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学-教言宝藏35-40笔记
行为学-教言宝藏35课1-10笔记
第三十五课:周遍法身之界不动摇
(九) 顶礼祈祷句一
324、【嗡索德斯得】
愿十方三世一切诸佛菩萨以及上师圆满赐予一切悉地。
325、【周遍法身之界不动摇】
如来藏本具有的三身功德,因为没有被一切污染束缚,并且超越时空所限,所以是不动摇的。而这种“不动摇”,也可以用“本来”这个词代替。与“本来”相反,“过去、现在、未来”就是动摇的显现,因为有时间的分界线。“不动摇”由于已经超越了时间的局限,就没有这种三世变化。通常,只要在心识范围之中,都会具有三世变化,因此称之为“动摇”。而心性是超越时空的见解,因此是不动摇的。
要记住,我们讲解这部教言的目的,并不是要用它去寻找天空,也不是用波浪去寻找大海,更不是在修行过程中,用心识去寻找心性。而是要在心性中执受心识,在大海中执受波浪,在天空中执受乌云,令它们均变成游舞及妙用,这也叫体用一如,也就是我们所讲解的“周遍法身之界不动摇”。
从我们平常修行的角度可以描述为,将心安住在平静状态,执受本体的当下,无论眼前呈现之相及耳边所闻之声等一切显现如何迁变,都没有离开过所执受的空性,这就叫做不动摇。当然,所谓不动摇并非是指看见花就只看到是花,看见佛像就只是看到像。从智慧的角度而言,应该具有遍知的功德,在看到花的当下就知道是花。
我们讲解四种解脱时将本来解脱比喻为空室入盗。空房子中进入一个小偷,由于房间里本来空无一物,无论小偷如何翻找,也得不到任何东西,空房子也不会损失任何东西。我们所说的执受本体就如同空房子,而妙力起现一切之相如小偷。妙力可以起现各种形象,就好像小偷会到空房子里乱翻,但由于空房子本来无一物,小偷怎么翻都翻不出任何东西。因此,在执受本体之下,妙力起现一切相都永远不会离开自己的本体,而空性也不会像心识一般随它而发展。以上就是讲解“周遍法身之界不动摇”。
326、(十) 顶礼祈祷句二
【众生种种界根意乐故,应机施教赐予妙教法】
行为学-教言宝藏35课11-19笔记
327、(十四) 顶礼祈祷句六
【礼敬唯一无比大恩师】
328、(十五) 众生共业浊世极衰败 尤其我乃懒惰及放逸 无有施予窍诀之意乐 爱子情面难却故著述一
【众生共业浊世极衰败,尤其我乃懒惰及放逸,无有施予窍诀之意乐,爱子情面难却故著述。】
329、(十七) 无论生于轮回贤劣处 无有三苦不遍之地处 故应精勤修学解脱道
【无论生于轮回贤劣处,三苦之外无有他方界】
这里的“贤”指三善道,“劣”指三恶趣。无论生于轮回哪处,都没有离开过三苦之地。
【故应精勤修学解脱道】
330、(十八)修法之初须生出离心
【修法之初须生出离心】
331、(十九)业果不昧之见心中持
【业果不昧之见心中持】
行为学-教言宝藏36课1-12笔记
第三十六课:佛及心子菩萨之教言
332、(四) 认识梦境一
不变密意相——梦境=下品善梦+中品认识梦+上品梦光明等三种境界。
伴随着一段时间的修行,梦境就会逐渐开始改变。比如梦见谒见导师,在导师座下听法,或者是自己在修行以及行持种种善法等一系列趋向善行的梦境。这些都称之为叫下品。虽然下品与中品、上品对比,见解还是有点低,但对于刚入门,见解正在逐步增上的弟子来说,已经是很不错了。
所谓中品认识梦,是指在梦中就能认识到梦即为虚幻。我们平常在印证见解时,会说一切显现都是显而无自性,梦也如此,因为它并没有实体。但当你早上起来的时候,早上会掩盖梦境,所以无论你前一天晚上做的是美梦还是噩梦,第二天早上起来能知道梦中一切都是虚幻,并不是我们所讲解的梦里真正认识到梦。作为修行者,我们要在梦中就能认识到梦是虚幻的,必须要在梦中达到这种自在。也正是由于我们不能在梦中知道梦是虚幻的原因,才会导致很多不必要的烦恼。
333、(五) 认识梦境二
真正修行者,在见解达到一定的时候,就会在梦中认识到梦。而能在梦中认识到梦,说明基本上已经达到自在了。因为无论当时做的梦是贤是劣,都不会束缚你的内心,梦的境相不会再成为你的情绪飘动之因。
