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中观庄严124笔记
1、科判
中观庄严论释=初义(顶礼+立誓)+论义(甲一+甲二)+末义(结文)
=顶礼(1,1课)+立誓(2,2课)+甲一、所说支分(4,2-32课)+甲二、所说论义(5-194,33-128课)+结文(195,128课)
甲二、所说论义=乙一、讲述开显二谛真如之此中观庄严论真实分析所说论义+乙二、如是分析之必要
乙一、讲述开显二谛真如之此中观庄严论真实分析所说论义=丙一、名义(7,33课)+丙二、译礼(8,34课)+丙三、论义+丙四、尾义
丙三、论义=丁一、抉择所知二谛之义(10-179,34-121课,含十二个小结)+丁二、以赞如是二谛之理而摄义
丁二、以赞如是二谛之理而摄义=戊一、安立二理宗轨(181-183,121+122课)+戊二、对此赞叹
戊一、安立二理宗轨=己一、安立名言真如(182,121+122课)+己二、安立二理双运之道(183,122课)
戊二、对此赞叹=己一、略说(185,122+123课)+己二、广说
己二、广说=庚一、与众不同之功德(187,123+124课)+庚二、依之而生其他白法之功德
187甲二乙一丙三丁二戊二己二庚一、与众不同之功德:
遍入自在等,未享无量因,世间首位者,亦未尽品尝。此真纯甘露,除悲清净者,如来善逝外,非成他受用。
2、如来正等觉所证悟之真相,名言中万法唯心造、如幻如梦,胜义中暂时远离有实边,究竟远离一切戏论,对此一切外道以及内道声闻、缘觉根本不能通达。
3、佛教与外道之间的差别
外道宗派均不能超出常有之法或者说是一种唯心的常我,在常我这一问题上,佛教与外道之间的差别相当大。每个教派里面都有他们自己宗派创造的一种常有的我,也有神我、万物创造者的上帝等很多不同说法,但对俱生我根本没有抉择到,他们始终承认一个常有自在的我。
真正内道和外道主要的差别,就是能否抉择俱生无我,所谓的无我也非断除一个边。归纳而言,以上所有这些宗派均超不出唯识之自性的常我。
以前释迦牟尼佛接近涅槃时,阿难问佛陀:您涅槃以后,应该从哪一个角度区分佛教与外道之间的差别?佛陀说:世间上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宗派,而佛教与外道之间最主要的差别,就是以四法印来区分。当然,所谓的万法皆空、万法无常、万法无我等,外道里面可能也有相同的名词,但真正无常、无我以及有为法全部是痛苦有漏的本性等概念,应该说是没有的。所以,有些论师对外道和内道之间主要以四法印来辨别,这种状况也有。
作为一个佛教徒,对于孔孟之道或者孝顺父母等善举,在适当的场合当中,有时候的确应该提倡,但如果把这些视为与佛教一致确实不合理。因为从观察胜义和观察名言方面,也即胜义和世俗这二理,在其他任何世间道和宗教当中有没有?如果没有,将这些全部混在一起说的话肯定不合理。
外道所说的慈善,只限于人类等很小的范围,而佛教则是缘无量无边的所有众生。因此,不要说胜义远离一切戏论的见解,仅仅从世俗大悲菩提心这方面来讲,其他宗派根本不具足佛教如此范围广大的慈善言行。
4、佛教里面无论中观还是大圆满、大手印,虽然暂时在名言显现中说:我也有、大圆满也有、境界也有……。但是最后在中观理证面前,任何本尊也好、佛也好,其本体全部都是空的。就像《中观根本慧论》所讲的那样,涅槃、轮回、如来、众生都是空性的,无有一法存在。包括《心经》也说:从色法乃至一切智智之间全部是空性的,智慧也空、无智也空、灭谛也空、非灭谛也空,心里没有任何一种所缘。外道并非如此,他们的观点可以说更接近唯物主义,心中一直专注一个对境。
5、前译派的无上大圆满
密宗当中,尤其前译派的无上大圆满,才是一切佛法里面最精华、最深奥、最殊胜的法要,我们在宣讲大圆满时经常用六种特点、八种特点等方式进行赞颂。一般不具备上师窍诀、自己没有信心的话,对于如此甚深的大圆满非常非常难以证悟。
大圆满如是的深奥、如是的难以证悟,若想依靠大圆满、大手印获得成就,就一定要有特别好的闻思智慧。未依靠闻思彻底断除对实相的增益,或者不具备甚深窍诀要点而盲修瞎炼的大多数人,都像外道一样非常危险。
无垢光尊者在《七宝藏》当中也说:现在的龙钦宁提处于以智慧挖掘的时代,闻思未究竟者不可能证悟。所以,对五部大论或者密法的基础都不了解,只是依靠一个灌顶,再加上自己的胡思乱想,能不能证悟大圆满呢?这一点相当困难。要么自己长期依止善知识,对无上密法生起信心,首先修持五加行,通过闻思《因明七论》、《中观六论》等,以名言量和胜义量进行抉择,最后在自相续中真正生起显宗的相关智慧,在这一基础上开始闻思大圆满,这样会有证悟的机会。
我们讲《中观根本慧论》的时候再三地说:无垢光尊者的有关教言中说,对于名言正相中的许多增益、怀疑、邪见彻底断除,对胜义正相的邪见、误解等全部瓦解,这是非常有必要的,否则,不可能证悟大圆满。
因此,要么是闻思究竟、智慧圆满的人,要么就是对自己的根本上师具有与佛陀无二无别的虔诚信心,这两种人在听闻大圆满以后可以开悟。
6、大圆满或中观的正见
由于本来清净和任运自成是大圆满当中最关键的修法,若对一切诸法本来清净、自性空性这一点未生起定解,有也不是、无也不是或者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就像大象沐浴一样转来转去,像麦彭仁波切说的:有也不敢说,无也不敢说,一切都是不可说不可说。在心中一直惦记一个有无以外的法,这与外道无有任何差别,并不是大圆满或中观的正见。如果执著这样的非有非无的空基另行成立,那无论将它取上不可思议的我、梵天、遍入天、自在天,还是智慧、大圆满、觉性、大手印等任何名称,也只是名称不同而已,实际意义上无有差别。
远离四边戏论、各别自证大圆满的境界,并不是分别念的对境,不应该限定在或者有或者无或者明亮亮一个范围内。所以说,长期依止真实正道以及具相的善知识相当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