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读万卷书 > 教言宝藏

行为学-教言宝藏15课20-27

创建日期:2022-07-08

  行为学-教言宝藏15课20-27

  (二十)何时证得殊胜菩提心 无勤之中成办利他力

  【何时证得殊胜菩提心,无勤之中成办利他力

  菩提心分为愿菩提心和行菩提心两种。

  愿菩提心有两层含义,慈悲缘众生和智慧缘大觉。我们在发心的时候,通常会说“愿天下所有一切众生都能离苦得乐,证悟佛果”,前面“愿天下所有一切众生”是慈悲缘众生,后面“都能证悟佛的果位”,是智慧缘大觉。但仅仅有这样的发心还不够,还要思维自己怎么做才能让众生得到这样的果位呢?就要依靠现前从善来改变一切。三门行于善法就是行菩提心。

  一旦具有菩提心,就能没有勤作地成办利益众生的事业。

  (二十一)断证究竟上师身语意 与已身口意三若相融 魔障违缘障碍错谬等

  【断证究竟上师身语意,与己身口意三若相融,魔障违缘障碍错谬等

  “断证究竟”指上师的密意,诸佛菩萨的境界,也就是通常我们所说的心的本性。它具有什么功德呢?断,从小乘的角度来说,断人我和法我;缘觉宗来说,断十二缘起;唯识宗,断八识;中观,断四障;从密法的角度,断俱生无明和遍计无明。证,证得本体清净和自性清净。具备断证一切功德者为佛。所以,佛不是一种长相,而是一种境界。一旦证悟到佛的果位,一切魔障、违缘、障碍、错谬等,都会消融于法界之中。

  作为修行者,我们还需要了解什么是魔障?魔障总分为外魔、内魔和密魔三种。

  外魔通常指魔王波旬等一切魔鬼,给所有一切众生制造的一切违缘、障碍叫做魔障。魔障可以表现为身体不健康、内心烦恼沉重等一系列现象。好多弟子在修行期间都会面对这样那样的不如意,比如“我想好好修法,但家人不同意”,“我想好好修法,但身体一直都不舒服”,“我在修法期间昏沉太重”等等。总之,与正法相违的一切思想、行为和显现,都是魔障。遣除这种魔障的最佳方便是念诵仪轨。

  记得我开始修顿超的时候,有一天下午,上师亲自把我叫到身边说:“我们今天很幸运,可以修学无上窍诀大圆满顿超法。缘起殊胜的同时,魔也会制造更多的违缘。为了遣除外魔,每天要念诵一遍《心经回遮仪轨》、《意愿成就祈祷颂》和《莲师除障祈祷文》。”这些仪轨在《显密甘露心滴念诵集》中有收录,每天念诵一遍,可以遣除一切魔障。

  可能有些人会问:“难道除了这三个仪轨,其他仪轨就不能遣除外魔吗?”当然可以。但站在本传承的立场上,根据我等大恩根本上师喇嘛仁波切的法规,树立这样一个对治法。希望有《显密甘露心滴念诵集》的弟子们,把它作为每天的功课,不要间断念诵,可以遣除一切魔障。

  内魔指世间空行母,为了考验修法之者的功德能力,而呈现不同之相和觉受。好的相包括在你面前呈现文武坛城、诸佛菩萨的授记、五彩光等;坏的相包括在你面前出现魔的形象、或令人恐惧的一些相等。从感觉的角度当中,今天感觉非常高兴,明天又感觉贪嗔痴烦恼极其沉重等。所有这一切都来自于世间空行母的考验。

  如果你对外境产生执著:“啊!这么好的显现,我应该按这个去做。”第二天不知不觉中去寻找这些境界,说明你已经被魔束缚,就叫着魔,着的是内魔。对内魔的驱魔方式,就是“不执著”,无论显现好坏,都当做正常的显现去对治。

  平常我也遇到很多弟子,对我说:“上师,知道您无论讲什么法,都在告诫所有的弟子们不能执著,我也是一个非常不爱执著的人,但是我今天有一个问题想请教您:三年前我有一次看见了光,这说明了什么?”

  三年前的事情还挂在嘴边说,如果这都不是执著,那什么是执著呢?若你的感觉或看见的显现有实有的东西,我相信你会把它放在一个铁打的小匣子里,小匣子再套一个中匣子,中匣子再套一个大匣子……但是你抓不住这个东西,只能挂在嘴边,这难道不是执著吗?

