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升万念云 > 定解宝灯

定解宝灯论(一问无遮非遮39-49)笔记

创建日期:2021-10-23

  定解宝灯论(一问无遮非遮39-49)笔记

  1、《定解宝灯论》=甲一、初善首义+甲二、中善论义+甲三、后善末义

  甲二、中善论义=乙一、依教理广说+乙二、以殊胜窍诀略说+乙三、宣说造论方式。

  乙一、依教理广说=丙一、见解无遮或非遮+丙二、声缘证二无我耶+丙三、入定有无执著相+丙四、观察修或安置修+丙五、二谛何者为主要+丙六、异境何为共所见+丙七、中观有无承认否。

  丙一、见解无遮或非遮=丁一、略说+丁二、广说

  丁二、广说=戊一、说明他宗观点不合理+戊二、宣说自宗观点无二双运。

  戊一、说明他宗观点不合理=己一、总破他宗观点+己二、别破

  己二、别破=庚一、遮破他宗所许自空+庚二、遮破他宗所许他空

  庚二、遮破他宗所许他空=辛一、他空非真实空性(40)+辛二、以比喻阐明此理+辛三、对此赞叹应成非理(44)

  辛二、以比喻阐明此理=壬一、如马牛喻不成双运(42)+壬二、如水月般无二双运人皆得证(43)

  戊二、宣说自宗观点无二双运=己一、以喻说明自宗观点(46)+己二、此以瑜伽现量可见(47)+己三、如此承许不堕常断之边(48)+己四、许此境界极为稀有(49)。

  40、甲二乙一丙一丁二戊一己二庚二辛一、他空非真实空性;

  通常依他之空性,决定不是真空性,

  42、甲二乙一丙一丁二戊一己二庚二辛二壬一、如马牛喻不成双运;

  马上虽不成立牛,岂能确定彼马空?见彼马匹于牦牛,有何利益有何害?

  是故不空轮涅法,不成有法与法性,现空双运与有寂,等性于此悉无有。

  43、甲二乙一丙一丁二戊一己二庚二辛二壬二、如水月般无二双运人皆得证。

  如说水月非真月,天月空与水月现,若是无二之双运,谁皆轻易证双运。

  44、甲二乙一丙一丁二戊一己二庚二辛三、对此赞叹应成非理。

  牦牛非马人皆知,现量目睹牦牛现,为何诸大尊者说,证悟此义极稀奇?

  46、甲二乙一丙一丁二戊二己一、以喻说明自宗观点;

  故自宗许观水月,水月本性毫不得,无而现见水月时,虽是无遮却可现。

  47、甲二乙一丙一丁二戊二己二、此以瑜伽现量可见;

  空性显现凡夫前,虽似相违于现见,诸智者以奇语赞,说此双运真奇妙!

  48、甲二乙一丙一丁二戊二己三、如此承许不堕常断之边;

  若从空性分衡量,无有丝毫不空故,虽可断定说无有,然而于无之自相,

  未曾失去之同时,不灭之中可显现。未失现之自相时,安住无基大空中

  49、甲二乙一丙一丁二戊二己四、许此境界极为稀有。

  分类此空以此空,此现此空永不得,于此彻底了达时,觅义寻者未得义,

  非但不生失望心,反得快乐真稀奇!

  2、辛一、他空非真实空性:通常依他之空性,决定不是真空性,

  通常而言,依靠其他法成立之空性决定不是真空性,无论是“柱子以柱子本体不空以其实有空”的空性,还是“如来藏不空以依他起来空”的空性,依靠释迦牟尼佛抉择的空性之理进行衡量时,它们都不能称之为真正的空性。

  3、壬一、如马牛喻不成双运:马上虽不成立牛,岂能确定彼马空?见彼马匹于牦牛,有何利益有何害?

