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读万卷书 > 前行备忘

前行备忘录8课1暇满难得

创建日期:2021-12-31

  前行备忘录8课1暇满难得

  《前行备忘录》【第八课/第一节】

  顶礼三宝!愿充满虚空之际有情父母脱离六趣痛苦及痛苦之因,当证一切种智大觉果位,故听闻无上密法《前行备忘录》而发心。

  共同要义

  1.从三殊胜法切入讲述禅定

  我等历代传承祖师无垢光尊者曰:“加行发心正行无所缘,结行回向殊胜所摄持,此乃趋入解脱三要法。”因此,我们这两天所传讲的一切法,都没有离开过三殊胜法(即三清净法)。

  (1)加行发心

  第一、加行发心,在前面已讲了很多遍了。在讲解广大意乐之发心的时候,我们把发心总分为三种:恶念发心、无记之念发心和善念发心。恶念发心分为救畏之发心和善愿之发心。善念发心分为下士道、中士道和上士道之发心。我们在行持一切善法之时,初次是如何发心的呢?至于意乐发心的重要性,不仅仅在堪布昂琼传讲这个法义里,我等历代传承祖师无垢光尊者在《精要明镜》之中也讲得非常细致,“如今我等在具备这么好的缘起之下,切勿无义虚度人身,当作清净究竟意乐为妙”。所谓的这个意乐,还是讲解以发心为主。因此,不管在听法的时候,还是修法的时候,我们时时要以发心作为修法重点来行持善法为妙。

  (2)正行无所缘

  第二、正行无所缘。当今在座的弟子都在行持三摩地,从我们初次开始行持有相定、乃至无上窍诀大圆满、最终本来解脱,我们都根据个人对禅定见解的认识,行持着相应的法。总的来说,正行无所缘是非常重要的,能否迅速成办解脱,完全取决于正行无所缘。

  1)修行切忌高攀

  在初次开始行持三摩地的时候,我们应遵照我等历代传承祖师华智仁波切的教言行持。尊者在《三句精要》当中曰:“心在散乱时期,印证见解也不可了悟,因此首先要澄清粗大之妄念,从有相定开始入手。”我们也修了不少的有相定,有成熟口诀法的传统修法,按照上师瑜伽的修学方式,所缘的是上师的皈依境乃至念诵莲花生大师心咒之上,但是最终得到的意义是一致的。

  但有时候由于个人对见地认识不到的缘故,乃至我们平常习气烦恼沉重的原因,时时都有种高攀的现象,总觉得有相定和无相定是世间的禅定,自己作为修学无上窍诀大圆满弟子,乃至现前在汉地修学禅宗的弟子,总觉得自己必须要行持明心见性。但至于当我们的根机不够之时,即便行持如是之法也得不到切实之作用,这一点,我等历代传承祖师已讲过很多教言可为依据。如无垢光尊者在《精要明镜》中曰:“自心与法不能融契,则无法调顺烦恼怨敌。”也就是说自心与法不能相应,即便你所行持的法有多么高。我们把整个修行分为:远道法相乘、近道金刚乘和捷径之道光明大圆满。即使我们现前行持的就是捷径之道,也起不了很大的作用。汉传佛教的所有的信众都知道,往昔禅宗祖师达摩祖师初次到汉地的时候,当时也给汉传佛教的僧众传讲了禅宗最殊胜的法义,即三传承当中最殊胜的心印传承——讲经不用口,也不做表示。但是,虽然达摩祖师具备高尚的智慧,法也具足深奥法义,但由于弟子根机不够,最终仍旧没有得到丝毫之利益。

  当前世上也有众多导师,以心印传承乃至表示传承的方式印证见解,但根机与法不相应时,即便当时这位导师具有高尚之智慧,行持多么殊胜的法,若弟子的根机不够,也很难证悟到正行无所缘之见解。圆满正行无所缘哪!相似的无所缘,可能会得到一些。但是当前我们所追求的目标,不仅仅是不了义之禅定,而是为了了义之禅定。要行持这样殊胜的法义,必须遵照历代传承祖师的教言行持为妙,绝不能高攀。若要是高攀的话,即便表面当中行持善法,对内心起不了切实之作用。无垢光尊者曰:“自心与法不能融契,仅具道貌之相,则无实义可谈。”即便表面上做一个修法的形象,但是由于我们平常没有从事历代传承祖师教言的原因,因此无法证悟到历代传承祖师的密意。行持正行无所缘,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必须要遵照历代传承祖师的教言而行持。

