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读万卷书 > 教言宝藏

行为学-教言宝藏42课17-24

创建日期:2022-07-27

  行为学-教言宝藏42课17-24

  (十七) 修持道验功德渐增上 自利圆满勤利他事业一

  【修持道验功德渐增上,自利圆满勤利他事业。

  汉地有不少传闻,认为亚青寺不重视闻思,只要实修即可。如果亚青寺如传闻般只重实修而轻闻思,就与我等历代传承祖师的教言背道而驰。因为大恩根本上师喇嘛仁波切曾经说过,初次依止具德上师,首先就要在导师座下次第听闻与自己根机相应的法,然后认真思维,圆满理解导师的教言,并且将自己的理解投入到实修之中,如此一来,修行的道验就会日益增上。

  何谓道验?道验并不仅仅讲解一种感觉。比如有的人觉得自己修行过程中眼前时不时出现一片白、一片蓝、一片黄等等,问我这样算好还是不好?我想,这个无所谓好坏,平时你戴上不同颜色的眼镜,也能看得见各种不同颜色的形象。这个算功德么?不,一点都称不上是功德,它只能说明你的眼睛还没有瞎,还能看得见相,分得清颜色。现在我让你看墙上的唐卡,你也会看得见不同的颜色,也许还会觉得这些颜色很漂亮,该浓的地方浓,该淡的地方淡,比起自己一片白、一片黄的显现可漂亮多了。所以,看见各种颜色,并不代表有功德。

  也有些人问我,他在打坐期间,身上很多感觉,感觉一下明一下空;或者觉得体内有一股气在运转,想知道这是否能称之为功德增上的一种道验?当然不是!这只能说明你还没有瘫痪,身体还有感觉,神经系统还很正常。很多植物人丧失了这部分功能,他的家人天天守在身边,看见他的手能动一动,就开心的不得了。因此,从这个角度来说,倒是一件值得庆祝的事,但从解脱的角度来说,一点都说不上有什么功德。

  究竟什么是道验,真正的道验以何为标准?从见解本身来说,道验主要还是来自于功德。也就是说,贪嗔痴烦恼逐渐减少,出离心、菩提心和信心功德日益增上,即性格在逐渐改善,就说明你道验正在增上。因此,真正的道验并不是你所谓的这些感觉。

  (十八)修持道验功德渐增上 自利圆满勤利他事业二

  智悲光尊者曾经说过:“了知犹如补丁易脱落,觉受犹如烟雾易消散,证悟犹如虚空不动摇。”在没有达到究竟的见解以前,一切体会感受都只是行道过程中的风景而已,不值得天天执著。

  你们从汉地来到高原,途中见到了各种景色,但无论风景如何,都没有停下自己的脚步,原因是什么?因为你已经知道一切风景都会消逝。面对恶劣的景象,咬咬牙就能挺过去;面对美丽的风光也不会停留,因为它很快就会从你眼前消失。我们从因地直到果位之间的修学也是如此。在见解逐渐增长过程中,可能有好的觉受也可能会有坏的觉受,无论贤劣都不执著停滞,过两天它都会消失不见。

  有些居士和我说:“上师,我不是一个执著的人,但我去年有这么一个感觉想请您开示一下……”这还叫不执著?口中说着不执著,内心却还挂着去年的感觉,这都不叫执著,什么叫执著。如果感觉有个实体,我想他可能会打开一层又一层的铁匣子,将它展现给我看。

  很多人知道在我面前说执著各种相,肯定过不了关,因此会先将自己说成一个很好的人:“导师,你知道我平常绝不是一个执著的人。”

  “知道,知道。”

  “但两年前我有这样一种感觉……”

  “好的好的,我知道你是一个不执著的人……”。

  可能我在课堂上的这些举例确实起到了很大的作用,现前很多人在我面前想问都不敢问,只能婉转地说“我有一些话,不知道能不能说?”我说:“你说吧。”“上师,你不能骂我。”我说:“当然。”他在说这些话时内心已经知道,这些话在导师面前是说不通的,但还是忍不住想说,就只有先做下铺垫,然后说出他的想法“我去年做了这样的一个梦……”

  很多人对这些都特别执著,我想在座的应该不会如此。无论晚上做了什么梦都不会执著,因为梦就是梦;无论平常身体有怎样的感觉也不会特别在意,因为感觉就只是感觉,它只能说明我们身上的神经系统还很正常。但为什么很多人进入佛门后就变得那么敏感呢?任何细微的感受都会产生源源不断的联想:刚刚手动了一下,不知道是不是这个房间有什么魔鬼在做怪;怎么身上有点冷呢,是不是有什么鬼怪在吸我的元气?我想,你的元气不会在手上吧,即便手上有所谓的元气,但你的手都是肉,打开看最多还有血和骨头,元气在哪里?有谁要吸你的元气?

