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升万念云 > 缘起解义

逻辑学-解义慧剑12笔记

创建日期:2022-07-14

  逻辑学-解义慧剑12笔记

  1、科判

  解义慧剑=甲一、能说之(1)+甲二、所说之论+甲三、圆满末义(69)

  甲二、所说之论=乙一、初善造论分支+乙二、中善所造之义+乙三、末善结尾之义

  乙二、中善所造之义=丙一、宣说所量之二谛(7)+丙二、宣说能量之二理+丙三、宣说如此衡量之果(65)

  丙二、宣说能量之二理=丁一、略说二理(9)+丁二、以四理广说

  丁二、以四理广说=戊一、能量四理+戊二、宣说彼之作用四法依+戊三、宣说八辩才之果(64)

  乙三、末善结尾之义=丙一、造论方式(67)+丙二、回向此善(68)

  64、甲二乙二丙二丁二戊三、宣说八辩才之果。

  自在富不离,无尽八大藏,佛菩萨赞叹,成三界怙主。

  65、甲二乙二丙三、宣说如此衡量之果。

  量因佛陀语,依量成立故,量道生定解,见量语谛果。

  67、甲二乙三丙一、造论方式;

  所见极清净,大悲臻究竟,善逝示道言,我得甘露味,愿依四道理,四依得品尝。

  分享此甘露,然于此浊世,由反其道致,难尝法妙味,见此以净意,最敬教心著。

  68、甲二乙三丙二、回向此善。

  愿此思所生,无垢慧生理,略说之善根,众成文殊果。

  69、甲三、圆满末义:

  蒙文殊语日,心莲以信启,溢此善说蜜,愿善缘蜂喜。

  2、八辩才果之结尾:自在富不离,无尽八大藏,佛菩萨赞叹,成三界怙主。

  通过闻思修行获得八种辩才之后,时时刻刻都不会远离这八种功德,也就是说自在富有地拥有无量无边的八大功德法藏。具有八大辩才者,就是一切如来的法太子,他会受到十方诸佛菩萨、高僧大德以及人与非人异口同声的赞叹,称赞他为大德、佛子、持明者、智者等。不仅如此,他在很快时间当中将成为三界怙主,也即获得正等觉佛陀的果位。

  作为修行人,大家应该懂得获得八种辩才的方便方法,其实前面已经讲了,也就是依靠四理和四依。得不到八辩才的主要违缘就是我执,当然这无始以来的执著,也是修行的最大障碍。

  3、丙三、宣说如此衡量之果:量因佛陀语,依量成立故,量道生定解,见量语谛果。

  只要能以观察胜义量和观察世俗量二理来抉择二谛,那我们都将获得不欺之果。

  堪为正量的就是佛陀的语言,即佛经乃为正量。这是怎么成立的呢?以观察世俗量和观察胜义量来成立。前面则讲,释迦牟尼佛所说的教言或教典没有任何虚妄,这是以符合实际道理的比量来确定的。其实佛语即是正量,谁也没办法驳斥。

  陈那论师云:“敬礼定量欲利生,大师善逝救护者。”此句赞叹佛陀具有利他心,以及佛陀成为量士夫等功德。龙猛菩萨云:“我稽首礼佛,诸说中第一。”这是说,佛陀所说的语言是世间一切语言中的第一,谁也没办法比得上。世间理自在法称论师在《释量论•成量品》中,就以名言观察量,详细阐述了佛陀成为量士夫之理;佛陀亲自授记的龙猛菩萨则在有关论典中,详细叙述了佛陀所讲空性之理,即以胜义理证让后学通达万法空性;获得第三地的无著菩萨在有关论典中,对佛陀所讲的五道十地等广大方面的教言讲得极为透彻。如果能深入这些名言与胜义的法,或者说踏入观察二谛的理证渠道,那我们就会坚信佛是量士夫、其语的确为正量。若不被他转、不为他夺的信心与定解真正从内心深处生起,我们就是名副其实的佛教徒。这个时候就能现见量的果,完全能现见包括天界在内的世间智者和声闻缘觉的智慧来衡量也难以通达的真理,在那个时候,一切邪魔外道及所有邪念分别网,都没办法摧毁这种境界。

