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读万卷书 > 前行备忘

前行备忘录7课3暇满难得

创建日期:2021-12-31

  前行备忘录7课3暇满难得

  《前行备忘录》【第七课/第三节】

  本日讲法要点

  1、行为

  【接下来是行为,分为如毒所断之行为与如药所取之行为两种。

  接下来讲的是行为,分为如毒所断之行为和如药所取之行为两种。

  (1)如毒所断之行为

  【如毒所断之行为,包括法器之三过、六垢、五不持三个方面。所谓的法器之过,打个比方来说,在一个有毒的容器里灌入多么好的液体,都会因为容器有毒而变成有毒。同样的道理,对于不能堪为法器的弟子,再怎么宣说正法,非但不会成为烦恼的对治,反而会成为烦恼的附加品。

  如毒所断之行为,包括法器之三过、六垢、五不持三个方面。所谓的法器之过,就是这个器有过失,打个比方来说,在一个有毒的容器里灌入多么好的液体,都会因为容器有毒而变成有毒。所以这里头所讲解的器之过,就是说在听法的过程当中,若具备这样的显现,不但不会成为正法,反而会造成更大的一些过失,因此要知道这些道理。同样道理,对于不能堪为法器的弟子,再怎么宣讲正法,非但不会成为烦恼的对治,反而会成为烦恼的附加品。我们天天都在讲解,时时要观待自己的内心为妙,当内心被烦恼束缚的时候,即便表面做一个修法的形象,也起不了什么作用,如同刚刚所说的反而成为烦恼的附加品,绝不会形成烦恼的对治。当今我们所行持的一切善法,并不是为了凑个热闹,而是为了形成烦恼之对治,若没有形成的话,那就说明我们的修法可能有一定的漏洞,还得细致观察。

  1)法器三过

  ①耳不注如覆器之过

  【法器之三过中,其一、耳不注如覆器之过:如果你没有去听上师所讲的法,那就如同向覆口的器皿上倒汁液不会进入里面一样,尽管身体处在闻法的行列中,可是心没有入于正法之列。倘若充耳不闻上师的言教,就不会懂得上师在讲什么,因此耳根必须专注听受。

  器之三过中,第一、耳不注如覆器之过。就是说在听法的时候,耳朵不专注在导师所传讲的法之上,就如同把碗等器皿倒扣在一个地方,即便在上面怎么倒水也不会进去一滴。就是说,你不把耳朵专注在导师讲法的法音之上,即便你坐在道场之中也起不了丝毫之作用,要记住这一点。不仅仅在闻法的时候,平常你们在家看书的时候,也要把自己的心完全专注到法义上去,绝不能只是走个过程。像平常有些人即便是看小说,也需要知道里面讲的是什么道理,那我们更要把这个心专注在这个道理之中。如果你没有听上师所讲的法,就如同向覆口的器皿上倒汁液一样,即便在上面倒多少,里面一滴都不会进去。尽管身体处在闻法的行列中,可是心并没有入于正法之列,倘若充耳不闻上师的教言,就不会懂上师在讲什么,因此在听法的时候,耳根必须专注听受。这个覆器之过,一是在听法的时候要专注,二是在修法期间也要这样做。

  ②意不持如漏器之过

  【其二、意不持如漏器之过:就算是耳朵在听,但如果没有记在心里也起不到作用,不会明白佛教的句义,所以必须要把所讲的法义铭记在心。

  第二、意不持如漏器之过。比如说,你这个器是漏的,当里面倒东西后就会从这个漏的地方损失掉,再也不会往上增长。就是说你只听几句,其外的不铭记于心的话,就全都会消尽。就算是耳朵在听,但如果没有记在心里也起不到作用,不会明白佛教的句义,所以必须要把所讲的教言铭记在心。当前很多亚青寺的弟子们都认为,亚青寺作为以实修为主的圣地,所以平常在导师面前听闻教义乃至看书都是多余的事,还会用手指着自己的胸间,意思是说只要“有这个”就可以了。有时候喇嘛仁波切开玩笑说:“若要是知道胸口有这个,这里头有的可能就是肺、心脏,还有什么呢?”实际上他可能指的是一种禅定,禅定不在这儿啊!但要记住,禅定的辅助必须要具备众多教义方能成就,这一点前两天已经讲得非常细致,即便亚青寺修行的法规偏重于实修,但是闻思辅助是不可缺少的。

  当今我等大恩根本上师喇嘛仁波切八十三岁了,汉地很多人说藏地老年人比汉地老年人老得更快,那么即便在汉地,八十三岁的老人可能也有很多已经躺在床上,但现前上师还在不辞辛劳地为众多弟子传讲《如意宝藏论》。这部论有多少页知道吗?七百张,一千四百页啊!厚厚的一部书,分为上、下册。难道上师是没事找事吗?从这些教言当中就能得知,我等大恩根本上师在传授无上窍诀大圆满的过程当中,也是没有离开过闻、思、修三种智慧,因为这是历代传承祖师的教言,这个法规可不能超越啊!

