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读万卷书 > 前行备忘

前行备忘录31课2上师瑜伽

创建日期:2022-01-21

  前行备忘录31课2上师瑜伽

  《前行备忘录》【第三十一课/第二节】

  (三)密宗外三部

  【入了密宗的菩萨持明行者,首先在具备法相的金刚阿阇黎面前,得受密宗外三续部的能成熟灌顶,也就是瓶水、冠冕等赐部与开许共同明觉五灌顶,以清净誓言守护相续,实地修道,通过修行有相瑜伽与无相瑜伽,结果修行所依(也就是神馐)保持温度、油灯自燃、彩虹照射等等验相呈现时,取受悉地,得到与欲界色界天同缘分的共同悉地。

  入了密宗的菩萨持明行者,首先在具备法相的金刚阿阇黎面前,得受密宗外三续部的能成熟灌顶,也就是瓶水、冠冕等赐部与开许共同明觉五灌顶,以清净誓言守护相续。前面我们在讲解三宝僧众的时候已经讲授过。实地修道,通过修行有相瑜伽和无相瑜伽,结果会呈现暂时什么样的一种瑞相功德,结果修行所依的这个食子,也叫做朵玛(也就是做神馐)保持温度,油灯自燃,彩虹照射等等验相呈现的时候,取受悉地,得到与欲界色界天同缘分的共同悉地。

  【其后不舍肉身,以神变前往布达拉等圣境,面见观音菩萨与文殊菩萨等,即刻获得殊胜悉地,此后在五世或七世或十六世之末,证得三部、四部、五部金刚持其中任何一种果位。外三续中只是说,如果与上师金刚阿阇黎发生矛盾,那就成了悉地的障碍,而并没有提到如果不发生矛盾而以把上师视为佛陀的方式虔诚祈祷就能在相续中生起证悟的智慧。个别的情况并不排除,

  其后不舍肉身,以神变前往布达拉等圣境,面见观音菩萨和文殊菩萨等,即刻获得殊胜悉地,此后在五世或七世或十六世之末,证得三部、四部、五部金刚持其中任何一种果位。外三续中只是说,如果与上师金刚阿阇黎发生矛盾,那就成了悉地的障碍,而并没有提到如果不发生矛盾而以把上师视为佛陀的方式虔诚祈祷,就能在相续中生起证悟的智慧。个别的情况并不排除。在这一句话当中能得知的是,若要是具有圆满信心者,即便前面这些方便条件不成熟的话,当下也能开悟,就如同禅宗第六祖慧能大师和藏传佛教历代高僧大德榜麦彭贡波老人和仁增嘎绕多吉胜喜金刚般,个别完全具备信心者,也不例外,可以证悟。

  现前所传讲的一切,不管是别解脱戒小乘、菩萨还是外三部,都需要在具备信心的基础当中去通达一切理论,原因是次第行者当时的信心并不圆满。我们在这上面着重讲解的缘故在何处呢?平常一直都在传讲,信心乃成办解脱唯一不可缺少之方便,两者必须要契合到一起,不能形成两者之间有着什么矛盾。比如说前面是这样讲解,后面又说信心不好等等,这是站在不同的角度当中传讲。就像像很多经论当中讲解无自性之见解,有些讲解有自性之见解,是针对两种不同的根机而用两种不同名词诠释见地,立场不同,站在根机不同之中印证见解。

  很多人都拿着一本书说,这本书当中是这样讲解的。书当然可以作为依据,但也不能作为圆满依据。你知道这本书是针对什么样的根机所传讲的吗?不知道,就不能仅仅以文字作为依据。作为依据,可以从粗糙的状态当中知道自己的方向,要不就会形成以前我给你们所举的例子一般。天天讲解这个例子的原因是什么?就要让我们在座的弟子知道,文字可以作为诠释,理解我们的大体的方向,但是细节当中必须要借助上师的窍诀,要不很容易走错路啊!