  2)成办解脱四要义

  成办解脱,绝不能缺乏四种缘起。第一、通达方便;第二、认识智慧;第三、善巧运用;第四、具清净之传承。当前我们对于通达方便,如这两天所传讲的一切道理,是否已经铭记于心?平常行持一切善法之前,乃至行持善法之时,都能如是具备方便道而行持吗?若不具有的话,即便认识一些智慧,也起不了切实之作用,不能让智慧迅速成办了义之境界。

  3)世间和出世间禅定之辨析

  对于这一点,我们虽然已经行持了很多年的三摩地,但今天的禅定仍旧站在一种伺察意之上,意念造作。即便不是意念造作,也时时在寻找一种感觉的见解之上。但感觉并不代表是真正的见解。我们昨天在讲解外器成住坏空的时候,在坏与空期间,为什么三禅之下能消毁呢?就是针对当时禅定的过失而讲解的。这一点,昨天已经讲得非常细致了。我想平常你们在行持三摩地的时候,想知道自己现前的禅定能否被四大毁焚,那就看看是否具备初禅、二禅、三禅之过失,若具备的话,如同外器消失一般的内在禅定,还是会顺着它会变动。至于四禅称之为凡夫和圣者两地,是由于当时具备如是之见解。四禅以上不能毁灭的缘故是外器不能毁灭,说明第四禅定当中具备有什么样的禅定之功德,昨天不是已经讲得很细致了吗?所以,我们在行持三摩地时,必须时时要铭记这一点。

  当今我等大恩根本上师,为所有的弟子传讲着不同的教派,就像这两天传讲的是无垢光尊者的《如意宝藏论》,今天已经开始讲解外道教三百六十个门派的见、修、行、果。其中无垢光尊者也讲解,有些人认为在面对一个境的时候,看看自己的禅定是否停顿在外道教的禅定之上?我们不是都在说是自己是行持禅宗、净土宗、密宗、外三部(事部、行部、瑜伽部)、内三部(生、圆次第及无上窍诀大圆满),甚至心部、界部、窍诀部的吗?说起话来非常优美,但是看看自己的禅定,真正是无上窍诀大圆满的禅定吗?今天在传授的《如意宝藏论》过程当中,无垢光尊者讲解:“现前世上有者也受持这样的禅定,在面对一个境的时候,比如看着前面一朵花的时候,自然从内而显之明了,当时把心安住在平静状态之中。因为当时五根并没有遮止,眼前看见的境还存在,但是内而呈现的这个明了不做遮止,也不需要去执著他。因此,很多人把这种境界称之为禅定,如是修持即能解脱。”我们现前的禅定,是这样吗?当我们把心安住在平静状态之中的时候,眼前乃至耳前所听得见的一切东西都具有,但是内在呈现的明了不去遮止,也不去执著外面的景象,如是安住,他就叫禅定吗?若此为禅定,即为外道教三百六十个门派其中之一的禅定。外道教啊!连个内道教都不是。那我们行持禅定的时候,有没有这样的过失?在刚刚所传讲的这种明而不念之心识,既能有明,明什么呢?眼前看的境仍旧在眼前,但内在当中的明了还是存在的,但他是一种无念状态,因为他没有执著外面的景象,没有产生第六识耽著。在这个见解当中,无有因果等法,很多人都这么印证见解。在执受这种明了的状态当中,由于没有执著外面景象的缘故,在这个见解之上没有什么因果法,它也不会生什么因果法,因此如如而住即能解脱。现前我们有没有这样的禅定,若有这样禅定者,即为外道教。