  真的有很多这样的人,常常神叨叨地说每天都有什么东西在吸取他的元气,害得他瘦骨嶙峋。我想,你这么瘦不是人家吸你的元气,而是你的营养不足,回去多吃吃豆腐。我们都知道出家人、修行人一般都吃素,而其中豆腐的营养最高,所以回去后多吃点豆腐就好了。你太瘦的原因,不是有谁在吸你的元气,都是自己想象的。

  有一种敏感是就旁人惯出来的。平常我也告诫很多父母:小孩子该管教的地方就要管教。很多人都说自己小孩到了叛逆期,不知道要如何管教。不妨去问问周围的老年人,他们有没有叛逆的时候?他们那时候不得不去劳动,哪有那么多时间叛逆。

  所以,过于敏感并不是一件好事,长此以往不做调整,可能就会变得精神不正常。

  (十九)修持道验功德渐增上 自利圆满勤利他事业三

  在民间传统信仰浓郁的地方,对感觉的执著非常强。只要你有一点点感觉,边上的人就会告诉你,可能你家有鬼,正在啖食你的元气,甚至他还看到跑出去一个鬼等等。为什么这么认为呢,因为他刚才有这样的感觉。但作为一个有情众生,身上有感觉再正常不过了,可是很多人没想过这些道理,只是对各种感觉越来越执著,最后别人告诉你其实什么都没有,你一定都不会相信。

  常常有居士就这些问题给我打电话。如果他能真正听我的话,治好这样的心病,一点都不难。很多人觉得相较于心病而言,身体有疾更容易治疗,只要打针吃药就可以痊愈了。其实从佛教本身的角度来说,心病更容易治疗,但前提是他必须相信这位导师的教言。因为导师完全按照佛教的道理为你宣讲,但你必须依教奉行才能改变内心,如果导师说这句,你就只听那句,你的内心永远无法改变。

  有时候居士给我打电话,我也不敢接。接了电话该说什么呢?我告诉他:“你的感觉是虚幻的。”对方说:“导师,你这么说是不对的,因为这个感觉一点都不虚。”请问是你给我上课还是我给你上课?是吸你的元气还是吸我的元气?如果你真觉得身上有这种感觉,也真的把我当导师,就应该听我的话,不要执著。为什么没有谁来吸取我身上的元气?我都已经胖成这样了,真有什么东西吸一下,别说是元气,最好把脂肪也吸走了。真有专门吸脂肪变瘦的鬼,让我缴一些费用,我也心甘情愿,但找不到,也从来没有过。为什么?我给它钱他不吸,你不给它钱,它专门去吸你的元气,世间人尚且知道“亏本的买卖不做”,又能吸元气又挣钱是多好的事业,难道这些吸元气的都是怪鬼笨鬼么?

  所以这些所谓的感觉,多数还是来自于个人太敏感的原因所致。很多人说,进入佛门容易走火入魔。要记住,进入佛门不会走火入魔,但前提是如理如法修行。如果只是打着修行佛法的旗号,实际所做均与佛教无关,是否会走火入魔就不得而知了。

  每次我听到居士说:“导师,我看见你的头上有……”我就会打断他的话,因为一旦接受他的说辞,过两天他就会越说越玄,比如那个人怎样、这个人怎样等等。对于这些事情过于执著,后期很可能就会成为神智不清者。

  有些人想,是否导师对这些不感兴趣?不是感不感兴趣的问题,而是很担心弟子因此走错路。各个导师在摄受弟子方面有着很大的区别,有些导师非常喜欢与弟子交流这些内容,但我一点也不。对于我来说,我头上有什么没什么,我自己非常清楚;我有多胖多瘦,我也知道。所以我对自己的了解非常准确。

  我们以上的这些内容似乎是说笑,但实际与佛法息息相关。因为这么讲解的目的就是告诫大家:不要太敏感、不要太执著。我们修行的真正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调伏自己的内心,成办解脱。凡夫内心的本质是什么?就是贪嗔痴烦恼,是时时执著的一颗心。也就是说,不要随着贪嗔痴发展,不要天天太敏感,不要太执著就是我们修行的要义,其他的各种感觉都不重要。

  以上就是讲解遵循追随导师的教言,先听闻再思考,并且如理如法修学,当道业功德逐渐增上时,自利逐渐圆满,转识成智,同时也在操办成就众生的一切事业。所以,平常遵循导师的教言,依教奉行为至要。

