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读万卷书 > 教言宝藏

行为学-教言宝藏20课10-19

创建日期:2022-07-10

  行为学-教言宝藏20课10-19

  (十) 教法之主释迦牟尼佛 所化界根意乐之差别 声闻有部至密咒心髓 暂时教授各自所欲乘一

  【教法之主释迦牟尼佛,所化界根意乐之差别,声闻有部至密咒心髓,暂时教授各自所欲乘。

  我等导师释迦牟尼佛,针对不同的根机,传讲了八万四千种法门。正如无垢光尊者在《精要明镜》中曰:“教法乘次无量,入乘之门众多,演说之辞聚亦广大。”现前有很多不理解的人有这样的疑惑,南传小乘教法,汉传大乘教法和藏传密乘教法,是否是三个不同的佛教教法?当然不是,佛教没有三个教派,只有一个教法——就是对治自己的烦恼而成办解脱。但由于众生根机不同的缘故,慈悲的佛陀以不同的方便赐予给弟子,因此有了小乘、大乘和密乘三乘教法。

  树立三乘教法,并非是佛教有三种差异,而是众生在修行过程中,有时可能只能按照某种方式去做。比如一个慈祥的母亲养育了三个小孩,其中老大已经毕业,开始工作赚钱,而老二还在学校读书,老三还是婴儿,因此母亲绝不会按一个标准去要求三个小孩。婴儿天天都要喝奶,母亲不会要求老大天天也喝;老大可以出去挣钱,但不能要求婴儿也出去挣钱。同理,我等导师释迦牟尼佛救度一切众生时,针对众生不同的根机而传讲了不同的方便道。这一点上,我们不需要产生很大的分别心。

  现前适合于哪一种根机,就配同着自己的根机去修一个传承,不需要将三乘教法都修行一遍。比如在座很多弟子,有些修的是汉传佛教的净土或禅宗,有些由于个人因缘接触了藏传佛教,修的是黄教或红教。同样是修行红教的传承,有些是依照五明佛学院的传承,有些是遵照亚青寺的传承等等。但无论修学的是哪一种传承,都必须圆满自己所修学的传承。

  虽然小乘乃至密乘之间,针对个人的根机而有不同的修学法要,但从根本角度来说,一切修法的目的都是为了对治自己的内心。所以,时时要观待自己的内心改变了多少。

  有时候我也听很多人说,自己信仰佛教,也要让周围的亲朋都信仰佛教。我想,仅凭你口中的言辞,未必有那么大的说服力。但若平常能遵照释迦牟尼佛的教言去做,当身心完全改变时,很多人都会追随你。

  我也时常开玩笑地说,这个时代愿意在底下当学生的人越来越少,个个都想上台当老师,让别人听听自己是怎么讲解的。今天刚刚信仰佛教,明天就准备写一本书。至于懂得多少道理暂且不管,这边抄几句,那边抄几句,然后再加上自己的一些观念,认为这就是自己的佛教。我想,我们现前还是不要这样去做,先好好当个学生,一丝不苟地遵照佛陀的教言去修吧。

  我们修学佛法的目的是为了成办今生快乐、临终自在、未来解脱。在获得珍宝人身的前提下仍旧虚耗一生,真是白活了。都说人是高级动物,比一般动物更有智慧,若不把智慧用在正确的对境之上,和一般的动物有什么区别?如果一生的目的只是为了满足自己的温饱,一般的动物也能做得到。因此,我们现前就要把拥有的智慧用在正确的对境中,了脱生死,这只有人才能做到。因此,在当前具备条件的前提下,要精进修法。

  (十一) 教法之主释迦牟尼佛 所化界根意乐之差别 声闻有部至密咒心髓 暂时教授各自所欲乘二

  我们需要时时面对现实:无常随时会来到,而临终之时的我们,一点都不坚强,非常非常脆弱,并且脆弱到极顶。

  现在很多人不敢去医院检查身体,就怕医生告诉他,他的身体里长了一个肿瘤。而这也充分告诫我们,面对死亡,我们的内心会非常恐惧。既然如此,为什么不提前多修修法?很多人觉得自己有这样的愿望,但很难做到。事实上,这并不是很难做到,但由于业及烦恼沉重的缘故,你天天都在自我欺骗,并为自己的懈怠寻找一千个借口一万个理由。

  我希望在座的所有居士们,平时还是多修修法为妙。作为居士,担负着家庭的责任,一天用于修法的时间可能并不多,即便我希望你能用更多的时间修法,恐怕你也做不到。但根据自己的条件,每天都尽量多地将时间用于修法之中,虽然一天两天看不出变化,但一年三百六十五天所积累的一切功德聚集在一起,就会非常广大。