想要在梦中获得自在的前提,就是必须具有在梦中认识到梦是虚幻的见解。而梦中若能达到自在,就可以改变梦境。比如你想去西方极乐世界,极乐世界的庄严形象瞬间就可以在你面前呈现;如果你想去上师的刹土,也能眨眼间就到达上师的刹土,并在上师座下听闻各种教法。但这些都只有在认识到梦为虚幻的前提下才能转变,而这就通常称之为中品者境界认识梦并且转变梦。
334、(十二) 佛及心子菩萨之教言 如是经教应作闻及思
【佛及心子菩萨之教言,如是经教应作闻及思】
行为学-教言宝藏36课13-21笔记
335、(十三) 精勤修行清净解脱道一
【精勤修行清净解脱道】
我们不仅要闻思理论,还要将所学习到的道理投入到实修之中,绝对不能令闻思修三种智慧缺失某一方面。
336、(十五) 精勤修行清净解脱道三
关于对法的认识,我们在讲解第二种辨别即意识与觉性辨别时说过,觉性是自知自明,而这个认识者,既叫闻也叫思。“闻”,并不是依靠耳朵听闻,而是来自于无为法中心性的大悲周遍。同时它也是思考者,因为这样的思考了了分明,并不掺杂于意识。这时的修行就叫依见而修,即在见解不动摇的前提下,执受见解,如如不动地修行。
337、(十六)金刚持之传承此窍诀耳传四量应作善取受一
【金刚持之传承此窍诀,耳传四量应作善取受。】
偈诵“耳传窍诀如理作取舍”中“取舍”也可以理解为“取受”即如理如法修行,这也是我们一直在宣讲的道理。
338、堪布昂琼有两部教言,一部是《胜乘狮吼妙音》,文字相对简略一些;
另一部是《百川归一》,文字相对更广,是将一切法都归集到一分法中讲解。往昔我等大恩根本上师喇嘛仁波切所传讲的《百川归一》这部教言,是一部极密教言。成熟口诀法本来就是极密教言,而上师将《百川归一》视为更极密的教言。
(十七) 金刚持之传承此窍诀耳传四量应作善取受二
339、《胜乘狮吼妙音》,就是一本关于成熟口诀法最简略的一本书。但无论多么简略,对很多修成熟口诀法的弟子而言,都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例如往昔你可能不懂成熟口诀法的目录,并不清楚什么叫前行破除心房、正行直指觉性,后行护持修行之方便等内容,而其中前行破除心房还可以继续细分为决断心之根本,寻觅心之过患,共同观察心之来住去,以及不共观察自性而抉择为实相大圆满等等内容。因此平常多阅读这些道理,能对以后的修学起到很大的作用。
340、(十八)道验功德炽盛增长时披上佛子勤行之铠甲降下庇佑众生之法语一
【道验功德炽盛增长时】
依据传承如理修学,道验功德就会炽盛增长。此处道验增长是指,不仅见解本身境界增长,不变密意相梦境以及一切功德都会相应增长。
【批上佛子勤行之铠甲】
当一切功德增长时,诸位佛子即发愿度化众生的菩萨,就要披上诸佛菩萨勤修铠甲,行持度化众生之事业。
【降下庇佑众生之法语】
341、(二十一)浊世此等无怙之有情 应以极大慈悲作摄受 拔除众生痛苦之方便 无勤二利之道精进行 自心若以菩提心润泽 无需勤作他利自然现
【浊世此等无怙之有情,应以极大慈悲作摄受,拔除众生痛苦之方便,无勤二利之道精进行,自心若以菩提心润泽,无需勤作他利自然现。】
行为学-教言宝藏37课1-10笔记
第三十七课:倘若陷于烦恼世八法
342、(四)上师瑜伽与成熟口诀法精要部分完全一如一
直断=成熟口诀法+上师瑜伽。
成熟口诀法=寂止+胜观,上师瑜伽=寂止+胜观
成熟口诀法=意识转为道用+智慧转为道用=前行破除心房(决断心之根本+寻觅心之过患+共同观察心之来之去)+不共观察心之自性而抉择为实相大圆满
上师瑜伽=意识转为道用+智慧转为道用=剖析调伏妄念+直视调伏妄念+安住调伏妄念。
343、(五) 上师瑜伽与成熟口诀法精要部分完全一如二
龙萨派的成熟口诀法,寂止=未安住之心得安住即声闻修法+安住得坚固即菩萨修法+坚固得解脱即忿怒力修法
按照成熟口诀法修寂止,可能单纯有相定就可以讲解十多种
