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学-教言宝藏117课1-2
第一百一十七课:依止殊胜深道窍诀法
诸殊胜弟子修行之精要·教言宝藏
妙音龙多加参尊者 著述
普巴扎西仁波切 译讲
一、细致理解基道果
我们平常讲任何法的时候都会提示一下菩提心。目的在于何处?无垢光尊者曾经说过:“加行发心正行无所缘,结行回向三殊胜法,此乃成办解脱三要道。”若想今生成办解脱,三殊胜法必不可缺少。无论你行持什么样的法,是远道法相乘,近道金刚乘还是捷径之道无上窍诀大圆满,三殊胜法都是必不可缺少的。因此,我们会反复讲解,从事一切善法之前,发菩提心不能缺少。
“令善根转变成无量为清净之发心”,也就是说,从事的一切善法能否转变成无量之功德,取决于清净之发心上。若要是时时能以发菩提心摄持,无论从事的善法数量有多么渺小,所得到的善果都会非常广大,因为有了菩提心的摄持。所以,行持什么善法都要以菩提心摄持,是必不可缺少的。
下面就继续开始讲解我等大恩根本上师喇嘛仁波切所传讲的一系列教言。昨天从守持戒律的角度当中讲了一些,今天我们要从见解的角度当中讲解。何为见解?首先必须要知道,我当今作为一个修行者,真正目的是为了什么?或者说我现前从事一切善法是为了什么?
我们也常常讲解,与正法相违的一系列思想与行为,比如掺杂世间八法等,虽然从表面形相上来看好像从事着善行,但由于思想与发心已经颠倒的缘故,最终是无法得到我等所追求的目标——解脱。
今天我们从事一切善法的目的就是为了解脱,或者是成佛。很多人也在说:我要即生成就;我要在第一本净时解脱;我要在第二本净时解脱;在法性中阴四处解脱处解脱;或者是我要带业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在西方极乐世界修行五百年之后,我要即生成佛。说来说去,目的就是为了成办解脱,为了成佛,但是知道解脱和成佛底是什么的一种境界、状态,是非常重要的。
小乘在讲解“基道果”时,并没有像唯识以上所传讲般会认可如来藏,在讲解“基”的过程当中,就如同平常所分析般的,最终只能达到无分微尘,而并不承认说“有一个基”,就是说我们原本具有佛性。而唯识宗以上都讲解“原本具有佛性”,如是传讲的目的在于何处呢?
我们今天所从事的一切善法都必须要符合原本具有的条件,那么原本所具有的就很容易呈现在你的面前。因此,无论原本具有还是现前所修行的,或者是即将要呈现在你的面前,我们都把它称之为原本具有的——“基”;现前所从事的叫“道”;如是成就的时候,即原本如是呈现在你面前的时候叫“果”。“基道果”可不是完全分开的。也就是说,你对基的理解是这样的,行道当中按照另一种方式去做,就和“基”完全不吻合,最终也无法得到本来具有的善果。
举个例子。矿石资源中有金矿、银矿等等。如果这块石头不含金,无论现在科学有多么发达,你也无法从这个石头中提炼出金。因为它压根就不含金。有些虽然看上去是一块普通的石头,但它能提炼出金,就充分地说明了它这个石头是真正的金矿,因为它含有金的成分。
同样,如果原本不具备如来藏,无论你今天用什么样的修行方法,也难以呈现本具有的功德,即便有所呈现,也必然不是原本具有的功德。这只是一种临时的呈现,只能称之为有为法,并且随时都会变化。所以,我们通常讲解“原本具有的这个条件是超越一切时空的”,就称之为不生不灭。临时凭借个人的根机、智慧与福报相应地去护持见解,当下所得到的就是善果,也无需再去他处寻找所谓的解脱和成佛。所以,“基道果”的道理非常非常重要!
