逻辑学-量理宝藏9品观现量58笔记
1、提纲
量理宝藏=甲一、入论分支+甲二、真实论义+甲三、造论究竟之事宜。
甲二、真实论义=乙一、从总反体抉择所知(1-7品)+乙二、决定能知量之自性。
乙二、决定能知量之自性=丙一、法相之安立(8品)+丙二、抉择各自事相之义。
丙二、抉择各自事相之义=丁一、现量+丁二、比量。
丁一、现量=戊一、真现量+戊二、似现量+戊三、现量之果。
戊一、真现量=己一、法相+己二、名相之分类(394)+己三、事相各自之义。
己三、事相各自之义=庚一、根现量+庚二、意现量+庚三、自证现量+庚四、瑜伽现量。
庚四、瑜伽现量=辛一、认识自性+辛二、成量之理+辛三、能立之量。
辛三、能立之量=壬一、建立本体+壬二、建立法相+壬三、遣于成立义之诤。
壬一、建立本体=癸一、建立过去未来(424)+癸二、建立所依能依。
癸二、建立所依能依=子一、建立宗法+子二、建立周遍。
子一、建立宗法=丑一、破他宗(427)+丑二、说自宗合理。
丑二、说自宗合理=寅一、建立前际无始(429)+寅二、建立未来无终。
寅二、建立未来无终=卯一、建立具有我执之明了无终+卯二、建立无有我执之光明无终。
卯一、建立具有我执之明了无终=辰一、以因建立(432)+辰二、抉择意义。
辰二、抉择意义=巳一、破他宗(434)+巳二、立自宗。
巳二、立自宗=午一、认清转生轮回之因(436)+午二、分析彼之对治。
午二、分析彼之对治=未一、片面压制(438)+未二、全面根除(439)
427、甲二乙二丙二丁一戊一己三庚四辛三壬一癸二子一丑一、破他宗;
于此有谓依所依,识之初始最终二,以火及灯作比喻,凭借现量可成立。
无尽自证不证实,灯火作喻非应理。
429、甲二乙二丙二丁一戊一己三庚四辛三壬一癸二子一丑二寅一、建立前际无始;
心不观待他因故,依因前际无始成。
432、甲二乙二丙二丁一戊一己三庚四辛三壬一癸二子一丑二寅二卯一辰一、以因建立;
因聚齐全无障碍,依因后际无终成。
434、甲二乙二丙二丁一戊一己三庚四辛三壬一癸二子一丑二寅二卯一辰二巳一、破他宗;
谓业身心轮回因,为断二者经苦行。无力无益无需故,尽业灭身非正道。
436、甲二乙二丙二丁一戊一己三庚四辛三壬一癸二子一丑二寅二卯一辰二巳二午一、认清转生轮回之因;
生因无明由其中,亦起烦恼业轮回。从此处中生他处,彼之贤劣业所为。
438、甲二乙二丙二丁一戊一己三庚四辛三壬一癸二子一丑二寅二卯一辰二巳二午二未一、片面压制;
慈等与我不相违,因非能断轮回根。
439、甲二乙二丙二丁一戊一己三庚四辛三壬一癸二子一丑二寅二卯一辰二巳二午二未二、全面根除。
无我与我相违故,现见无我彼即除。种子虽非有初始,然为火焚见后际,
如是轮回虽无始,然见无我成后际。
2、因明中有两个关键问题,第一个,通过因明的推理方式,建立前世后世存在;还有一个关键问题,依靠因明的推断方法能了知,我等大师释迦牟尼佛是整个三界众生的唯一怙主,是唯一的正量士夫。
因明的核心、精华就在于论证前世后世存在,以及在名言中建立释迦牟尼佛成为量士夫这两点。
3、癸二(建立所依能依)丑一、破他宗:于此有谓依所依,识之初始最终二,以火及灯作比喻,凭借现量可成立。
有些论师认为,人的前世和后世依靠自证现量可以成立。他们的比喻是火和烟以及灯与光,是以这两个比喻来成立人的前后世存在的。
比如我们都知道现在的心有前面的一刹那,也有后面的一刹那,这是我们通过自证来了解的,是以自己的心来明白的。如自证所了知那样,所有众生无始以来都有无边的前际,这叫做前际无边,也就是说无始以来的心识都是存在的。为什么存在呢?
