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学-楞严2卷20笔记
卷二
12、7以见显真,见性无碍
阿难白佛言:世尊,若此见性,必我非余。我与如来,观四天王胜藏宝殿,居日月宫,此见周圆,遍娑婆国。退归精舍,祇见伽蓝。清心户堂,但瞻檐庑。世尊,此见如是,其体本来周遍一界。今在室中,唯满一室。为复此见缩大为小,为当墙宇夹令断绝?我今不知斯义所在,愿垂弘慈为我敷演。
佛告阿难:一切世间,大小内外诸所事业,各属前尘,不应说言见有舒缩。
譬如方器,中见方空。吾复问汝:此方器中,所见方空,为复定方,为不定方?若定方者,别安圆器,空应不圆;若不定者,在方器中,应无方空。汝言不知斯义所在,义性如是,云何为在?
阿难,若复欲令入无方圆,但除器方,空体无方。不应说言,更除虚空方相所在。若如汝问,入室之时,缩见令小。仰观日时,汝岂挽见齐于日面?若筑墙宇,能夹见断。穿为小窦,宁无续迹?是义不然。一切众生,从无始来,迷己为物,失于本心,为物所转。故于是中,观大观小。若能转物,则同如来。身心圆明,不动道场,于一毛端,遍能含受十方国土。
一、听索先生聊聊:
第20场
1、我与如来,观四天王胜藏宝殿,居日月宫,此见周圆,遍娑婆国。退归精舍,祇见伽蓝。清心户堂,但瞻檐庑。
我们去了四大天王那里,整个四大洲都看到,一览无余,全部都看个清楚。主要讲阿难当时他的这个见,广阔无垠,特别大。
回来退回到祇园精舍,只看到他的伽蓝(大的经堂),他的所见缩小了很多的;
再进禅房,只看见它的房檐。这里“庑”的话可能走廊、屋廊。这样的话,阿难的所见更是缩小很多。
2、世尊,此见如是,其体本来周遍一界。今在室中,唯满一室。为复此见缩大为小,为当墙宇夹令断绝?
我去四大天王那里看到的整个世界,现在到经堂里面,我觉得这个经堂好小啊;再去我自己的小木头房子里面,我的所见更小了。那这样的话,刚才是我的所见特别大,现在的话就那么小,下面就他的疑惑来了。
这是我的见,从广阔无垠到最后的时候只有这么狭窄的,是缩小了吗?我的见解越来越缩小了?
或者的话是不是这些墙壁和屋宇夹着我,隔开断绝了我的视线?
我的见性狭窄了还是被阻挡了,我不知道这个意义,您能不能再给我讲一下?
3、阿难是特别往外求的人,他这里的见的话实际上可能是以眼见为主吧,他觉得我的见有时这么广大,然后有时这么狭小,这两个都是见,那是我的见缩小了,还是中间就已经被其他的物质遮障了?所以说他把这个见(认为)有个实有的东西。这样的见一定要有一个实有的东西成立,这个问题是阿难一直存在的问题。
4、如果我们按照大乘和一些密乘修行方法的话,我们本身的心实际上确实它有光明了然的这么一部分,但是它并不是实有的一个有形状的、有颜色的、有形体的,不是这样的。
心的本体与虚空是比较相同的,它是并不是一个实有的东西。但是跟虚空有所不同的,因为心能了知。
佛教的主要特点就是不承认一个实有的。在胜义当中远离四边八戏的,世俗当中如梦如幻的,我们的心根本没有任何的实体。
5、我最近又重新校对备忘录的话,《前行备忘录》应该翻译得也比较浅显易懂,藏文上也没有什么,除了极个别的词以外的话,没有什么出入。现在我们新排的那个书的话,大概有两百多不到三百页。
6、佛告阿难:一切世间,大小内外诸所事业,各属前尘,不应说言见有舒缩。
其实外面的世界的大小都是分别念假立的,你不应该说我的见有大小,见有舒缩,见有各种变化,不能这么说。
整个外面的一切现象的话,其实是心的一种显现,心的一种假立,心的一种分别现象而已。万事万物也好,或者是分别念也好,一切的大小的话就互相观待的,互相假立的,没有一个实际的内和外、大和小,都是我们的“前尘”,也就是说外境的显现。
7、譬如方器,中见方空。吾复问汝:此方器中,所见方空,为复定方,为不定方?
因明的辩论:比如说有一个四方形的器皿,你发现里面的虚空也是四方形的。因为外面的器已经固定了,那里面的空间肯定是四方形的。
那么你说里面的空是确定性的四方,还是不确定的四方?