  (二十)如今因法相乘难调伏 正是果乘教法调伏时一

  【如今因法相乘难调伏,正是果乘教法调伏时

  如今末法时代,众生烦恼沉重、疾病众多、寿命短暂,此时仅仅依靠因法相乘即显宗,很难调伏众生的内心,因为显宗需要三大阿僧祇劫方可成就。此处并不是说因法相乘没有功德,只是讲解欲令自己的内心迅速转变成智慧,仅靠因法相乘很难迅速成熟。因法相乘功德不可思议,但在末法时代寿命短暂、烦恼沉重的你我,仅凭三大阿僧祇劫的修行法门很难迅速成就,所以这里讲解因法相乘难以调伏,正是密法调伏的时期。

  这一点,我们已经说过很多遍了,但是很多人心目中可能还是有一些异议和疑问,因为他在汉地听到的说法并非如此。许多显宗的导师们说,密法非常殊胜,但末法时代众生根机太过低劣,很难依靠修学密法获得成功而成办解脱。即便修学了密宗,也未必能在今生成办解脱,所以最佳的方式还是因法相乘,尤其是净土法门。倘若能做到一心念佛,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近在眼前。

  这些导师的说法一点都没有错。非要说出他有“错”的地方,只能说这个说法并未考虑到不同的根机。相对某些根机而言,这样的说法非常合理,完全没有问题。比如你让十岁的小孩子拿十斤东西,非常合理;但你让二十岁的人也只拿十斤重的东西,就有点不合理,有点大材小用了。

  因此,我们平常无论说什么话,都必须要符合根机,这一点非常重要。要记住,八万四千种法门是针对不同的根机而立,我们绝不能用一种绝对的话语来阐述一切,这样就会出现很多矛盾。

  针对无法对密法生起信心者而言,汉地导师的这些说法,是非常合理的,因为他非常适合这样的根机,这一点没有任何错误。但当你来到高原地区,听到另一种言论“末法时代,众生烦恼沉重、寿命短暂,此时仅仅依靠因法相乘很难调伏我们的心。想要迅速成办解脱,就必须要依照果法密咒”,也很正确,因为它针对的是另一种根机。

  在座的弟子都具备有修学密宗的根机。什么是根机?信心就是根机。当然,我们也不能言之凿凿地说自己的信心已经多么坚定了,因为坚定的信心需要培养。密法讲解五道十地,刚进入资粮道时,虽然有信心但并不坚定,这是很正常的显现,此时就需要依靠修行来成办果位。比如密法顿超讲解四相,初次法性现前相时,不是没有信心,但信心可能不够坚定、不够纯正,这时就要依靠不同的修学方式来消尽自己的烦恼,令信心逐渐增长圆满,最终达到法性灭尽地即佛的果位。

  从时间的角度来说,对于密法有信心的弟子,只要依教奉行,就能如同我等大恩根本上师喇嘛仁波切所传讲般,一生成办解脱,甚至更短。

  (二十一)如今因法相乘难调伏 正是果乘教法调伏时二

  上师供主要在于七支供中,其中第一是顶礼,第二是供奉。供奉过程中,不仅会在面前摆放许多鲜花、供灯,还会在心中幻化出尽可能多的供品做供养,也就是所谓的普贤云供。正如《普贤行愿品》中所言,要在无数劫中在无数佛面供养,以积累自己的福报,清净自己的业障,才能最终成办二身之境界。但细致想想,平常我们口中所谓的“尽可能多”,又能多到多少?我们用一个无法用言语表达的词语---“普贤云供”来代替,但它依然属于思维的范畴之中。也就是说,无论你将供品思维得有多么多,也依然受缚于时间与空间,仍旧是有限制的。

  今天我们所拥有的一切,可能在很多人心目中都觉得不可思议,但一两百年以后,这些都会沦为最落后的事,所以它非常“可思议”。同样,如今我们从意念所生的一切供品,无论幻化的数量有多么巨大,依然是有限制性的。如果是以无上窍诀大圆满的见解做普贤云供,即在执受本体中,妙力起现一切之相,则此时的“妙力”所现无法用言语表达,因为它的供养已经不在意识范围之中,这是前面的用意识造作的“不可思议”所无法对比的。

  再举个例子。一两百年以前,谁家有一辆马车、牛车,是非常了不起的事,但如今这些都已经成为了最落后的交通工具,早已经被汽车所取代。百年前的人会觉得今天的这种情况不可思议,但再过一百年,如今种种又会落后得令后人觉得不可思议。因此,意识范围内的思维永远是有限制的。

