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学-楞严3卷37下笔记
卷三
14、5、5大七虚妄,空大藏性
阿难,空性无形,因色显发。
如室罗城去河遥处,诸刹利种,及婆罗门、毗舍、首陀,兼颇罗堕、旃陀罗等,新立安居,凿井求水。出土一尺,于中则有一尺虚空。如是乃至出土一丈,中间还得一丈虚空。虚空浅深,随出多少。此空为当因土所出,因凿所有,无因自生?
阿难,若复此空无因自生,未凿土前,何不无碍,唯见大地迥无通达?
若因土出,则土出时,应见空入。若土先出,无空入者,云何虚空因土而出?若无出入,则应空土,元无异因。无异则同,则土出时,空何不出?
若因凿出,则凿出空,应非出土?不因凿出,凿自出土,云何见空?
汝更审谛,谛审谛观。凿从人手随方运转,土因地移,如是虚空因何所出?凿空虚实不相为用,非和非合,不应虚空无从自出。若此虚空,性圆周遍,本不动摇;当知现前地水火风,均名五大,性真圆融,皆如来藏,本无生灭。阿难,汝心昏迷,不悟四大元如来藏。当观虚空,为出为入,为非出入?
汝全不知,如来藏中,性觉真空,性空真觉,清净本然,周遍法界。随众生心,应所知量。阿难,如一井空,空生一井;十方虚空亦复如是。圆满十方,宁有方所。循业发现。世间无知,惑为因缘及自然性。皆是识心分别计度,但有言说都无实义。
一、听索先生聊聊:
第37场下部
1、阿难,空性无形,因色显发。
空的本性,它是没有形体的,因为色的显现,它可以被发现的,比如说一个四方形的色法,里面的空可能是四方形的。
比如说我们这个经堂是四方形的,那里面的这个虚空我们可以安立为四方形的。如果这个房子是一个的圆形的话,那里面的虚空可以是圆形的——根据它色法的显现而安立的。
下面讲比喻,怎么样的比喻呢?
2、如室罗城去河遥处,诸刹利种,及婆罗门、毗舍、首陀,兼颇罗堕、旃陀罗等,新立安居,凿井求水。
室罗城,就是舍卫国,舍卫国的河边,离河边很远的地方,有很多很多的刹帝利国王种姓的,婆罗门、毗舍、首陀,兼颇罗堕、旃陀罗等种姓的人,各种民族、各种种姓的人,他们准备在那里安家立业,在那里生活。这样的原因,他们开始打凿水井求水,这么一个过程。
“婆罗门”,梵志种姓,他们自己认为自己是最高贵的一个种姓。
“毗舍”,商业为主一个种姓。
“首陀”,农民,农业为主的一个种姓。
“颇罗堕”,他们当中有一定的技艺、技术,工巧为主的,尊贵的人,应该比较利根的那种人。
“旃陀罗”,最低贱的种姓,主要是以杀生为业,恶业恣严,他们以恶业认为是自己的庄严。恶当中主要是杀人,杀其他的动物这些。
3、出土一尺,于中则有一尺虚空。如是乃至出土一丈,中间还得一丈虚空。
不是各种种姓的人在那边挖土,如果出了一尺的土,那么它里面出现了一个一尺高的虚空,里面是空的;如果出一丈土,挖到深到一丈的话,就出现一丈的虚空。
4、虚空浅深,随出多少。
虚空的深浅,随着它的出土的量可以计算的。如果出的土的多,虚空就显得比较大一点的。如果它出的土比较少的话,那虚空的量比较少。
5、此空为当因土所出,因凿所有,无因自生?
那问你,刚才的虚空,是里面挖出来的土产生的?还是在挖掘的动作、行为当中产生呢?还是无因而产生的?
6、阿难,若复此空无因自生,未凿土前,何不无碍,
你如果说是无因而产生的话,那你没有挖的时候,刚才的一尺的高的那个虚空也好,或者说一丈高的虚空,为什么是没有?