8、若定方者,别安圆器,空应不圆;
A如果对方回答说器皿当中的空决定是四方形,那如果四方形里面你再放一个圆形的东西的话,那是不是里面的空又变成了圆形?
但这样变成圆形的话,按照你的承许不应该这样的,因为你刚才已经确定是四方形。
B如果你说这个是四方形的话,那我们就放一个圆形的器皿,然后这里面的空不应该变成圆形,为什么呢?因为你承认了里面的空是四方的,而且这个四方是实有的,永远也是不能改变的。
如果改变的话,那就里面没有一个实质性的东西了,它随时改变的,改变的方不叫四方形,如果四方形一会儿变成圆形,一会儿变成三角形的话,那就说明它自己都是没有本性了,就不是实有而是空性的。
C如果对方说,我刚开始是四方形的,但后来变成圆形的话,那说明你这个不是实有四方形的,它可以变的。而对方是承认一个实有四方形的东西,与自己的承许相违。如果实有的话,那四方形就是四方,不能有圆形的,这个是确定的。
9、若不定者,在方器中,应无方空。
如果说四方的这种器皿当中的虚空不定的,它不一定是四方形的话,那这样的话,你那个四方形的器当中应该说是没有四方形的空。为什么呢?因为它是不定的,不定的东西你不能确定是四方形,因为它不一定是四方形。不一定四方形的话,那你不能认为是四方形。
这里面的空代表是什么?代表是我们的心,然后外面的四方形也好,三角形也好,大的器皿也好,这些的话代表外面的事物。因为我们的心一直被外境束缚着。
10、汝言不知斯义所在,义性如是,云何为在?
见性没有大小,见性没有舒缩,它的意义就是这样的,你还有什么没有懂得的呢?
心没有本体的,跟虚空一样的,外面束缚的东西是外物。阿难一直分不清楚,佛陀用这种比喻来直接斩断他的一种有阻碍的心,因为这里见性无碍,无有阻碍。其实虚空是没有阻碍的,心也是没有阻碍的,这个意思。
11、阿难,若复欲令入无方圆,但除器方,空体无方。不应说言,更除虚空方相所在。
如果你想进入一个既没有方也没有圆,这样的一个广阔无垠境界的话,那你首先应该破除器皿的方和圆。这样的话,空体是没有方圆的。
而不能说,我现在准备把里面四方的这种虚空根除。因为束缚我们的实际上并不是虚空,应该是外物。外物的执著相,如果破除的话,所有的这种相可以破除的。
我们的心一般在根和身当中已经束缚着,如果我们破了内和外的话,那真心没有大小。所以我们对这个境如果没有去执着的话,那所有的这种轮回也消除。我们见的这种境,实际上执著而产生的。
12、若如汝问,入室之时,缩见令小。仰观日时,汝岂挽见齐于日面?若筑墙宇,能夹见断。穿为小窦,宁无续迹?是义不然。
你不是说是你入了你的禅房里面的时候,所见就缩小了嘛,那这样的话有一个办法,你把那个天窗打开,或者是到门口往虚空当中看,看的时候,那太阳是那么广大的,虚空是那么广大的。这样的话,你原来缩小的见解就已经扩大了。
如果你说是因为有了墙壁屋宇隔开了你的所见,这样的话,你在墙壁上穿一个小小的洞,那么你所见的相续,也很容易通达无碍看到了。
道理不是这样子的。
13、一切众生,从无始来,迷己为物,失于本心,为物所转。
三界轮回当中的所有众生,本来自己的心是光明的、清净的,但是无始以来以无明、烦恼所遮蔽,然后在业驱使下认为外面有一个实有的东西,一直就漂泊于外境上。这样一来就丢失了自己本来面目,最后没有控制外境,而被外境所转。
就像所谓的王子漂泊到世间当中一样的,本来自己是有持王位的这种本性,可是没有认识的原因,漂泊于民众当中一样的。
14、故于是中,观大观小。
所以在这样的境界当中,我们这些众生一会儿观大,一会儿观小,因为有迷乱,各种各样的现象就出来了,是随着外物而转的。
15、若能转物,则同如来。身心圆明,不动道场,
这句话很出名的,能转外境,不随外境转,这样的话,跟如来相同的。身体也得以清净,心也得以清净的话,就是得到了如来的不动的坛城,不动的道场。
如果心能转外物的话,那如来等同的,那本来清净和本来光明的这种身心也圆满,然后一直住于真如的这种坛城当中,如如不动的。这个也是一个很高的境界吧。