  当前有些固执己见的人总认为,像这些虽然是这么说,实际当中可能不是这样的。因为他并不知道亚青寺到底是怎样传法的,有些导师说实修为主的地方不需要再执著什么教理,有些说需要执受教理,但到底执受不执受?有一些存在疑问的人可能谁也不敢信。但是我们现前已经在亚青寺了,知道我等大恩根本上师平常为弟子传法的一些规矩,所以必须遵照历代传承祖师的教言而行持。都说我们是宁提派,尤其是我等大恩根本上师这个传承的后一代弟子,那是否称得上?就看看我们平常的法是怎么行持的。

  ③杂烦恼如毒器之过

  【其三、杂烦恼如毒器之过:如果在听法的时候杂有烦恼,就会导致贩卖正法。倘若在听法过程中萌生贪嗔痴,就会造下恶业等,可见杂有烦恼好似毒器一样。

  第三、杂烦恼如毒器之过。在听闻法的过程当中,内心被贪嗔痴烦恼染杂,乃至平常在修行的时候,外表上做着修法的形象——口里念着经咒、身做礼拜,内心当中一直在胡思乱想。比如说像这两天要回家的弟子们,早上一起来的时候,可能一边口里在念着“南无阿弥陀佛”,一面心里想着家里人现前都在干什么?今早上儿子上学了没有?自己前两天放在冰箱里的好吃的,会不会已经被他们都吃光了?若心里被烦恼束缚,即便表面上做个修法的形象,也没有什么意义。如果在听法的时候杂有贪嗔痴烦恼,不管是什么样的散乱,都会导致有贩卖正法之过失。倘若在听法过程中萌生贪嗔痴,就会造下恶业等。可见杂有烦恼就如同毒器一样,没有形成功德,反而成为极大之罪业。

  【关于贪嗔痴的对治,经中说:“认真谛听,铭记在心,我为汝说。”如来只是对阿难说“你的发心不要掺杂烦恼,聆听词句,牢记意义,为汝阐释”,而并没有说“掺杂贪嗔,耳不专注,心不铭记,为汝阐释”。为此,我们的发心切切不要杂有贪嗔烦恼,意乐万万不要离开菩提心,必须认真听受词句,牢牢记住意义,这样来闻法。

  关于贪嗔痴的对治,经中说:“认真谛听,铭记在心,我为汝说。”如来对阿难说“你的发心不要掺杂烦恼,聆听词句,牢记意义,我为你传讲”,而并没有说“掺杂贪嗔,耳不专注,心不要铭记,我给你传讲”,释迦牟尼佛不是这样传讲的。所以,当今我们在听闻一切佛法的时候,都要铭记心中。认真谛听,指的是不要掺杂烦恼的意思,若要是掺杂烦恼,即便就是在听法的道场之中,也起不了丝毫之作用,反而造下极大的罪业。铭记在心就是说,应该要细致听闻导师的教言,还要把他记在心中。如是具备前面的因缘之后,我再为你传讲。那现前我们作为释迦牟尼佛后一代弟子,在听闻一切教法的时候,必须要遵照这个教言而行持,为此我们的发心切切不要杂有贪嗔烦恼,意乐万万不要离开菩提心,必须认真听受词句牢牢记住意义,这样来闻法。以上是三种器之过。

  2)六种垢染

  【六垢,“傲慢无正信,于法不希求,外散及内收,疲厌皆闻垢。”

  现在是六垢——傲慢、无正信、于法不希求、外散及内收、疲厌,共称为六垢。

  ①傲慢心

  【首先讲傲慢,观待比自己低的人,认为我自己高出一等。只要有了我慢,就会对不如自己的人加以歧视,对高于自己的人生起嫉妒,对中等者产生竞争之心。正如俗话所说“我慢铁球上,不沾功德水”。