  以前我在三身印证见解的时候,当时印证到这个见解,从大体的角度当中也稍许知道一些,那天非常高兴。但是遇到另一个老和尚,他说不是这样的,因为堪布昂琼在一部教言当中不是这样传讲的。当时我说“不可能的,因为三身印证当中,依靠三身而断绝俱生无明和遍计无明。那仅仅依靠作意当中的三身,怎么能断绝作意当中的二种无明呢?”这时候这位老和尚就把一本书拿到我的面前,“你看看,不是这样讲解的吗?”我一看书本上就是这样讲解的,依靠作意方式印证三身而断绝俱生无明和遍计无明。当时我心里非常矛盾。怎么办呢?要是坚定认可我的这个见解是对的话,那也不能排除堪布昂琼的教言是不对的啊。堪布昂琼是我们历代传承祖师之一,尤其我们现前所修学的法都来源于堪布昂琼的遗教。要是说不对的话,我刚刚在上师面前得到印证,上师的印证方式并不是这样印证。所以非常非常矛盾。我自己也不敢断定哪个是对的,当然是站在自己不对的立场之中,但是我刚刚从上师身边出来,也就是说这个温度还没有消失之前,我应该还有一点点记忆刚才上师是怎么印证的。等了两三天,心里非常难受,因为这个矛盾怎么也解除不了,就跑到上师面前问上师“为什么会这样?”,上师说:“你以前见过《金刚萨埵续》部当中针对二十一种不同根机而有二十一种不同印证见解之方便吧”,上师一讲到这一句话的时候,我才知道实际上是这样的,文字可能只是针对一种根机而印证的,但这个根机不一定是全方面都可以按照这个方法而修学。所以,我们有时候讲解过去的妄念消失、未来的妄念没有产生、中间无念状态当中若能护持他即为禅定,也有这样印证方便,对吗?对,二十一种不同根机而印证二十一种不同见解当中,也有这样的印证方便。但是站在高一点的立场之中去观待这种见解的时候,他是最了义的吗?当然不是,是引导下等根机逐渐于上乘法之中的一个方便道、一个台阶,就是说什么样的禅定他都必须要站在一个稍许具有清明状态的立场之中,达到最高之境界,它是一个过程。所以要记住,各式各样的书本是针对不同的根机而传讲,不要全都认为要适合自己,不适合时就产生极大之烦恼。先要懂得这个书是针对什么样的根机传讲的。我们刚才所传讲的这些道理,都是站在不同的立场之中讲解如何成办解脱,有时候我们是站在唯一具有信心的立场之中成办解脱,有时候是在前提具有信心的基础上还要通达一切理论之中成办解脱等等,它们的角度不同,要记住这一点啊!

  【不曾讲过“如果不修行金刚阿阇黎所宣说的有相无相瑜伽,单凭对上师的恭敬诚信就能获得殊胜悉地”。

  不是曾经讲过“如果不修行金刚阿阇黎所宣说的有相无相瑜伽,单凭对上师的恭敬诚信就能获得殊胜悉地”。必须要通达这些道理。

  (四)密宗内三部

  1.玛哈约嘎

  【密宗内三续,第一是玛哈约嘎,圆满得受入门的外十利等以及四灌顶后,以清净誓言守护相续,实地修道,主要修行生起次第和风的圆满次第,从而在相续中生起由四空引发的喻光明之后,在其后得,依靠三现光明作为因,五光风作为缘,而起现幻身本尊身。

  密宗内三部,第一是玛哈约嘎,圆满得受入门的外十利等以及四灌顶之后,以清净誓言守护相续,实地修道,主要修持生起次第和风的圆满次第,从而在相续中生起由四空引发的喻光明之见,在其后得,依靠三现光明作为因,五光风作为缘,而起现幻身本尊相。从声闻乃至无上窍诀大圆满整个过程的修学知识,讲得更加细致。

  【接着,在修行义光明时,大众作会修,初夜于本尊前取悉地,中夜于怨敌前取悉地,黎明于佛母前取悉地,从而在相续中生起义光明,随后在后得时起现有学双运身。这一宗派中,如果与上师金刚阿阇黎发生矛盾,那么就像头断了不可救药一样成为一切悉地的障碍,今生今世中屡屡遭受短命多病等不幸,后世转生到难以解脱的金刚地狱受苦。如果把上师金刚阿阇黎看成佛而虔诚祈祷,能得到证悟的智慧、殊胜的悉地,但是并没有强调性说明这一点,只是说它的近取因之行为——大众会修以后她身手印的主要近取因。

  接着,在修行义光明时,大众作会修(就是共修),初夜于本尊前取悉地,中夜于怨敌前取悉地,黎明时于佛母前取悉地,从而在相续中生起义光明,随后在后得的时候起现有学双运身。这一宗派中,如果与上师金刚阿阇黎发生矛盾。那么就像头断了不可救药一样成为一切悉地之障碍,今生今世中屡屡遭受短命多病等不幸,后世转生到难以解脱的金刚地狱受苦。所以即便修学什么样的法义,初次依止一位导师,但与导师一形成矛盾的时候,就形成获得一切悉地之违缘。如果把上师金刚阿阇黎看成佛而虔诚祈祷,能得到证悟的智慧、殊胜的悉地,但是并没有强调性地说明这一点。就是说光有这样的信心,若要是不通达一切修行之方便道,即能成办解脱,并没讲得很细致。我们现前需要了解到的是,前面在具备信心的基础之上,要通达一切修法之理趣。只是说它的近取因之行为——大众会修以后她身手印的主要近取因。是站在这么一个立场之中传讲信心的重要,但并不是传讲不通达一切理论即能成办解脱。这些都是讲解既要有信心,还要知道一切修法之理趣,就是站在两个不同的立场之中。

  2.阿努约嘎

  【阿努约嘎,首先蒙受具足法相的上师赐予能成熟的内外密所有灌顶,以清净誓言守护相续,实地修道,主要修行生起次第的少部分和圆满次第中明点圆满次第,依靠脉直、风净、明点堪能,

  阿努约嘎,首先蒙受具足法相的上师赐予能成熟的内外密所有灌顶,以清净誓言守护相续,实地修道,主要修行生起次第的少部分和圆满次第中明点圆满次第,依靠脉直、风净、明点堪能。在圆满次第当中讲解脉直、风净、明点堪能,

