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赏万花艳 > 气脉

第三章 论气《藏密脉、气、明点观修》

创建日期:2023-04-09

  第三章 论气《藏密脉、气、明点观修》

  音流瑜伽研究微信公号

  ​第三章 论气《藏密脉、气、明点观修》附:印度八十四大成就者 那波巴 简传

  作者:邱陵

  第三章 论气

  第一节 根本气

  密宗认为,人体的气乃微妙的生命力,是人体各种潜伏力的总称。呼吸是气的外表,管制外之粗呼吸, 方能管制内之微细气,调气即是调心,调心亦可调气, 心气无二。气和脉比较,脉是固定的,而气行脉中,气的流动可使血液循环等发生;没有气的流动,人体的循环系统就无法运作,脉轮系统也不发生作用。

  人体主要的气叫主气或根本气,共有五种,即:命气、下行气、上行气、平住气、遍行气。这五主气各有六种特征:(1)自己的颜色;(2)相应的佛部;(3)支持身体的元素;(4)基本的位置;(5)功能;(6)呼气的方向。

  

五种根本气

  从上表可知,每一种主气支持一种特殊的元素;第一种是水大气,它和血液、精液及身中其他液体的增长有关;第二种地大气,和骨、牙、指甲等的增长有关;第三种火大气,增长身体的热量;第四种风大气可增长到各脉的风大流量;第五种空大气,增长身体的内部空间,所以它和生长有关。

  陈健民上师在《沐恩集》一书谈到,命气是在心轮中心以维持生命,所以特别重要;下行气向下行,为大小便、行房、放屁等所用;上行气向上行,为饮食、呼吸、念诵、说话等所用,修上行气觉得不适,应即停修, 改修中住气,以助气之平复;中住气乃住于膀胱部位之气,不上不下,平稳而助拙火,以资消化。

  第二节 支分气

  陈了五种根本气以外,人体内还有五种支分气, 它们是:行气、循行气、正行气、最行气、决行气(见下表)。


  

五种支分气

  五支分气是由住于心轮中央的命气所分支发岀, 它们各流入感官入口,使各识能找到自己的目标。五种支分气的颜色,代表五大元素,即地、水、火、风、空。

  《大乐光明》一书说,在以上的十种主、支分气中, 对密宗行者来说,最重要的是命气。命气又可以分为三类:粗、细、最细气。最细气驾驭的是最细心,二者彼此相依,常不分离。最细气又叫不坏气,位于中脉心轮中央的液胞内,它被最细的红、白明点形成的球体所围绕。

  第三节 业劫气与智慧气

  人体之气又分为业劫气与智慧气。

  业劫气指一切病气、浊气、烦恼气等不正之气。所以有业劫气,是因为气本身是无常的,气能生病,如:

  上行气不调,则生咳嗽、肺病;

  下行气不调,则生便秘或肚泻;

  平住气不调,则生腹病;

  遍行气不调,则生偏颇跛挛(luan)、半身不遂等病;

  命气不调,则发疯狂。

  周围环境污浊,也能使人体气浊。人的思想情绪不稳定, 妄念与烦恼增盛,也使气不净。所以便有“五浊”之说。“五浊”者即劫浊、见浊、烦恼浊、命浊、众生浊,均与气有密切关系。

  劫浊是饥馑、疾疫、刀兵等劫难相继而起,使气浑浊不堪;

  见浊是见邪气亦邪,邪见邪气;

  烦恼浊是世人贪于爱欲,瞋怒争斗、其气自坏;

  命浊是众生因烦恼丛集,心身交瘁,命气易于离体,寿命不长;

  众生浊是世人每多弊恶,心身不净,气亦不净。

  有云: “过忙则气疲,过劳则气馁,人多则气杂,人恶则气暴”。此外,修气功不当,也常引起气的毛病。所有这些无不与气有密切关系,业劫气即如此而形成。

  修气的目的在于使业劫气变为智慧气。智慧气者即清净光明开发智慧之气,也可说是“佛气”、“开悟之气”。无上瑜伽无论前行、生起次第和圆满次第,把业劫气转为智慧气的修法很多,但主要和比较常用的方法是把身体观空和修习九节佛风、金刚诵、宝瓶气等气功,把气引入中脉。这些我们在以后还会谈到,在此不赘。

