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经庄严论10菩提品24-36科判
第十 菩提品
经庄严论=甲一、论名(1)+甲二、译礼(2)+甲三、论义+甲四、末义。
甲三、论义=乙一、造论之理(4)+乙二、宣说所造论之正文
乙二、宣说所造论之正文=丙一、所建立——证成大乘是佛语(1-2品)+丙二、分别所了知(3-6品)+丙三、所思维(7-9品)+丙四、所获得(不可思议果菩提)+丙五、解说菩提分法;
丙四、所获得——不可思议果菩提=丁一、略说(103)+丁二、广说彼之自性+丁三、摄义——缘无上菩提而教诫发心(以赞叹大菩提教诫发心而总结本品)(169)+总结(170)
丁二、广说彼之自性=戊一、以十功德差别总说+戊二、以具彼功德之菩提体因果等六安立而宣说
戊一、以十功德差别总说=己一、不可思议之功德(106)+己二、二利圆满之功德(107)+己三、成第一皈依处之功德+己四、转依之功德+己五、周遍之功德+己六、事业无分别任运自成之功德(120)+己七、甚深难测之功德+己八、法界真如无迁变之功德(140)+己九、无量财富之功德+己十、成熟有情之功德
己三、成第一皈依处之功德=庚一、成就自利(109)+庚二、成办他利(110)+庚三、由彼二因证成无比皈处(111)
己四、转依之功德=庚一、解说转依(113)+庚二、宣说彼超胜之理
庚二、宣说彼超胜之理=辛一、解说佛之转依超胜声缘之理(115)+辛二、解说彼之十分类(116)
己五、周遍之功德=庚一、真实(118)+庚二、遣除疑惑(119)
己七、甚深难测之功德=庚一、法相甚深+庚二、处甚深(127)+庚三、事业甚深
庚一、法相甚深=辛一、清净之法相(123)+辛二、胜我之法相(124)+辛三、非应授记法之法相(125)+辛四、解脱之法相(126)
庚三、事业甚深=辛一、菩提分法如宝源事业(129)+辛二、成熟众生事业(130)+辛三、趋于究竟事业(131)+辛四、说法事业(132)+辛五、幻化等事业(133)+辛六、智入事业(134)+辛七、无分别事业(135)+辛八、顿见种种事业(136)+辛九、智不入事业(137)+辛十、相应解脱也属智慧事业(138)+辛十一、摄义(139)
己九、无量财富之功德=庚一、财富之差别(142)+庚二、彼之分类差别(143)
己十、成熟有情之功德=庚一、成熟之所为(145)+庚二、所成熟之补特伽罗(146)+庚三、成熟之种种方便(147)+庚四、成熟无分别(148)+庚五、无偏堕成熟(149)+庚六、辗转成熟(150)+庚七、无厌足无增减不间断之理(151)
戊二、以具彼功德之菩提体因果等六安立而宣说=己一、真实(153)+己二、别说分类之义
己二、别说分类之义=庚一、解说所依三身+庚二、解说能依四智
庚一、解说所依三身=辛一、略说(156)+辛二、广说
辛二、广说=壬一、分说三身(158)+壬二、宣说归摄平等恒常三者(159)
庚二、解说能依四智=辛一、略说(161)+辛二、广说各智(162,大圆镜智+平等性智+妙观察智+成所作智)+辛三、宣说能得此等智之因+辛四、宣说一切道究竟为佛智(168)
辛三、宣说能得此等智之因=壬一、异熟之因+壬二、清净能得之因(167)
壬一、异熟之因=癸一、真实(165)+癸二、引申义(166)
102、甲三乙二丙四(所获得——不可思议果菩提)分三:
103、甲三乙二丙四丁一、略说;(24课)
无量百难行,积累无量善,
历经无量时,灭尽无量障。
无有诸障垢,得一切种智,
如开珍宝器,真实现佛陀。
百劳难行积众善,大劫久时尽众障,
摧毁地属细障佛,如开大力珍宝器。