  一转眼,新年已经过去了四分之一,回顾过去的这一季,你的修行如何?虽然你已经进入佛门,但如果有时间就修,没时间就暂时不修,这样懈怠度日,问问自己收获了多少?如果未来的一年中还是这样恍惚散漫,恐怕明年的今天你还是如今天一样,没有丝毫之进展。但余下的时间中,你还有多少个365天?待无常真正降临到你身边时,一切都结束了,那时才想到要精进修法,已经来不及了。

  以前有个外地居士来见我,告诉我说,最近体检时,医生说他的肝上长了一个东西,但是否是恶性的还要进一步检查,从那以后,他再也不敢踏入医院半步。当时我从他的表情就能知道,他的内心非常糟糕。虽然他还没有再次去医院检查,但他已经认定自己的病是癌症晚期。因此,他见到我的第一句话就是希望我帮他看一下,身体情况是否很坏,如果是的话,当天就想出家。我对他说,出家暂时先缓缓。但我帮他打卦念经,并给他做了很多开导。正好身边有一个中医,这位大夫也给他调理了一段时间,他的病情逐渐好转,面色也逐渐改善。后来,他拿到医院的报告,知道自己所得的并不是绝症,就准备返回家乡。他来辞行的这一天,我提醒他说,前两天你好像说要出家……他听了以后,讪笑一下就连忙走了。

  我们不要嘲笑他人,因为每个人都是如此。当这些事没有发生时,人人都说自己不怕死亡,而且觉得死亡离自己很遥远,还可以心安理得地按照自己以往的方式生活。可是一旦无常真正降临到身边,内心就瞬间变得非常脆弱,别说是出家,就是告诉他二十天不吃饭能治病,他也能做得到。这些都在充分告诫我们:每个人都要面对现实。

  总有一天,我们都会经历这一切。无论你现前生长在什么地方,家庭条件有多好,地位有多高,等到无常降临的时候,人人都会脆弱。所以,为了在这个时候能够了脱生死达到自在,生前真的要多修修法。即便一天修行的时间多么短暂,也尽可能不要中断,多抽一些时间去修。

  很多人都希望能见导师一面,但仅仅见面,能起什么作用呢?我们见面的真正目的,是把我等大恩根本上师喇嘛仁波切的教言赐予给你们。我在上师身边亲近了二十八年的时间,把他的教言无吝啬地赐予给所有弟子,是我的使命,也是上师的遗教。如果你们能遵照这个教言去做,即生必定有很好的成果。希望在座弟子们都能做到依教奉行,这就是我们当前结缘的真正目的。

  (十二) 所有教法皆具其利益 浊世衰败人寿极短故 即生证得佛果捷径道 即是诸乘之顶无上法

  【所有教法皆具其利益,浊世衰败人寿极短故

  无论依照哪一种教派传承,只要依教奉行,都能有利于我们成办解脱。将末法时代称之为浊世,是因为众生烦恼日益沉重,寿命越来越短暂,疾病越来越多。我们小时候在村子里,百岁以上的老人比比皆是,几乎家家户户都有,但现前百岁以上的老人,只能是新闻中的新闻。这就说明,由于众生烦恼沉重的缘故,我们的寿命在逐渐缩短。

  我等导师释迦牟尼佛在人寿百岁时降临人间,但随着众生的烦恼越来越沉重,每过一百年人寿就会减一岁。释迦牟尼佛示现在人间成佛,已经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了。从那时候开始直到现在,人寿已经平均减了二十五年。也就是说,我们现前的平均寿命是七十五岁左右。不妨掐着自己的手指算一下,自己距离七十五岁还有多少年?而自己是否真能活到七十五岁,谁也不知道。

  总之,由于浊世众生烦恼沉重的缘故,寿命越来越短暂。尤其现在,各种夺人性命的疾病越来越多。虽然现在科技发展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但仍旧有很多疾病无法治疗。这都是末法时代众生烦恼沉重的缘故所致。

  【即生证得佛果捷径道,即是诸乘之顶无上法

  现前末法时代众生烦恼沉重,寿命短暂,疾病众多,想要一生迅速成办解脱,捷径之道就是一切乘法之顶点、诸法之精要——无上窍诀大圆满。虽然其他教派也很殊胜,但需要一定的时间才能获得解脱,因此想要在末法时代短时间中成办解脱,最捷径之道就是无上窍诀大圆满。我们现前必须要修学这样的法门。

  在座很多弟子可能会认为,自己已经和大圆满结上了缘,可以高枕无忧。但要记住,仅仅跟随一位修学密法的导师,认为自己与导师关系很好,常常互发微信,或者一听说导师在何处,就跑去拜见等,都不是真正的结缘。仅仅凭借这样的互动就想成办解脱,是远远不够的。我们所谓的与导师结缘,并不是说导师功德有多么圆满,而是这位导师将法没有吝啬或隐藏地赐予给你,并且你也能如理如法修行,这才是真正意义上得到了导师的传承,与法结缘。