  很多弟子可能都知道,如果跟我汇报感觉和显现,我可能不会赞叹,甚至会说:“你的眼睛还没有瞎,所以能看见这些相”,或者“你身上有觉知,说明你还没有变成植物人”。不了解我的弟子可能会想,导师怎么这么说话?但实际当中就是这样的,这些都是一种过程。

  就像你们今天从自己的家到我这里,路上会遇到各式各样的风景,无论是坏的风景还是好的风景,只要你停在这个地方,就成为不能到达终点的障碍。同样一个道理,在修行过程中,显现无论是好是坏,都是经历的风景,你可以欣赏,但千万不要执著。遣除内魔的方式,就是不执著。

  密魔是贪嗔痴烦恼,也称之为三毒,加上傲慢和嫉妒,就是五毒烦恼。对治烦恼的方式,我们天天都在讲解。总括而言,如今我们所行持的一切善法,都是为了对治五毒烦恼。说得再接近一些,修学上师瑜伽导修的弟子们,我们讲解的剖析调伏妄念、直视调伏妄念和安住调伏妄念,就是直接对治烦恼,也是对治密魔的一种方法。所以,平常的修行,就是在遣除一切魔障、违缘、障碍和错谬等。

  (二十二)种种劣缘亦未能阻碍

  【种种劣缘亦未能阻碍

  只要自己的身口意三门与上师的身语意三金刚融合在一起,即便出现什么违缘障碍,都不能真正阻碍我们。这就是告诫我们:平常在修上师瑜伽导修期间,时时要在境心分不开的状态中安住。

  刚开始入门的弟子,我还是建议要带着敬信,多看看《上师瑜伽导修文》。咱们这次见面,从总体的角度当中你们知道了修行的方向,但具体操作方式,仅凭这两天的讲法就够了吗?可能有些会想:“这两天讲得不少啊,昨天四个小时,今天可能也有四个小时,八个小时够长的了。”一点都不长。我在上师身边修上师瑜伽修了二十八年的时间,所以这一点时间真的不长。

  《上师瑜伽导修文》真的值得我们多去看看。除了《上师瑜伽导修文》,还有《如意宝藏——上师瑜伽之圆满引导》,上师瑜伽讲法光碟等,在通达如何修行之后再趋入修行,是最好的。

  现前从总体角度当中,我们有很多弟子在修法,但是为什么我们没有编一些小组,起一些名字?我想,修行是一个非常简单又很快乐的事情,如果因为这些导致不愉快甚至烦恼,就不值得了。但是学习的资料,我们都可以提供。目的只有一个,就是为了弟子们好好修法!

  (二十三)吾之爱子铭记于心中一

  【吾之爱子铭记于心中。

  这个教言虽然是上师赐予给当时的一位弟子,但上师视我们都是他的爱子,所以以此为缘,上师告诫我们所有的心子,要把上面所传讲的一切法义铭记心中。这些殊胜的法要是成办解脱唯一的条件,不播下这样的种子,永远成办不了解脱,呈现不了解脱的果实。

  这些教言从总体的角度当中,告诉我们如何修行。至于修行细节,我们有法本和光碟,希望大家抽时间多阅读,多听闻。有时候我想,即便我天天在一处讲解上师瑜伽,又能讲多少遍呢?一天、两天的讲法能起到多大的作用呢?但借助现代科技,我们现前有这么便捷的闻法条件,给我们提供修行的帮助,我觉得非常非常好。条件具备的前提下,唯一需要的就是弟子们的精进,所以真的不能太懈怠,还是要咬紧牙关,精进一些。如果能做得圆满一点,前面可能要吃一点苦,付出一些代价,但到后面就很简单。如果前面就这样浮皮潦草地走一个过场,后期永远达不到预期的效果,这就是我们当前修行最不足的地方。

  虽然我们现前生活在大城市中,衣食无忧,似乎没有太多的烦恼痛苦,但我们不会永远活在大城市里。别说大城市,可能连个小地方也去不了。最终尸体变成骨架,装进一个小匣子里埋在地下。这件事迟早会呈现在我们面前。因此还是多修修法,多可怜可怜自己。

  千万不要认为“反正是人都要死,就这样吧”。是的,当自己情绪飘动的时候,当无常没有呈现在面前的时候,我们可能什么都不在意,可能觉得自己很强悍、很伟大,但无常真正降临到身边的时候,你真的能坦然面对吗?不会的,不会的。当我们身边的亲朋好友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他的内心有多么痛苦!虽然他已口不能言,但他僵硬的身体还是向我们传递了他内心的极度痛苦。如果我们在值遇可以即生解脱的殊胜佛法后,还是像世间人一样,带着满肚子的痛苦离开这个世界,就真的太不值得了。