104、甲三乙二丙四丁二(广说彼之自性)分二:
105、甲三乙二丙四丁二戊一(以十功德差别总说)分十:
106、甲三乙二丙四丁二戊一己一、不可思议之功德;(24课)
诸法本正觉,法者皆非有,
彼虽白法性,依彼非诠彼。
107、甲三乙二丙四丁二戊一己二、二利圆满之功德;(24课)
珍宝法因故,犹如珍宝源,
善庄稼因故,许彼如雨云。
佛具一切法,亦离一切法,
生广大法宝,故如宝法源,
于众降善说,无尽大法雨,
极增白稼因,故彼如雨云。
108、甲三乙二丙四丁二戊一己三(成第一皈依处之功德)分三:
109、甲三乙二丙四丁二戊一己三庚一、成就自利;(25课)
佛陀恒普救,所有烦恼聚,
一切罪恶行,及与诸老死。
110、甲三乙二丙四丁二戊一己三庚二、成办他利;(25课)
救护诸损恼,恶趣非方便,
坏聚小乘故,为第一皈处。
111、甲三乙二丙四丁二戊一己三庚三、由彼二因证成无比皈处。(25课)
许佛皈处无比胜,救离众怖坏聚乘,
恶趣多苦非方便,生死烦恼诸恶途。
佛法圆满身,妙法化情智,
悲众至彼岸,许佛胜皈处。
尽除诸世间,众生之损害,
富足诸圆满,许佛大皈处。
112、甲三乙二丙四丁二戊一己四(转依之功德)分二:
113、甲三乙二丙四丁二戊一己四庚一、解说转依;(26课)
烦恼所知障,种子久恒具,
断除极广大,诸相尽摧毁。
获转依白法,最胜德即佛,
极净无分别,大境智道得。
114、甲三乙二丙四丁二戊一己四庚二(宣说彼超胜之理)分二:
115、甲三乙二丙四丁二戊一己四庚二辛一、解说佛之转依超胜声缘之理;(26课)
佛住彼见众,如居山王上,
尚悯乐寂众,况于喜有人?
116、甲三乙二丙四丁二戊一己四庚二辛二、解说彼之十分类。(26课)
依入极入非趋入,舍离普入二不二,
平等超胜遍行性,承许如来之转依。
117、甲三乙二丙四丁二戊一己五(周遍之功德)分二:
118、甲三乙二丙四丁二戊一己五庚一、真实;(26课)
虚空恒遍行,许佛亦如是,
虚空遍行色,佛遍行众生。
119、甲三乙二丙四丁二戊一己五庚二、遣除疑惑。(26课)
犹如水器破,月影不显现,
恶劣有情前,佛影亦不现。
如火依他燃,亦依他熄灭,
如是亦当知,佛陀现不现。
120、甲三乙二丙四丁二戊一己六、事业无分别任运自成之功德;(27课)
如鼓未擂击,普皆出音声,
如来无造作,普皆出善说。
犹如摩尼珠,无勤显自光,
佛陀无造作,定显诸事业。
犹如虚空中,世事不断现,
如是无漏界,佛业不间断。
犹如虚空中,事恒有坏生,
无漏法界中,佛业有生灭。
121、甲三乙二丙四丁二戊一己七(甚深难测之功德)分三:
122、甲三乙二丙四丁二戊一己七庚一(法相甚深)分四:
123、甲三乙二丙四丁二戊一己七庚一辛一、清净之法相;(27课)
前后虽无别,无有诸障垢,
真如许佛陀,非净非不净。
124、甲三乙二丙四丁二戊一己七庚一辛二、胜我之法相;(27课)
空性即清净,无我得胜我,
佛得净我故,成大本性我。
125、甲三乙二丙四丁二戊一己七庚一辛三、非应授记法之法相;(27课)
是故佛非有,亦不说无有,
问佛如是语,许为无记理。
126、甲三乙二丙四丁二戊一己七庚一辛四、解脱之法相。(28课)
譬如铁热息,眼翳已消除,
佛陀心与智,不说有与无。
127、甲三乙二丙四丁二戊一己七庚二、处甚深;(28课)
无漏界中佛,无身如虚空,
随从前身故,非一亦非多。
128、甲三乙二丙四丁二戊一己七庚三(事业甚深)分十一:
129、甲三乙二丙四丁二戊一己七庚三辛一、菩提分法如宝源事业;(28课)
力等佛陀法,菩提如宝源。
130、甲三乙二丙四丁二戊一己七庚三辛二、成熟众生事业;(28课)
于众善庄稼,亦许如密云。
131、甲三乙二丙四丁二戊一己七庚三辛三、趋于究竟事业;(28课)