上师瑜伽导修讲解的禅定只有一两种。
两者虽然讲解寂止的数量看上去不一样,观修的目是一样的,即依所缘的境而令内心平静安住。后期从胜观的角度中讲解,两者大致都是一样的。
行为学-教言宝藏37课11-20笔记
344、(十五) 倘若陷于烦恼世八法 岂是诸大菩萨之行作
【倘若陷于烦恼世八法,岂是诸大菩萨之行作。】
345、(十六)如今寿促病多恶缘时 因法相乘极难作调伏一
【如今寿促病多恶缘时,因法相乘极难作调伏,】
346、(十八)因法相乘极难作调伏 金刚持之甘露密意教 有缘之者大悲垂授予
【因法相乘极难作调伏,金刚持之甘露密意教,有缘之者大悲垂授予。】
347、(十九)汝之发心何时勿松懈 彼等一切如母诸有情 若未安置清净解脱道 自身一人成就非为善一
【汝之发心何时勿松懈,彼等一切如母诸有情,若未安置清净解脱道,自身一人成就非为善。】
行为学-教言宝藏38课1-10笔记
第三十八课:成就自在嘎绕多吉尊
348、(八) 成就自在嘎绕多吉尊 直至传承根本上师等 如是口传甘露之精华 以大慈悲如理赐予汝一
【成就自在嘎绕多吉尊,直至传承根本上师等,如是口传甘露之精华,以大慈悲如理赐予汝。】
从嘎绕多吉到胜喜金刚直到大恩根本上师之间所有口传甘露之精华,他都已经毫无保留地赐予给了弟子。
行为学-教言宝藏38课11-18笔记
349、(十三) 如今犹如父子之善缘宿世愿力你我得相遇
【如今犹如父子之善缘,宿世愿力你我得相遇】
350、(十四) 然汝与吾尚有不同处你乃具慧庄严之胜士
【然汝与吾尚有不同处,你乃具慧庄严之胜士】
351、(十五) 殊胜功德增如上弦月
【殊胜功德增如上弦月】
352、(十六)即生获得金刚持果位一
【即生获得金刚持果位】
行为学-教言宝藏39课1-10笔记
第三十九课:成就不变沃萨多吉前
353、(四) 禅定与心识之间的差异一、(五)禅定与心识之间的差异二、(六) 禅定与心识之间的差异三、(七) 禅定与心识之间的差异四、(八) 禅定与心识之间的差异五(九) 禅定与心识之间的差异六
讲了各种识
行为学-教言宝藏39课12-23笔记
354、(十三) 成就不变沃萨多吉前
【成就不变沃萨多吉前】
沃萨多吉也是上师往昔的一位导师。
355、(十四) 赐予龙萨殊胜耳传教 大伏藏师嘎玛林巴之 甚深伏藏六中阴引导
【赐予龙萨殊胜耳传教,大伏藏师嘎玛林巴之,甚深伏藏六中阴引导。】
上师在沃萨多吉尊者面前得到了龙萨殊胜耳传教言以及大伏藏师嘎玛林巴的甚深伏藏六中阴引导。
关于嘎玛林巴的甚深伏藏六中阴引导,往昔我们这边讲过,五明佛学院的索达吉堪布也讲授过,我相信在座很多弟子手中也有这方面的引导文字,平时应尽量多看多学习一些。
在高原地方说到顿超,可能很多人第一念就会想到大圆胜慧,所以都希望自己在这里修行大圆胜慧、学习大圆胜慧。
(十五) 堪钦根嘎囊加之近前 赐予萨迦派之道果法 此外于诸善知识之前 获诸经续传承及灌顶 具有不可思议之恩德 尤其大恩殊胜之化身 绍圣蒋华根嘎江诚前 不共吉祥萨迦之自宗 耳传瀑流汇聚窍诀要 大悲犹如父传宝于子 赐予灌顶甚深二次第
356、【堪钦根嘎囊加之近前,赐予萨迦派之道果法。此外于诸善知识之前,获诸经续传承及灌顶,具有不可思议之恩德。】
上师在这位尊者前得到了萨迦派的教法。上师说他初次依止导师时,由于当地萨迦派盛行的缘故,当时依止萨迦派的导师也挺多的。从自心感觉来说,那时对萨迦派的教言可能更通达一些。后来由于当地求学萨迦派教言的人越来越稀少,萨迦派的传授也越来越少。往昔亚青寺也有一些萨迦的活佛,针对这些导师,上师也会讲解一些萨迦派的道果法。我们也曾经接受过这样的传承。但由于专程求学这个传承法要的比较稀少,后期上师在这方面的传授也相对少了。
357、【尤其大恩殊胜之化身,绍圣蒋华根嘎加参前,不共吉祥萨迦之自宗,耳传瀑流汇聚窍诀要,大悲犹如父传宝于子,赐予灌顶甚深二次第。】
上师在这位导师面前得到过萨迦派的所有传承。
上师说过,往昔他对这方面还是非常通达的,亚青寺和周围的昌台等地也莅临过很多萨迦派的祖师。他去谒见这些萨迦派的祖师时,也与他们交流过以萨迦派的教言调伏内心而成熟的结果,很多导师也对此非常赞叹。
