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读万卷书 > 金刚经

民俗学-金刚经(涤)32品应化非真分

创建日期:2023-04-17

  民俗学-金刚经(涤)32品应化非真分

  涤华禅师《金刚经注解》白话版118-结束记(32品)

  第三十二品 应化非真分

  118“须菩提,若有人以满无量阿僧祇世界七宝,持用布施。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发菩萨心者,持于此经,乃至四句偈等,受持、读诵、为人演说,其福胜彼。119云何为人演说?不取于相,如如不动。”

  118、1注

  118、1、1须菩提:必需无一切相。

  118、1、2若有人以满无量阿僧祇世界七宝:倘若某甲用无量、无边诸世界中,诸宝物具。

  118、1、3持用布施:持如是宝,而施如是有情者。

  118、1、4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倘有某乙,能至之于善。

  118、1、5发菩提心者:生无我大慈心也。

  118、1、6持于此经:能奉持本经之道义。

  118、1、7乃至四句偈等:甚至单纯持一偈义。

  118、1、8受持、读诵:无生法相。

  118、1、9为人演说:智向识说。

  118、1、10其福胜彼:无福德相,无胜彼想。

  119、1、1云何为人演说:无人、无我、无演说相,是名演说。

  119、1、2不取于相:无取无舍,无是无非,无得失相。

  119、1、3如如不动:犹如海底,若是山峰,无动摇相,亦喻真空本不动摇;所动摇者,皆是妄识中尘相也。

  118、2解

  118、2、1佛呼须菩提者,是呼法会之中,四众弟子也;其二,即呼某也。

  118、2、2若有人以满无量阿僧祇世界七宝者,喻某甲用无量、无边世界中所有珍宝财富。

  118、2、3持用布施者,用如是宝,施诸人类也。

  118、2、4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者,另有某乙而完善。

  118、2、5发菩提心者,能发正等正觉心是。

  118、2、6持于此经者,持此心也。

  118、2、7乃至四句偈等,无我之义也。

  118、2、8受持、读诵者,无受持相,无读诵执。

  118、2、9为人演说者,自他不二,无演说中,为人演说。

  118、2、10其福胜彼者,某乙能持无相之义,即超越某甲,用无量宝施无量诸人类,百千万亿、无量无数倍而倍之之甚;何谓者?施宝得福,终必漏尽;无相福慧,满十方、续三世、无竭亦无泄;道性永无穷,即胜施宝人之上。

  119、2解

  119、2、1云何为人演说者,内说无相,外说无执。

  119、2、2不取于相者,无取无舍,无染一尘相也。

  119、2、3如如不动者,诸相莫能动其心,诸妄不可夺其性也。

  120“何以故?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120、1注

  120、1、1何以故:云何解。

  120、1、2一切有为法:凡是有相有执者,皆是也。

  120、1、3如梦幻泡影:譬喻生灭无常,诸相无我。

  120、1、4如露亦如电:比如荣辱得失,如风吹光。

  120、1、5应作如是观:常觉、常照,凡是有相、有执,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

  120、2解

  120、2、1何以故?如来复向诸弟子解释其意,即是前言:“云何为人演说?不取于相,如如不动”之义;诸弟子者,须菩提与金刚会上四众弟子也,以及过未、现在所有信受奉行之人也;

  何以故?如来自问自说也,说者何?若非真心向本性所说,是谁向谁说耶?所谓凡有言说,皆是虚妄;无得无说,而是真说者。

  120、2、2一切有为法,即八万四千诸法门相也,以及自想、自执、自行、自作诸法尘相,皆名一切有为法;倘若有求、有得、有取、有舍、有染、有住诸无为法,亦名有为;见一切法,无求、无得、无取、无舍、无染、无住诸有为法,亦名无为;法者,心也。

  120、2、3如梦幻泡影,喻变易无常、生灭迅速之急;以此之喻,而唤醒、唤起无始至今,迷醉真心之人之义;是故真法无名、无字,亦无头尾、无形容、无言说、无相貌,其意义是,以此唤醒某等本性妙识之真心;某等若不醒悟之及,即为辜负如来深恩之厚德;某等切不可,认妄为子,认有为父,当深参之。

  120、2、4如露亦如电,喻诸执相,生灭无常而无我,变易迅速之道义;露电之功能与其德性,莫大无穷;如是功能与德性,露电亦无莫大功能与德性之想相;人为万物之灵,以此无常生灭之观,能成就无为道性之功德;如是道性与功德,亦无道性功德之相执,当明其义而观之。

  120、2、5应作如是观,应观本偈之道义,是名为正观;

  应观三业转三昧,云何转?

  应观四相、五蕴、六欲、七情、八识、九类、十善恶,云何彻?云何证真常?

  应观《心经》中道义,云何解?

  应观九类心相,与本甲心性识,有合处?无合处?

  应观华严会上,善财童子,参某善知识;其善知识端坐烈火中,时善财入此烈火中,其身心而得清凉,获诸安乐,当得其义,非得其相也;

  应观华严会上,觉林尊者得闻:“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半偈之意,下半偈,复经寻求无量无数劫,最后方得闻说;

  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之义,当参造什么?

  应观法华会上,佛说三界犹如火宅,宅外有三车,羊、鹿非真,白牛云何义?

  应观八岁龙女,出海献珠,谁献?谁得?谁证法身?

