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升万念云 > 现观庄严

现观庄严论5品顶现观46(586-605)笔记

创建日期:2021-12-20

  现观庄严论5品顶现观46(586-605)笔记

  1、《现观庄严论》=甲一、论名(1)+甲二、译礼(2)+甲三、论义+甲四、末义

  甲三、论义=乙一、宣说入造论之分支+乙二、所造论体之自性+乙三、造论圆满之尾义

  乙二、所造论体之自性=丙一、略说现观之自性+丙二、广说彼之分类+丙三、如是宣说之摄义。

  丙二、广说彼之分类=丁一、别说对境三智法相——三智+丁二、略说彼相加行——四加行+丁三、广说所得果之功德——法身。

  丁二、略说彼相加行——四加行=戊一、总说修三智相之加行+戊二、宣说次第与同时修之道次第

  戊一、总说修三智相之加行=己一、宣说圆满摄修相之现观——正等加行+己二、宣说各分位究竟之现观——顶加行

  己二、宣说各分位究竟之现观——顶加行=庚一、加行道顶加行+庚二、见道顶加行+庚三、修道顶加行+庚四、无间道顶加行

  庚三、修道顶加行=辛一、对治修道之特点——所依寂止等持+辛二、所断修断之自性——俱生分别+辛三、宣说如是断证圆满之功德(597)

  辛二、所断修断之自性——俱生分别=壬一、宣说所取法之分别+壬二、宣说能取补特伽罗之分别

  壬二、宣说能取补特伽罗之分别=癸一、宣说实有能取分别+癸二、宣说假有能取分别。

  癸二、宣说假有能取分别=子一、本体(587)+子二、分类+子三、摄义(596)

  子二、分类=丑一、于所断障分类愚昧不知之补特伽罗分别(589)+丑二、于对治般若道愚昧不知之补特伽罗分别

  丑二、于对治般若道愚昧不知之补特伽罗分别=寅一、于有境般若愚昧不知之补特伽罗分别(591)+寅二、于对境基道果愚昧不知之补特伽罗分别。

  寅二、于对境基道果愚昧不知之补特伽罗分别=卯一、于基愚昧不知之所依补特伽罗分别(593)+卯二、于道愚昧不知之所依补特伽罗分别(594)+卯三、于果愚昧不知之所依补特伽罗分别(595)

  庚四、无间道顶加行=辛一、宣说本体止观双运等持+辛二、广说彼特点之分类+辛三、遣诤。

  辛一、宣说本体止观双运等持=壬一、因福德无量无间道之自性(600)+壬二、本体止观双运究竟之智慧(601)

  辛二、广说彼特点之分类=壬一、宣说所缘之特点——无戏平等之真如(603)+壬二、宣说增上缘之特点——寂止正念相续之等持(604)+壬三、宣说行相之特点——息灭相执之胜观智慧(605)

  587、甲三乙二丙二丁二戊一己二庚三辛二壬二癸二子一、本体;

  设有情及因,由此所摧害,故是修道系,其余九违品。

  589、甲三乙二丙二丁二戊一己二庚三辛二壬二癸二子二丑一、于所断障分类愚昧不知之补特伽罗分别;

  如自所缘性,三智障有三。

  591、甲三乙二丙二丁二戊一己二庚三辛二壬二癸二子二丑二寅一、于有境般若愚昧不知之补特伽罗分别;

  静道…

  593、甲三乙二丙二丁二戊一己二庚三辛二壬二癸二子二丑二寅二卯一、于基愚昧不知之所依补特伽罗分别;

  …真如等,相应不相应。

  594、甲三乙二丙二丁二戊一己二庚三辛二壬二癸二子二丑二寅二卯二、于道愚昧不知之所依补特伽罗分别;

