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学-教言宝藏27课13-22
(十三) 成就自在嘎绕多吉尊 直至传承根本上师等 如是口传甘露之精华 以大慈悲如理赐予汝
【成就自在嘎绕多吉尊,直至传承根本上师等,如是口传甘露之精华,以大慈悲如理赐予汝。】
以上所讲解的关于菩提心的重要性以及一系列修法,从仁增嘎绕多吉直至我等大恩根本上师喇嘛仁波切的上师昌根阿瑞之间都是如此宣说,历代传承祖师也是如是修行而成办解脱的。
今天上师将菩提心的重要教言赐予后一代弟子,说明这是一个非常清净的传承。历代传承祖师都是以菩提心而成办解脱,我们作为后一代弟子也必须随学历代传承祖师的行迹,不让菩提心有片刻松懈。因此,无论从事什么善行,都应该时时观待自己的内心,检查自己的发心是否偏袒。若发心偏袒,就要及时改正;若发心广大,就应如是修行。
总之,要时时观待自己的内心,因为发心非常重要。
(十四) 如今犹如父子之善缘 宿世愿力你我得相遇
【如今犹如父子之善缘】
上师说,他与得到教言的弟子为“父子善缘”。作为后一代弟子,凡是遵照上师的教言而修行者,都可以称之为“子”,而上师即为我们的“父”。
如果我们没有这样的善缘,今生就不会依止我等大恩根本上师喇嘛仁波切,也不会成为修学本传承法门的一位善弟子。所以,我们与上师也同样具有亲如父子一般的善缘。
【宿世愿力你我得相遇】
正是由于我们具有这样的宿世善缘,今生才能与上师相遇,并遵照本传承的教言而修行。正如众多经文中曰:“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无论今生遇到什么事,都是来自于宿世的因缘。同样,今生我们能遵照我等大恩根本上师喇嘛仁波切的传承而修行,就说明我们前世和上师以及这个传承法脉有着很大的缘分,否则今生不会感得这样的善果。
我们常常说,修行是为了今生快乐,修行者的家庭应该越来越和睦。从修行本身的角度当中来说,确实应该如此;从缘分的角度来说,若前世没有善缘,今生绝不会彼此成为一家人。既然今生一起成办家庭,就充分说明,前世具有这样的缘,彼此就更应该相互尊重。如果天天在烦恼之中度日,是很不值得的。
人若能长长久久住于世间,有几千几万年甚至无量劫的时间用来度日,那你大可以长年累月地与人计较争吵,反正时间多得很。但现实却恰恰相反,末法时代,由于众生烦恼沉重的缘故,疾病众多、寿命短暂,并没有那么多时间令自己在烦恼中挥霍,所以还是相互尊重,彼此宽容,不要产生太多的烦恼。即便有一些烦恼也不妨搁置一旁,因为这些烦恼再小,也会伤及自他。
人生只有短短几十载春秋,浪费在烦恼之中,是非常不值得的。如果我们可以千秋万代地活着,偶尔有烦恼也可以,但细致想想,我们的人生并没有那么长的时间。试想明天就是自己今生最后一天,你内心决定会有很多后悔的事,后悔自己当时为什么不做得好一点?要记住,现在后悔并当下做出改变并不晚,等到弥留之际才感到惭愧后悔,一切都晚了。
短短一生中,我们难免会遇到一些磕磕碰碰的事,对这些烦恼都不必太过在意,因为和临终时的烦恼痛苦对比,它们都不值一提。平时要善待自己身边的人,因为彼此能够成办一个家庭,都来自于宿世的因缘,前世若没有缘分,今生绝不会成为家人。既然缘分深厚,何必那么在乎今生小小的一点事情呢?
我们说过,一个真正孝顺的儿女,永远不会在乎父母对他做过什么,因为他把父母当做自己一生最亲近的人。而你身边的亲人、伴侣,也不仅仅是你这一生的家人,甚至在前世,就是很有缘的亲人,何必在乎这些小小的烦恼呢?所以,平时要对身边的人好一些,不要动不动就产生极大的烦恼,这些都不值得。
上师在这里讲解,从佛法的角度来说,由于宿世的善缘,今生我们能够相遇,就应该要珍惜这个缘分。从出世间的角度来说,我们今天能对我等大恩根本上师喇嘛仁波切以及这个传承生起信心,并且与本传承和上师结上缘,就充分说明我们前世也和上师以及本传承有缘。这也意味着我们今生要是能加把劲,由于前世修过佛法、依止过导师的缘故,今生成办解脱也并不是很难的一件事。
当然,仅凭我们今生的力量想要改变一切获得解脱,恐怕很难,但我们已经有了宿世的因缘,成办解脱就不是一件难事。佛教讲解因果,正是由于前世依止过导师、依止这样的传承修过法的原因,这些善的习气还在,今生已经具有先天的善缘,只要加倍精进,成办解脱指日可待!