平常我们一再强调,你要是有所智慧、并且对法有所了解的话,你今天所从事的一切善法就符合原本的条件,原本具有的功德也会凭借今天如理修行的缘故而如是呈现在你的面前,因为“基道果”永远不能分开为三个。即便今天你不是太懂,也必须要依止一个已经圆满成熟这一系列功德者,即具德导师,在他的指引下,我们才能迅速成办这样的善果。说白了,我们今天所讲解的是“基道果”是原本即具有的。
在《二观察续部》中曰:“诸有情皆佛。”就是指一切众生都具有佛性,临时不能呈现的缘故是由于“然为客尘障”,即被无明二取遮止了本来的面目。就好比蓝色的天空在被阴天乌云遮止后无法被看见,实际上蓝色的天空并没有消失,一旦客尘这个乌云消除,蓝色的天空不需要到何处去觅,就在你眼前。
现前当然有很多方式去赤裸信心,比如朝拜神山、谒见导师、参加法会、念诵各式各样的咒语、经文、以及平常打坐、上供下施等一系列善法,目的都是为了赤裸本性——即原本具有的这个功德。
至于原本具有的功德,我们先从原本具有的方面去说。凡是三界六趣一切众生,包括你我在内,都具有如来藏三身无二之自性,这一点非常非常重要!当然想要更加细致去了解,可以去学习《智慧界续》的第一品和第二品,其中讲解了原始基位,也就是说讲解原本是怎么具有如来藏的。从这个角度当中讲解基,目的是在行为当中如理造行。
我们平常一再强调,要知道你今天所修的是否符合原本具有的条件?因为我们今天看似好像要呈现新的一个结果出来,实际上就是原本具有的。若要是原本不具有的话,会形成什么呢?一般的石头也能炼出金。但不含金的一般矿石也能提炼出金子,这是不成立的。也就是说,原本不具备这一系列条件,但凭借今天行道当中的做法能呈现一种很奇妙,甚至自己也感觉到很特别的善果,是不成立的,即便有也是有为法,迟早会发生改变。因为操作方法有很多种,前面哪怕不懂,凭借现前的思想和做法,也能操作出一种非常殊胜,甚至意想不到的一些结果,但过两天它还是会失去这个新鲜感,会变得陈旧,因为一切有为法它都在变化。
今天我们进入佛门的真正目的,并不是想要变成一个特别的人。站在世间的角度去理解特别的人,“特别”就没有尽头,也没有一个准确的目标。哪怕临时你心目当中觉得这样是一个特别的人,过几天又觉得不特别了。就像有一个小孩子一直期盼着自己长大成人,但是长大成人以后,就会这个也没有多么殊胜。
今天我们进入佛门是为了成办解脱。为什么要解脱?就是要获得永恒不变的快乐。从另一种方面来说,是为了获得今生快乐、临终自在、未来解脱。平常也遇到很多人都在问:“我们一再说要成办解脱,要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但什么叫解脱,什么叫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它的功能是什么?”