  不等及苦等。

  595、甲三乙二丙二丁二戊一己二庚三辛二壬二癸二子二丑二寅二卯三、于果愚昧不知之所依补特伽罗分别。

  诸烦恼自性,及无二愚蒙。

  596、甲三乙二丙二丁二戊一己二庚三辛二壬二癸二子三、摄义。

  为最后分别。

  597、甲三乙二丙二丁二戊一己二庚三辛三、宣说如是断证圆满之功德。

  如诸病痊愈,常时获安慰,恒修众生乐,一切胜功德,

  任运而依附,胜果所庄严,上品位菩萨,如众流归海。

  600、甲三乙二丙二丁二戊一己二庚四辛一壬一、因福德无量无间道之自性;

  安立三千生,声闻麟喻德,及离生菩萨,众善为譬喻,

  经以无量福,明佛无间道。

  601、甲三乙二丙二丁二戊一己二庚四辛一壬二、本体止观双运究竟之智慧。

  无间三摩地,证一切相智。

  603、甲三乙二丙二丁二戊一己二庚四辛二壬一、宣说所缘之特点——无戏平等之真如;

  无性为所缘。

  604、甲三乙二丙二丁二戊一己二庚四辛二壬二、宣说增上缘之特点——寂止正念相续之等持;

  正念为增上。

  605、甲三乙二丙二丁二戊一己二庚四辛二壬三、宣说行相之特点——息灭相执之胜观智慧。

  寂静为行相。

  2、我们继续讲《现观庄严论》第五品顶加行中的修道顶加行。这部分内容总的分三个方面——智慧所依之禅定、所断违品、断证圆满之功德,现在我们讲的是第二个方面;违品包括十八种所取分别和十八种能取分别,今天讲最后一类——九种假有能取分别。

  3、癸二(宣说假有能取分别)子一、本体:设有情及因,由此所摧害,故是修道系,其余九违品。

  假有能取分别的本体是将补特伽罗执为假有的俱生修断。

  其对境是假立的有情,(这里的施设是假立的意思),以及假立有情的因——五蕴、十二处、十八界,这些是补特伽罗的根源,依此和合而成补特伽罗。对补特伽罗的本体产生分别——执著其为假立存在,比如认为其是五蕴假合的;以及对补特伽罗的因的分别,这两者即是此处所说的假有能取分别。

  对于这种假有分别,我们依靠二到十地之间不断串习现见法性智慧的修道顶加行就可以摧毁。由于所断种子与能断智慧在修行上相关联,因此是“修道系”,这些所断违品,即是除了实有能取分别之外所归纳的九种假有能取分别。

  依靠修道智慧断除九种假有能取分别,既有修行上的联系,又有能断所断的关系。

  4、《现观庄严论》是需要花很多年修学才能精通的一个甚深法门,因为它直接阐述了释迦牟尼佛二转般若F轮的隐义,并不是那么好懂。

  5、丑一、于所断障分类愚昧不知之补特伽罗分别:如自所缘性,三智障有三。

  按照对所缘三智的所断之障愚昧不知的次第,可以分出三种假有能取分别:

  法1、将对遍智的所断障分类愚昧不知的所依补特伽罗分别为假有。某些凡夫人和小乘人对如来遍智所断的二障是不了知的,如果我们执著这样的行者假立存在,那就是第一种假有能取分别。

  法2、将对道智之所断障分类愚昧不知的所依补特伽罗分别为假有。

  法3、将对基智之所断障分类愚昧不知的所依补特伽罗分别为假有。

  6、寅一、于有境般若愚昧不知之补特伽罗分别:静道…

  法4、将对寂灭基道果一切法戏论的现观般若之道愚昧不知的所依补特伽罗分别为假有。大乘道能息灭基道果所摄一切法的戏论,但有的人对这种寂静之道一无所知,如果我们觉得这样的补特伽罗是假有的,那就是第四种假有能取分别。

  7、卯一、于基愚昧不知之所依补特伽罗分别:…真如等,相应不相应。

  法5、将对基所知法性真如与有法色等相互之间以一体他体相应不相应愚昧不知的补特伽罗分别为假有。我们所能了知的色受想行识等任何一法,都既有真如本性的一分,也有世俗显现的一分,那么这两分到底是什么关系呢?如果说两者是一体的,就叫做相应;如果说两者是他体的,就叫做不相应。(这里只是说,对于实相和现相的关系,存在着相应、不相应这样的两种观点,而没有判断谁对谁错。)对这两者的关系不了知的人,如果我们安立其为假有,那么这也是修道菩萨的一种所断。

