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行备忘录19课2慈悲喜无量心
《前行备忘录》【第十九课/第二节】
③报恩
【现在想到母亲的恩德以后就要报答恩德,心里思维:母亲到底有什么所求、想要什么呢?其实她所求的、想要的无非就是快乐,衣裳、食品、住宅、卧具等等今生今世的快乐一直到善趣天、人的一切安乐,甚至晒一天热乎乎的太阳,喝一碗香喷喷的茶,诸如此类的快乐她都想求得,而不愿意受苦。】
现在想到母亲的恩德以后就要报答恩德,心里思维:母亲到底有什么所求、想要什么呢?其实她所求的、想要的无非就是快乐,衣裳、食品、住宅、卧具等等今生今世的快乐,一直到善趣天、人的一切安乐,甚至晒一天热乎乎的太阳,喝一碗香喷喷的茶,诸如此类的快乐她都想求得,而不愿意受苦。这是一切母亲的愿望,就如同我们现前的愿望一般。现前我们作为她的儿女,要实现她的愿望,所以这个无量心是不可缺少的,绝不能变成一种偏袒之心。历代高僧大德曰:若要是不具备四无量心,即便你现前行持的善法有多么大,仍旧还是有限制的。依靠限制性的力量,无法消尽无始时来至今所造的一切罪业,即便能消尽,也需要等待着很长时间,为了在短短的时间当中断绝一切烦恼,四无量心不可缺少。若要是具备无量之心,即便我们行持的善法有局限性,但前面具有殊胜方便道的缘故,具有局限性的善法均变成无量之功德,发菩提心非常非常重要。
【可是,她却不具有信心、出离心、菩提心这些安乐的因以及增上生人天之乐直至佛果的大乐,】
可是,她却不具备信心、出离心、菩提心这些安乐之因,以及增上生人天之乐乃至佛果的大乐。因为若不具备信心、出离心、菩提心的话,即便内心当中渴求大乐,但永远得不到这样的果位。因此,为了满足一切父母的心愿,我们现前要从事出世间的快乐之因,从出离心、菩提心和信心的立场之中成办解脱,并令三界六趣一切众生均能圆满心愿,获得永恒不变的快乐——西方极乐世界。
【而接连不断造作苦因,以不具乐因及乐果的深恩母亲作为所缘境,心里想:但愿这位母亲现世及生生世世,具足珍贵的信心、出离心、菩提心——安乐因;如果母亲能具足珍贵的信心、出离心、菩提心——安乐因,那该多好;我一定要使母亲具足珍贵的信心、出离心、菩提心——安乐因。为了使母亲具足安乐因而虔诚祈祷三宝。】
而接连不断地造作苦因,他们就不懂这些,并且还会不间断地造很多苦因,就是贪嗔痴等一系列烦恼。以不具乐因及乐果的深恩母亲作为所缘境,心里想:但愿这位母亲现世及生生世世,具足珍贵的信心、出离心、菩提心——安乐因;如果母亲能具足珍贵的信心、出离心、菩提心——安乐因,那该多好。就像上面所讲解的四种相联,前面是发愿,后面是希求心,我一定要使母亲具足珍贵的信心、出离心、菩提心等安乐因为立誓,为了使母亲具足安乐因而虔诚祈祷三宝。
【但愿母亲具足增上生人天果报直至圆满佛果之间的安乐果;如果母亲能具足增上生人天果报直至圆满佛果之间的安乐果,那该多好;我一定要使母亲具足增上生人天果报直至圆满佛果之间的安乐果;为了使母亲具足安乐果而虔诚祈祷三宝,念诵“奇哉三宝大悲尊……上师如来众生怙……勇士您具悲心力……”。】
但愿母亲具足增上生人天果报直至圆满佛果之间的安乐果;如果母亲能具足增上生人天果报直至圆满佛果之间的安乐果,那该多好;(就像上面所讲解的四种相联)我一定要使母亲具足增上生人天果报,乃至圆满佛果之间的安乐果;为了使母亲具足安乐果而虔诚祈祷三宝,念诵“奇哉三宝大悲尊……上师如来众生怙……勇士您具悲心力……”。