  我们现前在修学过程当中也必须要做到这一点。在“身不动摇稳如大山”的时候,身体一旦要是不直的话,那脉就不会直,脉要是不直的话,气就不会达到清净,气不能达到清净的话,它会摇动一切识聚,所以时时都在散乱之中,明点不能堪能,所以要做到这一点,“身不动摇稳如大山”非常重要。以后在修的过程当中,不要以自己身上有病为理由,所以在后面放个软软的什么东西靠在上面,要不依靠其他的什么方法,这些都不行。必须要按照历代传承祖师的教言般,身体必须要依毗卢七支坐法的要求而坐。要不脉直、风净和明点堪能是很难做到的。

  【相续中生起四喜引发的喻光明,此后,后得不清净幻身起现为本尊身。在修到义光明的近因行为,依靠无戏手印、她身手印的近取因,而修行义光明,后得起现有学双运身。阿努约嘎中也主要宣说重点修圆满次第,凭借手印的增进而现前义智慧,并没有说仅仅依靠对上师的恭敬诚信就能达到最高的境界。

  相续中生起四喜引发的喻光明,此后,后得不清净幻身起现为本尊身。在修到义光明的近因行为,依靠无戏手印、她身手印的近取因,在圆满次第当中而修行义光明,后得起现有学双运身。阿努约嘎中主要宣说圆满次第。凭借手印的增进而现前义智慧,并没有说仅仅依靠对上师的恭敬诚信就能达到最高的境界。还是讲解很多修法的理趣。

  在这些道理当中,我们现前需要理解的是,从小乘乃至无上窍诀大圆满之间,单凭初次对法的信心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要通达一切法之理趣。如同刚刚所讲解的生起次第和圆满次第,单凭初次对导师和法的信心是不够的,还需要知道当时修学的一切方便道。传讲这样的教言对我们的修学能起到什么作用呢?就要告诫我们在座的弟子们,时时都得通达一切修法之理趣。现前我们作为密宗的弟子,尤其说是修学无上窍诀大圆满的弟子,大圆满的教授分为两种教授,方便教授与真实教授,站在真实教授立场之中的基道果乃至见修行果是怎么树立的?站在方便教授的立场之上见修行果是怎么树立的?我们再从另一个名词当中传讲,按照历代传承祖师的教授,通达方便、认识智慧、善巧运用、具清净之传承乃成办解脱唯一不可缺少之方便,其中已经含摄了所有的修行道。那么,反观自己的内心,什么叫通达方便?光知道身要七支坐法、语要排除九节佛风乃至一些观想的方法,就叫通达方便吗?远远不够的啊!

  从逆缘讲解何为妄念之规律

  第二、认识智慧。把心安住在平静状态之中,当妄念起现的时候不跟随着妄念而行走,再把心安住在平静状态之中,前念自然消尽落到一种说不出来的空性之中。这就叫解脱吗?当然不是,这叫做妄念之规律。所以单凭这样的修法,是远远不能圆满认识到智慧的啊!

  第三、善巧运用。当有昏沉掉举起现的时候,妄念起现的时候不跟随这个妄念而行走,再树立一种空性的时候,仅仅按照这种破立的方式来树立等持,这个善巧运用远远不圆满。因为我们平常也是这么做的,当前念贪心呈现的时候,第二念嗔恨心呈现,前念贪心会消尽,那这种消尽是后念的力量而消尽前念的吗?当然不是,妄念本身的规律就是无常法,怎么能称这个是后念嗔恨心消尽贪心的呢?要是这样的话,我们先起个出离心,后面再起个贪心的时候,前面的出离心就会消尽。难道是贪心的力量消尽了出离心吗?这是妄念本身的规律,生起来消失,生起来消失,这就是它的规律。所以,现前不懂这个规律的弟子们总认为,规律就叫做解脱。当然不是,这个规律是解脱,我们还从事善法乃至等持有什么意义啊?我们天天就在这么一个范畴之中,前念生起来,当后念生起来的时候前念消尽,就像早上起来的时候要吃早饭,好到了中午的时候要吃中午饭,早饭已经过去了,到晚上的时候吃晚饭,中午饭的概念也已经消失,这是一个粗大的显现。我们在短短的意念当中可以生起无数个识聚出来,那么当后念生起来的时候,前念消失,这是自然的规律,它不叫做解脱。但是现前很多人总认为,善巧运用应该是当妄念生起来的时候就树立一个空性也好,明空不二也好,要不树立一种方式前念消尽,这就叫解脱。当然不叫解脱,这是妄念之规律,一点都不具备善巧运用。