当时我给他们的回答是:从现实生活而言,当你具备这份功德以后,面对生活时,生活永远不束缚你的内心。而我们平常的思维是什么样的呢?生活让你哭你就会哭,生活让你笑,你就会笑,一切都是被生活牵着行走,永远不会自在,或者说我们永远驾驭不了生活。看似我在生活,实际上已经被生活所束缚,一切都是由生活来主导。所以在面对生活时,可以自在生活,内心已经不会被生活所束缚,就称之为已经驾驭生活,也可以说是你已经自在生活了。
从梦的角度来说,晚上虽然是几个小时的梦,无论有梦还是无梦,我们平常都是被梦控制着走。很多人说:“我平常没有梦。”平常没有梦也不是你心甘情愿没有梦,就是“无梦”控制着你整个过程。有些说“我有梦,”但实际上各式各样的梦境,无论好的坏的,是好梦和噩梦都不是自己说了算,一切都是梦控制着。也就是说,哪怕今天压根没有的事情在你面前呈现,你也会跟着梦去走,因为你无法自在,无法自由,无法驾驭梦境,已经被梦牢牢地控制。美梦让你笑,你可能整个晚上都很高兴,但早上醒来时发现,一无所有。但即便如此,过程让你笑,你还是高兴的不得了。但平常无论你的条件有多么优越,在梦境的几个小时中,梦让你哭,你就可以哭一整个晚上。
有些平常还算是一个心态很不错的人,但是在进入梦中的时候,梦还是会他起烦恼,并且在几个小时中一直处于烦恼的状态当中。明明只是躺在床上,但是被由于梦控制着的缘故,几个小时的时间里会产生极大的恐惧。看上去平静地躺在床上,但是几个小时的梦境中恐惧得不得了,这些都充分地说明了我们已经被梦控制,就是凡夫。我们现前修行的目的就是在面对这样场景时,可以控制一切。
所以我们讲解,当见解逐渐增长的时候,先做出一些善梦;逐渐开始认识到梦,能转变一切梦境;最终达到梦光明之境界。这一系列都来自于见解,由于你的见解提高,越来越自护,就越来越可以驾驭一切梦境。这时候你可以一样去做梦,并且有梦无梦都是你说了算。你可以把有梦变成无梦,也可以把无梦变成有梦,但是永远不被梦束缚。如果你没有梦为虚幻的见解,梦见一条狗来咬你,你可能恐惧得不得了,甚至咬到你的身上还会感觉到痛。可一旦认识到梦为虚幻的话,就算一千条狗同时向你扑来,你也不会动一根毫毛,因为你知道一切都是虚幻。
解脱是一种大自在境界,很多人都想往这方面去发展。但要记住,我们只是大概讲解我们可以控制一切梦境的一些功德,而这样的境界,不在我们意识造作的范围当中。因为解脱本身的特点就是不增不减,是完全超越时空的,不能以我们现前的时间和空间来计算。所以它呈现的一切,对凡夫来说是一种不可思议的境界。
我们可以说心性本来如此。就好像瞎子觉得有眼睛的人不可思议,但是有眼睛的人并不觉得有什么不可思议,它就能能看见眼前的景象,但是这对瞎子来说,非常殊胜。一个正常的健康人,只要没有什么疾病,都能具备这样的特点,而原本解脱的特点也是如此,所以,我们现前就是要寻找结果,证悟本来就具有的心性。
我等导师释迦牟尼佛在印度初转法时,首先宣讲的四谛当中的苦谛。如是传讲的目的在于何处?我们现前好比是一个乞丐,住的是既不挡风又不遮雨的破屋里,但最特别的地方是小破屋下面有很大的金块。由于乞丐自己不知道存在这个金块的原因,一直处于无衣、无食的状态当中,还需要天天去外面去乞讨。但他只要明白这个道理,就能挖出地下的金块,当下就能变成富翁。同样,原本我们就具有如来藏,现前由于被无明二取遮止的缘故,就如同不知道自己家中藏有宝藏的乞丐,一旦扒开地上的一层土就能看见下面的一层金子,就能变成富翁,就能证悟原本具有的心性。
也有不少人问:“虽然平常也在学一些基,比如《智慧界续》分为五个部分,第一和第二讲解原始基位。虽然我平常阅读过一些,也听过这方面的一些教言,但从真正认识的角度当中而言,还是有些迷茫。”是的,我们现前只能凭借一种推理,于文字上去了解原本具有的特点,是不够的,因为现前并不具备这样的见解,只能靠推理和意识造作,用了知的方式去了解原本具有的特点。