  首先讲傲慢心,观待比自己低的人,认为我自己高出一等,就轻视下面的人。绝不能这样,只要内心被傲慢心束缚的时候,不管是与自己平等、乃至比自己高出一等、或不如自己的人,都会产生不好的现象,所以必须断绝傲慢心。只要有了我慢,就会对不如自己的人轻视,觉得这个人太糟糕了、什么都不懂,而轻视他;对高于自己的人,心生嫉妒;对中等者产生竞争之心,即我必须要超过于你。正如俗话所说“我慢的铁球上,不沾功德水”,所以,必须要断绝这个傲慢心。以傲慢心行持善法,永远不会形成任何功德。因此,历代高僧大德告诫我们:“在行持善法当中,时时要带着一面镜子照自己,要时时观待自己的过失,不要以两种不同的眼光看人。”若以两种眼光看人,由于凡夫时时被傲慢心束缚的缘故,所以对于比自己高、低以及平等的人,都会产生不好的心念,为了避免产生这样的过失,时时要反观自己的内心,不要去看他人的过失。

  相对来说我们这次非常好,去年我在这边也讲了一段时间,当时真的想给你们讲个堪布昂琼的不共同教言,就是站在直断的立场之中,细致讲解一下什么叫做密宗。但是当时我们很多弟子是非太多了,虽然并不是在说导师,但是在说弟子们的时候,我心中也非常不高兴,所以后面就找了个身体不好的借口,停止了讲法。但今年在这一段时间当中,像这种讲是非话的现象已经越来越少了,应该得这样,可见是我们的见解越来越在增上。天天都在传讲,说藏族和汉族有很大的区别,为什么有区别呢?讲区别的时候,并没有讲解我们的功德,而是讲解藏族人的功德,那为什么我们汉族人还比藏族人低一截呢?要记住,像这种是非都是由于傲慢心的缘故,刚刚说过,只要有傲慢心的人,对比自己高的人可能会起嫉妒心;比自己低的又会产生轻视,说其不好;中间者就与之竞争。正确的竞争的方法是什么呢?你要是遵照历代传承祖师的教言而行持,那完全可以。但可能不是这样,所以在哪里都在讲傲慢的过失。我们必须要知道这些道理为妙。

  【自从自相续有了我慢时起,就看不见自己的过患,

  自从心相续有了我慢时起,就看不见自己的过患,即便自己有多么大的过失都看不见,时时都认为自己非常了不起,这些都是魔伴的原因,说白了就是已经着魔了。魔绝不会是一个像比我们长得更高,头发乱乱的,眼睛圆圆的,脸像非洲人一样黑,可能还全都是皱纹,手里还拿着一把长剑,跑到你面前说:“我就是魔”,永远不会有这样的魔。与正法相违的一切行为,都称之为魔,何时被这种与正法相违的一切束缚身心的时候,你就已经着魔了。所以,要记住这一点。刚刚已经说过,内心被傲慢心束缚的时候,你就已经着魔了,因为你永远看不见自己的过失。像比如现前在汉地有很多非常固执的老太婆,就总认为自己很了不起。为什么会这样?就是被傲慢心束缚内心的缘故。但值得傲慢的是什么呢?以我们平常的眼光来看,可能家里条件好一点吧?她对佛法不了解,这个我们可以完全断定。所以,我们可不能这样,时时都要反观自己的过失。

  【看不到别人的功德。要对治这种我慢就必须常常认清自我的过失,揭露自我的罪恶,身居低位,身穿破衣,恭敬好、坏、中等的一切有情。

  自从心相续有了我慢时起,就看不到自己的过患,也看不到别人的功德。要对治各种我慢,必须常常认清自我的过失。华智仁波切的《自我教言》,就是讲解自我具有过失的现象时,应该如何调伏。现前我们应该遵照历代传承祖师的教言,时时观待自己的内心。在行为当中该怎么去观待呢?揭露自我的罪恶,身居低处,身穿破衣,但这个身穿不穿破衣,也就是这样,目的就是让我们处在低处,不要时时以傲慢心来看待他人,恭敬好人、坏人、中等的一切有情,都要恭敬。这以上为六垢之一傲慢。

  ②无有信心

  【无信:对正法与佛陀等不起诚信。要对治它,必须对正法和佛陀等真实不虚这一点坚信不移。

  第二、无信,没有信心。对正法与佛陀等不起诚信。要对治它,必须对正法和佛陀等真实不虚这一点坚信不移。一是从教理当中去认识,第二依靠实修去消尽自己的烦恼。生不起信心的缘故——一方面是不了解正法与佛陀的功德所致,另一方面是因为业力沉重的表现。所以应从两个角度去对治——一方面通过阅读增上了解,另一方面去实修佛法,生起这个信心。

  ③不希求

  【不希求:认为得不得法都行,对正法没有希求心,就像是往马面前扔骨头、在狗面前扔青草一样。要对治这种心态,必须萌生正法难逢难遇、善知识难值难见的想法,进而对每一个法的句义都生起希求的渴望。