  往昔善星比丘和提婆达多,即便一直呆在佛陀身边,但由于没有生起清净之信心,所以最终都堕入三恶趣。释迦牟尼佛去地狱救度众生时,善星比丘抓住释迦牟尼佛的双足说,由于他没有生起信心,并且时时诽谤佛陀的缘故而堕入地狱受苦,现前已经无法忍受,祈请佛陀令他获得解脱,享受快乐。释迦牟尼佛对他说:“我为你宣讲解脱之道,但是解脱还是依赖于你自己。”

  有些人会有一种很幼稚虔诚的想法,认为自己的导师非常好,只要自己将身口意三门托付给导师,自己做不做无所谓,临终时导师都会将自己带往西方极乐世界。从信心本身的角度而言,这样想也没有什么不好,但从最实在的立场来说,这样的想法还有很多不圆满的地方。难道我等导师释迦牟尼佛都做不到的事情,世上会有其他人能做得到吗?所以,解脱还是需要靠你自己。

  所谓导师的加持,是指导师将成办解脱的一系列方便赐予给你。如同我们今天所传讲般,告诉大家为什么要修法,修法的真正利益在于何处,修的过程中应该怎么去修等等,主要还是将以调心为主的一系列善行加持赐予给你。但你自己是否能将这个加持纳入自己的心相续之中,走向光明大道,则完全取决于你自己。所以还是要多修修法。

  成办解脱仅凭愿望是不够的,在座很多弟子,都已经或多或少地在众多高僧大德面前得到无上窍诀大圆满,无论是成熟灌顶还是解脱窍诀法,都已经得到一些,现前就需要将这些教言纳入心相续之中去如理造行。要记住,想要即生成办解脱,必须要依教实修。

  (十三) 勤依宣说彼法善知识

  【勤依宣说彼法善知识。

  我们应该精勤依止宣说解脱妙法的具德善知识。初次进入佛门时,我们对佛法一无所知,犹如一张白纸,能在纸上写出怎样的字体,完全取决于自己所依止的导师,所以必须要依止一位具德上师。如今有很多修行者,由于一开始没有细致观察导师的缘故,事后四处抱怨自己受了欺骗。我想,出现这样的现象,主要原因是在初次进入佛门时,未精通佛法许多相关道理所致。

  我们说过,无上窍诀大圆满是能令自己迅速成办解脱的深奥法要,但想要修学这样殊胜的法门,必须先依止一位能传讲这样甚深法要的具德上师。如果不具备具德导师的一系列特点,仅仅穿着出家人的衣服,口中会说两句佛法,是远远不够的。

  在众多经论及历代传承祖师的教言中,讲了许多关于善知识应该具备的功德,但我们作为初行者,尚未懂得很多佛法道理,该以何标准观察导师是否具备一系列功德?就以最简单的方式观察。我们当前修行的目的是为了消尽自己的烦恼,令出离心、慈悲心和信心等三大功德增上,最终与导师完全一如。所以一位具德上师的三大功德应该是圆满的,平常观察导师时,也应该从这三个角度观察。

  首先观察这位导师的慈悲心是否圆满,救度众生是否具有选择性?如果这位导师只愿意救度某些众生而舍弃其他众生,就说明他的慈悲心并不圆满,仍旧有所偏袒,因此并不是一位真正的具德导师。

  其次观察这位导师的信心是否圆满?如果这位导师张口闭口都是在妄作分别:这个传承好,那个传承不好;汉传佛教好,藏传佛教不好;藏传佛教好,汉传佛教不好;某位导师有功德,某位导师没有功德等等,就充分地说明他并不是一位真正的具德上师。

  从出离心、慈悲心和信心三方面观察导师是否具德,非常非常重要。因为我们选择了一位导师,就意味着要把自己的身心托付给这位导师,在成就的路途上,必须遵循这位导师的教言行持,因此自己必须非常信任这位导师,而他也必须是一位值得信任的导师,所以首先必须是一位具德上师。所谓具德,意味着这位导师如历代传承祖师般,永远不会欺骗众生,并将救度众生作为自己的使命。现前我们作为后一代修行者,必须要细致观察好自己的导师在具德方面是否圆满。

  此外,还要观察自己是否能对这位导师生起信心。在导师具德的前提下,我们能对导师生起信心,说明这位导师是我们真正可以依止的导师。如果导师的功德尚未圆满,即便你对他生起信心,彼此也只能作为朋友,不能成为师徒,因为他不具备做善知识的资格。

