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学-楞严8卷92上笔记
18七趣想情
18、4七趣想情,一趣地狱
18、4、7一趣地狱,怨为七因
七者,怨习交嫌,发于衔恨。如是故有飞石投砺,匣贮车槛,瓮盛囊扑。如阴毒人,怀抱畜恶。二习相吞,故有投掷擒捉,击射抛撮诸事。是故十方一切如来,色目怨家,名违害鬼。菩萨见怨,如饮鸩酒。
一、听索先生聊聊:
第92场上部
1、所谓的地狱,实际上是众生自己贪嗔痴的烦恼,跟外在发生一定的关系,有些是水的因缘,有些是火的因缘,有些是金属物的因缘,有些是狂风的因缘,依靠这样的因缘慢慢成熟,就形成了这样的外境。外境形成以后,与自己二种习气继续相撞,这个时候这些外境对你产生各种各样的作用。
有一些果报成熟在外境上,并不是在众生的相续上。地狱是前世习气成熟在外面器世界上的果报。以这样的原因,外境的刀兵、阎罗狱卒就出现了。然后逐渐跟你的相续相应,这个时候他们对你进行折磨,感受痛苦。
如果造善业,就会转生到清净刹土,转生到天界,善业变成外境的一种力量。先成熟在外境上,这种形象再慢慢变成你的对境,这个对境跟你的相续互相起作用,感受快乐。
地狱也好,天堂也好,实际上跟自己的心有关系。“万法唯心造”的道理确实非常重要!对地狱的安立,对天堂的安立,包括即生当中哪些人是很快乐的,哪些人是很富裕的,哪些人是特别痛苦,哪些人特别贫穷——这些并不是无缘无故,而是前世和今生“二习相撞”的果报。
2、七者,怨习交嫌,发于衔恨。
抱怨、埋怨、怨恨,冤冤相报,来源于憎恨、悔恨。一般来讲,抱怨别人,或者怨恨别人,主要是憎恨,可能先生起嗔恨心,一直对他有怨气,一直对他有看法,心里有一种怨恨的心态。
3、如是故有飞石投砺,匣贮车槛,瓮盛囊扑。
因为有了这样的因缘,外境的各种刑具现前。
“飞石”,有很多石头滚下来;“投礰”,更小一些碎石的冲击;“匣贮”,被夹在笼子或者箱子里面,被困在里面,没有自由;“车槛”,古代押送犯人的马车之类;“瓮盛”,把犯人装在一些大缸里,外面用火来烧;“囊扑”,把人装在袋里,外面进行扑打。
4、如阴毒人,怀抱畜恶。
就像怀恨在心、特别恶毒的人,积累很多的恶。这种恶心日积月累的话最后都变成了地狱的因。
5、二习相吞,故有投掷擒捉,击射抛撮诸事。
自己今生和前世习气相合以后,就转生到地狱当中。这个时候,狱卒们把你就像抛石头一样,扔来扔去;以各种刑具来抓住你;用石头、兵器击打你;抛在虚空当中,扔上去又掉下来,在这种地狱当中感受痛苦。
6、是故十方一切如来,色目怨家,名违害鬼。
所以十方一切如来看到、或者是向别人形容,自己观察或者说看待这样的怨家,异口同声称之为什么呢?暗中害很多众生性命的鬼。
7、菩萨见怨,如饮鸩酒。
菩萨们把这种怨看成什么呢?就像喝了鸩酒一般。鸩酒是一种毒药,鸩是一种鸟,用酒泡这种鸟翅膀的毛,只要一点点,人马上就被毒死。看不出来它是个毒药,但实际上它是一种毒性很强的酒。有这种怨恨,那跟鸩酒没有什么差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