  我们在座的弟子们可不能这样,都说亚青寺是实修的圣地,那么我们必须要体现出通达方便、认识智慧、善巧运用,这些多方面的条件都要一一具备为妙。要还是那么单调的话,那可能今年是这样,明年也是这样,当我们的胡子变白的时候可能也就是这样。可不能这样行走着!这就告诫我们,即便修学我等这样殊胜法门的弟子,在前提具有信心的基础当中必须要通达一切修法之理趣,绝不能轻视啊!绝不能顺着现前的很多谣言般,亚青寺是以实修为主的圣地,仅仅把心安住在平静状态当中,这就叫做实修。天哪!这就叫实修,外道教三百六十个门派也有这种类似的修法,你们不是不通达而跑到高原地方来修学吧。我想初次开始进入佛门的时候,像这种修法我们早就已经通达了,但是为什么见解没有增长呢?就说明单单依靠这个力量是不圆满的,要成熟一点,绝不能太幼稚,绝不能顺着他人的谣言而飘动。这样一来,我们的见解永久不会进展,可能今天是这样,明天是这样,永久是这样。要细致一点。我们天天都在传讲一些相关类似的现象,目的就在于此上。有时候站在总括的立场之中说,什么叫做见修行果,什么叫做基道果;有时候又站在单独通达方便之上讲解什么叫做方便;又站在认识智慧之上讲解什么叫做三摩地等持,这个等持要大概分为几个层次;又讲解善巧运用的时候,怎么才叫做转为道用,转为道用要分为几个层次等等。天天都站在不同的角度当中,就是告诫我们在座的弟子们,平常在调顺烦恼的过程当中,应该要更善巧一些,站在与自己根机相应的法之中去调顺烦恼。不能再像刚刚所传讲的一般,自己前提具有信心,平常也知道一些修法,排除九节佛风是这样的,要不自己在接受四种灌顶的时候,上师头上显个白色的光、喉间红色的光、心间蓝色的光,三光同时呈现在我的三门当中,接受四种灌顶。方法是这样的,但是单凭这一点,就是密宗吗?当然不是的。要记住,其中还有很多深奥的地方。

  前两天我给你们举过例子,当时我遇到一位居士,问他“你平常修学禅定的时候是怎样护持的,你所护持的对境是什么?”他说,他没有一个护持的对境,也不懂这个道理,只知道把心安住在平静状态之中。这时候作为一个次第修行之者,已经完全知道他并不通达圆满次第修行道。因为平静状态适用范围太广了。问他什么叫平静状态,“外道教三百六十个门派,世间出世间多种平静之状态,那你现前所修学的平静之状态是哪一个层次哪一个传承之中的平静之状态?”若要是不知道自己的平静状态是哪一种层次哪一种境界的话,就叫做盲修瞎练,完全是混个时间。还不如静下心把观音菩萨观想在自己的对面乃至头顶之上,一心祈祷观音菩萨,念诵观音菩萨的心咒。要不把阿弥陀佛观想在自己的对面乃至头顶之上,念诵阿弥陀佛的名号。要不以持名念诵的方式,把心专注在念诵的声音之上而安住达到一心不乱,还不如这么去修。要记住,等持是迅速成办般若波罗蜜之方便道,但是若没有一个具德上师的开示之前,凭我们现前的智慧,是无法达到这种境界的。所以应该要善巧一些啊!

  【然而,密宗所有内续中宣说了“悉地随上师”。悉地跟随着上师,而不跟随本尊空行(意为依靠上师方得悉地),可是由修行人的意乐导致,有些对上师生信心,有些对本尊和空行起信心,

  然而,密宗所有内续中宣说了“悉地随上师”。要获得悉地,必须要追随上师、修学上师、祈祷上师。悉地跟随着上师,而不跟随着本尊空行。因为依靠上师方能得到悉地。可是由修行者的意乐导致,有些对上师生信心,有些对本尊或空行生信心,这样的话,难道不修学上师就不能获得悉地吗?这一点我们刚才已经说过,当然不是,只不过我们是在讲解上师的重要性,在修学本尊或供护法的时候,若能意念乃至认识到所依止的这位尊者乃十方三世一切诸佛菩萨的总集,如是作祈祷的时候也一样获得悉地。像类似这样的显现,我们在座弟子当中是否有?当然也有。以前我在汉地的时候有些人问我,“我们现前主要以修学上师瑜伽导修为主,那你到汉地的时候,见到谁都讲上师瑜伽导修吗?”不,刚刚已经说过,由于修行者的意乐导致,有些可能对本尊有信心,有些对空行母有信心,有些对护法有信心,有些对上师有信心。但当他初次进入佛门的时候,由于也没有那么多的时间为他引导各式各样的教义,这时候只能顺从他的这种观点,比如说他非常注重本尊,那就站在本尊的立场之中讲解如何修道,就把上师瑜伽导修里面所具有的一切通达方便、认识智慧、善巧运用、具清净之传承,站在修学本尊的立场之上传讲。修学本尊要分为两个阶段,所诠形象之本尊和能诠胜义之本尊。圆满传讲内外密三种上师瑜伽,剖析直视安住乃至五道十地三十七菩提分法,都要在这两个角度当中圆满传讲。有些在修空行母,比如二十一度母、金刚亥母等等,也要站在这么一个立场之中传讲。