  8、卯二、于道愚昧不知之所依补特伽罗分别:不等及苦等。

  法6、将对由于不是魔等的行境而超胜一切的无等(无与伦比之义)之道愚昧不知的所依补特伽罗分别为假有。本来佛法的深广意义不是任何世间法可以比拟,但有些无知者总是被邪魔外道的花言巧语蒙骗,以为他们说的才对,如果认为这种身份的补特伽罗假有存在,那就是第六种假有能取分别。

  法7、将对了达道之自性所缘境痛苦等四谛愚昧不知的所依补特伽罗分别为假有。对于四谛,也要分现相和实相两个层面来看,苦集灭道的本体在实相上并不成立,如来在名言中安立四谛,只是为了将初学者引入究竟真理的方便。但有人对此全然不知,总认为苦集灭道都是实有的,除此之外再没有更高的空性,如果我们执著这种身份的补特伽罗为假有,那就是第七种假有能取分别。

  9、卯三、于果愚昧不知之所依补特伽罗分别:诸烦恼自性,及无二愚蒙。

  法8、将对所断客尘烦恼之自性清净本体愚昧不知的补特伽罗分别为假有。所谓“烦恼即菩提”,五毒的本体即是五智,但很多人不知道这个真相,一直认为烦恼就是烦恼、贪嗔痴就是贪嗔痴,如果我们将这种身份的人分别为假有,那也是修道的所断。

  法9、将对能对治的智慧无有所取能取二者之本体愚昧不知的补特伽罗分别为假有。能对治烦恼的真正智慧叫做无二智慧,也就是远离能取所取诸分别的意思,如果我们认为那些不了知这种智慧的人是假有存在的,那就是第九种假有能取分别。

  颂词最后的“愚蒙”是总括前面这几句,也就是对于九种法的每一个都愚昧不知的意思。作为连加行道都没有进入的凡夫人,当然是具足以上任何一种修道所断的,也圆满具足之前所讲的见道所断。

  10、子三、摄义:为最后分别。

  以上所讲的九种分别是能取分别当中最后的假有能取分别,这是佛经中所承许的。

  11、辛三、宣说如是断证圆满之功德:如诸病痊愈,常时获安慰,恒修众生乐,一切胜功德,任运而依附,胜果所庄严,上品位菩萨,如众流归海。

  前面讲到的所有修断,在以修道智慧断除后就再也不会出现,就像某些瘟疫只会在人的身上发作一次,痊愈之后就再也不会染上一样,这位菩萨从此获得了长久的安稳,会恒时修行他利和自利的功德——他利方面,就是无私地带给一切众生暂时与究竟的利乐,因为他自己相续中没有了这些执著,看到众生还被二取分别所束缚,就会自然而然生起悲心,所以没有理由不去饶益众生;自利方面,会圆满具足二到十地之间的殊胜断证功德。

  这些功德,以及三乘功德所摄的一切断证之道,在修道菩萨的相续中全部具足。其中以功德上具的方式具足了凡夫、小乘、大乘资粮道、加行道、见道的功德,在修道末尾的时候具足了佛陀的功德,包含了信心、出离心、悲心、智慧等一切善妙功德。这些功德以任运自成而非勤作的方式依附于殊胜之果所庄严的上品位菩萨相续中,犹如所有河流汇归大海一般。

  12、至此已经讲了六种顶加行——加行道的四种顶加行、见道顶加行和修道顶加行,下面讲无间道的顶加行。

  13、壬一、因福德无量无间道之自性:安立三千生,声闻麟喻德,及离生菩萨,众善为譬喻,经以无量福,明佛无间道。

  此处的无间道,指的是修道末尾与佛果再无任何间隔的那个境界,属于修道中最后的道位,有的论典中也将它归在佛地。无间顶加行的本体也就是圆满正等觉的直接因——止观双运,是依靠三大阿僧祇劫积累智慧、福德二种资粮而具备的无量福德。

