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升万念云 > 楞严

民俗学-楞严9卷101中2笔记

创建日期:2025-04-21

  民俗学-楞严9卷101中2笔记

  19魔境五十

  19、3魔境五十,色阴十魔

  19、3、6色十魔六,暗中见物

  又以此心,研究澄彻,精光不乱。忽于夜半,在暗室内,见种种物不殊白昼,而暗室物亦不除灭。此名心细,密澄其见,所视洞幽。暂得如是,非为圣证。不作圣心,名善境界,若作圣解,即受群邪。

  一、听索先生聊聊:

  第101场中部2

  1、又以此心,研究澄彻,

  这样的禅定不断地修行,继续深入反观,最后境界澄清,照耀万物,特别清楚。

  2、精光不乱。

  禅定不乱、智慧的光不乱,也就是定和慧双运的一种显现。

  3、忽于夜半,

  忽然在半夜三更,伸手不见五指,漆黑一片当中,也没有电筒、路灯,以前什么都没有。

  4、在暗室内,见种种物不殊白昼,

  这个时候,在黑暗的屋子当中,能见到各种各样的东西,好像跟白天没有什么差别。

  5、而暗室物亦不除灭。

  而且暗室内原有的物体,也不除灭。

  如果是另外的一种光明,原有的物体可能见不到,而且在这个基础上,能见到一些鬼神、非人,护法神。

  6、此名心细,密澄其见,

  这个称之为心细密澄的见解。在黑暗当中能见到各种各样的东西,这是心光最细微的、最秘密的一种表现,它是呈现在外面的一种见解而已。

  7、所视洞幽。

  心的所见能除、能洞察外面的黑暗。

  本身都是如来藏光明的本性,通过修行,外在黑暗的,有遮障的、有隔阂的这些东西,都能见到了。

  8、暂得如是,非为圣证。

  暗中见物也没有什么的,暂时的,也不要太高兴,也不要太害怕。

  9、不作圣心,名善境界,

  如果你没有把这些当成是圣者的证悟,这是一种善的境界。

  10、若作圣解,即受群邪。

  如果你把它当做是一个很高的境界,那这是一种魔事。

  如果你觉得无所谓,光明有什么的,最多是一个电筒的作用,能驱除黑暗,没有什么的,对自己的境界也不要特别在意,这样的话,就变成了一种什么呢?破外面色法的一种境界。

上一篇:民俗学-楞严9卷101中1笔记

文章评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