证菩提。
117、2、7不生法相者,不生如是知相,不生如是见相,不生如是识别相,不生一切有无相,于不生相中,真心如如,本性湛湛,于一切法,如长河水流而不住,亦无流住相,是名不生法相。
117、2、8须菩提者,反复示其意。
117、2、9所言法相者,佛说三藏十二部,有三乘无四相、有无诸法相。
117、2、10如来说即非法相者,以法身义,凡是有相、有执之法,皆是虚妄;所谓虚妄之症,必用虚妄之药,是故以妄治妄,妄心即灭;所以无妄真心,不需服药。
117、2、11所谓如来说即非法相,是名法相者,法相不真亦不假;喻到彼岸之舟,未到不可舍,已到不可不舍,是故是名法相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