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行备忘录11课1轮回过患
《前行备忘录》【第十一课/第一节】
顶礼三宝!愿充满虚空之际有情父母脱离六趣痛苦及痛苦之因,当证一切种智大觉果位,故听闻无上密法《前行备忘录》而发心。
共同要义
〖共同前行的重要性〗
这次我们所传讲的《前行备忘录》,前两天已经讲述了关于初次修法的一些方便,平常在修的过程当中,像前行之前行、入座前行和共同外前行都非常重要。
到今天为止,我们已经听闻了十几天的法,细致观待与我们平常所实修的成熟口诀法乃至上师瑜伽导修没有丝毫之区别。我们在讲解上师瑜伽与成熟口诀法的时候,都站在加行发心正行无所缘,结行回向三殊胜法当中而传讲一切法义,那么这两天所传讲的一切,也都可以归摄到我们平常所修学的法当中。也应该这样,要不把所听的法当作教法,所行持的善法当作是证法,而完全分开行持的话,那我们听闻教法就起不了切实之作用。教法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了达到教义,前面的教法当然不可缺少。这两天所传讲的前行之前行,入座前行中身要七支坐法、语要排除九节佛风、意要发菩提心,听起来非常简单,那么我们在行持这样善法的过程当中,着重讲解这些前行目的在何处呢?因为历代高僧大德曰:若想今生成办解脱必须要具备四个条件,第一、通达方便,当今我们在行持善法的过程当中,对通达方便行持得如何呢?先观待一下我们在修学的过程当中,第一前行之前行,做得有多好?第二、入座前行身要七支坐法、语要排除九节佛风、意要发菩提心,平常做得怎么样?前两天已经说过,显宗和密宗在修行方便之上密宗更为多,当今我们在行持善法的过程当中,必须要依靠修行方便多来迅速成办密宗之见解,所以像刚刚所传讲的前行之前行、入座前行、共同外前行等等绝不能轻视啊!
昨天所传讲的主要是共同外前行——观人身难得与寿命无常,当然往昔我们也并不是没听说过这些内容,即便没有进入佛门者,可能也会藉于一些已经进佛门者的传说懂一点点。但现前我们光凭文字上面的一些解释是远远不够的,原因是什么呢?因为共同前行乃成办解脱唯一不可缺少之基础。我等导师释迦牟尼佛能以六年苦行来成办解脱,就是由于具备共同前行的缘故。
还有一点需要了解的是,虽然我们当今所行持的法是一切乘法之顶点、诸法之精华,但有时候由于我们的根机与法不相应的缘故,所以迅速成办解脱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那么这时候该怎么办呢?就像刚刚所传讲的,像共同外前行乃至一切共同法必须要重视,要不在漫长的修行路途之上,信心和精进一直不退、转而增上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此共同前行非常重要。第一,要观想人身难得,很难遇到的善知识。我们当今已经遇到了很多善知识,尤其我等大恩根本上师喇嘛仁波切以及法王如意宝,这样的高僧大德我们已经遇到。第二,很难闻到正法,尤其是无上窍诀大圆满乃一切乘法之顶点、诸法之精华。前两天也传讲过密宗在整个世界当中也是少见的,当今我们已经遇到密宗,还能在众多高僧大德足下听闻众多密法之教言,这都是一些很幸运的事情。第三,若光能在导师面前听闻教法,不把自己的身心投入修法之中,那也无法调伏自己的烦恼,令功德增长。现前我们已经做到这一点,这么好的缘起不是人人都能具备,所以我们必须要珍惜这个人身。