  为什么导师不仅要具德还要具缘?因为只有与导师具缘,弟子才愿意遵循导师的教言去做,修法才永远不会打折扣。若与导师不具缘,即便导师将圆满的法赐予给你,你也始终会对导师的教言打一些折扣。导师讲五分,你只接受两、三分,将其余的一两分搁置一旁,这会对我们成办解脱造成极大的障碍,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因此,依止的导师不仅要具德,还要具缘,这一点非常重要。

  如果已经遇到具德且具缘的导师,就可以将身心完全托付给这位导师,完全遵照这位导师的教言去做,因为他永远不会欺骗信众。这一点上,所有的修行者都可以放一千个心。面对我们所生活的这个社会,长辈从小就告诫我们,做人做事要留个心眼,否则容易被坏人欺骗。但我们谁也不知道坏人在哪里,内心不得不反复思筹,因此脑海中不知不觉留下了“谁都不可信”的念头。现前听说要把自己的身心毫无保留地托付给某位导师,内心便会举棋不定:“可以这么做吗?”要记住,能否这样做,完全取决于前面讲解的两个条件是否具备。

  平常我也听到很多弟子说,有些人在进入佛门后,遇到一些被欺骗的事,因此对自己的修行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但这些也充分地告诉我们,他在依止导师之初,没有细致观察自己所依止的导师,而这位导师,可能也不符合作为导师的条件。

  藏传佛教常常以“老狗寻食”比喻不如法地依止导师。野狗在外面生存需要自食其力,时时刻刻都在低头寻找食物,无论看见什么都会吃到嘴巴里,能吃的,就咽下去,不能吃的就吐出来。如果我们在依止导师的时候也是这样,不管是否具备作为导师的条件,先依止两三天,看看这位导师怎么样——如果感觉不行就换掉,并且四处诽谤,说他人坏话;如果感觉不错,就先依止这位导师。这些都是不如法的行为。所以,第一时间必须要观察好这位导师。

  我们说过,无上窍诀大圆满是能让我们迅速成办解脱的殊胜甚深法要,因此依止一位能如理如法宣讲该法的善知识非常重要,必须细致、谨慎地观察。虽然从缘起的角度,《教言宝藏》中的教言是为某位弟子传讲的,但实际上就是导师传给我们后一代所有信众的教言。

  (十四) 汝乃年轻力壮身强健 形象端严心思亦敏锐 精进智慧犹如火炽燃 善于辨别种种法非法

  【汝乃年轻力壮身强健,形象端严心思亦敏锐,精进智慧犹如火炽燃,善于辨别种种法非法。

  可能在座很多弟子认为自身条件很圆满,因为不仅年轻而且身体健康无恙。但要记住,更重要的条件是能善于分辨正法与非法,而这才是后一代具相弟子应具有的功德。

  我告诫很多修行者,平常要多学习我等大恩根本上师喇嘛仁波切的这部教言。因为这部教言会对我们以后的修行起到决定性的利益,知道什么是正法,什么是非法。

  如今我们身边各种奇怪的言论层出不穷。往昔我在杭州见到许多老居士,聊到平常修什么法,修行是否精进等话题时,这些老年人说,虽然他们平常也在念佛,但念佛非常少。我想,他们的年龄都已经七八十岁了,应该不需要工作,而且即便家务再忙,也不至于每天忙到没有修法的时间。有一位老居士告诉我说,当地有一种习惯,必须在指定的场所念佛,离开那里就不允许念佛了,否则就是不如法的行为。他们的师父也是这么告诉他们的,因此很多老年人由于路途遥远,天天去那个场地念佛并不现实,在家又不敢念,所以念佛的次数就很少。这就是由于不懂得辨别正法与非法,不懂得历代传承祖师的教言所致。

  我们平常口口声声说要“依教奉行”,而“教”就是历代传承祖师的教言,因此平常所说所行都要符合历代传承祖师的教言。我希望在座弟子都能懂得如何辨别正法与非法,但如果不学,即便内心有这样的愿望,恐怕也很难做到。因为没有正确的目标,没有特定的教证和理证作为依据,不知道何谓正法何谓非法。所以,平时还是多阅读一些上师的教言。虽然这部教言文字稀少,但含义却非常深广。

  (十五) 依止我与如我之上师 观察是否空耗暇满身

  【依止我与如我之上师

  这是上师自谦之语。以前谒见过上师的人都知道,我等大恩根本上师如意宝喇嘛仁波切是一位非常谦虚的导师,无论谁去谒见,他都不会以高高在上的姿态接见,而是如同一位普通的老和尚一般亲切。我们的上师真的非常非常谦虚。

  【观察是否空耗暇满身。

  喇嘛仁波切是公认的众多历代高僧大德的化身,依止上师而即生成就者众多。若是依止这样的上师还空耗了暇满之身,恐怕没有更好的修行方法了。这里要弟子观察自己是否空耗人身的目的,是告诫后一代弟子们,平常依止导师时,要细致观察好这位导师,如果盲目依止导师,就会空耗自己的暇满人身!