回归到修行当中,我们时时都在讲解要如理如法。如什么理、如什么法?原本具有的特点。当然,我们平常在没有圆满通达原本具有的特点之前,就要如理如法回归到上师的教言当中,修行要符合导师们的教言,即符合心性本身的特点。因为上师已经圆满证得心性的缘故,所描述的一切就是心性本具有的特点,所以,我们就是要如上师这样教言的理,如这个法的理。若要是对心性有很好的认识者,就会符合这个条件,这样才能更好地呈现善果。而这个善果,也不是从哪里去寻找来的,而是原本具有的见解。从这些角度中就能越来越明显地知道,我当今信仰是为了寻求解脱,而解脱应该就要从这方面去寻找。
以前我们总觉得佛好像在某一个地方。比如说五台山有文殊菩萨,普陀山有观世音菩萨,峨眉山有普贤菩萨,九华山有地藏王菩萨;或者这个地方有莲花生大师,那个地方有金刚手菩萨,这个地方有大威德神山,或者各式各样的护法等等。总之,以前我们把佛都树立在外面。当然这个缘起法不需要去诽谤,但还要知道,真正的佛就是原本具有的境界。所以,我们现前就要从里面去寻找佛,而不能往外去寻找。从古至今,历代传承祖师们没一人在外面寻找到佛而成就者,一切都是往内寻找。
今天我们所传讲的一系列道理,也完全符合历代传承祖师的教言。通过以上的讲解,就能越来越认清到,原本具有的“基”,如理如法属于“行道”当中,圆满呈现在面前为“果”,这就叫“基、道、果”。那么“基、道、果”是否一如,就要在根据个人的根机这个原本具有的条件,在行为当中如理造行。
往昔我等大恩根本上师喇嘛仁波切,曾经讲过这么一个公案。以前有一位高僧大德在摄受弟子的时候,必须要能当下悟证见解,即证悟原本就具有的这个见解,并且在行为当中如理去行持。若做得到,就能摄受你;做不到,也一切都以它为基础,而不去讲解其他的一些方便法。虽然这位导师名声很大,因为他的见解很高的缘故,但由于平常不按照修行者们的根机而传递,最终没一个人成就。
从行为当中,我们也讲解相应的一些法。如同无垢光尊者所讲解般“法与根机不相应,则无法调顺烦恼怨敌。”指的是什么呢?如果修行与个人的条件不符,无论讲法有多么殊胜,最终也很难成办,因此,我们还是要在与原本条件相契合的前提下宣讲。
解脱或成佛的特点在于何处?通常称之为便智双运,也叫明空不二。用禅宗的话来讲,叫体用一如。用顿超来讲解,就称之为本净任运无二;本净为空,任运为光明,即空性与光明无二。通常因法相乘当中也称之为二谛无二,明空不二等等。从三殊胜法的角度当中,称之为叫悲空一如等等,总之,可以有很多名词。
现前我们能圆满执受这个见解,也就说原本具有的特点——便智双运、明空不二,它就是圆满的善果,此外再不需要去寻找什么佛。但由于我个人多方面的条件的原因,虽然知道这一系列道理,但今天我好像还无法做到当下执受这个见解。该怎么办?
我们在讲上师瑜伽导修的时候说过,现前就以个人的条件来树立相对的方便和智慧交替来做。智慧与方便本来一如,现前交替来做,逐渐达成一如,何时达到一如就是逐渐达到平衡,就是原本具有的见解。行为当中能如是执受,圆满呈现果实,就不需要分为三个阶段,因为它就是基、就是行道、就是果实。但现前还不具有这个见解,就要稍稍分开一些。
由于个人多方面条件不成熟的缘故,理论和现实要分开来。只是站在理论上去树立当然可以,但在现实当中还要符合个人的条件,不能太狂妄。我们现前所讲解的就是次第道,是系统的修法,符合每一个人的条件。
要记住,我们的修行要符合原本具有的条件。刚刚所说的大体当中就是便智双运、明空不二,因此现前在运用过程当中,明和空两方面运用都是不能缺少的。但至于这两者当下可以达成一如,或者是用交替来对治一切烦恼,就要根据个人的条件而定。若要是交替来做,就说明我现前对于原本具有的条件有所掌握,但还无法一下子清净遮止本来面目的污点,这时就需要按照按照次第方式,慢慢清净,止观交修的重要性就在此上。
止观交修,两者原本是平等一如,现前也用平等的方式去对治一切烦恼,就不会产生我们平常所谓的“我今天由于散乱昏沉太重,今天妄想过于太大”等一系列显现,因为所净的我们已经知道,能净的也应该要运用上去,尤其要对能净的这个法有个很好的认识,这一点很重要!
