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落万念迹 > 勤勤拂

《入行论》一年一读句

创建日期:2022-10-22

  《入行论》一年一读句

  1-52、不见尽遣二障暗,菩提心宝之日轮,坠于愚痴黑暗中,睁常断眼诚可悲!

  2-87、皈依:乃至菩提果,皈依诸佛陀,亦依正法宝,菩萨诸圣众。

  3-107、仇敌化虚无,诸亲亦烟灭,吾身必死亡,一切终归无。人生如梦幻,无论何事物,受已成念境,往事不复见。复次于此生,亲仇半已逝,造罪苦果报,点滴候在前。

  4-121、寿命不可靠:若思今不死,安逸此非理,吾生终归尽,死期必降临。谁赐我无惧?云何定脱苦?倘若必死亡,为何今安逸?

  5-126、忏悔偈:合掌怙主前,以畏罪苦心,再三礼诸佛,忏除一切罪。

  6-134、总回向:如是诸观行,所积一切善,以彼愿消除,有情一切苦。

  7-152、得菩戒偈:如昔诸善逝,先发菩提心,复此循序住,菩萨诸学处。如是为利生,我发菩提心,复于诸学处,次第勤修学。

  8-176、暇满难得:纵似今无病,足食无损伤,然寿刹那欺,身犹须臾质。

  9-182、是故世尊说,人身极难得,如海中盲龟,颈入轭木孔。

  10-185、既得此闲暇,若我不修善,自欺莫胜此,亦无过此愚。若我已解此,因痴复怠惰,则于临终时,定生大忧苦。

  11-193、非理损害:嗔贪等诸敌,无手也无足,非勇非精明,役我怎如奴?惑住我心中,任意伤害我,犹忍不嗔彼,非当应呵责。

  12-201、将士为微利,赴战遭敌伤,战归炫身伤,犹如佩勋章。吾今为大利,修行勤精进,所生暂时苦,云何能害我?渔夫与屠户,农牧等凡俗,唯念己自身,求活维生计,犹忍寒与热,疲困诸艰辛。我今为众乐,云何不稍忍?

  13-205、思已当尽力,圆满诸学处,若不遵医嘱,病患何能愈?

  14-208、护心:欲护学处者,策励当护心,若不护此心,不能护学处。若纵狂象心,受难无间狱,未驯大狂象,为患不及此。若以正念索,紧拴心狂象,怖畏尽消除,福善悉获至。

  15-216、遣除怖畏:虎狮大象熊,蛇及一切敌,有情地狱卒,恶神并罗刹,唯由系此心,即摄彼一切,调伏此一心,一切皆驯服。实语者佛言:一切诸怖畏,无量众苦痛,皆从心所生。

  16-217、佛说彼一切,皆由恶心造,是故三界中,恐怖莫甚心。

  17-221、获断恶之心,说为戒度圆。顽者如虚空,岂能尽制彼?若息此嗔心,则同灭众敌。何须足量革,尽覆此大地,片革垫靴底,即同覆大地。如是吾不克,尽制诸外敌,唯应伏此心,何劳制其余?

  18-223、虽久习念诵,及余众苦行,然心散它处,佛说彼无益。若不知此心,奥秘法中尊,求乐或避苦,无义终漂泊。故吾当善持,善护此道心,除此护心戒,何劳戒其余?

  19-230、护正知正念:合掌诚劝请,欲护自心者,致力恒守护,正念与正知。

  20-234、心无正知者,闻思修所得,如漏瓶中水,不复住正念。纵信复多闻,数数勤精进,然因无正知,终染犯堕垢。

  21-239、护持方式:故终不稍纵,正念离意门,离则思诸患,复住于正念。

  22-243、正知之前行:心意初生际,知其有过已,即时当稳重,坚持住如树。

  23-247、观察心之动态:尽力遍观察,此若狂象心,紧系念法柱,已拴未失否?精进习定者,刹那勿弛散,念念恒伺察,吾意何所之?