  但可能有些会说,生起次第有生起次第的修学方式,为什么我们时时都要把大圆满的一些修学方式树立在生起次第的一种本尊修学之上呢?因为内三部修法要分为九个次第——生起次第之生起次第,生起次第之圆满次第,生起次第之大圆满;圆满次第之生起次第,圆满次第之圆满次第,圆满次第之大圆满 大圆满之生起次第,大圆满之圆满次第,大圆满之大圆满,分为九个次第。这些就要根据自己的禅定来定夺。修学的本尊可能是生起次第,但是由于见地为大圆满的缘故,称之为大圆满之生起次第。当在树立大圆满之见解当中,不需要依靠这种外缘的方式而修学生起次第,在执受见解当中呈现密严刹土的时候,叫大圆满之大圆满之见解。所以这时候应该要善巧一些,绝不能仅仅想我为什么修本尊的时候以大圆满的见地来修。本尊的修学方式,第一要具备四钉,四钉当中法性不变密意钉时禅定是需要的,但前面的三钉也非常重要,为什么要仅仅按照无上窍诀大圆满的观念来修学呢?就是说我们现前修学的法为大圆满,所以以大圆满的见地来修学本尊就叫大圆满之生起次第。见地必须得上去啊!光是一种大圆满的修学方式是远远不够的,禅定不够的原因。

  我们现前在修学过程当中,为什么一直提倡要修学上师瑜伽?原因是,从功德的角度当中我们已经知道,我等大恩根本上师喇嘛仁波切与法王如意宝的功德与十方三世一切诸佛菩萨的功德没有丝毫之区别,但从恩德的角度当中来说,法王如意宝和喇嘛仁波切的恩德远远超胜了十方三世一切诸佛菩萨,十方三世一切诸佛菩萨乃至历代高僧大德对我们的恩德是非常大的,但是当时由于我们个人习气烦恼沉重的缘故,并没有形成这些高僧大德摄受的弟子,至今还漂泊轮回当中。当前我们所理解的一切法义都来源于导师们的恩德,所以从恩德的角度当中,上师远远超胜一切诸佛菩萨。由于这个观念乃至从这个亲切的立场之中,讲解上师瑜伽导修的重要性。要记住这些观念,知道这些道理,要不仅仅站在一个口诵之上说大圆满。当然,不懂的人面前是非常非常赞叹你的,就像我们现前跑到汉地完全不懂的人面前,说自己在亚青寺呆过多少年,修过直断与顿超,尤其这个人听说过顿超乃一切乘法之顶点,那可能说这个人修行可能很好。为什么?修过顿超啊!但让这位弟子反观一下自己的内心和往昔有多大区别,好像没区别,和以前还是一模一样。现前很多人说自己平常能看得见圆空光、金刚链。圆空光和金刚链还那么殊胜吗?你回去的时候,在汉地修学一下气功,决定能看得见。甚至现在汉地很多条件都非常成熟,像有些家庭条件好一点的,就在自己家里安一个桑拿,在这个蒸汽往上飘的时候,上面的灯一打开,这时候你在上面再盯一下,圆空光也出来了,金刚链也出来了。天哪!这就是功德的话,那就天天去桑拿房里头看顿超。所以仅仅依靠气功的力量,也能看得见圆空光和金刚链,但这不算什么。金刚链和圆空光还要分为风点和明点两种。还要这么分吗?是要分的,不分不行,因为明点是来源于本净的基础当中而呈现的光明境界为明点。问问你的禅定,没禅定的话即便看见也是白看。还不如自己在很大的纸上面画那么大的几个圆空光,你天天看着它,不就看见圆空光了吗?这些都是没有禅定的圆空光。称之为风点,这个风指的是业风飘动的一种现象,一点意义都没有。尤其是当时飘动厉害得不得了,在这跑到这儿去了,这儿又跑到那儿去了,有时候还静一点,可能这是看的时间少,它也会慢一点。因为当时也在调伏一些气的缘故,所以它的速度可能慢了一点,但是由于没有见地的缘故,仍旧是风点。我这么讲解,可能有些会觉得,在大圆胜慧当中一见到圆空光和金刚链,就如同见到十方三世一切诸佛菩萨颜面般的功德,并没有讲得这么低啊!是的,明点的功德是非常大的,但是风点并没有讲解它有功德啊!要分析一些,绝不能把它们全都搅杂在一起,看到什么就全都是功德,全都是明点,当然不是,一点都不是。我这次告诫新来的这些弟子,不要仅仅想到修顿超,你先把直断修好,只要直断修好了,修学顿超就好办得多了。因为顿超光明境界都来源于本净本具有的功德,当时就是依靠顿超不同的修学方式,强制让它呈现出来,这种方法就叫作顿超。但是若没有本净,当时强制压出来的是什么呢?就像前一段时间我在汉地,有一个人说他也能“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但这种压制出来的就叫做妄心,禅宗第六祖慧能大师由于在应无所住当中,所以当时压出来的是真心。所以,当我们现前不具备直断之见解,等两天即便依靠顿超强行方式压出来的都是风点。有这么一种说法,蛇平常在运动的时候看不见它的手脚,你要真正欲求蛇的脚,就使劲挤这个蛇,它就会把它的小小的脚就会露出来,有这样的传说。顿超如同这个道理般,在直断具有的前提之下,依靠强行坐法看法不同的方式,来把这个光明之境界挤出来、压出来。但要记住,没有直断见解的弟子,我们已经压了好多年了,但压出来的全都是风点。就像芝麻可以压出来油来,但沙子怎么压它都出不来油。我们也已经压了好多次自己的见解,但是光明境界在我们面前仍旧也就是那么回事,去年圆空光多一点,今年少一点,去年少一点,今年多一点,去年的圆空光在这一边,今年跑到这儿,去年是这样下去的,现在是这样过去的……一直都在这么一个状态之中。要记住,起不了什么真正的作用啊!