从当前的角度来说,大部分都已经掌握到这些窍门。每一个人都知道,我今生进入佛门是为了寻求解脱,从功德的角度来说,今生快乐、临终自在、未来解脱,获得永恒不变的快乐是我们的目标。凭借今天修行暂时可以产生一些功德,但还没有圆满赤裸“原本具有的见解”这个功德时。原本具有的显现何时呈现,何时就称之为圆满的果实。
这个果实还没有呈现时,我们临时也在享受一些功德。比如很多人都说由于这一段时间的修行,很多方面都在改善。这就说明,原本具有的功德逐渐在你面前呈现,好比乌云遮止了蓝色的天空,当乌云越来越薄的时候,虽然还不能很清晰地看见蓝色的天空,但好像已经有一点点蓝色的色彩了。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也已经知道我当今为何进入佛门,以及修学佛法的重要性,甚至一进入佛门之后,也知道什么叫根本上用功,什么才是最直接,最快可以达到这样境界一种方法。所以这方面真的还需要多去了解一些。
今天我们仅凭借上面“基、道、果”这么三个字去了解整体当中的含义,恐怕不现实。但我们可以借助其他的一些教言,比如说《智慧界续》第一品第二品讲解原始基位;第三品讲解一基现二道当中的轮回道;第四品讲解涅槃道,普贤王如来成佛的整个过程,就称之为从基到果位之间的过程,也叫“六别法”。当圆满呈现的时候称之为叫果;第五品讲解果位当中的一切见解,虽然文字稀少,但里面字字都值得我们去学习,这会给我们提供很多很多方便,可以从根本上用功。
所以我们平常也一再强调,每天修行的时间可能是短了一些,一座、两座,但是从真正用功方面来说,是从根本上在用功。从支分调整根本上来说,一天有人修二十四个小时,与从根本上用功修一两个小时者可能相同,但至于运用过程当中运用得是否恰当,还需要凭借这个人的运作方式。但从法本身的角度来说,决定有这样的功效。所以说,就要从这上面多下一些功夫。以上就是讲解“基道果”。
因此我们一再强调,要依止一位具德上师,或者是要对原本具有的特点有一个很深刻的认识,要在行道中做到如理如法。除了我们今天稍稍讲解原本具有的特点之外,平常都要如理如法遵照历代传承祖师的教言,以及导师为你所传讲的这些教言为准则。我们要如理的是这个教言,要如法的也是这个教言,导师以及历代传承祖师都已经证悟到心性的缘故,所以现前就是要遵照这个教言去行持。
当然,与此同时我们也可以学习一下原本具有的一些特点。这样一来,由于认识上智慧增长的缘故,在行为当中从事这样的见解,信心更足。所以我们说,要学习历代传承祖师的事迹。这个事迹不需要刻意去创造,就变成很自然的一种行为。因为我信仰佛教的目的就是为了获得解脱,而在对解脱本身的特点以及多方面有所认识以后,就会往这方面行走。
对于这一系列深奥的见解以及这样殊胜的法有所了解以后,对共同法当然也不会产生什么诽谤的念等等。当然,这些本也不是一个圆满通达这些教理者所做的行为。解脱本身的特点是一切均为平等,又何来的很多分别心呢?