  24-251、断除:无义众闲谈,诸多赏心剧,临彼境界时,当断意贪著。无义掘挖割,于地绘图时,当忆如来教,惧罪舍彼行。

  25-254、讲经开篇偈:若身欲移动,或口欲出言,应先观自心,安稳如理行。

  26-255、吾意正生贪,或欲嗔恨时,言行应暂止,如树安稳住。

  27-256、应观此染污,好行无义心,知已当对治,坚持守此意。

  28-257、行持应事:为自及有情,利行不犯罪,更以幻化观,恒常守此意。

  29-266、行为寂静:自主己身心,恒常露笑颜,平息怒纹眉,众友正实语。移座勿随意,至发大音声,开门勿粗暴,常喜寂静行。水鸥猫盗贼,无声行隐蔽,故成所欲事,能仁如是行。

  30-268、善行己事:出言当称意,义明语相关,悦意离贪嗔,柔和调适中。眼见有情时,诚慈而视之,念我依于彼,乃能成佛道。

  31-291、护持正知之法相:再三宜深观,身心诸状态,仅此简言之,即护正知义。法应恭谨行,徒说岂有益?唯阅疗病方,疾患云何愈?

  32-296、一嗔能摧毁,千劫所积聚,施供善逝等,一切诸福善。罪恶莫过嗔,难行莫胜忍,故应以众理,努力修安忍。

  33-303、190、Q、强行我不欲,或挠吾所欲,得此不乐食,嗔盛毁自己。故当尽断除,嗔敌诸粮食,此敌唯害我,更无他余事。遭遇任何事,莫扰欢喜心,忧恼不济事,反失诸善行。若事尚可改,云何不欢喜,若已不济事,忧恼有何益?

  生嗔恨心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自己想做的事情遭到别人干扰,二是自己不愿意做的事情被强行逼迫去做。除了这两种情况以外,几乎没有别的可能。这两种情况很容易让我们生起嗔恨心,也是使嗔恨心增盛、强大的一种力量。如果嗔恨心强大起来,就会使自他善根毁坏怠尽,这样非常可惜。所以,我们应尽量了知其中的道理,进而调伏自心。如果这两个问题解决了,保持好心态也是水到渠成之事。

  34-316、故应轻害苦,莫为诸苦毁。智者纵历苦,不乱心澄明

  35-324、所有众过失,种种诸罪恶,彼皆缘所生,全然非自力。

  36-331、是故一切法,依他非自主,知已不应嗔,如幻如化事。

  37-333、故见怨或亲,非理妄加害,思此乃缘生,受之甘如饴。若苦由自取,而人皆厌苦,以是诸有情,皆当无苦楚。

  38-353、于佛塔像法,诽诋损毁者,吾亦不应嗔,因佛远诸害。于害上师尊,及伤亲友者,思彼皆缘生,知已应止嗔。

  39-358、情与无情二,俱害诸有情,云何唯嗔人?故我应忍害。

  40-421、死亡速临故,及时应积资,届时方断懒,迟矣有何用?

  41-424、依此人身筏,能渡大苦海,此筏难复得,愚者勿贪眠。弃舍胜法喜,无边欢乐因,何故汝反喜,散掉等苦因?勿怯积助缘,策励令自主,自他平等观,勤修自他换。

  42-429、314、S、所有蚊虻蜂,如是诸虫蛆,若发精进力,咸证无上觉。

  所有的旁生,包括蚊子、虻虫、蜜蜂、不净粪当中的蛆虫,这些在人世间是很下劣的旁生,它们将来遇到各方面的因缘再精进修道,也能得到无上菩提,咸证无上觉,全部都会得到无上菩提。

  43-435、医皆以小苦,疗治令病除,为灭众苦故,当忍修行苦。凡常此疗法,良医皆不用,巧施缓药方,疗治众疴疾。

  44-440、勤利生助缘,信解坚喜舍,畏苦思利益,能生希求力。故断彼违品,以欲坚喜舍,实行控制力,勤取增精进。

  45-448、佛说一切善,根本为信解。信解本则为,恒思业因果。

  46-476、身心俱疲时,暂舍为久继。事成应尽舍,续行余善故。

  47-484、出现罪业则制止:复如蛇入怀,疾起速抖落,如是眠懈至,警醒速消除。每逢误犯过,皆当深自责,屡思吾今后,终不犯此过。

  48-486、主宰自己:为令堪众善,应于行事前,忆教不放逸,振奋欢喜行。如絮极轻盈,随风任来去,身心若振奋,众善皆易成。

  49-493、生起当断之心:有止诸胜观,能灭诸烦恼,知已先求止,止由离贪成。

  50-513、向往静处之友伴:林中鸟兽树,不出刺耳音,伴彼心常乐,何时共安居?