如果你说是无因而产生的,不需要打凿也好,或者说土,这些都不需要,它是无因而产生的。这样的话,你没有挖掘之前的话,虚空怎么会不存在呢?在打凿之前,虚空为什么没有?我们在挖出来的洞里面才看到的虚空。这个虚空,不是在地上的虚空。
7、唯见大地迥无通达?
我们只见到大地的这一块,挖地的这一块,谁也没有看到这里面有一尺高的虚空,或者是一丈高的虚空,谁都没有通达,谁都没有看到。
所以第一个无因而产生的说法,是不合理的。
8、若因土出,则土出时,应见空入。
第二个方面——因为刚才挖土的过程当中,才发现里面有一尺高的虚空,所以因为土而产生的话:如果你说是从挖土的过程当中发现虚空的话,挖出来的土已经出来了,出来的时候,你应该见到虚空开始进去了。就像我们下课的时候这个班下去了,然后那个班就进来了一样。
里虚空一定要有一个相,有个相的话,才可以入,不然的话,光是一个虚空的话,就不知道怎么入。所以土出来的时候,如果虚空是有相的话,有相的虚空应该进去了,它就居住在那个洞里面。
9、若土先出,无空入者,云何虚空因土而出?
我们把一尺高的土挖出来了,但是没有发现有相的虚空进入,那你怎么说这个虚空是从挖土的过程当中出现的?这个是不合理的。
10、若无出入,则应空土,元无异因。
如果你没有发现虚空进去了,又回来了,这样的虚空出入的话,那虚空和土两个就无二无别了。
不是说这个虚空是土当中产生的吗?土当中产生的话,那除了土以外,没有看见虚空的出入的话,实际上土就是虚空,虚空就是土,这两个都是已经变成无二无别了。
11、无异则同,则土出时,空何不出?
如果无二无别的话,没有分他体的话,那虚空就等同土了,那土出来的时候,虚空为什么不出来呢?怎么会土出来了以后,里面虚空还呆在那里。
佛陀的这种观察还是挺有意思的,这个是第二个观察。
12、若因凿出,则凿出空,应非出土?
第三个观察,如果是打凿过程当中出来的话,打凿就是挖掘,正在挖。
如果虚空是我们在挖掘的过程当中出来的话,那么挖掘的时候就把这个空挖出来了。你挖出来的是虚空,不是土出来。
比如说我们用锄头来挖土的时候,把虚空挖出来了;虚空挖出来的时候,土不应该挖出来。
13、不因凿出,凿自出土,云何见空?
如果空不是挖出来,挖出来的是土,为什么在一尺高的洞里面,看见虚空?
其实虚空是没有什么看见的,但实际上我们还是看得到空空的地方,这个叫做见到虚空。如果你说空不是挖出来的话,那怎么会在那个洞里面还是空空的,能看得到虚空。
14、汝更审谛,谛审谛观。
你再更加明显的、认真的、细致的去观察。
15、凿从人手随方运转,土因地移,如是虚空因何所出?
打凿是人手里拿着工具来挖掘土,随着挖掘的运转,土的范围有变化。挖出来的土就移动到那里,中间是一个空的了,虚空怎么挖出来呢?这个没办法的,跟虚空应该是没啥关系的。
我们手里拿着工具,把原来地方的土挖出来,然后堆在另外地方,挖出一个洞,虚空怎么挖出来呢?
16、凿空虚实不相为用,非和非合,
凿是有实质的,有实体的;然后空,它是没有实质的,虚妄的。一个是实有的,一个是虚妄的,这两个的作用不可能相辅相成,不是因缘和合。
打凿、挖掘的行为也好,或者是那种实体,跟虚空两个的话,一个是实有的东西,一个是像石女的儿子一样,根本不可能存在的,那这两个因缘和合,有可能吗?没办法的。
17、有时候说地、水、火、风、空因缘而产生,或者是有这样的一种因缘,讲因缘的时候,你未经观察的时候,可以。但实际上,刚才这风、空没办法相和合一样的,现在虚空跟土也好,虚空跟打凿,这两个因缘和合是没办法。
为什么声闻面前说因缘和合而产生的,这个是虚妄的,如梦如幻的可以的。
但是真正去观察的话,声闻面前怎么会是因缘和合呢?你看风大和水大、地大、火大,这四大因缘和合,然后出现苗芽的话,那怎么和合?这三种东西的本质都是不同的,有些是热性的,有些是湿性的,有些,比如说火和水都是完全相违的两个实体,还有虚空是根本不存在的东西,怎么把他们和合呢?