观想人身难得的目的,就是让我们在漫长的修行过程中日日精进,所以共同外前行观人身难得非常重要。虽然我们当今已经获得难得的十八种珍宝人身,但是细致观待无常随时都会降临在我们身旁,因此绝不能把他当作是一个故事,乃至仅仅站在文字的角度当中稍许了解,这样都不圆满,还需要长时间观待无常。
从外器乃至内情当中一直都在传讲无常的道理,所以我们当今在行持一切善法之时,观想无常非常重要,天天都得观想。可能有时候会觉得,为什么天天讲解共同外前行呢?至于对于你需不需要观想,完全取决于你个人。比如说当今你在行持善法的时候时时都在精进,乃至信心日日增上,那就说明你已经把共同前行基础扎得非常坚固了,那么在你面前传讲共同前行乃至你把多余的时间也用来修学共同前行,可能意义也没有多大。当然,也不能完全排斥说没有意义,意义可能具有,对你来说前行的基础已经非常圆满了。但是细致观待,我们是否已经具备这样的条件,非常非常困难。即便我们现前对人身难得和寿命无常有所了解,但有时候由于业力习气沉重的缘故,仍旧好像是山外面的一件事情般,现前对自己没有丝毫之关系。这些都充分地说明了,我们对人身难得和寿命无常的理解,完全停顿在文字般若之上,还没有完全把他纳入到心相续当中去体会。因此以上所传讲的这些道理,作为通达方便之法,是我们今生成办解脱必不可少的法门。
成办解脱要具备四个条件,至于具清净之传承这一点,在亚青寺即使不做观想也可以。但是前面的通达方便乃至认识智慧之上,应该要细致一点。尤其在认识智慧之上,也就是所谓的禅定,但要记住的是,光凭禅定本身的见解去行持,让禅定迅速增长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必须要配合着修行方便多和行为无辛劳这两种方便作为成办这个见解的辅助,契合着这个见解来行持,才能让见解迅速增长。因此,这些道理都要铭记于心。
本日讲法要义
三、轮回过患
我们今天开始讲解四厌离法当中的第三个厌离,也就是观轮回过患。在《前行备忘录》当中对轮回过患的解释并不像《普贤上师言教》中的《前行引导文》讲得那么细致,若要细致观想轮回过患,我们需要阅读像《普贤上师言教》《菩提道次第广论》等前行方面的一些书籍,这个必不可少。
【轮回过患分为总体过患和具体过患两个部分。其中总体过患归纳为流转于什么地方、流转为什么众生、】
轮回过患分总体过患与具体过患,就是总说和支分两个部分。总体过患归纳为流转在什么地方,六道轮回就是所流转的地方,尤其要细致观待三恶趣。流转的是什么众生呢?当然是被业及烦恼束缚的众生,才是流转轮回之众生,具有业及烦恼者才会堕落到这样的地步。那么现前自观自心,平常内心当中被业及烦恼束缚得怎么样?若要是时时被业及烦恼束缚着的话,那还是与庸俗同道,未来的归宿仍旧是轮回。所以,时时要反观自己的内心。以上为流转为什么众生。
【在什么时间流转、】
在什么时间流转呢?因为当我们内心被贪嗔痴烦恼束缚的时候,当时就是漂泊轮回的时间,他没有什么可固定性,在束缚的当下轮回即在眼前。往昔我等大恩根本上师喇嘛仁波切的一位上师色拉阳智,于光明境界当中到了莲花生大师刹土,莲花生大师曰:“若要断绝轮回之过患,必须要断绝轮回之根本心识。”那现前反观自己的内心,我们是否已经断绝轮回,就看看是否断绝业及烦恼之根源,非常重要。平常自己的内心调伏怎么样,这方面都要细致一点,绝不能顺着一个过程走。
【以什么形式流转、】