  比如看见马上没有牦牛,这时能以此决定马为空性吗?见到马匹上没有牦牛这一点后,对证悟马的空性有何利益有何害呢?此二者之间不存在任何利害关系。

  4、瓶子的本体不空,而其上柱子存在也好不存在也好,对瓶子有什么关系呢?这只能算是一种相似的空性。

  现在见到瓶子时,所谓实法柱子的有或没有,对破除执著瓶子这一点有什么利害吗?比如普通的牧童等世间人,他们并未见到瓶子上的实法柱子,虽如此,仍然对瓶子存在相当大的执著,因此破除这样的实法柱子对他们来说无关痛痒。

  5、抉择空性时,一定要对法的本身进行抉择,像有些人认为那样——破除实法后的空性与色法本体的显现二者成为无二双运,这一点根本是不合理的,也没有任何必要,与黑白绳子搓在一起无有任何差别。

  真正的现空双运,就是柱子本体为空性,虽是空性却可以如实显现。虽然此种现空双运的境界很难在凡夫人的心识前出现,但通过此种方法进行抉择后可以发现——如黑白绳搓一起的现空双运实在不合理。

  6、是故不空轮涅法,不成有法与法性,现空双运与有寂,等性于此悉无有。

  若如此承许的话,则所空的实有与不空的柱子、瓶子等,以及空的轮回与不空的涅槃,它们之间根本不能成立有法与法性的关系。但从真正意义来讲,有法与法性是同一个,涅槃即是世间,世间的本性就是涅槃。

  若认为如来藏本体不空或柱子本体不空,以这样的他空方法进行抉择时,所谓现空双运的概念以及有寂等性等说法都将不复存在。

  所谓的“有法”是指生死轮回,而“法性”则指三乘涅槃,轮回、涅槃之间实际是有法与法性的关系,因此轮回就是涅槃,涅槃即是轮回。若未通晓此理,将不空的法与空法二者强加在一起,根本不能成立法与法性的关系。

  7、现空双运=入定现空双运+出定现空双运

  现空双运可分入定、出定两种,入定的现空双运远离一切有实无实,是真正的现空双运;出定时的现空双运是指如水月一般,柱子的显现即是空性。一切都不存在,皆是如幻如梦的。

  8、若诸法为空性,则现空双运、有寂等性皆成合理;若诸法本体不空,则不论是名言中的因果轮回,还是胜义中远离一切戏论的境界,都将无法合理抉择。

  9、无遮=辨别后得时的无遮+究竟入定时的无遮

  辨别后得时的无遮:所谓辨别后得即指瑜伽士已彻证真正能取所取无二之空性,于后得时,日常的行住坐卧等威仪仍旧随顺一切世间规律,此时中观有所承认。

  究竟入定时的无遮:即抉择究竟中观见解时,以圣者根本慧定为主,无有任何承认。

  中观应成派所抉择的正见是圣者根本慧定的境界,其前不存在有无是非等任何戏论,否则,即不能成为究竟实相。如此抉择时,从万法空性的角度,暂时可以承许为无遮。

  若像无遮派个别大德所许“自本体不空而以实体空”,或如非遮派所说“法性不空而以二取法空”,如此抉择则不符合真正的般若教义。

  10、前文以马和牛的比喻说明他空不能证悟双运之理。下面继续以水月的比喻,说明若他空是真空性则应极易证悟。

  11、壬二、如水月般无二双运人皆得证:如说水月非真月,天月空与水月现,若是无二之双运,谁皆轻易证双运。

  水中所显现的月影并非真正的月亮,如果认为:天月于水池中不存在这一空性与正在明明朗朗显现的水月,此二者即是无二双运。这样一来,倒是每一个人都很容易证悟此种现空双运的道理了。

  12、水月正在显现,此显现中不存在天月,因天月具足遣除黑暗的能力,而水月虽然显现却根本无有这种特点。但若认为“水月与天月之间是现空双运”,这一点确实任何人都极易了知,但释迦牟尼佛以及诸高僧大德所抉择的现空双运似乎并非如此!

  即使牦牛所执著的也只是草和水的本体,而并非草和水上的实有,因此,若仅破除实有即可证悟现空双运的话,那毋庸置疑,山上的牧童早已获得这种“殊胜”境界了!

