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升万念云 > 楞严

民俗学-楞严10卷108下笔记

创建日期:2025-05-07

  民俗学-楞严10卷108下笔记

  19魔境五十

  19、6魔境五十,行阴十魔

  19、6、2行十魔二,立圆常论

  阿难,是三摩中,诸善男子,凝明正心,魔不得便。穷生类本,观彼幽清,常扰动元,于圆常中起计度者,是人坠入四遍常论。一者,是人穷心境性,二处无因。修习能知二万劫中,十方众生所有生灭,咸皆循环,不曾散失,计以为常。二者,是人穷四大元,四性常住。修习能知四万劫中,十方众生所有生灭,咸皆体恒,不曾散失,计以为常。三者,是人穷尽六根,末那执受,心意识中,本元由处,性常恒故。修习能知八万劫中一切众生,循环不失,本来常住,穷不失性,计以为常。四者,是人既尽想元,生理更无流止运转,生灭想心,今已永灭,理中自然成不生灭。因心所度,计以为常。由此计常,亡正遍知,堕落外道,惑菩提性。是则名为第二外道,立圆常论。

  一、听索先生聊聊:

  第108场下部

  1、阿难,是三摩中,诸善男子,凝明正心,魔不得便。

  进入到这样的三摩定当中的诸位善男子,他们通达了坚定光明的正心,不会被魔所扰。

  2、穷生类本,

  穷究众生生生世世流转的根本.

  3、观彼幽清,常扰动元,

  观察行蕴隐蔽清净的本体,一直动摇的源头。

  4、于圆常中起计度者

  在普遍、圆满、恒常当中,产生分别念的话。

  5、是人坠入四遍常论。

  那这种人堕入到四种全面的常论、完全常执,堕入常边的论。

  6、一者,是人穷心境性,二处无因

  第一个,心和境执着为常有。

  这种人观察、分析,发现心和外境,这两处没有因。心、外境都没有什么真正的因,他认为这是最究竟的法。

  7、修习能知二万劫中,

  经过长期修行,最后知道,二万劫当中。

  8、十方众生所有生灭,咸皆循环,不曾散失

  所有十方众生,所有的生灭都是循环不息,不会散失。

  9、计以为常。

  认为心和境,在这个世界当中是常有的。

  心是常有的,境也是常有的,因为它是无因的,所以是常有的。生灭也好,循环也好,都没有什么散失的。比如水变成冰,冰变成水,一直都是循环不息。夏天变成冬天,冬天又变成夏天,周而复始,循环轮流。这样的话,他认为这是常有的。这是外道当中常派的第一种。

  10、二者,是人穷四大元,四性常住。

  第二种,四大执着为常有。

  这种人观察世间的万事万物,都是地水火风四大组成的,四大的本性也是常住的。

  因为他没有特别细的智慧,看柱子、瓶子也好,人身也好,都有四大的成分和元素,所以他认为四大是常有的。

  11、修习能知四万劫中,

  有了这样的邪见以后,开始修行后知道, 在四万劫当中。

  12、十方众生所有生灭,咸皆体恒,不曾散失,

  认为所有众生的生生灭灭都是恒常的,也不散失。

  13、计以为常。

  所以一直认为四大为常。

  在二万劫、四万劫当中,第一种人认为境和心是常有的,现在这种人认为四大是常有的,恒常一直是不断的、一直是没办法改变的。他们这样修,这种境界只是自己的分别念而已。这是宗派遍计的说法。

  其实四大并不是常有的,瓶子虽然是四大组成的,但是瓶子化为乌有的话,至少在我们面前根本没有四大的瓶子的存在,有诸如此类的很多观察方法。

  14、三者,是人穷尽六根,末那执受,心意识中,

  第三种,认为八识是常有的。

  这种人他观察六根识,还有执着的末那识和第八识,也就是阿赖耶识。六识加上末那识和第八识的话,总共有八识。

  15、本元由处,性常恒故。

  从本元去观察八识,它的本性是恒常的。不管是哪一个识,最后在本体当中,是常有的、光明的——稍微有一点接近密法,有一些显宗比较高的境界。

  16、修习能知八万劫中一切众生,

  他认为八识的本体是常有,自己也开始修行,知道了,在八万劫当中的一切众生。

  17、循环不失,本来常住,穷不失性,

  轮回中不失去这八种识,这八种识本来就是常有的,一直不会失坏它的本性。

  18、计以为常。

  把八识执着为常有的,这是第三种外道。

  19、四者,是人既尽想元,

  第四种,想尽计常,想蕴灭尽以后,他还认为有一种常有的存在。

  这种人去观察想蕴的尽头、想蕴的本元。

  20、生理更无流止运转,

  不管是流转也好、止息也好、运行也好,发现没有想蕴产生的根源,想蕴产生的道理,得不到。

  观察自己分别念的想蕴,它的产生、安住、流转、运行,全部都是得不到一个真正的实相。

  21、生灭想心,今已永灭,

  所有生生灭灭的分别念,妄想的心,这样观察的时候,全部永远灭了,没有了。

  22、理中自然成不生灭。

  在这个道理当中,自然而然产生不生不灭的观点。

  想蕴已经灭了,好像这个灭,也是无生无灭的,在这个道理当中,自然就认为不生不灭。

  23、因心所度,计以为常。

  依靠心来进行揣度的时候,认为它是常有的。他这样修行,会到达一定的境界,修成无色界、修成灭尽定、修成世间禅定。

  24、由此计常,

  以这个原因,他把心和境执着为常有、把四大执着为常有、把八识执着为常有的、把灭尽执着为常有,认为遍计常有。

  25、亡正遍知,堕落外道,惑菩提性

  忘失了正遍知的智慧,堕落到外道当中,迷惑了菩提性,根本不能了悟。

  26、是则名为第二外道,立圆常论。

  这是第二种外道,他们建立什么呢?圆满的常论。

  不是单个的,或者说半圆满的,而是普遍的、圆满的常论。它有心境、四大、八识、灭尽四种常,他们的观点是这样的。

 

上一篇:民俗学-楞严10卷108上笔记

文章评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