(2)慈等持
【当心里稍有安乐之感的时候,不遮止分别念也不跟随它,心悠然安住。】
当心里稍有安乐之感的时候,不遮止分别念也不跟随它,心悠然安住。就像上面所讲解的,修慈等持的时候,前面觉得有一些疲惫的时候,后面就把心自然安住在平静状态之中,这时候的平静状态根据当时修学的禅定为标准。总的来说,止观交修是非常重要的,我们也可把它称为剖析调伏妄念。
【相信因果的诚挚信心是善趣的因,出离心是解脱的因,菩提心是圆满佛陀的因。】
相信因果的诚挚信心是善趣的因,出离心是解脱的因,菩提心是圆满佛陀之因。我们平常在行持一切善法当中,时时要观待是否具备这三者,应该要知道这些道理。
【以上从知母一直到希望他们具足乐因及乐果之间,是观察修;不遮止分别念也不跟随它,心悠然安住,是慈等持。】
以上从知母一直到希望他们具足乐因及乐果之间,是观察修;不遮止分别念也不跟随它,心悠然安住,是慈等持。
(3)座下护持
【在所有座间阶段,需要奉行一切仁慈的身业和语业,心业就是怀有“必须成办一切老母暂时和究竟的一切安乐”的心念。】
在所有座间阶段,需要奉行一切仁慈的身业和语业,意业就是怀有“必须成办一切老母暂时和究竟一切安乐”的心念,我们时时都要铭记心中,从早上开始直到晚上睡觉之前,时时都要有这样的心念为妙。时时要想到,我现前所成办的一切善行,是为了一切父母暂时与究竟安乐,应该具有如是心念为妙。何时离开这种心念的时候,即便你所行持的是大圆满法,但形成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之因是很困难的。前两天说过,若要是仅仅站在恶念发心、无记之念发心,以及善念发心当中的小士道和中士道之上,即便所修学的法是无上窍诀大圆满,也无济于事,最终只能得到世间福报,非成为解脱之因。这就充分地告诉我们,前面的基础非常重要。
【具体来说,我们对于父亲叔伯等长辈,包括家畜在内,要慈爱有加,断除殴打等行为。】
具体来说,我们对于父亲叔伯等长辈,包括家畜在内,要慈爱有加,断除殴打等行为。由于长时间如是观想慈无量心的缘故,那么现前在身口意三门当中就要体现它的功德,在面对家人、道友以及亲朋时,若还有殴打等行为,说明你并不具备慈心。具有慈心者,不仅仅只在内心当中如是观想,行为当中也应该做到这一点,要不光在心中观想,行为仍旧与往昔相同,那只能说与庸俗同道,心中所想的完全是一种狂言,心里所想的和行为时时交融到一起为妙。
【语言上杜绝口出粗语和刺耳的话,心里想到凡是众生所求的暂时究竟的一切安乐,只要能办一定要成办。】
比如现前一些在家居士,由于长时间修持慈心的缘故,在面对家人的时候是否能这样,从身的角度当中令他人起烦恼的一切行为,都是不具慈心的表现,即便心中这么想都是不切实际的。言语上杜绝口出粗语和刺耳的话,面对家人、同事、金刚道友时若要是带着粗语,只能说明我们的慈心只不过是一种名言而已,实际当中并不具备。心里想到凡是众生所求暂时、究竟一切安乐,只要能办的一定要成办。由于我们长时间修学四无量心的缘故,在平常行为当中也有所改变。当前在座的很多弟子都在修学无上窍诀大圆满,在行持这些善法过程当中都自认为禅定不错,那么请问在身口意三门当中有多么大的改变是否与往昔相似,若相似的话,只能说明即便你行持多么深奥的法,但是实际当中并没有形成对治法,没有什么意义。所以天天都在传讲,了知自己的禅定高低,反观自己身口意三门即知。