  我们今生能获得这样的人身是来自宿世的因缘,是我们几千年、几万年行善而得到的果报,因此绝不能在这一生中让它空耗,那是很不值得的,所以一定要细致观察好自己的导师。自己未来会趋向哪个方向,一切都在于导师的引导。导师把你引于什么道,你就会变成什么人。比如以前的你非常慈悲,但后面加入了小偷组织,如果与他们长时间打交道,你也会逐渐变成一个小偷。所以导师教你什么,你就会变成什么样的人。

  现前我们作为佛教徒,想要成办解脱,就必须在修行过程中依止一位具德善知识。具德,是指经验丰富、已经成办解脱者。世间人追求自己一生伴侣时,会长时间观察对方,而不会今天出门遇到谁就带谁回家,第二天就成亲。大家都会在结婚前观察对方的背景、性格、以及是否具有上进心等一系列条件,最终觉得符合自己的要求,才走向婚姻的殿堂。如果不经观察,婚后发现这个人没有上进心,天天在家好吃懒做,或者在外面坏事做尽,一辈子可就糟了。所以我们必须做好选择,看对方是否值得托付一生,因为这关系到一生的幸福。如今我们选择上师,也要谨慎地观察对方,因为这关系到我们生生世世的幸福。因此依止导师时,必须谨慎观察,看看这位导师是否值得自己依止。若不做观察,很容易空耗自己的暇满人身!

  (十六)倘若值遇宿缘之上师 一生定证佛果祖师曰一

  【倘若值遇宿缘之上师,一生定证佛果祖师曰。

  若能真正值遇宿世有缘的导师,即生成办解脱是特定之事,这是历代传承祖师所教授的真理。这也是在告诉我们,初次依止一位宿缘导师非常重要。

  很多人都希望能找到自己宿世具缘的上师,但希望某一天导师亲自降临到你身边告诉你,他就是你在寻找的导师,恐怕并不现实。即便出现这样的导师,也要如理观察。汉族人有一句话“便宜没好货”,一位直接跑到你面前,声称自己可以做你导师者,还是先细致观察为妙。我们平常也见到很多直接上门推销者,虽然热情,但他的货物不一定很正宗。同样,一位跑到你面前,很热情地想要做你导师者,我们还是应该先细致观察一下为妙。

  要记住,所谓真正宿缘的导师,要具备我们前面所讲解的两个条件:具德和具缘。只有这两方面条件成熟的导师,才是宿世有缘的上师。有些人说,他并不知道宿世有缘的标志是什么,如果导师的头上写了“阿”字或“吽”字还比较好找一些。但我们并不是以此作为抉择标准,而是依据具德与具缘这两个条件来抉择他是否为宿世有缘的上师。

  一旦我们依止了具德与具缘两方面条件成熟的导师,无论内心产生多么大的情绪和烦恼,都要知道一切来自于个人的业障,因此必须要修清净观。有时我们可能会想,自己当时确实产生过这样的烦恼,所以现前要开始忏悔。当然,有忏悔心非常好,但同时也要记住,密法忏悔的时间是有很大限制的!

  前两年我们在讲解《圣者言教》和《上师瑜伽导修》时说过,站在密法的角度,一旦破戒会有什么结果。从破戒到忏悔,中间间隔的时间从越座到隔三年,分为五个层次。比如内心对于根本上师(所谓根本上师,是指给你灌过顶、赐予过解脱窍诀法或为你传讲过续部教言的导师,也称之为不共同导师)产生疑惑及分别心,隔一座即两个小时内,发自内心的忏悔而念金刚萨埵心咒就能得以清净。但隔了一座后,再念金刚萨埵心咒已经不够了,必须要会供做忏悔。隔一年、两年、三年,忏悔越来越难,三年以后再做忏悔,金刚萨埵也已经不予摄受,堕入一次金刚地狱是特定的事。至于在其中待多长时间,则根据后续所做的忏悔来定。如果一直在做大忏悔,可能一瞬间就能从金刚地狱出来。但如果所做忏悔不是很大,就可能要在金刚地狱中待上一阵。因此,我们时时都要提起正念,不能在与导师结上法缘后,又去诽谤自己的上师,这是非常不好的现象。

  总之,我们不能盲目依止导师,经过观察,一旦认为导师的一系列条件都很成熟,并选择依止,就要时时提起正念,对自己的导师修清净观——导师就是真正的佛。平常我们生起分别心,感觉诸事不顺时,一定要净观是自己烦恼沉重、诸根不净所致,绝不能顺着自己的情绪意识而飘动,把过失推到导师的身上。只有这样,才能迅速消尽烦恼,增长功德。

