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升万念云 > 教言宝藏

行为学-教言宝藏81-84笔记

创建日期:2022-10-13

  行为学-教言宝藏81-84笔记

  行为学-教言宝藏81课1-11笔记

  第八十一课:大悲之主观世音

  654、八、南无格日贝

  【南无格日贝】

  顶礼上师及一切天尊。

  655、九、大悲之主观世音无别根本上师尊(一)

  【大悲之主观世音,无别根本上师尊】

  656、十一、浊世一怙海生尊幻化邬金扎杂楞

  【浊世一怙海生尊,幻化邬金扎杂楞】

  末法时代唯一怙主海生尊即邬金莲花生大师,他的幻化身邬金哲扎朗巴就是色拉阳智。

  行为学-教言宝藏81课12-23笔记

  657、十二、现未中阴赐加持(一)

  【现未中阴赐加持】

  658、十三、现未中阴赐加持(二)

  所谓的现在、未来、中阴得到加持,是否是指需要靠三种不同的法,并在不同的时候修行才能得到加持?不需要。我们今天所从事的每一件善行,就是在做今生、临终和未来的三种加持。

  所谓的往生和迁转指的是转识成智,将自己的神识转变为智慧就叫迁转,也就是将自己的神识往生到智慧当中,令神识转变成智慧叫往生。将自己心识转换成智慧的过程,就称之为往生或迁转。这样的修法,不仅不会令自己的生命缩短,还会令自己的智慧和寿命增长。

  659、十五、吾所宣述此教言与法相违诚惭愧然汝正士敦请故遵行圣教作宣说

  【吾所宣述此教言,与法相违诚惭愧,然汝正士敦请,故遵行圣教作宣说】

  660、十六、具足福德士夫汝

  【具足福德士夫汝】

  所谓“福德”,并非是有钱财就能称之为福德,而是指要有满足感。

  661、十七、起初趋入法门时即于轮回无贪恋

  【起初趋入法门时,即于轮回无贪恋】

  662、十八、认识轮回痛苦相

  【认识轮回痛苦相】

  上师瑜伽中讲解调伏烦恼的方便有:剖析调伏妄念、直视调伏妄念和安住调伏妄念;用成熟口诀法的话来说,叫决断心之根本、寻觅心之过患、共同观察心之来住去等等。这些都是在讲解厌离心。

  663、十九、中间修行妙法时舍弃懒惰与放逸认识甚深因果相

  【中间修行妙法时,舍弃懒惰与放逸,认识甚深因果相】

  真正认识因果后,修行过程中就不会出现那么多的懒惰和放逸。

  664、二十、若于六道生大悲嗔恚傲慢渐轻微具足菩提心之相(一)

  【若于六道生大悲,嗔恚傲慢渐轻微,具足菩提心之相】

  行为学-教言宝藏82课1-13笔记

  第八十二课:依止上师教言时

  665、六、依止上师教言时舍弃散乱与愦闹(一)

  【依止上师教言时,舍弃散乱与愦闹】

  在修学顿超时,导师会讲解背舍九法。背舍九法从外在的角度而言,就是讲解不能走出自己所居住的这个小小范围;从内和密的角度,还会讲解得更细致。当然,从语的角度来说,必须要止语;从内心来说,不能再有妄想。因为这些都会成为令内心无法清净的恶缘。

  666、九、专一精进而修行获得暇满精要相(一)

  【专一精进而修行,获得暇满精要相】

  此处所讲解的“专一”,就是指对某件事情要专一去做,不要有二心的意思。

  667、十二、自利获得究竟时悲悯无依众有情此是成办他利相(一)

  【自利获得究竟时,悲悯无依众有情,此是成办他利相】

  如何理解“自利获得究竟”?我们通常把心的本性分为两种智慧:如所有智和尽所有智。此处“自利获得圆满究竟”指的就是如所有智。也就是说,当贪嗔痴一切烦恼都消尽于法界时,就叫做如所有智,即我们通常所印证的一身、二身、三身、四身、五身以及六身等等。