这是通过现在的心来了知的。以现在的心怎么样推断呢?
因为,通过现在的心识可以直接遮破不存在前面心识的总识,又可以间接遮破不存在前识前提的别识。也就是说,通过自证现量遮破了不存在前识的总识和别法的识。
反过来说,以我们现在的心识可以了知存在前识前提的总的心识,以及存在前识前提的别的心识。这个道理可以通过一个比喻来讲,比如说我们看见的烟,烟是从火当中产生的。烟在火当中产生的推理已经直接遮破了烟是从非火当中产生的,这种总的概念已经遮破了;间接也遮破了烟是从其他别的事物当中产生的。反过来说,烟必定是从火当中产生的,这样的道理能够成立。因此说,众生前面的心识无始以来一直都是存在的,这一点是以自证现量来知道的。这是他们的一个理由。这是前际(前世)存在的论证方法。
那后世存在的论证方法是怎么样的呢?他们进一步说,通过现在的自证刹那证明,无边无际的后刹那心识也是存在的。怎么存在呢?因为,通过现在的正理能直接遮破总识不能产生后识的道理;如果直接遮破了这个道理,那么间接也已经遮破了心识的别法延续下去不存在的道理。所以他们认为,总的来讲也遮破了总识产生后识不存在的道理;别的角度来讲,每一个众生的心识———别法的心识延续下去不存在的道理也已经间接遮破了。这就像灯一样,灯现在就发出光,那总的灯不发光的道理就直接遮破了,也间接遮破了别法中的彩灯或者酥油灯等不能发光的道理。
依靠灯与光的比喻,可以了知无边无际的后识存在;而以前面火和烟的比喻,也能证明众生的前际存在。也就是说,以这两个比喻可以证明我们众生既有前世又有后世,而既不存在前世又不存在后世的道理,通过这两种比喻完全可以推翻。这是对方论师的观点。
但是,这种观点不太合理。如果这一点合理,那顺世外道的观点也应该合理;因为顺世外道(现世美)也认为今生中的心识刹那成立。现在我有没有心呢?现在我有心;刚才我产生心没有呢?刚才我也产生心了;等一会我的相续中会不会产生分别念呢?会产生的。这一点,外道也是承认的,所以,仅仅依靠这一点并不能证成前世后世存在,必须还要有一个充分的理由。
下面作者也说,以自证现量来成立是不合理的。因为自证现量并不能证明前世、后世的心识存在,以自证来成立有困难。所以,一定要按照我们自宗所说的那样,通过三相齐全的推理———不是现量而是比量来进行证明,这比较重要。
4、无尽自证不证实,灯火作喻非应理。
你们对方论师凭借自证现量来证明,从仅仅围绕现在的时间来讲它们具有密切的联系,这也许是可以的。因为我们现在的确知道,自己的心是前面刹那的心当中产生的,后面的心也会不断产生,所以这一点倒是成立的。
但是仅仅是现量,前际无边和后际无边两个道理怎么证成呢?这一点有一定的困难。
首先讲前世,顺世外道他们也承认现在的心,即生中的心倒是存在的,但是今生的心是依靠四大聚合的身体而产生的,也就是说在因缘聚合的时候由无情法的身体当中产生,并不是从前世的心中产生。所以,如果你用火和烟的比喻,那恰好跟顺世外道的观点一模一样。因为他们认为,光明、明清的心识是从与它不同的无明清的身体中产生的。而你们的比喻,烟是无有燃烧的一种事物,这种事物是从不同类的火里面产生的,这就像心识从身体中产生一样,不同类的事物产生不同类的事物,这跟外道的观点完全相同,所以这种说法是不合理的。这是第一个问题。
然后是第二个问题———后世。“现世美”的顺世外道,他们也承认现在的心识存在,但人死了以后,就像灰尘在空中被风吹走一样,荡然无存,最后什么都没有。包括自己的身体,通过火化、通过水葬,最后完全消失于四大当中。这样之后,所谓的心识就不存在,他们的观点是这样的。如果你们用灯火来比喻,那么虽然灯火现在发出光芒,但是油尽灯枯之后,灯光再继续延续下去的理由也没有。这样一来,恰好证成了外道的观点,这就明显说明你们的比喻不合理。
