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中观庄严64笔记
1、科判
中观庄严论释=初义(顶礼+立誓)+论义(甲一+甲二)+末义(结文)
=顶礼(1,1课)+立誓(2,2课)+甲一、所说支分(4,2-32课)+甲二、所说论义(5-194,33-128课)+结文(195,128课)
甲二、所说论义=乙一、讲述开显二谛真如之此中观庄严论真实分析所说论义+乙二、如是分析之必要
乙一、讲述开显二谛真如之此中观庄严论真实分析所说论义=丙一、名义(7,33课)+丙二、译礼(8,34课)+丙三、论义+丙四、尾义
丙三、论义=丁一、抉择所知二谛之义+丁二、以赞如是二谛之理而摄义
丁一、抉择所知二谛之义=己一、宣说胜义中万法不存在+己二、宣说世俗中有实法存在
己一、宣说胜义中万法不存在=庚一、立根本因(14-21,34-38课小结)+庚二、建其理
庚二、建其理=辛一、建立宗法+辛二、建立周遍
辛一、建立宗法=壬一、建立离实一+壬二、建立离实多
壬一、建立离实一=癸一、破周遍之实一(28-40,39-49课小结)+癸二、破不遍之实一
癸二、破不遍之实一=子一、破实一之外境(42-52,49-52课小结)+子二、破实一之识
子二、破实一之识=丑一、破认为外境存在宗派所许的实一之识+丑二、破认为外境不存在宗派所许的实一之识
丑一、破认为外境存在宗派所许的实一之识=寅一、破不共各自观点+寅二、以说共同实一之识不容有而结尾
寅一、破不共各自观点=卯一、破自宗有实二派之观点(56-88,53-62课,含两个小结)+卯二、破外道之观点(62-69课)
卯二、破外道之观点=辰一、总说破明智派(90,62+63课)+辰二、别破各自之观点
辰二、别破各自之观点=巳一、破胜者派与伺察派之观点(92,63+64课)+巳二、破顺世派之观点(65课)+巳三、破数论派之观点+巳四、破密行派之观点(67+68+69课)
巳三、破数论派之观点=午一、宣说破斥(66课)+午二、破遣过之答复(66课)
92甲二乙一丙三丁一戊一己一庚二辛一壬一癸二子二丑一寅一卯二辰二巳一、破胜者派与伺察派之观点:
如猫眼珠性,诸事视谓一,取彼心亦尔,不应现一体。
2、我们相续中无始以来存在很多遍计宗派的各种恶劣习气,这些习气必须依靠无我的智慧来断除,在这个过程中,一定要辨别外和内道观点的差异,如果未加辨别就很容易随之而转;另一方面,相续中如果不具足一种坚固的智慧,很可能人云亦云、随波逐流,最终导致舍弃真正的观点,使自己堕入非常可怕的境地。
3、伺察派,对他们的观点如果从内部详细分析,在《如意宝藏论》、《摄真如论》等论典中讲得非常多。
他们所承许的自在天、梵天的名称,虽然与佛教《俱舍论》所讲天人的名称相同,但实际上,从所处位置及其所具特性等方面进行分析,二者是完全不同的,对此应该进行区分。
此派也具有寂静和忿怒本尊的修法,大宝瓶气、小宝瓶气等观风的修法也比较多。
《俱舍论》中所说的有关四无色界和四禅的禅修,与此外道基本相同,所以,四禅四无色的修法也可以称为世间共同的禅修。
这一宗派认为,一切无实法无因而产生,如虚空中的云无因而产生,太阳、月亮等自然而然出现。这种观点与顺世外道比较接近。而佛教认为,所谓无实法的本体根本不能成立。
佛教中也有降伏的说法,但是所谓的降伏与此处所说的完全不同。因为他们是以嗔恨心来杀害,佛教当中则是依靠真正具有能力的高僧大德对其进行降伏,并将其神识超度到清净刹土,如果不具足这种能力则是根本不开许的。因此二者之间存在很大的差别。
4、大家应该庆幸,自己依靠非常殊胜的因缘,已经遇到了如此殊胜的吾等本师释迦牟尼佛的正法。对于这一正法,并不仅仅是口头上的赞叹,而是通过各种理证以及修道得以证实:尤其是藏传佛教,依靠其窍诀可以真正通达佛法浩如烟海的真实教义,否则,即使遇到印度佛教,由于印度佛教高僧大德们的论典非常深奥,词句晦涩难懂,因此也就很难掌握其中所宣讲的真正奥义。
我等本师释迦牟尼佛在佛经中说:诸位比丘,对我所说的观点应该像提炼纯金一样详加观察。按照佛教观点,不能认为:这是佛说的,因此不需要观察,只要崇拜信仰就可以了。不能这样想,即使是佛所宣说的道理,也应该依靠各种逻辑推理来证实。外道并非如此,他们认为自己的本师不能以比量推翻。
5、由于胜者派与伺察派的观点基本相同,因此麦彭仁波切此处将两种观点合在一起作了宣讲。
6、如猫眼珠性,诸事视谓一,取彼心亦尔,不应现一体。
胜者派与伺察派的观点:就如同具有各种色彩的猫眼珠之本性一样,对境一切事物的形象虽然各式各样,但本体只有一个。
“猫眼珠”就是指天珠,此处是关于“对境实有则识也应成为实有”的辩论。
中观观点:他们将对境综合起来耽著为一个,实际上,从猫眼珠的本体来说虽然只有一个,但是其上有各式各样、迥然不同的颜色,因此,缘取它的识也就不仅仅是一个,而应该有很多种。因为猫眼珠上具有各种千差万别的行相,而识上却不具足如此众多行相的话,识与对境则不相符,这样是非常不合理的。
7、胜者派与伺察派的观点:所知万法自性为一个整体,就像宝珠或总的花色一样。猫眼珠从整体来讲是一体,从行相上来讲则具有很多。
中观观点:这是没有对总相和自相加以区分而导致的,因为能取的识或者所取的境如果是一体,必定导致一百个人见同一个瓶子时不会出现任何差别,因为所缘境是一体的缘故。
8、胜者派与伺察派的观点:具有各种颜色的花布,从布的角度来讲是一体的,在它的上面有白色、红色等各种不同的本体。一种是同时说,比如花色,“花色”当中已经包括了各种各样的颜色;另一种是以次第的方式来说,比如白色、红色等。所以,无论次第说出还是同时说出那一事物的每种类别,实际上,事物的自性都超不出那个“唯一”。
中观观点:这是未对总相和自相作辨别而导致的。外境如果具有各式各样的行相,取它的识根本不可能成为一体。而且,对方认为花布是一体的,可实际上,除了白色、红色等各种行相之外,根本不存在一个花布的整体。所以,不论是言还是分别念,对方所说的观点根本不合理。
9、胜者派与伺察派的观点:识有不分开执为一体和分开执为异体两种方式。以花布或蝴蝶来说,从本体而言是一体,从各种颜色的行相而言则是多体的。所以,人们在执著对境时,是将具有五彩缤纷的花色这一对境执著为一个整体的。
中观观点:所谓花布的“一”只是假立而已,因为它是由各种颜色、各种微尘等组成的。比如花布或者蝴蝶,人们在执著时会想“这是花布”、“这是蝴蝶”,而分别执著其中的白色、红色等颜色时,识也就不是一体了。语言也是这样,只是说“花色”时,语言同时缘取花色一个整体,而说“白色、红色”等的时候,语言也是分开缘取白色、红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