  往昔有一个人非常怕死。当时他也和我们一样,具备世间的一切条件,但就是怕死,怕得寝食难安。他昼思夜想,如何能让自己不死?甚至四处打听,寻找不死之法,也没有得到好的结论。当然,从古至今,唯有无死莲花生大师,在其传记中没有记载何时圆寂,因为心的本性本来超越时间与空间,哪来的生灭之显现呢?除了超越轮回的圣者,世间人没有一个不死者。当然他不懂得这些道理,多方咨询的结果,就是修一个本尊,请本尊授记死亡时间,提前做好准备。因为死是决定的,如果能预知时至,提前准备,就不会那么害怕了。他想,这是个办法。于是从那天开始修本尊。

  由于他修行非常精进,终于有一天,本尊呈现在他的面前说:“你需要我赐予什么?”他说:“我什么都不缺,就是怕死。你能不能提前告诉我死亡的时间,让我早作准备?”本尊说:“可以。”

  从那天起,他就不再修行,开始从事自己的事业。第二天,本尊呈现在他的面前说:“在你上面的那个村庄里死了一个人,比你还年轻。”他想,反正是他人在死,和我有什么关系?过了几天,本尊又呈现在他的面前说:“你们村庄死了一个人,跟你年龄相同。”他又不在乎。就这样授记了很多很多次。

  有一天,本尊呈现在他面前说:“再过三分种,你就得死了。”他一听不禁惊慌失措,心中焦躁,埋怨道:“你的慈悲心怎么这么小,我早就托付你,让你早点告诉我何时死亡,为什么只剩下三分钟,你才告诉我?我该怎么办呢?”本尊说:“不是我没有告诉你,从你托付我的第一天,我就一直在告诉你。别人在死,就是让你做准备,但你一点都不在意,我有什么办法呢?”

  如今末法时代,无常的显现随处可见——多少人在我们眼前一个接一个地离开,多少人在世界各个角落一个接一个地去世,这也是诸佛菩萨在授记我们:有一天我们也会像他们一样在这个世界消失,所以要早点做好准备,那时候,除了正法,谁都帮不了我们。

  (二十四)吾之爱子铭记于心中二

  我相信在座的有些弟子,已经经历过亲人去世的一幕。在那一时刻,即便你能陪伴在他身边,又能做什么呢?可能最多说一些安慰的话:“不要紧,现在科技这么发达,你又这么年轻,你的身体会好起来的。”但这一句话真能安慰一个即将逝去的生命吗?不会的,因为他早已知道自己活不了啦,我们的话对于他内心的凄凉和无助,没有丝毫助益。

  等到我们躺在最后的床上,等待最后时刻的来临,相信旁边的亲人也一样会安慰我们说:“不要紧,科技这么发达,我给你找这里最好的医生,买最好的药。”但能好吗?即便把当今世上最贵重的药品都放在我们面前,我们真就有救了吗?不可能,都得死,这是特定的事。这就告诫我们:无常是客观的定律,谁也改变不了,无论你相不相信,它一样在你面前生效。所以我们真的应该好好修法,做好准备,不要等到无常降临的时候,才开始想到要念这个、念那个,一切都迟了。

  面对无常的时候,每个人都很脆弱。今天回到家中,你闭上眼睛,独自一人在一个很小的空间中这样思维:今天我去医院,医生告诉我,我已经患上了绝症,可能明天就会去世。这时你的内心会有什么感觉?可能多数是恐惧,甚至不敢继续往下想,尤其是晚上独自一人在想的时候,很容易失眠。这充分说明你的修行还不够,还得继续修。

  世间所有的一切苦难,无论如何我们都能熬得过去,唯一熬不过去的只有死亡。虽然很多人有意无意当中会说:“反正就是短短几十秒的时间,我咬咬牙挺过去。”这真不是咬咬牙就能挺得过去的。请问,如果把手直接放在火上烧,你能咬咬牙坚持过去不痛吗?但相比死亡,把手烧坏还只是小菜一碟,因为最多就是皮肤烧伤、手指截肢,你还可以在世间生存,死亡却意味着你要放下世间的一切,从这里消失,再也不能回来。所以面对这一瞬间,恐怕不是那么好受的,还是面对现实吧。

