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读万卷书 > 如意宝藏

《四精要文》2章所有修法之方便

创建日期:2021-12-05

  《四精要文》2章所有修法之方便


    第二章 通达方便

       在依止具德上师、具备清净传承的基础之上,首先应通过闻思了解自宗的修法方便,并在闻思纯熟后趋入实修,在实践中不断调整,真正掌握修法的各种要点,做到通达方便,为认识智慧奠定基础。上师瑜伽修法具备种种殊胜方便,不仅彰显了密宗“修行方便多”的特色,而且可以迅速增上禅定见解。作为修学上师瑜伽的弟子,必须了知方便的重要性,并通达无惑、圆满行持。

  一、通达方便的必要性

  二、如何理解通达方便

  三、通达方便之行持

  (一)贯穿所有修法之方便

  (二)座上方便:1.前行之前行

  (二)座上方便:2.入座前行

  (二)座上方便:3.共同外前行

  (二)座上方便:4.念诵仪轨

  (二)座上方便:5.回向

  (三)起座及座间之方便

  四、不通达方便而导致的种种过失

一、通达方便的必要性  

       (一)次第根机者须依方便教授成办解脱

  大圆满法乃一切乘法之果实,故为圆满便智双运之境界。于大圆满中,方便与智慧并非别别安立之两个事物,而是一体之两面。此乃大圆满真实教授,针对顿悟根机。如五方佛以表示传承令极喜金刚当下证悟,在证悟的真实见解中已圆满方便,故不需诸多通达方便的过程。

  然末法时代,顿悟根机者寥若晨星,为相应次第根机者,大圆满法以方便教授广摄众机、慈航普度。方便教授之宗旨乃以方便次第成办解脱,如在修持上师瑜伽时,以前行之前行、入座前行、共同外前行、念诵仪轨、持风、回向等方便,令修行者的内心能够迅速行于正法,成为赤裸真实见解之辅助。

  但有些初次开始修学密宗的弟子,一听到密宗大圆满无上窍诀法,就认为应该是超越言语之见解,远离一切执著与改造,只要有起心动念就不是大圆满,故而排斥一切方便。但是,如果没有追求解脱、钦慕大圆满之信念,作为凡夫,又如何能趋入密宗与大圆满结缘?是故华智仁波切曰:“虽然所舍为轮回,然初不依轮回法,不能趋入涅槃道,初识轮回性尤要。”禅宗六祖亦曰:“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觅菩提,恰如求兔角。”两者都强调依靠方便而成办解脱。

  (二)修行禅定必须具备便智双运

  1.出世间禅定本身就是便智双运

  如今一提到密宗或禅宗,很多人认为就是放下一切方便而安住,但这种舍弃方便的“一味安住”,实际上已完全失去了这些殊胜法门之要义。禅定分为世间和出世间两种,出世间禅定本身就是便智双运。如《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之“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其中色乃方便,空为智慧,两者一如,就是便智双运,也叫做缘起性空、明空不二等等。

  2.不具方便的寂止无法成办解脱

  很多初修禅定者完全不用任何方便,仅于无念之中安住,其禅定往往落入一种无念寂止状态。这样的禅定由于不具备便智双运的缘故,非为出世间禅定。所以,初修禅定就必须重视方便。

  如今末法时代很多修行人由于不懂禅定的缘故,总是把禅定树立在没有妄念的安住状态,并以妄念起现多寡而安立见解高低。但对于出世间禅定而言,这种认识完全是错误的。试想,色界在一禅当中可以安住六千大劫,无色界可以安住八千大劫,但为何最终反而堕入三恶趣?这充分说明不具方便的世间禅定并不能成办解脱。

  可能很多人会产生疑问:“我们修行上师瑜伽,开始从有相定入手,这难道不是世间禅定吗?如果世间禅定不能成办解脱,我该怎么修呢?”是的,有相定的确属于世间禅定,但我们在修行的过程中,有相定只是修法的起步点和过程,而不是我们的终极目标,并且在修持这些禅定的同时,还配合着众多方便作为辅助,并非单纯依靠寂止而成办胜观。也就是说,我们初次修法时已经具备便智双运,从见解本身的角度而言,虽然此时的便智双运并不了义,但却是成办了义见解不可或缺之前行基础。