  第三、不希求,也叫做不力求,认为得不得到法都行,对正法没有什么力求心,就好像在马的面前扔个骨头,马连看都不会看,因为它不吃骨头。就像在有些修行者面前,即便你为他讲解什么样的法,可能都听不进去,就觉得没有什么。没有力求心的人,永远证悟不了解脱。我们把力求心分为下等、中等、上等和完全没有的四种人。完全没有力求心的人,即便身体在修法的场所、行列之中,也不会得到丝毫之加持,善星比丘和提婆达多就是先例;下等力求者能获得下等之加持;中等力求者会获得中等之加持乃至中等之智慧;上等力求心就能获得圆满之加持乃至圆满之智慧,所以我们现前在从事一切善法的时候,力求心必须得有。

  就像我们在从事世间事业当中,所谓的这个信念、理想若要是没有的话,什么事情都办不了。没有理想的人在干什么呢?可能会在网吧等一些游乐、懈怠的场所。当然也可能他的理想是游乐,就到那边去玩乐、懈怠。但若要是想从事一项事业,力求心必须得有。刚刚已经说过,在求法的时候,绝不能形成像在马面前扔骨头、狗面前扔青草一样,应该要反过来,在马面前扔青草、狗面前扔骨头,这样就有兴趣了。要对治这种心态,必须萌生正法难逢难遇、善知识难值难见的想法,进而对每部法中的每一个句义都生起希求的渴望,时时都得有这种力求心,方能成办解脱。这一点绝不能缺。

  我把这个稍许讲解一遍的原因是什么呢?因为大家以前都已经看过《普贤上师言教》,尤其从五明佛学院过来的这些弟子们,像《普贤上师言教》在这两位导师的恩德之下,可能已经学过几遍了。即便从汉地上来的这些弟子们,平常也在阅读《普贤上师言教》。我们平常都在讲解《普贤上师言教》的功德,常在亚青寺居住的弟子们,你们平常也已经阅读过不少遍的《普贤上师言教》,所以像这种器之三过、六垢等等,没什么可不了解的,当然我在这上面也会做一些解释,但就不是很细致地讲解了,因为这些也没有什么可不了解的地方。

  ④外散

  【外散:心思涣散,生起贪欲等烦恼,要对治它,务必做到心向内收。

  外散:心思涣散,生起贪欲等烦恼,要对治它,务必做到心向内收。心外散指的是什么?比如眼睛看到一个境就跟随着它走,耳前听得见一个声音跟随着。心开始往外散的时候,它的对治方式就要稍许内收一些,但也不要太过分的内收,要是过分内收很容易昏沉,就在不紧不松的状态当中,过于外散的时候稍许往里面收一些。像我们平常从事禅定的时候,那什么叫外散呢?就是心里在想着一件事情,比如前两天有人给我说这么一句话,“好像修禅定,但心里在想着另一件事情”,这就叫外散。这时候稍许往里面内收一些,这倒没什么不懂的。

  ⑤内收

  【内收:如果心过分向内收,就会出现恹恹欲睡和昏昏沉沉的现象。为此,要做到诸根悠然、神志清晰来听法。

  内收:如果心过分向内收的话,就会出现恹恹欲睡和昏昏沉沉的现象。就如同我们晚上睡觉之前,由于过分内收的缘故,不到几秒钟的时间就睡着了。为此,要做到诸根悠然、神志清晰来听法。在听法的过程当中既不能内收,也不能外散。

  ⑥疲厌

  【疲厌:当讲法的时间过长,加之又饿又渴,日晒雨淋,很有可能会舍弃正法和上师。在没有造舍法罪之前先发愿值遇正法和上师,再退出讲堂。

  第六,是疲厌。当讲法的时间过长,加之又饿又渴,日晒雨淋,很有可能会舍弃正法与上师。就觉得上师你为什么讲那么多法,尤其像我们这个场所,因为往昔没有扩大的原因,现在很多弟子都要坐到外面,即便坐在里面也是腿与腿之间也是互相挤碰到一起,在一两个小时讲法期间,也不是那么好受,所以这时候很容易舍弃正法。就会说“这个《前行备忘录》好是好的,但是比较到脚的酸、痛,那完全是两个概念”,所以就觉得算了,听不见就听不见吧,可能就会产生舍弃正法乃至善知识的想法。“天哪!你自己坐在那么宽敞的地方讲,面前还放着一杯水,我们在下面又渴又饿,还有两边人的腿压在我的腿上,这个感受你并没有感受,要不我上来你下来看看”,若要是产生舍弃正法与上师的想法,罪过可就大了。要是有这种显现的时候,当然各人的性格和脾气不同,但有时候真感觉到自己可能会产生这样想法地时候,该怎么办呢?在造舍法罪之前,先发愿值遇正法和上师,再退出讲堂。一方面是这样,另一方面也可以改变,即生起喜悦之情。