  修学顿超的目的是什么呢?因为在法性中阴的时候有四个解脱之处,这时候也会呈现顿超的一切境界。当我们现前看到顿超之一切境界的时候,这时候不具备本净之见解的人,只要一呈现什么东西,就很容易去执著它,当一执著的时候,就像流星一般,这个成就的机会就消失了。也就是说,不管你是修过顿超还是没有修过顿超,都要经过法性中阴四解脱这个过程,但是众生由于没有修过乃至不具备本净的缘故,在当时,这是什么?流星一般消失。这是什么?又过了。这是什么?过去了。四个一过去以后,法性中阴就过去了,我们都会经历的。修学顿超的目的就是为了执受这个禅定,当呈现一切境界的时候,由于能执受禅定的缘故,他可以在这上面能成熟这种本净,显空不二之境界,也叫做任运与本净无二之境界。当时,可以在法性中阴之中获得解脱。要记住,没有直断的顿超起不了什么作用。所以绝不能高攀,天天都在传讲绝不能高攀。

  因为我们到高原地方求学佛法的目的,不是为了回家以后告诉身旁的居士们说自己修过顿超,得到过顿超的传承。得传承还用得着在高原地方呆那么长时间吗?前两天我等大恩根本上师喇嘛仁波切也说:现前在印度乃至其他一些佛教国家当中,已经把密宗当作是一个召集一切财物的这么一个物,只要你能给他供养多少,你要什么样的法都可以讲授给你。现前类似这样现象的导师也多得不得了,何必还要在一处修学那么长时间?得到一个传承也可以回去欺骗谁,自己修过顿超,得到过这样的传承。所以很多人说你有没有传承?能不能给我?什么叫做传承,密宗的传承不是谁给你念诵一遍就叫传承。密宗的传承叫什么?叫心印传承。密宗本具有的功德如实在你内心一呈现的时候,那就叫做你已经得到传承,其外的这个传承,也就是那么回事吧。

  【如果具备将上师视为佛陀的虔诚恭敬信心,他即便没有修生圆次第,也能在相续中生起证悟智慧。这一点,新派也是承认的。但玛哈约嘎、阿努约嘎阐明重点修生起圆满次第,如果对上师和道友心怀憎恨,那么正如所说的“则成一切脉皆颠倒,观尊张口瞪眼成鬼神”。如果和上师、金刚道友不发生矛盾,将上师修为本尊的本体,那么成就近在咫尺,速得加持。

  如果具备将上师视为佛陀的虔诚恭敬信心,即便没有修生圆次第,也能在相续中生起证悟智慧。就是我们现前所修学的这个法。这一点,新派也是承认的。

  但玛哈约嘎、阿努约嘎阐明重点修生起圆满次第,如果对上师和道友生嗔恨心的话,那么正如所说的,则成一切脉和气明点皆颠倒,观本尊张着口瞪着眼睛很容易形成鬼神。若要是不具备上面这些条件,仅仅说自己在修本尊,眼睛盯着说观想着本尊,很容易进入到鬼神之中。就在告诫我们,在前提具有信心的基础之下,要通达一切修法之理趣。如果和上师金刚道友不发生矛盾,将上师视为本尊的本体,那么成就就在咫尺,就在你的身旁,速得加持。

  3.阿底约嘎

  【特别是阿底约嘎的宗派,首先得受具足法相的上师赐予的大圆满有戏、无戏、极无戏、最无戏四灌顶,

  特别是阿底约嘎的宗派,首先得受具足法相的上师赐予大圆满有戏、无戏、极无戏、最无戏四灌顶。但这个灌顶其他导师平常是否在灌我就不知道了,像我们亚青寺的风格,年年在灌大圆胜慧顶的时候,前面的灌顶是遵照四部灌顶,宝瓶、秘密、智慧和句义灌顶,句义灌顶再分为有戏、无戏、极无戏和最无戏,后面印证的见解。但是我们汉族弟子呢,即便是最无戏的话,也看看现前该出来什么东西。在句义灌顶之后接受的四种无上窍诀大圆满真实灌顶,就是这四种灌顶。但这个灌顶不用表示,仅仅依靠心对心的方式印证见解,就是由于当时没有一个翻译也不通达的缘故,所以即便就是多么深奥的灌顶,也就是这么看着了。看看旁边的人在干什么,看看导师现在的姿势。像有些说我在打坐,但是打坐的同时,因为灌顶有各式各样的一些表示,像在顿超的时候手的姿势,像三身坐式等等,导师打坐,他还看着旁边这些人在干嘛。所以即便是这么殊胜的灌顶,也就是这样。

