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1-06
民俗学-极乐愿文48 第四十八课 下面我们继续学习藏传净土法。净土法门在藏地弘扬得非常广:萨迦、噶举、格鲁、宁玛在内的所有宗派都学习净土法;显宗里面有净土法,密
查看更多2022-11-06
民俗学-极乐愿文47 第四十七课 下面我们继续学习藏传净土法。由于缺乏佛教的基础教育,现在很多人连最基本的佛法都不懂,在生活和修行中经常出现各种问题。因此,系统
查看更多2022-11-06
民俗学-极乐愿文46 第四十六课 思考题 1、在《那先比丘经》中,弥兰国王曾经问那先比丘:“你们沙门说,有人在世间造恶业一百年,临终前在短暂的时间念佛忏悔就
查看更多2022-11-06
民俗学-极乐愿文45 第四十五课 思考题 1、有人认为苯波教就是佛教,你怎么看这个问题? 顶礼本师释迦牟尼佛! 顶礼文殊智慧勇识! 顶礼传承大恩上师!
查看更多2022-11-05
民俗学-极乐愿文44 第四十四课 思考题 1、看了无垢光尊者、龙树菩萨、贝若扎纳等大成就者感受果报的公案,你有何体会? 顶礼本师释迦牟尼佛! 顶礼文殊智慧
查看更多2022-11-05
民俗学-极乐愿文43 第四十三课 思考题 1、按照小乘的观点,哪些肉是可以食用的? 2、大乘有没有开许食肉?为什么? 3、具体分析杀生的六种果报。 顶礼本
查看更多2022-11-05
民俗学-极乐愿文42 第四十二课 思考题 1、圣天论师在《中观四百论》中说:“先遮遣非福,中应遣除我,后遮一切见,知此为智者。”请解释此教证。这个教证在
查看更多2022-11-05
民俗学-极乐愿文41 第四十一课 思考题 1、在现实中有两种人:一种是以苦得乐,一种是以乐得苦。请解释这两种人。 顶礼本师释迦牟尼佛! 顶礼文殊智慧勇识!
查看更多2022-11-04
民俗学-极乐愿文40 第四十课 思考题 1、在《佛说阿鸠留经》中的公案中,为何树下的男子会感得苦乐相杂的果报?此公案对你有何启发? 2、金色比丘尼前世为何会
查看更多2022-11-04
民俗学-极乐愿文39 第三十九课 思考题 1、因地如何作供养,以后会获得相应其因的果报。请讲述这方面的公案。 顶礼本师释迦牟尼佛! 顶礼文殊智慧勇识!
查看更多2022-11-04
民俗学-极乐愿文38 第三十八课 思考题 1、贫女供了一盏小小的灯,为什么神通第一的目犍连尊者用尽种种办法都无法熄灭这盏灯?这对自己有何启发? 顶礼本师释迦
查看更多2022-11-04
民俗学-极乐愿文37 第三十七课 思考题 1、佛经中讲了哪七种不花钱而能获大果报的布施? 2、律藏中说:“莫想善微小,无益而轻视,水滴若积聚,渐次满大器,智者
查看更多2022-11-03
行为学-教言宝藏113课3 三、依止有学有证善知识,增上闻思修行之功德,心中珍爱殊胜之爱子,虽为具慧净戒之士夫,然未依止清净具相师,未来必要大义难成办,应觅传承上师作依止
查看更多2022-11-03
行为学-教言宝藏113课1-2 第一百一十三课:若未舍弃懒惰世八法 一、修行时时与共同前行相伴 最近一段时间,我们都是从共同前行方面宣讲教义。可能不少刚入门者会
查看更多2022-11-03
行为学-教言宝藏112课3 三、若无精进不生诸功德是故舍弃世间之琐事依止寂静山林兰若处此乃往昔祖师之行迹 【若无精进不生诸功德】 若不精进修行,就不会生起诸
查看更多2022-11-03
行为学-教言宝藏112课1-2 第一百一十二课:佛陀赞叹清净之戒律 一、佛陀赞叹清净之戒律教法根本律仪如意宝如何宣说如理而践行获得善道根本即戒律诸乘所依基亦为戒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