  无垢光尊者在《如意宝藏论》当中,先讲解外道教的见解,后面再回遮外道教见解的一些过失。当今行持内道教见解的很多弟子们,也都如是在行持。那现前反观自己的禅定,平常是否如是行持禅定三摩地?若是的话,那只能说我们的禅定就是外道教。即便你所行持的法是远道法相乘、近道金刚乘、捷径之道光明大圆满,也无济于事。所以,在行持三摩地之上,应该都要细致一些,不要以自私的方式行持。因为很多人都认为,若能把心安住在平静状态当中,只要没有耽著与分别心,即为禅定。我们在讲解八识的时候,把八识分为有念和无念两种,有念不为禅定,难道无念即为禅定吗?里面含有很多很多深奥的密意,应该要知道这个密意。那么行持这样的禅定,我们在修学成熟口诀法乃至上师瑜伽导修的时候,都如同刚刚所传讲般,对于次第根机来说,初次印证见解没什么意义。因此,华智仁波切曰:“心在散乱时期,当下印证见解也不可了悟。”那怎么办呢?首先,必须要澄清粗大之妄念。因此,不得不先从有相定和无相定开始入手。

  至于初次开始修持有相定和无相定,总觉得它是世间禅定而搁置一旁者,要记住我们以后即便行持出世间的禅定,但主要还是在伺察意之上,无法从这个范畴之中超越。这一点往昔我们也举过例子,我等大恩根本上师喇嘛仁波切往昔有两个弟子,非常精进,四季都在幽静山林中闭关。据说有一位弟子说,他曾经在一位高僧大德面前得到过一次印证,并把当时印证的一句一词都铭记心中,平常在行持三摩地的时候,就把导师印证的一切词句反复在大脑当中出现,如是般行持。现前我们很多高攀的弟子,平常你在行持三摩地的时候,不就是这样吗?自己把心安住在平静状态之中,虽然当时已经抛弃有相定与无相定,但初次行持三摩地的时候,你还是有一个所缘的对境,为什么还要这样高攀呢?当你把心安住在平静状态之中的时候,平静状态就是你所缘的对境,仍旧没有离开过有相定。但是由于高攀的原因,他绝不会按照次第的方式行持,所以见解一直不增上的原因就在此上。我们可不能这样,禅定方面应该要细致一点。

  之前我给你们举过例子,我在汉地遇到这么一个弟子,他说他平常也修持禅定。因为我知道这位居士,并不像禅宗第六祖慧能大师般的根机,若是的话,现前他的见地也不会留在这么一个状态之上。那就说明他是次第根机,若是次第根基必须遵照历代传承祖师的教言而行持。当时我就问他:“你平常在行持三摩地的时候,所护持的对境是什么?”他说他不知道。当然,在没得到一位导师亲自开示之前,是不知道这个次第道。我们可以这样说,当前不管是在藏区、还是在汉地,行持三摩地的弟子比比皆是,但是真正能通达圆满次第道的人,如同昼天的星星般非常稀少。这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就是由于缺乏导师的原因。当时我问他:“你平常在行持三摩地的时候,所护持的对境是什么呢?”当时这位居士非常诚实,他说他真不知道,他只知道把心安住在平静状态之中。当前我们在座的居士乃至出家人,平常行持禅定的时候,我们的禅定也是平静之状态。那么现前需要了解的是,平静状态都有哪些分类。今天,上师也传讲了外道教三百六十个门派之见解。我们现前把平静之状态总分为外道教三百六十个平静之状态、世间禅定、四禅而支分的十七个平静之状态、无色界天四空处四个平静之状态、出世间九乘之地九个平静之状态。那么多个平静之状态当中,请问你现前所护持的平静之状态,到底是哪一个等持?哪一种传承呢?由于我们现前修所生慧妙力也好,通达一切理论的智慧还没有圆满,所以能精通所有的一切法义,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当然,很多人包括这位居士在内他也不懂。今天我讲解这件事情的目的在告诫大家,我们平常行持三摩地的时候,是否也是这样行持,把心安住在平静状态之中。所谓的平静之状态,可能就是过去的妄念不追随,未来的妄念不迎接,现前一切妄念当下放下。还有比这个更殊胜的平静之状态可言吗?我想大部分的平静状态,就是指这么一个状态,再有什么平静之状态?因为在这种状态当中,既没有分别又没有耽著,所以就认为它就是禅定。

