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升万念云 > 释量成量

逻辑学-释量论成量品41笔记

创建日期:2022-06-28

  逻辑学-释量论成量品41笔记

  1、科判

  《成量品》=甲一、宣说佛为量士夫+甲二、广说彼为量能立+甲三、如是宣说之必要。

  甲二、广说彼为量能立=乙一、安立能立之理证+乙二、摄集彼之一切义。

  乙一、安立能立之理证=丙一、遮破承许无能立+丙二、宣说真实之能立

  丙二、宣说真实之能立=丁一、欲等顺式依道说+丁二、救等逆式说能知

  丁二、救等逆式说能知=戊一、宣说救护自性者+戊二、说由救护知善逝+戊三、说由善逝知导师+戊四、说由导师知具悲。

  戊一、宣说救护自性者=己一、宣讲四谛说救护(203)+己二、宣说四谛各自性。

  己二、宣说四谛各自性=庚一、宣说当知之苦谛+庚二、宣说当断之集谛+庚三、宣说当得之灭谛+庚四、宣说当修之道谛

  庚四、宣说当修之道谛=辛一、无我永是解脱道+辛二、彼外余道非如是。

  辛二、彼外余道非如是=壬一、有我执中不解脱+壬二、破许解脱之余道

  壬一、有我执中不解脱=癸一、真实(313)+癸二、说彼之理。

  癸二、说彼之理=子一、唯有我中无离贪+子二、虽有解脱我无义(338)+子三、是故教诫断我执(339)

  壬二、破许解脱之余道=癸一、破依自在教解脱+癸二、破由业身尽解脱。

  癸一、破依自在教解脱=子一、唯教非为真能立(342)+子二、遮破其是合理性

  子二、遮破其是合理性=丑一、遮破能立似现量+丑二、宣说比量有妨害

  丑一、遮破能立似现量=寅一、种子力失非能立(345)+寅二、重变成轻亦非理(346)

  丑二、宣说比量有妨害=寅一、生因与彼不相违+寅二、立因相违之自宗。

  寅一、生因与彼不相违=卯一、真实(349)+卯二、破彼除过。

  卯二、破彼除过=辰一、未见失毁答非理(351)+辰二、说与彼许实相违。

  338、甲二乙一丙二丁二戊一己二庚四辛二壬一癸二子二、虽有解脱我无义;

  若不许我所,亦无享受者,具造受用相,此我尔时无。

  339、甲二乙一丙二丁二戊一己二庚四辛二壬一癸二子三、是故教诫断我执。

  故欲解脱者,根除无始来,同类因种子,所生坏聚见。

  342、甲二乙一丙二丁二戊一己二庚四辛二壬二癸一子一、唯教非为真能立;

  教是此事因,未见众人前,说教能解脱,亦非皆能悦。

  345、甲二乙一丙二丁二戊一己二庚四辛二壬二癸一子二丑一寅一、种子力失非能立;

  种等成立轨,非令士不生,涂麻油火烧,我亦应解脱。

  346、甲二乙一丙二丁二戊一己二庚四辛二壬二癸一子二丑一寅二、重变成轻亦非理。

  先重后轻故。非已灭除罪,此之重成无,无体罪非重。

  349、甲二乙一丙二丁二戊一己二庚四辛二壬二癸一子二丑二寅一卯一、真实

  颠倒识彼生,爱思所牵引,投生恶处众,故彼断不往。唯由彼生故,彼等能受生。

  彼等思本业,故生思无失。

  351、甲二乙一丙二丁二戊一己二庚四辛二壬二癸一子二丑二寅一卯二辰一、未见失毁答非理;

  趋知依即作,彼由不见生。未见灭不趋,是故行非思。有无随从故,现见成作用,

  即由思能力,而非依余者。具彼之彼等,为何不流转?若彼成无用。灌顶等无间,

  彼依识执取,散灭皆成无。彼时无心故,不生诸垢心,结生能力无。活亦成无能,

  对治与自品,若增减增故,过心自类种,灌顶不能除。

  2、子二、虽有解脱我无义:若不许我所,亦无享受者,具造受用相,此我尔时无。

  即使对我所有离贪的情况,解脱的我也成了毫无意义:若按照你们外道的观点,不承许获得解脱时存在我所,那我就不可能存在,因为我和我所互相观待成立。或者说,有所享受的我所才有享受者我,既然所享受不存在,那能享受也不会存在。这样一来,你们承认的具有造作者和享受者之法相的我,在解脱时就不可能有,故而所谓我是解脱、束缚及业果所依的说法就不攻自破了。因为,若在解脱时,我所享用的一切对境都没有,却还有一个我单独存在,那就像虚空中屹立着不依任何事物的一个柱子一样,是极不合理的。