  13、对方始终将遮破实有这一点作为空性,以期将来能够与瓶子的显现双运,但是你们一定要当心,千万不要把这样的空性不小心弄丢了。

  比如,认为月亮虽然没有,但它的影像还是存在的,他们将这样的影像与显现双运。要看破的话,就“本体”和“影像”一起看破,断绝引生烦恼的后患,这样比较好。

  14、辛三、对此赞叹应成非理:牦牛非马人皆知,现量目睹牦牛现,为何诸大尊者说,证悟此义极稀奇?

  此处以不满的语气说:牦牛不是马,这一点稍有辨别能力的人,在现见牦牛时即会了知其上无有其它动物。牦牛的显现与其上不存在马的空性,若将此二者证悟为现空双运,那从释迦牟尼佛到诸位高僧大德为什么一致宣说证悟此现空双运的意义极其稀奇?不应如此宣说。

  因此,应将牦牛的本体抉择为空性,虽本体空性,却不灭显现,显现的同时未舍弃空性,此现空双运的稀有境界,是所有高僧大德和诸智者们同声赞叹的。

  15、正如荣索班智达所说:若已通达外境皆为等同,了知自心皆属迷乱,此时即已证悟空性。不论外境好或不好,都与法界无二无别,仅是自心迷乱习气的显现而已,实际根本不存在,这一点是任何智者都无法遮破的。

  16、己一、以喻说明自宗观点:故自宗许观水月,水月本性毫不得,无而现见水月时,虽是无遮却可现

  自宗承许:水月的空性并非天月不存在,而是眼前所现之水月,虽然显现,但显现的同时,于其里里外外、上上下下何处也寻觅不到水月一丝一毫的本体。

  17、就如同水月一样,万法的本体虽是空性,但空性之中不灭显现,这才是真正的现空双运。确实,通过详详细细的观察,内心深处真的认为:一切显现如同眼前的水月一般,虽然显现,但正在显现的本体即是空性,空性的同时却可以无欺显现。

  密宗也认为,一切诸法本来清净,本净之中可以无勤显现,而一切所现均是智慧的游舞。

  自宗在实修过程中亦应如此,了知日常生活中所见所闻的一切法都不是正量,虽然显现,但显现的本体就是空性

  18、己二、此以瑜伽现量可见:空性显现凡夫前,虽似相违于现见,诸智者以奇语赞,说此双运真奇妙!

  有人认为:既然说现空双运,为什么显的时候空观不起来,空的时候显观不起来呢?凡夫人由于不具修持,且二障未无余灭除之故,现空无二的智慧还不能现前,只能依靠教理及上师的指点了知。因此,我们现在应努力积资净障、精进修持,使相续中的所有障碍无余消尽,这时现空无二的境界也会自然而然地显现。

  如此殊胜的境界,凡夫面前现似相违,于圣者前却根本不相违,对此,自古以来的诸传承大德们一直在齐声赞叹,认为这样的现空双运奇妙无比,异常稀有!因为现空无二的境界就是一切诸佛最甚深之秘密,若谁已经通达,谁就是真正的瑜伽士,是真正的高僧大德,是真正的修行者。

  19、如同水月般空即是显、显即是空的双运境界,在烦恼、所知二障尚未清净的凡夫面前似乎相违。因凡夫的相续毕竟有限——柱子显现时,怎么空也空不了;但以中观理抉择,柱子真的是空性,这时,前面的显现又不知躲到何处去了。凡夫即是如此,显现与空性二者很难同时在心前生起。

  这就是凡夫人的境界,若能精进闻思修行、积累资粮、忏悔罪业,获得一地时,现即空、空即现的境界会自然而然生起的。如此殊胜的境界凡夫虽然不能马上生起,但若已从道理上了知万法空性,对于压制自相续的贪嗔痴等烦恼还是十分有帮助的。

  在我们仍未得地之前,真正现空无二的境界很难生起,但与其相似的现空双运仍可显现,比如通过中观理的观察可以了知万法的确不存在,如同水月、幻影、梦境一般,这种境界也是极其稀有的。

  20、己三、如此承许不堕常断之边:若从空性分衡量,无有丝毫不空故,虽可断定说无有,然而于无之自相,未曾失去之同时,不灭之中可显现。未失现之自相时,安住无基大空中。