  4、丙一、造论方式:所见极清净,大悲臻究竟,善逝示道言,我得甘露味,愿依四道理,四依得品尝。

  佛陀具足两方面的功德:一是所见极清净,即在佛陀智慧面前,世间万物的真相全都能了如指掌;二是大悲臻究竟,即对世间没有通达诸法实相的众生生起周遍的大悲心。法称论师在《释量论》宣说佛陀功德的时候,也从这两方面作了赞叹。凡夫人由于眼翳的原因,其所见并不清净,悲心也有条件和界限的局限,所以不能周遍,而佛陀与之恰恰相反。

  《释量论》云:“由悲故善说,由智而谛说。”意思是说,佛陀以智慧完全通达一切诸法,所以能宣说胜义与名言的真相;佛的悲心已达究竟圆满,故能为一切苦恼众生宣讲解脱之最胜方便——佛陀亲证的深广法道。佛陀在成道时说:“深寂离戏光明无为法,犹如甘露法性吾已得。”这样殊胜的甘露我们应以什么样的方式来获得呢?其实佛陀在众多经论中早就三番五次地说过,要以四种道理和四种依止的途径来获得。

  虽然本论只有104个颂词,但里面蕴含了极为殊胜的众多窍诀,其中极为关键的一个窍诀就是:我们应以四种道理和四种依止的方法,来获得佛陀和高僧大德所证悟的犹如甘露般的法味。

  5、分享此甘露,然于此浊世,由反其道致,难尝法妙味,见此以净意,最敬教心著。

  应该说,这样的醍醐美味——甘露妙法,各方面条件聚合的时候,每个众生都可以分享。因为每个众生都具有如来藏,而且佛陀对所有众生都平等宣说,也希望大家都能如实证得,但是,自己能否真正获得,还有缘分的差别。虽然佛陀是平等的,众生的本性也是平等的,但众生的缘分不相同的缘故,所获得的利益也不相同。

  尤其是现在值遇末法,五浊非常猖狂,在这样恶劣的时代,虽然佛陀已宣说了如甘露般的妙法,但是很多人都与之背道而驰,并没有依靠四理和四依来希求佛法甘露。既然没有这样做,那这种因缘聚合的果就不可能得到,因此很多人很难品尝到佛法的真理。

  正如佛在《楞严经》等经典中所讲的那样,末法时代“邪师说法,如恒河沙”。确实,所说符合实际教理的上师,就像白天的星星那样稀少,而说邪道分别的人却非常多。在这个时候,许多人自然不能品尝到量士夫佛陀所宣讲的二理所成的醍醐美味,也就是说上面所讲的真理根本不能通达,这非常可惜。

  麦彭仁波切见到末法时代的情况之后,心中自然而然对这些可怜众生生起了非常清净的利益意乐:看到现在这个时代的很多人根本不懂佛陀是量士夫,以及佛教的真理必须依四理和四依来生起正信的道理,自己生起了不可遏制的大悲心。在此基础上,以对佛法如意宝非常诚挚恭敬的心撰著了《解义慧剑》。麦彭仁波切作《解义慧剑》的心情应该是这样的:一方面对可怜的众生生起深深怜悯之心,另一方面对佛法如意宝生起极为难得的恭敬、敬仰之情。

  6、丙二、回向此善:愿此思所生,无垢慧生理,略说之善根,众成文殊果。

  能在善缘者的相续中生起的思所生慧并没有任何错误垢染,从发心上讲也极为清净。而一般的世间人著论就不是这样了,他们有自私自利或名闻利养的心。麦彭仁波切并不是这样,不仅如此,作者于此宣说的思所生慧所生的无垢智慧,即《解义慧剑》所宣说的道理,也毫无错误可言。

  “略说之善根,众成文殊果。”“略说”是指本论文字不多,篇幅极为简短。但它却涵盖了浩瀚无边的显密经论与续部,虽然表面上看来只有104个颂词,但它囊括所有佛陀教法。作者在此将善根回向,愿一切众生都获得利益——成就文殊师利菩萨的果位。