  但是若是一位具德上师,如是可以获得见解的,即便当时不能获得圆满之禅定,但功德也是不可思议。

  【以有守护的次第誓言即上师身语意分出的二十七种根本誓言、二十五支分誓言以及无守护顿悟誓言即无有、唯一、平等、任运,清净誓言守护相续,实地修道修行本来清净直断和任运自成顿超二道,也包括有缘对境根基和觉性自现根基者的修道,一开始没有生起证悟令生起,已经生起不退失、不退而增上的近因行为,并没有着重宣说像下乘以圣聚会修、她身手印的近取因,那主要阐述的是什么呢?就是说,如果怀着将上师看成佛陀的恭敬信心虔诚祈祷,相续中就能生起证悟智慧。如云:“无动敬信修六月,获得金刚持果位。”又云:“五地十道之境界,于师敬信岁月成。”所以我们一定要把上师看成佛陀。

  以有守持的次第誓言即上师身语意分出的二十七条根本誓言,和二十五条支分誓言,以及无守持顿超誓言即无有、唯一、平等、任运,清净誓言守护相续,实地修道修行本来清净直断和任运自成顿超二道,也包括有缘对境根机和觉性自现根机者的修道。前面有缘对境根机指的是次第根机,觉性自现根机则指的是利根者,两种根机。一开始修道过程当中没有生起证悟,但这个证悟用觉受来理解可能会更好点,没有生起觉受令生起,因为当时有生起的是资粮道当中有一点点领受,就是有点觉受,令这个觉受更加生起这是资粮道;还有已经生起不退失,是加行道;已经生起来再不让他退失,就时时在这个见解当中护持;不退而增上,已经达到不退的境界当中,并且达到圆满为见道以上。在初学过程当中,由于如是不具足不退而增上的近取因行为,并没有着重宣讲像下乘派当中以圣聚会修,一起会修,像生圆次第当中所传讲的和她身手印的近取因。主要阐述的是什么呢?也就是说,如果怀着将上师看成佛陀的恭敬信心虔诚祈祷,这就是站在密宗的立场之中讲解,相续中就能生起证悟智慧。如云:“无动敬信修六月,获得金刚持果位。”又云:“五地十道之境界,于师敬信岁月成。”所以我们一定要把上师看成佛陀而作祈祷为妙。要记住啊!这个信心非常重要。

  三、观待上师是佛

  (一) 总说

  有时候很多人说,有时候想到导师是佛陀,有时候又觉得上师到底是否是佛陀。就像喇嘛仁波切所说的,很多人说哪个好、哪个坏,好与坏对他有什么关系啊?上师是佛陀也好,不是佛陀也好,不是你说了算。上师本具有的功德有多么大,这不是我们说了算。但现前我们要生起这个信心的目的,就是为了在自己的心相续当中生起证悟,所以我们必须要把导师观成佛陀。当具备有疑惑和诽谤的时候,那损害的不是导师,因为导师本具有功德,永远就是这样的。导师是一个次第道行者的话,是需要护持,但若要是圆满者,不论其他人怎么看待,导师本身就是这样。所以要记住,有时候觉得导师前两天对你有信心,这两天没有信心等等,这些都是站在你自己本身的立场之上,对导师来说毫无关系。你把导师当成一个一般人的时候,导师的见解也不会退转,你把导师当作是佛陀的时候,导师的功德也不会增上。这些都是为了自己解脱而树立,要记住一些。当有一些烦恼乃至疑问诽谤的时候,要时时告诫自己,我可不能这样,这些都是遭受地狱痛苦的近取因哪!最可怜的是你自己。现前很多人总认为,自己对谁有信心,对谁没有信心。你对他有没有信心有什么关系呢?好像觉得自己对准没有信心,谁就会有多么大的损失一般。谁也损失不了,损失的就是你自己。因此,要记住这些道理。

  善巧远离恶知识

  但前提是导师为具德上师。必须要依止一个宿缘的导师,与自己平常的性格相合的导师。前两天我们不是开过玩笑吗?因为导师要是非常慈祥的话,你能不能接受这样慈祥的调整,若要是接受的话,说明这位导师就是你有缘的。你平常时时都希望得到上师天天打自己的话,那就依止这样的一个导师。所以要记住,这些道理都非常重要。前面不选择好自己的导师,后面会导致成什么样的后果呢?就会导致成今天有信心、明天有疑惑、后天又诽谤、又作忏悔,再看看能不能生起信心,天天就是翻来覆去,犯了再改、改了再犯、犯了再改、改了再犯,一辈子这样下去,怎么能令自己的禅定增上呢?所以实在生不起信心的时候,那就要远离这位导师。怎么远离异师,内心绝不能舍弃上师,从表面行为当中从导师面前离开。但有些说,这样离开的话导师说会堕入到金刚地狱当中。我想一个具德上师绝不会这么传讲,如果离开的话就到金刚地狱,那谁敢去修学佛法呢?因为我们所说的一切,在依止导师的时候必须要恭敬导师,内心当中绝不能诽谤导师,即便你明明看见这位导师已堕入金刚地狱,也要想到这位导师是到金刚地狱去救度众生而不是堕入地狱,应该要净观。但当时自己内心和导师的很多行为言谈都不能契合的时候,那表面上面必须得远离。在汉地有些居士说,以前像这样的导师到他们家住,后面觉得这位导师很多行为当中都不如法。但可能是由于个人烦恼沉重的表现吧。到后面该怎么办呢?让他从表面上面远离导师,以后即便这位导师过来,你也少接触这位导师为好。但是这位导师又在电话当中告诉他“你一旦要是这样的话,就已经完全诽谤了导师,只有到金刚地狱”。我想也不是那么严重吧?行为当中我们必须得善巧一些。要不再去依止这样的导师,可能疑心乃至诽谤的概念会越来越多。为了避免产生这个过失,不得不这样做。要记住这些啊!非常非常重要。因为我们的情绪飘动的非常厉害,这也是凡夫的缘故吧,有时候这样,有时候那样,天天都站在一些飘来飘去的立场之上,真起不了什么作用。