  现前我们回忆下昨晚睡觉之前的状态,睡觉的时候,先把眼睛闭上。汉传佛教平常行持三摩地的时候已经形成惯性,都要把眼睛闭上开始入定。只是晚上睡觉时是躺着,禅定时是坐着,只在姿势上有区分。那么,第一、我们把眼睛闭上;第二、我们要把心安住在平静状态之中。虽然一个不懂佛法的人,他不知道什么叫平静状态,但他知道在睡眠之前绝不能多念,若妄想打得太多,很容易失眠。所以我们平常睡眠之前,第一要做的是把眼睛闭上、五根内收,然后心自然安住在平静之中、什么都不想。请问难道这就叫禅定吗?当时我们也什么都不想,过去的妄念不去追随,未来的妄念也不迎接,即便当下有些妄念也自然放下。难道其外还有一个平静之状态吗?若它为平静之状态,请问它就是禅定吗?若为禅定,那我们从小直到现前每天都不少于一座而修过来。当然时间有长短,有些睡眠好一点的,几秒钟的时间,有些睡眠不好的,可能几分钟乃至几十分钟的时间。但是它并不是禅定的表现为,当今我们仍旧漂泊在轮回之中。因为禅定能对治烦恼,但是它并没有形成对治法,反而令烦恼更加增上。

  那现前反观我们的内心,平常行持三摩地的时候,是否也就是把心安住在平静状态当中,说能安住多长时间就安住多长时间。有些由于情绪高涨的缘故,今天一座期间可能起心动念并不是很多,即便有些起心动念,也就当妄念一生起来的时候,能知道的心之上自然再安住,前念自然消失,又落到一种说不出来的状态之中。这就叫做解脱吗?若不具备出世间胜观禅定者,即便你在调顺烦恼的过程当中,有与解脱有所相似的这么一种调伏方便,但实际上这个就叫妄念之规律。当前念生起来的时候,后念转变成另一念,前念自然消失,这是第六识本身的规律,这并不叫做解脱。,由于我们在剖析调伏妄念的时候,掌握了这个规律,所以可以如是调伏调顺烦恼。但是他与直视调伏妄念当中的细直视,仍具有很远的一程路。但是现前很多人不喜欢修剖析调伏妄念,总觉得剖析调伏妄念是调顺一切烦恼之基础,所以自己还是行持像细直视调伏妄念,或者是安住调伏妄念的四大解脱——裸露解脱、自我解脱、显现解脱和本来解脱。但有时候,用意念造作的方式来树立一些本来解脱,这就叫做本来解脱如空室入盗。要记住,本来解脱如空室入盗他并不是意念造作,不要说刻意改造,连稍许改造之意念都已经消尽。华智仁波切在《三句精要》之中曰:“若能执受本体,妄念越粗大更形成解脱自性之功能。”由于密宗具备这个条件的缘故,所以他乃一切乘法之顶点、诸法之精华的原因就在此上。因此,我们在行持这些禅定的过程当中,都需要细致一点。

  当然,刚刚已经说过,外道教的禅定大概就是这么一种状态,但可能有些弟子的禅定仍旧停顿在这么一个状态之上,并且还觉得这个禅定非常殊胜。但要记住,这个禅定并不殊胜,因为它是外道教之禅定。所以说“法不依正法而行持,法反成为堕入三恶趣之因”,指的就是这一点。即便我们所行持的善法为无上窍诀大圆满,但是有些不懂的弟子,他的见解已堕入外道教三百六十个门派其中之一的禅定,乃至世间禅定等都有可能性。前两天我们不是说过吗?阿底峡尊者的一位修无上瑜伽部的弟子,当时阿底峡尊者在藏地,在光明境界发现他这个弟子的见解已堕入小乘之中。当时仲敦巴尊者问:“一个修无上瑜伽部的这么高法的弟子,见解怎么会堕入小乘之中呢?”阿底峡尊者曰:“若要是不会修行者,无上瑜伽部的法可能会让你堕入到地狱、饿鬼和旁生道当中,也可以让你捷径成佛,完全取决于你个人修行之上。”因此我等导师释迦牟尼佛曰:“自己是自己最好的老师,自己是自己的主宰。”所以,这方面都得细致一些,绝不能轻视。