  7、甲三、圆满末义:蒙文殊语日,心莲以信启,溢此善说蜜,愿善缘蜂喜

  其实,《解义慧剑》是作者受到文殊菩萨的加持之后才造的,他将加持比喻成璀璨的日轮,说自己心的莲花依靠日轮的璀璨光芒才得以开启。当然这必须以三种信心来引发。因为,没有阳光,莲花就不能开启,而加持的明媚阳光必须依三种信心来引发,这样心莲才能竞相绽放,才有证悟的机会。

  如果具足这样的因缘,一个是文殊菩萨的加持,一个是三种信心,那从心莲当中自然而然就可以流露出很多善说,上面所讲的这些善说,或善妙语言的花汁就可以涌现出来。这个时候,所有的善缘者——前世今生与大乘佛法具有殊胜因缘的蜜蜂,自然而然都会欢喜而来。

  麦彭仁波切在这里以形象化的比喻和拟人的手法说明:谁获得了文殊菩萨的加持,谁就会自然而然开悟心的奥秘或心的本性,那个时候,此人就能说出许许多多利益众生的善妙语言。如果说出善妙的教理,那有缘弟子就会蜂拥而至,自然而然欢聚在你的身边。在世间,这就像阳光出现的时候莲花就会开启,而莲花开启的时候花蕊里的花汁就会产生,那个时候十方的蜜蜂自然而然都会欢欣而来。

  “嗡阿Ra巴扎纳德”。

  8、此《解义慧剑》,我本有书写之意,近日承蒙智者净意幢(拉色丹毕嘉村)劝请,而于护地年三月二十九一日内,文殊欢喜(麦彭仁波切)撰写,愿吉祥!共有一百零四颂,善哉!

  9、虽然在麦彭仁波切的传记当中,拉色丹毕嘉村并不是特别大的弟子,但麦彭仁波切承认他为智者,他一定具有相当的功德。这就是《解义慧剑论释•普照佛教之日》的作者。

  释者在《解义慧剑论释•普照佛教之日》中说,本来麦彭仁波切早就有为利益众生而造这部论典的意图和打算,后因我等恭敬祈请(智者自己造论的因缘是:遵文殊上师之吩咐——于此理写一略释),麦彭仁波切才给我们造了这部论典。

  “一日内”?我们学习好要花多少时间,而麦彭仁波切造这部论典,是在一日当中完成。

  10、《解义慧剑》全部给大家讲完了,我心里非常高兴,因为这部论典虽然只有104个颂词,但实际上,它是一切欲品佛教深广教法甘露者不可或缺的智慧之光。希望大家以后能经常看一看,里面讲的道理千万不要忘,这对今生来世都会有非常大的利益,因为麦彭仁波切这个教言相当殊胜。

  解义慧剑科判

  64、甲二乙二丙二丁二戊三、宣说八辩才之果。(第11+12课)

  依择二谛理,四理而深思,(第11课)

  作用四法依,无垢胜因中,

  甚深智慧果,普照遍一切,

  印持觉性界,八种辩才开。

  先前闻思义,不忘正念藏。

  彼彼深广义,尽辨智慧藏。

  所有经续义,通达了悟藏。

  无余所闻义,不忘总持藏。

  善说令众生,满足辩才藏。

  妙法大宝库,普护正法藏。

  三宝之种族,不断觉心藏。

  无生等法性,得忍修行藏。

  自在富不离,无尽八大藏,(第12课)

  佛菩萨赞叹,成三界怙主。

  65、甲二乙二丙三、宣说如此衡量之果。(第12课)

  量因佛陀语,依量成立故,

  量道生定解,见量语谛果。

  66、甲二乙三(末善结尾之义)分二:

  67、甲二乙三丙一、造论方式;(第12课)

  所见极清净,大悲臻究竟,

  善逝示道言,我得甘露味,

  愿依四道理,四依得品尝。

  分享此甘露,然于此浊世,

  由反其道致,难尝法妙味,

  见此以净意,最敬教心著。

  68、甲二乙三丙二、回向此善。(第12课)

  愿此思所生,无垢慧生理,

  略说之善根,众成文殊果。

  69、甲三、圆满末义:(第12课)

  蒙文殊语日,心莲以信启,

  溢此善说蜜,愿善缘蜂喜。

上一篇:逻辑学-解义慧剑11笔记

文章评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