  【或者,生起喜悦之情,心想:我以前无有意义白白空耗了生身性命,这回为了妙法,依靠病痛饥渴等可以替代一切有情的病痛等苦难,由其他世界趋往金刚地狱的累累恶业,在我等大师的刹土——这个业力之地的南赡部洲,只是以头痛脑热就能得以清净,这下可以尽除无量恶业,圆满无量资粮,我实在欢喜。以这般满怀兴高采烈的心情听闻正法。

  或者,生起喜悦之情,这样是最好的。生起喜悦之情,心想:我以前无有意义白白空耗了生身性命,平常自己在从事自己的事业的时候也遭受过很多很多痛苦,但最终得来的也只是暂时之快乐,自己现前所成办的就是永恒不变的快乐,即便在行持过程当中需要忍受一些这样的痛苦(比如听法时会被别人挤碰到),但也值得,应该这么想。这回为了妙法,依靠病痛饿渴等可以替代一切有情的病痛等苦难,由其他世界趋往金刚地狱的累累恶业,在我等大师的刹土(在上师的面前求法我们称之为上师的刹土)——这个业力之地南赡部洲,只是以头痛脑热乃至腰酸腿疼等,就能得到清净,可以尽除无量恶业,圆满无量资粮,我实在欢喜。应该生起这样的欢喜心,以这般满怀兴高采烈的心情来听闻正法。所以,即便是一种苦行,我们也必须要改变自己的心态,绝不能仅仅在一个恶念当中行持。

  前两天我先想的是,因为现前亚青寺很多导师都在传法,当然所有的弟子都能听听法也很好,但是后面又想到天气好的时候坐在外面还可以,天气不好的时候外面的弟子决定听不了什么法,所以现前十一点多钟的时候就开始抢自己坐的位子。所以我就想,我讲法的时间不和其他导师讲法时间错开的话,我们这边的人数可能会少一点,这样大家遭受的痛苦可能会少一点,就不会你压着他的腿,他蹬着你的背后等等。但是后面很多弟子说:“上师你可不能这样,很多人都希望能得到你这个法”,这样一来又全都跑到这边。但这两天有太阳的时候还好说,但冷的时候可能需要忍辱一些,但即便是忍辱,我们现前所行持的是正法,这个忍辱已经积累极大的资粮,功德是不可思议的。

  3)五种不持

  【第三、五不持:就是指与如来珍贵的教法、证法相背离而受持。

  第三、五不持:就是指与如来珍贵的教法、证法相背离而受持,称之为五不持。

  ①持文不持义

  【其一、持文不持义:不考虑思维意义,只求文句优美动听,就像小说一样,或者声称“文句还是需要优美”,进而持受空洞的文章。

  第一、持文不持义。要记住啊!现前绝不能这样。历代传承祖师告诫后一代弟子要如理行持,我们绝不能以自私心乃至一些谣言而从事善法。持文不持义,指的是不考虑思维意义,只求文句优美动听,就像小说一样,或者声称“文句还是需要优美”,进而持受空洞的文章。就是不切实际之文章,即便表面当中文字很优美,但是并没有实际的意义。我们要的是意义,当然意义也没有离开过文字,两者必须要合为一起。

  ②持义不持文

  【其二、持义不持文:诸如,口口声声说是“宁玛大修行人”的行者们,一边扬言“讲说只是文句罢了,必须要了解心的本来面目”一边用手指指着胸口,希望不观待词句而直截了当掌握意义。

  第二、持义不持文。比如,有些人口口声声说是“宁玛派的大修行者”,自己现前所从事的就是以实修为主的法,一边扬言“讲说只是文句罢了”,就是说口里说出来的是文字的实体,没什么意义,“必须要了解心的本来面目”,一边用手指着自己的胸口,希望不观待词句而直截了当掌握意义。但能做到吗?我们这两天一直都在传讲,教法是获得证法之辅助及前行,证法若没有教法之前行,绝不会圆满。义来自于文,若文搁置一旁,对于次第根机来说,怎么知道什么为义呢?因此,文义绝不能颠倒,两者必须如是行持为妙。

  【要对治以上这两种,必须把句义结合起来受持。

  要对治以上这两种错误观点,必须要把句和义结合起来受持,不能颠倒。这个已经知道了,所以我们现前行持善法时,教法、证法和闻思修三种智慧绝不能偏堕一边。

  ③未领会而持

  【其三、未领会而持:把不了义认定为了义,颠倒受持意趣、秘密以及四依。要对治这种现象,必须做到不依人而依法,即便是再颇有名气的人,如果他讲的法与因果法大乘道不相符合,那么讲法者起不到作用,如果符合大乘法,那么不管讲法者怎么样都可以。因此,我们必须依止正法。