  同样,无论是用你心中的幻像来做资粮,还是用实实在在的食品做供养,积累资粮上没有丝毫差异。当然,用意识中幻化出来的供品做供养,会更加有助于积累福报,因为你不会有吝啬心。比如你可以毫不吝啬地幻想供养了一个亿,但现实中供养了一百元就会开始纠结,晚上拿什么吃饭。所以意幻供养,你可以拼命想,但无论你想得有多么丰富,有多么无边无际,实际还是有限制性。只有在执受本体,妙力起现一切之相时,在两者分不开的状态中做普贤云供,才是真正的普贤云供!因为,此时的见解已经超越意识范围。

  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说密法能在一瞬间积累一切资粮的原因。显宗需要三大阿僧祇劫积累资粮,因为即便你拼命去想,拼命意幻供养,也仍旧是在有限的时空范围之中。密法所谓不需要积累资粮就能成佛,并不是真的不需要积累资粮,而是积累资粮的方式与显宗有着很大的区别。

  如今也有很多弟子们有这样的想法:“同样是顶礼,虽然我对明空不二的见解好像有所感觉,但从我自身感觉来说,我还是觉得外相五体投地的顶礼有一种成就感,因此我还是选择外相顶礼。”要记住,如今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成办解脱,在成办解脱过程中不能丢了西瓜捡芝麻,这是三岁小孩子的行为。当然,这些我们也是按照理论的方式传讲,实际做的过程中,能做到多少,要根据个人的条件去树立。

  总的来说,法无定法,任何讲解都太过特定,反而成为修行中的障碍。因此,这些道理必须得精通,这样一来,你就知道,以后自己应该如何去顶礼、供奉、忏悔等等。要记住,虽然汉地和藏地导师的讲法听起来似乎不同,但谁都没有错。如果将根机这个条件忽视,以为一种讲法包含所有人,这样的理解就会有很多不圆满的地方。

  (二十二)应自根机修行诸妙法

  【应自根机修行诸妙法

  修法要与自己的根机相符合,无需过多比较。如果你强行要修和别人一样的法,由于个人因缘不同,最后产生的结果可能会不如人意。

  比如往昔在高原地方提水,你会看见很多女性都是背着木桶在走,因为提水的木桶比我们平常使用的水桶要高三四倍。如果你刚从汉地上来,也想有学有样地去背这个木桶,可能一不小心,整桶水都会从你头上倒下来。因为这个看着简单,可是一点也不好背。以前我也看到过很多藏族人第一次将水桶扛在肩上走时,走出的是直线还是曲线,可能他自己一点也不知道。因为本来只要走几步就能到的路,他要多走几十步才能到达终点。

  通过这些比喻就能知道,适合别人的法不一定适合你;你适合的法,别人不一定也适合。八万四千种不同的方便法,是针对八万四千种不同的根机而立,我们不需要去做无谓的比较而给自己带来很多烦恼,而且这样的做法也不符合历代传承祖师的教言。如果自己的做法符合传承祖师的教言,当然必须要如理造行,但实际中,你的所作所为并不符合传承教言,只是出自个人性格习气,想与别人攀比,这就没有多大的意义了。所以,我们的修法必须要符合个人的根机。

  (二十三)投花抉择有缘之本尊 吉祥莲花中显莲师尊 教言授记净相伏藏等 极密空行暖相未散失 一生成就佛果捷径道 即谓阿底约嘎大圆满

  【投花抉择有缘之本尊

  可以用投花的方式寻找具有宿缘的本尊,即往五方佛坛城上投掷花朵,花落在哪一个上面,哪个就是你的宿缘本尊。这也是灌顶的其中一个含义。

  【吉祥莲花中显莲师尊

  我等大恩根本上师喇嘛仁波切已经为我们后一代弟子授记了本尊,即莲花生大师为我们一生的本尊。尤其作为红教传承弟子,莲师更是我们宿缘的本尊,因为一切密法都来自于莲花生大师。所以,平常修学本尊观世音菩萨、莲花生大师就可以了,不需要再四处去问自己的本尊是谁。

  【教言授记净相伏藏等

  莲花生大师所传讲的一切教言都是大圆满教言,一切授记都是大圆满,净相也都是大圆满的清净光明境界,大圆满也来自于莲师的伏藏法等。

  【极密空行暖相未散失,一生成就佛果捷径道,即谓阿底约嘎大圆满

  极密空行莲花生大师所传讲的一系列传承法要的暖相并没有散失,一生就能成办解脱,而这殊胜的法就是大圆满。

  从法的角度而言,我等在座的弟子就在依止这样殊胜的教法修学。当然修学过程中,是依照大圆满的方便教授还是真实教授,需要根据个人的条件而定。

  总的来说,我们是很幸运的,因为末法时代众生烦恼沉重,因法相乘已经很难调伏自己的内心,必须依靠密宗来调伏内心、迅速成办解脱,而我们现在正在修学这样的法。

  以上就是讲解,通过投花抉择有缘之本尊为莲花生大师,而莲花生大师所传讲的教言、授记、净相、伏藏等就是我们当前所修的法。这个殊胜的法要从莲师传承至我等大恩根本上师,清净传承从未间断过,暖相尚未散失,现前只要遵循这样殊胜的法门修学,成就即在眼前。