以什么形式而流转呢?当然是一种痛苦的形式而流转。六道轮回当中各自有各自的痛苦。总说具有三根本之苦,比如说地狱、饿鬼和旁生一直都处在苦苦之中,前面的苦还没有消尽,后面的苦紧跟着呈现。即便在人间也有这样的现象,比如说前面母亲去世的这个痛苦还没有消尽,后面父亲跟随着消失。一个痛苦紧接着一个痛苦,这都是世上常见的事情。第二、变坏苦,前面是一种快乐,第二刹那可能就会变成痛苦。比如今天早上都在快乐之中,下午却来一些不如意的事情,导致成烦恼等等。在生活的整个过程当中,像刚刚所传讲的这两种苦,时时都会呈现,这就充分地说明了六道轮回都在三根本苦当中。现前为何要对轮回生起厌离心,原因就在于此。当今我们作为六道众生当中的具有智慧者,必须要认识到轮回之过患而追求涅槃,先要认识以上的两种轮回之苦。第三种是行苦,也就是说当我们自觉为一种快乐的时候,细致观待仍旧是一种痛苦之因。比如说在现世享尽一切世间福报的同时,细致观待当时口中说的、身所做的、心里所想的,完全与恶业乃至烦恼相契合,所以未来等待我们的即是痛苦。六道轮回都在痛苦之中,即便人天具有暂时之快乐,最终也是痛苦之处。
【以什么因流转、】
以什么因而流转的呢?就是现前的这种耽著和心念即是造成漂泊轮回之根,若要是说得再细致一点,十不善业即为漂泊轮回之根本。因此我们在行持善法当中,要时时观待自己的内心。
【以实例说明流转六个方面,通过观察、安住轮番的方式来修。】
以实例说明流转六个方面,上面已经说过。通过观察、安住轮番的方式来修行,像上面这些一方面去观,另一方面安住止观交修的方法长时间修学。
【所有世间俗人都是以快乐开幕,以痛苦告终。所有修行人都是以痛苦开头,以快乐结尾。】
所有世间俗人都是以快乐开幕,以痛苦告终。世间的人就是这样的,即便说前面是以一种快乐开幕,实际当中他的这种快乐也要付出很大的代价,在寻找暂时快乐的同时遭受极大的痛苦,结局就更不用谈了。因为前面所享受的一切快乐仍旧是未来遭受痛苦之因,所以最终以痛苦告终。所有修行人都是以痛苦开头,这个痛苦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一种苦行。因为凡夫习气烦恼沉重的缘故,当我们要完全断绝这个习气烦恼,乃至不能随其行走的时候,终究觉得是一门苦行。比如晚上想早点睡觉但不能睡,因为睡觉也要有个规律,并且只能睡几个小时,其余时间要好好精进修法,与我们平常想睡就睡的放逸行为相比,他是一门苦行。平常想做什么就做什么,现前就要开始取舍,恶行必须要禁止,乃至还要转为道用。从这个角度来说,他也是一门苦行之道。
那么开始以苦行来开幕,最终得到的是什么呢?终结的当然是快乐。为什么这么说呢?世间和出世间人的终极目标都是幸福和快乐,这一点之上是一致的。但是以世间人的眼光看得并不是很远,仅仅为了暂时的利益,所以仍旧在轮回中漂泊,当前自认为是一种快乐,但实际当中正在造痛苦之因。前面以快乐开幕,最终以痛苦告终。修学佛法的弟子,初次开始进入佛门的时候,必须遵照历代传承祖师的足迹。当今不信仰佛教的人,当看到一些诸佛菩萨的传记时,总觉得诸佛菩萨多苦啊,像我等导师释迦牟尼佛六年苦行当中,一年只尝一粒米、一滴水,是多么艰苦的一种行为。米拉日巴一生在山洞里打坐,四季当中都只能吃野菜度日,多苦啊!汉传和藏传历代高僧大德,一生当中独自进入茅棚及悠静之处精进修法,平常吃的也非常简单,穿着很破烂的一些衣裳,总觉得非常苦。是的,初次开始进入佛门时,绝不能随着自己的习气而飘动,他是一门苦行,因此我们可以说他以痛苦开幕。