  第三、未领会而持。把不了义认定为了义,就颠倒受持意趣、密意。密意(密秘)指的是含有含义,表面所说的是这样、但内在指的是那样,里面还有很多很多隐藏的意义。把口中所说的谛语和密意两者颠倒,全都立为一致,这是不圆满的。因此,《普贤六界续》部当中十六种辨别中的第十五个,就是讲解谛语和密语相似相似易错乱,要知道这个。要对治这种显现,必须要做到依法而不依人。所谓的这个依人,指的不是尊者,而是一种凡夫,绝不能听从他人的谣言,必须要依止历代传承祖师的教言。即便是再颇有名气的人,如果他讲的法与因果法大乘道不相符合,那么讲法者就起不了什么作用。如果符合大乘法,那么不管讲法者怎么样都可以,因为他已经符合了历代传承祖师的教言,也会符合当前我们所修学的法,因此,我们必须依止正法。

  【不依法句而要依法义。不了义法和了义法中,我们要依止了义法,了义法分为心识与智慧两种,我们要依止智慧。

  不依法句而要依法义。是的,法义是我们追求的真实目标,但要记住,并不是要舍弃这个法句,因为对一个次第根机来说,法句搁置一旁,完全领悟到法义是不可能的,两者必须如是契合行持为妙。不了义法和了义法中,我们要依止了义法。从法的角度当中来说,当然是要依止了义法,但是针对根机来说,必须要从事与自己的根机相应的法。了义法分为心识与智慧两种,从法的角度当中来说,当然我们必须要依止智慧。以上是没有领会而持。

  ④颠倒而持

  【其四、颠倒而持:就是指错误受持意义,认为求了密法以后就可以肆无忌惮喝酒、行淫、双运、降伏。

  第四、颠倒而持,就是指错误受持意义。认为求了密法以后就可以肆无忌惮地喝酒、行淫、双运、降伏。像这种类似的现象,现在在汉地可多得不得了,很多人为了掩盖自己的恶劣行为,称之为是密法的行为。所以,很多人对藏传佛教产生了很大的疑问乃至一些诽谤,可能都是来源于此。以前我还在想“成都离甘孜和阿坝非常近,平常到成都去的导师、出家人也挺多的,所以当地居士对藏传佛教应该不会有很大的疑问乃至一些偏见吧”,但是前两天我在成都看病期间,接触了不少信众,但现实中他们对藏传佛教也有很大的偏见。来源于何处呢?还是来源于一些不负责任的人所做的非法行为,为了掩盖自己的恶劣行为,必须要“这样“,要不很多居士就不会依止、信仰他。为掩盖自己的恶劣行为,就胡乱说行持的恶行叫做“密宗的生圆次第”,尤其是“圆满次第”当中的“他身方便道”等等,完全是乱来。这两天已经说过,他身方便法的气脉明点,即便是气也要达到能在天空中飞翔乃至水上行走的功夫,才具备有行持他身方便法的基础。那么现前世上有多少人,能做到这样?按照历代传承祖师的教言,莲花生大师时代有十三万瑜伽士都是具备如是功德者,后一代若要是不具如是功德者,我们只能说就是一种乱来,完全没有什么意义。所以,应该要记住这些道理。

  尤其是我等导师释迦牟尼佛示现涅槃的时候,为阿难及一切信众授记“末法时代以戒为师”,现前我们具不具神通和神变并不重要,所谓的神通和神变就是持戒。以前有一位高僧大德说:“老僧能守持戒律,这就是我最大的神通与神变”。现前作为持戒的弟子们来说,我们现前能幸运地当上释迦牟尼佛的后一代弟子,那平常在持戒之上又如何呢?持戒必须要细致一点。现前不管在国内还是国外,打着这样旗号的败类,可多得不得了,所以要记住这些,持戒非常重要。因为作为一个密宗的弟子,不是说一进门都是这种行为,绝不是这样的。下面看,真正要具备这种行为的话,前面应该要具备什么条件。