  51-517、孑然此一身,生时骨肉连,死后各分散,何况是他亲?生既孤独生,殁复独自亡,苦痛无人摊,亲眷有何益?

  52-518、依止静处:故当独自栖,事少易安乐,灵秀宜人林,止息众散乱。

  53-556、以比喻说明过患:贪欲生众苦,害多福利少,如彼拖车牲,唯得数口草。

  54-563、离诤无烦恼,寂静山林中,皎洁明月光,清凉似檀香。倾泻平石上,如宫意生欢。林风无声息,徐徐默吹送。

  55-564、安乐之特点:离贪自在行,谁亦不相干,王侯亦难享,知足闲居欢。

  56-577、对境苦乐相同:吾应除他苦,他苦如自苦,吾当利乐他,有情如吾身。

  57-585、151、X、相续与蕴聚,假名如军鬘,本无受苦者,谁复感彼苦?

  众生的五蕴,就像许多士兵聚集在一起叫做军队一样。所谓的相续,也只不过像许多颗珠子穿在一起被称为念珠一样,都是虚妄的假立,没有独立实有的本体。如果五蕴和相续都不是实有的,又怎么会有真实的病人呢?又是谁在感受病痛呢?

  58-610、所有世间乐,悉从利他生,一切世间苦,咸由自利成。

  59-617、世间诸灾害,怖畏及众苦,悉由我执生,此魔我何用?我执未尽舍,苦必不能除,如火未抛弃,不免受灼伤。

  60-641、以行为代他苦:吾当离安乐,甘代他人苦。时观念起处,细察己过失。

  61-642、以心行置低位:此身过本多,德寡奚足夸?故当隐己德,莫令他人知。

  62-659、善用此身之方法:故应离贪执,为众舍己身,此身虽多患,善用如工具。

  63-661、愚行足堪厌,今当随圣贤,忆教不放逸,奋退昏与眠。如佛大悲子,安忍所当行,若不恒勤修,何日得出苦?为除诸障故,回心避邪途,并于正所缘,恒常修三昧。

  64-665、此等一切支,佛为智慧说,故欲息苦者,当启空性慧。世俗与胜义,许之为二谛。胜义非心境,说心是世俗。

  65-674、瑜伽世间破,平凡世间者,复因慧差别,层层更超胜。

  66-679、世人见实法,分别为真实,而非如幻化,故诤瑜伽师。色等现量境,共称非智量,彼等诚虚妄,如垢谓净等。

  67-681、为导世间人,佛说无常法,真实非刹那。

  68-684、有情若如幻,死已云何生?众缘聚合已,虽幻亦当生。

  69-685、幻人行杀施,无心无罪福,于有幻心者,则生幻罪福。

                 种种因缘生,种种如幻物,一缘生一切,毕竟此非有。

  70-686、诸缘若未绝,纵幻亦不灭,诸缘若断绝,俗中亦不生。

  71-706、见闻与觉知,于此不遮除。此处所遮者,苦因执谛实。

  72-714、若久修空性,必断实有习,由修无所有,后亦断空执。观法无谛实,不得谛实法。无实离所依,彼岂依心前?若实无实法,悉不住心前,彼时无余相,无缘最寂灭。

  73-739、心灭亦再现:心识有所缘,彼仍住其中。若无空性心,灭已复当生,犹如无想定,故当修空性。

  74-741、成办二利断除二障:为度愚苦众,菩萨离贪惧,悲智住轮回,此即悟空果。空性能对治,烦恼所知障,欲速成佛者,何不修空性?

  75-744、704、Z、执实能生苦,于彼应生惧,悟空能息苦,云何畏空性?实我若稍存,于物则有惧,既无少分我,谁复生畏惧?