16、于一毛端,遍能含受十方国土。
这个时候在一个毛端当中,能容纳三千大千世界或者十方国土都可以。“一尘中有尘数刹”这样的《华严经》的境界也可以展现,在这样的境界当中完全都是可以展现。
二、再听梦先生聊聊:
第20场前部
1、阿难把这个见比成他的知见肉眼的见,把见比成它是肉眼的所见,而佛所说的那个见是见性,两个差别就大了。
佛跟他讲的是性体、见性,而阿难是从现相说的,讲的是见相;因为见相,相不同,你到这个环境里看见这个环境现相,你到那个环境里就是那个环境的现相,不是圆满的。
2、阿难在这个周遍的性体上产生疑惑了,见性既是周遍的,那我现在这个不周遍,这跟佛所教授的有点不合。若这个真性是我的真性,它自然就应该周遍,一切没有障碍;像我们在这睁开眼一看,就看到看到太原了,十万亿佛土没有障碍,遍的嘛!事实上不是这样子,这是阿难产生的问号地方。
阿难也举例来说了,这个见的性体不是周遍的,而是大小不定的。佛,你说见性是周遍的,怎么我到日天子宫、月天子宫又是一样,到我们精舍来又是一样,为什么不遍了?自性有变化,不是自在的,不是无碍的。到天上去就大,到人间来祇园精舍就小,这又如何理解呢?
他问的意思把性(性体)跟妄见混淆了。佛要他明心见性,显性体的无碍,他用他的六尘境界妄见而承认,因此他才有这些个疑问。
3、佛指示阿难说你性体是无碍的,没有大小的差别,及高低远近的差别,一切都没有。所以大小内外所有的事相,乃至于所有的业用,全是六尘境界相,这就是我们众生的妄见,虚妄分别,没有一样是真实的。
4、方器里头你看到空就是方空,圆器里头看到空就是圆空,这叫六尘不定相。应该怎么办?你把尘亡掉,亡尘,那空就是空,空没有方也没有圆。
5、佛反问他,让阿难自己去悟得,他自己明白了,显出他是谬妄的;谬妄的,不是真实的。入到屋子里头了,把我见就缩它令小了;到外头看太阳时候,把我见又放大了。让他自己审察,是不是观日把它舒展了,到室里头把它缩小了?道理不是这样子的。
6、因为一切众生的法执没亡,还执着心外有法,心跟法分开了;心与法分开了,一动则有碍,随便你说什么,全成了障碍。若悟得了心即是法、法即是心,什么障碍都没有了。
7、肉体是假的,是四大假合的,这个不是我。那我们现在离开肉体,又到哪去找个我呢?这个问题就叫开迷悟之分。
悟了,一切无障碍了,知道身是物质的,咱们的心性不属于物质的,要转心;心转了,咱们经常说转迷成悟,心能转物,则同如来。
我们被一切事物所转了,那就迷了。如来的微妙智慧,就是如来能转物,悟到一切诸法皆空,把法执破了,圆满了。
若能悟得心外无法,明心了;那叫真正明心,心外一法都没有,法法唯心,每一法都是心所现的。所以能够转一切物为自己,到这种程度,到了心能转物即同如来,这个是悟得如来的法身。我的法身跟如来的法身平等平等,这是约法身说的,而不是约肉身说的。
8、我们自己的体性是自在无碍的,我们都是学华严的,华严讲理事无碍,理就是我们的心性,事就是我们现在的肉体,它们两个是无碍的。理能成事,如果悟得了,把理遍为事,它能转事成理。众生迷了,迷了就把理迷了,把这个地水火风所成就的肉身当成自己的身相,这就障碍多了,什么都是障碍了。
把眼耳鼻舌身意、色声香味触法六尘境界跟缘识所分别的认为自己的心,妄认自己六尘的境界相为自己的心相,这叫迷,迷了就把自己跟物质一样的。我们心性不是物质。因为你起心动念做一切事,都被事物所障碍住了,通不了。
把这个六尘缘影的,六尘(色声香味触法)那个影子,把这个当为我们的心,这叫内六尘障碍,你就看什么事物看不清楚了,这叫迷,把这些事物当成自己。又因为一切诸法事事物物在心外实有的,离开自己心实有诸法,这又把自己心迷了成了物质了,所以一举一动你行不通,被一切障碍住了。
通则无碍,这些东西把你障碍住了;碍则不通,有障碍就通不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