  我有一次在温州遇到一位老人。他去检查身体的时候,医生说他已经患上癌症,可能将不久于人世。这个老人非常怕死,那段时间我正好在温州,所以每天早上不到六七点钟,他就从家里跑过来,坐在我的门外,午饭也是由家人送到这里。

  我看他每天都在门外,就问他说:“你有什么问题,进来问问吧。”他说:“我没有问题,在这里待着就可以了。”后来据他家人说,他父亲非常怕死,只有待在我门外的时候,心里没有那么大的恐惧感。后来我给他打打卦、念念经,让他平时多吃些甘露丸。可能他个人的修行也挺好的,病情并没有发展得很严重,第二年,他高兴地告诉我,他的病情已经开始恢复啦!讲解这个公案也是告诉大家,到了真正面对无常的时候,除了恐惧痛苦,真的没有什么。

  前一段时间,我们的一位居士在体检的时候,发现肝脏好像有个占位病变。如今世上,世人最怕的是什么呢?当然是癌症,只要发现身体脏器上有东西,都会不由自主地想到:“会不会是肿瘤?”

  如今肿瘤太多了。世人都在关注营养、健康,但营养有多么提高没有看到,倒是肿瘤发病率在不断攀升。特别是沿海一带,讲究营养,讲究鲜活,杀生多,杀业重,但真的没看见他们营养有多好,寿命有多长,接踵而来的,却是一个个肿瘤。

  这位居士和他的妻子一起到成都来见我,脸色非常不好看。他说:“上师,您看看,我还有多长时间?若真的没有多长时间,我想今天就出家。”他这样做的目的,无非是想延续自己的寿命。人到了这个地步,让他做什么,他都会去做。在死亡面前,我们就是这么脆弱。无论我们曾经多么伟大,曾经说过多少“不怕死”的豪言壮语,在面对死亡的时候,还是一样恐惧。因为曾经的我们,不是真的强大,而是业及烦恼太过沉重,没有想到自己有一天会真正面对这件事。后期我们打卦、念经,他的病情有所好转,再也不提出家了。

  人就是这样。当然,出不出家是另一回事,我讲解这个公案的主要目的,还是希望大家要多观想无常。只要想到无常,精进修法,我相信,今生快乐、临终自在、未来解脱是特定的。一旦我们实现了活在世上的最大愿望,还有什么不满足的呢?

  (二十五)超离心识光明大圆满 即是自心无改之本体 证得上师本尊无别时 万有轮涅诸法皆妙力

  【超离心识光明大圆满,即是自心无改之本体,证得上师本尊无别时,万有轮涅诸法皆妙力。

  这是讲解无上窍诀大圆满。在众多人面前,即便印证心的本体,可能起不了多大的作用,所以我不印证见解,但从逆缘的角度,给你们讲解一下禅定。

  记得我在汉地的时候,曾经见过一位修禅宗的出家师父。他一见我就说,他对禅宗明心见性很有了悟,也自认为他的见解是很对的。在我们探讨的过程中,我对这位师父说:“我们今天不谈顺缘,而谈逆缘。因为顺缘是否很正,完全取决于你是否已经摆脱了逆缘。如果没有摆脱逆缘,即便你认为自己的顺缘有多么清净,也完全不成立。”当我们从这个角度开始探讨,就发现他的禅定有很多漏洞。如是从逆缘讲解禅定,就是为了我们在座的弟子们都能知道,什么禅定是不对的。

  通常有些修行者会问:“在修行过程中,修到一定的时候,会进入到这样一种境界——眼不见境,耳不闻声,如如不动。这种状态是否叫做心的本性呢?”是的,这种状态只有修行者能够体会,平常人很难做到。在这种境界中,起心动念已经完全消尽,五根不起用,即便在他旁边放炮也无法影响他。但要记住,这是第八识阿赖耶识,还在识的范围当中,不是禅定。

  还有一种稍微粗糙一些的境界。五根已经开始起作用,眼可以看得见境,耳可以听得见声音,相对之下有明了,也有明空不二的感觉。但要记住的是,当时眼可以看得见相,但它并没有执著于某一个相,原因是什么呢?因为五根是平等的。比如很多修行禅定的人可能都有这种经历,安住时说什么都看不见,好像看得见;但到底看见什么了,又说不出来;说耳前什么都听不见,好像也听得见声音;但问听见什么声音,又不知道。这是禅定吗?当然不是,这是前五根识。

