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学-楞严9卷105中笔记
19魔境五十
19、5魔境五十,想阴十魔
19、5、5想十魔五,贪求冥感
又善男子,受阴虚妙,不遭邪虑,圆定发明。三摩地中,心爱悬应,周流精研,贪求冥感。尔时天魔候得其便,飞精附人,口说经法。其人原不觉知魔著,亦言自得无上涅槃,来彼求应善男子处,敷座说法。能令听众,暂见其身如百千岁。心生爱染,不能舍离。身为奴仆,四事供养,不觉疲劳。各各令其座下人心,知是先师,本善知识,别生法爱,黏如胶漆,得未曾有。是人愚迷,惑为菩萨,亲近其心,破佛律仪,潜行贪欲。口中好言,我于前世,于某生中先度某人,当时是我妻妾兄弟。今来相度,与汝相随,归某世界,供养某佛。或言别有大光明天,佛于中住,一切如来所休居地。彼无知者,信是虚诳,遗失本心。此名疠鬼,年老成魔,恼乱是人。厌足心生,去彼人体,弟子与师俱陷王难。汝当先觉,不入轮回,迷惑不知,堕无间狱。
一、听索先生聊聊:
第105场中部
1、第五个叫贪求感应,它是一种冥感,有一个叫疠鬼的来扰乱你。
2、又善男子,受阴虚妙,不遭邪虑,圆定发明。
善男子受蕴已经尽了,不遭其他邪分别念的干扰,圆通妙定不断的发明、清澈。
3、三摩地中,
入于这样的三摩地的时候,心里面特别希求什么呢?
4、心爱悬应,
心一直想找到很高深、很抽象,比较远方的一种灵感、一种感受、感觉,或者说一种境界。
5、周流精研,
他日日夜夜精心研究,贪求一个什么呢?
6、贪求冥感。
贪求冥想当中的一种感应,冥感。
有一个希求、有一个诉求、有一个愿望,在诸佛菩萨面前祈祷的时候,可以说。 但如果绷得太紧:“我一定要得到感应,别人都已经有了”,这样的话,不是真正的感应,也许有很多的错觉。要掌握分寸,不紧不松,太懈怠的话,一无所成;太精进的话,容易出问题,修偏、修错。
7、尔时天魔候得其便,飞精附人,口说经法。
如果你希求感应的心态绷得太紧,天魔一直等着,它的耐心是比较长的。有机会的时候,以非人的方式附在另一个人的身上,这个人就自然而然口说经法。
魔可能是潜伏很长时间、培养很长时间。这个人突然会讲经说法的话,自己可能也不一定相信。但如果慢慢培养的话,口才会慢慢慢慢变好。
魔也可能是短暂的时间当中得附体,被附体的人马上就会讲经说法了,随便唱多少个偈颂,突然就打开智慧了,有这种情况。
8、其人原不觉知魔著,亦言自得无上涅槃,
这个人根本不知道自己着魔了,他说自己获得了无上涅槃。
9、来彼求应善男子处,敷座说法。
并且来到了刚才求感应的善男子面前,准备法座,进行说法。
10、能令听众,暂见其身如百千岁。
听法的可能不只是一个听众,这些听众暂时看见这个人,有两种解释方法:
一种是,见到的这个人特别亲切,好像百千年当中,与自己关系非常非常密切,一见这个人,觉得与自己特别有缘分,“一见钟情”,千百岁可以这样解释。
另一种是,见到的这个人好像特别老,像活了千百年的长老,很有修证,比较高远的,比较有缘分。
11、心生爱染,不能舍离。
然后对他产生欢喜心,一直不离不舍,形影不离,特别开心。
12、身为奴仆,四事供养,不觉疲劳。
见到以后,大家都特别感动,马上五体投地,在他面前当奴仆一样,汤药、饮食、衣服、卧具,四事供养,对他进行恭敬承事,不觉疲劳。
13、各各令其座下人心,知是先师,本善知识,
不仅仅是一个人,各各在他座下的人,心里都感觉这个人肯定是我们前辈子的上师,是真正的大善知识。
有时候真的是魔众的干扰,大家都有一种特殊的感应、特殊的缘分,弟子们也觉得这样的上师肯定是很厉害的。那个着魔的上师,也愿意找这样弟子。
14、别生法爱,
在这个基础上,对他的法也产生了非常大的欢喜心。
15、黏如胶漆,
如胶似漆,关系非常炽然,实在是难舍难分。
有一种感觉,与这个法相应的不得了,入到自己的心髓当中,一直到骨髓里面,非常非常的相应,有感觉、有感应、有加持。
16、得未曾有。
从来都是没有过的这种感觉。
修行比较好的人,什么都转为道用,这种感觉是很好的。但也许的话,这种感觉是修行过程当中的一种违缘。
17、是人愚迷,惑为菩萨,亲近其心,
这个人因为很愚昧,把着魔的人看成是菩萨,亲近他的心。
18、破佛律仪,潜行贪欲。
结果自己破了佛陀的律仪,而且偷偷的行持不清净的行为。
19、口中好言,我于前世,于某生中先度某人,当时是我妻妾兄弟。
被附体的人说,我在前世的某一个生世当中,已经度过某个人,当时是我的妻子、兄弟、弟子。
20、今来相度,与汝相随,
我们那个时候有这种因缘,那么今天,我们终于互相找到了,或者我今天特意来度你,开始随顺你。
21、归某世界,供养某佛。
这样的话,我们现在一起不断的努力,将来去某一个世界当中,有某一个佛在那里,我们去做供养,等等。
被附体的人无中生有,什么样的话都可能会说出来。
22、或言别有大光明天,佛于中住,一切如来所休居地。
或者他还说这样的大话,有一个光明天,佛也住在那里,还有一切如来也居住在那里,我们有机会可以去那里。
23、彼无知者,信是虚诳,
听法的无知者,被他的胡言乱语已经吸引住了,已经深信不疑了。
24、遗失本心。
失去了原来自己修行当中的一些正知正念,原有的正知正见全部都被掏空、摧毁,然后建立一个新的见解,新的世界。在新的世界当中,原来诸佛菩萨或者善知识所加持过的修行境界,几乎都没有了、失去了。
25、此名疠鬼,
控制他的这个魔叫什么呢?疠鬼,一般给别人带来各种传染病、瘟疫,可能给人的心理也带来一种病。
26、年老成魔,恼乱是人。
疠鬼老了以后,也是成了魔,并且也不断的扰乱修行人。
27、厌足心生,去彼人体,
疠鬼满足了,或者说生厌离心了,就离开了这个人的身体。
28、弟子与师俱陷王难。
前面的弟子和上师,都入到王法的束缚当中。
29、汝当先觉,不入轮回,
你们先应该要知觉,最好用正知正念来摄持,不要入迷茫的轮回当中。
30、迷惑不知,堕无间狱。
如果你一直是执迷不悟、迷惑不知的话,那前途一定会是堕入无间地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