(十五) 然汝与吾尚有不同处 汝乃具慧庄严之胜士 殊胜功德增如上弦月 即生获得金刚持果位
【然汝与吾尚有不同处,汝乃具慧庄严之胜士,殊胜功德增如上弦月,即生获得金刚持果位。】
上师在这里谦虚地说,虽然你我已经相遇,但彼此不同之处就在于,你是一个具慧庄严之胜士,功德如同从初一到十五的月亮一般日日增长,具有今生获得金刚持果位的条件。上师如是讲解,也是在鼓励我们后一代弟子。
在座弟子不妨先看看自己的智慧如何,所谓智慧就是指对导师以及法的信心,尤其对修学一系列方便的通达。如果已经对上师以及传承生起信心,遵照本传承的教法闻思,通达其中的教理并且如理如法修行,当然就是具智慧者。若能如是修行,上师授记我们即生定能获得金刚持果位,今生成办解脱近在眼前,因此,我们真需要对自己的修行加把劲。
相信很多修行者,平常无论工作多忙,都在尽可能抽出时间,每天不间断地精进修法。虽然每天一座的时间看来稍微短了一些,但日积月累,这个功德可就大了。虽然我们讲解一生可以成办解脱,但有时候也不要过于太着急。很多人在修法时,总是急于见到成果,最好头上长出肉髻、脚下呈现法轮,眼睛能看见文武坛城,身上有各种感觉,或者内心出现神通神变等功德。但要记住,我们修法的目的是为了成办解脱,过程有以上这些呈现当然好,但是没有呈现,也不是一种过失。
往昔我等大恩根本上师喇嘛仁波切有一个金刚道友,见解很好,并且修行中出现很多很多觉受,有些甚至非常奇特。而昌根阿瑞仁波切的另一位弟子,同样是我们上师的道友,见解也非常高,一生中却几乎没有出现过什么觉受,比如眼前看得见各式各样的相、身上出现各式各样的感觉、心中有神通神变等一系列显现,这位道友身上几乎从没产生过。虽然上师这两位道友的见解几乎没有丝毫差异,但在感觉的显现上面却有着很大差距。没有觉受的老和尚圆寂时,成就的瑞相多得不得了。因此,上师告诫我们,只要精进修法,见解越来越赤裸,觉受的有无并不重要,它对成办解脱没有多大的关系。
我们也要时时铭记这一点,无论修行过程中有多少觉受,还是没有丝毫觉受,都不能以此判断自己见解增长与否,只要修学方法正确,不要天天盼望着出现各种觉受。这种盼望的本身是一种执著,说明你的修行已经开始堕落了。所以,这一系列道理都要铭记心中。
(十六)成就不变沃萨多吉前 赐予龙萨殊胜耳传教 大伏藏师嘎玛林巴之 甚深伏藏六中阴引导
【成就不变沃萨多吉前,赐予龙萨殊胜耳传教】
上师在一位名叫门杰沃萨多吉的上师座下,得到龙萨娘波的一切耳传窍诀法。
昌根阿瑞仁波切在示现涅槃前嘱咐上师,以后遇到具缘弟子,龙萨的传承不能中断。往昔莲花生大师以及龙萨娘波也在众多教言中授记:末法时代,会有很多依止龙萨传承呈现虹光身的成就者。现前这个时代,也已经完全证明了这一切。因此具缘弟子遵照龙萨派的传承修学,意义非常广大。
现前在座很多弟子,无论是修加行还是正行,都是将龙萨派与宁提派配合在一起修行,亚青寺本身的传承也正是如此。比如有些在修宁提派的加行,有些在修龙萨派的加行,两者没有丝毫差异。在修成熟口诀法时,往昔历代传承祖师传讲龙萨派和宁提派的风格有些区别,但后面上师针对弟子们的根机,除了龙萨派比宁提派多讲解寂止之外,从前行破除心房讲解胜观开始,两者没有丝毫之差异。
这也是在告诫我们,无论修学哪一种法门,意义都非常广大,不需要在这上面再产生什么分别心。
【大伏藏师嘎玛林巴之,甚深伏藏六中阴引导。】
上师不仅得到龙萨娘波的教法,也得到了大伏藏师嘎玛林巴之甚深伏藏《六中阴引导》。
