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学-楞严5卷58上笔记
卷五
14、7如来藏性,周遍离戏
14、7、24六解一亡,巾解结喻
佛告阿难:汝必嫌此六结不成,愿乐一成,复云何得?
阿难言:此结若存,是非锋起。于中自生,此结非彼,彼结非此。如来今日,若总解除,结若不生,则无彼此,尚不名一,六云何成?
佛言:六解一亡,亦复如是。由汝无始心性狂乱,知见妄发,发妄不息,劳见发尘。如劳目睛,则有狂华,于湛精明无因乱起。一切世间山河大地,生死涅槃,皆即狂劳颠倒华相。
阿难言:此劳同结,云何解除?
如来以手,将所结巾偏牵其左,问阿难言:如是解不?不也,世尊。旋复以手偏牵右边,又问阿难:如是解不?不也,世尊。佛告阿难:吾今以手左右各牵,竟不能解。汝设方便,云何解成?阿难白佛言:世尊,当于结心,解即分散。
佛告阿难:如是,如是。若欲除结,当于结心。阿难,我说佛法从因缘生,非取世间和合粗相。如来发明世出世法,知其本因,随所缘出。如是乃至恒沙界外一滴之雨,亦知头数。现前种种,松直棘曲,鹄白乌玄,皆了元由。是故阿难,随汝心中选择六根,根结若除,尘相自灭。诸妄销亡,不真何待?
阿难,吾今问汝:此劫波罗巾,六结现前,同时解萦,得同除不?不也,世尊。是结本以次第绾生,今日当须次第而解。六结同体,结不同时,则结解时,云何同除?
佛言:六根解除,亦复如是。此根初解,先得人空。空性圆明,成法解脱。解脱法已,俱空不生。是名菩萨,从三摩地,得无生忍。
一、听索先生聊聊:
第58场上部
1、佛告阿难:汝必嫌此六结不成,愿乐一成,复云何得?
佛陀告诉阿难尊者:“你一定会是嫌弃、不喜欢这六个结,你可能希望六个结不成。你还是愿意变成一个结,是不是这样的?”
因为六个结的话,阿难现在好像答不出来。说是一体的话,也不行的;说是他体的话,也不行的。因为在本体当中可以说是一体的,然而显现上的话,又是他体的。相当于我们的六根,六根的本体是一体的。但是在显现上,各自的作用、形象,都是他体的。所以说阿难有点搞不明白。
2、阿难言:此结若存,是非锋起。于中自生,此结非彼,彼结非此。
阿难回答说:“如来,确实是这样的,只要有结的话,那怎么样都是说不清楚的。说一体也不行,说他体也不行,是非肯定会不断的产生。在这个过程当中,还会自然而然产生什么问题呢?这个结不是那个结,那个结不是这个结。”
这六个结,此结肯定不是彼结,第一个结肯定不是第六个结,第六个结并不是第一个结。这样彼此观察,只要花巾上有不同的结,那这样的纷争就一直没办法平息。这个问题无法解决,自然而然会出现许多的问题。
可能阿难也觉得,只有一条花巾的话,就没有这些事。有了结以后,我现在答也答不出来,不答也不行,佛陀不断的追问,在这种情况下我也是比较为难。所以我还是原则上愿意这些结全部都解开。不要有结了,没有结的话,那万事大吉了,这样很好的。他当时也是这样认为的。
3、如来今日,若总解除,结若不生,则无彼此,
如来今天如果把这些结全部解除的话,最好不过的了。如果没有这些结——刚才花巾上面的六个结都没有产生的话,从根本上已经解决了问题,根本不会有彼此的这种关系,这个结、那个结,第一结、第二结、第三结、第四结、第五结,一直到第六结,结的概念也是没有的,所以这些都没有。
阿难的意思,实际上这个结,如果有一种方法,总的结全部没有了,或者说这个结一个个都没有了,这可能是最好的。
4、尚不名一,六云何成?
如果总的结没有的话,那不可能存在第一个结。如果第一个结没有,那依次类推,第六个结也是不可能有的。因为第六个结必须在第一个结、第二个结的基础上才可以产生。
以这样的比喻,间接来说,我们的根,总的根没有是最好的。总的根没有的话,那第一根也没有,第一根没有的话,怎么会是有六根呢?有了六根的话,那我们不断地沉溺在六趣当中,所以这是很麻烦的事情。阿难很想把六根全部消亡,得到解脱。这应该是阿难的一个想法。
其实六道轮回当中,现在我们每个人也是依靠六根,有时候看有这样的根还是很重要的,但是要解决我们大的问题的话,就是要六根解脱。
5、佛言:六解一亡,亦复如是。
佛陀告诉阿难:“其实六个根要解开的话,跟刚才讲的一样,如果根不产生的话,那么一个根也不可能产生;一个根不产生的话,那六个根也不可能产生。如果六个根已经解脱的话,一个根也不可能存在,它也同时解脱。”
“六解一亡”,按照大圆满讲的话,如果一个根自解脱的话,那其他的五根,也是全面解脱。如果有一个办法,让我们的一个根自解脱的话,那其他根全部都会普解脱。
6、由汝无始心性狂乱,知见妄发,发妄不息,劳见发尘。
我们众生,包括阿难你为主的很多众生,解脱也并不是那么容易的。为什么这么讲?