  往昔我们不懂这些道理,可能造了很多业,但现前懂得了这些道理,就不能一直这样漂泊下去。相信在座弟子,以前接触过不少的导师,得了很多法,但毕竟我们还是凡夫众生,难免产生一些疑惑、诽谤的现象,所以平时多念诵百字明、文武百尊的名号等,作为迅速消除自己业障的对治之法。因此,我们每天念诵百字明不能少于21遍,金刚萨埵心咒不能少于108遍,这是我们每天必做的功课。无论每天有多忙,都必须念诵21遍百字明和108遍金刚萨埵心咒。这不仅仅能清净一天所触犯的一切戒律,也可以消尽无始以来至今所造的一切罪业。我们说过,一旦内心的烦恼得以清净,西方极乐世界也近在眼前,所以这方面的修法要多做一些。

  (十七) 倘若值遇宿缘之上师 一生定证佛果祖师曰二

  有些人可能有这样的疑问:有些导师说这个法好,有些导师说那个法好,自己到底该修学什么法门?我想,无论往昔在哪一位导师面前求法,具德导师为你传讲的佛法都是一如的,因为他们都是佛的化现,所以不同导师传讲的一切教言,本质没有丝毫之区别。

  但我们必须有一个系统修法,如果三年前与三年后所做的没有丝毫差异,可能你的修法还有一点不圆满。尤其由于末法时代众生烦恼沉重的缘故,不仅寿命短暂而且疾病肆虐,对于已经对密法生起信心,具备一系列条件的虔诚弟子而言,更要修行最捷径的成办解脱之法,即一切乘法之顶点,诸法之精要——无上窍诀大圆满。为此必须依止一位传讲大圆满的导师,并且遵照这位导师的教言去行持。

  现前有很多弟子在按照亚青寺的传承修学上师瑜伽。我建议这些弟子,不要光拿着一本书,对于其中所讲解的要点要理解得细致一些。比如我们在《上师瑜伽导修文》中讲解了前行之前行、入座前行、共同外前行、念诵仪轨,以及在念诵莲花生大师心咒的同时如何观察修和安住修。其中观察修分为剖析调伏妄念、粗直视调伏妄念、细直视调伏妄念和安住调伏妄念,安住修分为寂止与胜观。寂止分为有相定和无相定,而胜观还要讲解不了义和了义等一系列层次。最终接受四种灌顶以及回向,也讲解不少要点。但仅凭书上这些文字,对你来说可能还是有些不够。

  我想,从实修的角度来说,我们身边关于上师瑜伽的教材应该是最全的,不仅有《如意宝藏——上师瑜伽之圆满引导》的法本,还有讲法光碟。往昔我在不同地方讲解的上师瑜伽,都可以找到相应的版本,所以平时还是应该多去看看,尽量圆满所有的细节。

  我们说过,能够即生证得佛果的捷径之道就是无上窍诀大圆满,但仅仅说她是一切乘法之顶点,她就是可以证悟佛果的捷径之道吗?当然不是,其中还包含很多殊胜之处。无垢光尊者在《如意宝藏论》中,将显密差异归纳为四个要点:见解不迷惑、修行方便多、行为无辛劳、根机为上等之根机。可能今天刚入门的弟子听到这些内容会觉得很陌生,感觉听不懂,但对于已经开始接触这个传承的弟子来说,这些内容应该一点都不陌生。总之,由于上下不同的缘故,我们将密法称之为可以迅速成办果位的捷径之道。但仅仅知道还不够,还要将这四个要点运用在自己的修学之中。

  总的来说,前面《如意宝藏——上师瑜伽之圆满引导》更为重要,因为其中讲解了很多细节,我们必须要一一做到圆满。所以《如意宝藏——上师瑜伽之圆满引导》的法本和光碟,平时要多学习。后期对上师瑜伽导修有所理解以后,可以再多阅读《上师瑜伽之四精要引导文》和配套的光碟,因为它着重讲解的是密法的核心部分——从四个精要的立场讲解密法的特点。总之,我们修学密法的教材已经很全,平时有空就多看一些,要是能做到的话,意义非常广大。

  (十八)倘若值遇宿缘之上师 一生定证佛果祖师曰三

  我们说过,每天一座的修法绝不能间断。虽然一座听起来并不多,时间也不长,最多只有一个半到两个小时的时间,但这样不间断地修行,日积月累,一年就有三百六十五座,功德可就大了。