  3、子三、是故教诫断我执:故欲解脱者,根除无始来,同类因种子,所生坏聚见。

  法称论师在此教诫我们:若没有修习无我,就不可能从轮回中获得解脱;所以凡是欲求从三界轮回苦海中永久解脱的人,一定要用无我空性的宝剑,根除无始以来将本不成立的假合五蕴耽著为我的同类因种子所产生的坏聚见,之后就能趋至无有任何烦恼痛苦的快乐寂静的解脱城。也就是说,想获得解脱的人必须在无我空性上下功夫,否则不可能泯灭恶业习气感召的器情世间种种迷乱现象,也就不能到达解脱的宝洲而享受无尽风光,同时利益无边众生。

  4、子一、唯教非为真能立:教是此事因,未见众人前,说教能解脱,亦非皆能悦。

  大自在派等外道(指崇奉大自在天者)说:我存在、解脱存在是以教证成立的,因为圣教中说,依靠灌顶、加持、火供、沐浴等仪轨可得成就。不过,此等甚深道理乃仙人等现量所证,并非普通人六根的境界。因为是正确的,所以即或以比量来分析也不会有违害。他们是这样认为的。如云:“离根非他证,外者现量见,于彼仙人句,比量非有害。”

  驳:其实他们的观点只是在大自在天所说的教中说说而已,并没有以正量成立,这样在众人面前说仅仅依靠灌顶等宗教仪式就能解脱,也不能令所有智者都心生欢悦。因为你们所讲的圣教与事物之间并没有相属,或者说没有确凿的理证,只依靠教不能成立此观点,这在前面已经宣说完毕。

  这样的话,会不会有损佛教“依靠灌顶得解脱”的观点呢?不会。因为佛教的灌顶、加持、沐浴、火供以及火施等仪式,以及观坛城、念咒语等修行,都需要以等净无二的密宗见解来摄持,而且依之得解脱也以真比量成立,并非仅以“圣教所说”来证明。不过,学密宗的人也需要具备正见,否则很有可能变成外道的修行,包括灌顶、加持等也不例外。

  5、寅一、种子力失非能立:种等成立轨,非令士不生,涂麻油火烧,我亦应解脱。

  如果对方说:依靠灌顶等仪式应该能够断除生死轮回的种子,因为我们明明见到以大自在天灌顶的咒语印持的种子不会生出苗芽(现在很多魔术师都懂得这样的法术),既然对种子作加持有这么大的威力,那受灌顶的人也不会再转生轮回。

  驳:这种说法并不正确。具备能令种子等不生之功用的仪轨咒语,不能类推到人身上,不成立就能令士夫不再投生轮回。若对种子所作的一切事情在人身上同样成立,那将涂芝麻油、火焚烧和炖煮等使种子不再发芽的方法运用在士夫身上,“我”也应该获得了解脱,但无论依靠现量还是比量,这都不能成立。因为即使身体毁灭,心也会不断流转。正因为对种子等起作用的咒语等,不能对补特伽罗的相续起到真实作用,所以你们的理由完全是错误的。

  6、寅二、重变成轻亦非理:先重后轻故。非已灭除罪,此之重成无,无体罪非重

  对方又说:罪恶者的罪业经上师作烧施仪轨后就会穷尽,因为作烧施前身体很重,烧施后体重就减轻了很多,这是现量可见的缘故。

  驳:这并非已经灭除罪业的象征,因为以前身体有水大等成份,通过火供等使其减轻,并非罪业烧光。并且,罪业没有形体,故不存在重量。否则,造五无间罪者、屠夫等业力深重者的身体应无法支撑,但实际上并没有看到是这样,故业与身体形态并无直接关联。所以,对方的观点完全是错误的。

  7、寅一(生因与彼不相违)卯一、真实:颠倒识彼生,爱思所牵引,投生恶处众,故彼断不往。唯由彼生故,彼等能受生。彼等思本业,故生思无失。

  按照佛教的观点,投生轮回的因是常乐我净四颠倒识,和由它产生的与爱相应的思,在这二者牵引下,众生就会不由自主地投生为胎卵等劣处众生,这个道理前面已经论证完毕。所以,只要作为因的颠倒识之思与爱之思相续中断,众生就不会再趋往轮回,因为因不存在之故,就像种子被火烧毁后不会再产生苗芽一样。唯一由颠倒识和爱中产生轮回这一点以量可见的缘故,这些因具有受生的能力,而大自在天等他因则不具备这种能力。由此也可认识到,流转三界的根本因是萨迦耶见,一旦断除了它,轮回的所有迷乱现象就再也不会显现在我们面前。

  8、若有人问:为什么不承认业力是因,而说唯有思是因呢?