  我们有时候讲解无上窍诀大圆满的功德,感觉好像一接触,所有的一切习气烦恼就都会消尽。有时候讲得有些细致的时候,又感觉自己好像连大圆满是什么都不懂一般。所以,我们从两个不同的角度当中,逐渐开始接触无上窍诀大圆满,大圆满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当然,刚刚在传讲乃至阐述这种禅定的时候,很多人会疑惑,那以后自己该怎么修学呢?当前自己的禅定,如同刚刚上师所印证的禅定般,和外道教三百六十个门派其中之一的禅定有所相似,那自己该怎么办呢?所以,成熟口诀法、初次所传讲的法乃至最终所印证的见解,必须要依教奉行。平常我们可以在众多导师面前求学禅定。

  在亚青寺懂汉语的导师也非常多,比如堪布丹秋堪布,平常也有很多弟子都在其面前求法,功德不可思议。虽然沟通方面也有些障碍,但是解释你们所提的问题,我想这个没有什么疑问。还有当曲活佛,现前也有很多弟子在这位导师面前求学禅定。还有慈诚嘉措活佛,现前也有很多汉族弟子,他可以说也是亚青寺具最大恩德的一位导师。今天上师在课堂上面,也在讲解慈诚嘉措活佛的功德。说前两年到台湾的时候,当时台湾的居士们也并不知道他,那天他就召集一批台湾的居士,讲了一些关于唯心和唯物两者区别。当时很多人都觉得能听得懂他的话,所以就问他的导师是谁,慈诚嘉措活佛说,他的导师是喇嘛仁波切,但现前离你们很远,你们若真正要见的话,第二天四点钟就来见他。第二天,据说台湾很多居士来见他的时候,慈诚嘉措就让自己的身体放射出无量的光,在光上面呈现出各式各样导师的形象,包括我等大恩根本上师。当时所有的居士一见到这个场面,说信心大得不得了。像这样的导师,上师天天都在授记功德不可思议,可以现量在众生的面前呈现各式各样的坛城为弟子们做印证。所以像具备如是功德能为汉族弟子传法的导师,可多得不得了。以前喇嘛仁波切也说过,像益呷活佛和曲扎活佛也可以作为汉族弟子的导师。所以,我们也可以在这些导师面前去听闻法。还有禅院的益西加措活佛等等,都能解释我们所问的一些法。尤其慈诚嘉措活佛,今天喇嘛仁波切也在说,不光是我们国内的汉语和藏语,即便国外很多国家的语言也通达,这些都是由于成就的一种表现。要不你们想想,一个人要学一个国家的语言需要多少年的时间,但突然能通达很多国家的语言,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哪!因此,我们可以在众多导师面前求学各式各样的法义,尤其是刚刚所传讲的这些禅定,必须要依止导师细致理解为妙。要不所谓的禅定,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哪!仅仅把心安住在无念的状态当中乃至清明之状态当中,就能圆满一切吗?不会的,非常难得到。

  所谓的平静之状态有很多种,若要是不知道自己所护持的平静之状态,是哪一种层次、哪一个传承,那如是行持者叫什么?叫盲修瞎练,没有丝毫之利益。所以,我们以后在修持成熟口诀法之上,应该要细致一点。在这些导师面前,必须要细致依止一些,目的就是为了让自己的见解增上,这是非常重要的。我这两天也在告诫你们,现前汉族弟子越来越多,虽然我在这边传一些法,在全国各地的一些老弟子,乃至五明佛学院及其他地方的一些弟子们,听说我在这边讲法,所以不停往这边赶。但是修成熟口诀法乃至一些其他的教法之上,我们不需要仅仅在一个导师面前求学。我每天可以抽出两三个小时为你们传讲,像《前行备忘录》这样深奥的法义,但平常修行禅定方面的一些理趣,我们可以在各个导师面前去求学。一方面可以培养自己的信心,另一方面也可以让自己的智慧迅速增长,所以绝不能轻视,绝不要自己把自己关在小屋子里头,说天天都在闭关。我等大恩上师喇嘛仁波切曰:“初行者修法并不重要,先要知道如何修法。”当你现前还没有圆满通达一切修法之理趣之前,闭关并不重要,先在各个导师面前去求学各式各样的教言。当然,我们在座的很多居士乃至出家人,在行持三摩地方面也有很好的弟子,但这种好并不是一种口中说他好,或者是他平常行持善法好,而是在执受禅定之上非常好,不管你从教法乃至证法多方面去问他,他都会答得一五一十。有这样的弟子吗?有的,非常好。

