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学-楞严9卷96上笔记
18七趣想情
18、9七趣想情,六趣天界
18、9、2六趣天界,色界十八
18、9、2、1色界十八,一禅三天
阿难,世间一切所修心人,不假禅那无有智慧。但能执身不行淫欲,若行若坐,想念俱无,爱染不生,无留欲界。是人应念身为梵侣。如是一类,名梵众天。欲习既除,离欲心现,于诸律仪爱乐随顺。是人应时能行梵德。如是一类,名梵辅天。身心妙圆,威仪不缺,清净禁戒,加以明悟。是人应时,能统梵众,为大梵王。如是一类,名大梵天。阿难,此三胜流,一切苦恼所不能逼,虽非正修真三摩地,清净心中诸漏不动,名为初禅。
一、听索先生聊聊:
第96场上部
1、初禅=1、梵众天+2、梵辅天+3、大梵天
2、阿难,世间一切所修心人,不假禅那无有智慧。
阿难,世间一切的修行人,如果他没有禅定,三摩定或者寂止,他又没有智慧。
一般来讲,先有戒,后有定,再有智慧。他们能转生到色界天,肯定有一些禅定,但这种禅定并不是人无我和法无我的出世间禅定,也不是色界天二禅三禅的禅定,他们的禅定不是很高的。
3、但能执身不行淫欲,
只是执着身体,受持的戒是清净的,对世间男女关系这方面没有淫心,不会行持淫欲。
4、若行若坐,想念俱无,爱染不生,无留欲界。
不管是行走也好、坐也好,他的心念当中都没有淫欲心,没有世间的染污,这样的原因,他不会留在欲界当中。
如果有了淫欲的染污,在欲界当中是不能解脱的。所以世间男女的这种执着,是轮回难以解脱的一个因。
5、是人应念身为梵侣。
这种人心里因为没有世间的贪欲,身体也是以身作则,行持梵净行。
“梵”,一般是清净的意思。受持清净戒律的人或天人。
6、如是一类,名梵众天。
这样的一类,叫梵众天。守持清净的戒律、梵净行,离开了欲界,转生到了第一个禅天。
在一禅天当中是第一个天,他的境界是比较低的,相当于是群众、民众。一般来讲,他住世的时间是二十个小劫,身高半由旬。
7、欲习既除,
接下来叫做梵辅天,梵辅天不但没有欲界的欲望,而且这种习气也根除了。
当然这种根除并不像阿罗汉断习气一样从根本上根除,它是一种压制性的根除。
8、离欲心现,
心中现前了离欲的现象,离开了一切贪欲。
9、于诸律仪爱乐随顺。
所有的律仪成为自然戒,根门很容易守护,自然而然随顺受持,不会特别费劲、根本不会犯戒。但是还是有漏的戒律。
欲界很多人守戒是很费心的,一直要用正知正念努力地护持。
10、是人应时能行梵德。如是一类,名梵辅天。
这种人能随时修持清净的德行,这样的一类,名字叫做梵辅天,这是初禅当中的第二个天。
梵辅天相当于是大臣级别,有一定官位,跟梵王比较近了,已经超越了平民百姓的这么一个天。他们的寿命长达四十个小劫,身体的高度一由旬。
11、身心妙圆,
接下来是第三个大梵天,大梵天是什么样呢?他的身体和心,在欲望方面,离开了欲界和一禅前面两个天粗大的烦恼,都处于一种微妙的状态当中,比前面两个天的功德越来越圆满。
12、威仪不缺,清净禁戒,加以明悟。
四种威仪没有什么缺漏,非常清净。而且在这个上面增加了什么呢?增加了开悟、智慧。有些注释当中讲的是四无量心。
13、是人应时,能统梵众,为大梵王。
他随时能统治下面梵众和梵辅等所有天众眷属,是世界的主宰,相当于是一个大王,所以叫做大梵王。
14、如是一类,名大梵天。
因为成了国王,这样的一类称之为大梵天。
大梵天的寿命应该是六十小劫,身长一由旬半。印度等都认为梵天是世间的造物主。
下面是第一禅的结语,总结文。
15、阿难,此三胜流,
佛告诉阿难,这三个天,超越了下面的天界,是身体方面、意乐方面,很多方面殊胜的天界。
这三个是初禅,每一个天当中都有“梵”字,梵众天、梵辅天,大梵天。色界当中每一个天都有一个主要的字在名称里面。
16、一切苦恼所不能逼,
与欲界相比较起来,欲界有很多粗大的欲望,这些欲望、苦恼,根本不能害这三个天。
17、虽非正修真三摩地,
这三个天虽然不是不生不灭、最清净的修行,也不是最真实的三摩定。色界天只是暂时的一个禅定,并不是最究竟的禅定。
18、清净心中诸漏不动,名为初禅。
依靠禅定力,以清净心行持梵净行,根本不会被有漏的法所动摇,这叫初禅。
初禅与欲界禅相比,是非常清净的,但这种禅定与诸佛菩萨无漏禅定差得很远。在三界九地当中,初禅叫做离生喜乐地,离生,是离开了欲界的受生;喜乐地,是得到了色界的喜乐。
色界天初禅的天人没有我们欲界粗大的睡眠、饮食的贪欲,但是他们还是有寻、伺,“寻伺如火”,“觉观如火”,寻伺分别念像火一样,还有一些不清净的执着,尤其是对禅定有一定的耽着、对清净的色法有一定的耽着,这个原因还不能获得真实的解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