但是由于时时调伏自己的内心,消除产生一切痛苦之根源业及烦恼,最终得到的当然是快乐。这就是世间和出世间两者不同的区别。虽然二者所追求的目标都是快乐,但世间人并不知道获得快乐的根源是什么,因此仅仅依靠现前所具备的智慧去追求这样的果位,即便暂时能满足,但最终趋向的还是痛苦。
作为一个修行者,初次进入佛门后想获得永恒不变的快乐,也就是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获得解脱,断绝掉痛苦,因此在成办的过程当中二者有很大的区别,修行者是以痛苦开头,以快乐结尾,因此时时要想到这一点。
有时候可能很多人觉得这个不值得,人活在世上时时都在痛苦之中,说是未来能获得快乐,那什么时候能实现呢?细致观待,即便在他人眼中是一门苦行,但对于修行者来说即是一种喜悦。如我等导师释迦牟尼佛六年苦行当中,我们觉得释迦牟尼佛非常苦,但在释迦牟尼佛心中会觉得苦吗?当然不会。那是什么一股力量呢?佛教当中具有很多把痛苦转变成快乐之方便,所以对于不懂佛法者只看表面,不看修行者内心的世界,所以终究是这样。米拉日巴一生在山洞中打坐,若要是不具备这些条件的话,米拉日巴内心当中真会有快乐吗?当然不,就是具备这些方便道的缘故,所以他的内心时时是快乐的。绝不能以一个凡夫的眼光去推测圣者的境界,这样永远得不到很好的结果。
这一点我想在座的弟子都知道,当今我们从高原地方的这个环境来说比到汉地恶劣很多,尤其是物质条件也比不上汉地,从多方面来说高原是一个苦行的地方。像有些人刚到高原时会觉得忍受不了,必须得回家,觉得这种生活非常艰苦。佛教当中有众多方便道,应时时应用以调伏自己的内心。在行持的过程当中,即便他人眼前看见的是一门痛苦,但在自己内心当中应该是喜悦。由于这个原因,我们可以长时间呆在这样的地方行持善法。前面好像全都是痛苦,后面才有一个快乐,但前面这个痛苦之相是来源于他眼当中,对于当时修学的弟子来说,我想可能不是一门痛苦。
【所以,只需要总体思维这样的轮回痛苦。然而,如果依此没有生起厌离心,就要进入具体思维六道各自痛苦的阶段。观想所有地狱三十八层铁室的情景,这以上是修法。】
所以,只需要总体思维这样的轮回痛苦。然而,如果依此没有生起厌离心,就要进入具体思维六道各自痛苦的阶段。就像前两天讲十八种珍宝人身般一一观想,观想所有地狱三十八层铁室的情景,这以上是修法。如是观想三恶趣乃至三善道具有的一切痛苦,如是观想就能生起厌离心。
【一般来说,地狱的住处、痛苦的分门别类不可思议,这一点要按照《正法念处经》中所说去了解。有关轮回过患和业因果中的这些内容,需要再三参看《百业经》、《贤愚经》、《正法念处经》、《富楼那传》来了悟。在思维千差万别痛苦的时候,不要像外面有一个人正被千刀万剐去看看热闹一样,而务必要观想自己身临其境,真正投生到那里真正在遭受痛苦。】
一般来说,地狱的住处、痛苦的分门别类不可思议,因为它里面的分类很多,这一点要按照《正法念处经》中所说去了解。有关轮回过患和业因果中的这些内容,需要再三参看《百业经》《贤愚经》《正法念处经》和《富楼那传》来了解,这些都是讲解因果道理的,我们必须要知道一些。什么样的因能得到什么样的果,像痛苦之因一定会遭受痛苦之果报,要知道这个过患。在思维千差万别痛苦的时候,不要像外面有一个人正被千刀万剐去看热闹一般。比如说一个人正在遭受痛苦,很多人就去观看这个人。