因此,对方论师的说法并不能推翻外道的观点。同时,他自己也不能如是安立,因为如是安立根本没有充分的依据,所以不能承认这种说法。这是自宗遮破对方的观点。
5、前际无始:是指我们前面的心识从无始轮回一直流转到现在;
后际无终:是指如果我们没有得解脱,没有证悟无我,那还要不断地、无有终止地在轮回中漂泊。
6、如果我们承认释迦牟尼佛是量士夫,那么前世后世的存在就比较好办。为什么呢?因为这是佛陀说的。既然是佛陀说的,那么前世后世肯定存在,这很容易成立。凡是信仰佛教的人面前都可以说前世后世肯定存在,为什么存在呢?这是诸高僧大德说的,这是佛陀说的。
在非佛教徒面前,我们可以通过推理来成立。但实际上,通过推理来成立也不是特别容易。以前印度有一个故事,当时旃扎古昧论师跟外道在很多年中一直辩论,但实在没办法说服他,后来旃扎古昧论师嘴里含着一颗珍珠死去,依靠缘起力投胎变成一位孩童,出生时这位孩童嘴里仍含着那颗珍珠,这才使那位外道觉得前世后世的的确确存在。这是通过一种缘起力的神变方式来进行论证的。因此,在从来不承认释迦牟尼佛的教法,也不承认因明相关推理的这些人面前,前后世的道理很难成立。
7、寅一、建立前际无始:心不观待他因故,依因前际无始成。
众生今世生起来的第一刹那的心(有法),应该是依靠前世心识的近取因作为前提(立宗),因为除了自己前面同类的因以外,不观待其他任何法之故(因),就像我们现在的心(比喻)。
这种比喻和推理完全是成立的。我们刚刚生出时的这一刹那心,它前面肯定有心。为什么?因为心的近取因就是心,除了心以外,不观待任何无情法。
有些人可能不承认:不观待是不可能的,应该观待自己的身体,也应该观待父母的不净种子等等。
其实,它们是一种俱有缘,但并不是近取因;而且心识的近取因不是心识的理由,对方根本找不出来,无论如何也找不到。
关于不观待其他任何因,并不是说它的产生什么缘都不观待,不是这个意思。它的意思是说,除了心识前面的心识以外不观待其他任何东西,就像我现在的心识一样。我现在的心识,它前面肯定是心,并不是说不依靠心。
这是从心识的本体的角度来讲的,并不是讲心识的差别。关于心识的差别,比如说这个人很聪明,那个人很愚笨,这些都是依靠外面各种各样的因缘而产生的。心的差别方面并不是也依靠自己心的种子而产生。但心的本体应该在心中产生。心的差别方面应该有所不同。而心的本体,每一个众生前世的心产生今世的心,今世的心产生后世的心,一直延续不断地存在,这一点并无差别。
8、寅二(建立未来无终)辰一、以因建立:因聚齐全无障碍,依因后际无终成。
这是后际无终的成立方法,也是一种推理。怎么样成立呢?如果前世存在,那后世肯定存在,不可能今世就消失了。其实,前世今世存在也可以说,前世后世存在也可以说。因为,如果前世今生两者都存在,那么后世也决定存在。
推理的方法可以这样说:凡夫心的后识必定存在,为什么呢?因为业惑烦恼的因缘具足,无我智慧的障碍没有的缘故。如同水分、化肥等所有因缘样样齐全,种子不得不产生后面的果一样。这是用三相推理来进行论证的,意思就是说,我们凡夫人现在不可能具有证悟无我的智慧;既然没有,那后识决定存在。为什么呢?因缘具足、没有障碍之故。
什么时候有了无我的智慧,相续中业和烦恼已经断完了,那个时候心识就变成光明的本体,就成佛了。从此以后,在轮回中就不会再继续流转,就像烧毁的种子一样。
9、辰二(抉择意义)巳一、破他宗:裸体派观点:谓业身心轮回因,为断二者经苦行。