  【要对治这种现象,行为必须要结合时间和修行境界。达到获得禅定的暖相而依靠念诵三字咒就足能转变酒的色香味的时候,

  要对治这种现象,行为必须要结合时间与修行境界,就是说即便是行持这样行为者,前提他必须要具备很高的境界才可以。刚刚已经说过,行持他身方便道者,气要达到天上飞翔、水上行走的功夫,才算是气已达到自在。若要是气没有达到自在之前,即便就是调伏心脉乃至会降伏一些明点,但也没有丝毫之利,因为气没有达到自在的缘故,所以必须要结合时间与修行境界。然要达到以上所讲解的这些功德,必须要获得禅定的暖相,就是必须要有很深的禅定,依靠念诵三字咒(嗡啊吽)就能把酒的颜色和味道改变。现前所谓的瑜伽士,谁能做到这一点呢?往昔历代高僧大德瑜伽士都能具备有这样的功德,所以他们平常的行为虽然与庸俗相同,但是实际当中却不同,原因就在这上面。因为具备禅定之暖相,乃至行为当中具备如是般之功德。现前自称自己是瑜伽士者,平常吸烟、喝酒的可多得不得了,甚至很多人说自己所依止的瑜伽士非常非常殊胜,只要喝醉以后口里说出来的全都是“神通”和“神变”。天哪!人正常的时候说出来的不是神通神变,完全变成糊涂的时候,还能说神通吗?若这样即称之为有神通者,那我们为什么不到精神病院去寻找,他们也天天都说自己已经成就了。所以要记住这些,完全都是胡说八道。当然,历代高僧大德也有饮酒者,但是他可以依靠禅定的暖相、三字咒“嗡啊吽”的加持,可以转变酒的颜色和味道,都可以。

  我初次到亚青寺的时候,是囊加活佛的一位侍者一个老和尚带我上来的。他说那时候他们两个在幽静山林当中打坐,当时会供的时候没有酒,但是会供时酒肉不可缺少。那天囊加活佛就让他到河边,去把一个新买的杯冲洗三遍,洗了一遍说不对再去洗,又洗了说还不对还要去洗,洗完三遍以后就让在这个杯里头倒上水。当他们念完这个会供以后,一喝全都是酒的味道,说已经变成酒了。像具有如是般功德者以前是具有的,但现前这个时代并不具备这样的暖相,而行为当中完全颠倒而持的人比比皆是。所以,我们在座长时间居住的弟子们,应该要通达这个道理,以后我们在摄受各式各样弟子的时候,应该得这样。像刚到高原地方来的弟子们也要知道这一点,我们现前行持的善法是为了获得解脱,与解脱无关的事情还是少接触为妙。刚才也说过,你进入佛门完全只是为了凑个热闹,要不由于世间烦恼太重的缘故,让自己的心舒畅舒畅、放松放松,那你这时候就会是这样的,因为你所追求的目标并不是解脱。但若要是为了解脱,这些没有什么实际意义的事情,应该要注意一点。

  【行为上拥有能诛能起死回生等暖相。

  在行为上面拥有能诛能起死回生之暖相。历代高僧大德的瑜伽士都能做到这一点,但当前的瑜伽士具有如是般功德者又有多少呢?尤其是汉地的很多人,总觉得佛法很神秘,觉得藏传佛教中有各式各样的神秘行为。虽然我可能不懂这些道理,但可能就是这样,要知道与历代传承祖师的教言符合者就是真实的,与历代传承祖师的教言不符合者,那就是欺骗信众的恶知识。即便他头上戴着法轮,平常行持的好像与佛法相关的一些事情,但是要记住,不具备刚刚所传讲的这些暖相,是没有丝毫利益的。要记住这些道理,非常重要,因为颠倒而持的人可多得不得了,我想在你们的身边,乃至平常听闻当中也会有很多这样的事件。但要记住,我们是追求解脱者,不是为了追求世间的感情乃至走一个过程,应该要知道这些历代传承祖师的教言为妙。

  【如果没有懂得这一道理,没有了悟隐含的秘密,随意乱行隐蔽的密宗法,

  如果没有懂得这一道理,没有了悟隐含的密意,随意乱行隐蔽的密宗法。随便进入密宗之后,就按照生圆次第,尤其是圆满次第分为解脱方便道和他身方便道,行持他身方便道真的没有丝毫之利益,要记住。我们当今行持善法的目的是为了成办解脱,所以与解脱无关的事情还是最好远离,要记住。像出家人,我们现前持守戒律形成释迦牟尼佛的后一代弟子,那应该更加珍惜这个人身,应该更加珍惜这个戒律,所以绝不能以小小的烦恼,导致成严重的罪业,绝不能这样。出家本身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尤其相对汉族弟子来说更不容易,那我们现在具有行持善法的期间,怎么还会回头呢?有时候应该要观待一下自己的内心,必须时时要谨慎观察自己的行为,按照历代传承祖师的教言行持为妙。

  五明佛学院过来的弟子们当中已经学过三戒律,像别解脱戒方面已经学了不少,即便从汉地上来的这些出家人,往昔你们也学过别解脱方面的一些戒律,所以都必须要如是行持这些戒律。当今我们获得这样一次人身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在具备戒律的基础之上行持大乘法和密宗迅速成办解脱,才是最有把握的。若要是不守持戒律,连往生三善道的见地都不具有,获得解脱谈何容易。因此要记住,绝不能颠倒而持。