  如是印证的真正目的在于何处?从自显的角度来说,印证如所有智,是印证如所有智圆满期间,它不仅仅是单纯具有某一方面的智慧,还会具有尽所有智。而尽所有智,就是指后面“悲悯无依众有情”,即对众生生起慈悲心。因为如所有智原本具有见解的功德就是尽所有智。

  心的本性称之为乐空无二,而空性为自显,大悲就称之为他显;空性称之为如所有智,大悲就叫做尽所有智。两者从见解来说,只是站的角度不同而已,实际上是一如的。我们现前在修行过程中,既要了解一切法是空性,同时还要生起这样的明了,比如大悲和信心等,目的就是要依靠造作的方式来树立方便和智慧圆满。因此,我们平常无论是修学共同法还是不共同法,时时要具备这两个有点。心的本性具备空分和明分。其中明分讲解的是所有一切功德。

  行为学-教言宝藏82课14-26笔记

  668、十五、恒时依止上师时三门奉献于上师速证修行果位相

  【恒时依止上师时,三门奉献于上师,速证修行果位相;】

  迅速可以成办解脱是三门奉献于上师的原因。无论你口中是否说出“我三门供养上师”,只要已经依止上师,就意味着我们已经将三门托付供养给了这位导师。

  669、十六、昼夜无懈而修持如今已证自现刹即生圆满佛果相(一)

  【昼夜无懈而修持,如今已证自现刹,即生圆满佛果相;】

  何谓“自现清净刹土”?从直断的角度来说是指明空不二。此处的名空不二,是指真实的明空不二,不是造作出来明空不二,因此能自现清净刹土,即成就佛果,而这圆满的果实就来自于昼夜不歇地精进修法。

  670、十九、传承加持力未衰(一)

  【传承加持力未衰】

  二十一、内心暖相渐增长

  671、【内心暖相渐增长】

  传承法脉清净没有衰败,内心的暖相就会逐渐增上。暖相就是指道验,比如修行外相上师相应法、内相上师相应法和密相瑜伽整个过程当中的经验,就是道验,也叫做验相或暖相。

  内心暖相逐渐增长,从见解本身的角度中讲解是指寂止与胜观的见解。寂止分为有相定和无相定,而无相定分为迷惑无相定和清明无相定,两者之间的差异要非常清晰,即便是清明,还要分为不了义和了义等一系列区别,这些也都称之为暖相。

  从功德的角度中讲解三种功德,前面是指有缘的见解,当后面完全赤裸心的本性后,这时的见解就称之为无缘之见解,是永恒的见解,完全超越了世间的范围,所以称之为无缘。毕竟我们现在无论是慈悲心还是信心,都必须要缘一个境才能生起这样的念,但后期当见解圆满赤裸时,在没有所缘境时,慈悲心和信心也时时存在,这就称之为无缘。

  672、二十二、此乃敬信上师相(一)

  【此乃敬信上师相】

  暖相见解增上,是敬信上师的一种征相。

  行为学-教言宝藏83课1-12笔记

  第八十三课:恒时三门具恭敬

  673、四、恒时三门具恭敬(一)

  【恒时三门具恭敬】

  674、六、分别烦恼已舍弃(一)

  【分别烦恼已舍弃】

  675、最近我正在翻译《白莲花论》,其中在讲解解脱法的过程中,对于资粮道到无学道期间该如何修行,如何断除一系列逆缘、增长顺缘功德等内容,都讲解得非常细致。

  676、八、法与自心融合相(一)

  【法与自心融合相】

  677、十一、获得极密无上法恒时精进作修持具足宿世善缘相(一)