  对于无间顶加行,佛陀在经中并不是像前面那样从断治的角度分析,而是从功德的层面进行阐述:假使有人将三千大千世界的众生安置于声闻、缘觉以及离生菩萨(远离过患之见道菩萨)的果位,那么其善根功德是不可想象的,然而与之相比,无间道菩萨的功德还要更加广大,更加无法衡量。通过这样的譬喻就可以说明即将成佛之无间道的无量福德自性。

  对于现观的境界,佛陀有时候从所断的方面阐述,有时候为了让我们生起欢喜心,又从功德方面宣讲。

  14、壬二、本体止观双运究竟之智慧:无间三摩地,证一切相智。

  所依寂止的自性,成为无间等持的究竟寂止,与能依一刹那能圆满证知基道果之一切相的胜观智慧。

  无间道所依的寂止是一种自然的禅定,不是刻意地压制分别念,而是在通达万法本性之时,心就自然安住下来。荣素班智达、麦彭仁波切在著作中经常形容这种安住为“大正念”、“大寂止”(因为不是凡夫的寂止,而是佛陀的究竟寂止)。

  心完全寂静下来,在一刹那间便将万事万物的真相通达无碍,证悟了万法的实相。就像当年佛陀于黎明时分在金刚座上大彻大悟时所得的境界一样,这就是无间道的胜观智慧。

  寂止和胜观讲到最究竟,就是无间道这样的境界,在一个智慧本体上,止和观不相离,恒时双运。

  15、上师如意宝在解释麦彭仁波切的《直指心性》时也说:以智慧来了知心的本性时,若能将自然安住的寂止和自明自知的胜观融为一体,就称为通达了大圆满的本来觉性。作为凡夫,既没有无间道的境界,也没有佛的境界,但通过观心基本认识了心的本性,了知到寂止和胜观从未脱离,此时也可以得到果位上止观的觉受,这就是密法窍诀的殊胜特点。

  16、壬一、宣说所缘之特点——无戏平等之真如:无性为所缘。

  无间顶加行所缘的特点:基道果的一切法无有戏论性的大平等无我真如。这是指基道果一切万法无有自性的真如法性

  藏地有个别学派说:“中观最究竟的观点是单空,因为《现观庄严论》里面说‘无性为所缘’”。其实,不能将这句话理解为“以无为所缘”,认为要缘一个遮破有边的片面的空;这里的“无性”指的是远离有无是非的大平等性,或说为大空性、大真如、大无我。

  17、壬二、宣说增上缘之特点——寂止正念相续之等持:正念为增上。

  增上缘的特点:寂止任运自成的等持正念无散乱之瑜伽。

  在密宗和禅宗的修行里面,经常强调要无散地安住在自明自知的本来状态中,有些经典中所讲的光明自现不灭,其实也就是对自性的另一种描述。首先以心观心,发现心的本体为一无所得的空性,然后在无所缘中修习等持,这个过程中正念一直是存在的,就像河流一样相续不断——这种光明澄清、自现不灭的状态不会被起心动念所扰乱,而是护持正念无散,因此叫做正念无散之瑜伽。

  18、壬三、宣说行相之特点——息灭相执之胜观智慧:寂静为行相。

  行相的特点:胜观最极圆满的智慧寂灭所缘、相状、戏论执著相之瑜伽。

  在中观般若最究竟的境界中,一切有无、是非、清净不清净、好与不好等戏论相都是没有的,因此,我们在自己修行过程中,刚开始可能要耽著一种有相的东西,然后为了消除“有”的执著,我们需要缘无相修持一段时间,再往后则连这个“无”的执著也要打破(此即《定解宝灯论》中所讲的次第)。

  有也不合理,无也不合理,有无二俱也不合理,有无俱非也不合理,这就是万法的真相;如果智者在观修时能安住于这种离四边八戏的境界,就称为得到了初步的中观瑜伽。对此进行理论上的思维分析时,我们可以运用中观的各种推理,但实修时则需要借助祖师大德们的中观实修法,比如阿底峡尊者、噶玛拉西拉(莲华戒)论师以及麦彭仁波切弟子的相关著述。中观所有的实修窍诀,其实归根结底就是一条——反观自心,只要以这种方式经常串习,就会明白我们平时的各种执著不过是无中生有的非理作意,这个时候,感觉自己就像一个天天为了无关紧要的东西而哭闹的愚童,真的特别可笑。