  导师应观察弟子根机圆满传法

  还有一点,我们当前的弟子们都要铭记心中,在依止导师之时语言方面必须要能沟通,尤其是这位导师能从细节的角度当中为你传讲很多深奥的道理,这样的导师非常重要。绝不能仅仅以外表的一些慈祥贤善慈悲而依止导师。这样可是可以,但是我们今生所成办的不仅仅是一个过程,而是为了成办解脱,但光凭这一点是不可得的。往昔印度有一位高僧大德,在他母亲去世之后就带着一名翻译想到藏区去救度众生。由于印度天气太热的缘故,一到高原地方,他的这个翻译就得病去世了。由于语言不通的原因,这位高僧就流落到藏区。若要是语言不通也可以救度众生的话,这位导师决定不会成为一个放牛放马的牧人,绝不会这样的,他可能也去救度众生。就是由于语言不通的原因,对众生起不了切实之作用,就一直在藏区漂泊,后面就圆寂了。阿底峡尊者进藏的时候,一听到这件事情,阿底峡尊者伤心流泪得不得了,说你们藏族人的福报怎么这么小啊,类似这样的高僧大德在印度像也找不到几个。就是由于无法沟通的缘故才导致成这样的后果。若要是仅仅依靠给你作一个加持,给你念一个印度的梵语,藏族人即可以得到解脱的话,这位高僧大德那就可以时时度化着众生走了。要记住,要细致修学佛法。

  当然,凑热闹的弟子们先这么做做也觉得非常好。比如,初步开始进入佛门的时候,寻找一个贤善慈悲的导师,尤其现前很多导师也很欢喜带着这些居士们到各地地方去旅游,去谒见各式各样的导师,乃至朝拜神山,有时候灌个顶等等,这样就觉得很满足。初步阶段当然可以的,依靠他形成一个空间,让我们的信心更加增上,只能这样。但是现前我们在座的弟子已经超越了这个范畴,已经达到更高的境界当中,那么必须要依止一个能为你传讲很细节法的一位导师,要不单纯天天叫你念诵心咒、念诵仪轨,粗糙当中讲几个故事,解释一两个问题,是远远不够的。所以有时候有些弟子们也说,上师你能不能再讲解一些法,要不有时候由于没有说服力的缘故,有时候他们的内心也有些飘动。就是说,要是这样下去的话,过两天就想走。有时候非常细致,由于你的见解已达到这个地步当中。平常听到的在短短的时间当中还可以,时间长了就觉得好像没有说服力,没有摄受力量。应该要讲,你是这么一个阶段,必须要讲出这么高的法,你才觉得我应该这么造行。所以要记住,这方面必须要细致一点,因为要成办解脱,应该要懂得这些道理啊!

  当然,从培养信心的角度来说应该是培养普遍之信心,不管为你能传讲法,不能传讲法,都应该得有信心。平常站在不同的角度当中,对这些导师作一些承侍,要不结个缘等等,都是一件好事。但是在修学佛法之上,绝不能像小孩子一般只走个过程,是远远不够的。因为像出家人可以长时间呆在高原地方,只要身体能吃得消的前提之下,但是在家的居士们,虽然暂时你们可以在高原地方呆一段时间,但是明年后年还可以一直呆在藏地吗?我想可能不行吧。即便你个人有这样的意愿,但是家人会不会满足你这个心愿,我们都不知道。家人能满足你的心愿,但是工作能不能满足你的心愿,也不知道啊!所以,我们旁边违缘重重,什么时间会把我们带到城市之中谁也不知道,这时候应该更加精进一些,绝不能光走一个过程,时时要依止这样的一位导师修学佛法为妙。这些都非常重要。

  藏族总分为牧区和农区两种,牧区和农区的音调也不一样,可能初次来的时候,像牧区的人听不懂农区的话,农区的人听不懂牧区的话。我算是一个农区的人,初次到牧区的时候,我一句都听不懂上师在讲什么法。像一些藏族人到我面前来求法的时候,平常我会告诫他们,主要让他们在自己语言能沟通的导师面前去求法。我给他讲一点法,他可能非常高兴,说是在我面前已经得到前行了。但是由于语言沟通乃至他完全听不懂我的话的原因,回去的时候想圆满按照前行修学是不可能的。所以还是告诫这些弟子先在这些导师面前,若要是仅仅为了一个加持的话,你完全通达以后再过来一趟,我可以再给你讲一遍。要记住这些,都很重要啊!

  来源:微信公号囊加花海

上一篇:前行备忘录31课1上师瑜伽

下一篇:前行备忘录31课3上师瑜伽

文章评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