358、(十六)值遇原始怙主普贤王 无别之大自在成就尊一
【值遇原始怙主普贤王,无别之大自在成就尊。】
这里的“大自在成就尊”指的是喇嘛阿秋的根本上师昌根阿瑞。从上师这句描述自己根本上师的颂词“值遇原始怙主普贤王”,就能知道上师对他的导师信心有多么大。
359、(十八)获得授记安慰及赞誉
【获得授记安慰及赞誉】
上师在依止昌根阿瑞一段时间后,就得到了昌根阿瑞的赞誉与授记。
360、(十九)堪钦阿格旺波耳传法 授记能利教法及众生
【堪钦阿格旺波耳传法,授记能利教法及众生,】
昌根阿瑞授记我们的上师对教法及众生能起到很大的利益,并且把阿格旺波也就是堪布昂琼的所有耳传窍诀法赐予上师。
361、(二十)并且赐予龙多加参之法名教言 吾寿约至四十五岁时 加绒活佛巴玛桑波与
【并且赐予龙多加参之法名,吾寿约至四十五岁时,加绒活佛巴玛桑波与,】
上师四十五岁的时候才开始给第一个弟子传法,四十五岁之前一直都在导师身边侍奉导师以及自己修法。
加绒活佛巴玛桑波,在青海一带非常有名。当地有一首名叫《阿克班玛》的歌,他就是歌中所赞叹的阿克班玛。当时他和一位新龙过来的出家人一起去依止昌根阿瑞时,昌根阿瑞让他们去依止我们的上师喇嘛仁波切,到喇嘛仁波切身边去求耳传窍诀法。昌根阿瑞将加绒活佛巴玛桑波介绍给喇嘛阿秋时说:“从今天开始你要为教法及众生做事业,他就是你第一个弟子。”我们的上师就是从那时候开始摄受弟子,宣讲成熟口诀法。
362、(二十一)极密无上阿底约嘎法 辨别决定现证自解等
【极密无上阿底约嘎法,辨别决定现证自解等,】
这就是《三句精要》中的三个要点:印证自见、断定自决和解脱自信,也是我们无上窍诀大圆满的经典特色。胜喜金刚将所有密法归纳到这三个点之中,《三句精要》即《椎击三要》中的“三要”,说的就是这三点。
成熟口诀法=前行破除心房+正行直指觉性+后行护持修行之方便三个阶段。
前行破除心房=决断心之根本+寻觅心之过患+共同观察心之来住去+不共观察心之自性而抉择为实相大圆满五种辨别。
接下去就要进入印证见解、印证修行、印证行为和印证暂时及究竟果位。
《三句精要》中的三个要点:印证自见、断定自决和解脱自信,
印证见解的时候,前面的见修行果当然也在印证的范围当中,但这里主要是讲解印证三身之见解和觉性力之见解,称之为印证见解。
断定自决,在一法中断定一切法要,圆融一切法义叫断定自决。
解脱自信主要讲解四大解脱:裸露解脱、自我解脱、显现解脱和本来解脱。
363、往昔我求成熟口诀法的时候,在印证见解、断定自决、解脱自信三法要上并没有耽搁很长时间。这并不是说那时候我的见解有多高。当时阿松活佛在五明佛学院学习了三四年,那段时间基本就只有我在上师的身边护持,因此为藏族弟子讲解成熟口诀法以及其他道理是最多的。当时导师没有讲到的内容,如果我完全不知道,就无法给别人讲解。可能是因为这个缘故,导师并没有让我在某个阶段停留很长时间,而是直接往下讲。
364、(二十二)师教置于梵顶故传讲
【师教置于梵顶故传讲。】
行为学-教言宝藏40课11-21笔记
第四十课:大佛子吉美多吉尊前
365、(十三) 大佛子吉美多吉尊前 赐密咒莲师成熟灌顶
【大佛子吉美多吉尊前,赐密咒莲师成熟灌顶。】
在弟子得到灌顶以后,导师紧接着就要讲解三种三昧耶戒,比如宝瓶灌顶、秘密灌顶、智慧灌顶和句义灌顶这四种灌顶各分三个三昧耶戒。宝瓶灌顶有饮食三昧耶戒、执受三昧耶戒和护持三昧耶戒,其中护持三昧耶戒又要讲解座上和座下两种。
366、(十四) 莲师化身扎杂朗巴尊 伏藏心髓授记及窍诀 殊胜成就化身作授记
【莲师化身扎杂朗巴尊,伏藏心髓授记及窍诀,殊胜成就化身作授记。】
此处的莲师化身扎杂朗巴尊,指的是色拉阳智。色拉阳智授记喇嘛仁波切是无垢光尊者的化身,以及莲花生大师二十五大弟子之一卓莫华杰益西化身等等。
护持三根本法:即修本尊、空行与护法,目的是为了令自己的内心更加自在,但如何知道与自己宿世有缘的本尊?
