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升万念云 > 楞严

民俗学-楞严6卷67上笔记

创建日期:2023-12-26

  民俗学-楞严6卷67上笔记

  卷六

  15二五圆通

  15、26佛问文殊,二五何易

  尔时世尊,于师子座,从其五体同放宝光,远灌十方微尘如来及法王子诸菩萨顶。彼诸如来,亦于五体同放宝光,从微尘方来灌佛顶,并灌会中诸大菩萨及阿罗汉。林木池沼,皆演法音。交光相罗,如宝丝网。是诸大众得未曾有,一切普获金刚三昧。即时天雨百宝莲华,青黄赤白间错纷糅,十方虚空成七宝色。此娑婆界,大地山河俱时不现。唯见十方微尘国土合成一界,梵呗咏歌,自然敷奏。

  于是如来, 告文殊师利法王子:汝今观此二十五无学,诸大菩萨及阿罗汉,各说最初成道方便,皆言修习真实圆通。彼等修行,实无优劣前后差别。我今欲令阿难开悟,二十五行谁当其根?兼我灭后,此界众生入菩萨乘求无上道,何方便门得易成就?

  一、听索先生聊聊:

  第67场上部

  1、释迦牟尼佛讲《楞严经》的时候,不管是有无学地,还是菩萨、阿罗汉,总共有二十五位弟子讲了,依靠六尘、六根、六识再加上七大——十八界加七大,总共是二十五个法得到证悟。

  2、尔时世尊,于师子座,

  这个时候,释迦牟尼佛坐在非常庄严的狮子座上。

  传灯大师《楞严经圆通疏卷第六》当中,佛陀放光的有十种瑞相:

  3、第一个瑞相:光灌佛顶。

  从其五体同放宝光,远灌十方微尘如来及法王子诸菩萨顶。

  佛陀的五体在同一个时间当中,放出无量的珍宝光芒,这个光放射到非常遥远的地方,灌了十方微尘数如来的顶,还有对如来的法王子、诸大菩萨们,也给他们灌了这样的顶。

  五体,就是双脚和双手,还有头顶,我们经常说五体投地的磕头,来源也是这样的。

  4、第二个瑞相:诸佛互相放光。

  彼诸如来,亦于五体同放宝光,从微尘方来灌佛顶,并灌会中诸大菩萨及阿罗汉。

  在这个时候,十方微尘数的如来也是通过五体同时放射出无量的珍宝光芒,从微尘数的十方世界来,对释迦牟尼佛为主的,还有当时聚会当中所有的这些大菩萨和大阿罗汉,也给他们灌顶。

  佛陀放光对十方如来灌顶,十方如来也放光对释迦牟尼佛和释迦牟尼佛的眷属,包括前面讲到的二十五位弟子为主的这些,开始灌顶。

  “佛佛道同”,所有的佛在法界当中是互相圆通、互相圆融,并不是互相排斥。诸佛在法界当中是同体的。这些佛显现上是互相灌顶,实际上他们都已经断证圆满——所有的这些灌顶都已经圆满获得,只是显现上出现这样的瑞相。

  5、第三个瑞相:无情法音。

  林木池沼,皆演法音

  不仅仅佛陀之间互相发光,而且当时整个世间,包括山河大地也好,林木花草也好,还有大大小小的池塘、沼泽等等无情法,这些都会演说佛法。

  就像极乐世界的妙树、法鼓中传出“诸法无常、有漏皆苦、诸法无我”等等这样的法音,这是无情法传法的瑞相。

  6、第四个瑞相:宝光交互。

  交光相罗,如宝丝网。

  当时诸佛互相放射光芒,交织在一起。这些光并不是我们世间一般的五颜六色的光,全部如珍宝丝一样耀眼夺目,五彩缤纷。

  诸佛都是互相通过光来沟通,因为他们都已经通达了圆通,所有的声音是佛的声音,所有的色法是佛的身相,已经显现圆满庄严的相。

  7、第五个瑞相:众会获益。

  是诸大众得未曾有,一切普获金刚三昧。

  当时,不管是诸佛世界当中的这些众会,还是释迦牟尼佛娑婆世界的这些大众,得到的加持、感受是从来都没有过的。所有在场的一切一切,大家普遍都获得了什么呢?金刚三昧定。

  金刚三昧定就是我们经常所说的楞严大定——任何法也是没办法摧毁的不可思议的境界,大家当场都是获得了这样的利益。

  什么叫做加持?所谓的加持,是自己的相续当中得到不共的利益,这可以叫做得加持。有了加持以后,我们会有动力,有了动力以后就实际修持。如果没有动力,确实你待个多少多少年也不会有什么进步。