  第四节 心气无二

  密宗行者研究人体之气及修气,应了解“心气无二”的原理,把“心气无二”作为修持无上瑜伽的基本目标。

  陈健民上师译《恩海遥波集》指出:“心气无二者, 此心气二者,俱生和合,非二单分相加,于未证菩提间,不为忽然所起垢染习气所坏;其既证菩提,则无障而得不死甘露身之果。”又说:“心气无二者,两者显现为一,而持之者非也。如世俗谛所言,缘起与空性相对者,非也。其喻当如日与日光(按:日喻心,光喻气),故密乘认为俱生无二。”这说明:心气无二是从本以来就如此的,是先天的、与生俱来的;心气无二是和合为一,并无自性分别,并非心气两者相加在一起,而是像以日喻心,以日光喻气一样,本为一物。心气无二所指的心是智慧心,气是智慧之气,二者本属无二,但是,如果虚妄烦恼的心或粗浊之气相循,就心如无足之人,气如瞎眼之马,跛人骑瞎马,狼狈乱跑,不能契合。

  心气互相依存,心定则气自定;反之,气定则心亦自定;心无气不能运作,气无心则无法驾驭;调气即是调心,调心亦可调气。心的能力要想运作,端赖所御之气;如果气不净,心自然也不净。如果气是智慧气,心自然是智慧心,气要流经中脉,才能成为智慧气,从此智慧气可发展智慧心,因为所有智慧心必得御乘智慧气。

  无上瑜伽修法分为心法和气法,基于心气无二之理,心不能弃气而独到,气亦不能弃心而独到,故必须以气到为心究竟到之量,以心到为气究竟到之量,才能算取得确切究竟圆满成就。心法虽不杂气法而得到气法之量;气法不杂心法,而得到心法之量,亦足证“心气无二”之圆满。

  陈健民上师在《沐恩集》一书中指岀,无上密宗之基本目标在达到心气自在,心自在者即见明体,即大手印成就,往往偏重空性,即为“无生心气无二”,而心气无二如一水晶圆球,或修心达气,或修气达心,即如由东望西,或由西望东,皆可透彻。

  胜乐金刚 印度三大传规之一:那波巴(印度八十四大成就者)

  作者:白玛僧格

  那波巴又称为黑行者、迦达那,以修习胜乐密法而著称。他开创了一种独特的修持方法,被藏传佛教称为“胜乐黑行者派”。而黑行者传规也是胜乐金刚在印度的三大传规之一。他的著作有《胜乐轮修法》、《灌顶仪轨》、《护摩法》生起次第三部,《春点》、《密谛》、《四次第》圆满次第三部,这也就是有名的《那波六典》。

  那波巴出生在东印度藩伽罗国的欧提毗舍,幼时即通晓声学和医学、工艺学等。由于宿缘醒悟,自小即亲见许多智慧瑜伽母。后来在那烂陀寺受五戒,居住多年,圆满闻习三藏、四续部,成就了各种密咒、禅定,期间有多尊瑜伽母显现为他加持,使他获得了殊胜禅定。

  然后,那波巴按照瑜伽母的授记,到北印度城市杂兰达拉纳拜见大成就者杂兰达热巴,礼敬并祈求摄受。杂兰达热巴为其灌顶,并传授教诫。通过12年的修行,看见胜乐金刚坛城(也有说是喜金刚坛城),与诸位本尊相问答,消除了他的疑虑。据说他可以穿墙而过,亦可直钻石山。当他赞颂或唱金刚歌之时,大地摇动,花雨飘落,或发出声音,或光明闪动。由于这些异兆的产生,那波巴生出了我慢心。