所以所谓的因缘和合而产生不存在,原因也是这样的,为什么佛陀前面说是非因缘、非自然,说的原因就是这样的。
18、不应虚空无从自出。
而且虚空也并不是无中生有,无因当中产生也是不可能的,无因当中任何法都没办法产生的。
19、若此虚空,性圆周遍,本不动摇;
那虚空到底是什么?哇,这个虚空的本性是圆满周遍的,看起来好像时而有,时而没有,实际上它从来都是没有动摇过。
为什么说虚空叫空大呢?因为它是周遍的、不动摇的。它的本体周遍一切的,不动摇的,这个原因,所以叫做是空大。
20、当知现前地水火风,均名五大,
其它的地、水、火、风,这四个有没有呢?这四个有没有不动和周遍的原因呢?其实也有的。为什么叫大四,其实火大、地大、水大、风大,它们的本体也是周遍一切法界的,它是没有动摇的,一切周遍的,所以称之为大五。
21、性真圆融,皆如来藏,本无生灭。
其实空大也好、火大、地大这些大五,在如来藏的本性当中,本来都是无生无灭的。
22、这个《楞严经》把三转轮和二转轮和一转轮,融合在一起:一转轮的因缘所生也会提及的;二转轮的一切都是空性的,也会提及的;三转轮的一切都是如来藏的妙力、光明,这个也会提及的。这三个融在一起,可以让我们一次性的了解佛陀的究竟的义趣。
23、阿难,汝心昏迷,不悟四大元如来藏。
你因为太愚痴了,所以你根本不知道大四的本体,本来就是如来藏,是无离无合的。
24、当观虚空,为出为入,为非出入?
你应该看看这个虚空,是出?入?还是非出和非入?
如果是出、是入的话,就落入已经因缘法当中,虚空真的有出有入的话,那就落于因缘的法当中了。
如果虚空非出、非不能出于出入的话,那就堕落到自然法当中。
25、汝全不知,如来藏中,性觉真空,性空真觉,清净本然,周遍法界。
真正的虚空的本性实际上是你们凡夫人根本不知道,所谓的虚空,在如来藏的本性当中,它有虚空的这种本性。虚空的本性实际上是空性的,这种空性在因缘具足的时候,虚空可以显发,可以显现的。这是因为虚空的本体空性和自性光明的这样的因缘,周遍于整个法界世间当中。
26、随众生心,应所知量。
每个众生根据自己的业力不同,可能对虚空的判断,虚空的认知,虚空对你带来的这种厉害也完全都是不同的。这个世界上大家都有这样的一个空间,但是这个空间,有些依靠这个空间造了很多的恶业,有些依靠这个空间造了很多的善业,有些带来快乐,有些带来痛苦。
27、阿难,如一井空,空生一井;十方虚空亦复如是。
一个井当中出现了空,其实这个空也出现了一个井,一个人凿出来的这种空,其实十方当中的所有虚空的话,也是一样的,十方的虚空也是完全这样的。
28、圆满十方,宁有方所。循业发现。
所以十方怎么会是有一个固定的、或者说是一个确定的方所,这个是可以的,那个是不可以的,没有这样的。
只要你的业力显现的话,都可以有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空间,空间到处都有,给你带来的快乐还是痛苦,跟你的业有一定的关系。只要有业的话都有的,所以说虚空是循业发现。
29、世间无知,惑为因缘及自然性。皆是识心分别计度,但有言说都无实义。
世间人无知,因为它迷惑于什么呢?或者是因缘而产生的,或者是自然而产生。这些都是我们的分别心的揣度,实际上都不真实的,只要有言说,只要有分别的话,这并不是究竟的实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