二、依止殊胜深道窍诀法,认识基道果位无有别,即是三身道用之窍诀,是故现前明空无别见,乃为往昔诸圣心宝藏。
【依止殊胜深道窍诀法,认识基道果位无有别】
根据原本具有的特点在行为当中如是造行,圆满呈现为果实的时候没有分别。也就是说,当你圆满赤裸见解的时候,它既叫做原本具有的基,圆满呈现的果,也是圆满的行道,基道果不需要分为三个阶段。当然对于次第来说,做的过程需要分为三个阶段,因为你还不能当下圆满赤裸心性,从运用上来说就不得不分为三个阶段。但是从理解上必须要达成一如,不能将基道果理解成三个法,这个是基础,这是行道。如果分开理解,前面的基就没有什么意义了,这样的理解只能称之为有为法,不能称之为无为法。
有为法称之为有漏,无为法就叫做无漏。无漏的功德通常讲解是已经超越这个时空,并不是能凭借思维去分析的。如《般若心经》所讲解般,它是不增不减,不垢不净,任运自在。如是见解在你面前呈现的时候,就叫做大自在境界。
相反,如果是与原本具有特点不符合的新的功德呈现于你的面前,无论临时感觉到有多么殊胜,最终也会变化,因为它是有为法,仍旧受这个时空所限,也是思维可以分析得了的。思维能分析得了的,即便感觉非常殊胜也没有多大的意义。所以我们平常一再强调,每个修行者都应该要符合原本具有,或者是历代传承祖师的教言,不要再以自己的感觉为主要。
即便你觉得你现在的感觉非常特别,非常殊胜,也只能说明你往昔没有尝试过。对一个尝试过的人来说,就不会觉得有多殊胜,也不会由于太幼稚的缘故而失去了获得圆满见解的机会。我们时时都在讲解要符合历代传承祖师教言的原因也正在此上,这一点非常重要。
因此在修学过程中出现一些特别的事情时,就要知道自己的这个见解是有为法还是无为法,两者之间的最大差异是什么?当你还在意识造作的范围当中,无论呈现的感觉有多么奇妙,都称之为有为法,这并不是我们所追求的目标,也不是解脱的功德。因此无论它如何呈现都能不顺着它走,甚至也要知道不顺着这个走而时时执受着现前的见解,就称之为功德。
我们在讲解一些道理的同时也会讲解用功过程当中可能会产生的一种现象,而这样传讲的真正目的就在于尽快地赤裸心性。所以平常在修的过程当中,要记住这样一些特点,意义非常广大。
【即是三身道用之窍诀】
三身道用之窍诀。从行道的角度当中来说,当下能执受便智双运或者是明空不二的时候,本来就是三身的窍诀法,因为本体清净,自性明了,大悲周遍化身,同时在明空不二或者是便智双运当中具备。
原本具有的基具有三身,行道当中如是树立三身,圆满赤裸的果实为三身,因此基道果就不需要分为三个阶段了,就是三身道用之窍诀,可以在行道当中如是运用,即先在行道当中运用的三身为基,也是呈现果实。
【是故现前明空无别见】
明空不二,有时候称之为三身道用之窍诀;有时候称之为二身;有时候称之为四身;五身,五种智慧;六身,六度波罗蜜等等。无论以什么样的名称代替,其实就是我们当前所讲解的便智双运,现前再用另一种名称代替,就是“明空不二”。
前面一再强调,作为方便教授的弟子来说,按照次第修学,明空必须交替来做。交替做是指完全是交替么?在安住的过程当中,已经有了明空不二的成分在里面。比如我们第一次开始有起心动念昏沉的时候,就会去做观察修,目的就是为了更好地赤裸这个明分。为什么要赤裸明分?因为它掺杂很多意识成分,还有能所二元对立,也可以说是二元对立的一个明了,为了更好地去除二元,让清净之明分、光明之境界更加赤裸,就要用这样的方法去对治。修学过程当中,由于你在观察修的时候,虽然临时运用的是意识造作,同时由于分别心不重的缘故,也有空性的成分在里面,所以也可以称之为叫不了义,甚至稍稍含有空性成分的明空不二,因此不要单单想到它仅仅是一个明了。