  8、第六个瑞相:天雨宝华。

  即时天雨百宝莲华,青黄赤白间错纷糅,

  在这个时候,天上降下千百万的珍宝莲花花雨,当中有青色的、黄色的、赤色的、白色的,错综复杂,间杂各种颜色。

  9、第七个瑞相:空成宝色。

  十方虚空成七宝色。

  整个十方虚空变成七宝的颜色。

  刚才是降下花雨,现在十方世界的虚空全部都现出各种各样七宝的颜色。

  10、第八个瑞相:山河不现。

  此娑婆界,大地山河俱时不现。

  这个时候,整个我们娑婆世界不清净的这些山河大地,所有的草木林园,全部在同一个时间当中隐没。不清净的、所有这些脏乱差的形象,全部都不显现。这也是一种瑞相。

  11、第九个瑞相:国土合一。

  唯见十方微尘国土合成一界,

  唯一见到十方微尘数的国土和刹土全部都变成了一个非常清净的世界——非常美妙、清净、庄严的世界。

  12、第十个瑞相:梵呗数奏。

  梵呗咏歌,自然敷奏。

  在这个时候,出现各种各样悦音动听的赞颂、欢歌,各种各样赞美的悦音,伴随着各种乐器,自然而然发出美妙声音,遍满整个世界,一直不断地荡漾着。

  13、于是如来, 告文殊师利法王子:

  于是佛陀告诉文殊菩萨,让他来评价一下上面二十五位弟子的境界。

  为什么佛陀在所有弟子当中让文殊师利菩萨来抉择?因为文殊菩萨是所有圣者当中智慧的代表,所以佛陀叫他来抉择;因为观世音菩萨和文殊菩萨同等开悟,那佛陀也是让他来抉择;文殊菩萨对初学者有特别善巧的方便方法,在这二十五个弟子所通达的法当中,哪一个对初学者、对末法时代的众生,或者像阿难那样的众生,哪一个法是最有利的?这一点,文殊菩萨比较擅长。

  14、汝今观此二十五无学,诸大菩萨及阿罗汉,

  佛陀告诉文殊师利法王子:你看,如今这里面有二十五位,有些已经是获得了无学地的圣者,有些是从一地到十地之间的诸大菩萨摩诃萨,还有一些是声闻乘当中无学的阿罗汉。

  15、各说最初成道方便,皆言修习真实圆通。

  他们各自都说自己的道是最殊胜、最好的方便、世界第一,都说自己通过这样的修行已经获得了圆通菩提,圆满通达了真实相,这样的。

  16、彼等修行,实无优劣前后差别。

  从法的角度来讲、从法的本体来讲,或者所修的境界来讲,他们的修行实际上没有好和坏,没有前和后,没有什么合理和不合理。

  法法都是通达的,没有什么胜劣、没有什么高低,都是圆融无违,都是相通的。这二十五个弟子所开悟的法门,应该都是非常有利的,最主要的是众生根基不同,烦恼大致分类有八万四千种。

  17、我今欲令阿难开悟,二十五行谁当其根?

  我今天很想让阿难尊者开悟,这二十五种修行的法当中,哪一个比较适合他的根基?

  这是佛陀的一个目的,文殊菩萨的智慧很不错,你想想我这个老弟子阿难,在二十五个的法门当中,你觉得哪一个对他比较适合?

  18、兼我灭后,此界众生入菩萨乘求无上道,何方便门得易成就?

  我在这个娑婆世界灭度以后、涅槃以后,在这个世界里还有很多众生入于菩萨乘,求无上道,对这些众生来讲,比较方便、容易成就的法是哪一个?

  佛陀的第二个目的,佛陀灭度2500多年以后现在我们这些众生,也是要想求大乘菩萨道,获得无上道,佛陀替我们问,这些法门当中哪个好一点?

上一篇:民俗学-楞严6卷66下笔记

文章评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