  如果从空性角度衡量,包括如来藏在内,轮涅所摄的一切万法无有丝毫不空之故,虽然可以断定其为“无有”,但在“无有”之体相不舍弃的同时,不灭之中也可以显现万法。万法皆为空性,虽可说为“无有”,在“无”之自体不灭的情况下也可以显现;而正在显现之时,不舍弃“现”之自体而安住于无基大空性当中。

  也就是说,从空性来讲,一切万法皆是空性,但所谓“空性”之体相不舍弃的同时可以显现;显现之时,“显现”的体相不舍弃的同时安住于无基空性之中。这样的境界,在凡夫地时欲想真正证悟有一定困难,但万法的实相即是如此。

  21、虽然承许为无有,但却不能将“无”的自相舍弃,在“无有”的同时,其体相不舍弃而显现,以此可以遣除无有边;在“显现”之体相不舍弃的同时,其本体即为空性,以此即可遣除有边。

  22、“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万法正在空的同时,显的体相也不会舍弃,这一点通过水月的比喻说明即很容易理解,水月的本性即是空的,在“空”没有舍弃的同时,水月也可以无误显现;同样,万事万物可以不灭而显现,但显现的同时,也是安住于无基大空之中。

  23、全知无垢光尊者说:“现而不成有。”如水月虽然显现,但其实体却无论如何也找不到。又说:“空而不成无。”虽是空性,但也并非以空的缘故而成立无有。

  诸法虽然显现,但不成立为有,一切显现虽是空性,但并不成立实空,均是安住于无二大自性中。

  24、“空时未舍弃显现,显时未舍弃空性”

  于此观点中已经囊括二转、三转F轮的所有密意,为什么这样讲呢?印度月称论师和藏地的荣索班智达,他们异口同声地抉择了万法皆为空性;印度的莲花生大师和布玛莫扎抉择为自相不灭;藏地无垢光尊者在以《七宝藏》、《大圆满心性休息大车疏》为主的论典中抉择为光明。究其本质,印度与藏地诸位大德的密意与麦彭仁波切所述完全不相违,而麦彭仁波切则对如此殊胜的窍诀进行了言简意赅的描述。

  密宗当中,只需具足大圆满的少许境界或觉受,即可轻而易举地了知“万法空时显现的自相不舍弃,显时空的自相不舍弃”,从修行境界衡量时,证知这一点非常关键。

  25、己四、许此境界极为稀有:分类此空以此空,此现此空永不得,于此彻底了达时,觅义寻者未得义,非但不生失望心,反得快乐真稀奇!

  25、1分类此空以此空,此现此空永不得

  此处说,若谁能够证悟如此殊胜的境界,即是非常稀有难得的。“此空”、“以此空”,以及“此现”、“此空”等分类,于究竟实相境界中永远得不到。

  在最后境界时,“此瓶为空性,以何者空?以实有空”,或者“如来藏本性不空,以其上的遍计法空”,这样“此空”、“以此空”的分别根本不存在。再者,“瓶显现,其上的成实为空性”,诸如此类的“此现”、“此空”等见解和差别,真正来讲永远也无法得到。

  25、2于此彻底了达时,觅义寻者未得义,非但不生失望心,反得快乐真稀奇!

  所有的有无是非等执著,在真正通达远离一切戏论的境界时,一切都得不到。一般人在得不到某种东西时可能会非常失望,但于此境界前,不论自己的心还是外界的一切事物,真正以中观理寻找时,任何有、无、是、非都得不到,万法根本没有一个实质性的存在,虽于何处亦遍寻不得,可是并不会因此而伤心难过,反而会获得无限快乐。

  通过中观理进行抉择之后,真正的瑜伽士已经现见了究竟实相,并非已经获得,而是连微尘许也得不到,此时,相续中自然而然出现了智悲双运的境界,这种境界无法以语言描述,内心充满了快乐。

  26、通达一切万法的本体就是空性,但所谓空性并非凡夫分别念当中所想象得那样,真正的空性上不会有“自空”、“他空”,或“此法不空以彼法空”等种种说法。法的本性就是空性,根本不会有“此空”、“以此空”等分类。

