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升万念云 > 如意宝藏

《四精要文》前言笔记

创建日期:2021-12-04

  《四精要文》前言笔记

  1、《上师瑜伽之四精要引导文》=甲一、前言+甲二、第一章传承法脉清净+甲三、第二章通达方便+甲四、第三章认识智慧+甲五、第四章善巧运用+甲六、跋

  甲一、前言=乙一、前言+乙二、传承法脉清净+乙三、通达方便+乙四、认识智慧+乙五、善巧运用

  2、大圆满无上窍诀法乃一切乘法之极顶,诸法之精要,总摄八万四千法之修行要义,乃捷径成佛之光明道。

  上师瑜伽乃大圆满教授,以外相上师相应法、内相上师相应法和密相上师瑜伽总摄从因地至果位的整个修法过程,分别相应不同根器之弟子,实为我等追求即生解脱者赖以成就之依托。

  3、我等大恩上师如意宝喇嘛仁波切(妙音龙多加参尊者)将大圆满之精华融摄于上师瑜伽之中,复将上师瑜伽修法精华归摄于四精要法内。故本传承弟子在初步掌握《如意宝藏——上师瑜伽之圆满引导》后,尚需进一步通达《上师瑜伽之四精要引导文》,即:传承法脉清净、通达方便、认识智慧和善巧运用。只有掌握此四精要法,才等于真正掌握了大圆满的精华。

  4、传承法脉清净

  传承法脉清净乃四精要法之根本。传承法脉清净,其实意味着普遍平等的信心。

  在弟子法相中,特别强调普遍平等的圆满信心,因觉性本来普遍平等,我等修法若能相应觉性,则为捷径道之方便,能快速成就;反之,若所修之法未与觉性相应,则属远道方便,解脱时日必长久。

  5、通达方便

  在修持上师瑜伽过程中,前行之前行、入座前行、共同外前行、念诵仪轨、持风、回向等都属于方便。所谓通达方便,就是要准确掌握这些具体的修法。

  修持上师瑜伽,必须依靠诸多方便才能成就禅定(即认识智慧)。彼时方便的力量已经融入禅定,不可误以为获得禅定后就可以舍弃方便。前行与正行犹如躯干与四肢,是一个整体,密不可分

  以持戒和前行等方便而获得的寂止,因殊胜方便已融入禅定之故,是标准的寂止,犹如风止而水面自然平静,故特别稳固。

  若仅把心强制于所缘境,而没有前行和持戒作基础,犹如风吹水动,心虽暂获一点安稳感觉,但决定会被世间八风所吹动,禅定始终徘徊不前。

  若前行力量不够,则达不到符合传承标准的寂止;没有寂止的功夫,胜观也无法呈现,解脱更遥遥无期。前行的道理并不难了解,难的是真正融入内心,故必须摒弃轻视之心,座上、座下精勤修习。

  6、认识智慧

  上师瑜伽修法中,认识智慧即是辨别禅定。除了掌握有相定和无相定各自的特点外,还要清晰辨别二者之间的差别;了解八识各自特征,清晰辨别修行中内心出现的状况;若产生贤劣觉受,应通达应对之法等等。尤其注意:上述的辨别除了通过闻思理解道理之外,更要靠座上实修禅定细致体会。因通过闻思获得的知识总体还是粗糙的,远不如禅定中获得的经验更为细致善巧。

  7、善巧运用

  是四精要法的最后一个精要,也是最重要的一个精要。善巧运用就是在熟练掌握以上三种精要的前提下,针对具体情况而自如运用于座上和座下。需知,在禅修中会交替出现昏沉掉举,其程度也会有或轻或重的变化,所以一座禅修中,心不可能只呈现一种状态。故针对心的不同状态采用不同的方便进行调伏,就是善巧运用。实修中总的原则就是对座上和座下心相续出现的性质各异、粗细不同的烦恼,以相应的方便分别加以对治,犹如中医的辨证施治,必须对症下药,如此则效果最佳。

  8、总之,如是理解四精要法,对于深刻认识上师瑜伽修法见、修、行、果之殊胜,树立修法的意乐和坚定信心具有重要意义。

  9、《上师瑜伽之四精要引导文》从传承法脉清净、通达方便、认识智慧、善巧运用四方面,阐述修行者于行道中必须具足之关键要义,以彰显上师瑜伽无上密法之殊胜。

  10、普巴扎西 藏历水蛇年(公历2013年)于四川·理塘 2021再次全面修订官网发布。

上一篇:《如意宝藏》2008讲记摘要笔记

下一篇:《四精要文》1章传承清净+导师功德圆满笔记

文章评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