福智圆满故,承许如满月。
132、甲三乙二丙四丁二戊一己七庚三辛四、说法事业;(28课)
智慧放光故,承许如大日。
133、甲三乙二丙四丁二戊一己七庚三辛五、幻化等事业;(28课)
犹如日轮中,无量光融合,
恒常行一事,亦能照世界。
如是无漏界,无量佛融合,
同行一事业,显现智慧光。
134、甲三乙二丙四丁二戊一己七庚三辛六、智入事业;(28课)
如出一日光,是集诸光辉,
当知诸佛智,出生亦如是。
135、甲三乙二丙四丁二戊一己七庚三辛七、无分别事业;(29课)
犹如日光辉,照耀无我所,
如是佛陀智,入亦无我所。
136、甲三乙二丙四丁二戊一己七庚三辛八、顿见种种事业;(29课)
如射一日光,能照诸众生,
如是佛陀智,顿现诸所知。
137、甲三乙二丙四丁二戊一己七庚三辛九、智不入事业;(29课)
犹如许日光,云等作遮障,
如是佛陀智,众生过遮障。
138、甲三乙二丙四丁二戊一己七庚三辛十、相应解脱也属智慧事业;(29课)
犹如以结牵,染衣艳不艳,
如是引力牵,众智显不显。
139、甲三乙二丙四丁二戊一己七庚三辛十一、摄义。(29课)
说此无垢界,佛陀之法相,
处事业甚深,空中画图案。
140、甲三乙二丙四丁二戊一己八、法界真如无迁变之功德;(29课)
真如于一切,无别然清净,
即是如来故,众生具彼藏。
141、甲三乙二丙四丁二戊一己九(无量财富之功德)分二:
142、甲三乙二丙四丁二戊一己九庚一、财富之差别;(30课)
声闻之财富,胜伏世间财,
辟支佛地者,亦胜声闻财,
彼者之财富,不及菩萨财,
菩萨之财富,不及如来财。
佛陀之财富,为何何如何,
几何何时入,无量不可思。
143、甲三乙二丙四丁二戊一己九庚二、彼之分类差别。(30+31课)
五根转依时,照了一切境,(30课)
生千二百德,获得妙自在。
意者转依时,则随自在行,
无分别智净,获得妙自在。
根识转依时,如愿显受用,
清净佛刹土,获得妙自在。
分别转依时,智慧诸事业,
恒常无阻碍,获得妙自在。
所依转依时,佛陀无垢处,
不住之涅槃,获得妙自在。
欲染转依时,安住佛大乐,
见女无烦恼,获得妙自在。
空想转依时,想事得降临,(31课)
行走驾驭色,获得妙自在。
佛陀无垢处,转依无有量,
成办无边事,自在许无量。
144、甲三乙二丙四丁二戊一己十(成熟有情之功德)分七:
145、甲三乙二丙四丁二戊一己十庚一、成熟之所为;(31课)
世间诸方所,如来之善说,
增善世间者,清净至最胜,
未曾积善者,增善至最胜,
如是未熟熟,恒行非无余。
146、甲三乙二丙四丁二戊一己十庚二、所成熟之补特伽罗;(31课)
世间诸方所,坚稳恒诸时,
难得大菩提,胜德具足胜,
常坚成无依,依怙大稀有,
由行妙理故,亦非大稀有。
147、甲三乙二丙四丁二戊一己十庚三、成熟之种种方便;(31课)
佛顿时有前,转数百F轮,
有前不现生,有前异生行,
有前现证觉,有前示涅槃,
彼处中不动,同时行一切。
148、甲三乙二丙四丁二戊一己十庚四、成熟无分别;(32课)
诸佛无是想:此为我成熟,
此当余今熟,然于诸方所,
恒常以三门,善法成熟众。
149、甲三乙二丙四丁二戊一己十庚五、无偏堕成熟;(32课)
如日无勤中,光芒照诸方,
无边众光明,成熟众庄稼,
如是具法日,寂灭法之光,
无边照诸方,成熟诸有情。
150、甲三乙二丙四丁二戊一己十庚六、辗转成熟;(32课)
犹如一灯燃众灯,无量无数彼无尽,
一者成熟化众熟,无量无数彼无尽。
151、甲三乙二丙四丁二戊一己十庚七、无厌足无增减不间断之理。(32课)
如此大海不餍水,百川流入彼不增,
佛界趋入恒不断,不餍不增最稀有。
152、甲三乙二丙四丁二戊二(以具彼功德之菩提体因果等六安立而宣说)分二:
153、甲三乙二丙四丁二戊二己一、真实;(32+33课)
诸法之真如,二障清净相,(32课)
缘性缘彼智,无尽自在相。
知真如一切,由修真实生,
诸时令有情,生二无尽果。
身语意幻化,加行方便事,(33课)
等持总持门,具足二无量。
自性法受用,幻化相异入,
此者即名谓,佛陀法界净。
154、甲三乙二丙四丁二戊二己二(别说分类之义)分二:
155、甲三乙二丙四丁二戊二己二庚一(解说所依三身)分二:
156、甲三乙二丙四丁二戊二己二庚一辛一、略说;(33课)
佛陀身类别,自性及报身,
别者即化身,初为二所依。
157、甲三乙二丙四丁二戊二己二庚一辛二(广说)分二:
158、甲三乙二丙四丁二戊二己二庚一辛二壬一、分说三身;(33课)
报身于诸界,摄眷刹名身,
圆满受用法,事业悉相异。
自性身平等。细微与彼系,
随意示受用,许是报身因。
佛无量幻化,承许为化身。
二利圆满者,一切相住二,
恒示工巧生,大菩提涅槃,
佛陀此化身,解脱大方便。
159、甲三乙二丙四丁二戊二己二庚一辛二壬二、宣说归摄平等恒常三者。(34课)
当知以三身,摄集佛陀身,
是说三身者,自他利所依。
所依及密意,事业平等性,
自性不间断,相续恒常性。
160、甲三乙二丙四丁二戊二己二庚二(解说能依四智)分四:
161、甲三乙二丙四丁二戊二己二庚二辛一、略说;(34课)
镜智不动摇,三智依于彼,
平等妙观察,成所作唯此。
162、甲三乙二丙四丁二戊二己二庚二辛二、广说各智;(34+35课)
大圆镜智:
镜智无我所,恒具不偏堕,(34课)
所知皆不昧,恒非偏向彼。
诸智之因故,如智大源泉,
即是报身佛,现智影像故。
平等性智:
平等性智者,许修有情净,
不住而寂灭,许为等性智。
彼于一切时,具足大慈悲,
依有情信解,定示佛陀身。
妙观察智:
妙观察智者,所知恒无碍,(35课)
唯是如等持,总持之宝藏。
于诸眷属中,示现诸自在,
斩断诸怀疑,普降大法雨。
成所作智:
成所作智者,诸界以种种,(35课)
无量无边化,成办众生利。
佛陀彼幻化,恒行成作别,
数刹于诸时,当知不可思。
163、甲三乙二丙四丁二戊二己二庚二辛三(宣说能得此等智之因)分二:
164、甲三乙二丙四丁二戊二己二庚二辛三壬一(异熟之因)分二:
165、甲三乙二丙四丁二戊二己二庚二辛三壬一癸一、真实;(35课)
受持平等心,尽宣真实法,
成办所作故,真实生四智。
166、甲三乙二丙四丁二戊二己二庚二辛三壬一癸二、引申义。(35课)
种姓别有义,圆满无始故,
佛非一净住,无异故非多。
167、甲三乙二丙四丁二戊二己二庚二辛三壬二、清净能得之因。(35+36课)
是无真如者,许为有之最,(35课)
不缘一切相,许为缘之最。
修行不观相,许为修之最,
无见获得中,亦许得之最。
视为上远相,我之精进胜,(36课)
菩萨我慢者,名为远菩提。
如是诸宣说,视为唯分别,
菩萨无分别,名定得菩提。
168、甲三乙二丙四丁二戊二己二庚二辛四、宣说一切道究竟为佛智。(36课)
如河非地下,处异水亦异,
水少作用异,微小水生用。
入海则一切,处一水一大,
用一水群生,恒常大受用。
未入佛坚稳,依异慧亦异,
证小自作异,少众常受用。
入佛则彼等,依一大证一,
事业合为一,大众大受用。
169、甲三乙二丙四丁三、摄义——缘无上菩提而教诫发心(以赞叹大菩提教诫发心而总结本品):(36课)
佛具无比白法故,亦是利乐之因故,
安乐善妙无尽源,具慧应受菩提心。
170、总结:(36课)
初成皈种姓,发心自他利,
真如义威力,成熟及菩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