  所谓千喻莫如得一,得一者难,亦无得难二相;是名证菩提,亦无证得菩提相。

  120、3偈云

  当解何以故,何故问本心,心若无诸相,万法亦如如,

  一切有为法,一切无为法,有无二皆迁,是名真无为,

  如梦幻泡影,泡影亦如如,无染无执相,泡影亦真如,

  如露亦如电,无常与真常,有无皆非真,非真亦非无,

  应作如是观,无观为正观,正观亦如如,是名如是观,

  观亦非正义,正义亦非非,双迁双不住,其名如是观。

  121佛说是经已,长老须菩提,及诸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闻佛所说,皆大欢喜,信受奉行

  121、1注

  121、1、1佛说是经已:佛说经毕。

  121、1、2长老须菩提:德重曰长,年高曰老,须菩提当机之人也。

  121、1、3及诸比丘:及僧众。

  121、1、4比丘尼:尼众。

  121、1、5优婆赛:男持五戒者。

  121、1、6优婆夷:女持五戒者。

  121、1、7一切世间:诸世界中。

  121、1、8天、人、阿修罗:诸天天王、天人,诸世间人王、人民,诸护法者。

  121、1、9闻佛所说:闻而能悟、能彻者。

  121、1、10皆大欢喜:能悟彻者,无有不善。

  121、1、11信受奉行:彻悟而能证其道性者、即名为信受奉行竟。

  此节经文,是记者言。

  121、2解

  121、2、1佛说是经已,本师释迦牟尼佛,说此《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完成之时。

  121、2、2长老须菩提,长者,佛弟子中,其年最高;老者,诸德莫能及,故名长老;须菩提者,是启请如来说《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之首者。

  121、2、3及诸比丘,男性已受具足戒者。

  121、2、4比丘尼,女性已受具足戒者。

  121、2、5优婆赛,在家男子,已受五戒者。

  121、2、6优婆夷,在家女人,已受五戒者。

  121、2、7一切世间,指诸世界,非单独我娑婆世界,“界”、“间”是一义。

  121、2、8天、人、阿修罗,即一切世间中三善道者;而三恶道中众生,即地狱、饿鬼、畜生,彼因业重,遍覆于真心,障深埋没于本性,故无福德性得闻是经之义。

  121、2、9闻佛所说,某等见闻是经之道义。

  121、2、10皆大欢喜,凡有善根者,无有不生大欢喜心。

  121、2、11信受奉行者,凡是明心见性之人,无有不信受奉行是经之道义,无有不般若觉。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无名无住僧注解终。

  自拨偈

  终终终无尽,无无无始终,无始无终性,金刚心无终,

  释迦阿弥陀,诸佛及自性,倘无差别相,真心即世尊。

  防错

  本解,若有错笔字、错句、错误之处,希阅读人,审而谅之。
 

  如来所说一代教法,都有一种伟大的核心思想,这种核心思想不仅是属于般若,可以说遍于一切教法。

  古德云:佛说一切法,为治一切心;若无一切心,何用一切法?此中明显指出,佛陀所说的一切教法,其最大的旨趣,在治降众生的一切妄想分别心,然后令其住无分别,而无想、无不想的实相般若。

  所以《金刚经》须菩提以“云何应住?云何降伏其心?”为开始,《经》中又说:信心清净,即生实相。寥寥数语,已道尽整个般若的中心思想:信心清净,是因;生实相,是果。

  我寺涤华后堂,对般若法门颇有体会,于闭关间,以文字般若显其所观、所照。

  惟愿佛道昌隆,法轮常转,有志者同登般若舟航,契悟者共趣涅槃彼岸。

  了了数语不名为跋。

  癸酉八月沙门慈舟

  为涤华禅师闭关作

  释养廉

  秉如意云

  般若即智慧,金化成钗钏,迷悟人自为,苦行见真诠。

  恭维

  本寺禅关涤华禅师,宿植菩提种子,求度出家学道。

  为了究明生死大事,不辞劳累,千山万水遍访大德高贤。曾礼江西云居学禅,问津福建鼓山涌泉寺,三年有奇。

  因阅《坛经》,从六祖慧能大师参访善知识时,得闻《金刚经》中“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当下开悟。时至今日,仍为禅宗佳话。

  因而于参究中,顿而心领神会,以所悟所得,求其心地真实,发挥本地风光,写出了《金刚经注解》一部;并手书复印,几经出版;广结良缘,凡求得者生大欢喜,得其益者为数不少。

  于是师以生死大事,终未究竟。幸得金山慈舟大和尚慧眼,允以一席之地,以为师安身立命之大事。

  所谓

  此地有崇山峻岭,何处无明月清风,且道封禅关津赞一句,又作么生?

  坐微尘里转大法轮,于一毫端现宝王刹。

  封呈

  堂头和尚斧正 无慧学者养廉问讯 一九九二年八月中秋节。

  结束记

  1、原版:般若禅林官网下载涤华禅师《金刚经注解》2015第八次印刷版PDF文档,其中的金刚经注解部分。

  2、增加了三十二品品名,经句用“下划线”表示,并进行了编号,其序号与索达吉堪布之A《金刚经释》和B《金则经开示录》和C《能断金刚经给你强大》,以及D《金刚经初步科判分析》和E“《金刚经》释之禅师PK法师=涤华禅师PK索达吉堪布”和F“抄-涤华禅师《金刚经注解》”中的经句序号相同。

  3、在第42句处,增加了师绝著《心经感·般若觉合刊》中对第42句的“复加解”。

  4、其他所有的文字,除了将繁体字改成简化字以外,原则上均无改动。

  5、所有的序号、标点符号、断句、段落全部重新设置,以更易理解深奥道义和方便文字阅读为宗旨。

  6、我以清净心而为之,如有误师义、有误如来真实义,自担因果,愿所有善报或恶报都成为我明心见性之助缘。

  7、感恩涤华禅师的弘法布施!

  顶礼涤华禅师!

上一篇:民俗学-金刚经(涤)31品知见不生分

文章评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