  关于今生为何要精进修法,我们已经讲解过很多遍,现前懂得这些道理,就要多下一些功夫,不要寄希望于未来有时间再修法,这是很不成熟的思想。仔细想想,未来真有可以用来修法的休闲时间吗?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周围七老八十还在工作的人不在少数,自己又怎么会有休闲的时间?说得不雅一些,只有当你进入棺材的时候才是最休闲的时候,但这时候你已经没有条件再起来打坐了!所以,不要等待未来某一天再修行,这是非常不成熟的想法,现在就要精进修法。

  以上讲解的是每天要不间断地保证一座上师瑜伽,但座下该如何修持?我等大恩根本上师喇嘛仁波切涅槃前为所有信众布置的功课是,一天念诵不少于108遍观音心咒和108遍强制往生法。强制往生法的修法是,将一尊阿弥陀佛观想在自己的头顶之上,并将自心专注在阿弥陀佛心间,念诵“祈请大觉阿弥陀佛尊,加持往生西方极乐刹”108遍。每天这样念诵108遍强制往生法和观世音菩萨心咒,功德非常广大,也非常了不起。有些人可能会想,每天念诵六字大明咒108遍是否少了一些?当然,如果平时坐车走路都能时时持咒,每天念诵观音心咒不少于一千遍,意义会更加广大。

  我们当今已经获得极为难得的暇满人身,就要运用这个人身精进修法来成办更高的境界,这既是我们的责任,也是我们的使命,所以应该多修修法,绝不能将它搁置一旁。一旦无常降临,只有天天这样修行的人,内心才不会有孤独、恐惧和烦恼。

  以前我在亚青寺禅院修行的时候,有一位一起修行的道友,病得非常严重,眼看就要圆寂了。我跑到上师身边祈请:“他已经说不出话了,医生也说撑不了多久了,该怎么办?”上师打了个卦,将身边的一瓶藏药交给我并让我转告这位道友:“无论遇到什么事,无论结果如何,都不要忘记上师,不要忘记上师的教言。”我回到禅院,在他耳边转达上师的嘱咐。尽管他已经病得非常虚弱,但听到我的话以后告诉我说,从病情开始严重的时候,上师就亲自降临到身边,而他就如平常待在上师身边一样,没有丝毫之恐惧、孤独和痛苦,甚至比平常还更喜悦。当我听到他的回答时,内心非常激动。因为当时他已经几乎无法说话,我贴在他唇边才听清他的言语,可就是这样一个即将要从人间消失的人,口中能说出如此奇迹的话语,多么令人感动!像这些老和尚,无论是活着还是示现涅槃,都是真正的佛。他们之所以能够做到临终自在,就是因为生前精进修法。

  我们修法的目的之一,就是在临终时能像这位老和尚一样,了脱生死而获得自在。老和尚病情严重时自现上师亲自降临,并不是由于上师太关注他,所以在他病情加重时亲自降临到他身边,而是由于老和尚对导师的信心以及行善功德的体现,所以无论面对什么场面,对这位老和尚来说,永远是快乐的。只有像老和尚一样做到生死自在,才是真正的胜利者。世间法无论多么有成就,社会地位有多高,都不过如此而已。乞丐都能熬得过去的事情,更何况我们?

  如同莲花生大师所讲解般:“今生的时间越长,也是稍许个月,未来的时间才是无量的,要想来生当中不遭受任何痛苦,现前就要进入佛门精进修法为要。”短暂的快乐,我们都经历过。试问谁没有吃过几顿饕餮美餐,谁没有穿过几件华服美裳,但这都已成为过眼云烟,这并不是成就的真正象征,对我们来说也没有丝毫之利益。

  我们所要成办的是永远快乐,是否具备这方面的条件,问问自己的内心就能知道。当前恐怕还不具备,这也意味着我们还需要精进修法,不要等待着未来某一天再去成办这一系列事业,那时可能已经太晚了。一旦阎王爷来到我们的面前,他绝不会多给一秒钟的时间听我们解释:“由于当时工作太忙,所以没有修法,今天把你把我放回人间,我保证好好修行。”不可能,不可能!阎王爷绝不会那么慈悲。所以现前就是不早不迟的时候,要多抽出一些时间修法,不要天天找借口。今天你可以自欺欺人,但永远欺骗不了阎王爷。如果你有足够的智慧欺骗他老人家,当然没话说,但你骗不了阎王爷,天天都在骗自己,不但没有智慧,还是一个最笨的人。

  往昔我也说过这样一个公案。因为高原地方全民族信仰佛教,所以每当谁家有人去世,第一时间就会邀请活佛们为他做超度。有一次我被请去某一人家做超度。当我坐在法座上,看着眼前横陈的尸体,内心有很大的触动。逝者大约四十多岁,我想从小直到现在,他一直忙碌于他的事业,目的就是把家搞好。如今他的家庭条件在当地已经非常不错,不仅有房还有很多牛羊,但他最终得到了什么?只有身上盖着的几米长的布!难道这就是他一生追求的结果吗?若是的话,过两天把身上的长布拿掉,他还有什么?