《六中阴引导》主要包括禅定中阴、梦中中阴、法性中阴的等,往昔我们也讲解过《六中阴引导》,如果手中有这些教材,平常多看一些也非常好。这里讲解了本传承法脉具有哪些传承,了解一些也很有必要。
(十七) 堪钦根嘎囊加之近前 赐予萨迦派之道果法
【堪钦根嘎囊加之近前,赐予萨迦派之道果法。】
我等大恩根本上师喇嘛仁波切在亚青寺讲法时,不仅仅讲解宁玛派,也讲解萨迦派、噶举派、格鲁派的教法,比如《菩提道次第广论》、《菩提道次第略论》以及《三主要道》等众多教言,平常时常宣讲。
无论是哪一种教派的教言,实际上都没有丝毫差异。在座很多弟子初次进入佛门的因缘不同,有些接触的是藏传佛教的噶举派,有些是萨迦派,有些可能是宁玛派或格鲁派,但无论是哪个教派,都只是针对众生不同根机而示现为不同的传承,实际上都是在讲解对治自己的内心。高原的五大门派以及各式各样其他传承,都是遵照释迦牟尼佛的教言而行持。我等导师释迦牟尼佛曰:“自净其意,是诸佛教。”也就是说,调伏自己的内心是一切佛教的宗旨,而这其中当然包括藏传佛教、汉传佛教以及南传佛教等不同的传承教法。
一切传承教法的目的都是为了对治自己的内心,只是方便上有所不同而已。如我等大恩根本上师喇嘛仁波切和法王如意宝,无论是在亚青寺还是五明佛学院,两位导师所传讲的法都不会有任何偏袒,任何一种教派的教法都一样传讲。如今五明佛学院的堪布和亚青寺的上师也是一样,平常都在为四众弟子宣讲各种教派的法要。
当然,亚青寺平常主要是遵照密法的传承而宣讲。我们说过,虽然因法相乘也很殊胜,但需要很长的时间才能获得成就,而末法时代的众生,由于烦恼沉重的缘故,疾病众多,寿命短暂,没有那么长的时间用于修行,因此要想依靠因法相乘即生成办解脱,恐怕非常困难,必须依靠果法密咒。而在修学密法的过程中,从见解的角度中选择学习萨迦派、噶举派、还有格鲁派等传承的理论,彼此没有任何冲突,口里念诵哪个仪轨也并不重要。
我也告诫很多弟子,如果你想修学本尊,无论是修学观世音菩萨、文殊菩萨、金刚手菩萨还是金刚橛菩萨、忿怒莲师等等,都没有任何区别,但在修的过程中,要知道如何对治烦恼。比如我们将本尊的整个修法分为所诠形象之本尊和能诠胜义之本尊两种,要懂得根据生圆次第的要求对治自己的烦恼。
我们现在修上师瑜伽也同样一个道理。由于宿世的因缘,每个人依止的导师不同,但无论你念诵的是哪一位导师的上师瑜伽仪轨,都没有任何区别。现前亚青寺的弟子们都遵照我等大恩根本上师喇嘛仁波切的上师瑜伽仪轨做念诵,当然很好,彼此没有一点点区别。但作为修学密宗无上窍诀大圆满的弟子,在对治烦恼方面必须具备四个要点:传承法脉清净而具普遍之信心、通达方便、认识智慧和善巧运用。若不具备密宗超胜显宗的四个要点——见解不迷惑、修行方便多、行为无辛劳、根机为上等之根机,就无法配同着大圆满的四个要点修行,这样一来,即便你口中念诵的是上师的仪轨,见解实际上还是其他教派。
往昔阿底峡尊者初次进藏时,某天早上观察到,他在印度的一位修无上瑜伽部的弟子,那天早上的一切修法均变成小乘教法。他的侍者非常奇怪,因为这位修行者所依止的导师是阿底峡尊者——印度八十大成就者之一,所修学的法是无上瑜伽部甚深密法,为何一切均变成小乘教法?尊者说,这完全在于他自己修行过程中调伏烦恼的方便之上,由于这位弟子的一切方便均变成其他教派的缘故,所以即便显现上依止的导师是阿底峡尊者,修的法是无上瑜伽部,但是他的见解已经落在小乘教法之上。
如今我们修上师瑜伽也同样,虽然依止的导师是密宗的导师,念诵的仪轨是上师瑜伽仪轨,但由于对治烦恼等一系列方便不符合密宗的条件,你的见解可能就会变成因法相乘或小乘教法,甚至会变成世间以及外道教见解等。所以,修法必须如理如法。