  【获得极密无上法,恒时精进作修持,具足宿世善缘相】

  我等大恩根本上师喇嘛仁波切的根本上师昌根阿瑞是我们历代传承祖师之一,他曾经说过,如今能进入密宗的弟子,前世也决定是修密宗者,否则今生绝不会具备这样的条件。

  “获得极密无上法”之“极密无上法”如何理解?从无上窍诀大圆满的角度来说,即获得成熟灌顶和解脱窍诀法。成熟灌顶前面是基灌顶和道灌顶,后面还有果灌顶。但果灌顶没有什么可受,它是依靠前面所得的灌顶而实证见解方称为果灌顶。所以,灌顶总分为基道果三种灌顶,我们主要是讲解得到基灌顶和行道灌顶。

  行为学-教言宝藏83课12-19笔记

  678、十四、三传根本上师尊大悲慈愍而摄受有缘正士弟子相

  【三传根本上师尊,大悲慈愍而摄受,有缘正士弟子相】

  679、十五、倘若恒时依上师感念上师之大恩精熟祖师传记相

  【倘若恒时依上师,感念上师之大恩,精熟祖师传记相;】

  680、十六、余生欲依寂静林此乃往昔诸佛行证得原始险地相

  【余生欲依寂静林,此乃往昔诸佛行,证得原始险地相】

  681、十七、于亲受用贪执微此生显现皆抛却认识一切幻化相

  【于亲受用贪执微,此生显现皆抛却,认识一切幻化相。】

  “于亲受用贪执微”,指对身边的亲人以及所有受用财富的贪执越来越小。

  682、十八、我乃愚痴随他转浊世有情难教化上师窍诀深奥故所摄弟子生道验宣说窍诀缘由此

  【我乃愚痴随他转,浊世有情难教化,上师窍诀深奥故,所摄弟子生道验,宣说窍诀缘由此】

  683、十九、课后嘱咐

  我曾在十四五年前翻译过一半的《白莲花论》,相对来说已经能把意思翻译出来了,但前后还是有一些不通顺的地方。这一两年我也在想,不仅要重新修正一下前面的翻译,还要把后面没翻译出来的解脱窍诀法部分尽快翻译出来,令其成为圆满的一部教言,让更多的人通过阅读这部教言,无论是对成熟灌顶还是解脱窍诀法方面,都能有很好的认识。所以,最近我也一直在整理这部教言。至于《白莲花论》,则不仅讲解了成熟灌顶,尤其在讲解解脱窍诀法时,还从小资粮道开始直到无学道之间,一步一步宣讲应该如何对治烦恼而树立见解等一系列内容,了解这些道理,会对接下去的修行起到很好的作用。

  《呼唤上师本论》,是讲解真实教授的见解。对于次第根机来说,可能觉得自己离这些见解很遥远,但它却是我们的终极目标。

  行为学-教言宝藏84课1-8笔记

  第八十四课:自续若无善功德

  684、四、自续若无善功德,貌似修行毁自心(一)

  【自续若无善功德,貌似修行毁自心】

  685、六、遭遇苦果缘由此

  【遭遇苦果缘由此】

  686、七、汝乃往昔持明之传承较他更殊胜现具殊胜成就相思维清晰且聪慧

  【汝乃往昔持明之,传承较他更殊胜,现具殊胜成就相,思维清晰且聪慧】

  687、八、具足妙法之士夫黑方邪魔易作障勤于回遮之方便(一)

  【具足妙法之士夫,黑方邪魔易作障,勤于回遮之方便。】

  如今修学过程当中,很容易遭受魔障,应以不同的方便去回遮。

  行为学-教言宝藏84课9-17笔记

  688、十、无知幼稚之教言毫无实义吾自知殊胜正士赤贡汝情面难却酬汝请诸多圣师之心子龙多加参此著述

  【无知幼稚之教言,毫无实义吾自知,殊胜正士赤贡汝,情面难却酬汝请,诸多圣师之心子,龙多加参此著述。】

  赤贡是一位活佛的名称。

  689、十一、如是修行诸善根以及三世所积善如佛佛子之心愿回向此等速成就(一)

  【如是修行诸善根,以及三世所积善,如佛佛子之心愿,回向此等速成就。】

上一篇:行为学-教言宝藏74-80笔记

下一篇:行为学-教言宝藏85-94笔记

文章评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