  当然,作为在家居士,什么事情都不做是不可能的,因为我们不是乌龟,靠喝西北风就能长寿,还需要依靠人间烟火为生,因此适当的追求必不可少。但过分追求,就要仔细想一想是否值得。即便你得到了梦寐以求的荣华富贵,但当死亡降临,你成为一具僵硬的尸体,这一切又有什么意义?尸体僵硬,充分说明临终时,亡者的内心非常痛苦。但彼时痛苦能说给谁听?即便有人听,也无法拯救你;如果说不出来,内心的痛苦更加无法衡量。

  在具备这么殊胜的解脱缘起的情况下,我们可不能以这样的状态离开这个世界,那太不值得了!人活在世上应该两面齐全,以我们现前拥有的技能、创造的事业,能给我们带来快乐;同时,以我们修行的方式,在临终以及未来令我们获得快乐。所以,修行者两面齐全,才是胜利者的标志,希望在座弟子平常要多修修法。

  (十九)课后嘱咐

  我最大的希望,就是弟子们能多修修法。我们以上所传讲的关于在修行过程中要具备的一系列条件,无论是依止善知识还是迅速成办解脱之妙法,都不能仅仅将其视作一种理论或传说,而是要运用到自己的实修之中。如果做不到,即便所讲之法有多殊胜,与你还是有十万八千里的距离,你是你,法是法。只有将法纳入心相续之中,当你成为法,而法也与你相融时,解脱才近在眼前。至于这方面的教材,我们现前一点都不缺,所缺的就是修法,所以平时要多修修法。

  当然修法之前,我们必须知道修法真正的意义,若没有动力,修行并不是一件容易坚持的事。犹如我们今天在听到这些道理以后,心里会产生一种修法的愿望,觉得修法是自己必须要做的事,甚至是今生唯一要做的事,因为它是生命的价值所在,能带来真正的利益,最终可以获得永恒不变的快乐。但这样的新鲜感并不会持续太久,因为人的心非常复杂,一段时间后,修法的意乐就会逐渐变淡。想要恒时保持修法的兴趣,就要依靠观人身难得、寿命无常、轮回过患与业之因果。只有扎实前行基础,修行才永远充满喜悦。

  平常通过阅读历代传承祖师的传记就能知道,释迦牟尼佛六年苦行的过程中,一年只尝一粒米和一滴水,历代传承祖师修行期间也是艰苦卓绝,却一直精进修法而没有丝毫懈怠,觉得非常不可思议。但只要具有了共同前行的基础,你就不会觉得如此惊讶。

  几年前我在汉地遇到一个女众,她对佛法完全没有认识,来见我就是想问一个问题。她的好友自从信佛以后,方方面面都有了很大的改变,比如以前她们俩一起追逐时尚,乐于穿衣打扮,但进入佛门以后她的朋友完全变成另一个人,不再好乐名牌,因此在她看来她的朋友是自甘堕落,不知道是什么原因所致?

  我告诉她:“如果你的朋友真正将法纳入心相续,虽然你看起来她已经堕落,但她的内心世界可能比你更快乐。”虽然以前她天天身穿华服,逛街购物,享受种种美食,现前只是独自一人在幽静山林或佛堂中修法,但她的内心可能比在外面品尝多少美食,穿多少件华丽衣服都高兴,原因就在于她具有了共同前行的动力。

  想知道自己的修法是否也能做到这般自在,就看自己的前行基础是否扎实。只要共同外前行基础扎实,以后的修法就会轻松很多,甚至觉得修法是一件非常自然、快乐的事。比如我们平常在从事自己事业的时候,知道努力工作就会得到相应的回报,因此每次工作时,内心都是喜洋洋的,知道努力之后就能得到公司发的奖金。但如果你对这个结果不感兴趣或不知道的话,可能做事就会拖拖拉拉,消极怠工。同样,只要共同前行的基础真正扎实,修法就会变成非常喜悦的事。即便是独自一人,也能时时提起正念,持咒念佛,生活就会非常快乐。所以希望在座弟子,平常多观修人身难得、寿命无常、轮回过患和业之因果等共同外前行。

  既然知道无常是很客观的事,它迟早会降临在我们的身旁,为什么不现在就做好准备?多想想人身难得与寿命无常,相信你们的修行就会越来越增上。若要是忘失共同外前行,无论你懂得多少道理,恐怕也很难实现解脱之愿,永恒不变的快乐也永远不会在你身边呈现。因此千言万语就化为一句话:好好修法,好好修法!

  来源:柯日密咒洲网站

上一篇:行为学-教言宝藏20课1-9

下一篇:行为学-教言宝藏21课1-10

文章评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