  当他要入世间行利生的事业之时,没有得到杂兰达热巴上师的许可,上师让他带着骨饰去邬伏那,请求空行母为骨饰加持。后来,黑行者自己成就了杀死对方、育养、硬化、堕罪、调集等法,杂兰达热巴便将空行母加持的骨饰授予他,并对他说:“现在你应该去四处云游,到八大寒林做明戒之行。”黑行者由此离开了杂兰达热巴。

  有的时候,黑行者走动之时足不触地。有的时候,他走在路上,天空中会出现777只宝伞兀自旋转,还有7只鼗鼓兀自敲响。还有几次,伞盖和鼗鼓多至100之数。黑行者因此声名大噪,他便以为自己已经得到了成就,就集合了众弟子,宣布自己已经获得成就。为了利益众生,他决定带领3000弟子出发,前往罗刹国兰卡布里山。

  他们一行来到海边,黑行者走入大海之中,却毫不下沉。他想到即使是自己的上师也没有这样的大威力,心中生出了我慢心、分别心,神通力马上消失不见,身体也沉入大海之中。等到他被潮水冲回岸上,便看见天空中出现了上师杂兰达热巴。他无地自容,对上师说:“我想到罗刹国去利益众生,却在这里生出我慢自大之心,以为神通力胜过了上师,所以才有这样的下场。”杂兰达热巴让黑行者去自己的家乡色拉布札,找一名裁缝师,听从其指示。

  黑行者决定听从上师的吩咐去做,他的神通力也马上恢复了。黑行者一行到了色拉布札,他和弟子们分手,去寻找上师所示之人。在一家裁缝店里,他看到断了的绳子会自动接合起来,便知道他要找的人就在这里。于是黑行者对店内的裁缝师顶礼绕行,表示愿意听从他的指派。之后有一天,裁缝师让黑行者将他的3000弟子悉数叫来做客,要他们自带盘子,说他要在家中举办一个会供轮。但黑行者见他只买了5分钱的酒菜,心中便犯起嘀咕。但他还是按裁缝师的吩咐,把弟子们召集了来。裁缝师让大家把盘子排成一个圆圈,然后闭眼合掌。等到他们再次睁开眼睛,面前的盘中已装满了佳肴美食。会供之后,黑行者和弟子们吃了7天,依旧没把那些饭菜吃完。黑行者便对裁缝师辞行,说:“你的吃喝如同大海一般,我们没有办法吃完,所以只得告辞了。”

  黑行者出发去八大寒林和各大圣地,广做利益众生的事业。在去往德布廓扎城的途中,在一棵离奇果树下,黑行者碰到一个叫哇呼日的外道女孩,向她讨要一颗果子来吃。女孩却不愿给他,黑行者用眼一瞪,便有果子就掉到地上。女孩回眸一笑,果子又跑回树上。黑行者对女孩施放符咒,结果女孩手脚流血倒在地上。这马上招来了旁边的人们的责备,说他堂堂一名修持者,竟要欺负一个小女孩。

  黑行者生出慈悲心,收回符咒,却不小心反被女孩下了咒。他吐血不止,生了重病,只好让弟子们送他回乡,并遣一位空行母去南方的圣山取药。此地离圣山有6个月的路程,但空行母一日之内就取了药回来。归途之中,空行母碰到一个老妇在路边大哭,便问其故。老妇说:“黑行者大师死了,我怎能不哭呢?”空行母信以为真,甚是伤心,想到大师既然已死,取来的药也就没用了,便把它丢到了路边。

  及至空行母回到黑行者处,才知他并没去世。她碰到的老妇正是叫哇呼日的女孩所变,药也被她拾了去。黑行者听空行母讲了其中经过,自知去日无多,便把诸弟子叫来,7天7夜为他们讲法指导。这时,杂兰达热巴上师来到他的身边,说:“你为什么不听从上师的话呢?”黑行者说自己甚觉惭愧,但已悔之莫及。

  杂兰达热巴上师说:“能够听从上师的指导,什么时候也不晚。”他为黑行者准备了断头的空行亥母的坛城,给他入坛的灌顶与教授。黑行者利用断头空行亥母的破瓦法,放弃此身,进入空行极乐世界。

上一篇:第二章 论脉《藏密脉、气、明点观修》

文章评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