二、如何理解通达方便

       (一)通达方便的含义

  所谓“通达方便”指善巧圆满摄持一切方便,而非仅仅行持个别方便道。上师瑜伽修法含摄众多殊胜方便,包括五道十地、三十七菩提分法、大圆满四相以及所有一切方便道,具足调伏内心之圆满次第道。比如我们现前从此处到某一个目的地,有坐飞机的、有坐小轿车的、有坐大卡车的、有骑摩托车的、有骑自行车的、有步行的……目的都是为了到达终点。当你乘坐最快的交通工具时,其他所有的一切方便都已包含在内,就不需要坐五分钟汽车、骑五分钟自行车、再换乘卡车走五分钟等等,所有一切方便都在这一个方便当中圆融。

  上师瑜伽之修行方便包括:前行之前行、入座前行、共同外前行、念诵仪轨、三不动摇修法、持风以及回向、后得、供修护法等。若于座上、座下圆满如是方便,方可称为通达方便,见解自然迅速增上。

  (二)如何体现通达方便

  密宗不仅见解超胜显宗,于修行与行为之上也以“修行方便多”、“行为无辛劳”更显殊胜。但这种殊胜不应仅仅停留在文字之上,尚应时常反观自心:密宗在修行上的殊胜究竟体现在何处?我们是否已经按照自宗通达方便的要求如理行持?从前行之前行直至座下护持做得如何?比如有者仅仅能够做到入座前行的身要、语要和气要,然共同前行修法尚未到量——未生起真实出离心,则行道方便之力量未臻圆满。

  1.前行之前行

  三清净(地处清净、身清净与心清净)是否做得圆满?立誓如何?

  2.入座前行

  方便七支坐法与解脱七支坐法的区别在于何处?修行中如何体现解脱七支坐法之殊胜?气要排除九节风的目的为何?其行持要点是什么?何为共同发菩提心?何为智慧发菩提心?其区别为何?自己的入座前行能否体现密宗之殊胜?

  3.共同外前行

  暇满难得、寿命无常、轮回过患、业之因果等要义的观想是仅仅走了一个过程?还是完全纳入心相续,已成为精进修法的动力?

  4.念诵仪轨

  是否已经做到依文明观?

  5.念诵莲师心咒、观想皈依境

  念诵莲师心咒、观想皈依境是否初步以观诵为主要、安住为次要?随着禅定逐步进展,是否以念诵为次要、禅定为主要?当从世间禅定趋入出世间禅定时,寂止与明了逐步趋向一如,能否做到念诵(明了)本身就是寂止?

  6.回向

  是否具足回向的全部要点?

  7.座下

  以正念护持行为以及持戒等做得如何?共道密乘十四条根本誓言,平常守持得如何?大圆满无上窍诀法依上师三门而支分的二十七条根本誓言,对照《显密甘露心滴念诵集》与《上师心滴》当中的忏悔颂,自己做得怎么样?

  以上所述都非常重要,应经常检查对照自己的修行以纠正偏差。以下详细阐述通达方便。

三、通达方便之行持  

      (一)贯穿所有修法之方便

  1.三殊胜法

  全知无垢光尊者云:“加行发心正行无所缘,后行回向殊胜所摄持,此乃趋入解脱三要法。”如果善根以方便摄持,就称为加行发心殊胜;善根不被他缘毁坏,称为正行无缘殊胜;为令善根蒸蒸日上,结尾以回向摄持,即为结行回向殊胜。所有善行均需以此三殊胜摄持。

  (1)加行发心殊胜

  经云:“诸法依缘生,住于意乐上,何者发何愿,即得如是果。”修行者所修善法最终获得何种果报,完全取决于最初发心,故善根应以殊胜加行发心之方便摄持。

  发心总分为恶念发心、无记发心和善念发心。

  ①恶念发心

  恶念发心分为“为得善愿而发心”和“拯救怖畏而发心”。前者仅仅为了追求身体健康、荣华富贵、名闻利养等世间福报,后者为了扭转生活逆境,遣除家庭、健康、事业等各方面的违缘。其根本在于我执,以及未认识到现世轮回之痛苦本性而贪执短暂的安乐。以如是发心即便行持善法,也已堕入偏道,充其量得到世间福报,非为解脱之因。故希求解脱者当断除恶念发心。