  我有时候会问修禅定的弟子们:“你在打坐的时候,面前的墙上可能挂着一个唐卡,也可能什么都没有,就是一面白色的墙,你能看得见墙吗?”弟子们可能不敢说看不见墙,因为五根遮止是第八识阿赖耶识,不是禅定,所以应该看得见。我再紧接着问:“你知道这是墙面吗?”如果知道,那就是第六识意识耽著,如果不知道,就是前五根识。到底是知道还是不知道?禅定是了了分明,是具有智慧的,既可以看得见,又能知道,这与第六识耽著和前五根识又不一样,到底是一种什么境界?这些都是修出来的。

  我以前给你们讲过这个例子。有一位非常虔诚的老居士,平常也在修禅定,当我问他修禅定所护持的对境是什么时,他说不知道,只是把心安住在平静状态之中。要知道,平静状态的适用范围太广了。外道教三百六十个门派,有三百六十个平静之状态;世间禅定讲解四禅八定,四禅而支分的十七天有十七个平静之状态,无色界天四空处有四个平静之状态;从小乘声闻直到密法之间,分为九乘次第,有九个平静之状态。我继续追问:“你所说的平静状态,是哪一种平静之状态?”这位老居士非常诚实,说不知道。在不知道的情况下修行,就像无的放矢,这种修法只能叫盲修瞎炼。

  我对老居士说:“我马上就要赶去机场,已经来不及给你讲很多法。我今天可能完全打破了你对禅定的认识,你现前已经完全不知道该怎么修。但我今天也给你赐予了一个智慧——知道自己以前的修法不对,以后必须遵照历代传承祖师的教言,依止一位好点的上师好好修行,再不能这样盲修瞎炼。”

  我知道前面在讲禅定的时候,可能也打破了好多人对禅定的理解,但更重要的是我赐予给你的智慧——这种禅定是不对的,你还得依止导师,深入闻思修行。这就是你今天听闻这句教言的收获。

  细致观待,如果一直沉溺于这种无念禅定之中,何时能有光明?色界一禅可以安住六千个大劫,无色界天可以安住八千个大劫,但最终不能成办解脱的最大原因,就是沉溺于无念状态当中。我们可不能学这个啊!所以,这些教言都值得我们多多阅读,多多思维,不能随顺自己的想法。

  (二十六)如是修行直至于命终 决定获得原始本性地 总之法与自心融一味 功德道验持续得增长 愿您长寿恒久住世间 心中所愿速疾得成办

  【如是修行直至于命终,决定获得原始本性地。

  上师告诫我们,从今天直到命终,都应该如理如法地修行。如果能坚持这样去做,即生成办解脱近在眼前。

  作为一个追求即生解脱的修行者,不要仅仅等待着“有一天突然得到解脱”。要知道,我们现前所做的一切,都是在调伏自己的身口意三门,都是在成办解脱。所以要时时观待自己的内心有多少改变,这一点非常重要。

  【总之法与自心融一味,功德道验持续得增长

  法与自心融为一体,一切功德也会越来越增上。

  如果法和自心不能融为一体,则如我等历代传承祖师无垢光尊者曰:“自心与法若未融契,仅具道貌之相,则无实义可谈。”仅仅在表面上做一个修法的形象,是没有什么利益的,所以时时要把法和自己的内心融为一体。无论是学习理论还是修行禅定,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对治自己的贪嗔痴烦恼,所以如法的修行必定配同着明显的感觉——贪嗔痴烦恼逐渐减少。

  【愿您长寿恒久住世间,心中所愿速疾得成办。

  这既是上师对这位弟子的祝愿文,也是对天下一切修行者的祝愿。只要按照导师所传讲的法去做,我们的寿命就会越来越长,一切疾病得以消尽,修行越来越增上。得到上师的祝愿,是多么幸运的一件事情!所以希望我们在座的弟子们,平常能多修一点法,多修一点法。

  今天我讲的这些道理,临时你可能不能体会,但是临终之前,我相信你能真正体会到导师传讲的这些法的真正用意。若仅仅听闻而没有付诸实修,对我们调伏内心、消尽痛苦、成办解脱没有切实之利益,不过是打发时间而已。但我想我们不需要打发时间,因为我们的生命太短暂了,如白驹过隙,转瞬间就从少年走到中年、老年,很快就要面对临终这件最恐怖、最痛苦的事,真的不需要打发时间,脚踏实地地修行才是要务。

  【此外无力广述,不具正法之老乞赐予娘拉之邬金仁珍矣!