  如果去执著有一个实有的东西,那一定会产生恐怖的;但如果你证悟了空性,所有的痛苦都会息灭,你怎么会对它产生恐惧心呢?不需要。

  76-749、分析蕴而总破人我:齿发甲非我,我非骨及血,非涎非鼻涕,非脓非黄水,非脂亦非汗,非肺亦非肝,我非余内脏,亦非屎与尿,肉与皮非我,脉气热非我,百窍亦复然,六识皆非我

  77-789、破法我各自分支为身:身非足小腿,腿腰亦非身,腹背及胸臂,彼等复非身,侧肋手非身,腋窝肩非身,内脏头与颈,彼等皆非身,此中孰为身?

  78-778、因时见有果,此见不可能。依一相续故,佛说作者受。过去未来心,俱无故非我。今心若是我,彼灭则我亡。犹如芭蕉树,剥析无所有,如是以慧观,觅我见非实。

  79-782、无人谁得果?许由痴心得。为息众生苦,不应除果痴。我慢痛苦因,惑我得增长。谓慢不能除,修无我最胜。

  80-795、500、S、是故聪智者,谁贪如梦身?如是身若无,岂有男女相?

  有智慧的人谁会贪执梦一样的身体呢?真正以智慧来观察的时候,这个色身根本不存在,如果没有色身,你怎么还贪男相、女相呢?

  81-799、遮破之理证:苦性若实有,何不损极乐?乐实则甘等,何不解忧苦?

  82-801、修分别彼之对治:故应修空性,对治实有执,观慧良田中,能长瑜伽食。

  83-804、根境若间隔,彼二怎会遇?无隔皆成一,谁复遇于谁?

  84-807、若触非真有,则受从何生?何故逐尘劳,何苦伤何人?若见无受者,亦无实领受,见此实性已,云何爱不灭?

  85-808、所见或所触,性皆如梦幻。

  86-809、与心俱生故,受非心能见。后念唯能忆,非能受前心,不能自领纳,亦非他能受。毕竟无受者,故受非真有,谁言此幻受,能害无我聚?

  87-811、意识不成立:意不住诸根,不住色与中,不住内或外,余处亦不得。非身非异身,非合亦非离,无少实性故,有情性涅槃。

  88-812、五根识不成立:离境先有识,缘何而生识?识境若同时,已生何待缘?识若后境起,缘何而得生?

  89-817、若无世俗谛,云何有二谛?世俗若因他,有情岂涅槃?此由他分别,彼非自世俗。后决定则有,非故无世俗。

  90-828、相互依存故不成立:若境由识成,依何立识有?若识由境成,依何立所知?心境相待有,二者皆无实,无子则无父,无父谁生子?无子也无父,如是无心境。

  91-829、如芽从种生,因芽知有种,由境所生识,何不知有境?由彼异芽识,虽知有芽种,然心了境时,凭何知有识?

  92-833、破无因生:世人亦能见,一切能生因,如莲根茎等,差别前因生。谁作因差别?由昔诸异因。何故因生果?从昔因力故。

  93-853、如是究诸法,则知非无因,亦非住各别,合集诸因缘,亦非从他来,非住非趋行。愚痴所执谛,何异幻化物?

  94-854、幻物及众因,所变诸事物,应详审观彼,何来何所去?缘合见诸物,无因则不见,虚伪如影像,彼中岂有真?

  95-857、破有生:若法已成有,其因何所需?若法本来无,云何需彼因?

  96-862、自性不成灭,有法性亦无。是故诸众生,毕竟不生灭。众生如梦幻,究时同芭蕉,涅槃不涅槃,其性悉无别。

  97-865、平息世间八法:故于诸空法,何有得与失?谁人恭敬我?谁复轻蔑我?苦乐由何生?何足忧与喜?若于性中觅,孰为爱所爱?细究此世人,谁将辞此世?孰生孰当生?谁为亲与友?如我当受持,一切如虚空?

  98-894、加持病人:愿诸病有情,速脱疾病苦!亦愿众生疾,毕竟永不生!

  99-904、祈祷偈:何时欲相见,或欲问法义,愿我无障碍,面见文殊尊!

  100-904、发愿偈:为于十方际,成办有情利,吾行愿得如,文殊圆满行!乃至有虚空,以及众生住,愿吾住世间,尽除众生苦!
       20230928点卯       
 20240410点卯        20250412点卯

上一篇:囤教证(851-900)

下一篇:《六祖坛经》日常作业句1-6品

文章评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