  反观自心:如果仅仅为孩子升学而念诵心咒,或为了遣除自己或家人的病痛而放生,或为了博得上师及道友的赞叹而供养财物等等,即使所修之法为大圆满法,亦难成解脱之因,故当断除如是恶念发心。

  ②无记发心

  无记发心为毫无目的、盲目跟随他人行事,其根本为愚痴。华智仁波切称“此非为解脱之种子”。堪布昂琼云:“此虽非善念,但亦非恶念,若所修为正法,或许亦有少许功德。”此乃祖师大德从不同角度安立之见解。因此,希求解脱之修行者必须将无记之发心转为善念发心。反观自心:如果仅仅随众拜谒导师、参加法会,如是虽为善法,然所获甚微。

  ③善念发心

  善念发心分为小士道、中士道和大士道发心。

  小士道发心:畏惧三恶道之痛苦,希求三善道之安乐。诚如颂云:“若贪轮回非出离。”由于修行者尚未生起从轮回中解脱之意愿,故无论所修何法均非出离轮回之因。如是发心,即使守持二百五十条别解脱戒,身着三法衣,亦与凡夫同道,至多仅为具戒之人。以如是发心,即使修持光明大圆满直断与顿超,若积资净障,将转生色界十七天及无色界四空处;若未广行善法,未来只能转生诸如旱獭和马熊等冬眠之动物。正如萨迦班智达所云:“愚者修行大手印,多数趋向恶趣处。”

  有些外道将死后升天作为今生行善的目的,有者修善的目的是来世富甲天下,如是发心虽暂时可作为引导下根者趋入佛门之方便,然非解脱之因,故对于追求即生解脱者应当断绝此等发心。诚如《佛子行三十七颂》中曰:“三有乐如草尖露,乃是瞬间坏灭法,了知恒时无变法,希求解脱佛子行。”

  中士道发心:认识到轮回之自性犹如火坑,仅追求自己从轮回中解脱,获得声闻缘觉之寂灭果位而实修显密诸法。诚如经云:“若贪自利非发心。”反观自心:如果认识到轮回之苦而生起“为了临终无有恐惧,我要修行”的心念;或者面对末法时代顽劣、残忍的众生或行为,内心一声叹息:“众生太难度化了,还是我先解脱吧!”如是发心归根到底仍为寻求自我解脱的小乘之心,而非大乘佛种之菩提心。

  大士道发心:意愿一切有情远离苦因及苦果,获证圆满佛果,亦称广大意乐菩提心。诚如《现观庄严论》云:“发心为利他,求正等菩提。”

  菩提心分为胜义菩提心和世俗菩提心。

  胜义菩提心乃超越一切戏论、直指心之本性,圆满悟证悲空双运见解任运呈现之无缘大悲心。但初行者于行道途中,尚难以胜义菩提心行持,故应先发世俗菩提心为要。

  世俗菩提心分为愿菩提心和行菩提心。愿三界六趣一切众生获得圆满正等觉之果位,为愿菩提心;为令一切众生获得圆满正觉果位,而以实际行动修学布施、持戒、安忍、精进、禅定、智慧等六度,为行菩提心。

  具体发心方法将在本论“入座前行”之“意要发菩提心”部分论述。

  以上恶念发心、无记发心、小士道和中士道发心皆以谋求私利为动机,非为成佛之因。故吾等修行者从即日起,要将谋求自利的心态和行为看成怨敌、视为过患,心生厌恶。如同颂云:“不为自己求安乐,但愿众生得离苦。”以天下众生之安乐为己任,难行能行、难忍能忍,依三宝之大悲甘露,将众生置于暂时乃至究竟的安乐之地。如是以菩提心行持上师瑜伽等一切善法,从世俗菩提心入手,逐步证悟胜义菩提心,方为即生解脱之殊胜方便。

  (2)正行无缘殊胜

  善根不被外缘毁坏,称为“正行无缘殊胜”。

  能够毁坏善根的外缘有四:

  ①未为他利获得圆满佛果而回向,则仅仅享受一次安乐的果报即会穷尽。

  ②回向之前心生嗔恨,四十劫所积累之布施、持戒等一切未如法回向的善根,均于一念嗔心中消尽!