  这部教言是上师赐予娘拉邬金仁珍这个弟子的。

  到这里,上师的这部教言就讲完了。我已经尽我自己的智慧,把这些做了一些解释,当然在见地方面,我没有做很深的印证,因为如果印证过早、过高,尤其在我们见地还跟不上的情况下,很容易形成伺察意之见解,这样对修行又形成一种障碍,所以还是要一步一步来。

  (二十七)课后嘱托

  如今交通这么发达,想拜见导师,是很容易的,但能否与导师天天见面,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遵照导师的教言好好修行。我等导师释迦牟尼佛曾经说过:“我为汝说解脱法,当知解脱随自转。”我把我该讲的法已经赐予给你们了,能否遵照这些教言去做,就靠你们自己了。

  从人身难得和寿命无常的角度去观待,修行是必做不可的事情。往昔我们不懂这些道理,所以一直沉溺于轮回,感受无量痛苦。现前我们的内心已经有一点觉醒,知道修行的重要性,此时更应该多观想人身难得与寿命无常。尤其是《普贤上师言教》、《前行备忘灵》、《圣者言教》这些前行方面的殊胜教言,有条件可以各请一本,放在身边随时翻阅。当对修法的兴趣不很强烈,甚至产生一些懈怠的时候,多想想共同法——人身难得与寿命无常,针对自己的感觉而树立不同的对治法,这是最善巧的。

  寿命无常是客观的定律,无论相不相信,它都会呈现。如今不信仰佛法的人比比皆是,但并没有看到一个由于不信仰而常住于世的人。相反,由于对无常没有认识,对死亡没有准备,世人都是带着满肚子的痛苦与凄凉离开这个世界。我们提前学习的目的,就是为了改变这种状态,一旦死亡降临,能够坦然面对。两者之间的区别就在此上。

  另一方面,我们的修行要体现在自己的三门。从进入佛门直至今天,相信我们都从事过很多善行。但作为一个真正的修行者,想到善行的时候,不要仅仅想到“什么寺院是我出资修的,什么塔是我出资建的,什么佛像是我家出资雕的,什么经书是我抄的”等等。如果这些善行对自心没有丝毫之改变,我们只能说:“你以上从事的一切,无功德。”所以还是要多观待自己的内心。只要我们的内心逐渐改善,逐渐与佛法教理相契合,那么我们离西方极乐世界也就越来越近。

  惠能大师曾经说过:“一心向善者,西方极乐世界即在眼前。”清净刹土在于内心而非外境,所以我们不需要到普陀山去见观世音菩萨,不需要到五台山去见文殊菩萨,文殊菩萨和观世音菩萨就在调心之中。西方极乐世界的阿弥陀佛,也在我们的清净心之中。因此只要调伏自己的内心,清净之相就会呈现在我们的眼前,所以希望在座的弟子们,要时时观待自己的内心。

  这样说并非意味着我们从此以后就变成一个孤独的人,什么都不做,哪里都不去,而是要把真实的功德安立在内心。做的过程当中,当然还需要很多方便,比如,我们座上讲解上师瑜伽导修的重要性,因为它是百部归一名的法,是窍诀。但是也不能因为上师瑜伽导修万法摄一,就排斥其他的方便,说“不需要修本尊、不需要供护法、不需要念诵心咒……”当然,在修这些法的时候我们还要知道,不是由于上师瑜伽不圆满,需要靠其他的法才能圆满。上师瑜伽本来是圆满的,作为修行者,为了让自己的内心更加自在,让这个最根本、最圆满的法更快地成熟,所以需要多修修法。如果带着这样的心态,无论修学多少法,对你而言,都不会变成压力。

  作为在家居士,虽然我们是一个修行者,但还是尽可能与家人和谐相处,不要太一根筋。可能有些人会想,我等导师释迦牟尼佛不是一根筋地不顾自己父亲的反对,而出家修行了吗?我为什么不可以?因为他有这个福报。在山上打坐苦修期间,他的父亲乃至所有人怎么指责他,永远不会飘动他的心。你做得到吗?在我们做不到的时候,还是量力而行,不要因为其他一些事情,导致自己内心更多烦恼。

  修行当然不能放弃,这是我们今生必办的事情,但与人相处,还是善巧一点为好。总之,希望大家多多阅读上师的教言,尽可能抽出时间多修修法。

  来源:柯日密咒洲网站

上一篇:行为学-教言宝藏15课12-19

下一篇:行为学-教言宝藏16课1-10

文章评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