(十八)此外于诸善知识之前 获诸经续传承及灌顶 具有不可思议之恩德 尤其大恩殊胜之化身 绍圣蒋华根嘎江诚前 不共吉祥萨迦之自宗 耳传瀑流汇聚窍诀要 大悲犹如父传宝于子 赐予灌顶甚深二次第 值遇原始怙主普贤王 无别之大自在成就尊 获得授记安慰及赞誉
【此外于诸善知识之前,获诸经续传承及灌顶,具有不可思议之恩德。】
上师如是传讲的目的是在告诫后一代弟子,要对导师及法生起坚定之信心。我们现前遵照导师的传承作修行,功不唐捐,获得解脱决定无疑,因为我们的上师就是如是得到传承并如理如法修行而成办解脱的,如今我们作为后一代弟子也如是修学,成办解脱自然近在眼前。
【尤其大恩殊胜之化身,绍圣蒋华根嘎江诚前,不共吉祥萨迦之自宗,耳传瀑流汇聚窍诀要,大悲犹如父传宝于子】
蒋华根嘎江诚是萨迦派的导师,他得到了萨迦派的所有传承、灌顶和窍诀法,并一步步赐予我们的导师。以前上师说过,他在亚青寺时,座下弟子基本都是红教弟子,没有一个萨迦派弟子向他祈请萨迦派的窍诀法,由于这样的因缘,后来不知不觉成为一位大圆满的尊者,传讲萨迦派教言的机会就少了。
【赐予灌顶甚深二次第。】
二次第指生起次第和圆满次第法。
【值遇原始怙主普贤王,无别之大自在成就尊,获得授记安慰及赞誉。】
这里讲解上师得到他的根本上师昌根阿瑞仁波切的许多授记。往昔不仅昌根阿瑞授记上师是卓弥华益西的化身,其他众多高僧大德也授记过上师以及上师的见解和开悟等等。
上师说,以前他在亚青寺上面的一座寺院依止一位导师,当时这位导师为大家讲解前行破除心房中决断心之根本、寻觅心之过患,还没有讲到共同观察心之来住去时,上师在一棵树下观修寻觅心之过患,此时不仅破了我执,甚至连想我的心也已破除,进入大乘缘起性空的见解当中。我们现前可能把共同观察心之来住去当成小菜一碟,但上师在修决断心之根本、寻觅心之过患时,也就是在修破“人我”时开悟。当时上师并没有觉得有什么特别,但后面有一位导师印证见解时说,后面的法对上师而言,只是一个过程,因为在寻觅心之过患时,上师就已经开悟了。
还有一个关于授记上师见解的公案。当时昌根阿瑞仁波切要在亚青寺边建一个玛尼堆,问上师是否能在玛尼堆中间建一个转经轮?上师说可以,并结合当时一亿遍金刚萨埵的心咒缘起,做了这个转经轮。
昌根阿瑞仁波切又问上师,是否能在小房子的四面墙上画上一千尊金刚萨埵相?上师说,当时他们师徒的条件非常拮据,想要请一个画师在墙壁上画一千尊金刚萨埵相,条件确实不具足,但是自己亲自画,又没有这方面的手艺。后来上师请了一个金刚萨埵的模具,在布上拓出一千尊金刚萨埵相,挂在四面墙上。
昌根阿瑞仁波切又要求上师给一千尊金刚萨埵涂上颜色。上师说,当时没有条件请画家,只能叫上一些双手灵巧的道友,帮着一起上色,该画绿的地方画绿,该黄的地方画黄,就这样画完了一千尊。刚画完那天,上师非常高兴,想着明天就可以向导师汇报,一切都圆满结束了。此时走着走着,突然进入到一种说不出来的境界当中,过了好一段时间才反应过来,上师当时并没有执著。第二天去见导师时,导师印证上师的见解已经开悟了。
当然,我们并不能说是由于上师造了一千尊金刚萨埵相才开悟的。上师开悟是因为他时时都在修行禅定,其他所做的都是一些外在的助缘。这里如是讲解的真正目的就是告诉大家,这一系列都来自于他的上师昌根阿瑞的授记。
(十九)堪钦阿格旺波耳传法 授记能利教法及众生 赐予龙多加参之法名 吾寿约至四十五岁时 加绒活佛巴玛桑波与 精进行者日协钦美等