  ③傲慢心。如若炫耀自己的善行,比如夸耀自己禅定达到多么高的境界、看到了什么殊胜的境相、具有什么神通等等,他人一旦听闻,此前修法善根即时消尽。

  ④后悔。倘若行持善法后心生后悔,善根亦会穷尽。假如修法时间过长或上供下施之财物超出预计等时,萌生后悔之心,即会耗尽善根。

  若欲令善根不被四种毁坏的因所穷尽,必须证悟基大中观、道大手印、果大圆满之见解。初学者很难一开始就达到正行无所缘,故应如寂天菩萨所说:“紧系念法柱,已拴未失否?”如今行者于修行中往往存在如下过失:闻法、念诵、禅修时,随意起止,甚至间或应答世俗语;若遇琐事,起座即走;每遇烦恼,嗔念即起;锱铢善行,广为宣扬……如是种种皆为摧毁善根之因,应于日常修法中避免。

  (3)后行回向殊胜

  令善根与日俱增之结行乃回向殊胜。萨迦班智达于《大修行者涅莫之问答录》中曰:“回向乃将善因导向所欲求之果位;发愿乃获得圆满果位之渴求。”《慧海请问经》中云:“水滴落入大海中,海未干涸其不尽,回向菩提善亦然,未获菩提其不尽。”如同一滴水汇入大海就永不会干涸,我等辛勤修行所得之善根功德,若如法回向,则日日增长,令我等渐渐证得圆满佛果;若未及时回向,易被各种恶念染污而摧毁无余,徒劳辛苦。

  回向分为有毒回向和无毒回向。

  有毒回向:因实执三轮(回向之境、回向之功德和回向者),未能于轮回中解脱,此为“有毒回向”。未依三殊胜(善念发心、无缘正行、无毒回向)摄持之一切善根皆为“有漏功德”,其异熟果仅为人天福报,非为解脱之因,当福报穷尽时,仍堕恶趣。故欲求解脱之行者,为避免此等有漏功德,应以三殊胜法摄持一切善行,使点滴善法亦汇入诸佛菩萨之功德海中,无漏形成解脱之因。

  无毒回向包括真实回向和随顺回向。

  真正的三轮清净回向为真实回向,如《般若摄颂》中云:“无分别智行诸事。”然于圆满证得显空无别、无缘慈悲菩提心前,初行者难以奉行真实回向,故应以随顺回向为要。

  随顺回向的方法及要点为:

  ①我等往昔、现在、未来所积善法,及诸佛菩萨无漏善法、一切有情有漏及无漏善法聚集一起,为一切有情远离三界轮回的苦因及苦果,速证佛果,故十方三世诸佛菩萨、历代传承祖师和大恩根本上师如何回向,我即如是回向,如《普贤行愿品》中普贤菩萨之回向:“文殊师利勇猛智,普贤慧行亦复然,我今回向诸善根。”

  ②能依文明观者,随文做观;不能明观者,先观想、后念诵回向文。

  总之,大乘显密的一切实修法均依三殊胜而圆满佛果。诚如龙树菩萨曰:“圆满福慧资,福慧所出生,二身愿获得。”三殊胜是二种资粮或二谛的归纳。加行发心殊胜与结行回向殊胜是有现福德资粮,正行无缘殊胜是无现智慧资粮。有现智慧资粮作为近取因,无现智慧资粮作为俱有缘,获得佛陀色身;无现福德资粮作为近取因,有现福德资粮作为俱有缘,获得佛陀法身。净化基二障、圆满道二资、获得果二身,就需要三殊胜,故三殊胜是显密共同所观修的法。

  2.祈祷上师

  万法都归摄于修持上师瑜伽一法中,此一法摄尽了一切法。如法供养上师,即供养了一切;如理承事上师,即承事了一切;至诚祈祷上师,即祈祷了一切;与上师真实相应,即相应了一切。无论前行还是正行,无论座上还是座下,祈祷上师都是不可缺少的方便。