  答:那些思本身就称为业,因为不管是善业还是恶业,在无情法上都无法安立,只能安立在心识上。虽然十不善业中,身体的业有三种,语言的业有四种,心识的业有三种,但身语都需要心识支配,否则离开心识也不可能称为真正的业。过去在思想上产生的嗔恨心、贪心就是恶业。如若不然,尸体、木头等无情物也应该能造转生后世之业了。所以,并不存在思以外他体的任何所谓“业”。所以归根结底,过去的业就是过去的善和不善的思想,现在的业就是现在的善和不善的思想,未来的业也是同样。而过去的善不善思想所形成的宿业,再度以思滋润,则会成熟果。正因为受生之因思没有退失,所以依靠灌顶而不再受生之说就以比量有妨害,因为彼不可能破坏转生轮回的我执和业力。

  9、辰一、未见失毁答非理:趋知依即作,彼由不见生。未见灭不趋,是故行非思。

  此颂是外道大自在的观点,大自在派等外道说:在轮回中,趋往胎等他处、证知诸对境的根本所依是能作,即眼耳鼻舌身意六根。这六种能作是由以前所造而现在不能见到的十种善业和十种不善业产生,未来的六种能作也将由这些善不善业产生。这样的业虽然见不到,但依靠大自在天灌顶却可以灭尽,之后就不会再趋往其他生世。因此,投生轮回的因是我的功德行,是我的一种功德,这种行具有业的名称,而非佛教所说的萨迦耶见和思。所以,佛教比量推断灌顶等行为不能断绝投生,是不合理的。

  10、有无随从故,现见成作用,即由思能力,而非依余者。具彼之彼等,为何不流转?

  驳:这种说法不合理。有与无随从的缘故(有了心识就有业,没有心识就没有这样的业),现见形成六种能作是思的能力,即:有思就有业,无思就无业。所以除了思以外,没有任何所谓的业。因此,是依靠意识的牵引能力流转轮回的,而非依靠我的功德——行等他法投生轮回。也就是说,有我执就会造业,有业就会流转轮回。这种随存随灭的关系,不但可以推理证实,还能够现量见到,即:有我执的众生都有苦乐感受,为了灭苦得乐就会造业,从而在轮回中不断流转。而认为六种能作是流转轮回的因,就如同认为武器和伤口的因是木棒一样荒唐可笑。既然如此,那具有萨迦耶见和思的那些众生,为什么不流转轮回呢?因为因完整无缺故。

  11、若彼成无用。灌顶等无间,彼依识执取,散灭皆成无。

  如果对方说:能引生未来六根的心识依靠灌顶而成为无有功用,因此再也不会流转轮回。

  驳:若灌顶有断除心识流转的力量,那就不需要等到将来,应该灌顶时就得到效果,即在进行灌顶或诵持咒语的当下,就不会有根依靠意识的牵引而进行的如下作业:对先前已经专注的悦意外境进行执著,对先前没有见到的悦意对境重新缘取,于先前已经见到但不愿意接触的不悦意对境心思外散,于没有见到而不愿接触的不悦意对境灭尽缘取心。然而灌顶根本达不到这种效果,如同棉絮被风吹动般,得受灌顶的士夫仍被外境束缚,意识的功用并未泯灭而继续存在。既然什么都没有摧毁,又凭什么说灌顶能中断形成六种能作的心识,进而中断轮回呢?

  虽然灌顶有加持,可以在众生相续中种下善根,但佛教并不承认在灌顶、念咒的当下就能摧毁众生的轮回,因为这还与信心和智慧有关。

  12、彼时无心故,不生诸垢心,结生能力无。活亦成无能,对治与自品,若增减增故,过心自类种,灌顶不能除。

  对方又说:虽然现在的心存在,但凭借灌顶的能力,死亡时变成无有心而不再转生。

  驳:请问死亡时为什么会由于没有心的缘故而不再投生?

  对方说:因为贪执我和爱恋生等所有垢染自性的心结生后世的能力,依靠灌顶而化为乌有的缘故。

  驳:若真如此,接受灌顶的人在活着的时候,贪执等垢染心也应该成为不具备能力。但实际上并不是这样,因为贪执等垢染心的对治法是无我智慧等,自品是爱执等,垢染心就随着二者的增上而分别减退与增上。所有具过失的心相续都有各自的同类种子,仅仅以灌顶并不能消除,因为唯有无我智慧才与之相违故。

  在佛教中,传授灌顶与接受灌顶的人都需要具备一定的条件。若灌顶上师没有等净无二的见解,对他人也不可能有利益;若接受灌顶的人没有密宗的见解,不知道秘密灌顶、智慧灌顶等的所诠义,也很难得到真正的灌顶。

  13、自宗否定他宗的灌顶,是否佛教的灌顶作用也被一并遮破?