虽然我们的明精圆觉是清净的、无垢的、光明的,但是以你为主的很多众生,从无始以来,一直心性就迷惑,出现无明,显现各种各样的狂乱。
“知见妄发”心性狂乱以后,产生了什么呢?迷乱、虚妄的这种显相自然而然产生。就像演若达多生病一样的,他前面很多迷乱的显现,怎么样也是制止不了。找原因的话,原因也不好找。那么同样的道理,我们这些众生,无始以来心性狂乱。
“发妄不息”,这种虚妄的显相,一直不断的出现,一直是没办法停息。
“劳见发尘”,最后逐渐逐渐见到了外境种种的色、声、香、味、触、法,等等,器世界和有情世界六尘的显相。
这六根要解开的话,确实无始以来的这种习气根深蒂固,并不是很容易马上就清除的。我们只要沉溺在轮回当中,那山就是山,河就是河,什么坚硬的事物在我们面前,并不是道理上说没有就没有的。
7、如劳目睛,则有狂华,于湛精明无因乱起。
这里佛陀讲了一个比喻:“就像是我们世间当中,眼睛一直专注到虚空当中,最后眼睛累了以后,突然自然而然显现一些毛发、眼翳,或者说虚空当中各种迷乱的显现、种各样的花。其实这些在真正的清净、无垢、光明的见精当中是没有的,只是在无因当中,也就是没有真实的因,在你面前现显的无法遮止的一种乱象。”
8、一切世间山河大地,生死涅槃,皆即狂劳颠倒华相。
一切世间,器世界的山河大地也好,或者众生的生死轮回,不清净的染污法和清净无垢的涅槃法,这一切的一切,其实全部都是依靠一种狂乱的习气显现,全部都是颠倒的相。
9、学了《楞严经》以后,知道我们现在的所见所闻、所有的这些现象,就像是空花一样,显而无自性的。为什么这样呢?这个道理,如果我们用义理观察的话,完全都是明白的。实有的这些东西的本质,最后连名言当中也是不成立的。我们对密法有些甚深的道理不断地闻思,对中观的空性法门不断闻思的话,最后也是应该非常明白的。
10、阿难言:此劳同结,云何解除?
这样的迷乱现象,就像刚才六个结一样,我们六道的这些迷乱的现象,既然跟结一样,那我们有什么样的方法可以解开这些结,解除这样迷乱的现象,有什么办法?
11、如来以手,将所结巾偏牵其左,问阿难言:如是解不?不也,世尊。
佛陀将这个花巾牵到左边,往左边拉,然后问阿难:“这样能不能把这些结解开?”阿难作为一个明智的人,他发现不可以。
本来这些结已经打上了,如果再使劲的往左边拉的话,这些结越来越紧了,更没办法解开。
12、旋复以手偏牵右边,又问阿难:如是解不?不也,世尊。
佛陀又再次把刚才的花巾往右边使劲的拉,问阿难:“这样做的话,能不能解开这些结?”阿难是明智人,他说不可能的。因为结可能越来越紧了,不可能的,不会的。
13、佛告阿难:吾今以手左右各牵,竟不能解。汝设方便,云何解成?
佛陀告诉阿难:“那这样的话,我用手往左边拉,又往右边扯,这样左右两边使劲了以后,最后都不能解开这些结。”阿难也是承认的,这样的话:“阿难你有没有一个方便方法,把刚才打的六个结全部都解开?有没有这样的方法?”
14、阿难白佛言:世尊,当于结心,解即分散。
阿难说这个很简单,我有办法的。什么办法呢?不是往右边拉,也不是往左边拉:“在每一个结的中心,我们用手来抠,把它解开。这个可能是最好的办法。”
前面说往右边牵,往左边牵,实际上左边指的是世间人对有的执着,我们觉得一切法有的话,相当于是往左边拉一样;往右边拉,表示二乘行人对空的执着。那这样的话,不管是对空的执着也好,对有的执着也好,都不断的沉溺在轮回当中,没办法获得解脱。
如果世间人一直认为有的话,它是接近常边;二乘认为一切都是空的话,接近于断边。堕入两边的这种方法,都不能得到解脱。
15、佛告阿难:如是,如是。若欲除结,当于结心。
佛陀显得很高兴:“是这样的,是这样的,你说的很好。如果你真的想把花巾上的结打开,你从结的中心下手,这样的话才有机会解开。”
这其实说明“中道”,中观道。不堕有的边,不堕无的边,也不住于中间——一切都是一无所住的境界,实际上这就是万法的真相。就像《大宝积经》当中也是说:“有是一边、无是一边,有无中间无色无形无明无知,是名中道诸法实观。”有是一个边,无是一个边,有和无的中间无色、无形、无明、无知,这就是中道。
16、阿难,我说佛法从因缘生,非取世间和合粗相。
前面通过一个比喻,说明不能堕两边,下面佛陀就开始讲缘起道。
佛陀说:“其实我的佛法主要讲缘起空性,我说的是缘起法。我讲的所谓的缘起法,并不是一味地说一个粗相的缘起。”
佛陀所讲法的核心思想主要是缘起空性,佛陀是“世间第一说”的话,谁都没有像佛陀一样说缘起空性的。
世间和合粗相都是很简单的缘起,都是外在的事物上面一个粗相的缘起,不仅仅是佛法,现在世间稍微懂一点植物学或者是人类学的人,这样整个变化的过程,都一目了然。这个并不是非常甚深,并不是非常难懂的。
17、如来发明世出世法,知其本因,随所缘出。
佛陀说,我真正的缘起观是这样的:如来他所发明、所宣讲的世间和出世间法的缘起,实际上是完全明白它根本的因。
比如说众生、器世界的话,我们真正本来的如来藏是什么样的一种因缘,然后它慢慢显现成什么样的不清静的世界。最后的话,如果我们认识了本性,那获得什么样的果位,等等,特别甚深、微妙的一种因缘。这才是真正的如来的一种缘起观,并不是很简单的一种因缘生就叫做佛陀所讲到的缘起观。
18、如是乃至恒沙界外一滴之雨,亦知头数。现前种种,松直棘曲,鹄白乌玄,皆了元由。
下面佛陀讲他无碍的智慧,佛陀是遍知,怎样遍知呢?