  27、所谓寻求自心者却根本得不到心,这一点若以大圆满的窍诀、通过上师指点心的本性,即可了知“见无所见,即已现见”的究竟奥义,未见即是最殊胜的见,未得到即是最殊胜的得到。

  28、“外观百法,不如内观一心”

  观察自己的心,到处寻找,却何处也找不到,虽然如此,心的自性也从未与光明脱离,可以说,这就是密宗最究竟的境界。

  真正观察自心时,始终得不到任何戏论,于此何者也不得的境界中坦然安住,即可称之为智慧大乐。谁如果获得如此境界,确实是非常稀有,虽然无法以世间语言宣说,却根本无有一丝一毫的伤心反而快乐无比。作为凡夫人,现在只有诚心祈祷,一旦获得证悟的境界时,才会真正了知现空是完全不相违的。

  29、麦彭仁波切于此处讲到了所抉择的空性——万法的本体需要空,但如何抉择的方法并未宣讲,就像指点道路一样,应走哪一条路已经告诉我们了,但真正应该怎样走,此处并未明确指出。为什么不讲呢?《定解宝灯论》并不是专门宣讲空性法门的论典,虽然本论中并未详细说明,但在《中观六论》等其他中观论著中,已经将自空他空为何得不到的原因讲述得非常清晰。

  30、一般藏传佛教讲《定解宝灯论》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未得到灌顶之前不能听;还有一种,对于《定解宝灯论》当中最殊胜的窍诀修法,上师并不宣讲,从理论上即使不灌顶也可以听。

  我在1994年讲《定解宝灯论》时并未要求灌顶,这次也同样没有要求,否则,可能有很多人不具备条件。但总的来讲,最好还是具备灌顶这一前提,因为上述所讲道理,若以密宗和大圆满的方式解释则会非常殊胜,不需过多语言,只要按照上师所说窍诀观自己的心,自然而然会现前所说的境界。

  定解宝灯论科判

  39、甲二乙一丙一丁二戊一己二庚二(遮破他宗所许他空)分三:

  40、甲二乙一丙一丁二戊一己二庚二辛一、他空非真实空性;

  通常依他之空性,决定不是真空性,

  41、甲二乙一丙一丁二戊一己二庚二辛二(以比喻阐明此理)分二:

  42、甲二乙一丙一丁二戊一己二庚二辛二壬一、如马牛喻不成双运;

  马上虽不成立牛,岂能确定彼马空?

  见彼马匹于牦牛,有何利益有何害?

  是故不空轮涅法,不成有法与法性,

  现空双运与有寂,等性于此悉无有。

  43、甲二乙一丙一丁二戊一己二庚二辛二壬二、如水月般无二双运人皆得证。

  如说水月非真月,天月空与水月现,

  若是无二之双运,谁皆轻易证双运。

  44、甲二乙一丙一丁二戊一己二庚二辛三、对此赞叹应成非理。

  牦牛非马人皆知,现量目睹牦牛现,

  为何诸大尊者说,证悟此义极稀奇?

  45、甲二乙一丙一丁二戊二(宣说自宗观点无二双运)分四:

  46、甲二乙一丙一丁二戊二己一、以喻说明自宗观点;

  故自宗许观水月,水月本性毫不得,

  无而现见水月时,虽是无遮却可现。

  47、甲二乙一丙一丁二戊二己二、此以瑜伽现量可见;

  空性显现凡夫前,虽似相违于现见,

  诸智者以奇语赞,说此双运真奇妙!

  48、甲二乙一丙一丁二戊二己三、如此承许不堕常断之边;

  若从空性分衡量,无有丝毫不空故,

  虽可断定说无有,然而于无之自相,

  未曾失去之同时,不灭之中可显现。

  未失现之自相时,安住无基大空中。

  49、甲二乙一丙一丁二戊二己四、许此境界极为稀有。

  分类此空以此空,此现此空永不得,

  于此彻底了达时,觅义寻者未得义,

  非但不生失望心,反得快乐真稀奇!

上一篇:定解宝灯论(一问无遮非遮29-38)笔记

下一篇:定解宝灯论(一问无遮非遮12-49)小结

文章评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