  并不会这样。佛教的灌顶有别于外道的灌顶,佛教的灌顶都需要以等净无二密宗见解来摄持,而且灌顶过程具足严格的条件,也即具足二因四缘,否则就不是合格的灌顶。

  二因指相应因和俱生因。四缘是因缘、增上缘、所缘缘及等无间缘。

  相应因:弟子六根具足,并非精神癫狂者。

  俱生因:指灌顶所用的法器、法本等,这些都需用不共的等持和仪轨作开光和加持。

  因缘:弟子堪为法器——对密法有信心、对上师没有邪见,具足智慧。

  增上缘:上师方面的条件,比如要灌文殊菩萨灌顶,则上师起码需念诵十万遍文殊心咒;获得本尊的摄受,具有一些验相;上师在其他上师面前得过灌顶后,未破誓言,密乘戒律清净。

  所缘缘:弟子于灌顶时能够作相应的观想。

  等无间缘,灌顶具有一定的次第性,依靠前前产生后后,次第不能乱。

  而且自宗认为佛教的灌顶虽然有一定的能力和加持,但对于大多数根基的众生,并不是灌顶当下就能彻底摧毁我执,而只是相续中种下善根。

  释量论成量品科判

  338、甲二乙一丙二丁二戊一己二庚四辛二壬一癸二子二、虽有解脱我无义;(第41课)

  若不许我所,亦无享受者,

  具造受用相,此我尔时无。

  339、甲二乙一丙二丁二戊一己二庚四辛二壬一癸二子三、是故教诫断我执。(第41课)

  故欲解脱者,根除无始来,

  同类因种子,所生坏聚见。

  340、甲二乙一丙二丁二戊一己二庚四辛二壬二(破许解脱之余道)分二:

  341、甲二乙一丙二丁二戊一己二庚四辛二壬二癸一(破依自在教解脱)分二:

  342、甲二乙一丙二丁二戊一己二庚四辛二壬二癸一子一、唯教非为真能立;(第41课)

  教是此事因,未见众人前,

  说教能解脱,亦非皆能悦。

  343、甲二乙一丙二丁二戊一己二庚四辛二壬二癸一子二(遮破其是合理性)分二:

  344、甲二乙一丙二丁二戊一己二庚四辛二壬二癸一子二丑一(遮破能立似现量)分二:

  345、甲二乙一丙二丁二戊一己二庚四辛二壬二癸一子二丑一寅一、种子力失非能立;(第41课)

  种等成立轨,非令士不生,

  涂麻油火烧,我亦应解脱。

  346、甲二乙一丙二丁二戊一己二庚四辛二壬二癸一子二丑一寅二、重变成轻亦非理。(第41课)

  先重后轻故。非已灭除罪,

  此之重成无,无体罪非重。

  347、甲二乙一丙二丁二戊一己二庚四辛二壬二癸一子二丑二(宣说比量有妨害)分二:

  348、甲二乙一丙二丁二戊一己二庚四辛二壬二癸一子二丑二寅一(生因与彼不相违)分二:

  349、甲二乙一丙二丁二戊一己二庚四辛二壬二癸一子二丑二寅一卯一、真实(第41课)

  颠倒识彼生,爱思所牵引,

  投生恶处众,故彼断不往。

  唯由彼生故,彼等能受生。

  彼等思本业,故生思无失。

  350、甲二乙一丙二丁二戊一己二庚四辛二壬二癸一子二丑二寅一卯二(破彼除过)分二:

  351、甲二乙一丙二丁二戊一己二庚四辛二壬二癸一子二丑二寅一卯二辰一、未见失毁答非理;(第41课)

  趋知依即作,彼由不见生。

  未见灭不趋,是故行非思。

  有无随从故,现见成作用,

  即由思能力,而非依余者。

  具彼之彼等,为何不流转?

  若彼成无用。灌顶等无间,

  彼依识执取,散灭皆成无。

  彼时无心故,不生诸垢心,

  结生能力无。活亦成无能,

  对治与自品,若增减增故,

  过心自类种,灌顶不能除。

上一篇:逻辑学-释量论成量品40笔记

下一篇:逻辑学-释量论成量品42笔记

文章评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