  当然,什么都不懂的弟子也不少。所以,这两天我们一直都在传讲,从觅心法开始,一直细致修法为妙。为什么这么传讲呢?说我等大恩根本上师喇嘛仁波切的上师昌根阿瑞,以前在他的叔叔“德钦活佛”的前世“卡逊穆”面前,得到过一次圆满成熟口诀法。但当他叔叔圆寂以后,他就开始操持圆寂之后的一些事情,就这样大概一年当中没修成什么法。当所有的事情处理完以后,再开始修定时,就怎么也静不下心。当时昌根阿瑞想:现前在多科下区,名声最大、修行最好是觉巴安吉。就跑到这位导师面前去问:“我以前在叔叔面前,虽然已经得到过一次成熟口诀法,但是由于在一年左右的时间里并没有修,所以今天一开始修法的时候,就无法安住在这样的境界之上,该怎么办呢?这位导师说:“还是要从觅心法开始修,这是历代传承祖师的遗教。”所以,作为后一代弟子,我们必须要遵照历代传承祖师的教言行持,要记住,这一点非常非常重要。那么现前我们都在行持觅心法,对觅心法的理解是否如同往昔所理解般,只是在内心之中走一个过程呢?若是那就说明,对你消尽烦恼,对真实禅定生起坚定之信解,可起不了切实之作用啊!华智仁波切说觅心法要达到“直视瞬间融空性,故勿多观之时也”,当时即便你想观想觅心法,也来不及,没有这个时间,当下融入到缘起性空乃至四空双运之见解之中。在没有达到这个见解之前,前面的这个过程绝不能轻视。

  我们今天为什么要着重讲解正行无缘法呢?原因是我们平常都在行持三摩地啊!虽然这两天我们在讲解《前行备忘录》,里面有很多我们需要知道的教义,但是有时候还要按照我们亚青寺讲法的规律,讲解一些关于实修乃至三摩地禅定方面的要义,没办法,因为这是我们这边的特点。所以,现前乃至以后行持禅定的时候,应该要谨慎一点。不是像我们平常所了解般,仅仅把心安住在无念状态当中,乃至眼前看的一切景象,只要对它没有产生分别念、没有耽著,即为出世间禅定,如是行持可以解脱。若行的话,外道教三百六十个门派也有如是般之禅定,他们也能解脱吗?若能解脱的话,我等导师释迦牟尼佛又立一个内道佛教有何意义呢?当然不是,两者之间有着很大的区别。现前我们不懂,这就充分地说明了,我们平常依止导师乃至抉择见解之上,可能有着很大的漏洞。那靠什么补正呢?就靠成熟口诀法和上师瑜伽导修来纠正,要除补这个漏洞。