  (1)为何祈祷上师

  ①轮回水火之中,唯有大恩上师才能救度我们

  如今吾等累积无量劫善法功德、持戒、发愿,方得到如此珍贵的暇满人身。然而,诚如圣天菩萨云:“死缘极众多,生缘极稀少,彼亦成死缘。”无论贪执声色而被诱惑,贪爱饮食或药物相克,还是遭遇怨敌、匪盗、猛兽乃至四百四十种疾病等诸多恶缘,生命如水泡般随时可能消殒。如龙树菩萨于《亲友书》中云:“寿命多害即无常,犹如水泡为风吹,呼气吸气沉睡间,能得觉醒极稀奇!”无常到来之时,若宿世作恶多端,死后受业力牵引直堕恶趣苦不堪言;若尚未证悟圣道,纵因往昔善业而投生善道,短暂安乐刹那幻灭。如是上至三有之顶下至无间地狱,轮回之苦恒常围绕,然能够救我等于轮回水火之中者唯有大恩上师。故吾等当如沉溺、挣扎于大海中命垂一线的求生者般,一心挚诚祈祷上师赐予共与不共之加持,泣血呼唤上师救护自他一切众生脱离轮回苦海。

  ②希求世、出世间之悉地,皆以祈祷上师最为殊胜

  如前所述,上师乃一切诸佛菩萨之总集,具备智(遍知之智慧)、悲(无缘之大悲)、力(救度众生之力量),且上师与自己宿缘深厚,恩德超胜诸佛菩萨。祈祷上师加持不仅能够增上世间福报,度过暂时难关,更能遣除吾等行道中的违缘,增上修法顺缘,于心相续中生起证悟之功德,直至成就佛果。至尊果仓巴云:“祈祷上师胜利者,常与上师心相应,现前不共之证悟,觉受辗转不断生,三宝大悲恒护念,所欲皆可任运成。”甲瓦用滚尊者曰:“相续不断猛祈祷,加持融入于心间,凡识自然当消失,实执自行亦息灭,空慧心中自然现,俱生证悟之境界,如同掌中置宝般,现量赤裸识本面。”

  无论希求世、出世间之悉地,皆以祈祷上师最为殊胜。昔日在潘波勇的地方,有人着了魔,当时康隆巴格西被请去驱魔。起初,格西修慈悲心、念诵忿怒本尊咒等,做了各种法事都未见效。后来,格西祈祷自己的上师仲敦巴尊者,立刻遣除魔障。仲敦巴尊者亦感慨地说:“与祈祷其他本尊相比,如果祈祷阿底峡尊者,很快能获得加持,对此我本人深有体会。”

  ③祈祷上师超胜祈祷本尊

  如同供养上师的功德超过供养诸佛,赞叹、祈祷上师的功德也胜过赞叹、祈祷诸佛。《誓言庄严续》云:“念咒修法千万遍,不如祈师一遍胜。”

  有人怀疑:“本尊具有无与伦比的功德和加持,为何祈祷观修上师胜过祈祷观修本尊呢?”因为上师乃三宝三根本之总集,祈祷上师就是在修持本尊。对心相续不清净的众生来说,还不能现见本尊,只有经过长久修习现见本尊后,才能被本尊摄受,亲自赐予灌顶、传法等;然而上师就在我们眼前,直接为我们灌顶、传法,逐步引导我们,所以修上师瑜伽更为殊胜。

  总之,如同通过祈祷如意宝,今生所求都会任运成就般,猛力祈祷自己的根本上师,一切世、出世间的圆满功德都会无勤任运地现前。那若巴尊者说:“犹如顶宝般祈祷,由此将成就一切圆满。”《普贤上师言教》中说:“仅以祈祷上师便可无勤获得一切所求悉地,犹如如意宝一般。”

  (2)何谓祈祷上师

  以虔诚恭敬信心祈求上师赐予世、出世间一切悉地,即为祈祷上师。祈祷之因是敬信,祈祷之对境是根本上师,祈祷句为成就者所造具加持之祈祷文,祈祷义是自己之根本所求。了知如是意趣极为重要,若能如理造行,修法会从根本处入手,以获得传承上师殊胜之意传加持为目标而行持一切善法。

  (3)如何祈祷上师

  吾等最根本的意乐乃成就与上师无二之佛果,真实利益自他一切有情。唯依上师之加持,方可成就如是果位。故时时祈祷“生生世世不离师,恒时享用胜法乐,圆满地道功德已,唯愿速得金刚持”非常重要!此乃祈祷上师最根本的内容,坚信上师加持遍虚空、尽法界,何处呼唤何处应。只要以挚诚虔敬之心呼唤、祈祷上师,就会迅速、直接获得不可思议之加持。

  如是挚诚祈祷,常得上师摄受,甚至梦中也能获得上师之加持,直至成就与上师无二之果位。诚如麦彭仁波切于《上师供》中云:“甚至游历沉睡梦境中,师尊殊胜加持亦显现,永不分离慈悲而摄受,祈愿永恒怙主汝生喜。”

  修持上师瑜伽,上座之后可以选用《显密甘露心滴念诵集》中的祈祷文:

  【龙萨前行祈祷文】

  三世诸佛之本体大宝上师知!