善业、恶业,还有身体以及众生的心,这些因缘聚合就成了轮回的因。因为裸体派等外道承认前世今世存在,而且还承许后世的解脱,他们为了获得解脱而经常苦行。如果把身、心、业三者全部灭完了,就获得上帝的果位、大自在天的果位等,从而获得各种殊胜的解脱。
10、无力无益无需故,尽业灭身非正道。
不合理有三种原因。第一种是“无力”。你们刚才说为了灭尽这三者而行持苦行,其实如果我执没有斩断,仅仅依靠这样的苦行,你们的身体就根本不可能灭尽。所以说,仅仅用五火或者用其他的苦行方式来灭尽自己的身体,这是没有任何力量的,就是无能的意思,根本不能灭尽你们所有的身体。所以,如果没有证悟无我,就无法斩断业和烦恼,如同根没有断除,枝叶花果等就不可能根除一样。这是第一个问题。
第二种是“无益”,就是没有利益。什么是没有利益呢?因为有烦恼无明的因之故。你们的身体纵使以苦行摧毁无余,实际上也还要继续流转在轮回当中,所以没有任何利益。
第三种是“无需”,就是不需要。我们需要的是什么呢?就是要断除我执。如果断除我执,身体就不需要如此的苦行,所以说没有必要。
佛教中讲到的无我空性,才是断除轮回的根本因。如果对无我的智慧没有真正通达,那世间中的其他行为再努力行持也并不能完全断除轮回的根本,实际上它们只能起到一种辅助作用。可见,我们在分析他宗的时候,也能以此了知佛教的殊胜之处。佛教自宗应该依靠十二缘起,也就是说应认识一切轮回的根本因就是我执无明烦恼。
11、巳二(立自宗)午一、认清转生轮回之因:生因无明由其中,亦起烦恼业轮回。从此处中生他处,彼之贤劣业所为。
总的来讲,我们自宗认为,三界轮回的根本因就是无明。所谓无明,按照心和心所一体的观点来讲,就是我执———萨迦耶见,我执萨迦耶见就是无明。
就像《入中论》第一个颂词所讲的那样,众生因为有了我和我所执,一切轮回的迷乱显现就会自然而然出现。有了无明,面对悦意的对境就产生贪心,面对不悦意的对境就产生嗔心;有了贪嗔心就会造善业和恶业;有了善恶业,在业风的吹动下就开始形成六道轮回。所以,十二缘起后面的其他支就不断出现。因此,轮回的根本就是无明,并不是你们外道所承认的身体、业等。
分别来讲,我们现在根的六种内处,是从以前的处当中产生的。《释量论·成量品》里面有一个教证,《前世今生论》也引用过。怎么从以前的处当中产生呢?意思就是说,我们即生中的六根是从前世的根当中产生的。在前世的根作为近取因,前世的心作为俱有缘的情况下,色界和欲界的众生的六根可以出现。如果前世俱有缘的心识没有执著色法,那么我们虽然有了前面的近取因———根,但是因为没有心识俱有缘的缘故,就会转生到无色界当中去。因此,我们即生当中的根的近取因是什么呢?就是前世的根。俱有缘是什么呢?前世的心识。前世的心识必须要对色法有我所的执著,如果我所执著的俱有缘通过禅定力完全已经摧毁或者压伏,那我下一世不一定转为有色根的众生,不一定变成这样,可能转生为其他众生。所以说,应该依靠他处的根而产生。但是,根与识二者的贤劣、好坏是依靠它们的增上缘———业来操作的。增上缘的业怎么操作的呢?比如说我的根或识好不好,这都是依靠业起作用而产生的。
通过分析我们完全知道,今世的根是通过前世的根而获得的。这种道理,月称论师在《四百论讲义》里面用鸽子的比喻来说明:今世的身根为什么会出现前世身根的标记呢?这就是缘起,有一种近取因,近取因的不共缘起已经浮现在身体上面。
12、午二(分析彼之对治)未一、片面压制:慈等与我不相违,因非能断轮回根。
我们可以通过修大慈大悲心来对治自相续当中的嗔恨心,修不净观来对治相续当中的贪心,修喜无量心来对治嫉妒心,等等。通过这样的方式来对治我们相续当中的各种烦恼,能不能到达无我的境界呢?