  当前在汉地乃至高原地方,说自己是修学大圆满的弟子比比皆是,但众多修持大圆满者可能只是“口行”。什么叫“口行”呢?可能只是会念上师瑜伽、本尊、护法、烟供、会供等各式各样的仪轨,能从事密宗所谓的一些善法,就称之为大圆满弟子。有些认为自己现前所依循的是大圆满的教法与证法,平常在学大圆满的理论,也在行持大圆满相似之禅定,所以自己是大圆满弟子。刚刚已经说过,在行持正法的过程当中若不依教奉行,光凭把心安住在平静状态等一系列词句上,一点都沾不上大圆满的边,所以都要细致一点。有时候我们把他讲得非常简单,有时要把他讲得复杂一点,过于太简单的话,可能很多人都会放松,就是说越来越轻视这样的法,就觉得没什么不好修的。以前华智仁波切曾经问喇嘛龙多:“看到眼前的境,听到耳前的声音,只要不去执著的时候,即为禅定吗?”刚刚我们怎么讲解的,但从词句上面有着很大的区别。这两天又有些弟子在问我:“说因法相乘和密宗在传讲一些法的过程中,乃至像往昔有些高僧大德依止这样法时,他并不是特定像我们所讲解般,显宗必须需要三大阿僧祇劫,密宗必须是几天几个月几年就可以成就。”我们算是密宗的弟子吗?行持密宗法已经有多少年了?可能十多年的弟子都具有,为什么还没开悟呢?所以,密宗的法针对密宗的根机,可以在短短的时间当中成办解脱。但是密宗的法针对下等根机,可能不是这么短短的时间。显宗针对显宗的根机需要三大阿僧祇劫,但是显宗的法针对上等根机来行持的话,可能不一定需要这么长时间。所以,我们平常所传讲的叫什么?叫总括性,因为文字只能诠释他,并不是实相。所以前两天已经说过,仅仅依靠文字,即便是像黄教宗喀巴大师所传讲的《菩提道次第论》(分广、中、略三种),或者是萨迦派的《三现分》及《三续》,以及无上窍诀大圆满,乃至密法所讲解的三大休息等等,文字上面虽然非常殊胜,但是若不借助上师的窍诀,我们可以这样说,历代高僧没有一位是光凭文字成就的。禅宗第六祖慧能大师写的《六祖坛经》乃至今天已有千年了,这个书一直都存在,但是依书而成就者,又有多少呢?从慧能大师乃至今天这个书没有间断过,一直在汉地广传着,只要对《六祖坛经》具有信心者,即便现前很多人把他当作是一个物品购买,所以哪里都是《六祖坛经》。但是只是依靠《六祖坛经》,而不借助上师窍诀法证悟者,汉地有多少个人呢?我们这两天一直都在传讲,密法尤其是光明大圆满乃捷径之道,即便捷径之道当中的一些经典,也需要依靠借助上师的窍诀方能成就。所以说,文字只能代表一种诠释。比如说,像《前行备忘录》是针对哪种根机而宣说的呢?我们先分为三种根机——上、中、下三等,这位导师若要是针对中等的话,那下等和上等就会觉得这法不符合自己。这个很正常,因为这是针对中等根机而写的。现今所有的一切经文,我们都知道是针对哪种根机而写的吗?我们都不知道,因为我们不是作者,所以要借助上师窍诀的原因就在此上。因为很多很多的方便,我们仍旧是迷惑的,所以要知道这些道理。当然问这些问题的弟子,都具备有很好的智慧。

  我们下面还要讲解,闻法者的六度波罗蜜和传法者的六度波罗蜜。传法者的六度波罗蜜当中,弟子们在问什么法时,导师绝不能回避这个话题,必须一一回答,忍辱必须得这样,才是做导师的资格啊!现前很多人都说,我所依止的导师不敢去问,一旦要是问得太多,导师心里不高兴。那请问这位导师,怎么具备讲法者的六度波罗蜜呢?导师有导师的法规,闻法者有闻法者的法规,若这个因缘颠倒的话,成办解脱是绝不可能的。下面我们还会传讲着走。所以,以后不管你们站在哪一个立场之上,当我身体好的时候,当然这个还是有前提条件的,因为当我身体不好的时候,全都堆集在那边要回答很多问题,我累得答都答不出来,原因是说话太多的原故。以前还不知道什么叫伤元气,现前真正不仅仅知道,还能感受到什么叫伤元气。到后面的时候,这个大脑真的不能再动了,就是说完全不能再转了,下面想说的话就只凭以前的印象说了,让他在上面再做个解释就不会再动了,就已经累到这个地步。这可能也就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伤元气吧。平常有空乃至身体很好的时候,即便你们问什么样的问题,我都可以一五一十地回答,也必须要这样,因为这也是作为导师的法规。

  刚刚所讲解的正行无所缘非常重要,所以我们必须要接近各式各样的导师,来细致修学佛法。但我也给你们说过,这两天只要我身体少许好转,我可以把长时间在亚青寺居留的弟子们的成熟口诀法再看看,也可以。这两天有些弟子的也在看,但有些地方并不圆满,修是已经修完了,但是仍旧还是不懂。这是什么原因?可能只是走个过程而已,过程的修法对我们实际调整烦恼,起不了切实之作用。这方面我在课堂上面如是讲解的缘故,就要告诫你们:平常在行持成熟口诀法的时候,不管依止什么样的导师,自己必须要对自己要求高一点,不要仅仅为了走个过程。走过程的过失,这两天在传讲《前行备忘录》当中,一直在讲解它的这些过失,这一点我想大部分都已经知道了。今天就讲这么多。

  来源:微信公号囊加花海

上一篇:前行备忘录7课3暇满难得

下一篇:前行备忘录8课2暇满难得

文章评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