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观庄严论2品道智22(296-308)笔记
1、《现观庄严论》=甲一、论名(1)+甲二、译礼(2)+甲三、论义+甲四、末义
甲三、论义=乙一、宣说入造论之分支+乙二、所造论体之自性+乙三、造论圆满之尾义
乙二、所造论体之自性=丙一、略说现观之自性+丙二、广说彼之分类+丙三、如是宣说之摄义。
丙二、广说彼之分类=丁一、别说对境三智法相——三智+丁二、略说彼相加行——四加行+丁三、广说所得果之功德——法身。
丁一、别说对境三智法相=戊一、相无生之现观遍智(1品)+戊二、道无相之现观道智(2品)+戊三、基无我之现观基智。
戊二、道无相之现观道智=已一、生道智之所依支分+已二、能依有支之道智。
已二、能依有支之道智=庚一、无缘了知三道之现观见道道智+庚二、已见修行之现观修道道智。
庚二、已见修行之现观修道道智=辛一、修道之作用+辛二、具作用之真实修道。
辛二、具作用之真实修道=壬一、后得福德自性有漏修道+壬二、入定智慧自性无漏修道。
壬一、后得福德自性有漏修道=癸一、后得资粮自性未生令生之因——胜解修道+癸二、已生令不退之因——回向修道+癸三、未退令增长之因——随喜修道(296)
壬二、入定智慧自性无漏修道=癸一、宣说无间道之自性——修行修道+癸二、宣说解脱道之自性——清净修道。
癸一、宣说无间道之自性——修行修道=子一、真实宣说+子二、二道违缘顺缘之差别。
子一、真实宣说=丑一、本体+丑二、分类(301)
子二、二道违缘顺缘之差别=丑一、宣说二道之顺缘+丑二、宣说二道之违缘。
丑一、宣说二道之顺缘=寅一、外缘(304)+寅二、内因(305)
丑二、宣说二道之违缘=寅一、总违缘(307)+寅二、别违缘(308)
296、甲三乙二丙二丁一戊二己二庚二辛二壬一癸三、未退令增长之因——随喜修道。
由方便无得,随喜诸善根,是此中所说,修随喜作意。
301、甲三乙二丙二丁一戊二己二庚二辛二壬二癸一子一丑二、分类。
此自性殊胜,一切无作行,立法不可得,是大义利性。
304、甲三乙二丙二丁一戊二己二庚二辛二壬二癸一子二丑一寅一、外缘;
依佛…
305、甲三乙二丙二丁一戊二己二庚二辛二壬二癸一子二丑一寅二、内因。
…及施等,善巧诸方便,此是胜解因。
307、甲三乙二丙二丁一戊二己二庚二辛二壬二癸一子二丑二寅一、总违缘;
诸法衰损因,谓魔所魅著。
308、甲三乙二丙二丁一戊二己二庚二辛二壬二癸一子二丑二寅二、别违缘。
不信解深法,执著五蕴等,恶友所摄持。
2、癸三、未退令增长之因——随喜修道:由方便无得,随喜诸善根,是此中所说,修随喜作意。
随喜修道是令善根不退转而不断增长的因。
什么是随喜呢?对于自他包括圣者在内所做的一切有漏、无漏的善根,自己由衷地生起欢喜心,这种心态就叫随喜。
以此随喜可令善根不断增长,随喜所缘的善根主要由世俗和胜义所摄:世俗即此处的“方便”——自他所作的布施、持戒等六波罗蜜多为主的所有善根,哪怕是念一句观音心咒、转一次转经轮、放一条众生生命等等所有善根我们都要随喜;胜义方面,即此处的“无得”——圣者所证悟的、甚至凡夫人相似安住空性的一切善根。因此,胜义谛所摄的以三轮体空智慧含纳的一切善根,世俗谛所摄的则是具三轮执著的有相善根,对这些都欣然随喜,就是《般若经》和本论所讲的修随喜作意之修道。
4、上师如意宝说过:喇荣佛学院的传承主要是修学大乘佛法,大乘佛法的核心是什么呢?就是利他和利己二者中,以利他为主,因为利他更有价值;今生和来世二者中,以来世为主,因为来世是非常漫长的。
5、一般来讲,菩萨后得位积累福德资粮的方式无量无边,但其中功德最大的就是胜解信、回向、随喜三者。