我们现前在观想六道轮回之过患的时候,绝不能以我们的眼光去看他人的痛苦,应该把他所遭受的一切痛苦,观成自己正在承受着这样的痛苦。那是一种什么样感受呢?能否像现在一般具备有这么好的环境乃至这么好的心态等等?如是观想,务必要观想自己身临其境,我就是他,真正投生到那里,真正在遭受痛苦,应该如是观想为妙。要不很难生起厌离心,光看到他人遭受痛苦,很多人总觉得和自己没有什么关系,他人在遭受痛苦自己一样在享受快乐。因此想生起一个坚固的厌离心乃至出离心,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所以我们在观的过程当中,必须要把自己完全投入到这么一个景象当中去。
【观想的内容,第一是住所,第二是身体,第三是痛苦,第四是寿命,就依照观修闲暇时那样来观修。当这样静心思维时,心里觉得悲悲凄凄,万分伤感,那就是厌离心。生起了想从中解脱的心,那就是出离心。出离包括出离的果和出离的意乐,这里是指出离的意乐。】
观想的内容,第一是住所,第二是身体,第三是痛苦,第四是寿命,从四个角度去观察这个趣当中的痛苦,就依照观修闲暇时那样来观修。当这样静心思维的时候,心里觉得悲悲凄凄,非常凄凉,万分伤感,那就是厌离心。看到这些场景乃至把自己观想在这种场面里时,就会生起厌离心,生起了想从中解脱的心,那就是出离心。出离心包括出离心果和出离心的意乐,这里指的是出离心的意乐。要生起出离心应该要具备什么条件呢?当然要长时间观想轮回过患,非常重要啊!绝不能轻视。我们这两天传讲的是共同法,要想迅速成办解脱,必须对这个共同见解长时间如是观想为妙。这里头也说过出离心的果和出离心的意乐,意乐就是要从轮回过患开始入手,果位已经生起出离心,那时候就不用可谈了。
【转生到地狱的因,虽然总体来说是三毒引发的上品十不善业,但主要是嗔心驱使的杀生等业。】
转生到地狱之因,虽然总体来说是三毒引发的上品十不善业。从总体的角度来说,堕入地狱的因就是贪嗔痴烦恼而引发出的十不善业,所遭受痛苦的根源就是十不善业,但主要还是以嗔恨心驱使的杀生等业。现前反观自己,平常从事的杀生之业造了多少,若要是在具嗔恨心驱使的前提之下,做了很多伤害他人的一些行为,那未来投生的地方当然是地狱。因此现前反观自己的身心,看是否具备这方面过失的罪业,若具有的话应该当下做忏悔为妙,若不具有的话,应该把一切善法功德回向给众生;并且对现前遭受这样痛苦的众生,生起极大的慈悲心,还要度化这些众生证得佛果,救度众生的愿望绝不能舍弃。
【自相续从无始时以来积累下数不清的这样的业。对此,具足四种对治力进行忏悔、立誓从今以后哪怕是肉被揪成一块块而死,也绝不造这样的嗔业。】
自相续中从无始时以来积累下数不清的这样的业,若要是具有的话,现前就要开始做忏悔为妙。对此,具足四种对治力进行忏悔、立誓从今以后哪怕是肉被揪成一块块而死,也绝不造这样的嗔业。时时都得发誓啊!首先要忏悔无始时来至今在嗔恨心驱使下,对众生所造的一切伤害性行为,并且还要立誓从今以后纵遇命难自己也不造这样的恶业,时时得具备这样的对治力。
【对于转生在地狱的一切有情,要了知是母、念其恩德,萌生想要报恩的心念,但愿他们远离苦因及苦果。】