当今这个时代,自称为成就者彼彼皆是,是否为成就者观待他的三门即知。开悟之后,他的烦恼是否逐渐减少?即便口里说出来的词句多么美妙,仅仅依靠这些不切实际,应该从三门当中烦恼是否减少,来树立内在的禅定高低。所以,有时候我们探讨禅定的时候,先把禅定搁置一旁,禅定功德的大小先从身口意三门的改变来论,身改变有多么大,语改变有多么大,心改变有多么大,若要是身口意三门仍旧与往昔相似,即便说自己禅定很高,那请问,你的这个禅定和身口意三门是衔连的还是分开的?若要是衔连的话,你的身口意三门有所改变才对啊!若是分开的话,那就说明禅定就是禅定,烦恼即为烦恼,有两个分开的你,一个是烦恼的你,一个是涅槃的你,这不现实啊!所以都要铭记心中,修学哪一个法,都要时时观待自己的身口意三门才是最重要的。
(4)无缘慈心
【无缘的慈心,就是引生三轮现而无自性的定解。】
无缘的慈心,就是引生三轮现而无自性的定解。起慈心的对境、慈悲的法及起慈心者称为三轮,显而无自性的定解,称之为无缘之慈心。显而无自性的定解,我们去年在讲《上师瑜伽导修》的时候出过一个题:“说信心乃成办解脱唯一不可缺少之方便,乃历代传承祖师所共许,那么在修定的时候能执者亦不成立,那信心又如何树立呢?”当时我们站在信心的立场之中讲解,无缘之信心和所缘之信心两者的区别。从慈心的立场之中讲解,支分为所缘之慈心和无缘之慈心两种。若要是不懂无缘之慈心者,说明你对禅定一点都不精通,若要是不懂前面所缘慈心的话,那这就没的说。
4、修悲无量心
(1)止观交修
①知母
【修悲无量心:按照华智仁波切和阿底峡尊者的观点,从自己的亲生母亲开始观修。如果依照持明无畏洲的意趣,那就观想羊只等待宰的众生,或生病的患者或是痛苦者,把他当成自己或者自己的母亲来观修。不管按照哪种方式修都可以。就初学者从自己的亲生母亲开始观修而言,把母亲的身体了然观在自己的前面。首先知母,她不只是一次而是许许多多次当过自己的母亲,】
修悲无量心:按照华智仁波切和阿底峡尊者的观点,从自已的亲生母亲开始观修。如果依照持明无畏洲(无垢光尊者的弟子)的意趣,就观想一只等待着宰割的羊或者是要死的一位众生,或者是一名具有痛苦的患者,把他当成自己的母亲来观修。不管按照哪种方式都可以。在修悲无量心的时候应该如是观想。就初学者从自己的亲生母亲开始观修而言,把母亲的身体了然观在自己的前面。首先知母她不只是一次而是许许多多次当过自己的母亲。
②念恩
【对我有生身、赐命之恩……而且,给予我财产:深情的母亲含辛茹苦,历经万难,不分昼夜(白天当哨兵,晚上当巡逻)抚养呵护……教世间知识:我不会说话母亲教我说,不会走路教我走,不会吃饭教我吃,不会穿衣教我穿。从我孩提时代、少年时代、青春美满……凡是她会的懂的都通通教给我。】
对我有生身、赐命之恩……而且,给予我财产,深情的母亲含辛茹苦,历经万难,不分昼夜(就如同白天当哨兵,晚上巡逻一般)抚养呵护着我……教世间知识,就如同上面所传讲般一一作观想,我不会说话母亲教我说,不会走路母亲教我怎么走,不会吃饭教我吃饭,不会穿衣服教我穿衣服。从我孩提时代、少年时代、青春美满……凡是她会的懂的都通通教给我,就像上面所传讲一模一样,如是作观想。省略号的意思是:前面在讲舍无量心的时候,已经把这方面的观修方法讲得非常细致了,所以如是作观修为妙,分为座上和座下两种观修方法。要记住,这两天我们所传讲的四无量心它不仅仅是一个知识,而是必修的一个法,若要是不具备这些道理,仅仅走一个过程,很难生起菩提心哪!