说到宿世有缘的本尊,首先、如今我们已经遇到如佛般的导师我等大恩根本上师,而喇嘛仁波切即是观世音菩萨的化身。
第二、上师一生中主要的本尊就是以观世音菩萨为主。色拉阳智是莲花生大师的化身,而喇嘛仁波切的前世是莲师二十五大弟子之卓莫华杰益西。当时卓莫华杰益西在桑耶寺修白莲花四臂观世音时也是遵循莲师的密意修持着这样的本尊,最后圆满证悟了莲师一切密意。彼时莲花生大师授记:“你现前不用将这个伏藏法赐予给众生,而是以掩埋的方式隐藏。末法时代,你的化身会诞生到多康下区,那时我会化身伏藏师将这部教言赐予给你,到时你再将这部教言传授给弟子,会有十万虹光身即生成就。”
所以,从平常修学本尊的角度来说,白莲花四臂观世音菩萨非常非常殊胜,也是我们持明传承之本尊;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就是我们最有缘的本尊。我相信在座很多弟子都已经得到过白莲花四臂观世音菩萨灌顶,而灌顶的目的就是为了让你迅速成熟和得到授权,有权念诵。因此,已经得到传承并且得到授权者修这样的法,意义非常广大。平常,也可以将它视为自己的宿缘本尊。
在念诵功课方面,我们也制作了《显密甘露心滴念诵集》,用仪轨祈祷的真正意义是依文明观,在念诵同时要知道它在说什么,但如果过于绕口,念诵时就不太顺口。
比如莲师七句颂在不同地区有不同的版本,从汉文念诵角度来说,就不够圆满。相对来说,如今五明佛学院的翻译以及多方面条件都是最成熟的,所以我们很多内容都采用了与五明佛学院同样的版本,这样,大家念起来就不会因为版本不同而念不通顺。
367、(十五) 堪钦晋美彭措之近前 授予阿底极密胜窍诀 浊世教及众生赐利乐 极密心滴教法付于吾 为利教众舍身亦精勤
【堪钦晋美彭措之近前,授予阿底极密胜窍诀,浊世教及众生赐利乐,】
这些成就者将教法赐予我们的上师,并授记若能为弟子如是传授,将对整个教法以及众生带来很大的利益。
【极密心滴教法付于吾,为利教众舍身亦精勤。】
以上历代高僧大德将一切教法赐予给上师,并且做了诸多授记。上师将导师所赐予的一切都置于梵顶,并发愿纵遇命难也要精进为众生做事业。上师确实也是如是说,如是行的。
368、(十六)虽授然吾愚痴及恶行 闻思修行功德如晨星
【虽授然吾愚痴及恶行,闻思修行功德如晨星】
369、(十七) 信施亡财之力毁自心 阻碍解脱自罪自承受一
【信施亡财之力毁自心,阻碍解脱自罪自承受。】
370、(十九)如今已到死主阎罗前 猛烈之业异熟逼迫时 恶业痛苦极其难忍受 殊胜上师您等成就者 祈速清净吾之诸罪业一
【如今已到死主阎罗前,猛烈之业异熟逼迫时,恶业痛苦极其难忍受,殊胜上师您等成就者,祈速清净吾之诸罪业。】
371、(二十一)结语
【此乃殊胜具诸多功德之昌台和尚阿热敦请,二世无成之阿秋所著述也!】
二世是指世间与出世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