乃至恒河沙世界以外的地方,如果降下雨水,那这些雨滴的数量,也完全都是明白的。还有从当前的一些显现来讲,比如说松树它是挺直的,荆棘树它是弯曲的;天鹅是白色的,乌鸦是黑色的,等等,这些因缘的源头也是完全明白的。
众生“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这样的因缘唯有佛陀才知道;乌鸦是黑色的,这个因缘佛陀也是知道的。天鹅是白色的话,这个因缘也是知道的。只不过在有些经典当中,说这些都是很无聊的。最重要的是众生从痛苦当中获得解脱,这是很重要的。因此佛陀先说四谛法门,然后再说万法的真相,原因就是这样。
19、是故阿难,随汝心中选择六根,根结若除,尘相自灭。诸妄销亡,不真何待?
所以阿难你的话,应该心里准备好,你一定要选择六根。如果把这些根的结全部遣除,那外在的尘相也自然而然灭亡。如果外在的尘相灭亡的话,那我们前面讲的器世界、有情世界所有的这些妄相全部都没有。一旦所有的这些虚妄相没有的话,那所谓的真相也自然而然出现,那个时候就真正通达最高的一种境界。
如果选择六根,先要在其中找一个圆通根。因为下面讲每一个圣者以前是依靠哪一个根、哪一个尘、哪一个识来证悟的。下面讲到的二十五位证悟者,阿难还没有资格,因为全部是阿罗汉和菩萨,所以阿难你将来也准备要在六根当中选一个。
20、阿难,吾今问汝:此劫波罗巾,六结现前,同时解萦,得同除不?
接下来用一个比喻来讲如何次第的解开这些结。
佛陀说:“我现在问问你,当时离诤天给的那个劫波罗花巾,我们打了六个结。这样的话,同一个时间当中,您能不能把所有的这些结全部解开?”
21、不也,世尊。是结本以次第绾生,今日当须次第而解。
阿难说:“不可以,世尊。本来您打的时候,一个一个次第性打的,绾结的时候,并不是同一个时间当中打的。那今日要解除的话,也是一个一个的解,不可能同一个时间当中马上全部解除了。”
22、六结同体,结不同时,则结解时,云何同除?
虽然结的本体是同体的,但是从结的反体来讲,都是不同的。所以结的时候不同时,那么解开的时候怎么会同时呢?结的时候次第次第打的话,那最后解开的时候,也是一个一个的解开,这是一个规律。
23、佛言:六根解除,亦复如是。
佛说:“那六根解除的话,实际上也是这样的。”
如果你不能同一个时间当中解开这些结,那六根通达的时候,也是以次第性的通达。大多数,尤其像阿难这样的人,是次第的来通达。但像密法根基的人,同一个时间当中一通百通,全部同时了然证悟,也会有这样的。
24、此根初解,先得人空。空性圆明,成法解脱。
它的次第是怎么样呢?六根当中首先应该选一个根,作为初根,慢慢慢慢解开、了悟,先应该证悟人无我的空性,当人无我的空性圆满、明了以后,对法的执着慢慢地开始得以解脱。要次第性的来,这样的话,当法无我的执着没有了,也就解脱了。
一般来讲,对声闻缘觉,先讲人无我;人无我通达以后,法无我也是可以慢慢慢慢证悟。所以说小乘当中,人无我是已经证悟了,法无我是部分证悟,不可能所有的法无我都有证悟的。
25、解脱法已,俱空不生。是名菩萨,从三摩地,得无生忍。
解脱了法的执着以后,人、法两空,空也不可能产生,那么这个叫做菩萨,从三摩地当中得到无生法忍。可以这么讲,依靠三摩地而获得无生法忍的这个菩萨。
先通达人无我,后来法无我。其实人无我和法无我,可能有一些利根者的话,也是同一个时间当中证悟,这样的机会也并不是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