  (二十四)超越因果勤作自然现 依止无谬宣说自性师

  【超越因果勤作自然现,依止无谬宣说自性师

  我们已经遇到了殊胜的大圆满法,但是否能够成办解脱果位就要看自己能否遵循导师的教言如理如法地修学?因此寻找一位宣讲殊胜法要的导师非常重要。

  从自身的角度来说,我们是非常幸运的,不仅遇到了稀有难得的大圆满法,还遇到了宣讲这些法的导师,并且这位宣讲大圆满法的导师不仅仅讲解文字理论,还具有真正的实修经验。如今声称自己宣讲密法者比比皆是,但所讲解的密法究竟是来自于书本还是来自于自己的修行,不得而知。但我们要去求学密宗,就必须跟随有经验的导师。

  往昔有一个医生总是医治不好自己的病患,他的朋友就问他这是什么原因?这个医生抱怨说,不是他治不好,而是病人不按照书本的上的例子去生病,这让他无从下手。同样一个道理,如果导师仅仅根据书面上讲解的道理教导弟子如何调心,也会遇到同样的困惑:为什么弟子们不按照书上讲解的例子来呈现烦恼?弟子不按照书上的要求起烦恼,我就无法告诉他如何对治。

  所以,我们要依止导师成办解脱,就必须一位真正宣讲无上窍诀大圆满、并且是真正具有功德者作为自己的导师。以前我在上师身边时也向上师说过:“如今这个时代里传讲无上窍诀大圆满者众多,如果不是像您这样的导师,而是仅凭口中说说的大圆满,真的无法说服他人。”因为显宗讲解超越言语之见解,密宗也讲解超越言语之见解,但两者不同的区别在于何处?只有真正具有相应功德者才能从自身修行经验中辨析出上下不同的见地,也唯有这样的讲法才有说服力。如果仅仅按照书面上的语言照本宣科,似乎与教言完全一如,实际却有一些不圆满的过失。

  希望在座的弟子们在自己平常修学过程当中,都能铭记这些教言。虽然我们现在是在讲解某一部教言,但我们所说的字字句句都没有离开过平常的实修。

  以前上师曾经说过这么一个笑话:某位堪布一直嘲笑蔑视我们上师的传承,总是说阿秋法王只懂调心,而不懂很多道理。上师说:“虽然这位堪布觉得他是在嘲笑我、蔑视我,但实际上却是在宣扬我。他说我只懂得调伏自己的内心,但释迦牟尼佛的教言不就是‘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么?所以每次听到这位堪布的嘲笑,我反而觉得非常开心,因为这充分地说明我真的继承了释迦牟尼佛的传承,因为我的祖师也只懂调伏内心”。

  无论是中观还是唯识,是自续派还是应成派,是天台还是密法的外三部、内三部等内容,都是一种方便,目的都是在讲解如何调伏自己的内心,除此之外,没有其他可讲之法。同样,我们为大家讲解的一切法也都是在讲解上师瑜伽,在讲解成熟口诀法,说得再直白一点,就是在讲如何调伏自己的内心,除此之外的讲法内容,了不可得。

  相信在座很多弟子,平常也在阅读各式各样的教义,不同的教言无论是从字面树立方式还是讲法风格上,都各有特点,但归纳而言,实际都是在描述如何调伏自己的内心。有些教言认为,要用水浇灌内心,淹死烦恼;有些觉得要把心扔到火里烧死烦恼;也有些觉得要用土埋;还有些觉得要用风吹。虽然这些方法听上去各有不同,但他们的目的都是一如的,就是断除贪嗔痴烦恼。

  虽然千经万论的词句描述方式各有千秋,但是他们的宗旨完全一如,就是讲解调伏自己的内心。因为漂泊轮回的根本就是心,若不调伏内心,则永远无法摆脱轮回。因此,一切方式方法的目的都是为了调伏内心,道理就是这么简单。

  来源:柯日密咒洲网站

上一篇:行为学-教言宝藏42课9-16

下一篇:行为学-教言宝藏43课1-11

文章评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