【堪钦阿格旺波耳传法】
我们所得的一切法教都来自于宁提派的传承。如今很多导师赞叹亚青寺的传承,就是在赞叹堪布昂琼(堪钦阿格旺波)的耳传法。
【授记能利教法及众生,赐予龙多加参之法名。】
昌根阿瑞授记上师若能按照此传承传法,对教法及众生有很大利益,并赐予上师“龙多加参”这个法名。
【吾寿约至四十五岁时,加绒活佛巴玛桑波与,精进行者日协钦美等】
上师说他四十五岁才开始摄受弟子,第一次摄受的是加绒活佛巴玛桑波与精进行者日协钦美这两个弟子。
往昔上师在昌根寺时,有两位修行者求见昌根阿瑞。当时昌根阿瑞把这两个弟子送到上师身边并告诉他:“现在你可以为这些弟子传法了。”上师当时就是四十五岁的年纪,也是第一次为弟子传法。这两位修行者非常了不起,其中加绒活佛圆寂时,出现了很多瑞相。
我们如是讲解,一方面是在讲解上师的传记,另一方面也是在告诫后一代弟子,上师在众多高僧大德面前得到殊胜教言并如理修行而成办解脱,后期摄受弟子,这些弟子们如是修学也呈现如是功德。这意味着我们作为后一代弟子,只要能追随导师的教言,如理如法修行,成办解脱近在眼前,不需要再产生丝毫之疑惑。
有些不明白的人会有这样的疑问:如果今生没有成就,是否还有往生的可能性?要记住,无论是往生还是成就,一切都来自于清净心。若不调伏自己的内心,别说成就,就连往生的可能性也没有,所以,我们修法的目的就是调伏自己的内心。现前我们已经具备成办解脱的一系列条件,更要精进修法,不辜负自己的人身。
(二十)极密无上阿底约嘎法 辨别决定现证自解等
【极密无上阿底约嘎法,辨别决定现证自解等】
何谓辨别决定?我们将前行破除心房分为决断心之根本、寻觅心之过患、共同观察心之来住去和不共观察心之自性而抉择为实相大圆满。前三者称为意识转为道用,最后不共观察心之自性而抉择为实相大圆满是四种辨别,其中前三种辨别称之为辨别,第四种辨别称之为决定,这里讲解的现证和自解指的是后面的印证法等。
但在座的弟子可能很多都只听过前面的意识转为道用,即前行破除心房的决断心之根本、寻觅心之过患、共同观察心之来住去,而四种辨别——不共观察心之自性而抉择为实相大圆满很多都没有听过。不过这并不重要,先将前面意识转为道用的基础扎实,后面的辨别和决定就会水到渠成。因为后面所讲解的智慧转为道用是安住调伏妄念,完全不能掺杂于思维。比如我们现前的修行中还可以掺杂一些思维,明空不二还有一个受者,但安住调伏妄念中,清净感觉这种受者以后,才能开始智慧转为道用。因此,首先要扎实前面缘起性空的见解。共同观察心之来住去分为粗直视调伏妄念和细直视调伏妄念。粗直视调伏妄念是共同观察心之来住去,而后面的四空双运和缘起性空是细直视调伏妄念。只要能赤裸见解,后面的安住调伏妄念就会轻松很多。
我相信很多弟子已经读过很多遍《胜乘狮吼妙音》,但光知道里面的答案,没有赤裸见解,仍旧会觉得自己离这些所了知的见解还很遥远,不能自如运用,而这也充分说明,密法来自于修行,不是来自于文字。如果把密法当成理论,仅仅用于闻思,会有怎样的过失?《十六种辨别》中讲过,它会缩短密法住世的时间,也会对自己即生成办解脱产生极大的障碍。历代传承祖师传讲密法,也讲解必须得到一位经验丰富的导师的口传,而不是文字。
上师说他以前在昌根阿瑞面前求密法时,由于昌根阿瑞在传讲过程中文字过多,而上师又谦虚地说自己一下记不住这么多文字,就祈请昌根阿瑞,是否可以做个笔记?昌根阿瑞严厉地告诉喇嘛仁波切:“无上窍诀大圆满从金刚持直到我的根本上师,都是亲自用耳传的方式赐予弟子,并没有一个立成文字而传授者,你今天想听密法就认真听下去,不想听就别听了。成熟口诀法来自于亲传,而不是来自于文字。”