  【胡作非为,那只会成为恶魔、热札一类的众生,而别无出路。

  胡作非为,那只会形成恶魔、热札(就是罗刹的意思)一类的众生,而别无出路,最终绝对会形成这样的魔鬼。我们当今行持善法的目的不是为了这一点,所以必须要铭记心中。

  ⑤上下错谬而持

  【其五、上下错谬而持:在没有求得前行之前,就听讲正行,前行中共同外内前行本末倒置而受持。

  第五、上下错谬而持。在没有求得前行之前,就听讲正行。连前行都不懂,怎么能懂正行呢?前行中共同外、内前行不要颠倒持受,先修持共同再进入不共同。这两天在讲的过程当中,都在讲一个圆满次第道,先从什么法开始入手,无论是方便道还是智慧道,我们都按照历代传承祖师的法规而讲述一个圆满次第道。比如从通达方便之上,从共同外前行观人身难得、寿命无常开始入手,逐渐成办更圆满的方便道。在行持智慧当中,先从有相定——一切禅定之基础,开始入手,来成办更高的境界。要记住,这些过程都不能缺失。

  【要对治这种现象,必须如阶梯般由下至上循序渐进、有条不紊地受持圆满佛陀的正法。

  要对治这种现象,必须如阶梯般从下至上循序渐进、有条不紊地受持圆满佛陀的正法。要记住这个次第道,非常重要,绝不能像上面所说的上下错谬而持。这个我想大部分都知道,知道后自己平常在行持善法当中,必须要遵照这个教言而做,这才是对的。

  课后开示

  现前看见很多人都睡觉了,已经讲了那么长了,今天就讲这么多。本来想把下面的这个也讲完,那就明天再说了。

  刚刚所传讲的这些,都要铭记心中。这两天说过,我们现前在坐弟子手中每人都有一本书,给你们发书的缘故不是由于书太多发不出去,而是让你们拿到手以后回去可以多复习复习。常在亚青寺居住的弟子们天天都可以接受到导师的传讲,但你们很多在家居士想长时间居留高原是不可能的。当你们回到汉地的时候,可能一些对你有信心的居士们正等待着你,那时候你就要把在高原地方得到的一切教法赐予他们。但现前从细节的角度当中若不懂历代传承祖师的教言,等两天其他人有疑问问你时,你怎么去解释呢?不仅仅为了他人,在调伏自己的内心时,这些细节方面也不可缺失,即便我们在家居士们也要铭记心中。刚刚所传讲的这些道理非常重要。

  这次虽然你们从很远的地方到这儿,这两天也一直期盼着导师能不能针对各人的根机传讲。当然,有时候为了满足你的心愿,我说“你先这么求着,等两天我再针对你个人的根机再讲个法”,天哪!这两天所传讲的法难道不和你根机相应吗?这两天所讲解的法,真的,就像我刚才跟你们开玩笑般,由于我天天过星期天的原因没事找事,不可能的不可能的。所以这里头有很多需要我们了解的地方,不管是你自己现前修法,还有你身边很多亲朋好友,可能由于种种条件的限制不能到高原地方来求法,等你回到他们身边的时候,也可以讲解一些历代传承祖师的教言,我们应该要如是行持。现前可不能像往昔一般,听从一些汉地老年人的谣言,他人怎么说我们就跟随着他人走,那这种修法是永远不能成办解脱的。必须要遵照历代传承祖师的教言。从一般的角度当中说,我们绝不能依止一般的人而要依止法,绝不能忘失。

  今天就讲这么多,回去的时候多看一些。这两天我也给一些出家弟子说过,回家的时候至少得看四五遍,把当天所讲解的法即便不能一句一词都背诵下来,但是大概要了解今天所讲的主要道理,在心中应该有一定的印象才对。要不我们只是走个过程,那走到什么时候才算圆满呢?因此要记住这些。

  下面我们就开始做回向。愿现前所成办的一切善事和过去所成办过的一切善法,未来即将要成办的一切善事,与众生所造的有漏功德,和诸佛菩萨所造的无漏功德聚集一起,愿三界六趣一切众生均能证得圆满佛果,因此,我等大恩根本上师喇嘛仁波切与法王如意宝及历代高僧大德如何回向给众生,我即如是回向,并集体念诵回向文。

  来源:微信公号囊加花海

上一篇:前行备忘录7课2暇满难得

下一篇:前行备忘录8课1暇满难得

文章评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