修行大乘佛法需要一些方便方法,三种修道就是这种方便方法。首先,没有得到的善根想要得到,这就需要胜解信。意乐是一切的根本,如果对善法没有意乐,就根本不会愿意趣入;中间,要保证善根不被违缘所毁,就需要回向;最后,需要生随喜心,因为只有不断地对所得的善根进行随喜,才会令其越来越增长。
狮子贤论师讲过一个比喻:信解是一切善根的来源,如同金子是金条的来源一样;由金子变成金条,须金匠以各种技术锻造。同样,信解所得的善根依靠回向和随喜才得以增长。确实如此,善根首先需要一个来源,这就是胜解信,没有胜解信,就没办法进入修行。
我们平时常讲,做任何善事都应具备“三殊胜”。早上起来时,一定要先做忏悔,然后念皈依发心;白天时,行持善法都以空性慧或菩提心摄持;晚上时,念诵《普贤行愿品》或者无垢光尊者的回向文等来回向。如果每天的善根能以三殊胜摄持,那就相似地具足了胜解、回向、随喜这三种修道功德了。
6、真正要学《现观庄严论》,首先颂词一定要背诵,八事七十义的法相一定要背诵,各自的界限、分类也要明白;在这个基础上,再将狮子贤、解脱部以及印藏其他高僧大德们的讲义进行对照。
7、以上讲的是出定位的修道,下面讲入定位。
壬二(入定智慧自性无漏修道)分二:一、宣说无间道之自性——修行修道;二、宣说解脱道之自性——清净修道。
8、癸一(宣说无间道之自性——修行修道)丑一、本体:
修行修道的本体,就是大乘修道无间道的殊胜智慧。清净修道则是解脱道的殊胜智慧。
9、丑二、分类:此自性殊胜,一切无作行,立法不可得,是大义利性。
修行修道总共有五方面的相。
第1法、“此自性”,指的是大乘修道的本体——无有任何戏论的智慧波罗蜜多的空性。究竟意义上的修行,就是要达到这种般若波罗蜜多的最高境界,这才算是修道的本体。
第2法、“殊胜”是讲法相上的差别,六波罗蜜多、三十七道品等全部以大乘修道的无分别智慧摄持,此即是其殊胜之处。若没有般若波罗蜜多,其他五度就无法成为真正的解脱之因,因此般若波罗蜜多是最殊胜的。
第3法、“一切无作行”,指的是智慧行相的差别,也就是说修道位的菩萨对有为无为、人我法我、境有境以及来去、常断等一切相状无有执著。
第4法、“立法不可得”,这是从所缘方面讲的。为什么我们要放下呢?因为一切法——不要说世间八法等恶法,即便佛法方面的布施、持戒等在最究竟的境界中也了不可得。以真正的智慧波罗蜜多观照时,任何一法都如虚空般远离一切戏论,确实是“立法不可得”。这也不是说万法本来存在,而我们没有找到,而是它本来就不可得。
第5法、“是大义利性”,是说最后能够获得无上圆满正等觉的果位是修行的最终目的,是一切获得中最有价值的获得。这是果位方面的差别。
修行修道共有以上五种特点。当然,这样的功德只有二地到十地的菩萨才真正具备,但相似的智慧波罗蜜多、殊胜方便摄持、行相对境不可得、佛果大义利性,在我们现在的道位也是可以有的。
10、寅一、外缘:依佛…
相续中想要获得前述具五种特点的修道境界,需要怎样的顺缘呢?首先外缘方面,是于多生累劫中依止十方诸佛菩萨,在他们面前获得甚深佛法,以承事等令其欢喜。
获得修道菩萨的境界需要依止佛陀,而凡夫修行人想要获得一些修行境界,也需要依止佛。如果佛陀已经圆寂,那就要依止佛的代表——僧众善知识和佛所宣说的法宝(法宝与佛无有差别,我们为什么恭敬佛呢?就是因为佛陀留下了教导善恶取舍的法宝)。因此,依止善知识是获得解脱的重要外缘。
11、寅二、内因:…及施等,善巧诸方便,此是胜解因。
世俗方面行持布施、持戒、精进等波罗蜜多,胜义方面修持寂止的善巧诸方便,二者结合,就是通过胜解在相续中真正生起修行修道的因缘。
这里直接宣说了修行修道的因,间接也可以成立是下面即将阐述的清净修道的因,这是解脱部的观点。狮子贤的观点有所不同,他认为这里所讲的外缘和内因都是清净修道的因。但实际上两者没有什么差别,因为修行修道是无间道,清净修道是解脱道,无间道必定成为解脱道的直接因。
上面讲到三个要点:一是依止善知识,二是行持布施等世俗善法,三是修持寂止胜观等胜义善法。
12、我们修行的顺缘是什么?
