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学-楞严8卷85中笔记
17五五菩路
17、2五五菩路,三种渐次
17、2、2三种渐次,真修刳性
云何正性?阿难,如是众生入三摩地,要先严持清净戒律。永断淫心,不餐酒肉,以火净食,无啖生气。阿难,是修行人,若不断淫及与杀生,出三界者,无有是处。当观淫欲犹如毒蛇,如见怨贼。先持声闻四弃八弃,执身不动。后行菩萨清净律仪,执心不起。禁戒成就。则于世间,永无相生相杀之业。偷劫不行,无相负累,亦于世间不还宿债。是清净人修三摩地,父母肉身不须天眼,自然观见十方世界。睹佛闻法,亲奉圣旨。得大神通,游十方界。宿命清净,得无艰险。是则名为,第二增进修行渐次。
一、听索先生聊聊:
第85场中部
1、云何正性?
主要讲断除杀、盗、淫、妄四个。
2、阿难,如是众生入三摩地,要先严持清净戒律。
阿难,如果众生在远离五辛的基础上入于三摩地,先应该持清净的戒律。不仅是身体上守持清净的戒律,心上也一定要有清净的戒律。
3、永断淫心,
所有戒律当中最根本的就是“永断淫心”。对欲界众生来讲,淫心是最难断的。《楞严经》主要是佛陀专门对淫心重的众生宣说的。如果断了淫心,那其他的修行、持其他戒律应该是很容易的。这是修行过程中最大的一种障碍,所以要“永断淫心”。
4、不餐酒肉,以火净食,无啖生气。
不吃肉,也不喝酒。吃饭的时候,应该把吃的煮熟了。不吃一些生的,所谓的凉拌、凉菜。佛陀在这里说尽量吃一些熟的,用火来煮。
5、阿难,是修行人,若不断淫及与杀生,出三界者,无有是处。
阿难,对修行人来讲,四个戒律当中,淫戒和杀戒是最严重。这里再三强调,小乘当中,淫戒很严重;大乘当中,杀戒很严重。所以这两个如果没有断的话,在三界当中没有办法获得解脱,无有是处。
6、当观淫欲犹如毒蛇,如见怨贼。
你应该观淫欲像毒蛇一样,如见到怨贼一样来对待。
7、先持声闻四弃八弃,执身不动。
那么戒律怎么受持呢?先应该持声闻乘比丘和沙弥的四个根本戒,比丘尼的八个根本戒,身体不动摇、不犯。
8、后行菩萨清净律仪,执心不起。
先从小乘的戒律开始,然后修菩萨的清净律仪,心里面也不犯。
这个次第还是很重要。先学小乘的法,然后学大乘法。否则先学菩萨乘,再学小乘的话,可能戒都已经犯完了。
9、禁戒成就。则于世间,永无相生相杀之业。
如果清净戒律成功的话,那在这个世界当中再也没有相生相杀的恶业。如果有杀生,又会冤冤相报,互相杀、互相吃,一直是辗转,不会断这种业。
10、偷劫不行,无相负累,亦于世间不还宿债。
如果不犯盗戒和抢劫,互相都没有各种拖累,各种的债务。在这个世间当中,乃至生生世世,宿世的债务也是没有的。
11、是清净人修三摩地,父母肉身不须天眼,自然观见十方世界。
戒定慧全部清净、不犯杀盗淫妄的人,要修持三摩地的话,用父母所生的肉身,不需要经过天眼,自己就能观见——依靠自己的信心,看到十方世界所有的如来。
12、睹佛闻法,亲奉圣旨。
并且在他们面前闻法,亲自受到他们的圣旨、授记、加持、安慰。
13、得大神通,游十方界。
获得了大神通,然后游方整个世界。
14、宿命清净,得无艰险。是则名为,第二增进修行渐次。
宿命得以清净,无有任何的艰难,包括八难,还有三恶趣,不会堕入这些,那么这是第二个增进修行次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