当没有昏沉掉举的时候,就要有安住修,第一次安住的时候,可能单单的一个寂止,这个寂止可能是无记之念,就是单纯的一个无念状态,或者是凭借兴趣观照的一个空性。但无论如何,其中还是含摄了明空不二的见解。
如同《时轮金刚》当中曰:“寂止如大海”,就是安住的时间单纯是一个寂止,止息一切妄念安住于无分别空性状态当中,寂止越来越深长的时候,同时存在于胜观明了的成份也是有的,就好像一条鱼。这充分地说明,只是临时空性的成分多一些,明了的成分少一些之外,但实际还是已经开始往明空不二方面在发展,但这是初次修学期间的一种方法。
也就是说,我们所行持的一切法都没有离开过原本具有的这个条件,安住过程当中,明分越来越增上,或者观照的时候空分越来越赤裸的时候,明空不二就显得越来越清明,这时候可以看看自己达到的明空不二的见解有多么高。
以前华智仁波切曾经跟喇嘛龙多说:“你不是一直都说你不会安住吗?安住和见解并没有什么不了解的,我今天教你打坐。”于是让他平躺在地下,当时是晚上,华智仁波切让他喇嘛龙多直视虚空,因为高原地方没有什么污染的缘故,可以清楚地看见天空中的星星,也能很清楚地听到寺院附近的狗叫声。
高原地方,尤其是牧区一带,为了防止野兽侵犯自家的牛羊,家家户户都会养几条藏獒。当然,现在纯正的藏獒越来越少,但反正会养几条狗,它们都很忠诚。但狗的繁殖力很强,很多人家里也养不了那么多,一般会送给有需要的人家,或者送到寺院,因为寺院有很多出家人,不会让这些狗饿死。所以在高原地方的寺院,野狗还是挺多的。当时佐钦寺也不例外。
我们都知道狗有一种习气,即便没什么对境,到了晚上也会开始不停叫。当时华智仁波切就说:“你现前执受着天空中的星星,和耳前能听得着声音当下,自然放松,这时候会进入到一种说是空性,又有能看得见一切星星的明了;说是眼前能看得见明了,但与平常思维不同,不需要有二元对立,没有这是境,这是执著星星的念的这种对立。在这种自然放松的前提之下,既可以看得见星星,又可以进入到一种显现与空性分不开的状态当中,即耳能听得见声音,但不需要跟着这个声音走,声音可以呈现在你的面前,但是在自己的感觉当中达成一如的缘故,就好比像一个清净的镜子面前,它可以呈现万物之相,但是永远不需要它去执著谁,两者就是合为一体一般的这感觉。这种感觉到底是意念还是智慧,就根据个人的见解来定夺,但总的角度来说,这就叫做明空不二,这就叫见解。”
我相信很多人都会有相应的见解,当然现前还不能把它特定为“这就是最了义的见解”,但已经开始往这方面发展,这就叫做明空不二。
【乃为往昔诸圣心宝藏】
由于明空不二圆满赤裸的时候,它是原本“基”具有的见解,而历代传承祖师就是如是圆满成就而成佛的,所以说“乃为往昔诸圣心宝藏。”
说往昔历代传承祖师已经成就,就是指执受的见解与我们不同。他们所执受的特别的见解,就是明空不二,即圆满证得明空不二,因此称历代高僧大德为成就者。无论是汉传的或者是藏传的,都是如此。很多修行者都在说,历代传承祖师有多么多么殊胜,但为什么我们会认为他们如此殊胜?因为他已经现证明空不二的见解,这是他们的圣心宝藏,而成就的一切来源于明空不二。
我们现前能否如同历代传承祖师般也在今生证得佛果,完全取决于能否执受这个见解。所以我们通常一再强调,可以从事一千一万个善行,但最终都要回归到今天所证悟到的见解上,看看你对心性本具有的特点能执受多少。
虽然平常做是在做,但内心的烦恼仍旧沉重,所以我们也常常讲解,法还有正法与非法之分。消尽烦恼,赤裸见解为正法;貌似于善法,实际上没有起到对治烦恼、见解增长的作用,叫非法。平常要尽可能往正法方面去观照。