现前有很多弟子说,自己已经得到了密法,因为他阅读过相关的很多书。要记住,书上的文字只是一种诠释而已,真正的密宗若立为文字,就称不上是密宗了。因为真正的密法来自于见解圆满、经验丰富的导师口传,就是我们现在实际的操作方式。
有些人会有这样的疑问,我们现前所修学的上师瑜伽导修,不也是立为文字的吗?但这只是初次的修学方式。我们修上师瑜伽时,从认识智慧的角度而言,可能仅仅讲解一个寂止;从调伏烦恼的角度,可能主要讲解剖析调伏妄念。但随着这些基础见解逐步增上,后面就会传讲越来越深奥的密法。要记住,意识转为道用都称之为因法相乘的见解,智慧转为道用才是密法的见解。
在座除个别弟子之外,可能还没有得到真正的密法,最多可能是显宗的见解。但如果你前面的基础不扎实,即便为你讲解密宗,恐怕也起不了多大的作用,甚至一切都会变成伺察意之见解。也就是说,虽然你的口中会说一些密宗的见解,但在修的过程中,是以思维去创造一种见解,无法真正赤裸密法的见解,因为你不具有前面的基础。
有些可能会想,历代传承祖师中不是也有公案提示直接印证见解而当下开悟的吗?但请问历代传承祖师的根机与你相比如何?我们是末法时代烦恼沉重的众生,与祖师相比,犹如天地悬隔般遥远。比如惠能大师不辞千里,慕名向五祖请法,但五祖一开始只让他去厨房舂米,九个月的时间没有传一句法。如果换作是你,你能坚持得了吗?恐怕不到九天就走了。但由于惠能大师多方面条件成熟的缘故,不但不抱怨,反而视为一种修行。因此,往昔历代传承祖师依止导师,可能不需要经历很长时间,就是由于具备了多方面的条件。我们作为末法时代的众生与其对比,差得太远了,还是次第修学更为重要。
因此,平时修学要多重视一些我们前面所讲解的一系列修法。尤其修上师瑜伽导修,在念诵莲花生大师心咒的同时,要配同着通达方便、认识智慧,但最重要的是要善巧运用。通达方便和善巧运用是智慧增长的一种方便,但智慧能否增长,方便虽然重要,善巧运用更重要。比如平常修行过程中,妄念起现的程度不一,有时重有时轻,有时有有时无,面对这些不同的显现,我们要懂得如何对治,就必须要懂得善巧运用。若不够善巧,就无法对治自己的烦恼,所以,我们说善巧运用更为重要。
我等历代传承祖师无垢光尊者曰:“能知修行不知妙解脱,岂不犹如禅天定?”光知道把心安住在平静状态,止息一切妄念,于无分别状态中安住,却不知道善巧运用,都只能获得世间禅定,而非解脱法,所以善巧运用非常重要。
因此,以上就是在讲解现证与自解,其中现证是印证见解,而自解则是讲解四大解脱——本来解脱、裸露解脱、自我解脱、显现解脱。
(二十一)师教置于梵顶故传讲
【师教置于梵顶故传讲。】
将上师的教言置于自己的梵顶,视如心脏与眼珠一般护持。现前在座的弟子是否已经得到这方面的窍诀?当然已经得到。但要记住一点,方便教授没有把所有教言一次性赐予给弟子的原因是,一切见解都不是来自文字,而是来自实践。所以前面如果没有一步步修学扎实,即使为你讲解后面的见解,也起不了什么作用。
我在亚青寺见到很多居士都已经在不同的导师面前得到成熟口诀法,无论是前行破除心房的决断心之根本、寻觅心之过患、共同观察心之来住去还是不共观察心之自性而抉择为实相大圆满之四种辨别等,都已经轻松得到。虽然他们口中声称自己已经得到窍诀法,但后期的修行却连普通的念佛人都不如,因为念佛还讲解一心不乱,而他的心时时都在散乱之中。这样的状态中即便得到了窍诀法,又有什么意义呢?