  祈请加持吾之自相续!

  祈请加持自心行于法!

  祈请加持法行于正道!

  祈请加持消尽行道惑!

  祈请加持幻化显智慧!

  【修成熟口诀法的祈祷文】

  愿充满虚空之际有情父母,证得原始怙主之界,

  是故吾乃修持深奥之道。(一遍)

  三世诸佛之本体大宝上师知!

  加持吾之意识获得成熟解脱!

  加持自心证得殊胜甚深之见!
 

  加持即生圆满光明大圆满之胜道!(三遍)

  金刚上师持明尊,三界轮回唯一亲。

  无依众生之怙主,引导次第解脱道。

  断除无明之明灯,迷惑吾等敬皈依。

  泥泞轮回大海中,迷乱无依垂救护。

  燥热三毒之火焰,自然沐浴得解脱。

  无明迷乱之缚染,实执身口意三门。

  自显光明本性中,愿获无余涅槃位。

  (以上诵毕,修持成熟口诀法者可以进入正行。)
 

  具德根本上师如意宝,住吾梵顶莲花蕊垫上,

  大慈大悲恩重摄受我,祈请赐予三门得成就。
 

  无明驱使五毒缚自他,依此而造种种罪恶业,

  彼现恶果恒常漂六道,祈请上师救度轮回渊。

  普遍虚空轮回诸众生,祈愿吾成引导胜道师,

  如是无勤获此大宝藏,祈请上师赐予得加持。

  证得本基空性妙力中,红身瑜伽圣母之梵顶,

  金刚持明善逝总集尊,其与莲花颅鬘力无别。

  珍宝曼茶普贤大供云,具足无量有寂之富裕,

  供奉圆满福德之刹土,愿诸众生趋入解脱道。

  生生世世所造诸罪堕,一切违犯上师足前忏,

  利众有情永转妙法轮,祈无涅槃恒住金刚座。

  诸佛总集上师大宝尊,赐予加持悉地如意宝,

  三门挚诚猛力作祈请,祈请速疾赐予胜加持。

  全知慧眼广垠无边际,祈授经续窍诀胜灌顶,

  广行利他事业之上师,祈请获得成熟解脱法。

  身依身要语依语要法,意要呈现觉性金刚链,

  祈愿不离本性之法界,具足功德上师所行相。

  纵一刹那亦不生邪见,所行皆视正法作恭敬,

  祈请上师加持心相续,如是具信猛力作祈祷。

  生生世世愿遇清净师,不离殊胜妙法恒受用,

  五道十地功德胜圆满,祈请速得金刚持果位。
 

  回向时的祈祷文

  【祈愿世代摄受颂】

  南无格日贝!

  三宝三根本众护法神,吾等三门挚诚作祈祷,

  此生乃至生生世世代,愿能生于怙主上师前。

  如来甚深三藏之法宝,闻思修而增长诸功德,

  无误引导取舍善知识,愿能依彼趣入解脱道。

  依于一切佛子之善法,救度无边有情之怙主,

  宣说清净妙道善知识,愿能值遇依止令师喜。

  密咒金刚乘之深密道,修持成熟解脱吾自续,

  实相窍诀如理作宣演,愿能依止具相胜怙师。

  密宗之密极密无上法,三传密意修持之究竟,

  甚深加持无谬作修习,愿能值遇具德阿阇黎。

  无欺三宝殊胜谛实力,因果不昧甚深加持力,

  吾等意乐清净之妙力,祈愿速得此等一切愿。

  来源:柯日密咒洲网站

上一篇:《四精要文》1章传承法脉清净之偏道

下一篇:《四精要文》2章前行之前行+入座前行

文章评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