第一,一定要找一个好的上师,这很重要。如果实在找不到上师,你一定要依靠前辈高僧大德的可靠法本,学习这些金刚语也算是依止上师、依止佛陀。然后,在内因方面,要积累世俗和胜义两种善根,这就是上面讲到的“胜解因”。
如果有了外善知识和内善知识的摄持,修行一定会圆满。无数众生的心都不稳定,所以祈祷三宝极其重要。
13、寅一、总违缘:诸法衰损因,谓魔所魅著。
对修行正法造成损害的因,总的来说就是被他化自在天主魔王波旬控制相续。按照《俱舍论》的观点,魔王波旬的他化自在天居上,弥勒菩萨的兜率天居下,以此缘起,我们这个世间中魔的力量看起来也比较强盛,将来弥勒佛出世会荡尽魔众。
14、寅二、别违缘:不信解深法,执著五蕴等,恶友所摄持。
分别的违缘有哪些呢?
第一,开始入道的障碍。有些根基特别下劣者对智慧波罗蜜多的甚深法义生不起定解信,刚开始就会对空性法门缺乏兴趣,觉得听中观太累,甚至对空性心生畏惧,并以一些相似的理由而不愿趣入。
第二,中间修正道的违品。因为不具人法二无我的智慧,从而对五蕴产生实执。
第三,最后使般若波罗蜜多的闻思修行无法善始善终的唯一因,就是被恶友所摄持。为恶友所摄持是十分可怕的,会导致修行的失败。
现观庄严科判
296、甲三乙二丙二丁一戊二己二庚二辛二壬一癸三、未退令增长之因——随喜修道。(第22课)
由方便无得,随喜诸善根,
是此中所说,修随喜作意。
297、甲三乙二丙二丁一戊二己二庚二辛二壬二(入定智慧自性无漏修道)分二:
298、甲三乙二丙二丁一戊二己二庚二辛二壬二癸一(宣说无间道之自性——修行修道)分二:
299、甲三乙二丙二丁一戊二己二庚二辛二壬二癸一子一(真实宣说)分二:
300、甲三乙二丙二丁一戊二己二庚二辛二壬二癸一子一丑一、本体;(这个科判没有颂词)
301、甲三乙二丙二丁一戊二己二庚二辛二壬二癸一子一丑二、分类。(第22课)
此自性殊胜,一切无作行,
立法不可得,是大义利性。
302、甲三乙二丙二丁一戊二己二庚二辛二壬二癸一子二(二道违缘顺缘之差别)分二:
303、甲三乙二丙二丁一戊二己二庚二辛二壬二癸一子二丑一(宣说二道之顺缘)分二:
304、甲三乙二丙二丁一戊二己二庚二辛二壬二癸一子二丑一寅一、外缘;(第22课)
依佛…
305、甲三乙二丙二丁一戊二己二庚二辛二壬二癸一子二丑一寅二、内因。(第22课)
…及施等,善巧诸方便,
此是胜解因。
306、甲三乙二丙二丁一戊二己二庚二辛二壬二癸一子二丑二(宣说二道之违缘)分二:
307、甲三乙二丙二丁一戊二己二庚二辛二壬二癸一子二丑二寅一、总违缘;(第22课)
诸法衰损因,谓魔所魅著。
308、甲三乙二丙二丁一戊二己二庚二辛二壬二癸一子二丑二寅二、别违缘。(第22课)
不信解深法,执著五蕴等,
恶友所摄持。