我相信,只要我说现在为你传窍诀法,短短几十天、几个月的时间你决定能抽得出来,但我不会这么做。如果听完法要短时间内就能开悟,历代传承祖师为什么要那么隐藏?这样的隐藏并不是为了暗暗保值增值,因为见解和金钱永远不会挂钩,只有弟子们遵照这样的教言如法行持,获得解脱才是它最大的价值。因此,如今没有把所有教言直接一次性赐予弟子,是因为当弟子见解没达到这个地步的时候,听闻这些教言对解脱起不了多大的作用。
所以我们现前所得到的就是方便教授成熟口诀法前面的决断心之根本、寻觅心之过患,以及共同观察心之来住去。共同观察心之来住去又分为两个阶段,称之为粗直视调伏妄念和细直视调伏妄念。要想获得这样的见解,需要好好去修。特别是要对细直视调伏妄念——缘起性空之见解有很好的认识,而不是先去抉择一个见解为“缘起性空”。只有真正在见解中赤裸缘起性空,再讲解后面的安住调伏妄念,智慧转为道用四种辨别,才会有很大的作用。若非如此,即便为你传讲,也无助于成办解脱。
我等大恩根本上师喇嘛仁波切示现涅槃前,凡是在高原地方求学窍诀法者,若没有立誓“三年依止导师”,是不会被摄受的。为什么是三年?要得到一个完整的教言,只有经过三年苦修,才会对见解有所认识,即便以后你离开,去某个地方独自修行,也有了修学的能力,所以必须要立誓三年依止导师。
有些可能会想,自己也已经修了三年的时间了。但你只是走过了三年的时间,实际修学时间加在一起,可能半年都没有。我们所谓的三年,是真正实修三年,唯有如此,才会对成熟口诀法有很好的认识。所以,目前还是脚踏实地好好修法,不要高攀,否则我们的见解,并不会有很好地增上。
(二十二)课后嘱咐
要记住,能否成办解脱完全取决于调伏自己的内心。如果没有调伏自己的内心,即便你有多么深刻的感觉,也算不上什么功德见解,在自己内心没有获得自在之前,一切都是虚幻。往昔我也想过,能有丰富的感觉,有神通神变等一系列感受,应该是修学佛法的功德,但后来越来越了解,即便拥有神通神变,只要内心没有获得自在,一切都没有意义。
我们说过,今生的时间再长也是稍许个月,未来的时间才是无量,想在来生不遭受任何痛苦,现前要精进修法成办解脱。解脱是一种自在境界,若现前不具备自在功德,说明你还是一个凡夫。而如今我们信仰的目的就是为了成办解脱,因此在没有达到自在之前,即便外在一切显现有多么成熟,仍旧与庸俗同道。相反,一旦获得自在,即便外在一切显现有多么不成熟,你就是一个圣者。我们要成为的是后者,而不是前者。
我们以前也从事过不少善行,这对自己的内心能起到多大的作用,该以什么作为衡量标准?真正的标准不是平常可以看见什么,身上有什么感觉,内心当中有没有神通神变等等,而是以自己的内心有多么自在作为标准。在现实生活中,生活是否像往昔一般时时束缚自己的内心?晚上做梦时,无论有梦无梦,是否还像往昔一般被梦境牵着走?若还是如往昔一般不自在,只能说你的功德并没有很好地增上,今生成办解脱恐怕希望不大,需要更加精进修行。
在人生短短几十年中,做出一些与众不同的事,应该并不是很难,但这并不是我们当今信仰的目的。如果信仰的目的只是能做出一些与众不同的行为,那魔术师也能做到。我们要做到与众不同的事,应该是令内心自在,如果做不到,即便看上去多殊胜,实际还是一个凡夫。
因此,平时要努力往这方面发展。即便每天的修行有多么短暂,也不要少于一座,平常的念诵功课,根据个人时间来定夺,但希望大家都能精进修行。
来源:柯日密咒洲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