不能。因为慈心等与我执并不是完全相违,所以虽然修了悲心和不净观等,但是并不能根除我执,因为这些观想的作用只不过是暂时压伏自相续当中的烦恼而已。实际上,要完全斩断相续中的我执,必须要有无我的智慧。
13、未二、全面根除:无我与我相违故,现见无我彼即除。
无我的智慧与我和我所执完全是相违的,一旦我们现见了无我的智慧,或者说通达了胜义谛,那我执马上就会断除。不管是通过中观,还是通过无上密法,只要我们相续当中已经产生了真正的无我智慧,那么所有的我执烦恼就会被一并遣除掉。
14、比喻:种子虽非有初始,然为火焚见后际,如是轮回虽无始,然见无我成后际。
一旦证悟了无我,从此之后凡夫的心再不会延续下去,那个时候就已经终止了。
这个道理用一个比喻来说明:这就像世间中的青稞、稻子、麦子等的种子一样,从它们的前面来讲,前面的同类是不断而存在的,所以没有初始;但是一旦用火烧坏了种子,从此之后,它的后际再也不会延续下去。
同样的道理,轮回当中所有凡夫人的心,虽然从无始以来到现在一直都是存在的,也就是说无有开端;但是,如果我们依止善知识、依靠佛法而通达了无我,自相续当中我执的种子就会完全根除,那从此之后,在三界轮回当中就再不会漂泊,原来的心也就从此终止。
对总的轮回来讲,可以说无始无终;但是对个别众生的轮回来讲,虽然无始,但是有终。以我等大师释迦牟尼佛为例,显现上佛陀无始以来都在轮回当中示现各种各样的众生,但到义成王子的时候,自相续当中所有的成就现前,从此之后再也没有转生过轮回。所以,总的轮回虽然无始无终,但是对个别众生来讲,你一旦获得了成就、证悟了无我,那从此之后,就再不需要漂泊轮回!
量理宝藏科判整理
425、甲二乙二丙二丁一戊一己三庚四辛三壬一癸二(建立所依能依)分二:
426、甲二乙二丙二丁一戊一己三庚四辛三壬一癸二子一(建立宗法)分二:
427、甲二乙二丙二丁一戊一己三庚四辛三壬一癸二子一丑一、破他宗;(第58课)
于此有谓依所依,识之初始最终二,
以火及灯作比喻,凭借现量可成立。
无尽自证不证实,灯火作喻非应理。
428、甲二乙二丙二丁一戊一己三庚四辛三壬一癸二子一丑二(说自宗合理)分二:
429、甲二乙二丙二丁一戊一己三庚四辛三壬一癸二子一丑二寅一、建立前际无始;(第58课)
心不观待他因故,依因前际无始成。
430、甲二乙二丙二丁一戊一己三庚四辛三壬一癸二子一丑二寅二(建立未来无终)分二:
431、甲二乙二丙二丁一戊一己三庚四辛三壬一癸二子一丑二寅二卯一(建立具有我执之明了无终)分二:
432、甲二乙二丙二丁一戊一己三庚四辛三壬一癸二子一丑二寅二卯一辰一、以因建立;(第58课)
因聚齐全无障碍,依因后际无终成。
433、甲二乙二丙二丁一戊一己三庚四辛三壬一癸二子一丑二寅二卯一辰二(抉择意义)分二:
434、甲二乙二丙二丁一戊一己三庚四辛三壬一癸二子一丑二寅二卯一辰二巳一、破他宗;(第58课)
谓业身心轮回因,为断二者经苦行。
无力无益无需故,尽业灭身非正道。
435、甲二乙二丙二丁一戊一己三庚四辛三壬一癸二子一丑二寅二卯一辰二巳二(立自宗)分二:
436、甲二乙二丙二丁一戊一己三庚四辛三壬一癸二子一丑二寅二卯一辰二巳二午一、认清转生轮回之因;(第58课)
生因无明由其中,亦起烦恼业轮回。
从此处中生他处,彼之贤劣业所为。
437、甲二乙二丙二丁一戊一己三庚四辛三壬一癸二子一丑二寅二卯一辰二巳二午二(分析彼之对治)分二:
438、甲二乙二丙二丁一戊一己三庚四辛三壬一癸二子一丑二寅二卯一辰二巳二午二未一、片面压制;(第58课)
慈等与我不相违,因非能断轮回根。
439、甲二乙二丙二丁一戊一己三庚四辛三壬一癸二子一丑二寅二卯一辰二巳二午二未二、全面根除。(第58课)
无我与我相违故,现见无我彼即除。
种子虽非有初始,然为火焚见后际,
如是轮回虽无始,然见无我成后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