有些时候会四处飘动,尤其第一次出现很正常。我们开始进入佛门的时候,可能是凭借一种喜欢而逐渐开始进入佛门,但这些都称之为一个善缘,最终可不能长时间沉溺于此,即沉溺于自己的主观思想,自己感觉怎么样就怎么样。还要知道,我们现前所从事的就是一种正法,而对于正的标准和特点,也必须要懂。不然,无论是否执受这个见解,或者是由于无知的缘故,不知道执受这个见解者,哪怕平常看似在从事很多善行,但对赤裸见解没有起到作用的话,最终距离成就佛道还是有十万八千里。
要记住,佛永远不在某一个地方,清净的刹土也永远不在一个据点之上,而是何时赤裸这个见解就叫清净之刹土。至于你离这个刹土与佛有多遥远,可以自己去观照一下,现前所执受的见解与圆满见解之间的距离就能知道,自己何时能成佛。
很多人都非常喜欢去导师身边问:“我今生有没有成就的机会,或者说离成就还有多远?”但有时候反问一下自己的内心就好。我相信你自己也可以计算一下,而且这不需要很高的数学水平,也能知道自己距离西方极乐世界和成佛还有多远。光看自己的日记上记录自己从事过多少善行还是有点不够,还要从各个方面多去思考一下。
我们天天都在说,今生多么幸运能遇到我等大恩根本上师喇嘛仁波切,当然这个也不是过于太偏袒的缘故,因为从佛法最宝藏、最精髓的角度当中来说,如今已经能得到这么好的精髓,在全世界再转三圈也找不到能为我们宣讲如是殊胜教法的导师。
往昔很多人都有这种习惯,想四处去寻找一个佛,后面逐渐开始得到上师的教言以后,越来越认清真正的佛到底在何处,怎样去寻求佛,知道接下去该怎么去做,甚至对导师的感恩心也越来越强大,觉得自己是世界上最幸运的一个人,如今能得到这么深奥的法。当然,平常由于精进等多方面条件是可能不太成熟,还做得不是很圆满,但即便不太成熟,只要自己肯做,相信解脱决定不在遥远的地方,因为我们已经掌握到它的精髓。平常要在这样的状态中好好去修学。
当然,修行时间是短了一些,因为很多人由于个人的福报而投生在这样的环境当中,不得不去从事另一些事情,但若同时能执受见解的话,福报有多大可想而知。所以说白了,一切法都最终要回归到这么一个点当中。我们现前正在讲正行上师瑜伽或者是窍诀法,后期也还要一步一步地讲解原本具有的一些特点以及如何把一切善法都回归到一个点当中。
今天我们所讲解的明空不二,从某种角度来说是有些粗糙,还可以讲得更细致一点,但这不是我们今天可以在大众面前所传讲的。今天看似己经很细致了,但是若要是说到更细致的见解,还有更细节的可以讲,但这是根据见解来宣讲,而不是在大众面前就这么随意讲解。
总的来说,就看看今天能执受多少,平常所从事一切善法,对今天执受见解起到多大的作用。好比现前很多人说为了身体好,天天早上去运动;有些到健身房去健身;有些在吃些保健药;有些吃一些处方的药;有些就按照传统一些医治方式,用一些针灸、推拿、要不火灸等理疗的方式,但无论以什么样的方式,最终的结果就是看看自己的身体是否很健康。
往昔有这样那样的病,现前能否凭借这一系列方法起到除病的效果。若是起到这个效果,充分地说明,你运用的方法都已经起到疗效。但如果做了很多,最终没有起到疗效,充分地说明这些只是一个走个过程。我们平常行持一切善法也同样一个道理,不要仅仅树立自己做过多少,而要把做过的一切回归到自己的内心当中,如果见解上不是很懂,就看看消尽烦恼方面做得如何,内心改善了多少,以这个为准则。
一个真正的修行者知道自己信仰的真正目的,也正因为有了一个明确的标准才会清楚什么才是一个真正的修行者,所以要在这方面多下一些功夫。以上就是讲解,执受这样的见解,乃往昔诸圣所有成就者的宝藏。一切成就者都是由于证悟明空不二的原因而之为成佛。
来源:往昔柯日密咒洲网站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