  正如前辈大德所言:“无而显现极稀有!”我们现实生活中的一切现象都是无性而显现,跟梦境中的显现没有任何差别。要修到这样的境界,无论从显宗还是密宗来讲,抉择中观应成派的见解都极为必要。

  现观庄严科判

  586、甲三乙二丙二丁二戊一己二庚三辛二壬二癸二(宣说假有能取分别)分三:

  587、甲三乙二丙二丁二戊一己二庚三辛二壬二癸二子一、本体;(第46课)

  设有情及因,由此所摧害,

  故是修道系,其余九违品。

  588、甲三乙二丙二丁二戊一己二庚三辛二壬二癸二子二(分类)分二:

  589、甲三乙二丙二丁二戊一己二庚三辛二壬二癸二子二丑一、于所断障分类愚昧不知之补特伽罗分别;(第46课)

  如自所缘性,三智障有三。

  590、甲三乙二丙二丁二戊一己二庚三辛二壬二癸二子二丑二(于对治般若道愚昧不知之补特伽罗分别)分二:

  591、甲三乙二丙二丁二戊一己二庚三辛二壬二癸二子二丑二寅一、于有境般若愚昧不知之补特伽罗分别;(第46课)

  静道…

  592、甲三乙二丙二丁二戊一己二庚三辛二壬二癸二子二丑二寅二(于对境基道果愚昧不知之补特伽罗分别)分三:

  593、甲三乙二丙二丁二戊一己二庚三辛二壬二癸二子二丑二寅二卯一、于基愚昧不知之所依补特伽罗分别;(第46课)

  …真如等,相应不相应。

  594、甲三乙二丙二丁二戊一己二庚三辛二壬二癸二子二丑二寅二卯二、于道愚昧不知之所依补特伽罗分别;(第46课)

  不等及苦等。

  595、甲三乙二丙二丁二戊一己二庚三辛二壬二癸二子二丑二寅二卯三、于果愚昧不知之所依补特伽罗分别。(第46课)

  诸烦恼自性,及无二愚蒙。

  596、甲三乙二丙二丁二戊一己二庚三辛二壬二癸二子三、摄义。(第46课)

  为最后分别。

  597、甲三乙二丙二丁二戊一己二庚三辛三、宣说如是断证圆满之功德。(第46课)

  如诸病痊愈,常时获安慰,

  恒修众生乐,一切胜功德,

  任运而依附,胜果所庄严,

  上品位菩萨,如众流归海。

  598、甲三乙二丙二丁二戊一己二庚四(无间顶加行)分三:

  599、甲三乙二丙二丁二戊一己二庚四辛一(宣说本体止观双运等持)分二:

  600、甲三乙二丙二丁二戊一己二庚四辛一壬一、因福德无量无间道之自性;(第46课)

  安立三千生,声闻麟喻德,

  及离生菩萨,众善为譬喻,

  经以无量福,明佛无间道。

  601、甲三乙二丙二丁二戊一己二庚四辛一壬二、本体止观双运究竟之智慧。(第46课)

  无间三摩地,证一切相智。

  602、甲三乙二丙二丁二戊一己二庚四辛二(广说彼特点之分类)分三:

  603、甲三乙二丙二丁二戊一己二庚四辛二壬一、宣说所缘之特点——无戏平等之真如;(第46课)

  无性为所缘。

  604、甲三乙二丙二丁二戊一己二庚四辛二壬二、宣说增上缘之特点——寂止正念相续之等持;(第46课)

  正念为增上。

  605、甲三乙二丙二丁二戊一己二庚四辛二壬三、宣说行相之特点——息灭相执之胜观智慧。(第46课)

  寂静为行相。

上一篇:现观庄严论5品顶现观45(556-585)笔记

下一篇:现观庄严论5+6品顶现观+渐次加行47(606-621)笔记

文章评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