对于转生在地狱的一切有情,要了知都曾经做过我们的父母。前两天讲解发心的时候已经讲过,并且还要忆念这些母亲的恩德,当时作为这个母亲儿女的时候,这个母亲对自己的恩德有多么大,并且还要萌生想要报恩的心念,必须要生起这样的心念。因为当前诸多父母在遭受这样的痛苦,无始以来我等在作为他们儿女的时候,当时父母把最好的赐予给我等,最不好的留给自己,而遭受这些痛苦。现前轮到自己回报他们恩德的时候,那该怎么办呢?当今自己在众多高僧大德面前已经知道,父母心里想得到的就是永恒不变的快乐,但是由于业力沉重,表现的行为却与愿望背道而驰,当前自己作为儿女来圆满他们的心愿,因此行持善法消尽所有父母无始以来所造的一切罪业而成办佛的果位。平常行持善法当中要想到一切父母,救度众生的愿望绝不能断绝,但愿他们远离苦因及苦果。
【第二是发愿,如果他们远离苦因及苦果,那该多好!第三是立誓,我一定要使他们远离苦因及苦果。】
第二是发愿,如果他们远离苦因及苦果,那该多好啊!第三是立誓,我一定要使他们远离苦因及苦果,要立这个誓。因此,即便自己现前进入多么漫长的一个苦行,都要精进修持善法,因为自己是一切父母之怙主。往昔父母为了自己造了这么多的罪业,现前父母在遭受痛苦,那么自己就是他们唯一的怙主,自己来救度这些父母。因此发誓,自己必须要救度这些众生均能证得佛果。
【第四是祈祷,诚心诚意祈祷远离苦因及苦果无欺皈依处的三宝,我的老母有情正住在地狱,就在当下、迅速、在这个住处、在这坐垫上解脱,猛励祈祷三宝,念诵“奇哉三宝大悲尊……上师如来众生怙,精进救护众生事……”以及“勇士你具大悲力……”,遵照全知无垢光父子的观点而言,要间接对作意自私自利深恶痛绝。】
第四是祈祷,因为现前我等还不具备力量,因此诚心诚意地祈祷能远离苦因及苦果无欺皈依处三宝。当前我等虽然想到救度一切父母,但是由于个人的业力沉重的缘故,当下还不具备力量去救度这些众生,因此自己诚心祈祷三宝乃至一切诸佛菩萨来拯救这些众生。我的老母有情正住在地狱,就在当下、迅速、就在这个住处、在这个坐垫上解脱,猛烈祈祷三宝,并且念诵“奇哉三宝大悲尊……”这是前行仪轨当中的,“上师如来众生怙,精进救护众生事……”以及“勇士你具大悲力……”遵照全知无垢光尊者及智悲光尊者的观点而言,要间接对作意自私自利深恶痛绝。就是时时都要反观自己的内心,若要是有想独自获得涅槃自私心的时候,必须立即铲除,必须要断绝这个自私。按三士道而言,小士道、中士道和上士道,就是必须要断绝中士道这样的发心。
【关于六道其余的痛苦,也要通过细致入微地思维住所、身体、痛苦、寿量等而生起厌离心、出离心,忏悔、发誓、知母、念恩等观修方法,在所有引导中都是相同的。】
关于六道其余的痛苦,也要通过细致入微地思维住所、身体、痛苦、寿量等而生起厌离心、出离心,忏悔、发誓、知母、念恩等观想方法,在所有引导中都是相同的。前面只讲了地狱的观想,至于饿鬼道、旁生道、长寿天等,如同上面所讲解的八无暇般,一一做观想为妙。这以上讲解的是轮回过患,非常重要。
当今我们在行持一切善法的时候,能否迅速成办解脱,完全取决于什么呢?当然是出离心。若要是不具备出离心者,即便当前行持善法,在出离心不圆满的基础上行持远道、近道和捷径道都无济于事,所以出离心非常非常重要。以上称之为轮回过患。要记住啊!文字虽然少了一些,但是我们在行持善法乃至在成办解脱的整个路途之上,绝不能轻视,因为若没有轮回过患之观念以及生起出离心,那么即便行持什么样的善法,成办解脱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来源:微信公号囊加花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