③报恩
【从佛法方面来说,难得的暇满人身也是母亲所生……生起想要报恩的渴望,】
从佛法方面来说,难得的暇满人身也是母亲所生……生起想要报恩的渴望
第一、思维母亲无知造业而生悲心
【对我恩重如山的母亲有什么所求、她想要什么呢?她所求的想要的无非是快乐,可是她却不知道修行快乐的因——信心、出离心、菩提心,也没有宣说的善知识,即便是有一位法师,可她也不会依照其言教修行,而把快乐之因的一切善法视为不共戴天的敌人一般摧毁无余。正如《入行论》中所说:“愚人虽求乐,毁乐如灭仇。”尽管她不想受苦,但是却糊里糊涂地造痛苦之因的不善法。如云:“众生欲除苦,反行痛苦因。”】
对我恩重如山的母亲有什么所求、她想要什么呢?她所求的想要的无非是快乐,可是她却不知道修行快乐的因——信心、出离心和菩提心,也没有宣说的善知识,即便有一位法师,可她也不知依照其言教修行,即便有人告诉她该这样修行,她也不会听从这个教言,也不会遵照这个言教而修行,而把快乐之因的一切善法视为不共戴天的敌人一般摧毁无余。当今我们如是做观想的时候就能知道,现前所有的众生,在提到做善法的时候就如同见到毒物一般,这都充分地说明了,他内心的世界被贪嗔痴烦恼束缚的缘故,我们应该对他生起更加强烈的慈悲心为妙。正如《入行论》当中所说:“愚人虽求乐 毁乐如灭仇。”尽管她不想受苦,但是却糊里糊涂地造痛苦之因,以贪嗔痴等烦恼造作世间八法,如云:“众生欲除苦,反行痛苦因。”
有时候我们观待于母亲之上,有时候可以观待在自己的身心之中。我们平常一心向往的就是永恒不变的快乐,但由于烦恼习气沉重的原因,仍旧跟顺着烦恼飘动,所以应该要提起正念,当内心趋向于烦恼的时候,应该要立即铲除为妙,要不行为与愿望完全会背道而驰,心里想的是快乐,行为当中却在造痛苦之因。
【不愿意感受三有三界轮回的一切痛苦,甚至微微火星落在身体上或者扎小小刺儿之类微不足道的痛苦也不想遭受,】
不愿意感受三有三界轮回的一切痛苦,甚至微微火星落在身体上或者是扎小小刺儿之类微不足道的痛苦也不想遭受,不要说是很大的痛苦。这两种例子般的痛苦都不想遭受,那大的痛苦就更不用谈了。同样的道理,当前行持善法目的是为了追求永恒不变的快乐,但由于习气飘动的缘故,实际行为与心里所想往往会背道而驰,应该要时时提起正念为妙。有时候还要观待一下无常,因为我现前并不能这样一直行走下去,若要是可以长时间居留在世上,即便这两天进入恶道,我还有纠正的时间,但是无常何时降临,我们谁都不知道,今天在世上,明天在不在都很难说,即便长些时间,也是稍许几年。到达这一时刻时,我们都要从人间消失,这是谁也逃脱不了的一个事实。等到达这一时刻,即便想再好好修法,阎王爷绝不会给我们多余的时间,现前是不早不迟的时候,绝不能再如是漂泊着、放逸着,应该更加精进修法为妙。
【可是却屡屡造作痛苦的因不善业,身体所行是不善业,口里所说是不善业,心里所想是不善业,】
可是却屡屡造作痛苦的因不善业,身体所行的是不善业,口里所说的是不善业,心里所想的是不善业,三界六趣一切父母平常所行持就是这样的。现前观待一下我们自己,是否也具有刚刚所讲解的这些过失,若具有的话,现前必须铲除,不能再继续下去,我们已经没有时间再这样漂泊下去了。现前具备有这么好的缘起之下,我们再不能继续这样飘动下去,因为这样飘动下去,当我们的习气烦恼串习达到一定的时侯,临终可能也会跟随着它遭受痛苦,所以不能再这样下去了。三界六趣一切众生如是所造。
【如此一来,心中所想与实际所行背道而驰,直接受着苦谛损害,间接受着集谛危害,今生的痛苦作为护送者,后世的痛苦作为接应者,中阴的痛苦作为连接纽带。】
如此一来,心里所想与实际所行背道而驰,直接受着苦谛的损害,直接遭受苦谛。像三根本苦中的苦苦,前面的苦还没有消尽,后面的苦紧跟着呈现。坏苦是,前面正在享受快乐的时候,第二念突然变成痛苦,这样的痛苦时时都在显现。直接受到苦谛的损害,间接受到集谛贪嗔痴烦恼的危害。今生的痛苦作为护送者,后世的痛苦作为接应者,中阴的痛苦作为连接纽带。如是下去的话,不仅仅是前面,中间和后面等待着我们的也都是痛苦。刚才虽然说观想的是一切众生,由于平常行为当中如是造行的缘故,所以未来当中遭受的一直都是痛苦。当然我们可以站在两个不同的角度当中去观待,现前观待一切众生具备如是过失的角度,所以需要我去拯救他,有时候反观自己的行为也具有这方面过失,也要拯救自己,帮助自己铲除这些恶业,这是非常重要的。
第二、思维母亲为我造业而生悲心
【母亲她不仅仅是具足这样的苦因及苦果,而且单单为了我,也是和人厮打、和狗拼打,甚至仅仅因为弄死我头上虱子的果报就要漂泊在地狱那漫无边际的痛苦中。】
母亲不仅仅是具足这样的苦因及苦果,而且单单为了我,也是和人厮打、和狗拼打,甚至仅仅因为弄死我头上虱子的果报,就要漂泊在地狱那漫无边际的痛苦中,细致观待母亲对儿女的恩德……现前条件好了,头上长虱子是不可能的,像往昔儿女头上长虱子,母亲看到后心里就非常心疼,即便有些知道杀虱子有果报,但为了儿女也要把头上的虱子打死,从这些角度当中去观待父母对我们的恩德。甚至有时候为了儿女和他人去厮打,像这样的现象可多得不得了,想到这些,就要想到母亲对儿女的恩德,即便站在世间的立场之上,
【对痛苦之因的不善过患一无所知,对善法的功德利益也全然不晓,夜以继日连续不断遭受痛苦的大恩母亲真是悲惨!实在可怜!这是悲心的所缘或者对境。】
对痛苦之因的不善过患一无所知,母亲什么都不懂,对善法的功德利益也全然不晓,夜以继日连续不断遭受痛苦的大恩母亲真是悲惨!实在可怜!这是悲心的所缘或者是对境。
第三、修四种相联而生悲心
【但愿母亲离开三有三界轮回的苦果;如果母亲能离开三有三界轮回的苦果,那该多好;我一定要使母亲离开三有三界轮回的苦果;为了使她离开苦果,虔诚祈祷无欺的皈依处三宝,愿您以大悲关照。但愿母亲离开一切业和烦恼的苦因;如果母亲能离开一切业和烦恼的苦因,那该多好;我一定要使母亲离开一切业和烦恼的苦因;为此虔诚祈祷三宝。就这样,观察、安住轮番来修。】
但愿母亲离开三有三界轮回的苦果,为发愿;第二与希求心相联,如果母亲能远离三有三界轮回的苦果该多好;第三与立誓相联,我一定要使母亲离开三有三界轮回之苦果;但由于我现前也是在修道之上,并不具备能力当下让这些母亲都能获得快乐,因此为了使她离开这个苦果,虔诚祈祷无欺的皈依处三宝,愿您以大悲关照来救度三界一切众生。但愿母亲离开一切业及烦恼的苦因,如果母亲能远离一切业及烦恼的苦因,那该多好;我一定要使母亲离开一切业及烦恼之苦因;为此虔诚祈祷三宝。就这样,观察、安住轮番来修。刚刚所传讲的这些,在修持四无量心的时候绝不能轻视啊!这些都非常重要。
第四、思维六道众生诸苦而生悲
【随后,从父亲、姊妹……父族亲属……逐步观修,最后普及到虚空所遍的一切有情,】
随后,从父亲、姊妹……父亲的亲属……逐步观修,最后普及到虚空所遍的一切有情。先从自己的生身父母开始,逐渐扩展到亲朋好友、当地居住的所有众生,逐渐扩及到三界六趣一切众生之上。
1)思维三根本苦
【这所有众生都充斥着三苦,也就是遍及三恶趣的苦苦、遍及人天善趣的变苦、遍及色界无色界的行苦,】
这所有众生都充斥着三苦,也就是遍及三恶趣的苦苦,所有一切众生都遭受着这三种苦。苦苦指的是,前面的痛苦还没有消尽之前,后面的痛苦紧跟着呈现,像三恶趣中都如是具有,即便是人天暂时具有安乐的处所,也是具有苦苦的,比如说我们前面的意念烦恼还没有消尽的时候,后面的痛苦紧接着呈现,父亲去世不到几天的时间,紧接着母亲又去世了,前面一件不如意的事情令你产生烦恼的还没有消尽,后面另一个烦恼紧接着呈现,称之为苦苦。像类似这样的显现,平常我们在生活当中时时都会遭遇。
第二是遍及人天善趣的变苦,当前面是快乐,第二念又转变成痛苦,比如说今天早上一家人聚集在一起享受快乐的时候,第二念又听说谁死了,像类似这样前面是快乐、后又转变痛苦的显现,时时都具有。比如说我们在面对生活的时候,当自己内心稍有快乐的时候,烦恼紧接着又呈现,因此时时都在变苦之中。
第三是遍及色界和无色界的行苦,指的是什么呢?色界和无色界天具备很殊胜的禅定力,但由于只能临时压制烦恼、没有除根,当这种习气越来越严重的时候,因缘合和就会呈现粗大的烦恼。所以在色界和无色界当中,虽然具有一定的等持,但这种等持是临时压制性的,习气没有断绝,这种习气逐渐开始变粗,达到一定因缘合和的时候,就变成粗大的烦恼痛苦,因此说色界和无色界具备有行苦的原因就在此上,习气没有断绝的原因。这个禅定本身,并不具备断绝一切烦恼之根的缘故,所以仍旧是造恶的业因。从这个道理当中就能得知,我们现前行持的禅定,若仅仅停留在世间禅定之上,即便自己感觉多么满足,但与解脱仍极遥远。当前我们行持的善法的目的,是为了成办解脱,世间的禅定在一禅当中可以安住八千个大劫,但最终因缘合和时仍旧会产生粗大之烦恼,说明行苦之根仍旧存在,即便临时压制粗大的烦恼,究竟仍旧还要遭受极大之痛苦,这些都要铭记在心。
历代高僧大德曰:常见趋向于善道,断见堕入三恶趣,两者都不能获得涅槃之果位。那么我们观待一下自己的内心,虽然站在教理的立场之中不存在断见和常见,但在行持禅定的时候,已经树立在断见和常见之中,也很有可能性的。现前很多修学禅定的人说:当把心安住在平静状态的时候,五根已经遮止了,那相对内在的这个明了,虽然没有像六、七识般这么粗糙,在这个境界当中安住就叫禅定吗?细致观待,虽然自称为明空不二,但实际当中还是趋向于无念状态,称之为断见。我们平常禅定是否是这样行持的?若是的话,若能积累一些福报,还可以投生到色界和无色界天当中,若不能积累一些善法,未来的归属当然是旁生道。要记住刚刚所传讲的这些道理。
2)思维人间八苦
【尤其是人类被怨憎会苦、爱别离苦、求不得苦、不欲临苦及生老病死等等今生的痛苦所追赶着,被后世的痛苦等候着,由中阴的痛苦衔接着。但愿一切有情都远离这样的苦因及苦果;如果一切有情都远离了这样的苦因及苦果,那该多好;我一定要使一切有情都远离这样的苦因及苦果;为此而祈祷三宝。】
尤其是人类都被怨憎会苦所累,比如在从事一些事情的时候,遇到很多怨敌等不如意的现象,而遭受很多痛苦,这是人间常有的事情。爱别离苦指的是,心目当中永远不想与自己的亲人乃至金刚道友分开,但是无常绝不会顺着我们的心愿而走,到达临终这一时刻,在没有自主的前提之下,必须要与他人分离,像这种痛苦在人间是常见的事。求不得苦,我们内心世界当中时时都追求着一切都能如意,但心里所想和最终的结果可能差距很大,就会遭受一些痛苦。不欲临苦指的是,心里虽然不想遭受这样的痛苦,但自然会呈现这样的痛苦,比如今天在外面行走的过程当中,往昔有一个怨敌,本来不想遇到这个人,但偏偏遇上,反而遭受更多的痛苦。像我们平常从事一件事情的时候,时时想着越来越如意,但实际情况与心里想法完全颠倒,遇到很多不如意的事情。人类被不欲临苦、生老病死等等今生的痛苦所追赶着,被后世的痛苦等候着,由中阴的痛苦衔接着。但愿一切有情都远离这样的苦因及苦果;如果一切有情都远离了这样的苦因及苦果那该多好;我一定要使一切有情都远离这样的苦因及苦果;为此而祈祷三宝,就是与四种相联连接。
刚才所讲解的四无量心,都在讲解四相联,四相联非常非常重要,每当遇到类似这样事情,都应该这样。后面作祈祷的缘故是,当前我们不具备能力救度这些众生,所以祈祷三宝的加持来拯救这些受苦的众生,后面的祈祷不可缺少。
(2)修无缘悲心
【修无缘的悲心,就是引生出三轮现而无自性的定解。】
修无缘的悲心,就是引生出三轮现而无自性的定解,和上面所讲解完全相似,不管是慈还是悲都要做到这一点。
来源:微信公号囊加花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